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成功实践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一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二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

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

(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

1.写景抒情。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

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三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四

1、知识目标:

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

第一层:总写北国风光;

第二层:具体写冰封雪飘;

第三层:设想雪后美景;

下片:议论、抒情。

第一层:评论历代英雄;

第二层:抒发宏伟抱负。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

《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语言表现力的极富个性。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五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附文章: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总起英雄折腰过渡。

壮丽景色望景实景褒贬帝王惜古议论。

妖娆美丽想景虚景今朝人物颂今抱负。

热情赞美江山多娇评论帝王雄心壮志。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六

【天公】指“天”。

【折腰】鞠躬,倾倒。

【文采】本指文艺方面的才华。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比喻善射。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称得上。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指秦晋高原。

【须】等到。

【妖娆】娇艳美好。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

【弯弓】拉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胸怀、思想感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导入。板书课题。

教法、学法:激发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确任务:学生归纳学习任务,教师帮助确定。投影出示。

3.导学过程:

a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

(1)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词语。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

(2)内容。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引)。

江山为何令英雄崇敬?面对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态?

师生分析:上阕绘雪景之娇,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达方式:上阕:描写下阕:议论抒情。

(3)讲解过渡句的作用。

教法、学法:教师范读,学生听、思考,教师放映宇航员拍摄的长城、山脉照片,精讲点拨,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写?怎样议论?

1.指名读上阕。

(1)毛主席不仅会写诗作词,还会画画。他大笔一挥,展示给我们几幅画面?明确:三幅。一位同学读原句,另三名同学说说想到的画面。

提问:主席是怎样用笔的?

回答:先总写,再具体写,后小结。先实写,后虚写。板书体现。

女生齐读上阕。

教法、学乏:体味意境。

(2)质疑:“望”的位置在哪里?何以有这样的气魄?

(3)你怎么看出后三句是虚写?从“望”到“看”,视觉上有变化吗?

2.读下阕。

(1)诗人评说历史人物,贯穿一个“惜”字。“惜”从何来?

(2)谁是风流人物?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插入对毛主席其人、时代背景的介绍。男生齐读下阕。

出示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配乐,放录音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师讲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现在,你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有新的感受吗?举例深入体会。

d.比较体验:

《沁园春.长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题板。

e.总结:鉴赏诗词的思路。

f.再品词的意境。放录音。

作业。

总体回顾,发散思维。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八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3.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更著风和雨”的“著”怎么读?结合语境分析其原因。

14.毛泽东同志喜爱梅花,在这首词里,他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

15.作者在下片中着意描写了梅花安详欣慰的神态一个字,不仅写出梅花一的风貌,更写出梅花的的风采。

16.比较两首《卜算子·咏梅》,分析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异同。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九

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诗歌中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过程:一、导学、预习。

1、资料助读。

学生查找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及写作背景,课堂汇报。

2、给加点字注音。

二、探究、学习。

1、听范读(录音):

(1)给句子标上停顿标记;

(2)给读不准的字做上标记,范读完后查字典注音。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4、词义理解。

(1)词的上阕前三句写什么内容?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7)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5、艺术特色。

(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三、延伸运用。

1、背诵这首词。

2、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一九二五年。

3、积累文中字词。

动态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学生反应:

课堂效果:

教学内容完成情况:

张猛强。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

一、导入:

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主义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

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提示:最后一句。)。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过渡句――承上启下)。

3、提出问题。(补充在后边,此略。)。

三、局部品味:

1、论“整体感知”中的问题“2”来引入对词的学习。

既然祖国的江河山水如此的美丽娇艳。那么,词中是如何来描绘这幅美丽如画的江河山水呢?又是哪些“英雄竞折腰”呢?讨论回答这两个问题板书如下:

实―――――――虚。

||。

||。

总――――――――分|。

|||。

|||秦皇汉武…略输。

北国风光长城、黄河(静)|。

冰封…雪飘|(惜)。

望|看……娇―引:唐宗宋祖…稍逊―――往…今…|。

山舞、原驰(动)。

|成吉思汗…只识。

||描写――――――――――――――抒情。

注意:(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并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2)、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阙和下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请学生说出导语中的问题。

(4)、按以上的板书内容,引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2、讨论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因没上课而无法补充,)。

四、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拼音:

沁()分()外妖娆()逊()数()风流人物。

2、阅读课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a、写出采用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

b、写出词中过渡性的句子:――――――――――――――――――――――。

c、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

d、词中押韵的字:―――――――――――――――――――;韵脚是:――――。

e、“沁园春・雪”中的“沁园春”词的――――――――;“雪”是词的――――――。

f、说说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答:―――――――――――――――――――――――――――――――――――――。

g、简要的说说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答:―――――――――――――――――――――――――――――――――――――。

j:我们还学过一首写“雪”的古代诗歌,这首诗歌是――代的―――写的《》,这首诗歌中名句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

云南省泸水县第四中学张开芳。

一、导入:

指名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出:这个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保母长妈妈讲给他的,那么,长妈妈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鲁迅先生为什么在文章里提到他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阿长与》,从中你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整体感知:

1、分组查字典,看哪个组查得最快,并把所查到的结果写下来:

阔()气保姆()怨()恨憎恶()絮()说惶()急菩萨()骇()人听闻掳()灸疮疤()惧惮()诘责()搁()莫()名其妙疏懒()。

霹雳()震悚()粗拙()脐()舫()孤孀()。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2、围绕阿长的一生,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分别用简明的语句概括出来。

(板书设计如下):

事件――――――――――――――――――线索―――――。

[4]。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一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寻京。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写归京。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二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9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三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2课时。

板书。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实写。

万里雪飘山。

看须晴日虚写。

(总体写)(具体写)。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导入。

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

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

明确节奏、重音: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

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讨论明确: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

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

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四

文学常识。

1.重点作家:鲁迅、沈从文、朱自清、老舍、安徒生;苏轼、泰戈尔、韩愈、孔子、蒲松龄。

2.重点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社戏》、《聊斋志异》、《论语》、《水经注》、《安徒生童话选集》。

3、古诗文默写篇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唐)。

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4.刘禹锡《秋词》(唐)。

5.杜牧《赤壁》(唐)。

6.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8.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9.《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南朝梁)。

10.《论语》八则。

11.郦道元《三峡》。

4、文言文阅读。

重点篇目:《三峡》、《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

2.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上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熟背上阕。

课前预习:1.熟读诗歌。2.完成作业本的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

二、解题: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天净沙.秋思》等进一步明确这一知识点。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字音。并尽力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2、请学生谈谈初读体会。

教师适时补充背景: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他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3、听教师范读,并思考: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呢?

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评论英雄人物。

四、研读赏析:

1、齐读上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相关的字、词或句说一说。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可适时进行以下提问)。

(1)哪些句子总写北方的雪景?这些句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天雪地,广袤无垠。

写景时,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分别用了哪两个字?

冰封、雪飘。

(2)作者望见了什么?

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3)齐读“望”字统领的句子,你觉得那些词用得最好?说说你的体会。(可结合修辞等进行赏析,特别是“山舞银蛇……试比高”)。

(4)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

表达效果结合修辞进行赏析。

(5)加上你的想象,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最后三句诗的意境。(作业本第8题)。

2、词的上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描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壮丽山河,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3、齐读上阕。

4、当堂背诵上阕。

五、作业:1、完成作业本的`4、7及同步练的积累运用。2、弄懂下阕的字面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背诵下阕。

2、理解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3、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一、复习引入:

1、抽背上阕(个别背、齐背)。

2、找一找,全诗中哪一句概括了上阕内容。(江山如此多娇)。

二、赏读下阕。

1、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

2、什么叫“竞折腰”?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为之折腰。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4、作者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还可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6、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8、背诵下阕。

三、课内延伸:

2、积累你所了解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

3、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可投影)。

思考(1)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

(2)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提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今天我们在《沁园春雪》中是否找到了答案呢?(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剩余练习及同步练的5-14。

2、课外摘抄毛泽东的诗词,如《沁园春.长沙》、《咏梅》等。

3、准备好早自修的默写。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六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2。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作者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作者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作者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作者的另一首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教学课后记: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基本明确了诗歌中运用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必要性及运用修辞的好处。

2023年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及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1、采用先学后教的洋思模式。2、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5、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三、自学指导1。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四、合作展示1。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是虚景。

4、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惜”

6、本文的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自学指导2: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六、合作展示2。

2、“江山……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的寓意是: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七、当堂训练: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八、课堂小结: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板书设计:

绘雪景。

赞北国风光,抒革命情怀。

论英雄。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班数学教案朋友多又多(热门16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应注重个案化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小班教案案例,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

    2023年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教学计划(通用19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小编希望以下教学计划范例对大家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所帮助和借鉴价值。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班学

    2023年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能力方面(优质13篇)

    个人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情况、工作表现、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内容。接着,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个人总结范文,共同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本年度的各项工作已近尾声,为

    2023年统编六年级语文教案(通用21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幼儿园园务会议发言(汇总20篇)

    发言稿还可以作为演讲者的备忘录,帮助他们在演讲过程中不会遗漏重要的内容和观点。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发言稿示范,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幽默和风趣的演讲魅力。尊敬的各位领导、

    2023年保护环境倡议书材料汇集(通用18篇)

    范文是对某一种文体、体裁或主题的典型表达方式的概括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让大家的写作更上一层楼。

    最新周年庆活动方案(模板14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合适的框架,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如果你对制定活动方案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案例。以张家老院子开业一

    2023年花卉社团工作计划(汇总17篇)

    工作计划书的编写过程既是一个思考和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编写工作计划书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最新初中数学骨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8篇)

    写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教师工作总结有所启发

    最新加薪自我鉴定申请书(专业19篇)

    转专业申请书是一种用来申请转换专业的书面材料,它需要详细说明转专业的原因和目的。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它们来自于真实的申请者,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