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紫衣梦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

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备受赞誉和认可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之路提供一些指引。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一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2、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二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农业有了哪些大变化,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培养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让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吗?在棉花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没有土也能让植物生长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课文。学完了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农业科技成就。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厂、产、农、纺、织。

3.识记字形。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写字。

(1)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1)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农业科技成就?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讲了些什么?

(告诉我们观看展览的时间、地点)。

(2)“兴致勃勃”说明了什么?

(3)指名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讲的是什么科技成就吗?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良种,大大提高水稻产量。)。

(4)齐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3)指名回答。

4.学习第4自然段。

(l)指名读第4自然段。

(2)讨论这段讲的是哪一种科技成就?

(3)这一科技成就有什么特点?

(4)对照挂图观察彩色棉花。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第5自然段。

(2)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3)教师讲解。

6.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理解“不禁”。

(2)我想到了什么?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2.学了本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板书:

杂交水稻——产量高。

大棚模型——在冬季。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十分好奇。

无土栽培——很了不起。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改变了初衷:本以为学生脱离了农村和农业,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引导他们接触和认识农业及农业技术,而真正脱离农业的恰是我们自己。我想: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或者去苗圃观看盆景花卉,学生更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2、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农业有了哪些大变化,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培养爱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词。会认14个生字。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四

1、结合字音,熟读课文,认识14个汉字,规范书写8个生字,能用这些字组词,理解并识记本课出现的成语。

2、了解本课科学知识,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1、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

理解并识记本课的成语。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两课时。

一、展示资料,引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现在不用为吃穿发愁,只想怎样吃得更好、穿的更漂亮。可是你们知道你们的父母、爷爷辈以前是怎样生活的吗?(出示图片)。

可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却有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什么起的作用?

二、结合字音,初读课文。

1、出示字音,生子卡片,学生认读,注意“袁、农、隆”等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疑难点。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学生第一段。

学生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例“兴致勃勃”。教师引导:当爸爸、妈妈带你们到野外游玩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高兴还可用4个字的词语来表示“兴致勃勃”,让学生试着用该词语来说一句话。

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段。

1、教师介绍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在全球的`比例,引发学生思考:当比例失调给我国哪些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大。教师谈谈五六十年代人们生活的困难。

2、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介绍“袁隆平”其人其事。他对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伟大贡献。

3、请同学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该段,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用这个成语来说一句话,加深理解。

4、学习第三、四段。

引导看图,结合课文,了解这种大棚的作用。

自读第四段,找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谈谈感想!

5、学习第五、六两段。

同学们,植物生长须要什么?大家听说过不需要泥土,却能长得很好的植物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特点,提出疑问。

学生自读,自己解决疑问。老师加以启发引导。

同学们,你们在自然博物馆例参观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你们的心里会怎样想呢?

四、课堂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自然博物馆里参观了许多农业新成果。这都是靠了什么才取得的变化呢?谈谈学生对了解了先进科学技术后,心中的梦想。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直接认读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有感情、

二、识记生字字形:

1、掌握生字字音,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观察分析字形,用自己的办法来识记生字。

3、交流体会,教师引导。

三、读读记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认读。

2、结合部分图画,再次直观感知。

3、能用这些词语,简单地说一两句话。

四、复习巩固:

1、做“音”与“字”交朋友地游戏,加强识记。

2、给生字口头说几个词语。朗读本课6个重点词语。

五、作业设计:

()致勃勃引人()。

()盛开()飘香。

六、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大棚模型。

无土栽培。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五

课文《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而现在的孩子逐渐远离农村和农业,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微不足道。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既要让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又要让学生了解农业,将来像袁隆平爷爷等农业科学家那样献身农业。另外,通过本课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通过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农、技、袁、隆、介、绍、培、育、产、棚、控、制、泥、茁”14个生字。会写“厂、产、介、农、科、技、纺、织”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变化。了解四种农业新技术特点。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积累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另外,我还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大棚中去参观认识蔬菜和蔬菜的培植技术(观看大棚蘑菇)学生的收获回更大的。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六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2课时。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4)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师范写生字:厂、产、介。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1、教师逐一出示生字,学生读并组词,看谁反应最快。(对于难识记的字要多出现几次)。

2、看教师嘴形,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寻找并读出来。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变化,对照图,练习朗读。

2、交流朗读。

(1)第2自然段结合朗读,理解”引人注目”。

(2)第3自然段让学生闭目想象,朗读好”百花盛开瓜果飘香”。

(3)第4自然段重点读好好奇感。

(4)第5自然段看图理解”十分茁壮”。

(5)出示后三个自然段,你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过渡句,并仿照改一改文中的句子。)。

3、师述:了解了这么多,你最想说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4、小结: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其实,农业的变化远不只这些。。

1、把自己课前搜集的农业科技成果拿出来,试着在小组内当讲解员介绍。

2、推荐优秀者上台介绍(教师把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黑板上)。

3、小结。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2、出示读读记记中四字词,选其中的词语说话,并说说类似的词语。

1、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注意要点。

2、学生仿写,师要求学生第2个超过第1个。

3、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七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个字。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范读,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读感悟。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自学生字。

老师出示图,请学生给他们配上响应的文字,配的好的选为“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1、自己读,需要帮助的字小组解决。

2、小组内检查,小组内组组词。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重点读课后四个词语。

第二课时。

1、字词巩因,会写生字。

2、生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流利。

3、发挥想象,说自己的设想,如果我是农业科学家等,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巩固字词听写。

1、指名读,一起读,在上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请你来展示一下。

2、自己用喜欢的办法记和一家子。

3、听写。

二、多种形式朗读。

1、自己读。

2、大组读。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注意长句的朗读,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也可:

(1)仿照列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馆,观看足球比赛。

(2)情境理解。让我们兴致勃勃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是“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采取同样的方法教学。

三、拓展想象。

如果你是农业科学家,你会怎样呢?充分想象,大胆交流。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农业的变化真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令人惊叹,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孩子们在了解科学技术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农”“致”“勃”“技”等1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本课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1)教学重点:通过图文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学习了解,感受农业技术的发达,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新课的导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图片时,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随之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便会自然产生。

(二)、层层递进、引导识字读文借助课文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应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过高,这样便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过渡语的设计,亲切而又简单,起到激发、鼓励学生阅读的欲望。通过读文,借助拼音让学生独立识字,灵活多样的应用识字方法。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学生通过听读和自读课文,不但在阅读方面有了收获,而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图文结合感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直发达,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为了使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这节课的板书主要针对课文的线索设计,高度概括、简单明了,使二年级的小学生易于接受。34农业的变化真大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先进的科学技术彩色棉花无土栽培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九

教材分析: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彩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字,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识字的本领,写字水平和阅读能力也有了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认字方面:引导学生制作字卡,在阅读中认读,合作学习,加强交流,使所学生字多次复现。写字方面: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

设计意图:

本课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字卡。

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画面并配解说。(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无土的水中,栽培着茁半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地耕地却养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配图,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2、你们知道这令人惊叹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吗?我们一起到《农业的变化真大》中找寻答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

三、识记生字。

1、语境认读,在文中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发挥想像,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用水果形字卡做“摘水果”游戏,摘到水果的同学带领大家识记。

2、叫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对照插图,再读课文。

a)学生再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b)分段指名读。

c)。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所画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对应了课文的哪些小节?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哪些词比自己用得好。

(图文对照,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这样指导理解:(1)情境理解。让全体学生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叫“兴致勃勃”。(2)仿照文中例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

其它词语,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哪看出农业的变化真大!

a)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突破教学重点。)。

b)指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明白了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六、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老师依次出示后挂图,清学生给它们配上相应的文字,配得好的就选为“最佳讲解员”。

(循序渐进,设计有坡度,便于学生感悟。)。

七、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你觉得农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

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十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之所以能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社会意义,二战已经结束十几年了,过去的杀人工厂、人间地狱——奥斯维辛却"阳光明媚、绿树成荫",也许"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吧",人们应该永远牢记那段悲惨的历史,不要使悲剧重演,这正是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如何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点呢?于是我让他们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以自己的`体验感染自己,然后我课上借用多媒体手段,精心节选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两个片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去打动学生,我觉得以这种方式来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比空洞的说教省时、有力的多,当然前期的选择过程时一定要做细的。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过程和方法"有时可能比偏重于结果的"知识与能力"更为重要。我反对把课堂沦为学生对"标准达案"的记忆,所以体现在课堂时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参与必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没有学习过程,就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正如本班学生在评课时说:"这堂课上,老师不像过去的老师那样满堂灌了,而是让我们学生自己查资料、展示成果、自己读课文、自己提问、互相解答,老师只在关键时候引导点评,我们整堂课既紧张又充实,我喜欢这样的课。"我想对学生讲,我也喜欢这样的课,这也是老师所追求的。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十一

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大的变化,令人惊叹。

本课和第17课《酸的和甜的》一样,采用连环画的编排形式。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并渗透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农业科技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仔细听生字的发音,把不懂的词语划出来。

2.学生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对全文。

重点指导:“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

“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

线,织出五彩布。”

(三)根据认字情况,进行字词教学。

1.读生字卡片。(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读,同桌读、小组读。)。

2.猜字谜。军帽在衣上――农春风吹又生――茁。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4.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农业的哪些变化?

5.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四生字,读读――找找朋友。

2.学生仔细看,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3.哪些字可以自己连写,学生描红,练习。

4.教师重点指导纺织。

写好绞丝的关键在于写好两个“撇折”:

第二个撇折稍大,两个撇要保持“平行”第二个折要写成“提”。

5.评议学生的字。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十二

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先进科学技术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文采用了连环画的编排形式,语言浅显,内容生动,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图文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指导学生识字,读书,使学生在了解科学技术,接受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本课词语较多,大部分能结合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意思,但也有许多专业术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教师应采取冷处理,不特意提出,如有学生问起,只做简单回答。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字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识字,写字,在感情朗读中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2课时。

2、生字卡片、课件。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介、农、科、技、纺、织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板书课题后生读题。(板书农时,边板书边说笔顺,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3、师述: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呢?

1、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读课文,结合图,想想课文的意思。

2、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指名读,及时正音。(重点知道读好产的前鼻音,棚的后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

(2)学生说说自己已认识或刚认识的生字,怎么认识的?提出比较难识记的字共同讨论。

(3)选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句子,请大家读读。(随机指导读好2个长句子的停顿)。

a、我们用/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一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b、这种棉花/在吐絮时/就有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棉纺厂/可以直接用它/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布。

(4)分节抽读课文,及时正音。

(5)谈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农业的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1、师范写6个生字(农的第3笔撇和绞丝旁重点指导)。

2、生仿写,师要求第2个字比第1个写得好。

3、组织评议。

板书设计:

杂交水稻良种。

大棚种植。

无土栽培。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十三

本课要求认识“我会认”中的14个字。读的方式有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找朋友游戏等。以多种方式,让孩子们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这样有层次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以回忆的方式既记住字形,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识字,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观。

通读课文后,提问:文中介绍了几种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读一读,再交流你的看法。孩子们自己选择读,有的孩子读出了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有的孩子读出对蔬菜大棚的新奇,彩棉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自由练读后再全班练读评议,这样探究读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评价的能力。

对大棚模型感兴趣的同学在交流时,引用了书上的词语: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把收集的有关资料和丰富的想象融汇在一起,描述了寒冬时节大棚内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和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大棚装进了春天和秋天。”对杂交水稻感兴趣的孩子,把以前水稻的产量和现在杂交水稻的产量进行了对比,认识到了袁隆平的伟大成就的确引人注目。我也适时把在网上收集的有关袁隆平的照片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对科学家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既了解农业新科技的知识,又对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理解得很准确。

文档为doc格式。

农业变化真大课文(精选14篇)篇十四

《农业的变化真大》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以“我”参观农业科技成就展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展览馆的见闻和感受,主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大棚模型、无土栽培和彩色棉花几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们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感受农业的变化,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认读字教学中我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找朋友游戏,看图片认字等。以多种方式、变化节奏让孩子们在高效的、张弛有度的氛围中始终保持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这样有层次性,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识字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去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农业变化的资料及图片,积累一些农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时,非常积极投入,谈得头头是道,在选择读时,有的学生读出了对袁隆平爷爷的敬佩之情,有的学生读出对蔬菜大棚的新奇,彩棉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自由练读后,再全班练读评议,这样探究读文,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评价的能力。另外,我还进行知识的延伸,适时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农业还有哪些变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激发了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学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很大,是科技给农业带来了有益的变化。但我觉得这节课,在语言文字训练方面,还略显薄弱。另外,如果我们能真正把学生带到这些高科技面前,去看看,学习学习,学生的收获会更大的。

相关范文推荐

    西安外事学院文化课录取分数(实用16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或作品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以供学习和参考的样本。总结和领悟范文范本的精髓,才能在写作中有所突破和进步。学院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

    酒楼近期工作计划(模板24篇)

    工作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监控和评估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式。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作计划书模板,供大家下载使用,以便更好地编写自己的工作计划书。计划时间:20

    机械厂的个人年度述职报告(优质18篇)

    通过述职报告,我们还可以向领导和同事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积极推动自己在职场上的发展和提升。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述职报告示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一

    十一国庆节活动策划方案设计(汇总15篇)

    策划方案需要考虑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和可能的变化,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策划方案的编写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资源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引言:本着全心全意为家

    追逐青春的梦想演讲稿(通用22篇)

    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最值得回忆的阶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启示语录,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同学们,你们可曾记

    刘永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优秀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实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信大家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特色活动方案(专业19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应当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方案案例,希望对大家制定活动方案时有所启示。六月是孩子们的

    小班家长会保育老师发言稿大全(20篇)

    家长会是家校互动的重要平台,通过交流与合作,家长和学校能够更好地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这里有一些家长会筹备和组织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客服下半年工作计划和打算(热门21篇)

    下半年是一段新的起点,我们应该对过去的不足做出改进。接下来是一些下半年总结的错误与教训,希望能引起你的重视。2、收集小票信息。2、1重视小票基本信息的收集。应尽

    银行客户经理半年工作总结个人(优质14篇)

    工作总结的过程是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过程,有助于个人成长和提升。借鉴一些成功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和写作水平。我虽然能敬业爱岗、积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