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脑筋急转弯: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说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数和数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揭题:

二、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

1、创设情境。

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请同学们先想象一下,然后说出你的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拼法,教师依次展示长方形的拼图,并板书:

4×3=1。

26×2=12。

12×1=12。

教师根据4×3=12揭示:4×3=12。

12×1=12吗?

2、深化感知。

(1)你能举出一些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教师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1、设疑。

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有。

12、18。除了。

12、18还有别的吗?请在纸上写出3的倍数。你能完成得又对又好吗?。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引发冲突:为什么停下来不写了?有什么困难吗?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加省略号表示写不完。

2、交流。

揭示“有序”,为什么要有序地写倍数呢?全班讨论:“你是怎么写3的倍数的?”。

3×。

13×。

23×。

3……。

3

3+3。

6+3。

……。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用依次×。

1、×。

2、×3……写出3的倍数。

3、深化:请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小组讨论:观察这三道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5、小结:发现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1、设疑。

刚刚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接下来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因数。

请写出36的所有因数,

2、组织讨论。

你是怎么找36的因数的?

()×()=36从一道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6×6=36呢?

36÷()=()从一道除法算式中也可以找到2个36的因数。

3、讨论“多”。问:写得完吗?你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

师动画演示36的因数(从两端往中间写),同时指出:当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时,也就快要写完了。

4、巩固深化。

请写出15的因数,16的因数。学生练习后组织评讲。

5、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问:通过观察这三道例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6、小结: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可以从1和它本身来写,从小到大依次寻找。

五、巩固拓展。

1、快乐大转盘。

2、猜数游戏。

六、老师总结:利用微课对整节课做一个总结。

七、学生总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集体研讨发言稿。

这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脑筋急转弯中的一道题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3、依次乘。

1、

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活用教材,拓展学习的深度。

教材中安排36÷()=()这一道除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因数。我觉得这样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几点不足,其一:学生感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寻找一个数的倍数都是借助乘法算式,同样,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可以利用乘法,让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岂不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吗?其二:从学情来分析,相对于除法,学生更熟练、更喜欢运用乘法。以学定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借助()×()=36来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课尾,我设计了一两个游戏,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后续的学习进行适当的铺垫。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课虽止意未尽的良好效果。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整节课似行云流水、波澜不惊,但我想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的。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二

(评价:哪个组的同学都做对了,真是好样的!)。

4、明确范围:打开书12页明确因数倍数的范围。

学生齐读: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师板书:整数、不包括“0”。

三、找一个数的因数。

1、师:通过这些乘法算式,我们找到了12的一些因数,谁能说一说12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说出,12的因数有6,2,4,3,1,12。

2、师:找完了吗?怎样就能不重复、不遗漏,找到所有的因数?

学生可能说出:依据乘法算式,有序的找。(评价:有序的思考是我们数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你们学会了吗?谁还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比如说(指某位同学)他同他的爸爸是什么关系呢?(父子关系)老师和你们是——师生关系。

师:“老师是师生关系”可以这样说吗?为什么?

生:师生关系是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说。

师:是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动手操作,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注意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

2、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还有其它摆法吗?

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猜一猜,他是怎样摆的?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屏幕上一一演示。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出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算式,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算式中学习两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师:我们以一道乘法算式为例。(屏幕出示)。

4×3=12,。

师:在这个算式中,4、3、12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因为:4×3=12,。

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师:读读看,能读懂吗?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算式中,两个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师:他的说法正确吗?我们来继续读。

出示:因为:6×2=12,所以——。

因为:1×12=12,所以——。

师:请把书打到12页,齐读最后自然段的注意。

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的整数(一般不包括0)。

师:现在你们能把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条件说得更准确些吗?

生:在非0的整数乘法算式中,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关系。

师:谁也来出个乘法算式说一说。(略)。

课件出示:32÷4=8,你能从这个算式中找到因数和倍数吗?

师: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师:我们刚才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明白了因数和倍数都表示几个数之间的关系?(两个)。所以,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

屏幕显示:。

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3、5、9、18、20。

生:2、3、9、18都是18的因数。

师:18的因数只有这4个吗?

师:看来要找出18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18的所有因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全部找出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找出18的所有因数。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纸上就更好了。

生:写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略)。

投影仪出示学生的不同作业。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师:出示18的因数有:1、18;2、9;3、6;。

你知道这个同学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吗?看着这个答案你能猜出一点吗?

生:他是有规律,一对一对找的,哪两个整数相乘得18,就写上。

师:他是用乘法找的,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找到什么时候为止?

生:可以用除法找。用18除以1得18,18和1就是18的因数。再用18除以2……。

师:用乘法和除法找都可以,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更容易呢?

生:乘法。

板书: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18的因数也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集合圈图)。

组织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重复也不遗漏?

突出要点:有序(从小往大写),一对对找(哪两个整数相乘得这个数),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来。

用我们找到的方法,试一个。

课件出示:。

填空:。

24=1×24=2×()=()×()=()×()。

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

再试一个:16的因数有。

师:一个数的因数,我们都是一对一对地找的,为什么16的因数只有5个呢?

生:因为4×4=16,只写一个4就可以了。

师:观察18、1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可以从因数的个数,最小的因数和最大的因数三个方面观察。

生:18的因数有6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18.

16的因数有5个,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16.

师:谁能把同学们的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起来。先说给小组同学听。

边交流边板书:。

个数最小最大。

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四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首先以例题的形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然后在例1和例2中分别介绍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向学生渗透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了解学生: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年的数学,有了四年整数知识的基础,本课利用实物图引出乘法算式,然后引出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过程方法:经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列举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找朋友。

1、唱一唱:你们听过“找朋友”这首歌吗?谁愿意大声的唱给大家听?(一名学生唱,师评价:老师很喜欢你的声音,你敢于表现自己,老师很愿意和你成为好朋友)。

2、说一说:谁能具体的说一说“谁是谁的好朋友”?(鼓励:老师希望能听到更多人的声音)。

学生完整叙述:“××是李老师的朋友,李老师是××的朋友”。

3、引入新课:同学们说的很好,那能不能说老师是朋友,××是朋友?看来,朋友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人不会是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中的一对朋友“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现在有12名同学参加训练,要排成整齐的队伍,可以怎样排?用一个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出排列的方法。

学生可能得到:每排6人,排成2排,2×6=12;

每排4人,排成3排,4×3=12;

每排12人,排成1排,1×12=12。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和算式。

2、揭示概念:以2×6=12为例。

边说边板书:()是12的因数,()是12的因数;

12是()的倍数,12是()的倍数。

学生同桌互相说,指名两名同学说。(评价: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能准确、完整的表述它们之间的因倍关系,真了不起。)。

突出强调:能不能说12是倍数,2是因数?(学生回答,揭示并板书:相互依存)。

3、强化概念: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也能像这样准确地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分组比赛,在作业纸上完成,看哪个组能完全做对。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同时课件出示:(指名两名学生在白板上利用普通笔标注答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五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说明道理: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问:“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研究的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谁能说说10的因数,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b、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1、谁来说说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3,9*2,18*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2、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2=2,2*2=4,2*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六

1、使学生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知道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义。

1、操作活动。

(1)明确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记录下来。

(2)整理、交流,分别板书4×3=1212×1=126×2=12。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3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还得出3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4×3=12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4和3都是12的因数。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揭示课题:倍数和因数)。

(1)那其它两道算式,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吗?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因数吗?

指名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说12是倍数,2是因数,是否可以?为什么?

小结: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从4×3=12中,知道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从小到大,你能找到几个?同桌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

3、议一议:你发现找3的倍数有什么小窍门?

明确: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乘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

4、试一试:你能用学会的窍门很快地写出2和5的倍数吗?

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注意用……表示结果。

5、观察上面的3个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6、做“想想做做”第2题。

二、探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学会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再来研究求一个数的因数。

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小组合作,把36的所有因数一个不漏的写出来,看看哪个组挑战成功。并尽可能把找的方法写出来。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找法。

3、出示一份作业:对照自己找出的36的因数,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4、交流整理找36因数的方法,明确: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36,那么这两个数就是36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找,又要按次序排列)。

板书:(有序、全面)。正因为思考的有序,才会有答案的全面。

5、试一试:请你用有序的思考找一找15和16的因数。

指名写在黑板上。

6、观察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7、“想想做做”第3题。

生独立填写,交流。观察表格,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有怎样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学到这儿,你有哪些收获?

五、游戏:“看谁反应快”。

规则:学号符合下面要求的请站起来,并举起学号纸。

(1、)学号是5的倍数的。

(2、)谁的学号是24的因数。

(3、)学号是30的因数。

(4、)谁的学号是1的倍数。

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举一反三,结合另两道乘法算式说一说。在这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即“根据下面的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第一个是20×3=60,根据学生回答后质疑“能不能说3是因数,60是倍数”,从而强调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第二个是36÷4=9,让学生根据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把它转化为乘法算式去说。

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向学生说明: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明确了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

3、p71例一:找3的倍数,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还能再写出几个3的倍数?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什么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说出3的倍数吗?使学生明确:找3的倍数时,可以按从到大的顺序,依次用1、2、3……与3相乘,而每次乘得的积都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能把3的倍数全都说完吗?从而使学生学会规范地表示一个数的所有倍数,并初步体会到一个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随后,让学生试着找出2和5的倍数,并正确表达2和5的所有倍数。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写出的3、2和5的所有倍数,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即: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例二:找36的所有因数,准备让学生独立尝试,但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我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试着找出36的所有因数。在找36的因数时,无论想乘法算式还是想除法算式,学生一般都从无序到有序,从有重复或遗漏到不重复不遗漏。所以,我在教学时允许他们经历这样的过程。先按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方法写36的因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是什么顺序就什么顺序。然后在交流中互相评价,让他们知道一组一组地找比较方便,可以利用乘法算式,按一个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同时又让他们掌握按次序地书写。此外,结合例题和试一试,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5、教材p72第2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表里填数,把4依次乘1、2、3、……得出“应付元数”,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把4依次乘1,2,3,……所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进一步理解找倍数的方法。第3题也是解决实际问题填写表里的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安排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找一个数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七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分析。

这届学生,我是从五年级开始任教的。要是说对他们十分了解,自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我们相处的时间是相对较短的。虽然如此,我对他们还是有一个学期的教学了解,多少能说出点关于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不论准确与否。

根据我在上学期的教学零散了解,学生在整数四则运算方面没有多大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计算的准确率还没有达到一定目标,有些看似简单的计算如18×2=32,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学生就是算错。当然,计算错,不一定就说明学生不会计算,有可能又是一个“一不小心!”。尽管分析是如此,事实存在的一些非本质性计算问题,多少会影响现在的这个单元的学习的。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学完并努力做到学好这个单元的知识,一方面加强要加强克服前阶段关于学习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另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地学好这个单元的知识,为今后学习与之相关内容打下不敢说是牢固、但可说是踏实的基础。

2.经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特征进行相关语句的判断。

3.通过本单元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否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这些概念、是否会用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

2.有没有掌握2、3、5倍数的特征,是否能根据三个数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观察学习数学热情是否得到增强!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1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方法并能做到熟练、完整,掌握有序的表达形式和常见的几种方式。如:一一列举、集合圈、线段图等。

3节课。

2、3、5的倍数的特征1.通过自我探究,掌握2、3、5的倍数特征。

2.能用三个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3节课。

2节课。

单元测试及分析留待教学测试后填写。

3节课。

合计15节课。

(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12---16页的学习内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分清现在所学因数与以往乘法学习中因数的区别;

2.通过不完全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是否存在最大和最小的问题。

3.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方法。

4.经历学习后,使学生初步感受原来学习的看似简单的整数乘法居然有如此大的深藏奥秘,激发学生进一步想学习它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对因数和倍数意义的理解和运用性判断。

2.教学难点:完整地表达数之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2×6=1×18=2×15=()×()=24()×()=30。

3×4=2×9=1×30=()×()=24()×()=30。

1×12=3×6=5×6=()×()=24()×()=30。

3×10=()×()=24()×()=30。

【解答题】请你用一句话小结上面四组口算题(根据自己的学生说的)。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请你说说下面两组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什么不同?(引入因数和倍数的前提学习条件)。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八

教学过程:

生:1×12。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生:三四十二。

生齐:2×6。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谁先来?

生说略。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说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生:自然数。

师:而且谁得除外。

生:0。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生说略。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生1:3、18。

师:还有谁?

生2:36。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生1:1。

生2:4。

生3:6。

师:其实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张老师作一下详细说明,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完成,下面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合作,也可以单干,想一想怎么不遗漏,注意了,当你找出了36的所有因数,别忘了填在作业纸上,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下面更好。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师:张老师找到了3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我把他命名为a、b、c师板书。

a:2、4、13、12、18、36。

b:1、2、4、3、6、9、12、18、36。

c:1、36、2、18、3、12、4、9、6。

师:关于a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纷举手)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沉默)一点都没有我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吗?你先来。

生1:都对的。

师:有没有道理?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挺困难的。

生2:写全了。

生大声说:没有!

生:没有写全,少了3、6、9。

生:36÷4,只写了4,没写9。

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话,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

生齐:两个两个找。

生2:先把1写在头,36写在尾,然后再把2写中间,这样依次写下去,这样比较美观。

师:张老师提炼出两个字:“顺序”,好象还不仅仅是因为粗心的问题,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第二个同学有没有找全,有没有更好的建议送给他。

生:他应该把4、3调换一下。

师:你想提出抗议吗?你们觉得有顺序吗?(有)你自己来说?

生:他们那样还要头对尾头对尾的,像这样直接就可以写了。

师:有没有听明白,也是同样一对一对出现的。

生:大小没有排,b大小排完后从小到大很舒服。

师:你看你那个舒服吗?

生:舒服。

师:正是因为你的质疑,他把方法说了出来。他用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出的发言,正是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没有问题。

生1:找到开始重复就不找了。

生2:我认为应该找到比较接近如5、6,7、8找到比较接近就可以了。

师:体会体会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

生:

生:直接找更大数的所有的因数,这个同学很厉害,已经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在找一个因数的个数了。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遗漏。试一个。20。

生齐:1、2、4、5、10、20。

再试一个:15,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

师:寻找一个数掌握的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会找一书的倍数吗?找一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找一个。

生:21、300。

师: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下来吗?

生:不能。太多太多了。

师:那怎么办?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试试看。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找的答案差不多,但脑子里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想听听你是怎样找的?

生1:3×1、3×2。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九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归纳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学号牌数字卡片(也可让学生按要求自己准备)。

教法学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快乐学习、大胆言问、不怕出错!

课前安排学号:1~40号。

课前故事:说明道理:学习最重要的是快乐,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问:“我们在因数与倍数的学习中,研究的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谁能说说10的因数,你是怎么想的?

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来继续共同探讨“因数与倍数”

二、合作交流、共探新知。

b、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1、谁来说说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还有6*3,9*2,18*1等,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冷一下,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写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让学生明白一个数的因数是不能重复的。

d、介绍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一串数字表示;也可以用集合圈的方法表示。

说一说:

18的因数共有几个?

它最小的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2、做一做(在做这些练习时应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消化新知的能力)。

a、30的因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

b、36的因数有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6*6=36,这里只写一个因数?

d、让学生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轻松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点小知识:完全数,什么叫完全数呢?就是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中,把除了本身以外的因数加起来,所得的和恰好是这个数本身,那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比如6~~(学生读课本14页完全数的相关知识)。

b、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谈话法、比较法、归纳法)。

因为有了前面探究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更可大胆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发现,去归纳。教师只要适当做点组织和引导工作就行。

过渡:大家都很棒!这么快就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好了它的规律,现在杨老师想放开手来让大家自己来学习下面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倍数。

a、2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么想的?从1开始做手势:1*2=2,2*2=4,2*3=6,一倍一倍地往上递加。

b、那5的倍数有哪些?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至少写出5个来,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c、对比“一个数的因数”的规律,学生自由讨论: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规律呢?

(到这一环节就无需再提问了,要相信学生能够在类比中找到学习的方法)。

学生总结:

板书: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哦,大家这么聪明啊,不用老师教都会了,看来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这也说明学习要学得轻松就一定要掌握~~方法!)。

c、看样子大家都满怀信心了,那老师就用黑板上的两个例题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真的好厉害。

你能从中找出既是18的因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吗?(计时开始:10,9,8,~~~)。

学生完成后表扬:哇,好厉害!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做练习二的第3题。

在题中出示的数字里分别找出8的倍数和9的倍数。

注意“公倍数”概念的初步渗透。

3、做练习二的第6题。

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结束全课:

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先离场,

不是2的倍数的同学后离场。

18=1×18。

18=2×9。

18=3×6。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再比如:我们班的曹雪飞与贺正博之间是同桌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我们可以说曹雪飞是贺正博的同桌,或者说贺正博是曹雪飞的同桌,而不能说曹雪飞是同桌!在数学王国里,在整数乘法中也存在着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会关系,再通过同桌关系让学生体会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进而为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1、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图上有两行飞机,每行六架,一共有12架。(注意培养学生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即:数学语言要求简练严谨)。

教师:你们能够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2×6=12。

2.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注:由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存在。)。

3.教师出示图2:师:根据图上的内容,可以写出怎样的算式?

3×4=12。

从这道算式中,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进而加深因数倍数关系的认识。)。

教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4、师:谁来说一道乘法算式考考大家。

(指名生说一说)。

5、让其他学生来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注:可以让几位学生互相说一说。)。

6、看来都难不住你们,那老师来考考你们:18÷3=6在这道算式中,谁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18÷3=6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逆向性)。

(二)找因数:

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注意:请同学们四人以小组讨论,在找18的因数中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师:18和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3、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三)找倍数:

1、我们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那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呢?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再找3和5的倍数。

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观察2、3、5的倍数,说一说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着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四、拓展延伸。

2、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十一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1、2、3、6、9、18。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2、4、6、8……3、6、9……5、1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意图(专业12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想。

师:多少个?

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好!

学生汇报:

生1:1×12=12。

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2:2×6=12。

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3×4=12。

师:他又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汇报:任选一道回答。

生1: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说的多好啊!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还有一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生边说老师边有序的用课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数。)。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3、5、18、20、36。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寻找因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师:说出几个36的因数并不难,关键是怎样找的既有序又全面,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师:老师提个要求: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

2)、把这个数的因数找全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在下面。并总结你是怎样找的。

2、探索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找一名有代表性的作业板书在黑板上。

师:他找对了吗?

生:没有,漏下了一对。

师:为什么会漏掉?仅仅是因为粗心吗?

生:不是,他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找!

师:那么要找到36所有的因数关键是什么?

生:有序。

师生共同边说边有序的把36的所有的因数板书出来。师: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了。

生:你们没有,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找到6就不再接着往下找了?

生:再接着找就重复了。

师:那么找到什么时候就不找了?

生:找到重复了,就不在往下找了。

师、生共同总结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有序的找,一直找到重复为止)。

师:有失误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调整。

3、巩固练习。

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4、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并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学生非常喜欢,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

四、教学寻找倍数的方法。

1、找一个数的倍数。

生:能!

师:试试看,找个小的可以吗?

生:行!

师:找一下3的倍数。30秒时间,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师: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写不完。

师:为什么写不完?

生:有很多个!

师:那怎么才能全都表示出来呢?

生:可以加省略号。

师:你太厉害了!你把语文上的知识都用上了,太真聪明了!难道不该再来点掌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你是怎样找到的?

生:从小到大依次乘自然数。

师:你真会思考!

课件出示3的倍数。

2、找5、7的倍数。

师:我们再来练习找一下5的倍数。

生:5的倍数有:5、10、15、20、25??

生:7的倍数有:7、14、21、28、35??

师:你能像总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一样,来总结一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能!

学生总结: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合作交流,并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己观察并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丰富了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中发展自我。

四、知识拓展。

认识“完美数”。

师:(课件出示6的因数)在6的因数中还藏着另外一个秘密,(这是孩子们都瞪大眼睛在看,在听!)我们把6的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去掉,剩下1、2、3,然后把它们再加起来又回到6本身,数学家给这样的数起了一个名字,叫“完美数”。依次出示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六个完美数。

小结:其实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秘密还有很多,它们在等待着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研究、去探索。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反思: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36的因数,对于刚刚对倍数因数有个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这里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找36的因数,我巡视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数学生写的算式不按一定的次序进行。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找36的因数,如何找不重复也不遗漏。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刚才的方法进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这时如果再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总结就更好了。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节节目主持词开场白(实用1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专家学者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搜集了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主持工作有所帮助。a:尊敬的老师。b:亲爱的同学

    直播培训协议(通用19篇)

    在合同协议中明确了解决争议的方式,为后续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以下是一些合同协议的实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甲方:乙方:负责人:负责人:联系电

    工厂青年岗位能手事迹材料(专业21篇)

    事迹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和学习相关经验,因此要注意表达清晰、逻辑明晰。通过阅读以下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一些成功人士或团体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

    小学生人物技巧(实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富有思想、观点清晰、结构严密、语言优美的文章,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作文范例,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欣赏。在写人物的时候

    体育教师总结报告个人范文(14篇)

    总结就像是给自己一个盘点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提升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多月的实习生活

    中班教师不足之处总结下学期(精选18篇)

    学期总结是学习成果的展示和分享,可以鼓励和激励他人努力学习,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期总结是在一个学期结束之际,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方式。通过

    狂人日记的读书心得(模板19篇)

    读书心得是对所读书籍内容加以总结和提炼的一种方式,它能够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书中的知识。以下是一些独特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

    安全法制教育班会教案设计范文(18篇)

    安全教案是在教育活动中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材料,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安全教案,希

    个人租房合同页(热门21篇)

    租房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满足不同阶段的居住需求。以下是一些租房房源的介绍和推荐,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租方(甲方)__________

    感恩孝道演讲稿(专业20篇)

    感恩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下面是一篇感恩日记的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和感悟。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时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