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雅蕊

范文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让我们在总结写作中更加自信和有创意。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一

摘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是油田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钻井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必须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事故的应急预案,有效的组织钻井施工,保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

1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概述。

由于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特点,导致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高,危险系数大,突发性强,极易发生严重的人身事故。因此,钻井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包括人身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的安全,才能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为油田生产服务。为了保证石油钻井的安全,从井场布置、钻井平台的安装、提升系统、动力系统、井控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均处于安全的状态,保证岗位员工在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石油钻井工程项目中,容易出现井喷事故,引起火灾或者爆炸事故,井架倒塌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情况会带来人员的伤亡,大钳撞击事故以及高空坠落事故。为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保证钻井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

2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

2.1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包括井控、硫化氢防护,环保,人身伤害等。如发生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容易引起地层中碳氢化合物的溢出,压力过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火灾及爆炸事故。并在空气中形成烟雾,造成环境污染。有毒有害的成分,还会引起中毒的现象。与钻井作业施工项目同时进行的其他作业项目存在风险,如测井作业存在的风险;录井作业的风险以及试油作业存在的风险等,在作业施工中,容易产生废水、废渣、废气等废弃的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2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事故分析。

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危害严重的后果。主要由于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操作的技术指导,麻痹大意,酿成大祸。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缺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不健全,发生事故后,人员心理素质差,没有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去处置,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以至于严重影响到石油钻井的顺利进行。在钻井工程项目中,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是井喷及井喷失控。占钻井事故的40%左右,为了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必须防止井控事故的发生。造成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压井液选择不合理,施工人员的井控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井控操作规程,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差,发生溢流时发现不及时,没有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当钻遇高压油气水层时,关井时出现误操作等也可能引起井喷事故,严重的情况就会发生井喷失控,使事故的损失更大。发生井喷事故后,会影响到正常的钻探施工进度,井喷失控后,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到井场周围的生存环境。同时破坏井下的油气资源,更多的压力释放,也极易造成人员的伤亡。更严重的情况会造成油水井的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在石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井控装置,保证安全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井控装置是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所有的设备和设施,是专门为了保证钻井施工安全而设计的管汇以及专用工具仪表等。为了保证钻井施工生产的安全,必须设置井控装置,防止各级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使井下的情况变得异常复杂,无法实施正常的钻井作业施工。如果井喷失控,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危机到人身安全,可能导致油气井的报废,污染环境,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井喷以及井喷失控事故,必须采取先进的压井技术措施,保证正常的钻井进尺,提高石油钻井的效率。

为了达到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必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保证钻井施工的全员重视安全,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人人讲安全,人人从安全出发,去完成石油钻探任务。

3.1落实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不断完善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职责落实到制度层面,用制度去制约各级各类的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意识,保证钻探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并附加安全管理办法,奖惩分明,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而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3.2建立hse管理体系,削减安全风险。

通过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石油钻探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安全和环保指标的完成,保证钻井施工过程中,削减风险,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钻井施工人员的安全,促进钻井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削减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制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并积极落实风险削减措施,将安全生产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保证顺利完成石油钻井任务。建立完善的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的hse风险防范保障体系,有利于风险削减措施的实施,当发生风险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挥削减风险的能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积极落实风险防范和削减措施必备的人、财、物,各级各类的安全保证设备和设施,如井控设备的准备,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投入使用,削减了安全风险。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预防,如预防井喷事故,采取井控的井口装置,保证控制井喷事故的发生。对应急预案的准备到位,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降低了钻井施工过程的风险,提高了安全系数。在钻井作业施工设计中,需要制定钻井作业计划书和钻井作业指导书,严格按照二书一表的要求,对钻井作业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控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通过作业指导书对石油钻井施工进行指导,促使岗位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钻探设备运行的安全,达到安全稳定钻探的目的。对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削减技术措施,可以进行反复的推敲,进行多吃的识别和评估,保证风险控制的作用,不允许走过场,流于形式,而是踏实地完成安全监督和管理的职能。实施钻井风险削减的技术措施,经过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检查验收,按照现场施工检查表的内容,逐项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在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施工,否则必须停钻整改,不达标准,不能继续钻井,也因此保证了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符合hse管理体系的规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抓好安全检查。

经过长期的安全培训,对石油钻探生产岗位的员工进行钻井工艺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学习相关的井控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对钻井施工工序的讲解,促进钻井施工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经常对岗位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更新钻井施工工艺技术后,也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的素质。并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培训结束后,需要进行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允许参与钻探施工作业,否则继续进行培训学习,直至合格为止。由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人员,对钻井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保证石油钻探过程的安全。

3.4强化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石油钻井工程项目从准备阶段,到验收阶段,都以安全作为第一要务,但是关键的安全生产场所就是钻井施工现场,所有的钻井设备和人员处于运行状态,按照钻井施工设计完成石油钻探任务。全员参与加强石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视安全生产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促进安全隐患的整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记录下来,整改后验收整改结果,避免带病进行施工作业,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5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素质。

在石油钻井作业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时刻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以防发生更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安全风险识别能力,并要求持证上岗,具备石油钻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合格证书,并按照油田生产的hse管理规定,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或者误操作行为进行处罚。及时检查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运行情况,并按照安全检查表的项目逐项仔细检查验收,提高安全监管的力度,发现多次出现同一个安全隐患而不处理的场所,进行严格的制止,直到解除安全隐患为止,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引起岗位员工的重视,保证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工作,不走过场,真正为安全钻探保驾护航。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对钻井作业施工现场的检查项目一定要齐全完整,如检查hse管理的实施情况,检查各项井控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检查各项安全规程,安全施工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检查安全防护装置的配备情况,钻井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以及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保证钻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4结论。

通过对石油钻井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的研究,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安全,包括hse管理体系的应用,井控设备设施的使用,保证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高石油钻探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中.论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管理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5).

[2]赵婧余.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3]孙丽.石油钻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4(35).

[4]余红波.境外石油钻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7).

[5]翟成威.油气钻井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二

摘要:风险预控基于风险控制的原理,核心在于在控制风险之前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同时,依托戴明循环,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实现风险的闭环管理.针对石油开采与集输的全过程,将风险预控的原理引入到其安全管理过程中,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事故树等系统方法获得风险数据库,开发了分属适合基层和管理层不同的管控工具,建立了一套基于风险预控原理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实践应用,此种管理模式适用于石油行业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风险预控;油田;隐患治理;戴明循环;体系;管理评审;内审。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形势逐渐转好.但是,在石油生产过程中依然事故频频.究其原因,石化行业生产工艺复杂,从钻井到石油开采、原油输送、加工等过程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使用设备机械化程度高,工艺参数要求苛刻.所以,石化行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安全管理运行隐患出现或事故发生后再进行整改治理的模式.一方面,未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和隐患的出现;另一方面,事故发生或隐患出现后仅进行纠正而未制定纠正措施,导致同类事故和隐患的频繁出现.在我国,风险预控原理被引入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中已有十余年,它主张逆向思维,从切断事故产生的源头开始,通过动态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式确保同类事故或隐患不再出现,最终实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笔者以中石油吉林油田某采油厂作为依托,基于危险源辨识过程对石油开采等过程进行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实现风险控制,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作为最终目的`,建立有针对性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

1风险预控管理原理。

风险预控是指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1].简而言之,在事故发生前将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环境缺陷识别出,并采取措施防止此类问题的出现;如出现隐患,及时治理,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分析,对隐患与事故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考核和管理评审做到实现持续改进.风险预控可以归纳为一个基础和一个过程,其中:基础是危险源辨识、过程是戴明循环(pdca:plan-do-check-action)在风险预控中的闭环管理全过程.

1.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辨识则是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2].过程理论视危险源辨识为风险控制的前提,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及风险评价准确性决定了风险控制的方向和效果.风险评价则是以危险源的现有控制措施为基础进行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分析,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严重程度分别赋值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为今后以风险等级为据进行风险控制奠定基础.

1.2风险预控闭环管理过程。

风险预控闭环管理过程是指运用pdca循环的理论进行风险控制的全过程.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经验式安全管理,此模式往往很少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也仅进行纠正,缺乏纠正措施,这就导致相类似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持续不断的重复出现.从pdca循环模式入手,建立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过程,形成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管控措施及手段改进、预防措施与纠正措施并存的动态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2石油开采工艺过程及危险性分析。

中石油吉林油田现探明油气田26个,开发油气田23个,年产原油650万吨以上,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采油设备为小型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和螺杆泵抽油机,共计约6000余口井,油井分布分散,多处于野外.目前管理机制为责任承包、一岗多能,单人作业现象较多.油田企业,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接触面广、能量集中”的特点[3],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油开采、管道运输、原油初处理(油、气、水分离)以及联合站再加工和销售外输。整个流程主要涉及的设备、设施为常规游梁式抽油机、螺杆泵抽油机、工艺管线、阀门、输油泵、分离器、锅炉、清水罐、污水罐等,其存在的主要危险性是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修时的机械伤害和管道原油的泄漏,以及在中转站、联合站锅炉和各类压力容器引起的各类伤害.由于原油、天然气易燃,且存在天然气利用火炬放空的情况,所以,油田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是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

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过程的构建可以细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的建立,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管理过程的持续改进.基础的建立指企业进行的危险源识别以及危险源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管理的实施和持续改进的成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指企业在基础建立后对企业的危险源进行管控的过程,包括完善原有的控制措施和开发新的管控手段;持续改进则是通过审核的手段,评审安全管理各个过程的有效性,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统一提出,并进行改进,确保基础和管理实施过程符合企业的实施需要.

3.1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3.2风险控制。

风险预控核心在于对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预先控制,在危险源识别后对危险源进行管控[6].传统安全管理多数基于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方式,基本满足要求但并不完全适用不同级别人员,故需要开发适合不同级别、岗位的管控手段.1)基层岗位现场保安全.基层操作岗位员工是风险预控的主要对象,也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对象之一.首先,针对岗位员工从其个人思想入手,将辨识出的危险源及对应的控制措施形成风险认识和风险意识培训,即:岗位风险培训矩阵.通过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等对员工进行风险认知与自动规避的潜意思渗透,最终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其次,结合工作经验、岗位技能等知识于现场进一步强化训练,即:利用《岗位员工5w1h分析表》(5w1h:何因-why、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人-who、何法-how,即六何分析法)进行作业前风险预控,作业后风险确认,通过从原因、对象、地点、时间、人员、方法等六个方面自我提出问题并自我解决的方式规避风险.第三,在个体具备风险预知与自动规避意识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修正原理,将岗位典型危险源和不易观察到的危险源,编制《岗位危险源提示与安全操作卡》,随身携带并牢牢记住.最后,根据生产活动风险识别结果,编制《作业活动“三违”行为检查表》,由班组长和安检员于现场对各员工实施“三违”纠正指导和监督考核.2)管理层岗位思想指导抓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过程可控.为确保生产安全需要在岗位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实施层次风险监督考核和全过程流程化风险控制.首先,风险预控是一个闭环管理体系,故而在风险控制中管理层需要确定管理方针,即:以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风险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为后续安全管理指明方向.其次,以手册为纲领,以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编制各部门的《控制程序文件》,各部门据此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程序化,风险管控的“预控化”.第三,结合手册要求,综合考虑岗位人员风险过程控制的基础,编制厂级、车间级、队级等级别《隐患排查单》,专业管理人员通过对照各级《隐患排查表》监督生产过程风险控制[7-8].最后,以设备设施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制定《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和措施》,各部门逐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使领导、各管理层全面控制生产作业中“人-机-环”三方面的风险.

3.3动态管理与持续改进。

纵观出现重大事故的企业,并非安全管理薄弱者.之所以出现事故,多在于隐患治理或事故处理中仅就事论事:对已出现问题进行矫正性纠正,而不对其它类似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性纠正,缺乏纠正措施.所以,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还需确保安全管理动态化,实现持续改进.基于风险预控的安全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安全管理上升为体系的管理模式,体系的动态管理手段即内审、管理评审,由企业或第二方、第三方组织,就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及实现情况组织进行综合性评价,找出运行中的不足,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确保运行有效[9-10].此外,由于纸质化办公查询繁琐、统计不及时等原因已无法满足企业要求,所以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也需纳入到安全管理模式中.通过信息平台将所有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导入计算机中,既方便查阅,又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实时动态掌握,同时依托计算机的强大分析计算能力,对未来运作情况进行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故预防的作用.

4结论。

1)风险预控原理对于企业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于风险的预先控制.在识得风险前提下控制风险更能游刃有余,同时体系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也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开采安全管理模式以pdca循环作为指导,采用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识别人、机、环、管各类风险,据此建立的管控工具更适用于不同层级人员,然后通过采用审核的手段可以确保安全管理持续有效的运行.3)风险管理的“大数据”不可估量,通过运行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各类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及时性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有效预估并提前规避相应风险.4)通过将各类成果在中石油吉林油田某采油厂的长时间应用,反应了此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有效性,也说明了风险预控原理引入合理可行,值得石化行业学习推广.

参考文献:

[3]pingli,jiandongli,shanlinzhao,chonthedangeroffiresinoiltankswithsulfur[j].firesafetyjournal,,40(4):331-338.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三

摘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加密,保证信息在通信网络传输、交换和储存中的真实、完整,并且保证对该信息整个传播过程具有可控性,这就是对通信安全的定义。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通信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本文通过对通信工程安全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对加强通信安全保密系统的风险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当今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四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若想快速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油库的管理工作,那么首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其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就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油库安全管理模式。鉴于此,主要探讨了油库安全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现阶段,油库安全管理模式是将物质建设作为重要点,随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其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对此安全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创新。企业应积极地将油库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目标中,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1.1缺乏科学性的管理目标。

当前,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缺乏明确的目标,无法发挥出安全管理真正的作用,安全管理理念旧时化过度考虑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管理。由于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安全管理特别盲目性,管理的重点不到位。制定不出详细科学的方案,大大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贯彻落实到实处[1]。

管理和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关系着油库的安全。当前油库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低、专业能力不高,专业素质都无法保证,他们虽然有安全管理经验,但是专业水准以及专业能力还是无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具备现代化技术理念,对技术的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高,这些都会制约着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无法实现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2]。

1.3油库现场管理不规范。

油库管理的工作需要重视的内容比较多,还有与油库相关的设备、材料等,当前对油库在进行现场监管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比如在设施方面,不能够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保养不到位、设备的选型的不科学,防火防爆检查和安全防范措施不完善,出现安全隐患。在遇到正常工作得情况下,会突然停止工作,对油库的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

油库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确立安全管理目标。有目标才能够更好的执行,然后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创新油库安全管理的模式的首要工作是能够建立出适合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油库管理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完善管理流程。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科技含量高的管理方法在油库安全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大大地减小人为操作出现的隐患。还应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油库安全注意事项》等制度,使油库安全管理创新的模式可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3]。

油库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个人的安全责任。不断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使人员知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与实践考核,确保人员能够进行安全管理与安全操作。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落实到位,才能够创建出优质的安全工作环境,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4]。

2.3加强油库现场管理。

油库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现场管理不会出现问题,就基本上实现了安全管理的目标。现场管理中需要加强监管制度的执行,对油库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现场安全监督,需要严格规范现场工作流程,保证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同时对现场的每一项工作采取实时监控,如果不合格需要立即改正。还应随时排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保障油库的安全[5]。

现代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企业应重视油库现场安全管理,针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做好现场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4]任全伟.浅谈油库安全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与企业,20xx,(17):31.

[5]葛林.精细化管理是油库安全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c]。

文档为doc格式。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五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改善。网络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追究产生这些原因的方法,网络技术本身没有弊端,由于人们需求的增加,很多不法人员利用网络的漏洞非法盗取信息,不仅危害了企业的发展,而且还给人们的个人信息的保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信息漏洞,病毒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是非常大的,也破坏了网络环境。本文就现阶段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分析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其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安全;应用探究。

现阶段,我们跨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时代,信息化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创造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安全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来,计算机信息管理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导致用户的上网环境的安全不能保障,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探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有利于维持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方便于用户。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计算机信息管理过程中,监测力度不够,导致安全问题频发。网络技术在方便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监测力度不够,就会导致一系列病毒入侵,破坏网络环境。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测技术已经不适合现代的网络发展,监测技术落后,不能保护信息,导致很多信息被非法分子盗取,对个人以及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2)计算机信息管理对网络各种连接入口或者网络链接的分析检测不到位。现代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外来信息的干扰,阻断一些病毒,但是,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技术人员没有对计算机的访问进行设置,导致各种非法网页弹出,用户一旦不小心点开,就会引进潜在的病毒,影响用户的信息保存。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网络环境提供了保障,且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能够针对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将网络建设与网络安全管理建立有机的联系,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三、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的策略。

(1)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要针对网络安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适当调整。首先,应该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根据标准规范网络环境,找到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了解这些行为的危害性,从根源进行遏制。其次,根据信息管理的问题对网络安全管理的内容进行调整,为用户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调整安全管理内容,并加强监督,减少安全隐患。第三,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在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基础上进行的,一切要以维护网络安全为主,在全过程中,控制网络各个连接口,以及网站接入点,进而控制风险。最后,对所有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集中整理,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要建立相关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宣传网络安全的意义以及提高防范网络风险的意识。首先,国家要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测,对违法网络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其次,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提高自己的管理技术。积极参与企业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运用自动化管理技术,减少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最后,用户要规范网络行为,做到不浏览垃圾网站,重要的文件要进行加密处理,提高安全意识。

(3)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管理能力。认识到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用户的需求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联系,以实现用户多方面的需求为主,企业要引进优秀的技术人员,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企业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领,保护其他技术人员提高管理技术。要根据其他技术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培训结果也要进行进行检测,通过测试来检测培训成果。其次,企业要建立严格的惩罚与奖励制度,鼓励每个员工积极工作,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于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员工,要以资奖励,对于一些破坏者网络环境的人员要依法惩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技术团队,以保护网络环境,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核心,储备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4)企业要规范内部管理,通过建立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来规范企业的内部环境。这项制度主要是针对网络整体系统实现的,以网络环境为作用对象,分析网络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跟分析,客观评价这些问题的影响。其次,还要做好监督,通过设置专业的审核部门,对影响网络安全运行的因素集中治理,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为用户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最后,针对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网络安全制度的内容重新整理,改进网络系统。

四、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有重要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能够为我们创造更加便利的网络通道,方便我们的生活。企业要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通过分析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规范网络环境,使人人都能安全上网,保护自己的私人信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的加强要注意需求与功能的结合,优化网络系统,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耿金秀.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xx(8):110-111.[2]孙强,陈伟,往东红等.信息安全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2):89-91.[3]马小娟.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3):221.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六

煤矿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到煤矿技术管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此提高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性。

想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就需要对相关的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煤矿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煤矿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煤矿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宽广,而煤矿生产环节众多,流程十分复杂。对此,应该将煤矿技术管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应将煤矿技术管理彻底落实到煤矿生产过程之中,对煤矿生产工作进行指导,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缝地衔接起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某个环节出现的错误而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2.1技术是煤矿开拓开采方案的基础保证。

煤矿开拓开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开拓开采设计以及煤矿的开采工作需要从整体上对矿区进行勘探、规划、安排和布置。在对矿井进行技术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对矿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开采装备、技术、工艺等进行充分的掌握和了解,以此为煤矿的开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在煤矿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三个原则,即技术应用合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以及机械化原则。在设计巷道时,尽量简单方便,保证所采用的设备能够遵守技术运用合理化原则,以及预防事故的发生。而这些都需要以技术为基础保证,经过技术方案的比较、技术论证的分析等而选择最优的方案。煤矿的设计需要围绕着矿井或者是矿区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是否具有长期的寿命为中心,因此在进行开拓开采的设计时候,技术管理工作便会发挥其重要作用。

2.2技术管理在煤矿事故的防止作用。

在煤矿开采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井下环境十分恶劣,而火、水、煤尘、顶板、瓦斯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在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及其之间的配合也对事故的发生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若是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不合理,便会容易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严重者甚至还会引发灾难,给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煤矿从本质上说,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煤矿的开采环境具备许多无法消除的危险因素,只是危险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只有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检验其中存在的隐患并进行消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隐患存在的数量以及程度与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成正比,隐患数量存在的越多,程度越深,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便越大。因此,必须要彻底消除煤矿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每一个隐患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基础工作的强度,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此充分保证矿井的生产安全。除此之外,在开采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瓦斯超限的问题,顶板初次和周期来压问题、钻空顶和断层问题等隐患,对此应该制定临时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手段。在技术管理中,矿井所面临上述问题还需要进行定期分析,通过理论、经验、实验等对事故相同隐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便于事故隐患的及时消除。

2.3“一通三防”的重要作用。

在煤矿事故中,瓦斯爆炸是人们最常见的事故之一,而其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将重点放在技术管理、合理控制煤尘和瓦斯的方面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一通三防”的重要工作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从管理层到普通的员工,明确责任,提高制度的落实力度,对煤矿的生产进行共同管理,严格控制设计、成产环节、措施审批、隐患处理等方面;(2)做好通风技术管理。矿井的通风不仅是煤矿所有工作的基础,而且还能有效避免煤尘,对于灭火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通风管理,合理改造和调整通风系统,保证通风设施的完好无损,同时还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爱护设施的意识,保证通风系统的良好运行;(3)加大“一通三防”的资金投入,保证完善的通风设施。

3.1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煤矿开采不仅受到开采条件和地质因素的限制,而且还受到工艺落后、装备陈旧、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影响。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采煤工艺,不断创新煤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能盲目进行开采;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改善新技术和新设备,避免新隐患的形成,使新工艺、新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3.2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大量的煤矿安全生产表明,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便无法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在开展技术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极大的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以此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以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优质的服务。

煤矿行业应该不断强化技术管理,不断改革安全管理的制度和监察制度,从根本上避免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各样问题,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稳定,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1]徐建平。论煤矿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2)。

[3]赵远波。浅谈煤矿技术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18)。

[4]方顺发。加强煤矿技术管理努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j]。大江周刊(论坛),20xx(8)。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七

摘要:矿产的开发、采集工作危险系数高,如何提高作业安全性,保障矿产开采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发展矿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在铁矿安全管理中引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化,是提升铁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铁矿开采作业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铁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最重要的重工业产业之一,铁矿业随着大步向前的工业化而获得长足发展。但是,矿产开采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矿产开采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采矿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铁矿企业使用了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安全管理实现铁矿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参数采集和分析,并将现场信息实时传达给安全管理人员,从而显著提升铁矿开采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保障铁矿开采人员的安全。下面将就铁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做好铁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

实现铁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及时采集铁矿开采作业的各项数据。因此,第一步,铁矿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通过检查管理系统逐级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标准,确定日常检查项目以及检查频率;利用安全隐患管理系统,规范铁矿作业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步骤和工作内容,实现铁矿开采作业安全隐患的流程化管理,如当日安全检查计划应该及时录入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实现各项检查工作的常态化。如下表所示,检查录入时间有系统生成,可以有效监督安全管理人员的每天的检查工作完成情况;通过与矿下作业人员的定位系统对照,可以核查作业人员的每日的检查工作内容,有效避免作业人员玩忽职守,补签检查记录的问题,使每一个作业安全管理人员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使铁矿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第二步,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控化、高效化。如,利用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查询、提醒功能,高效管理特种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可以设置1—180天的预警时间段,当达到预警期时,安全管理系统将自动弹出相关设备的检修提示框,提醒安全管理人员维护设备,还可以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查询功能,如设备名称、检修日期等等;借助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审批效率,比如:传统的停风机审批手续,需要经过申请人,动力区、安全科、总工、安全处处长、矿长等人的批准,仅仅是找人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利用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电子审批功能,可以是实现在线审批,省去跑腿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第三步,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隐患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可以通过按照隐患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录入的及时性,上级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系统对下级单位及时传达隐患通知,下级对上级的下达内容无法修改,而且利用系统中的整改、验收环节,做到谁查出的问题,谁负责整改监督和验收,保证问题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2完善采矿作业数据自动采集分析功能。

一个完善的铁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监测监控、隐患管理、紧急避险、安全erp等模块,实现实时采集监测铁矿作业现场数据,以便提前预知铁矿安全隐患,及时封堵安全管理漏洞,精细化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铁矿作业现场的数据采集,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提前预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引入co一氧化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矿下的有毒气体的含量;构建完善的监控、预警、安全评估矿下排水情况的系统,监测矿井下的水位,一旦超出预警值,及时给出报警,并及时对排水系统发出相应指令,及时排水,有效防范水灾,确保地下采矿作业安全;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遥控操作井下变电所的闸刀开关以及数据采集,监测矿下的用电情况,及时调控,确保用电安全。一旦监测到火灾发生,及时切断电源,有效避免灾害事故的扩大;实现地面安全管理中心对风机站风机风速、风压、电机电流、电压、功率、故障等信息的实时采集,设置报警功能,有效确保风机的运行可控,并且通过对采集到矿井空气质量数据,及时调整风机的运行台数,合理调节矿下的通风量,改善现场工作环境,有效确保矿下作业安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在铁矿开采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各个铁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首选方式。作为铁矿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做好铁矿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与维护,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效用,使其真正服务于铁矿开采作业,有效确保铁矿开采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应该不断探索铁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新应用,不断完善其安全管理功能,有效提升铁矿安全管理效率,更好地落实我国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齐瑞普,谭国军.信息化在首钢杏山铁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7):57-58.[2]于生,张瑞霞,王丽蕊.铁矿管理信息化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4):145-146.[3]祁建东,陈梅岭.西石门铁矿安全隐患管理信息化实施与效果[c].鲁冀晋琼粤川辽七省金属,20xx.[4]戚志刚.试论铁矿矿山的自动化安全管理[j].中国信息化,20xx(12).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航空运输业迅速扩大,航空运输也成为了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由于航空运输的模式是在空中飞行,这样就受天气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近些年来看,航空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航空运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航空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民航的安全问题,基于此种情况,作者针对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1空中交通管理的含义。

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以便保证飞行安全和飞机有秩序的飞行。在飞行路线经过的空域划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等,并按管理区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同时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完成监视、识别、导引覆盖区域内的飞机的工作。

2我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采取的措施。

和发达国家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相比,中国的空中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同时关于空中管理的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并且对空中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还未健全。基于此种情况,我国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的现状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如下。

2.1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经验比我国的空中管理经验要成熟很多,自然设备上也比我国的设备要先进很多,同时,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比我国的科技水平高出来很多,所以,直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设备先进程度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加速了我国空中交通管理能力的提升。

2.2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

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制度建立的时间比我们国家空中管理制度的建立早了很多年,所以无论是技术还是经验都比我们成熟很多。所以,学习发达国家成熟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是完善我国的空中交通管理制度的捷径之一,从而使我国的空中管理能力得到逐步地提高。

我国的空中管理设备大部分都是引进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由于本国自行生产的空中管理的设备的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发达国家的产品,但是在我们使用发达国家的空中管理设备同时我们也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比如,不同的语言系统造成对我国的工作人员对其产品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同时,发达国家对于核心的技术都是采用保密措施的。由此可见,加大我国空中管理的科学技术的研究的力度,争取早日研发出属于自己的空中管理的高科技设备,是提升我国空中管理能力的必经之路。

3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纷繁复杂、难度系数非常高同时又是不能有丝毫失误的工作。因为制约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因素、沟通问题、飞机的检修问题等等,但是只要有一个不良因素的存在都会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埋下不安全的隐患,下面是对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因素的详细叙述。

3.1天气因素。

良好的飞行环境是飞机得以安全航行的基础,所以天气环境的好坏是制约民航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最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天气和适宜飞机飞行的环境,即便有再先进的空中管理设备,再高超的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也是毫无用处,不能航行的。

3.2航行中的机组人员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沟通不畅。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一定要和地面的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联系,以确保地面对飞行中的飞机各方面的情况都能清楚掌握。有时,由于飞机机器设备的故障或恶劣的天气环境,都会导致通讯信号的不良,从而使机组人员无法和地面的工作人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处在危险中航行的飞机不能得到专业的指挥,也无法通过地面工作人员的信息传送了解地面的环境,这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3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飞机都是要定期进行检修的,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决定了飞机的检修质量,如果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过低的话,就会给飞机的安全飞行埋下了不安全的隐患。所以,飞机检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4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

文章主要侧重驾驶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因为但凡能成为驾驶员,身体一定都是非常健康的,因为驾驶工作是一项十分耗体力的工作,如果身体素质不行,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由于驾驶人员如果存在心理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所以,这才是飞机不安全航行埋下了隐患的因素。近些年来,因为驾驶员的心理问题引发了很多飞机的安全事故,没有给人民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驾驶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是制约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之一。

3.5对地面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航行中的飞机是通过无线信号和地面进行联络的,尽管科技再先进,信号的终端也都是需要人工进行操作,但凡人工操作就难免会出现失误。而在所有的航空事故中,因为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航空事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因为地面的工作人员要对机组人员进行时时追踪,所以,就要求地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得有丝毫的马虎,精神要高度集中。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地面的工作人员觉得已经对这些工作内容非常娴熟,从而每天麻木地处理工作中的事宜。所以,民航的管理人员要经常对地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要完善对地面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使地面工作人员的薪资和工作成果相挂钩,这样才能端正地面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地面的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展开,减少航空事故的发生,为飞机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民航空中管理能够安全运行,不仅要分析制约民航空中管理安全运行的因素,比如,天气因素、和地面沟通问题、飞机的检修问题以及地面工作人员管理的问题等等,因为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对这些引发飞机安全事故的因素加以防范,减少航行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空中管理经验,同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空中管理设备,只有这样促进我国民航空中管理的安全运行,才能为我国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文档为doc格式。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九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危险,如何建立安全稳定的企业信息保护系统,成为企业信息处理平台顺畅运行的保障,因此网络安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文章立足于企业信息管理现状,主要分析了“网络安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应用策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壮大,科学技术产物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而网络技术更甚,网络像一个无形的网,连接着社会各个地方,便利着人类社会。现代企业的发展或多或少依赖着网络,企业依靠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有了网络的支撑,企业的竞争力量在不断加强。

1网络安全技术。

就目前而言,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以及计算机防病毒技术。

1.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屏障,即通过软件与硬件设备的组合,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搭建一个保护屏障,通过在网络边界上建立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绝内外网络,阻挡外网的不良入侵。防火墙主要针对的是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利用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企业内部网的主要信息资源。

1.2虚拟局域网技术。

虚拟局域网是通过因特网将网络设备划分成多个子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实现了企业在虚拟环境下的数据交换。虚拟局域网正如它的名字“虚拟”两个字一样,是看不见的,但是它能够很好的防控广播风暴,有效提高网络的速度,增强网络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能。

1.3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入侵检测与防御是对防火墙技术的补充与升级,依靠设定的安全策略,对计算机系统与入侵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测,类似于“安检”,并对相应的检测做出响应,以此来确保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提高网络监控与识别攻击等能力,拓展了防火墙安全管理范围。入侵防御技术是对检测技术的又一次开拓,是一个智能且主动的防御技术,紧密的串联在网络边界,对进出的数据信息进行监控与处理。

1.4计算机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防病毒技术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系统与制度,及时准确的监控处理病毒的入侵,如果发现病毒迹象,会立刻采取相应措施阻断病毒的破坏,同时迅速的对遭到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高效稳定的保障信息的安全。

2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2.1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化,办公方式网络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很多企业对网络应用近乎痴迷,办公自动化成为当下企业主流。由于过度的依赖于网络办公,往往忽视企业内部的安全防护问题。落后的网络防御系统、充满漏洞的安全机制,低下的网络恢复能力等等都会造成企业信息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2.2非法网络入侵现象频发。

网络的应用,使不良居心的有了新的破坏手段。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网络,非法入侵企业内部,盗取网络信息或者冒充内部人员进行网络诈骗,或者盗取网络信息进行泄露勒索,那些非法入侵行为无处不在,成为威胁企业信息的不安全因素。

2.3肆虐的网络病毒。

从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网络病毒开始,网络病毒就不断改变感染途径,比如常见的下载软件、打开文件、电子邮件等网络行为,都有可能感染病毒,病毒以其告诉的传染性让人措手不及。当人们还在唏嘘这个网络病毒的危害时,比这个病毒更厉害的病毒也许正在散播中,病毒也会以看不见的形式被携带传染,造成更大范围的信息损失。

2.4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

网络管理人员是直接管理企业网络信息的技术人物,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企业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的运行与管理都有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但在很多企业中,网络管理岗位的从业人员,存在技术水平有限,专业度不足的现象,有的网络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足,随意泄露本公司的账号等会造成企业信息安全受到伤害。

3.1先进技术。

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应对企业信息危机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技术技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对企业信息的威胁做到防范,才能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加密是针对信息泄露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信息数据的安全性能,防止数据泄露。就目前信息加密技术来讲,主要应用在信息的存储、传输以及鉴别方面。信息加密是目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上作用显著。

3.1.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在上文做过解释,在企业信息管理中,防火墙能够阻止网络中人为产生的信息破坏与攻击,防火墙能够帮助企业拦截很多不良或者恶意病毒与垃圾。但是防火墙也有局限性,就是不能够阻止来自内网的网络病毒与恶意文件。

3.1.3数据备份。

网络病毒很多会造成企业的重要信息数据永久失去,无法恢复,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数据备份就是通过对企业信息数据复制,作为备用,即使企业信息收到损坏,无法恢复,有了备用信息就不会造成损失。

3.2.1企业局域网管理。

加强对企业局域网的管理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企业局域网管理不仅是对企业内部使用网络进行隔离,同时也要对企业所接触到的网页进行安全把控。在企业员工工作时,要根据员工实际状况进行内外网权限设置,隔离内外网,有效降低感染病毒的机会。

3.2.2网络管理人员管理。

提高网络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是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首先要对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与素养,另外,要进行权责制度,按照需求对人员进行划分,责任到人,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对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视。

4结语。

通过从技术的手段与企业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企业信息管理,严格把握企业信息的每个关卡,责任到人,同时要不断地对企业信息安全系统进行检查,更新技术支持,完善信息防御与修复系统,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企业信息环境。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

2***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煤矿行业的首个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即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体现了国家对煤矿安全的重视和关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适用于我国煤矿行业的生产经营现状,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煤矿安全是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煤矿安全生产一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据统计,20xx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同比下降了22.5%,事故死亡人数也有所下降。但是,煤矿行业仍然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重点行业,构建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内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结合我国煤矿产业的特点,发展而成的适用于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其重点在于提前预防以及事中控制,通过进行危险源的识别、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技术手段,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运用先进的隐患排查和管理方法,对危险源进行消除或者隔离,将安全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2.1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估。

危险源是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起因,识别危险源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危险源可能存在于煤矿企业生产、建设和改造中的任一环节,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运用机械设备和专业技术,对潜在安全隐患和可能威胁到安全生产因素进行识别和检测,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如:可能导致人的伤亡或职业病的因素;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可能造成人员工伤或财产损失;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工作环境被破坏等;管理的不安全因素,如:重大的管理缺陷和漏洞等。对危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后,应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例如,较为常见的事故树分析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确定其风险等级。制作单位风险管理表,并在不断的沟通和补充后,下发到原上报区队,形成科学的检测、评估、管控的管理体系。

2.2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估后,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标准。通常按照人、机、环、管四种类型对风险进行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推动煤矿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进程。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行业规范和企业自身的标准,及时消除危险源。在制定管理措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3风险监测与预警。

煤矿管理应采用实时动态信息系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时刻掌握危险源的变化,确认其是否处于可控状态。包括对已识别的危险源监测、已采取管控措施的危险源监测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源的监测。在危险源超出可控状态,或者即将达到事故临界状态时,进行预警,减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完善的事故预警应急预案,在发生预警后,能够立刻判断预警的危险程度,根据风险程度和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应包括总体要求、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综合管理、检查审核和保障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应加强对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煤矿企业真正认识到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营造安全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员工积极投入到安全管理的学习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行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企业应尽快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根据国家法规和行业的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制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加强对人、机、环、管等层面的危险源管控。其次,应建立风险预控管理的问责和考核机制。在日常风险预控管理中,将责任明确到各个区队、各个岗位,认真落实风险预控管理工作。对落实情况较差的区队和岗位进行问责和惩罚,进一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情况的考核,通过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形式,发挥优秀员工的带头示范作用,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最后,还应该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平台,用过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安全状态,使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信息化。

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模式,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更加关注人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控、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够有效的减少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加强对风险预控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风险预控管理的问责、考核机制以及信息化平台,确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作者:尤志伟单位:安阳鑫龙煤业(集团)红岭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1]国汉君.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xx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

[2]郝贵.预控“煤”风险[j].现代职业安全,2***(11).

[3]罗建军.神华集团上湾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煤炭经济研究,2***(10).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一

摘要: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能力,不过目前我国煤矿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尽快解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1应急管理系统分析。

对于煤矿行业来讲,其应急管理工作非常的繁杂,想对煤矿的应急管理做出更加细致的研究,采用霍尔三维系统工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工具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专家所提出的,并且随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在风险管理以及物流方面获得足够的青睐。时间维、知识维是这套系统的主要维度。而相关专家在经过对这套系统进行理论研究之后,在融合进煤矿的实情,总结出了煤矿应急管理的结构模型。

1.1时间维。

应急准备、恢复以及响应是构成时间维的主要部分,而且各部分工作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每一个部分也都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

1.2逻辑性。

这方面主要是想让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并且要求各种工作之间必须要做好相互配合以及合理的安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工作顺序。

1.3知识维。

这方面主要是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帮助他们顺利的做好应急管理。而环境科学、法律以及管理方面是知识维主要提供的知识。

2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指挥系统不完善。

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应该将组织指挥系统当作应急管理的核心核心部分,在应急管理中,所需要管理的部门包括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消防部门等。而目前,这些部门还未能够进行协同工作,因此很难体现出本身所具备的互补功能,从而在做应急决策的时候,所体现出的能力并不是很高,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错误,最终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

2.2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提升对策。

3.1加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

创建各部门“协同作战”的机制。而在进行创建期间,各个部门要多进行交流,以此来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交流,也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资源的共享。而以上的这些方面,都能为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3.2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3.3应急资源要布置的具有科学。

要在煤矿企业的整个省区建立起完善的煤矿资源网,然后在通过国家救援力量的协助,来做好煤矿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进而创建出一个具有科学化布局的应急救援物质储备体系。从而在事故发生以后,能够有充足的救援物质来进行救援。

3.4体现出应急预案的作用。

若想体现出这方面的作用,第一就是要创建完善的预案数据库,以便增强各地区煤矿企业的沟通,而只有这样,预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而且还要采用桌面推演方式让应急预案变得更加合理,以此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应急预案,能够在出现应急状况的时候获得更多的解决办法,从而降低了煤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的煤矿在开采方式上较为烦琐,导致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能够让各部门之间发挥出“协同作战”的能力,同时也能尽量地减少煤矿事故的出现概率。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努力,认真探索,从而研究出更为完善的增强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的方案,从而让我国的煤矿管理能力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二

文章介绍当前信息化手段在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常见应用,分析信息化手段的功能和对安全管理的优化,提出应用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作基础研究。

建筑业的信息化理论研究和信息化实践已进行了多年,在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和建筑业政府信息化管理等不同层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很好效果。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同样获益良多。文章主要从安全监管的角度,对建筑业信息化应用作简单分析。

1、信息化手段的含义。

信息化的定义,长期以来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但核心的含义基本相通。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应用于各类生产环节的一系列过程。信息化监管手段,对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来说,就是为了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效能,引入一系列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为监管工作提供增值服务。从建设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手段旨在通过对监督工作数字化,提高监督机构的监管效率和水平,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工程参建各方;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工程施工信息,对管理目标进行更好的评估、预测和控制,强化安全责任的落实;同时通过信息数据的分析运用,提高监督管理工作针对性、科学性,推进安全监管的规范化与智能化。对于建筑业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部而言,信息化手段除了上述效用之外,大大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成为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概况。

2.1管理部门信息平台。

建设管理部门长期以来非常关注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国家建设部就印发了《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建筑业信息化进行总体部署和指导。通过多年努力,建筑业管理信息平台经过不断完善,已基本涵盖了建设全过程,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为各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了一定区域内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传递,大大提升了管理部门与工程建设主体之间的信息互动,初步实现了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上海为例,基于建设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模块及其配套信息化产品,已在上海市内各级监督管理部门运行多年,工作人员已能够熟练的进行监督信息录入和业务查询、信息传输、监督处置等相关工作。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等安全监管模块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工程建设信息的快捷掌握和日常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提高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标准化。近年,管理信息平台仍在扩展升级,基于手持终端设备的移动管理系统也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和系统数据的实时性。另外,针对项目经理等主要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的远程考核管理系统;针对施工现场噪音扬尘污染的实时监控系统;针对施工现场日常管理的视频实时监控系统,都在施工现场广泛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持续的提高。

2.2企业管理信息平台。

同时,近年来施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也是快速发展。许多企业已建立功能强大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化管理涵盖生产、经营、风险评估、绩效评价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实现了与工程项目部对接。有些企业甚至已基本实现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都在企业开发的管理信息平台上实施,信息数据及时上传公司平台;项目管理人员根据管理平台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地实施现场管理;公司管理层足不出户可掌握各项目的实时情况,施工现场的图像、视频、文字等资料随时可以查阅。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在信息平台支撑下更趋于科学、合理、便捷和严谨。另外,近两年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大力推进,也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2.3项目信息化管理。

通常在建项目不独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一般在建项目使用所在企业的管理平台,并通过企业平台与政府管理平台和其他平台交换数据。企业未建立自身管理平台的,则使用政府管理平台,但这样的在建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较低。(如图一)近年来,施工现场不断有一些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涌现出来,比如手机微信、bim技术的运用、违章作业识别和提醒系统、以安全帽为载体的个人身份标识系统等,并在不断改进完善。

3、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是通过实时视频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与了解工地施工现场的工程施工实况;及时掌握与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情况及环境卫生与文明施工状况,以便于施工企业发现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便于管理部门更好的规划和实施监督工作。

二是通过施工作业实名制登记系统,及时掌握与了解工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出场信息、技能信息、受教育信息、健康信息等情况;以便于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加强作业人员的管理。

三是通过关键岗位人员远程考核管理系统,及时掌握与了解工地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的情况,为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实施安全生产动态考核管理提供了第一手的依据。

四是通过信息平台上的施工机械管理模块,及时掌握与了解工地施工现场工程项目大型施工机械安装、检测、验收、使用、维修情况,以及大型施工机械的加节、提升等情况。

五是通过信息平台上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块,及时掌握与了解重大危险源与其他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掌握与了解施工现场分包单位进退场作业情况,施工现场隐患排查等情况;便于施工企业和管理部门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体系运行的状况,对施工项目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

六是监理单位通过信息平台,以监理月报、专报等形式加快与管理部门的联系;以对施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月度考评等形式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七是各级管理部门通过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噪音扬尘等环境保护监测数据,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管控。

八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为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工作质量评价和其他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4、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安全监管工作的优化。

对于管理部门而言,信息系统带来很多好处:一是监督管理标准化。通过信息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块的运用,实现监管重点、监管程序、监管方式等的标准化,使安全监督工作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二是工程监督高效化。通过信息系统方便快捷的信息收集,为监督机构提供可靠有效的决策依据,有利于实现差异化监督,节约有限的监督资源并通过科技手段加强监督。特别是移动办公系统的使用,以手机等便携终端为载体将建设工程监管过程产生的海量信息,包括监督记录、人员记分、措施单据、行政处罚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管理信息等,用文字、图形和声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实时存储录入或即时查询处理。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对任何事情(anything)处理的3a办公。让监督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交流处理各类信息,使监督工作更加轻松有效,监督管理更加协调高效。

三是业务流程规范化。系统通过信息公示和网上操作业务,减少由于信息的不确定和模糊性等引起的错误,减少因流程不畅通而引起的工作滞后等问题。

四是监督任务合理化。通过信息平台,将工程信息和监督管理信息集中在信息系统平台中呈现,有利于巡查、安全监督、质量监督、稽查等各类监管活动之间的组织协调,有利于各类计划的有序开展。

五是建设信息共享化。信息系统指导和帮助参建各方依法依规从事建设活动,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畅而引起不必要的工程损失;同时,各级监管部门依托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协同和执法联动,从而强化对建设工程主要环节、现场信息和险情预兆的监控。

六是信息数据实时化。保证基本信息实时更新的同时,在建工程的各类实用数据,如隐患排查记录、整改记录、巡查记录等加快更新,便于多方查询应用。

七是平台功能集合化。系统平台提供工程信息录入查询功能和工程管理信息、进度上报、创优申报、资格审核等功能,使原先各类需要来回报送的工作流程大大简化,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八是应急处置及时化。对于发现的隐患险情,运用信息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置。在灾害性天气条件下可对辖区工地提供预警信息、指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同样的收效。而且,企业在得到管理工作优化的同时,得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结语:

建筑业的信息化,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对整个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上述的种种优势实际上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完善,信息化的效能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应用的深度广度远未达到实际需求。未来,深入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是必由之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数据应用虽任重但极光明。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三

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煤矿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科技的进步使煤矿生产开始步入机械自动化的时代,这种情况下对机电设备的需求数量就相应的增加了,但因为机电设备导致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需要我们对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安全性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阐述了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

关键词: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

煤矿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刺激了该行业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需求,但是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对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是一个不小的的挑战,在国内外造成的影响极坏。煤矿机电技术管理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瓶颈,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只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了,煤矿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煤矿机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意识淡薄,监管不到位,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经济利润上面,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够关注,更有甚者为了能够节约经营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削减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正常的日常管理工作。因为缺乏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工作中没有遵守国家相关的规定,管理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未落到实处。工作人员都将精力集中在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的预防工作上,忽略了对机电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所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

2、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受过系统管理知识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多数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一线技术工人,他们文化水平低,管理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往往不按规定进行检查。此外,煤矿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很难长时间的留住人员,人员流动性大,以廉价劳动力居多,这些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知识基础差,管理经验更是缺乏,而且新进人员对机电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导致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跟不上,极易产生安全事故,这样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受资金条件的限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

先进的现代化机电设备是煤矿企业产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但现在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机电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机电设备长时间使用老化严重,有时候企业为了提高产量而超负荷的使用机电设备,缩短了设备的寿命,损害了它的性能,陈旧的设备的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并且没有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使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提高了。

二、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意识要进一步加强,领导首先要重视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将管理部门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从事机电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要按期进行实地检查,及时获悉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购买、安装、维护都执行标准化处理流程,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生产的各个流程。采用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的管理人员严惩不贷。引进机电设备监测系统,对各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有利于改善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保障机电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相关培训,提升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加强现有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员工专业素质的提升上面花大功夫,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素质参差不齐,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掌握机电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规范操作流程,向员工灌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机电设备的日常安全管理,还要更多引进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为了提升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必须加大对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经验,创造良好的煤矿生产工作环境。加大机电设备安全投入资金是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前期做项目预算时就要预留出足够的机电设备购置和维修保养费用。在生产过程中,要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极大的损失,所以如何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的管理会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对煤矿安全生产意义重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我们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资金投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只有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提高了,煤矿企业才能实现长足的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四

企业税收筹划会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限制,它应当服从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主要的做法就是要减轻税负、取得资金价值、保证税务零风险。因此,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必须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切不可一味地减少税负、压低成本,这样不会让股东财富实现绝对地增加,有时候还很有可能会造成其他费用的浪费。由此看来,税收筹划工作需要考虑筹划的成本以及筹划的收益,尽量制作出一个可以为企业带去更大收益的方案,也就是可以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完全实现的筹划方案。

(二)财务管理对象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所谓财务管理指的就是价值管理,管理的对象就是不断流通的企业资金,而税收筹划主要管理的对象就是企业税费,税费缴纳本身会缺乏选择性与灵活性。政府会使用自己的强权方式要求企业缴纳税费,如果由于企业自身原因未能及时缴纳税款,会对企业自身的信誉以及形象造成损害,影响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利益,严重则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会对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企业的税收筹划应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职能相连接,包含了财务的预算与规划。预算实际上是规划的成果,通过预算能够保证企业管理的正常操作与稳定运行;规划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会指导税收筹划的实施,对税负缴纳的高低以及企业可以缴纳的税负水平给予重视。严格意义上讲,税收规划应当归属于决策职能的范畴当中,以决策的理念去指导、去规划,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二、基于财务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的主要策略。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逐渐完善现有的税收体制,实现企业管理机制的规范性确立。同时,政府为了能够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政策,让税收不再成为企业的负担,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在未来更好的发展,让企业税收规划真正具备可行性。

(一)灵活运用财务管理提供的税法环境,为税收筹划提供有效空间。

我国的税法较为复杂,纳税主体存在着差异性,那么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利用差异性进行科学的税收规划。特别是一些关联性企业,他们本身就存在着差异税负,利用这种差异可以减轻企业本身的税收负担,做到有效筹划。另外一点就是税收优惠,我国的税收优惠范围不断地扩大,纳税人提供的筹划空间越发广阔,在高新技术领域,国家的支持、政府的扶持,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政策,这就是发展的机会所在,所有的帮助都为税收筹划工作扫清了障碍。在实践中可以用到的具体政策有:国家税务局20xx年25号公告《关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20xx年第29号公告《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等。

(二)灵活处理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为税收筹划提供有效保障。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作为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会计处理工作提供保证,但是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与相关的税法有着不小的差异,如果二者出现不同,需要依照会计制度的规则进行核算,对税款计缴进行调整。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合理的运用会计处理工作的灵活性,更好的进行税收筹划。具体说来,高新技术企业灵活运用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企业的税收筹划主要表现在:计提坏账准备、对企业研发时需要的费用进行准确确认、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摊销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收入成本费用计算时,需要将产品、技术研究以及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费用进行统一的分类分项目核算。以便独立每一个项目来核算效益成本,归集其税收优惠政策。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都面临着如何才能进行效率化管理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科学管理,需要转变财务管理角色,将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放入到企业营销管理环节当中。现阶段,企业盈利来源已经不只局限在货品引进、货品销售这些传统环节,它逐渐地扩散到控制成本消耗费用以及增加企业可流通资金等领域。同时,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真正的放入到企业发展决策当中,实现质量化管理,才能控制企业的税收成本,让税收筹划工作具有更多的市场需求。以我国某电视销售公司为例,此公司的主要获利手段就是电视销售。从财务管理视角出发,公司对税收筹划工作对应的主要对象以及面临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最终的筹划目标,税收缴纳项目分析要从资金筹集、投资以及利润合理分配这样三个环节入手,在资金筹集方面,此公司在20xx年注册3000万成立了另一个子公司,子公司为了正常运行需要资金2661万,方式是直接向银行进行贷款;20xx年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需要筹集5000万建厂,筹集的方式选择的是股权筹资结合债券筹资的方式,向社会增发股票,大约为1500万股,每一股1元,并且发行3500万元的债券,经过计算得出,税后的收益为206.25万元。

(三)企业可以利用发改委有关扶植政策申请补贴,立项,独立核算和申报项目。

例如:根据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根据《深圳市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设立基于深圳市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云电视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他们研发适用于智能消费电子领域的快速伸缩且弹性易扩展的云计算平台,可应用于智能电视、机顶盒、汽车电子以及安防系统等。项目预算资金1800万,得到财政资助200万,单位自筹1600万。独立核算,在预期项目实现后,发展活跃用户150万户,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时实现不少于1亿的销售收入,完成1万台新型人际交互智能电视终端产品的销售,形成不低于1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作为国高企业,此项目企业所得税免税,又得到了政府扶持,是税务筹划的成功案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提出了个人意见。高新技术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产生的风险要大于其他性质的企业。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筹划的重要性,结合发展实际,制定税收筹划方案,落实具体措施,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让高新技术企业正常运作,实现预期目标,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与经济利润。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五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大家共同关心的大事。因此,正确理解与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薄弱。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安全生产的低水平。经过多次改革,新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交替,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缺少集中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真正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改革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他们把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对立起来,缺乏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不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生产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由于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条件、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及其安全责任、安全机构设置、安全设施设备管理、现场作业安全保障、交叉作业和承包租凭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没有基本的法律法规,许多经营单位特别是非国有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差,管理各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因素不能被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消除,以致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

三是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从业人员及其亲属没有安全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是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生命的安全高于一切。各级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如果连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生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保证,那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便无从谈起。因此,保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没有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很多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把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列为首要任务,但是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而是加以对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要钱不要命”,为了赚钱不惜以牺牲从业人员的生命为代价,心存侥幸心理,减少甚至不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降低短期成本,追求长期利润。而一旦发生重大、特大事故,除了人员死亡之外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其代价往往要等于或大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成本,最终厂毁人亡,得不偿失。只要我们能够准确找出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政治高度出发,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加大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舍得投入,员工的安全也就得到可靠的保障。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规范了,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规范了,材料消耗少了,返工少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第四,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试通过,且持证上岗。对在岗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和各种特种作业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五,把安全技术措施落到实处。对存在危险的施工作业,要有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对员工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当我们真正做到这几条,何愁安全生产工作落不到实处。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班组长、跟班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一是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如果上述错误观念不破除,正确的安全理念不树立,那么,安全生产的建设就永远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是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四是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五是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生产不仅是为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事故,而且还要把安全与其他各主体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为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产品奠定基础。

安全文化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需要,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不是等到安全事故发生,造成损失后,再做事后分析和善后处理。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四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员工明确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于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六

摘要:石油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同时石油也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资源,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人们对于石油储运安全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石油储运安全呢?做好并加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是保证石油储运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就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步伐的大步向前迈进,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石油资源对社会经济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越发突出,然而石油资源又属于高危物品,在储运和使用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从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加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非常有必要。但是,目前我国石油储运现状并不乐观,影响石油储运安全的因素较多,加大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石油储运安全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和制约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1.1人员方面的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人员方面是导致石油储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石油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工作疏忽大意,致使管理工作往往只是“搞过场、走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使得石油储运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石油储运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大大增加。第二,石油储运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综合素质偏低,在工作中马虎大意,屡屡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最终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石油管道自身质量出现问题,劣质的石油管道极易出现破损,导致发生漏油情况,最终引发安全事故。由于石油储运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管道,且管道布置比较繁琐,管网存在汇通连续现象,造成石油管道维护与更换困难,加上石油管道深埋地下,容易被腐蚀,一旦管道管壁被腐蚀穿透,管道就会严重破裂、变形,使得石油泄漏。是以石油管道自身质量方面也是导致石油储运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1.3静电方面因素。

由于石油是一种危险性极大的资源,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且石油管道长时间深埋地下,受腐蚀作用大,这就对石油管道介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石油管道介质为非亲水性烃类,该介质具有容易聚集静电电荷的特点,当石油管壁与管道内的流动介质发生摩擦,会加快电荷聚集和积累速度,积累到临界限度后,就会严重影响管道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造成监测数据不准确,对相关工作人员形成误导,致使操作失误,最终引发严重的后果。此外,静电电荷聚集时还容易出现电火花,而石油又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当电火花引燃石油就必定会引发严重的事故,从而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若是引发的事故情况严重,甚至还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影响。

1.4地质方面因素。

我国地大物博,石油资源分布较散,使得石油管道分布也较广,涵盖了各种地形。不同的地质地形环境会对石油储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对石油管道的破坏性最大。所以,如何解决这一情况,保证石油储运安全是石油企业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1]。

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中普遍存在石油储运管理制度不完善情况,导致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发挥其应用的效用,往往都只是“搞过场、走形式”。另外,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对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应有的约束,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

当前,多数石油企业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情况,导致企业管理层轻视了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管理层安全管理思想观念落后,使得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目标,企业中的多部分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自身综合素质方面的原因,企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情况。这无疑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莫大的阻力[2]。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石油储运管理制度能够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健全的监督机制则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工作,确保管理工作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石油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监督机制,这也是推进企业健康经营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应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监督机制为基础,而后针对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一系列有效手段。

3.2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石油企业还应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并且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以此最大限度的发挥绩效评估体系的作用。以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绩效评估制度、工作表现绩效评估制度等,通过这些方式对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衡量。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有两方面标准,分别是公正性与实用性。只有满足公正性与实用性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绩效评估体系的真正效用,为石油储运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

与时俱进的安全管理思想观念是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并圆满完成的核心所在。针对当前企业安全管理思想观念落后情况,企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不断引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理念,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改变企业安全管理思想观念落后局面,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管理目标,促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便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管理人员是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效。因此,针对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情况,石油企业应组织开展培训教育活动,要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以此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储运技能知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不仅能够为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还有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石油储运场地安全管理是整个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选择石油储运场地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选择,确保所选择的石油储运场地具备四周空旷、地势平整、交通方便等特点,并对场地的防火、环保、卫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的石油储运场地。同时,还应在石油储运场地中配置完备的水力水电基础设施。重视并做好场地消防安全管控,设置科学防火管理体系,配备齐全、先进的消防器材,装设完备的可燃物质检验测试设施系统。此外,还应对石油储运场地现场环境进行勘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规定。指派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定期对场地中的消防工具和设施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消防工具或设施出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上报并进行更换,以此确保场地消防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3.6强化石油管道防腐质量。

石油管道材质直接影响着石油储运安全,为了保证石油储运安全,就必须对石油管道材质进行强化。由于石油管道长时间深埋地下,主要受腐蚀作用大,所以主要针对石油管道防腐行进行强化。在采购石油管道时,充分考虑管道的防腐性,选择防腐性好的石油管道,并在管道内涂抹防腐涂料,进一步提高石油管道的防腐性。此外,在石油管道埋设施工中,对管道埋设现场的地质、地形及环境气候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此确保石油管道具有良好的抗水、抗拉伸能力。在管道埋设施工中,应做好相应记录,以便为后续管道维护、更换提供便利。

3.7做好管道防震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针对石油储运安全管理现状,石油企业不应只着眼于当下,还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充分考虑,为了弥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应在结合自身长远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建更加完善、健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石油储运管理工作进行约束,通过以上种种切实做好石油储运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石油储运安全。

参考文献。

[2]王茁,李亚军,黄琪,等.石油储运安全管理浅析[j].化工管理,2015,33:36.

[3]马治中,刘婧.简述石油储运安全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98.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七

摘要:在市场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多数企业尤其是现代化大中企业对物流管理更加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了物流专业化、标准化、一体化的重要性。但是企业物流管理在我国还尚在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管理出现的问题也逐步凸起。作为一名企业经济管理者,站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上,对企业物流管理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引起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问题;对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作为第三产业的物流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而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必须优化物流管理,让物流管理成为企业扩大利润空间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物流管理工作。但是有的企业由于只重视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而没有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对物流管理工作加以总结分析,这样让物流管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也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所以我想有必要分析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特征,以及当下存在的不足和加以解决的对策,以此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及特点。

(一)企业物流管理是指企业的商品在生产、流通、服务。

过程中所发生的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通过这一变化,改变了产品的空间范围和时间价值,也实现了企业价值,因此也成了企业利润的源泉“基地”。

(二)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体现了信息化,由于引进了高科技手段以及互联网,所以提高了物流速度以及准确度,使企业货物周转更规范。二是体现了客户价值取向,现代物流是将企业投放在市场之中,根据普遍联系原理与市场营销理念,客户的价值导向以及服务取向成为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体现了企业各个环节的整合,即物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以内部相互合作,减少各个程序的占用时间,外部统一实施sop管理,以此提高物流的通过管理速度。

二、目前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物流管理的理念还是缺乏正确认识。

虽说物流管理已经应用到企业,但是在企业管理者们心中,仍然是生产压倒一切,质量至上、客户至上是企业管理者永恒的话题,却忽略了货物的统一采购、配送、调剂,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缺乏部门之间的协作,企业外部缺乏客户之间的沟通,这样就引起了内部作业不畅通,外部价值链不连贯,影响企业的货运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周转能力。

(二)机制不够健全。

前面我们说对物流管理认识不够健全,所以缺乏对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分析工作,导致上述各个环节不协调。另外在制度的执行上,绩效的考核上,激励机制的健全上还有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是物流在财务管理中不是单一科目,物流的成本费用很难技术精确到位,进而也影响物流管理人员的工作情绪与质量。

(三)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人力资本是构成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物流管理需要部门之间发挥协同效应,所以人员的组成也就需要有专业的团队队伍,需要懂得经营与管理的专业人才。西方企业对物流管理相对重视,他们认为物流管理需要综合性人才,而我国物流管理人才欠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缺乏综合理论知识,有理论知识的又缺乏工作经验,这对物流工作的开展、风险意识的管控都非常不利。

(四)技术管理以及信息平台不够现代化。

物流管理不仅需要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有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及科学的技术做支撑。但是许多企业在设备及技术上,更新比较落后,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也比较迟缓。具体表现在物流的日常管理上,没有完善的内控加以管理与跟踪,在数据化系统上,没有与会计电算化相连接,这给物流软件的开发与扩展带来了阻力。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物流管理意识。

对企业物流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概念,要真正地上升到新的层次上,要将物流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上来,要作为企业的核心问题来抓。其次对企业物流管理要分清主业与副业,并且可以将不擅长的业务进行外包,但是一定要做好与供应商、客户等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以强化企业价值链间的协调,让企业内外价值最大化。

(二)优化物流管理程序。

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货物的存储、配送、运输上的时间与空间安排。即要考虑物流成本的安排,又要考虑客户与供应商的感受,要做到程序规范,利益均衡。

(三)强化相关人员的培养。

曾经有人说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确人力资本越来越被企业管理者们所重视,致使企业竞争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物流管理首先需要的是对综合化能力强的人才培养。一是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强化这方面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工作,企业要按时进行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同时更要鼓励与支持员工进行进修、学习、交流工作,企业通过优胜劣汰公平竞争活动让人员有紧迫感与危机感,更让人员有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感。二是物流人员的确应该明白自身岗位的价值,配合企业做好岗位技能与业务的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将自身置于社会的浪潮中来,并能通过各种手段强化自我,提升自我。

(四)强化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要将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有机整合。即将制造商、供应商、客户有机连接起来,以此实现网络畅通、信息共享,同时还会提升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手段,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但是让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确还要有个过程,在这发展过程阶段,哪个企业对物流管理领悟深并能运用到最佳,那么这个企业就能率先在物流领域中占据市场,并能迅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2]程红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0,08。

[3]陈继荣.浅析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八

1、设备因素。

是指考试中心使用的各种硬件设备的安全问题,主要有水灾、火灾、地震、雷击等意外因素损坏造成的设备损毁;设备失窃或者本身老化失效造成的数据丢失和损坏;电源故障引起设备损坏导致数据信息丢失等。

2、网络因素。

考试中心的办公网络通常都是通过内部局域网接入因特网,就会受到来自因特网的各种攻击,如非法用户和不安全数据包侵犯窃取秘密和篡改破坏信息数据,这是对计算机网络的最大威胁。这些攻击行为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即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删除、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信息的机密数据泄漏。内部局域网计算机使用软件的安全问题,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存储备份和各类电子文件存在的漏洞或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可以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它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并把自身的复制品包括进去,从而传染其他程序,其中一些病毒具有破坏程序、删除文件甚至破坏系统的能力。这些病毒如果在内部局域网内传播,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导致系统瘫痪。

3、管理因素。

是指考试中心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管理是保护考试中心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而责任不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据调查,在已有的网络安全攻击事件中,约有70%是来自内部网络的侵犯。如:考试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层次的不规范性;信息操作人员安全设置不当,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口令过于简单或将自己的帐号密码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造成信息泄漏等。针对影响考试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的种种危险因素,在考试信息管理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安全技术防护至关重要,必须在信息管理的设计阶段就将安全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考虑整体布局。

1、应用防火墙防范来自外部网络的安全威胁。防火墙是软硬件一体的网络安全专用设备。防火墙的作用是进行地址转换,将内部的网络地址转换成因特网上的合法地址,同时对外隐藏了内部网络结构,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和减少子网中主机的风险;它可以提供对系统的访问控制,阻击攻击者获取攻击网络系统的有用信息;防火墙还可以记录与统计通过它的网络通信,生成日志文件,提供关于网络使用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来判断可能的攻击和探测,以备安全审查。防火墙提供制定与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手段,它可以对内部网实现集中的安全管理。

2、划分内部网络安全区域防范来自内部网络安全威胁。基层考试中心的内网根据信息使用和办公功能需求可以分为数据核心区和一般办公区。数据核心区通常是单位的中心机房,是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一般办公区是一般办公用电脑组成的网络。通过使用三层交换机和防火墙构建虚拟局域网来实现逻辑上的隔离,使一般办公区不能随意访问数据核心区的数据。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多个网段,每个网段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从而实现网段之间相互隔离的技术。再通过虚拟局域网的访问控制表建立安全体系,规定不同虚拟局域网之间相互通信的规则,从而达到对资源共享和安全保障的要求。

3、应用防病毒技术。计算机病毒伴随着计算机系统一起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新的病毒出现在因特网上,并且借助因特网上的信息往来进行传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为保护服务器和网络中的计算机免受计算机病毒的侵害,需要应用基于网络的防病毒技术,这些技术有:基于网关的防病毒系统、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系统和基于桌面的防病毒系统。例如,在主机上统一安装网络防病毒产品套件,并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中设置防病毒中央控制台,从控制台给所有的网络用户进行防病毒软件的分发,从而达到统一升级和统一管理的目的并建立集中有效的防病毒体系,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2、信息使用规范。考试信息根据其重要性和时效性,分成一类信息、二类信息、三类信息,在使用时需要加以限制。一类信息为:关系考试工作全局,在一定时限和范围内必须严格按工作要求保密以确保考试工作秩序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类招生统考成绩(成绩个体、分段信息、排序信息)、控制分数线、总体生源计划信息、志愿合成及分布信息、录取信息(含录取名单、录取统计),中考、高考志愿。二类信息为:对招生工作较为重要,保密时限和范围相对宽松的信息,主要包括考试报名信息、考务相关信息等。三类信息为:涉及考生个人隐私,主要包括考生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和身份证号等。以上三类考试信息都可以被其他部门和个人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确定信息的可用范围。考试信息还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一定的时期内必须按规定使用,不能随意向外传播。此外还要注意对考生个人信息的保密,不得利用此类信息进行商业用途,更不能因某些利益关系向不应告知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透露。

3、数据备份归档。信息的备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应对各种意外风险的有效方法,备份工作应该根据需要备份的数据、备份的硬件平台以及考试管理工作的特点来制定备份策略。从考试中心的信息数据来看,可以把目前常用的备份方式分为实时备份、异地备份、归档备份。

(1)完整备份,完整备份就是将整个系统的设备状态、考试数据进行备份,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完整备份的特点是强调考试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这种备份方式的好处是,如果设备出现意外情况只需将系统数据从备份中恢复回去即可。从基层考试中心的现有情况来看,完整备份一般是备份在服务器磁盘上,有条件的可采用联机备份。

(2)异地备份,异地备份是把备份数据保存到中心机房以外的地方,基层考试中心可将数据备份到上级考试中心或者是本地教育局的服务器上。由于异地服务器提供的存储空间容量限制,而且异地数据传输还要考虑网络传输效率问题,因此异地备份通常是备份比较重要的信息数据。

(3)归档备份,考试工作承担的考试项目有较强的阶段性和年度性,在每一项考试工作完成时,都应该对这项考试工作的数据信息和文档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做好归档备份。考试归档信息可以有多方面应用,如考试成绩可以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可以为学校、教研和教育部门的教育评估服务,录取信息可以为人事部门的就业管理工作服务等,完整合理的考试归档信息可以为各部门制定方案、规划、措施提供数据依据。归档备份一般采用刻录光盘的方式,光盘存储具有容量大、成本低、便于保管,安全性较高等优点,是做归档备份的理想方法。

信息管理安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要采用成熟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结构;二是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用户安全管理策略,按照工作需要进行用户角色的区分,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三是应加强教育培训,包括信息安全、保密教育,组织考试工作人员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系统的技术操作人员学习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常识,了解泄密原理及预防办法。考试中心的信息安全除通过软硬件保障外,制度的保障更加重要,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

1、机房管理制度:包括机房出入控制、环境条件保障管理,自然灾害防护、防护设施管理、电磁波与磁场防护等。

2、软件管理制度:(1)关注考试管理软件的更新情况,每次考试之前均要检查有无软件更新,保持考试管理软件上下一致;(2)软件备份归档;(3)软件资料保密;(4)数据、参数、密码的保密等。

3、操作管理制度:按信息分类确定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管理操作规程等,考试管理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明确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各自的管辖范围。

4、系统维护制度:要有数据保护、数据备份等工作计划。应定期将考试档案进行脱机备份。定期检查考试档案及其存储载体,对考试档案或其存储载体出现兼容问题时应及时备份。重要数据维护时要经领导批准,并将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的情况详细记录。

5、应急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紧急情况下,有能够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到最小,考试工作得以继续进行。近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实践探索与不断总结完善,提高了教育考试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顺利完成了各项教育考试任务,从未发生有关考试信息的差错事故,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和群众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获得高考自考中考等多项安全管理奖或优秀奖。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狠抓责任意识,重视建章立制和软硬件更新,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就一定能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确保教育考试信息的安全可靠,让考试公平公正。

作者:皇甫斌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十九

在很长一的段时期,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只是将安全问题看成一种形式化工作,然而现实是这几年我国因安全事故问题造成的死亡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及造成的巨大损失,这些数据使人心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复杂,我们只有科学运用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注重安全问题,才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不断强化对企业各级职员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考虑将企业安全管理的工作不断法制化。通过这三种手段的实施,将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带上一个新的台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要想实现科学的安全管理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安全理论作为我们行动的基础。为了安全生产,就必须要研究一下安全的科学理论,找寻安全的科学规律,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以前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跟现代化的科学的安全管理相比较,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所注重的主要是在系统的运行上面,一旦有事故发生,就根据所得的调查结果去修正与改进系统,这就是所谓的事后模式。这种模式会有许多弊端,就会不断导致事故产生。而现代的科学的安全管理则是将事后改进变为事先预防,其工作重心是在对潜在的危险进行甄别、研究与防控,做到防患未然。安全管理工作看似艰辛且责任重大,但只要能够坚持做到发挥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作用,不停地探究寻找安全管理的规律,就可以掌握其主动权。很多的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广大群众普遍缺乏必要的一些安全培训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在企业中,要是每位员工都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面对那些先进的技术装备,就可以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很好地使用与驾驭它。所以,科学的管理对安全工作的展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对生产的安全比较重视,尤其是近几年,不停地在增强安全的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对事故进行防控,降低事故发生的次数与伤亡人数。但是,现实情况是现在的事故与伤亡总量依旧居高不下。归根结底,除了经济快速发展而安全生产的基础差等客观的一些因素以外,那些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与方法之中与现代企业生产发展相违背之处是引发事故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对那些阻碍现代企业发展的传统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加以改进,树立起适合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对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倡导科学观,有助于转变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安全并不是一种常识,而应当是一门科学。这一观念现在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并且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过去那种形式主义的安全观已经难以存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当中。过去,领导提前强调注意安全;安全员也是费心尽力一遍遍地强调安全;操作员也小心谨慎,注意安全,可事故仍然还是发生了。这就说明了安全工作不单单靠常识,靠说教,也不能只依靠安全部门独自管理,安全生产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遵循客观的规律办事。经过事故的统计与分析,明白事故的发生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要想掌握这种规律则需要运用现代的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做到。

2、倡导系统观念,有助于保障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系统的观念就是指能够运用系统的工程原理,理论以及方法研究和解决那些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彼此之间有一定联系的各种要素视为一个整体,运用辩证统一的逻辑理念来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而在实际的情况当中,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仅仅一个安全问题往往就牵扯到了许多部门与环节,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彼此关联渗透。要想全方位、全过程、全体性地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到从整体与部分出发,考虑到整体与环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综合的把握与安全有关的各种因素。传统的安全管理侧重于对个人在操作中过错的问责,片面地强调违规操作,针对性的追究这一事件,做不到系统性地对事故原因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不能构建整体的安全。因此,要想全面地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就必须要实行现代的安全管理理念与方式方法,这将有利于采取符合科学的合理的措施去控制事故的发生,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只要我们能够将我国所提出的有关保障安全的标准落到实处,就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的系统安全。

3、倡导预防的观念,有助于企业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现代安全管理提倡事先预防的理念,从刚开始就要求做到不让事故发生,即便是各项系统都在正常运作没有出现什么安全事故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应当主动地进行一些针对当前安全情况的预测跟评估,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制定一些改进措施,以阻止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虽然在传统的管理当中也有一些防范措施,但是去更倾向于去处理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故。虽然可以从已有的安全事故当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但是现代安全管理对事故采取可预见性的控制,但是传统的安全管理却是一种发现型的控制管理方式。预防事故的根本性做法在于了解危险,可以对危险进行预测以及对其做到防控,而系统只能监测到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却不能避免现实当中各式各样的危险隐患。而现代安全管理就是运用系统性的安全理论体系,识别并清除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让安全系统更加完善。正是由于预先就察觉到了危险因素,才可以从容应对,制定和采取防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但目前的企业多数都是在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上不到位,甚至没有这种观念,所以就不可能提前做好预防,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因此,不断推广现代安全管理,可以是企业控制并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倡导发展的观念,有助于企业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所有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企业的安全问题也会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就像企业的技术更新、设备升级和机构完善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危险因素和依旧存在的危险因素,使生产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要随着企业发展变化的步伐不融入一些新的思想观念与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可以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使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让其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安全管理的推广能够将传统的单个因素的安全管理转变为综合全面的安全管理,将事后型的安全管理变为提前防控的安全管理,将被动式的静态安全管理变为积极主动的安全管理,将过去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形式化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综合全面的安全管理。很显然,这样做将会是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以提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浪;程运材;陈建宏;周智勇;吴和平.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03):133.

[2]李红梅.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山西焦煤科技,2013(08):32.

[3]吴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23):57.

[4]刘洪忱.谈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18.

安全管理论文大全(20篇)篇二十

摘要:农村供电企业是否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在于农电企业能否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三方面的关系和工作重点,文章就这三者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

1农电安全范畴。

随着新的农村供电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日益重要。由于电力特殊性,供电安全具有特殊含义,电力生产和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度危险性;具有高度自动化过程;发电、供电和用电几乎同时完成。因此农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安危,还应把对公众的危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电力企业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逐步提高电力供应可靠程度,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影响和危害。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和发展不均衡性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的设备还存在很大危险性,对公众来说就是一种威胁;电网情况也不容乐观,在农村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抵御环境因素破坏的能力还不高,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电安全管理必须努力避免电网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因此农电企业安全管理概念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供电安全包含全社会供电可靠性管理,狭义供电安全只针对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综上所述,农电企业安全管理主要集中在人身、电网、设备和施工作业安全四个方面。同时农电企业生产场所点多面广,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的几率也很大。安全管理工作可细分为人身、设备与电网、消防、交通和施工作业安全五个部分。关于电网事故,现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虽明确了概念,但从目前电网和设备状况看,电网事故往往是由于设备事故引发的,可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列入设备事故范畴,而且设备事故也应根据设备损坏的程度来衡量。现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虽明确其“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但作为行业标准,按照我国立法原则,又不能不被法院采信为证据。因而其届定的电网和一部分设备事故对于供电企业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现阶段,农电企业应把电网事故细分,把可靠性管理纳入安全管理范畴,统一管理,区别对待。同时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更注重防范社会普遍关心的人身触电伤害、违章作业伤害和家用电器损坏问题,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作为事故进行处理。

2供电安全与经营生产的联系。

农电企业如其它企业一样追求的目标是企业效益最大化,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加强农电企业安全生产,可降低企业风险,改善与政府、员工、民众的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将是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和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农电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还必须进一步增供扩销,而增供扩销的基础就是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对于农电企业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电力安全管理包含发电和供电两个环节,而且使用同一标准,运用同一方法。在发电和供电实践过程中,电力安全管理深入到设备环节,强调保证体系与监督体系的运行,在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很好作用。从整个企业管理角度看,安全管理只是其中一个分项,而安全管理又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宏观控制,管理矛盾较突出。就目前农电系统中,安全监督部门多为监督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如一味强调纯监督职能,工作就会显得空洞,且缺乏力度,造成事前控制工作缺位。因此农电企业作为纯企业运作后,应把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中,制定新的管理流程,使安全监督部门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上能实施监督。

3主要的实施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和人们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能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其特殊的自然属性主要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生产与使用的同时性上。因此农电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对这一点,电力部门较早地有明确认识,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安全管理理论,即电力系统传统安全管理的“三大机制、四大体系”。三大机制即安全生产的运行、约束和动力机制,“三大机制”是通过电力生产的规章制度、教育培训、严格管理、文化建设等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长效运行机制;“四大体系”即党政行政第一负责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行政机构设置相同。并设专门分管副职具体负责;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党群系统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技术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目前强调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两大体系,实际上是把安全生产的三个保障体系统称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但三个体系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4生产技术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在农电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活动中,有大量工作依赖于生产技术,从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内容上看,人身安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都与生产技术有关。要降低人身事故风险率,除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外,还应在设备改造上多下功夫,尽量减少避免装置性违章,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防护能力,降低电气设备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威胁程度;在电网安全和设备安全以及供电可靠性方面,更是与生产技术息息相关,从电气设备和电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各环节上,都必须以安全可靠为出发点。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度危险行业,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习惯于将安全与技术统筹进行考虑,有时甚至会将两个概念相提并论,等同看待,虽然这种做法有时准确,但也充分说明安全生产与生产技术的紧密联系性。从农电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上看,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大检查、实施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管理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生产技术的保证。在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中,安全性评价、危险点控制、标准化作业等实际上大量的工作都是由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来完成的。所以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之间是既区别又联系的,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技术理论以及安全管理有关原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加强。

参考文献:

[1]马芳.对县级农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4).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2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整个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安排。有了一个好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为圆满完成本学

    新学期开学仪式领导讲话稿(专业18篇)

    领导讲话稿能够引导员工正确的工作方向,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希望大家在明天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努力奋斗,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学生们:

    生命与安全讲座总结(专业19篇)

    有了范文范本作为参考,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一、引言:生命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

    中国汽车销售调查报告范文(18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序的整合和阐述。调查报告范文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都是经过严谨调查和研究得出的,可以作为参

    十月党课讲稿(热门21篇)

    党课是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接下来是一些党课教学视频的推荐,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

    通知会议写作(汇总21篇)

    发布通知时,应当选择合适的媒介和方式,以确保通知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目标人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通知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撰写通知有所帮助。

    浦东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总结(优质15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困难进行积极分析和应对,以期得到更好的结果。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

    提前解除出版合同(通用20篇)

    一个明确而规范的合同协议可以避免纠纷和争端的发生,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合同协议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范本可以供参考。甲方(原出租方)

    银行实习员工个人心得(模板21篇)

    实习心得的写作过程可以让我更加系统地整理和梳理实习期间所接触到的工作内容和经验,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请大家参考以下实习心得范文,相信会对你们的实习经验有

    场地出租合同(精选15篇)

    合同协议中的条款应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措辞,以确保各方理解一致。请大家注意,以下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之用,具体操作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