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雅蕊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一

自1960年至今一切有关成功或自我完善的图书,或者都可以追溯到马尔茨博士的作品。该人是认识并解释“自我意象”是如何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先驱者和第一位畅销书作家。和新编撰者的狂热序言(推崇太过不免令人心生质疑)不同,该书的原作者口吻还是相当审慎的。我想大概是在成书的1960年的那个时代,人们还并不会将“过度自信”,当成一种值得推崇品质的关系吧。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基石或基础,你的全部性格特征、行为举止,甚至所处的环境,都以它为基础建立。结果呢,我们的经历似乎总是证明并加深我们的自我意象,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至于这个循环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那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0世纪60年代末心理学展开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随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事实上,现在有关“自我”的新理论、新观念大都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而被滥用的“自我”这一新理论催生了本书。运动员、教练、企业家和商业领导人、销售专业人士,通过自我意象建立起对“信心、主动精神和能力的肯定”(援引自书中),这些人更常实践该书中的理论及方法来提升自己,并从中获益。

成功的确是与天赋有关,但天赋却并非是成功的一切。这点无论在学术科研还是艺术竞技等领域均有许多例证。事实上,在这些领域中,天资横溢者与厚积薄发者,从来都不鲜见。而非良性的自我评价或者更专业的说是“自我意象”,更像是种自我的设限,完全桎梏了我们的发展。一旦当这种根深蒂固且难以觉察的思想模式改变,你就能从中解放出来,从而完全释放出自身潜力,得到与从前天壤之别的结果。

就像书中写道的那样,“实际上,对自己的看法很消极,却又想对某一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思考,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个体的意象,不过就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或者说是该人的自我界定。现在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者已经认同了“自我意象可控”的观点。你无法做到长时间超越或逃避自我意象,只有当你完全面对,才能着手改变。

自我意象,科学还是伪科学?说白了这玩意儿,就是在脑海里构筑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然后自我催眠,就自然而然能够做到了......呵呵了,你觉得能做到吗~反正,我觉得我不大容易做到,大概只是因为我的意志不够坚决的关系,要不就是我的想象力不够。

说来最近看的不少打着“科学研究证实”的旗号的心理学读物,结果最后看了感觉都不那么靠谱。话说,究竟是我见识浅薄,缺乏对科学的想象力?还是说这些科学的,其实都不是那么的科学呢?或许,有些人相信是前者,但我个人来看,却以为是后者。当然了,如果说自己幻想的太成功,能把自己成功的自我催眠了,这的确不能说不是‘科学’的,但是效果我很怀疑究竟有没有作者夸耀的那样好。

在“心像”中做练习与试验,有用没有呢?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也肯定是不可能有书中举例鼓吹的有那么大的用的。毕竟,你脑子里熟练了的的东西,不代表你外头的身体也能跟着熟练起来。但是这种方式从改善对待生活的态度方面却有奇效,比如说那个美国的投机商最容易患上的“对财富非分之想综合症”,再比如说是某些后天型的自我设限者,倒是不妨一试。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二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指导思想,贯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记笔记,会后总结学习体会,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工作中我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园内工作计划,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个环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努力方向。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积极想园长和老教师请教。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常规工作方面。

从日常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了更好的迎接一级园验收,我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卫生制度,配合保育老师严抓幼儿的卫生情况,教育幼儿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更换衣物和袜子等。提醒幼儿多喝水,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由于甲流疫情严峻,无论在进行活动时或是休息时,我都密切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经常检查幼儿是否有发烧状况或其他不舒服的状况。另外,针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知错就改、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餐习惯、卫生习惯、身体素质逐步上升。

四、安全教育方面。

严抓幼儿的安全问题,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进幼儿的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经常检查班上的环境有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桌子上的一些钉子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每次出外活动前,先观察四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有便及时清除,然后再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本学期我班未发生安全事故。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三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研究逐渐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研究的年轻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研究方法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经验,从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研究反思等方面,分享一些关于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体会。

研究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明确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我们还需要为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其他因素做好配对设计和对照组设计,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是研究方法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我们要注重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计要思考问题的表达方式是否清晰明了,问题是否具有一致性等。同时,调查对象的选择要尽量全面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的特征,以避免样本偏差。此外,我们还要合理安排数据收集的时间和工作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是保证研究结果准确有效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清理,删除不完整或错误的数据。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等。此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避免在数据处理中出现误差和偏差。

结果分析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结果分析时,我们可以使用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示研究结果。同时,我们要注意结果的可解释性和可读性,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此外,我们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提出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反思是研究方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进行研究反思时,我们要积极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反思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方法的适用性。同时,我们还要总结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和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学校教育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是一项繁重而又充实的工作。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以及研究反思等环节是学校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完成。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方法应用能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四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环,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改进学校教育,开展教育研究尤为重要。然而,要想进行一项研究,就必须有合适的研究方法。在我进行学校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下面将从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心得总结。

研究目标是开展研究的起点和目的,它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在学校教育研究中,恰当地设定研究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我在研究过程中意识到,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行。只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才能引导研究者的思路和行动,确保研究的方向不偏离主题,同时也便于研究者进行高效的研究工作。

研究问题是研究过程中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在学校教育研究中,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可量化、可验证和实用性强等特点。在我进行研究时,我在制定研究问题时遵循了这些原则,并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平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更准确地回答我的研究问题。

研究设计是研究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它决定了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教育研究中,我发现研究设计的质量与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我进行研究设计时,我特别注重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合理性意味着研究设计应该符合实际情况和逻辑关系,能够真实地反映问题的本质。可操作性则要求研究设计应该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实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收集是学校教育研究中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数据基础和结果可信度。我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明确了数据收集的目标和对象,然后选择了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在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时,我充分考虑了相关因素的特点和可行性,确保能够获取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同时,我还注重了数据的质量控制,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验证,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分析是学校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解读,从而得出研究结论。在我进行数据分析时,我采用了适当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例如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领悟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还采用了图表和模型等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模拟,让研究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总之,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对于研究的开展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与学校教育研究的关联和作用。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应用和操作这些方法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的改进和发展。希望我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继续深化和提升我在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认识和能力,为学校教育的提升和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五

这个假期,是一个小长假,我没有回家,跟随学院的青协进行了一次志愿者活动,那就是看望留守儿童。在这一次活动当中,其实给我的启发是很大的。我们常常生活在一个很温暖的环境里,殊不知其实在这层温暖的保护层之外,还有一片寒冷的地带。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身边的社会,更是要走入更远的地方,去了解更多的人和事,让自己有一个更加伟大的目标。

这次和青协的朋友们一起做这次活动,其实是很开心的。因为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相聚在一起,做这样的公益,让人真的很开心。同时,在佷多同学的身上,我也学会了很多的优良品质,比如说责任感、热心、善良等等。我们队伍里有一个小妹子,是我们里面最小的一个,但是她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迈入了志愿者的行动中,每一个学期、每一次学院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这次在活动中,还记得她对我说过一句最让人感动的事情,她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站在了一个位置。有时候当我们走动走动,或许就能够改变很多人的位置。”当时我听了之后感触也很深。

像我们这次来到农村看留守儿童一样,这些孩子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占据了一个位置,其中有些孩子或许也会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他们原有的位置。每个人做一件事情,都是会有影响的,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遇到了怎样的人,往往就决定了我们今后要走的路。这次我作为志愿者,去看了这些孩子们,一定也会在他们的认知里留下一些东西,给他们今后的道路带来改变。

通过网络我们就可以知道,现在很多志愿机构都开始在帮助那些比较困难的人群了。我们大学生作为志愿者人群里的一大部分,也确实该拿起手中的责任了,坚强一些、努力一些的走完这条充满了善意和光明的道路。尽管每一个未来都不可测量,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了现在,我们就能够走到更远的远方,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一些鼓励和支持。

这次去看望留守儿童让我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同时,我也会把自己的目标更加的明确下来,继续走向一个新的未来和方向。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更多需要我这样帮助的人带来更多的帮助,这是我今后的初心和目标!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六

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关。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习惯不是先天的、遗传的,而是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良好习惯,克服不良习惯。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映,因而有情境性。养成了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小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不行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因此,《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定为我们学校的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1、前期调查。

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不足的现实。在遵守公共秩序方面,低中年级的学生较多注意行为的表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立足于个人利益,尽管学校教育中,大量地向学生灌输“为将来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思想,但学生从社会环境中吸收到的信息大大削弱了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个人的功利性,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动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家长较多的是一手包办学生缺少练习的机会,而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责任心也日趋完善。

2、成因分析——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表现在: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诸如此类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

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欺凌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实施。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以行为训练法为主,辅以个案研究法、活动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文献研究法,以实验前后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横向比较作为对照结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七

雪花飞舞的时节,放飞的希望,收获的是充实,看时光匆匆的溜走,紧张、忙碌、充实而又愉快的2019年也飞快的离我们而去。岁月匆匆而逝,似乎只是弹指一瞬,一学年的工作就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所经历的事,工作虽然很忙,但忙得很充实。“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是我为之不懈努力的动力,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这一学年里,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现将一学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通过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争取更大成绩。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认真遵守执行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做到爱园如家,全心全意搞好教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我热爱幼教事业,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与观摩。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上吸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式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班级工作:

爱孩子就要了解孩子,包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为了了解孩子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中午休息时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经过长时间的了解,知道了许多。在平时能主动与家长交流做到家园同步,共同教育好孩子,做好我们的家园联系。在生活中,我尽可能地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我尽可能采用了许多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教育教学方面:

现在的我先不提课上得好不好,能从怕上课到想上课,我觉得我已经战胜了自己。这学期,每次开会都听到梅老师安排着其他老师的教研课,久久都没有听到我的名字,终于按捺不住向领导提出了我想上课,我始终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认真、反复的分析了教材,为上课做了充分的准备,一节音乐活动《摇篮》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肯定,同时领导也对了提出了建议和更高的要求,课后我再次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还分别对其他两个班进行了二研和三研,也得到了领导和王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做为教师的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孩子年龄小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要求我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就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阅读大量的书籍,遇到孩子的提问不能当时回答的,就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告诉幼儿最准确的答案。在教学工作中,我课前认真的书写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力求做到传授知识的准确性和教学方法的艺术性、灵活性。课堂上,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充足的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坚持面向全体幼儿,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注重个别差异,使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我一直坚持重能力培养,轻知识的灌输,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在实际运用中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大班的孩子,即将面临升入小学,我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多和他们沟通,使他们消除入学前的紧张情绪。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主要注重对幼儿常规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经常在班级论坛里发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文章,让家长和孩子们能对上小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使孩子能够轻松、愉快的升入小学。

作为教师关心、热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特别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幼儿园的孩子也是一样的,所以我和孩子交谈时都是蹲下来和他们说话,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抱一抱,这使孩子很乐意接受,也很高兴。我把孩子们当成朋友,他们也把我当成了朋友。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珍惜园所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上网查找资料,进一步为教学服务等等。

五、在总结同时我也为自己确立了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训练,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随机教育的能力。

2、提高自身理论科研水平。

3、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中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4、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思考如何做好幼儿教师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幼儿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奋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会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八

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正在逐渐发生变化,正在不断地从封闭走向开放,时代呼唤改革,我们的幼儿园也正顺应潮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地向前迈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终的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的办园方向也正在响应新《纲要》的号召,因此,新《纲要》的学习是我园本学期教研活动的首选材料,也是我园开展教研活动的参考与依据。《纲要》中对幼儿教师角色的界定,既是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师成长的期望,也是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挑战,我们只能应战,别无选择。

新《纲要》鲜明地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以新《纲要》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的教研实践活动,九月份,本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新《纲要》的学习培训与教研活动,回校后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学习新《纲要》的先进教育理念以次来制订教育教学计划。每位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重视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各科是一个整体,各科在计划的制订中,应多考虑课程之间的整合,幼儿教育需要高度整合,没有哪门学科是独立的,各科之间都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教师的计划都充分体现出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十月份在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听随堂课活动,我园的两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此活动。

十一月份,我园青年教师参加了第二届“育苗杯”评优课比赛,在活动中,教师们潜心研教案,设计教育活动,分析幼儿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准备充足的活动器具,教育既体现出基础目标,又体现了发展目标。本次教学活动是“科学”学科。所以许多教师的课都充分体现出了鼓励幼儿“探究”这种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理念,课的选择与设计充分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表演、提问、游戏等手段,激起幼儿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操作活动,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加深,教育活动目标边得到了升华。整个评优课活动,教师们感觉到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教学必然大有收获。评优课后,教师们展开了讨论,对课的各个环节都作了细致的分析与评判,大家各抒己见,把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真诚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评优结束后,推选出了获一等奖的王莉英老师参加市评优课(科学学科)说课比赛。

十一月份,我们又组织了全体教师收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刘占兰”老师对《纲要》的解读,刘老师以“幼儿园墙饰布置艺术”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今幼儿园课堂整体布局的方向,她的观点让幼儿教师体会到室内装饰应更多地贴近幼儿生活,她的“人性化”的布局观点,给我们指出了幼儿园的设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而不是为了迎合上级的喜好。为了创设良好的班级面貌,各班都纷纷行动起来,每个教室都体现出了不同的装饰风格,各班都添设了活动角,教师们亲自动手制作活动道具。放弃了休息时间制作了“水果”“蔬菜”“糕点”等栩栩如生的模型,使许多区域活动都能热火朝开地开展起来。如:大班开设的医院、肯德基,中班开设的超市等区域活动角。“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写在无数幼儿园大门口的一句口号,随着《纲要》的实施,我们幼儿园的全体教师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之推广与深化。

十二月份,我园又开展了园本会课活动,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如大班薄晓红老师的社会课“我该怎么办?”,教师的讲解委婉、亲切;语言富有启发性,材料准备充分,能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引起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她通过提问、谈话、讲解、做判断题、游戏活动等多种手段,让幼儿身临其境,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课的目的的达成变得轻松自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幼儿被课的精彩所吸引,连“开个小差”都忘了,一堂课下来,她们兴奋不已,可以想象他们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肯定能随机应变,不再惊慌无助。

本学期我们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委举办的音乐、美术学科的培训与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们的基本功都得到了巩固与提高,学到了不少本领。十一月份,我园举行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承蒙学校领导的关心,为我们请来了太仓市音乐界的权威人士杜老师,她为我们讲解了钢琴的演奏方法与自弹自唱的配合等音乐知识,使我们受益非浅,钢琴弹奏成为教师们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许多时候,我们都能聆听到美妙的钢琴曲。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即将结束,教师们边工作边学习,但是每个人都会感到充实又快乐。

以上是我园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下学期将一如既往,争取让我园的幼教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九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以研促教”。在教学改革的滚滚浪潮中,教师也逐渐认识教师应该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参加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课题研究能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但到底如何做好课题研究,这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许多教师不断探索但收效甚微,参加课题研究教师真正的苦恼就在于研究道路上的荆棘和迷茫。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如何查阅研究文献,如何收集研究数据,如何分析、呈现与评价研究结果等一系列问题,让教师们手足无措。欣喜的是市、县、学校教科室组织开展了学习《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组织教师交流心得体会。本人虽然多次参与、主持省、市、县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多项课题已经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但大多都在实践中困惑、摸索,这本书的潜心阅读,使我眼界大开,读后反思让我的课题研究能力快速得到提升。

记得江苏省教科院王一军教授给我们做讲座时,指出:教师要制定好专业发展规划,多去阅读高校教材。而董奇博士精心撰写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正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权威教材。书中既有较深的理论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董奇博士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能够点亮我们教师课题研究的天空。这本书能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为教师课题研究观念的转变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支撑。书中很多内容如:操作定义的设计、现场研究、语义分析、口语报告法、观察代码系统的制定、跨文化研究思路、元分析等,都是原来本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本书让我们对研究方法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懂得了研究方法是提出研究问题与假设、查阅研究文献、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数据资料、定性定量分析数据资料以及解释与呈现研究结果等方法在内的完整统一体。读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写的文献综述都不够规范,应该从序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改进建议、趋向预测和参考文献目录等方面完整撰写。

在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所获得的快乐体验很多,丰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深度和高度。读《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让我在课题研究的眼界日渐开阔,让我把更多的创意付诸于教育研究实践。读董奇教授的《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使我对课题选择的意义与原则有了更多的认识。书中指出,从自己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筛选和最后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其本身就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xxxx年1月,本人参与了市级个人小课题研究。就是针对自己教育实践中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10分钟的有效性实践研究》。本人的市级小课题通过对低年级每天随堂练字10分钟的有效性研究,在常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下,充分利用10分钟左右的的时间,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让学生学写规范的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掌握书写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使学生“爱写字,写好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教会我们,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需要认真考虑如何设计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目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的指导下,本人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真正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这本书启迪本人懂得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补充完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认真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古代和现、当代的写字理论,指导课堂实践。对低年级学生写字状况进行调查,记录原始数据。从写字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写字课堂实例,考察学生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提高情况。运用真实验中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学生写字能力的差异。大胆尝试运用表格和图形呈现研究结果。抓住每天10分钟随堂练字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积极主动地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案例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对写字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必定是一个有思想、有学养、既有书卷味,又有文化品位,既与时俱进,又脚踏实地,既热爱教育科研,又拥有教学的智慧和追求的人。只有读书,课题研究才会有思想的力量。每每与《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相伴对话,总有触及心灵的震撼与喜出望外的收获。本人将继续认真钻研《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用书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反思,从反思中收获经验,从反思中求得发展。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

当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存在诸如理论视野狭窄、说理方式抽象、教育技术缺乏等问题,而如果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奠定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核心思想基础,规范他们在大学中的基本行为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主要依托政治理论课这一载体来完成,因此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

目前,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展开:

(1)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研究:包括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内涵的界定、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定位等。其中,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的本质、生死观等的教育;狭义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的教育。而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主客体定位,目前尚存争议。

(2)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当前国内的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3)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研究:包括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对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

1.教育理论视野过于狭窄,学科交叉融合较少。

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理论,大都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都具有相当的高度,而且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但是,也正因为这些理论过于概括化和抽象化,因此在指导解决大学生人生观实际问题时便显得乏力。面对这些理论,大学生更多地会表现出一种无奈:这些道理我都懂,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学,我也知道它们都对,但我依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自己的问题。于是,精深的人生观教育理论在实际教育中往往被架空,无法从根本上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育理论视野的狭窄也可能会导致大学生错误地认为人生观教育只不过是变相的意识形态教育而已,因此,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不利于人生观教育的展开。

2.教育方式多以说理性为主,但说理方式过于抽象。

根据以往的研究,目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基本只以政治理论课的授课作为依托,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人生观教育理论的描述和解读上,即使以案例形式进行教学,也往往跳不出说理教学的窠臼。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处于互联网时代热衷于追求实用性和趣味性信息的大学生来说,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显然不会很好。

3.对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新颖有效的教学技术方法。

目前,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在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依然很少。于是,导致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具体技术方法始终没有突破,除了依赖教师的个人经验、人格魅力等之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的总体实用性始终得不到切实提高,这也成为阻碍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

不难看出,以上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而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视野狭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技术低端等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然后站在跨学科视野下丰富这一核心的内涵,使之兼具概括性和易接受性,最后据此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科学的验证。

二、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无论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界定大学生人生观,都包含了对人生目的、态度和价值这三个方面。因此,对大学生人生观进行的教育,可以认为是力图教会大学生如何来正确看待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价值,也就是试图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人生的“正确观念”。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内容如何,都是以培养大学生树立对事物尤其是对人生的正确观念为核心的。抓住这一核心,不仅能够更加明确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观念”,政治理论课教材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一方面,这种阐述无疑体现了非常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但另一方面也难免显得过于抽象化和概括化,不易被思想尚未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也成为影响政治理论课中人生观教育部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坚持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授课核心思想的科学性不能动摇,即对于“如何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观念”这一问题,教师的讲授和解释不能庸俗化,必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第二,授课的具体内容、方式和方法必须充分适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和人格发展特点,以便能够最大限度上被大学生所接受。

我们认为,如果要同时保证这两个基本原则,那么将心理学教育的有关原理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合适的,并且也将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考虑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采取什么视角,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其核心都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也就是使大学生树立看待事物、看待人生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看法。而心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如何让人们更科学和更准确地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世界,从而更有效地改造自身、改造世界。因此,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核心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帮助我们对自身和对世界进行更准确、更科学的认识。

其次,心理学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学科,它对个体和群体心理状态及行为规律的研究,能够直接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当中,心理学之所以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高等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才能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以更有效的途径达到教育目的.。因此,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心理学的依赖性非常强,甚至可以直接从心理学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为己所用。

最后,心理学更注重为人们树立正确观念,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将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相结合,可能更容易获得思想素养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认可,同时还可以在实践层面上对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进行丰富和深化。与传统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不同,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生问题的“为什么”,更关注“怎么办”,即切实解决人生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目前决策学、行为经济学等以心理学作为主导的学科,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常见的观念错误,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修正此类错误的方法。因此,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研究过于抽象和理论化的缺陷,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既具备高度的理论性,又具备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在原则上完全一致,在目标上殊途同归,在内容上互为补充。因此,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不仅可以保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提供具体的技术支持,使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立体化。

三、在心理学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方法探索。

正因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原理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应该着力考虑如何将这种结合付诸实践,即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有机地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融合进去。

(1)在大学生的人生目的、态度、价值的问题范围内,精选出一个或多个学生最为关心的具体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哪些具体理论做以解释和解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为随后的新旧知识联系和学生认知结构改变打下基础。

(2)以具体的实例作为教学材料,以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作为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讲授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在分析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的科学性更加信服。

(3)将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以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将这一结果对应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个基本原理,将学生对心理学原理的认识自然上升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掌握上,并使学生认识到,面对人生问题时的最佳解决方法,就是树立看待事物和人生的正确观念。

(4)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与人生观有关的其他问题,并尝试着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使学生完成对正确人生观认识的最终内化。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能够使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第三章第三节“促进自我身心和谐”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材料进行实证性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并观察最终的教学效果。总体教学方法是:抽取两个同质班级,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对a班采用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对b班则单纯按照《基础》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填鸭式教学。经过相同的教学时间后,对两个班级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可靠性和实效性。

情商是心理学尤其是当代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情绪、管理自我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等五个主要方面。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认知离不开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又依赖于正确的认知。因此,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大学生人生观教育中容易忽略的。此外,大学生的人生观包含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三个重要方面,而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确立,都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撑,因此,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将起到重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将情商培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教给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以进行自我激励,还要教给大学生如何能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中发掘出人生真正的价值。所有这些,对于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质量来说,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一

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实用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式的实证性。对教育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搜集资料,作记述、调查和统计,进行典型事例的研究,以此把握教育问题的实质。从延安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看,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实现,下面重点介绍和分析延安中学教师在研究中常用的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高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高中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高中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二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培养方式:培养工作要遵循如下原则。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方式;

(3)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和科研群体集体指导研究生的作用。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分为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奖励规定,北京化工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研究生奖惩及管理相关规定。而对于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无论是奖励还是处罚都让人感觉心服口服,乐于遵守,爱与执行。我希望经过三年研究生学习生活能将我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第一,要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抽出时间学习汉语,因为在本科做毕业设计时就已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下降太多,为此必须调控时间学习母语。第二,学习好与人交往,包括与导师、师兄、师姐、班级同学、宿舍舍友等的交往,做到心胸开阔,遇到挫折时能够及时调节好低落情绪,同时多与周围人沟通,希望自己的言行能缓解这一肩负重任人群的心理压力,其次与周围人一起作好身体锻炼,最终使大家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第三,学习好三大工具:英语、计算机、数学,使其更好的为专业服务。第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学习好自己的专业,除了学好自己所选课程外,多涉猎与高分子材料有关的书籍,同时还要多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书籍,原因很简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单一领域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作好以上几点我想我的综合素质定会有一个大的提高,将其与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结合起来,我一定能把我的研究生研究工作做好。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三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教育研究方法开题报告。

一切研究都始于问题,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是研究的开题报告,因此也必须始于问题。

年鉴学派大师费弗尔说得明确:“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同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数学或实验技巧,而提出新问题、发现新可能性或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在研究中问题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过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问题一定是指向知识和理解。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是有区别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1.问题的来源。

“多数人的写作或者缘于现实的思考,或者缘于阅读的兴趣。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会促进对现实的思考,对现实的思考常常会求助于阅读。”“通过专业或个人日常经验选择一个研究问题似乎比通过(老师)建议或文献的途径更加危险。但这种担心未必正确。以个人经验指导你的研究有可能会更具价值。”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专业活动、生活经验、老师建议都可能成为研究问题的来源。

这里需要解释和说明的是,在中文中“问题”有多重意义,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义所指。我们用三个动词就可以解释这三个词的意义了:“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议)题”。在学术研究中可能为了“解决问题”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所有的“解决”“回答”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问题”。通常我们会说,“伟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决某一急迫的实际问题。”

2.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价值观不同,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也不同。马克斯威尔把研究问题划分为三类,它们是一般化问题(genericquestions)和具体化问题(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变量问题和过程问题。也有方法研究学者认为,“大量的教育研究问题可以归纳为相互关联的三类形式:描述性问题———正在发生什么?因果性问题———是否有系统性的作用?过程性或机制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或怎么发生的?”我们把问题基本上分为三类,即本体论问题、价值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通俗地说,在研究中时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如何、怎么办”的问题。

3.问题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应该以有助于实现实践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而不应该把这些研究的目的隐藏在研究问题本身中。并且研究问题必须是通过研究能够得到解答的问题,研究必须是真正可以实施的。“如果提出一个没有哪个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无论是因为无法获得回答问题的资料,还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有严重的效度威胁。”

如果把研究问题划分为工具主义者问题和实在论者问题,那么通常会有如下说法:提出研究问题时,要以研究对象所说或所报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观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为或因果推论的方式提出。

4.问题和选题的关系。

对什么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选题意义?研究问题应该通过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问题,而且可以直接询问研究如何实现实践的目的。

在论文开题报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德里达在谈到“本体论”问题时,认为本体论始于“这是什么”这种方式的提问,但他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方法,但反对的策略则是“回溯到源头去”,他主张的追溯就是“提问(questioning)”,“提问看上去只是疑问而无所肯定,其实,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在提问中,所要问的问题的方向就已经确定了。这其中就有着yes。”因此在我们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提问者只是对它进行论证而已。

要很好地设计研究问题,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结果。研究问题是研究设计的中心,它决定着其他各个部分。

问题提出要有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5.研究问题与概念或理论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因为研究问题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论基础上的。我们举个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个选题并没有能够反映出某一个重要概念或理论,虽然“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可以作为概念来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学术性或理论性;如果我们把选题改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学科性就成为这个选题研究的概念来源或理论来源。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人文化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美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摆到了重要位置。并提出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任务。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为核心,就如何有效开展中学语文课堂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并重点对相关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情感教育具体是指的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美德等高尚品质为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富有情感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形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情感共鸣。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均为文学创作者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情感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去领略去体验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进而形成共鸣,汲取作品的内在精神养料,实现自身品格升华。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人手的方式,营造浓厚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客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外在工具手段,烘托氛围。例如,在讲授《我的母亲》一文之前,笔者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将学生引入对母爱感恩、感激的情感意境中,进而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作品的兴趣和欲望。主观方面的方法,主要是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擅于充当导演和演员的角色,通过富有艺术的“导演”和“表演”,烘托出强烈的课堂情感氛围,感染、熏染学生的情感,进而达到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语文教师应在深入领会作品内在深刻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进入韩麦尔先生的情感角色,进入境界,用充满情感的抑扬顿挫音调,辅以声音哽咽、茫然若失和神情呆滞等肢体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的鲜明感情,达到情景交融。

二、深入挖掘教材,体悟教材情感。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饱含文章作者的情感因素,给人们以丰富的精神熏陶,如春意盎然的.《春》、稚趣扑面的《社戏》、搏打风浪的《海燕》等给人们留有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想使学生真正感受并领悟这些文章的丰富情感内涵,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教授,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科学挖掘来引导学生体悟感受文章的情感。下面,笔者结合鲁迅先生的名篇《藤野先生》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悟教材情感。课文中,描写当作者看到日本学生观看中国人被捉的影片,发出“万岁!”的呼声时,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刺耳”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析感悟作者遣词用句背后的情感。可以通过向学生发问:“刺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刺耳”?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从理解“刺耳”是指声音杂乱,听着不舒服的本义出发,进而领会作者有感同胞因愚昧被杀、而做“看客”,祖国因落后挨打,日本学生的妄自尊大,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的深刻情感内涵,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三、突出朗读诵读,体会文章真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意思就是有“情感”是写文章的基础,而读文章是进入“。情感”的条件。这句话对我们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很有借鉴意义。读文章,即朗读和诵读,这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乃至情感美有着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诵读,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在讲解散文《背影》时,为了使学生感悟文章蕴含的深挚的情感,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深情朗读专项训练,围绕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一“蹒跚”、“探”、“攀”、“缩”等饱含深情的词语,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关心、关爱,并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深情朗读比赛,充分调动学生感官,使他们积极参与,用心去体会、品味如山的父爱,深刻地理解父爱真谛,从而更加珍惜生命中拥有的真情。在强化朗读的同时,在课堂情感教育上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例如,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笔者便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诵读自然地融入到诗作者创作意境中,领会诗人对黑暗社会的鞭挞,对幸福光明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爱憎情感,进而促进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四、联系实践生活,强化学生体验。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在对当时哈佛医学院毕业生的一项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的传统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rster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80年代后,pbl模式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教学的试验,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pbl模式。香港大学医学院于开始实行此教学法,截至目前,此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此后,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并且已经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渐推广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在国外,对于pbl模式有很多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确实是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self—directedlearning)的能力。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在我国,pbl模式在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率先将该方法用于教学中,此后,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陕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山西运城口腔学校也相继实行了pbl课程。九十年代开始,被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与此同时,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pbl模式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并对把pbl教学模式运用到化学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已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pbl所内含的教育理念与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共性,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pbl模式理念上是吻合的。

目前,pbl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制:pbl模式要求教材编制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使学习活动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深化。

2.网络环境下的pbl与化学学习。通过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的平台、设计并实施了部分案例,试图探索出网络环境下pbl在化学学习中运用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3.pbl在某个化学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这类研究通过介绍研究者本人开发的某个化学主题的pbl案例,说明pbl实施的流程,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反思并提出部分改进建议。

4.pbl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下的pbl的教学应用,研究除了几个片断性的有化学学科的举例外,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化学pbl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

由于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pbl在我国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这里,学习时空固定、学习同伴固定、教学媒体单一,但是,实施pbl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有质量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解决问题,这些资源不是传统课堂能完全提供的。另外,在传统课堂中,小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传统课堂由于其先天不足,它更支持老师对学生单一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与pbl过程重视过程、重视学习的反馈与评价的特性不符,我们可以看出,创设新型的课堂是设计与实施pbl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前提。由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与pbl模式实施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基层中学的实施的可行性有待研究和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将pbl应用于课堂,必须是在在理性思考之后,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些关于pbl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肯定了pbl可能给学习者带来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积极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内在的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另一方面,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和pbl在我国实施的案例也无情地指出了在我们基础教育领域实施pbl所面临的挑战。正是由于当前pbl研究魅力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价值才有所体现。

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看,pbl作为一种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备受瞩目,而在我国的中小学还刚刚起步,本研究系统通过梳理pbl模式相关文献,以把握pbl理论基础,探讨pbl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实施;从实践方面看,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强调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但是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系统的知识,与问题的实际情景剥离,导致了学生惰性知识的产生,本研究在已有pbl理论与模型基础上,探索了pbl模式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致力于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有诸多的应用,可是,在中小学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适用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多知识变成了仅用于解答题目的惰性知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我有很多困惑:怎样设计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怎样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怎样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怎样克服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的想法太“单一’’、太“肤浅刀怎么办?等等,对于我来说,pbl模式的化学教学设计是我解答自己这些疑惑的初步尝试。

研究假设。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在化学课堂上实施pbl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习者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分布性知识和经验,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协商,最终实现知识和身份的双重建构。

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正式开始pbl教学设计实施之前,对化学学习主题“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包括问题情境、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这个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化学课堂着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阶段。

实施系统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以采取灵活的补救措施以改进实施效果,原有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反思总结阶段。

对学课堂中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进步,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作为案例再设计的重要建议。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pbl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获得对pbl理论基础、核心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依托现有的pbl教学设计框架,根据新型化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特点,实施pbl化学教学设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化学教学设计模型。

论文大纲。

一、前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基本理论。

(一)pbl的定义。

(二)pbl的特征。

(三)pbl基本流程。

(四)pbl理论依据。

(五)pbl的教学价值。

(包括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

(一)经典的pbl教学设计理论模型介绍。

(“迪克一凯里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和“以问题为刺激的pbl方案”模型)。

(二)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整合模型。

(1)学习者分析。

(2).教学目标设计。

(3)学习环境设计。

(4)教学活动设计。

(5)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一)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

(2)问题分析阶段。

(3)学习成果制作和展示阶段。

(4)学习评价阶段。

(二)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分析与讨论。

(1)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出现的的问题分析。

(2)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3)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建议。

四、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6]胡月明.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j].化学教与学,(2):17+32.

[7]裴新宁,沈睿.新范式教学设计的共同基础——解读《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19-25.

[8]祝俊风,闻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案例研究——以小学自然《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25.

[9]张廷刚.基于问题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j].技术物理教学,(4):2-3.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六

一、研究背景:

课程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放眼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师资相对薄弱,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往往比较孤立、狭义,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显性课程,即每两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忽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隐性课程,致使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效应。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几节看得见、数得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而应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展力度,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深刻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研究构思:

1、概念界定:

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计划的学科体系、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具设备、分班分组制度等,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全部经验综合及其过程。

隐性课程:所谓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是指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中,以无意识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态度等发生影响到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模式。它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内容构成的繁杂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发挥作用的非预期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

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独立设课以及家庭指导等方面进行研究,展现一种全面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研究目标:

(1)通过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更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从认识层面上重视隐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2)通过开展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发现、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

3、研究对象:

全校各班。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辅之观察法、实践法、案例研究、个案追踪法、经验总结法。

三、操作策略:

(一)年级互助,夯实显性的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它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由于师资欠缺,目前小学阶段基本由本班班主任兼任心理健康教师,我们知道,一节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从选择主题、前期准备、预设方案到正式实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而班主任由于事务繁杂,常常不能保质保量地开展这一课程,有时甚至一个学期也上不了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面对这样一种现状,我们采取同年级互助的模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以此来保障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正常开展。

1、课前交流,框定同年级备选主题。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强的年龄特征,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往往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因此,担任同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班主任在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交流,从而找出同一年级的儿童在相同的时期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梳理,从而框定在当前一个时期内对这一年级的儿童有必要开展的心理辅导主题。

2、流动上课,实现课堂资源优化利用。

在前一阶段框定备选主题的基础之上,同一年级的班主任根据自身个性特点的不同,选择承担不同主题的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即一位教师只需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就可对同一年级的几个班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这样不仅减少了一个教师设计、准备多个活动方案所需的精力投入,也让教师在多次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同时还保证了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的数量和质量,真正实现了课堂资源的优化利用。

3、课后研讨,打磨班级个性心理教育。

1、教导处干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从而直接影响教学全局。传统的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承,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积累。当然,对于这种局面的形成,我们不能归咎于教师不愿面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是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与专业指导,没有形成一种在自己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也不知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因此,学校教导处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干预,在教学常规、学科计划等处体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帮助各科任教师端正教学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立足于主体性的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和谐的个性品质。

2、教研组探讨,挖掘学科蕴藏的心理辅导资源。

不同的学科蕴含着不同的心理辅导资源,但在进行学科渗透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它不是径直的、外露的、强加的,而只能是暗示的、隐形的。那么该如何挖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又如何把握学科渗透的尺度呢?我们可以在任教同一学科的教研组层面开展专业的探讨与实践,帮助教师找准方向,把好尺度,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机结合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相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无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认识、情意和行动技能。

3、师生共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的确,和谐的心理氛围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提倡师生平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师生都能注重感情投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帮助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百变活动,打造阳光的心理成长天空。

课外活动具有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等特点,有利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1、组建社团,点亮学生兴趣的火花。

发展心理学指出,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和个性特点,是制约主题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组建各类社团,如舞蹈兴趣组、航模俱乐部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思维特点,有的放矢的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2、课间活动,释放学生堆积的压力。学业的负担,父母的期望,同伴的竞争等等因素给现代的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心理问题也随着这些压力而产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减压呢?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无疑会是最及时、最直接、最简单的减压方法。因此,学校从教师层面开始发动,倡导师生放下课本,走出教室,开展轻松有趣的课间活动,下雨天还发动师生一起在教室里跳跳健身操,下下棋,让上一节课的压力迅速消失在课间活动中,给下一节课准备一个阳光灿烂的心理氛围。

3、亲子活动,唤醒家庭沉睡的温情。

由于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态,使得很多时候家长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成了学习的监工,而家长又觉得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用心良苦,于是彼此之间就产生了隔阂甚至是矛盾,使得家庭生活中缺少了些许温情。鉴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层面的活动,开展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和父母之间多些沟通,还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四)三和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心育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向导,在一所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校里,学校提倡什么、崇尚什么、传承什么,学校成员就倾向于追寻什么、模仿什么、接受什么,因此校园文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托。当前,我们学校正大力开展以“三和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德育争创活动,这无疑是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心育氛围。

1、和美文化,倡导环境文化育人。

物质环境之中隐含的价值、观念、美感等,往往会以暗默的方式传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对学生的认知和审美情趣起到导向作用。而我们学校的“和美文化”,正是本着以环境育人的理念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展示橱窗、楼道标语、教室布置等载体,为学生营造一种融知识性、教育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2、和善文化,崇尚精神文化育人。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守则、规范和组织以及校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等等因素,构成了校园精神文化,它通过暗示、感召、移情、认同、模仿、熏陶等方式逐步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发生变化,达到常规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和善”文化所崇尚的“种植一颗善心,培植一串善举,播洒一份责任,改变一点行为”的文化背景,开展“三和之星”的评选,“书香班级”的创设,“一班一品”的推进等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的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四、研究的成效。

1、形成了民主、开放、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教改纲领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民主、开放、自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全体教师形成了“人人都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理念。校园环境的布置、团辅课的保证、心理辅导室的开放、知心信箱的等已成为学校的常规行为,全体师生精神面貌好,校园里形成了“尊师爱校,勤学守纪”的良好学风和“教学严谨,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

2、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得以提高。教师拥有较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校每学期都有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的展示活动,重点研究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徐丽红老师、孙君老师分别获得萧山区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方面,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的论文评比,学校的心理健康氛围和工作也非常到位,所以学校的科研成果显著。

3、扎实稳步地推进了素质教育。

拥有健康的心理,学生才能和谐快乐的成长,才能在学到各种本领,锻炼自己的能力。我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让许多来我校听课、借班的老师感叹,多年来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朗读、自学、探究、品析等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社团活动、特长生展示等活动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校真正成为了“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七

呈现研究结果(包括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证研究结果)。

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阐明其价值及局限性。

提交研究中使用的重要资料。

1、题目:“??调查研究报告”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前言:问题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意义。

3、调查的理论基础。

4、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样本设计(抽样方法、抽样结果及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工具的设计(如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设计)。

调查的实施过程(时间、地点、方式)。

人员构成及各自职责。

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

5、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呈现调查结果,并以大量图表、数据、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和案例等来证明结果。

6、讨论:

讨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论证(概括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改革建议。

对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局限性进行探讨。

提出可供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7、附录:相关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格等。

8、注释和参考文献。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八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因此我一直在进行教育研究,并从中得到了许多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教育研究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

教育研究是一项跨学科的工作,需要我们从多个视角来探究教育问题。例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学生在知识获取、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历程,探究这些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只有从多个视角进行研究,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研究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我们需要熟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

教育研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关注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通过关注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教育研究需要团队合作,这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在我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与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和合作十分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教育研究需要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及时关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研究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在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符合当下教育的需求。

总之,教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进行。通过多方面的视角、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实际问题、团队合作和紧跟教育发展,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教育研究方法的心得大全(19篇)篇十九

读完裴新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一本书后,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教育研究方法也是一门科学,自己以前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有时也想搞一下研究,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不得其法,没有想到原来就有这样的一门学科来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科,如果自己早一点能看到这本书。

也就能早一些指导自己解决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在科学的方法下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都是跟每个教育工作者有关的问题,在这里面就有好多的.说道,一个好的课题应用的特点是什么?选题的过程及方法是什么?没有好的选题,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大,去研究这样的选题就是在浪费时间。

表面上看这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其实,在我看来,它不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应该说,这是一本工具性很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很强,可以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一本好书,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一来,对于我们的日常教学教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把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拿出来一同去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大家整体的教育工作能力也能很快地提高。

我相信在我以后每次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感想,我也相信这本书在我以后工作中会成为我的一个无声的老师。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护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板18篇)

    写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成果的一种盘点和展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月工作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最热社团调查心得体会总结(模板14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从而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质做文明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稿(汇总23篇)

    在国旗下讲话,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国旗下讲话稿,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文明美德传承了近千年,我们也都知道

    热门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案例20篇)

    开学典礼是学生们彼此交流感受和展示自我才艺的好机会。开学典礼是学校迎接新学年开始的重要仪式,它标志着新的学期的开始。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

    热门中小学教师常规管理心得体会(案例18篇)

    10.教师心得体会可成为学校和教育局制定教学改进政策的参考依据。通过教学实践,我不断总结和提炼出了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心得。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校的管理,全

    最热化工厂心得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具体经历或事件中的领悟和感悟的总结。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例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鼓舞。进入化工厂进行实习的工

    2023年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案例19篇)

    读后感是读者阅读思考的产物,它能够记录下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发人深省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对你的思考和感悟产生一

    精选员工转正申请书内容大全(15篇)

    一份优秀的申请书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价值,并与对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契合。如果你正在编写更多申请书,以下范文可能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实用交通管理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促使自己对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学习效率。培训心得体会是一个互相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范文,希望对大家

    优秀满月主持词流程(模板18篇)

    出席今天的嘉宾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真的非常荣幸能与你们共同交流。2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表演,为活动增添节目亮点。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