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运算教学反思(精选7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温柔雨最新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运算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一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了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的内容,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准备,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功之处:

1.设疑激趣,复旧引新。本节课的四则运算是同级运算,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一些知识经验。在上课伊始,通过出示四个口算题45+8-2324-8+1027÷3×73×6÷9,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但是为什么要按照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所以然。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想知道其中的缘由,每一双亮晶晶的眼睛都在闪烁着渴望的目光。通过这样的激趣引入,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2.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的有机结合。本单元的内容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并感受四则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因此,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除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困惑。

3.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本节课例1的教学,学生能够尝试用三种方法解答,如:72-44+85=113;72+85-44=113;72+(85-44)=11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每步列式的`实际意义,特别是第三种算法的出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体现。虽然开始大部分同学不理解,但是通过简易的讲解,例如:指着第一排的学生说:“先走了3人,又来了5人,实际是多了几人。”学生非常轻松地说出答案,然后再联系例1进行说明,学生对这一算法都能够正确的理解。

例2的教学,学生也同样用用三种方法解答,如:987÷3×6;6÷3×987;987+987,对于第一种算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生有部分不理解,但是通过学生的讲解,我又用线段图辅助进行讲解,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意。

在这两个例题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表现在只会列式,但对于每步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还是停留在只会做不会说的层面。

2.学生计算能力欠缺。通过练习的反馈,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计算不细心、马虎,有的该进位的不进位,该退位的不退位;二是抄错数导致计算出错;三是计数位不对齐导致计算出错。

再教设计:

1.减少师生之间一对一地对话,增加生生对话,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习题设计少而精,精选练习内容。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二

这主要从学校自身来作大文章,其主要途径就是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

: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小数分数混合

首先教师要有自主的学习意识、自主的反思习惯;学校要发挥教研组和教师群体间认真研讨的氛围与平台,实实在在地开展课改实验过程中诸多问题的自主研究,也就是要积极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从而达到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课改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听评课等方面从其操作主体来讲就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骨干教师,听评课。因此,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骨干教师引领,听评课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同时也认识到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必须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骨干引领、听评课等方面作为工作的切人点,开展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可以是校内教师互听互评,也可以是校级之间交流互动。

把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师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入点。以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但不能盲目听课,可以分三步走,即骨干教师上课改示范引领课.新参加工作教师上汇报课,最后带动全体教师全员参与。

公开课教学。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由校级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听评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的作用。

全员参与听评课活动。形成“人人上课,个个评课”,“一人上课,全员听课、全员评课”的教研氛围。听评课时要求每一位教师上课前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是否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是否有效,学生学会的'程度是否显著。来强化教师的课堂行为。听课教师一边听、一边思。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并做好听课记录,为评课做好准备。在评课环节,评课活动由校长、教导主任主持,教师参加评课,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听课教师从“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的有效落实上进行评议,评出了优点和缺点。并讨论、研究了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会可能带来显著的教学效果。

跟踪课堂教学成果,让广大教师以教研促课堂,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强化自主研修。通过学习名师录像视屏课堂,网络研修等途径加强教研课堂化的工作格局。

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对话的过程,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在教学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根据时间,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反思:是一种通过备课等进行预设性的反思,这个阶段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为有针对性、实施性。教师长时间的课前反思,养成了课前预测、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的实践活动。课中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可以处理和思考即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高质、高效、顺利地进行。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习惯,对教师的教学调控和教学应变能力也是一个提高。课后反思: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及时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批判性地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提高反思水平,长期坚持,可以使教师成长为一名反思型教师。

重视教研组互助。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条件,而教研组互助则是校本教研的基基础。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教研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定期开校本教学研讨会,并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大胆批评,促进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提高。

发挥学校骨干引领作业。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科研的先行者,在教研和课堂教学方面具有优势,可以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作用。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三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的双基,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步骤与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式时,通过追问每步算式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规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正确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一、运算顺序错误。如果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很少有学生会错,但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在学了简便运算后,脱离运算顺序的规定和简算依据盲目凑整现象严重。如11+89×32=100×32等。

二、在脱式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丢掉小括号的现象。如520×(80-720÷9)=520×80-80等。

三、心算不过关,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多。学生计算技能差已成通病,且学生懒于摆竖式计算,往往多位数乘除多位数的也在口算,根本不在意结果的正确性。

对策: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解决的策略,师生一致认为在计算过程中要做到“一看(认真看题有没有抄错)、二想(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4-6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时我采用了知识的迁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1、阅读与理解:读懂要求,理解题意。

2、分析与解答:通过理解,假设使用一种方案,看其结果再进行调整。

3、回顾与反思:通过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并作答。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2)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

(3)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有特点,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五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六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达到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情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单元中,我将探求解题思路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我们改变了以往计算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内容生活化,并注意了开放性,即问题情境开放、条件开放、解题的策略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解答问题。这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中探索新符号,并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使学生乐想、善思、敢说,自由地思考、实践、计算。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分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时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七

应用题型的训练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从教材出发,找准题型的新点就很重要。比如说,教材的例1是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两步运算的知识基础,明白了加减法运算的算理,因此例题的重点可以放在列综合算式和运算顺序上。再如例4,是加减法两边是乘除的运算。从应用题本身来说,又是新题型,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困难。两难的情况,都去突破,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逐个突破,各有侧重。当然,不能割裂教材本意,用题意帮助理解运算顺序,帮助突破重难点,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从单元内容来看,这个单元的教材没有趣味性,一味枯燥的运算学生不感兴趣,当然也不利于教学。因此,教材的练习可以这么安排:

1、添括号练习:添括号练习也要学生进行计算,但形式上只需要学生添加括号,对学生来说兴趣比较大。

2、算24点。二十四点作为比较经典的数学游戏,除了动脑外,也可以考察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

四则运算的前提是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只有保证这些基本运算的正确性,才能在递等式计算的时候保证计算正确率。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同时,可以抽取早自习等时间,进行四至五道基本运算的练习,时间短,教师便于控制,学生正确与否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新教材对于运算的难度已经有所下降,比如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都在教材中不设例题了。但是却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由两位数乘除法推导三位数除法和三位数乘法的方法。光掌握方法,怎么考察呢?星星点点有练习在作业中出现,因此在教材外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习题,布置学生演算,以达到一定的成熟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