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

时间:2024-05-03 作者:HT书生

春节是一个传递幸福与快乐的日子,人们会互赠礼品,庆贺一年一度的盛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春节庆祝活动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首先,大家可以去参观庙会,欣赏传统表演和民俗活动。其次,可以组织家庭聚餐,一起享用传统美食,体验团圆的温暖。还可以参加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传统习俗,感受喜庆的气氛。最后,不要忘记给亲朋好友送上新年祝福,表达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春节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节日,希望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能够度过一个美好而难忘的春节。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一

“春节”意味着新年的到来、新征程的开启,这是我们中华流传千百年的传统,历久弥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古诗勾勒出千家万户洗旧迎新的景象,热闹非凡。诗中所写乃宋朝时的春节,发展至今,春节有着微妙的改变。

记得小时候大年初一去亲戚家拜年,会收到大红色纸包着的压岁钱,长辈们一边把红包放在我手中,一边还会笑着对我说“小帅哥,岁岁平安哈!”而这两年还未到初一,压岁钱就已经到达我妈妈的微信里了,“红包”下面紧跟着亲朋好友对我的祝福和爱护的话语。

之前,除夕夜的零点,我会拉上邻里的小伙伴们下楼摆好烟花、点燃索线,捂好耳朵看它们在天上一朵一朵绽放。而今,我和长辈们一起围在电视前和主持人一齐倒数等待敲钟,当钟声“当当当”敲响的那一刻,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在家族群里发红包、抢红包,屋中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十分热闹。还有“集五福”的场景,虽然知道最后抽到的奖金并不多,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依然会为了抽到一个“敬业福”乐上半天,好不可爱。

“与家同在,与亲同行”就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许几年后的春节,我们庆祝的形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初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我愿意顺应时代的速度,接纳新的春节“习俗”,不管我以后远行何处,我一定回家过年,因为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我家。这就是,我的春节。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二

春节又被称为新年,它是由上古“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的一种风俗节日。那么你知道春节的文化意蕴及传承价值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文化意蕴及传承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团圆与和谐。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我们常说:“新年快乐。”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我们常说:“辞旧迎新。”辞什么,迎什么?辞的当然是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但我想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总结得失,吸取教训,“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情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而不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各个单位到年底都要进行述职,这就是辞旧迎新的好的方式,也是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正确阐释。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来临,民间有祭拜的传统,祭祖、拜神,对祖先表达敬意,祈求保佑。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图吉祥喜庆,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原本意在压邪驱鬼,后来逐渐形成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图吉利,图团圆,图年年升高。

舞龙活动最初主要用于春节祀神、娱神,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燃放爆竹是春节由来已久的习俗,意在驱逐瘟邪,得吉利平安,迎新贺岁。

吃汤圆、元宵。

汤圆和元宵外形相似,但制作工艺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摇出来的。浙江绍兴初一早餐,是除夕夜供奉神祇和祖先的汤团,含有“团团圆圆”的意思。江苏淮安这天早晨吃的欢喜团子,就是汤团。在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五更时候既吃饺子又吃元宵。

吃年糕。

春节家家吃年糕,主要是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美味可口,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6.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7、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8、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9、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10、“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11、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12、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啦。

13、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女性抱拳则相反。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三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美好的日子是春节,快乐的时光是春节,愉快的回忆也是春节!春节是爸爸妈妈们谈天说地的时光,春节是阿姨们逛街的黄金时段,春节更是我们小朋友们玩耍的时期!

你看,春节是一首歌,轻快动人,我们高高兴兴的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块儿走在山间小路上,那凉丝丝的风滑过我们的脸旁,就感觉像薄薄的丝绸从我们身边掠过;静静的倾听周围的声音,有我们的脚步声,有风刮过的声音,成群麻雀的叫声,那一阵阵动人的声音交织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

你瞧,春节是一首诗,里面包含了种。种的喜悦。有我们在那游戏中清脆、甜美、爽朗的笑容;有爸爸妈妈在招待客人时忙碌的声影;有阿姨们逛街时那高兴的样子;还有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坐在家中悠闲的看报的神情,那种。种喜悦真的好似一首诗呀!

春节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充满热情的夏天,是忙碌而有充实的秋天,更是充满活力的冬天!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四

同学们,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国的经典浩如烟海。传承经典,会让你更加的多才多艺,传承经典,会让你感悟到生活的艺术。

原来,传承经典文化有那么多的好处,有些同学不禁要问了,什么样的文化才算的上是经典文化呢?经典文化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最能经过时间历练的,经过世人多次好评的文化,就像我们六年级现在所学的弟子规,它就是从古流传至今,代代教育我们学习高尚品德的书。传承下来这种高尚品质,从一人影响至一周,从一个人的小文明,到社会的大文明,其实也就是那么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改变这个人的态度,这个社会的风气。

那如何去传承经典文化呢?我送大家十六个字:汉语是关键,历史是线索,心情是动力。只有对国语的精深,对历史理解的透彻,再加上一个坚持不懈的心,就能使你好好的把经典传承下去。

学习经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自己,传承经典,能为弘扬中华文化尽一份力,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五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一个充实的寒假过去了。在xx年的寒假,我有了一个充实的、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我度过了一段被人称为“老师”的难忘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我成为了一名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可儿时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没有消逝。老师那高大的形象和伟岸的身躯,“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旋律却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在身边回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一石三鸟”的经历。可以实现我的儿时梦想;能多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后来我发现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几种东西。而使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学不到的东西。

在假期前两三周我就找到了家教的工作。虽然做家教的地方离家很远,薪水给的也很少,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是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还是欣然前往了。第一天是试讲,我给两位高中生补习数学,为了能做的更好,我又把高中时代的课本重新翻阅了几遍,走上了我的人生第一讲。尽管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通过了第一关。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呀。

一回生,二回熟,就这样我便做起了我的“老师”了。可能是第一次给学生做家教吧,我格外认真,每次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很努力的备课,生怕讲错了那一道题。可是这样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我讲错了一道题,当时要是有一个地缝,我恨不得钻进去。就这样我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却很充实,算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家教任务。学生家长也对我很认可,那两个学生也对我很尊敬,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特别是他们管我叫“孙老师”的时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飘向了天,很自豪,很光荣。那时我才真正的明白人们为什么说老师是太阳低下最高尚的职业。

做了一个月的“灵魂工程师”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我的那两个学生在考试中,数学成绩提高了20多分,听到了这个消息我高兴极了,我好像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名人民教师了,两个学生的家长还让我下个假期继续去做家教,但是我婉言拒绝了,并不是我不愿意,而是我觉得我应该去体验更多的人生经历,更多的丰富自己的人生。

一个月过去了。而我人生的实践经历却才刚刚开始。这段时间里,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我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次经历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从各方面去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的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要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要经历的比别人更多。因为那也是你的人生财富,而且的是无价的。所以,努力吧!只要你去拼搏,去努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会是辉煌的。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彰显了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信仰。此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小年夜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欢乐过大年的冲锋号。一家人团圆在一起乐呵呵地围桌吃饭、聊天,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在我们这里小年夜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在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到祠堂(我们当地的话叫做“厅屋”)祭祖,这个仪式是要整个族人都参加。

过年的时候,什么都需要有个新面貌,所以连屋子也不例外。“扫屋”也称“扫尘”,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是打扫卫生。一般情况下“扫屋”是定在二十四号。由于现在的人都不太讲究以前的规矩,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可以了。“扫屋”在当地寓意为扫去晦气,迎接新一年的好运。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本上全家人都要参与进来。

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实在的事情。所以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吃的东西。

——年糕。我们当地的年糕都是手工制造的,自给自足的。现在还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比较古老的制作方法。我们使用的工具也是近“石器时代”的工具——石磨。首先制作年糕的第一步就是将普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粉状,这个过程完全是靠力气来完成的。有了“米粉”这个原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年糕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最后得出图片中的成品。它的寓意为步步高升。这种年糕的味道甜甜的,嚼起来很有韧劲,是不错的过年佳品。

这是过年重要的习俗,在很多地区都很流行这样的传统。除旧换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家都希望新年有新气象,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春联也不例外。春联的贴法在我们当地还是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比如哪个贴左边,哪个贴右边都是有讲究的,还有就是很多春联都是那些老一辈的人自主创作的,完全手工制作。这样的春联既有特色,又能准确的表达主人家的新一年的期望与祝福。

这是最隆重的一天,也是最喜庆的一天。所有人都会在这一天变得生龙活虎,精神抖擞。当地人很早就吃过晚饭,然后家里的人都出转悠,拜早年。小孩通常都是最开心的人,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一天玩个不停——放鞭炮、玩游戏、买东西。我们当地还有一个老习俗,就是在除夕夜的整十二点要祭祖。大家都会把自己准备好的年货供奉给祖先,祈求保佑平安幸福。这个仪式完成后就是热闹的时候了,各家各户会尽情地燃放鞭炮,烟花。热闹的气氛会随着漂亮的烟花和响亮的鞭炮声直到天亮。

开年第一天是欢乐的一天,家家户户洋溢着幸福,分享着快乐。大年初一,所有小孩都要起床很早,然后见到大人就要问候。这种不变的习俗一直被默默的传承下来。这一天的早餐一般都是吃米粉,一家人一起开心的吃着米粉,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因为米粉形状都很长,所以它寓意着健康长寿。因此吃米粉的时候,老人吃的米粉越长越好,这是对他们的祝福。

随着大年初五的带来,人们欢乐的情绪开始沉淀下来,为新的一年奋斗做好准备。这一天被当地人称为“散节”,意味着欢乐的春节要告一段落了。我的调研也随着“散节”的到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课本上学过的唐诗,有没学过的宋词和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秦(古筝)象棋(围棋)书法(书法)绘画(国画);和民俗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但我还是最喜欢中国的成语。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叔叔,他用成语接龙的方法,把的成语围成五个圆环,象征着20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圆环。第一环为:天下第一,同线,承前启后,承继人——志未成,忠于国,国利民福,长寿天空。第二环是:天下公平、公平诚实、头脑清醒、凶猛凶猛——意为先写、先入为主、见事思人、人攻天。第三环是:天下为一户,家遇户,短话长,长命百岁——食不甜,愿拜风,风向阳,而天空很美。第四环是:天下大和,一心一意,发财散财强正——代代相传,代代相传,主宰加福。五环为:永远、有威望、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如,由浅入深,领悟大义,义为薄。

陈汉东叔叔创造的中国成语龙,从天开始,到天结束,形成五个大圆圈。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令人难忘和有趣。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七

>春节习俗介绍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嗯。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6.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7、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8、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9、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10、“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11、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12、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啦。

13、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女性抱拳则相反。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八

当五月的风再次吹绿枝头,芦苇再次茂盛时,空气中似乎多了一种甜腻的味道,那是人们煮粽子飘出的浓浓香气。不知不觉,又是一年端午节。

对端午节最初的记忆是手上那根带着“姥姥爱”的五色线,房屋门前的艾叶及那冒着热气的甜腻的粽子。我们家乡过端午每个小孩手上都要带五色线,据说有祛邪之效。小时候父母忙,每次过端午都是姥姥给我戴五色线。因此对端午最初的记忆是五色线,是姥姥那张慈祥的脸。如今五色线依旧绑在手腕上,可姥姥早已离我而去。

长大后,慢慢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原来它和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有关,没错他就是屈原。屈子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铮铮呐喊至今在人们耳边响彻,他那伟大的爱国精神千年传承。

现在,祖国强大了,端午节也走向了世界。9月端午节成功入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各地民众都会以独特方式庆祝端午。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让人们在忙碌中重新找回了那最质朴的生活方式。

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当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向世界诠释新时代的新文化、新精神,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九

>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春节来临,民间有祭拜的传统,祭祖、拜神,对祖先表达敬意,祈求保佑。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图吉祥喜庆,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风俗。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原本意在压邪驱鬼,后来逐渐形成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图吉利,图团圆,图年年升高。

舞龙活动最初主要用于春节祀神、娱神,后来发展成为民间文艺活动。

燃放爆竹是春节由来已久的习俗,意在驱逐瘟邪,得吉利平安,迎新贺岁。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

当“嫦娥一号”升天的那一刹那,神州为之骄傲与自豪!“嫦娥奔月”是中国远古时代的美丽传说,也是中华民族千年放飞的梦想,如今实现了!这时,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追求进步是人类的天性。人类从远古愚昧的旧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天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时代,其间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创新以及文化的层层积淀。通过文化的传承,才有今天社会的革故鼎新,日新月异。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书籍就是取之不尽的智慧背囊,它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积累着做人的道理,它是力量的源泉!当人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它引导人们用科学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向成功的殿堂;当人们心灵脆弱时,它赋予人们智慧去打开洒满阳光的心窗,掌握前进的方向……读书,能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正是由于文化的代代传承,今天,我们徜徉在先人为我们构筑的琳琅满目、繁花似锦的文化大观园中,领略祖国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聆听诗人的豪情万丈、忧国忧民;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不朽与辉煌!

读书传承文化,滋养心灵。书,犹如我们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陪伴我们一路前进。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一

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早已溶入血脉之中,并铭刻于灵魂深处,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便是在这样的熏陶中,通过历史触摸到了华夏文化古老的底蕴,并融入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过年时放鞭炮、贴春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传统礼仪,无不是我国传统文化世代传承的体现。

做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明白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的含义,所以我要刻苦学习,像敬爱的周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担负起传承并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同大家一起共筑我们美好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二

春节是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传承创新相得益彰。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文化追求也在提升,过年要在继承中创新。春节传统文化丰富,写福字、贴。

春联。

挂灯笼互拜年走亲戚祭祖先吃团圆饭等等,要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这些传统文化,是文化的进步,时代的要求。同时,要在继承中创新一些新文化元素,搞好移风易俗,转变人们的思想,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文艺作品等,创新文化元素,让百姓直接感受年味的多元化,这样利用传统和现代等手段,营造热烈喜庆祥和新颖的节日氛围,是大家喜欢的过节方式,也才有浓浓的年味。

把民俗活动“搞起来”。

过年的年味,要有多样的活动来渲染。金色锣鼓敲起来,幸福歌儿唱出来,大红灯笼挂起来,欢快秧歌扭起来……,民俗活动是年味浓的“添加剂”。同时,要挖掘文化资源,汇聚多种文化载体,采取多种形式,活跃节日文化,要积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特别要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拿出来,达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文化进农村、进社区,使群众感受到特色鲜明、别样浓郁的传统文化内涵,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货”,让节日文化生活更充实、更多彩,让年味实足。

孝老敬老。尊祖重孝、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春节是中国的团圆节,其实也是中国的感恩节。所以,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富贵分贱,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我们回家过年的首要目的。孝老敬老体现在春节很多民俗中,比如大年三十,先要祭祖,然后给长辈拜年。在拜年这一节日场景中,老人总是节庆的核心和主角,最受人崇敬,晚辈要向长辈郑重行礼,有些地方晚辈还要向长辈行跪拜之礼,真诚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幸福如意。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爱”,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春节期间,中国人都要走亲访友,互相表达自己对亲友的真诚祝福,这种拜年的主题正是关爱他人的真实流露和表达。

崇尚礼仪。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著称于世。传统礼仪规范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使尊卑长幼有序,上下左右和睦。春节期间,亲朋好友围坐一起,长辈或客人必定被安排在上座。互相拜年,必定说诸如“过年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健康长寿”等。

祝福语。

待客要先请客人落座、然后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春节崇尚礼仪的文化内涵。

迎接新年要洗尘。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文化习惯。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正月初一不扫地。

如果忘了扫尘,那正月初一也是不能动用扫帚的,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诤,年初二不用扫帚,不倒垃圾。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

门神千万别贴错。

按文化习俗,除夕家家户户要将崭新的门神画贴在大门上。门神之神诞之日为正月十五日,民间多有在新春时节,祭祀门神并於大门口张贴(以进门者为视角,贴于门两侧,画中门神以对脸相视为正确的传统贴法,反之则为民间流传的“贴错门神”)门神的习俗。

门上福字别倒贴。

长期以来,民间约定俗成将福字倒贴,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但这只是民间流传的不规范的说法和做法。按照规范的民俗讲究,不是所有福字都要这么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从来都必须是正贴,象征“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所贴的福字,须端庄大方,所以应该正贴。

民俗中,倒贴福字可以在室内的一些地方,例如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物品中的东西都是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也是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很多春节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传承技巧。以下是我在春节文化传承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要学会尊重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尊重春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随意改变或忽视它们。只有对传统的尊重,才能真正传承和保护好春节文化。

其次,要积极了解和学习春节的文化知识。学习春节的历史和习俗,对于传承春节文化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发展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向长辈请教,听取他们的讲述和经验分享。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春节文化的内涵。

再次,要亲身参与和体验春节的各种活动。春节是一个集体性的节日,需要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来进行体验和传承。我们可以主动参与一些传统的春节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我们能够深入感受春节的氛围和乐趣,进一步加深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除此之外,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春节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僵化和固守陈规,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适度变革和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来传承春节文化,如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春节文化传播,通过创意和现代科技元素来丰富春节的活动内容。只有让春节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春节文化。

最后,要将春节文化传承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保护和传承春节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春节文化的传承中去。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春节文化展览、庙会、文艺演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春节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传统的春节活动,如合家团聚、包饺子、贴窗花等,让春节文化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总之,保护和传承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我们要尊重传统、学习文化知识、亲身体验活动、创新传承方式,并将这些责任付诸行动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传承和发展好春节文化,让这一文化瑰宝永远流传下去。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的生命。美国总统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传承没有了,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传承。比如我们天台,传统的小吃有饺饼筒、糊啦?。更加地道的是天台话,天台话从小听到大,不学自然会,乡下就更加讲究了。有这样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贺知章写出的乡情乡音。他二十几岁离家,六十几岁回到家乡,口音不变,说着同样的话,这说明了传统是多么伟大,多么让人激动啊!

当你身处异乡的时候,正要回家,钱包没了,车票也没了。你正哭诉着,突然被一个同乡人听到了,一定会马上给你补票,这种乡情是无法割断的。夏天的时候,在小店门口,在大树下,只要一聊起天来,芸芸众生,滔滔不绝,夏日的炎热也会一扫而光。

传统是民族的根脉,传统关系着我们的生存,传统是人民的文化,传统是民族的精神之所在!在日常中,我们讲的是普通话,但我也担心我们传统方言会失传,所以我们要保护传统,把传统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五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母亲到了姑妈家。母亲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母亲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母亲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母亲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说笑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母亲笑着说:“今日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母亲“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母亲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母亲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母亲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日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中国的传统佳节中最盛大、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

春节七天乐!在那七天中,家里的电视仿佛背景音乐一般,总是热热闹闹地开着;盘子里的零食也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那个盘子仿佛有魔法一般,里面的零食总是少不了。

春节的前奏当然是购物啦!商场里、超市里,到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收银的地方排成老长的队,手推车前进都困难!外婆常抱怨,又不是平时没得买,怎么过年还这么多人?说归说,她还不是兴冲冲地去了一回又一回,不是忘买这个,就是忘买那个,仿佛总是考虑不周全。各家店铺的广播里总是播放着《步步高》《喜洋洋》《恭喜你发财》等喜气洋洋的歌,到处是金灿灿、红通通喜乐包装的年货,人们都兴高采烈地忙着采购年货,一幅热闹的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如宋朝诗人王安石所说,春节总是在爆竹声中度过。每当春晚倒计时的钟声响起,外面总是响声一片:爆竹地上“砰”一声、空中又“乓”一声,据说有个别称叫“天地响”;百响“噼里啪啦”嫌不够,还有“千响”、“万响”;烟花“嗖”的一声飞上天空,在夜空中绽开美丽的笑颜。

在春节,人们吃的食物都自带喜庆,如吃年糕谐音“步步高升”、吃鱼谐音“年年有余”、吃汤圆谐音“团团圆圆”、吃蛋饺寓意“招财进宝”,连形状相似的饺子、馄饨也一律是这个意思,就连不小心打碎个盘子也不要紧,会谐音“岁岁平安”!

春节,最让人高兴的自然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即使远在他乡,也会千里万里赶回家去陪伴家人。我当然也不例外,每年我们都会带着大包小包去看望八十多岁的太奶奶,和她一起照张全家福!

春节里,最开心的事当然是走亲戚、拿压岁钱了!你不要,亲戚还会追着你,硬塞给你,还会生气地数落你:“哎呀!给你,你就收下嘛!”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逃都逃不掉。

我最喜欢去舅舅家拜年,因为他们家不仅有和我年纪相仿的玩伴,还能吃舅舅做的天下第一美味——松鼠桂鱼!尝一口,一股酸甜鲜香的味道立刻占据了我整张嘴,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春节,是吃货的节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

时间似流水匆匆而逝,转眼,又是美好的一年接近尾声。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脆的爆竹声中,在大街小巷的一片沸腾声中,春节来到了人间。

早晨,一阵阵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以极快的速度洗漱完毕来到饭厅,桌子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点心。过春节,就连早餐都这样丰富!吃过早餐,我们一家人来到哥哥家拜年,我走进屋,一句“恭喜发财”得到了百元大钞,一句话收获了压岁钱与祝福的话语,真是一举两得,我心里也乐得美滋滋的。

傍晚,我们去逛街,街上焕然一新,到处张灯结彩,路灯上面也挂满了红火的灯笼,街道两旁的树上吊着火红的中国结,每个人都是笑脸盈盈,喜气洋洋。春节的街道是这么漂亮!一进商店,我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爸爸给我买了鞭炮。一回到家,我就便同哥哥兴匆匆来到楼顶上,我拿着香,不知从何下手,想去点,心里又害怕,不去点,又非常想玩,最终,抵挡不住烟花、爆竹对我的诱惑,我尝试着为自己壮着胆,小心谨慎的拿着正在燃烧的鞭炮,不知朝哪里扔,眼看引线马上要燃到尽头,一慌神,闭着重眼睛使劲扔下了楼,这时,正巧一位叔叔从哪经过,我吓坏了,把头扭到一边,用手紧紧蒙住眼睛,不敢朝下看,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悲剧的发生,可是过了许久都没有动静,咦!这是怎么回事呀!哥哥拍拍我的肩膀笑呵呵地说:“小鬼,睁开眼睛,并没有什么发生。”我慢慢的睁眼一看下面,奇怪在地问:“那位叔叔的情况”“没事,你刚才点的那个炮是坏的”哥哥讲道,害我虚惊一场,用手直拍胸脯: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哧——噗”一声巨响,一串烟花划破了漆黑的夜空,五彩缤纷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炫目的焰火把天空照得绚丽多彩,夜幕上点缀着颗颗繁星再配上烟花做配饰,看上去真是美丽极了。

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脆的爆竹声中,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夜空中放飞着来年美好的希望,五彩的烟花也映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多么幸福、多么迷人、多么难忘的春节啊!

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窗,北方的腊月寒风凛冽,而在南方的三亚却灼热无比。在这个有趣的春节里,我和父母去海南游玩。

悠然地行驶在公路上,深深的南国风光围绕着我们,异地的泥土混着青草的芬芳钻入我们的鼻孔。

躲在鱼鳞洲的竹椅上,秀丽的风光让我们应接不暇,澄碧的海水拍打着金灿灿的沙滩,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气势。遥望大海,已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海了。不必说波澜壮阔的大海,湛蓝如洗的天空,单是一个郁郁葱葱的椰子树,就令人心旷神怡。在海中嬉戏,感觉更是非同寻常的有趣。

每当看到言情剧中男主角与女主角海誓山盟:“即使在天涯海角我们也永不分开!”我不禁会想:真的有那么美丽浪漫的地方吗?在这个有趣的春节里,浏览了海南的天涯海角后,困惑被解开了。

天涯海角仿佛是一位冰肌玉骨、姿态万千的仙子,又像是人间难觅的世外桃源,令所有的风景黯然失色。那湛蓝的海水与天空把我的心染成了蓝色,绵如纱的细沙像母亲的吻一般轻柔。烟波浩荡,帆影点点,奇石林立。在海滩上奔跑,别有一番趣味。

槟郎谷印证着黎族的历史沿革。黎族属汉藏语系壮侗族黎语支,有哈、杞、润、赛、美孚等五种方言,是海南岛最早的人民。其中文身是一个极为古老的习俗,是我国古代越人的重要人身装饰,至今仍存。黎族文身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历史文化和习俗研究的样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吴泽霖教授说:“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保存了30,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蜈支洲岛上的“花漾潜水”和“拖伞”,穿上潜水服,我潜入了冰凉的“海底世界”,碧绿的水草舞动着,与斑斓的珊瑚、热带鱼亲密接触,何此乐极?随着摩托艇的启动,在颠簸的海面上行驶,我开始在天空“飞翔”,居高临下,有时突然降落,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独坐在一块大礁石上,静静的领略海天一色,云卷云舒,潮起潮落。让人心旷神怡,也颇有独特的趣味。

“你今年什么时候回来过年?”手机上突然弹出一条来自发小的信息,我顺手翻了翻桌上的日历,发现腊月都要过完了,儿时的这时候正三天两头粘着奶奶去市场赶集囤年货,往年的这个时候也已经在家里烤火看电视唠家常,今年由于工作原因要推迟回家的时间,想到这不由得感叹一句,好想回到儿时啊。

谈及春节,最难忘的就是儿时的春节了。那时候年味很浓重,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的事项了。趁着还没到年底,物价还没疯涨,奶奶经常会在赶集的日子去市场上带年货回来,有时候是瓜子饼干,有时候是饮料蔬菜,有时候是烟花鞭炮,零零碎碎的屯着。小时候看见零食就两眼发光,时不时的就去储物间抓两把瓜子,拿几包饼干,奶奶怕我们这些小孩子在年前就把零食吃完,就用一个大箱子装起来,放在衣柜的最上层,导致儿时的我们每天都眼巴巴的看着那口大箱子,祈祷着新年赶紧到来。

儿时的春节最让我开心的不是有许多的零食吃,而是会有新衣服新鞋子。小时候的我很臭美,一到过年,全身上下都要换新的。新年的新衣服是早就买好了放在我的衣柜里的,没有到过年那一天我都舍不得穿,每天都要打开衣柜瞅上好几眼,爱不释手的摸摸领子再摸摸袖口,新鞋子也是擦了又擦,反反复复跟奶奶确认到底哪一天才过年,等着出门拜年的时候一展风采。

“我已经回家了!你也快点回来吧,大家都等你呢!”发小的信息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回复了道“好的,我也快要回来了!”,并在日历上的除夕那天画了个圈。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六

“老师老师,我们这是去干嘛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这是新华小记者发出的好奇声响。

“同学们,接下来会有一场讲述匠心的精彩演出,你们可要看好了。”老师亲切的话语让我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自觉站成一排观看演出。演出节目有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关于兰花的表演。

一开始,优美柔缓的语调,很快让我们着迷,并沉入其中。优雅缓慢的古筝调配上悠扬激荡的琵琶很快把兰花那一乾坤正气传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入迷地看着,只见舞蹈女演员,那手一扬,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兰花,一舞一跳,一踩一转,淡蓝色裙子迎风飘扬,恰似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兰花。

接下来出现一个手握毛笔的男演员,只见他目光炯炯,盯着手里的毛笔,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挥舞着毛笔创作着书法。配上后面李叔同的书法词,真是让人叫绝。我看着表演节目,心中不禁发起深思,李叔同为我们留下的经典著作,是李叔同想让我们传承的一种兰花精神是一种,一身正气、公正无私的品质。这就是匠心吗?是的,这就是匠心!

一曲终了,那优美的调子还在我的心中回荡,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明白了,所谓匠心,是需要我们当今这一代去努力传承的!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七

时代迈动脚步,开展新一轮的变迁。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高端科技飞速发展,各种网络新词、怪句汹涌而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各路“英雄好汉”,中华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正一点点沉寂于遗忘之中。

当今时代,高端科技是王道。人们靠其吃饭,靠其赚钱,所以人们拼命去学,拼命去钻。而中华传统文化,于生钱之道似乎“毫无用武之地”,被遗弃,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时至今日,有多少人还记得为人处世基本八字“忠”、“孝”、“礼”、“悌”、“恭”、“敬”、“诚”、“信”;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问人姓名用“贵姓”,老人年龄用“高寿”,请人保存东西用“惠存”,请人提出建议或批评用“指教”等礼貌用语。

而另一方面,语言文字也受到了网络语言的猛烈冲击。网络语言简单、随意、创新等特点,符合网民的心理与行为需求,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一定方便。但是,综观网络语言,其中大部分词语以及构建词语的方法,是不符合汉语的规律的,有些甚至让人百思不解。如“果酱”、“竹叶”、“嘎哈”等。网络语言对语言文字的冲击,是中国语言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人们在网络上对汉语的恶搞行为也充分的体现了如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

所幸的是,在经历了“端午节被韩国抢先注册,至圣先师孔子成为韩国圣人”等一系列痛楚之后,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保护并传承了!

近几年来,各种针对文化的保护措施接踵而至。先是制订保护遗迹古城等政策,然后是重视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里开展大量纪念活动,在教学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措施,对文化传承来说,意义重大,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能传承下去,那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沦,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当然,传承文化并不是墨守陈规,一些死板与迂腐的文化是应该抛弃的。而一些对文化教育有益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外来文化的吸收的行为,是应该被允许甚至鼓励的,有诗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但是,在对文化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接纳时,我们应该将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是我们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证明。所以,作为中华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中华子民都有义务,将这精彩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继续被称之为中国人!

五千年文化,中华传承不能断。我们应该担当起点燃传承之火的责任,让这份文化情结,传递到世界每一个华人的心里,让每一位华人,都成为中华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的文化,在世界发扬光大!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八

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最重要,最热闹也最期盼的节日。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于是,看吧,叔叔阿姨,爸爸妈妈都热火朝天地忙活起来了。去购物,大扫除,蒸馒头,换新衣。在这欢天喜地的日子里,到处都散发出忙碌却甜美的年味。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和爸爸为我们家的门也换上了一件“新衣裳”,那就是又大又红漂亮的“福”字。人们常说把福倒着贴,福就到了。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家贴上了福,福就到。

放鞭炮,几乎是小孩子们过年最愿意做,最开心的事情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手里拿着的烟花放出来不仅好看,更代表新的一年红红火火。爆竹声中,烟花闪耀,飘进屋里的烟火味也让这个年的年味越发的浓了。

当然,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守岁,吃年夜饭了。妈妈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红红的大虾,金黄的浇汁鲤鱼和各种翠绿的美味蔬菜,真让人垂涎欲滴呀。闻着刚出锅,水灵灵,白胖胖散发着麦香味的饺子,我真想马上咬上一口。当然不行!要等到亲爱的姥姥先动筷子啊。姥姥笑着吃了一口饺子,赶忙夹起一个送到我的碗里,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吃起来。咦,有一个饺子破了,我刚要开口,妈妈却拦着我说:“过年了,饺子开口笑了,就叫“挣”了”。哈哈,“挣了挣了”,这也算是一种民俗的喜庆味吧。

滴滴,手机微信的铃声响了。是河南农村老家发来的视频通话。大大,大娘,二大,二娘,哥哥嫂子,姐姐们围坐在奶奶身边,也正在吃年夜饭呢。爸爸妈妈,姥姥和我,连忙也举起酒杯,通过视频祝91岁的奶奶新春快乐,健康长寿!欢快的笑声响彻在偏远的农村老家,也萦绕在我们这个大连的小家。

啊,我明白了年味是什么?是新春佳节全家团圆,欢聚一堂的幸福味;是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彼此祝愿的人情味,更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积淀出来的中国味!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十九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

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我们要先自己多学习,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中国人拥有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

因为它使我们中国人凝聚,使我们中国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平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十七次大会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

面对新时期实现中国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

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

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

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

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

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

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

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

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装。

我们来粗略看看近几年来的流行风吧。

复古永远都是主角,人们在稍纵即逝的流行中开始怀念。

怀念古典的厚重,和经过岁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装、旗袍、印花布、刺绣、扇子装潢……它们已经生根在都市的尘灰中,已经在笑语盈盈里散发着脉脉温情。

除此之外,还有古香古色的红木家具、影视作品等倍受人们青睐。

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应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它永远是浪间最闪耀的朝阳。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

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

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4】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二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春节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过去的几年里,我通过参与春节文化的传承活动,积累了一些技巧和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这些宝贵的经验,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推动春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段:了解与学习(250字)。

要传承春节文化,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观博物馆、听取长辈的讲解等方式,了解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的体验课程,例如包饺子、剪纸、糖画等,通过亲身参与,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技巧和技艺。

第三段:亲身实践(300字)。

了解和学习只是第一步,要真正传承春节文化,我们还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巧。我曾参加过一次舞龙表演,它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传统表演之一。通过参与舞龙队伍的训练和排练,我不仅学会了舞龙的基本动作,还领悟到了舞龙所传递的团结合作、祈求丰收等美好寓意。此外,还可以尝试绘制春联、点燃爆竹、舞狮等传统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更好地体会和传承春节文化。

第四段:传承者的责任(300字)。

作为春节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有着重要的责任。首先,我们要与家人、朋友分享春节文化的知识和经验,将其传递下去。可以组织一些家庭聚会,与家人共同制作传统年货,一起包饺子、贴春联、燃放烟花爆竹,共享传统习俗的乐趣。其次,我们还可以将春节文化传承融入到教育中。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例如春节晚会、展览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体验春节文化。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把春节文化传承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五段:未来的展望(200字)。

春节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也在增加。未来,我希望通过更多的文化活动和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春节文化的传承中来。希望政府、学校、社区等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推动春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春节文化将在更多的人心中绽放出光彩,传承下去,永不消失。

结束语(100字)。

春节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宝贵财富。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和体会,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春节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文化传承的春节记忆实用(实用21篇)篇二十一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必须继承中国的文化,保护身边的文化足迹。记得央视的《实话实说》曾就一颗千年古榕该不该砍做过讨论,人们都从实用主义出发认为不能砍,唯独梁从诫先生说了一句:“想一想吧,它出生于李白的年代啊。”这句唯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待千年古榕的话不禁令人深思,冯骥才先生也说:“没有心思写小说。”当里弄胡同被“罗马花园”“澳洲别墅”吞没时,他投身城市文物拯救中,使天津的估衣街得以保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复兴便在这点滴之间。

同时我们的眼光也要放远,西方文明同样使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也应传承。歌剧与京剧,卢浮宫和颐和园等,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必然向多元化发展,在承认不同时,更需要强调一个“和”字。一个现代人要了解各地的文化,进而尊重他人的文化,使筷子的握刀叉的互相尊重欣赏,这才是全人类的幸福。

当然,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离不开人们的慎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粨,中国封建传统中的三纲五常,忠君思想,西方的唯心,主义霸权主义作为人类文化思想遗产的负面代表,是要不得的。

我们必须明确,今天我们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是以现实与未来为目的的,过分脱离时代的文化终会被淘汰。

相关范文推荐

    药厂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优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写作成果,找到写作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推荐给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灵感和启示。3、成品及原材料的储位管理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汇总22篇)

    范文是对优秀作品进行筛选和汇总,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参考资料,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非常有帮助。在写总结时,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核心内容。以下

    学生必读的青铜葵花第五章读后感(精选16篇)

    读后感是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感慨和共鸣的一种记录和抒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范文,每个范文都代表了一个独特的观点和情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感悟。

    学生的学校生活范文(16篇)

    在学校里,我们结交了一些好朋友,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学校的典型案例。今天在六楼资源教

    教师学生团日活动策划(通用19篇)

    在团日活动中,我们共同参与了志愿服务、文艺表演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难忘的瞬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团日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

    物业维修人员职责(优质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掌握好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1、熟悉了解小区平面布置图以及供电、供水、供气、公

    军人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南(精选1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借鉴以下这些范文范本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相信您的文章会更加出众和引人注目。福建省一直以来高

    教育工作者的环境污染调查范文(21篇)

    阅读范文有助于我们发现别人优秀的写作之处,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理财顾问的个人理财心得体会大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过程,并找到进步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引。你不理财,财不理

    小学生梦想演讲稿的五个主题(通用16篇)

    演讲是小学生培养表达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演讲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演讲稿模板,希望能为大家的演讲写作提供一些参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