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紫薇儿

范文范本是一种富有实用性的文本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写作的思路和习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一

[摘要]实施学分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的必然诉求。学分制的核心是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过程管理,尊重学生自主选项。它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弘扬了学生个性、凸显了教师人文关爱、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突出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与过程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学分制;体育与健康;学生。

学分制的提出在我国仅有20多年历史,其间,国内各级各类的部分学校也曾尝试过,但往往是浅尝辄止。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分制评价方法再一次被提出,并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分制将由原来的学期学分制转向学年学分制。实施学年学分制为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对学分制概念的理解。

学分制就其本源来说是选课制度的产物,没有了学生对课程学习意向的自主选择,学分制就失去了灵活宽松的优势。目前学校实施的学分制大多是以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合格和获得优良等级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获得一定的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指标,以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为基础。它的核心是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完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来修学分。学分制的核心是自主选修课程,离开了选修课程,学分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学分制条件下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齐全的体育课程体系和必修科目的选课制度。首先,了解学生,贴近学校生活。根据师资配备及学校情况,增减选修及必修科目。其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建立相应的模块课程组合,使体育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再次,增大体育选修课的可选度。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尽可能地扩大体育课程选修门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活动的需要。

二、学分制条件下目标教学模式的特点。

目标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以单元达标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通过优化教学单元,加强单元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单元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其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教学模式强调的不仅是动作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然后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技能展示和评价,给予学生合理的等级评断。(2)目标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具有相对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渐进性,它基于动作练习的迁移原则,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体育动作技能。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教师所教的动作结构,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转化和迁移。(3)目标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模块教学的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与主动性,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身体练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实施学分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更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学分制也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关乎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度,它的合理运用,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稳定的教学管理下有条不紊地健康运转。

学分制虽然实行的是所学课程的自主选修,但也不是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应在规定的教学模块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去选择,并将其纳入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才能让学生进行选修。同时,学分制因其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还便于教学场地、器材等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加强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研究,对许多普通高级中学来说,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其一,要确保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质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依然是关键学分计算遵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以学期为单位时间,以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主要依据。跨学期开设的课程,按各学期分别计算学分。一般课程为16~18个课时为1学分,全学期开设的课程以其实际周课时计算学分,课程的周课数即为该课程的学分数。学校在每学期期中后向学生公布下学期必修课、任选课的科目,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然后自主报名学习。其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行政班”的概念,上课过程以学生选秀项目汇聚的“教学班”为主一个“教学班”中有许多“自然班”的学生,每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也分散到若干个“教学班”去上课,原有的“自然班”监控管理力度大大降低,因而,班级教学管理的责任自然落到了“教学班”的科任教师身上。为了提高体育健康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科任教师必须在学生课程选修、修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采取的教学模式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爱学、好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敢为人先精神的培养。

其一,目标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目标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及学生发展相结合,它十分注重教学反馈与矫正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基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与表达不同,它克服了传统教学过程常见的教学目的含糊、抽象的特征。它依据新课程标准提高了教学方式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使得教学目标评价通过学生掌握的情况便可进行定性的评断,因此这种无形效率的测量性或准确性大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与矫正、学生课堂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大增。同时,也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诸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以提高。其二,有利于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公平性实施课程目标教学,能促使多数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的摒弃与现代教学模式的革新。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学困生是由于群体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失误引起的,这些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出现更多更大的失误,进而形成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这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学困生。因此,防止教学中失误的积累也就防止了学困生的大量出现。所以,实施新课程,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使目标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及时了解到教学过程中的失误,然后再通过课堂评价、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上学生身体练习的达标率,从而消除教学中的失误积累。总之,目标教学模式提倡民主公平的教学理念,理解与尊重每个个体,为每个个体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其三,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良好的教学场景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管理。向课堂要效益是当代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选项教学将“自然班”打乱并合并为一个“教学班”,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个性表现的学生势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尽管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精彩的教学内容,相信会带给学生全新的感觉。加上目标教学模式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兼容性,因此,正确地运用目标教学模式就能为师生建立一个共有的教学互动平台,师生教学相长,互助互惠,充分发挥出目标教学模式的功能。即目标教学中目标既是教学目标也是管理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为教师教学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借鉴,从而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可行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四,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分制条件下的目标教学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自愿性,使学生完全脱离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建构体育技术知识,实现在不同的环境及条件下主动探索性地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然,学分制和选修课制度的引入,让学生有机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学科内容,为高中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学习选择空间和个性发展空间,同时,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高中学分制是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但是,从学分制的本义来看,一名高中生不管是否读了三年高中,只要其修满了规定的学分,就应当允许其毕业。而目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仍然要求高中生必须学满三年才能参加高考,这就决定了各地的高中改革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高中学分制也许代表了高中教学方式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是目前还不能盲目地为之叫好。或许,我们可以把学分制改革看作是高中教育对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切呼唤,并且期望随着高中学分制的普遍实行,能够有力地、自下而上地推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总之,学分制条件下的体育教学,让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革。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学分制条件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目标教学模式的尝试,体现了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它将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张春芳.简述信息化与体育教育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1).

[2]罗辉.如何在学分制条件下推行完全学分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陈荣.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二

目前,我国大学体育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集中在教学的设备不够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的氛围也存在问题。师生的重视程度都不高,从而造成了学生们将体育课就当成了玩的课程,而教师也没有完善和科学化的教学体系。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我国未来体育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那么,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呢?基本上可以认为是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综合性高校对于体育学科的竞争力不予以重视,而由于经费问题,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很多实践的体育课却成为了理论课,而实践课程则成为了其他活动的休闲时间。因此,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也是因为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的弊端。

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从根本上了解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措施的实施与解决。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呢?具体采用哪些有效的措施呢?首先,让大学体育教学的学分制与毕业学分相关联,加强体育学分的质量。在教学模式方面,科学合理的进行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教学弊端,从而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将大学体育教学的学分与毕业学分相关联,实际上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让学生们存在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毕业是涉及学生的大事,只要与毕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们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们对于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并在一定的压力下促使学生们注重对于大学体育学科的学习。其次,加强高效大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大学体育的教学质量。通过一定的调查数据显示分析,诸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明显步入专业课的教师队伍水平。原因也在于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有效合理的完成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完善工作。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诸多不良现象,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于教学课程的把控以及教学内容的传授无法做到真正的专业,从而造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真正的学到知识。此外,由于教师的队伍不强,从而造成了教师对于教师的不重视。这点非常关键,教师的不重视,就容易造成学生们的厌学情绪。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能够合理把控整个课堂的节奏,总是造成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们的要求。长期以往,就造成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教学指标。总之,加强大学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改善现有体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后,高校需要进行投资,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的效果。具备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可以让体育教师更加有效率。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更加专业化,因此一些教学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例如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泳教学,就需要高校建设有专业的游泳池,这样学生们才可以有实际操作的空间和机会,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加强体育设施投资,是实现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透彻的分析了造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基于原因出发,对现有的大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在于将教学理念进行深化与应用,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全新的素质化教育与改革化教育等理念完全应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从而实现基于全新教育理念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总之,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措施的应用,从而能够保证从实际角度出发,让学生们能真正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并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让大学体育教学良性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三

摘要:通过对现有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归纳,从中可以发现我国现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师生关系来看都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种现象,开始有人提出了对高中体育课堂进行优化改革的问题,即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经济基础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和变化。高中体育的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标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掌握运动技术,而是要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构建更合理科学的现代体育课堂,本篇文章就将讨论关于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些新的理念。

1教师要确立鲜明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教学内容。

1.1教师的指导思想应具有鲜明性。

现代教育的思想有许多种,其中包括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思想融合了当今世界教育的各个内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示了它的鲜明性,主题明确,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比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等等,这些思想的提出都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主题思想,让教师在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来说,教师也应该树立这种观念和思想,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

1.2教师教学内容应具有时代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伴随着这种改革出现的新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除了要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要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发展,不能一味地遵循以往的教学方法而不懂得创新。树立崭新的教学内容的观念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阶段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时刻注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系统的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其次教师也要注意把握体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材施教,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2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发挥组织形式的艺术性。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体育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全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学生参与程度的深浅则是受其思想情感以及一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的,绝对不能将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固定成某一种模式,而是要随着各种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体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并且深化他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体育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也采用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改善,采用独特的和艺术的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在进行高二的体育埃及偶像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他们已经接受过一年的高中体育的教学,所以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让他们更加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教师可以将学期的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几个阶段来进行,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达成一个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进行,而这些目标的设置都可以围绕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训练他们薄弱的环节,让他们掌握到更多的体育技能。最后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许多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讲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时候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要想做到真正全面提高高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要注意达到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

3.1任务方法的和谐。

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要注意到教学任务的明确性、科学可行性。而教学方法是为教学任务所服务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并存,在锻炼学生的素质、达到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和兴趣。

3.2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素质必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内容时的表现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4结语。

目前阶段来说,我国高中现代体育的教学方式还是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所有不管是从学校还是教师的角度出发,都要不断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高中现代体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丰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r.m.加涅著.学习的条件和学习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曲宗湖,杨文轩著.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四

对导学模式的实践运用,可以深入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设置相对应的活动单,使其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和学生间的合作与学习,详细记录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加以分析,采取有效的改进建议。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导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导学模式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合理划分学生小组。在确定项目组的基础上,将小组作为基本单位,有效分配学生的任务单,并严格遵循任务单的内容开展相对应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巡回进行指导。而在完成项目任务以后,小学体育教师则要为学生的完成成果评分。当学生对项目得分的技巧予以熟练地掌握时,教师应当给予较高的分数,对其加以鼓励。如果学生尚未掌握得分的技巧,则需要给予其较低的分数,对其进行警示[1]。

在此基础上,给予此模式展开小组捆绑式考核,由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组成帮扶小组,由高分学生合理地指导低分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且有效地巩固所学习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将学生划分为4至6人左右的.小组,划分小组时需秉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保证组与组之间学生水平相近,将体育技术水平、体质情况作为学生分组的主要依据,从而保障组内学生体育技能相互补充,形成学生互帮互助、全面发展的良好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2合理设计活动单。

活动单的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练习的质量与效果。通常来讲,活动单设计要尽量与学生认知水平和操作水平相互贴合,以确保活动单更具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其中。

其中,活动单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生需要加强练习的内容;

(2)通过联系所需达到的目标;

(3)活动开展的方案;

(4)检测并反馈活动的开展效果。

正是因为不同项目组任务存在差异,所以在设计活动单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保证设计方法的区别性。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加强对教学语言的优化,充分发挥出语言的优势,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小学生构建更具吸引力的课堂语言体系,从而建立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在体育运动步骤分解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一边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一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促使学生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凸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以设计方案为基础开展体育教学。

贯彻落实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活动单并不具备明显展现的路径,但其始终存在,而且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对篮球组活动进行设置并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要在三步上篮练习方面,事先做热身运动,在其筋骨活动的基础上才可以根据活动单具体内容完成体育练习任务。与此同时,在练习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是疑惑需要及时提出,亦或是请教高分数的同学。长此以往,可以保证小学体育联系活动开展的有序性,进一步增强运动技能的联系质量。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合理延伸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同时,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体育基础技能理解能力水平有所不足,其学习积极性较低,鉴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进一步以设计方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优化设计方案的各个环节,在其中引入趣味化的教学元素,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欢乐的教学气氛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趣味体育教学方案设计应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相应特点,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采用游戏、活动、竞技等形式,扩充体育基础技能教学路径,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4严格检测活动情况并反馈。

导学模式的应用要求将学习小组作为主要单位,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将合作探究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通过三个不同层面检测并反馈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具体检测学生是否根据活动单的具体要求参与练习,了解其项目得分技能掌握的程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合理地制定练习的表格,并详细地记录具体状况,以保证对学生练习的情况形成深入地理解。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安全意识教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安全要求开展各项自主训练活动,从而避免小学生因体育运动造成安全损伤。

第二,合作探究方面。根据导学计划方案实施相应的合作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体育运动相关知识予以完善,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检测高分学生指导低分学生的效果,为下一环节活动单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

第三,检测工作完成后,体育教师应向学生及时反馈检测的结果,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这样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小学体育教师需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分析并总结学生课堂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导向,了解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问题,予以解惑、释疑,针对学生表现加以激励及表扬,以便于促进学生体育技能有所提升,增强学生的体质。

5适当调整活动单。

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师需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旨在实现学生身心发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计划为基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模式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相关理论以及技能有效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若活动单无法保证目标完成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就一定要积极采取调整措施。

以长跑组活动检测为例,若学生长跑的单次圈数不能够与标准要求相吻合,同时长跑的时间没有与标准需求保持一致,教师就应当重新设置活动单,将单次长跑圈数减少,圈数超过考试要求的一圈即可。随后,要给予长跑组必要的指导与鼓励,为学生提供帮助,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长跑的呼吸技能,尽可能地减少长跑所需的时间,降低学生犯规的几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及体育技能掌握情况,适当优化及调节教学环节和方案,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优良习惯。

6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导学模式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而且教学优势明显,值得全面推广和运用。但仍需注意的是,教师在运用导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有效结合导学和活动单,不应仅强调分配学生任务而不重视自己的指导作用,否则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未来发展中,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导学模式的运用,以保证在根本上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福琴.小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理论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8):32.

[2]罗菊玲.浅探“问题导学,实践促学”小学体育教学方法[j].教育界,(28):6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五

摘要:本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阐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相关的数据调查结果,得出了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希望对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的最为明显。根据健康调查限制,大学生在耐力、力量以及速度等方面都与以往存在巨大的差距,相关的体育考试成绩及格标准一降再降。另外,还存在视力减退、肥胖、心理脆弱等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借助体育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势在必行,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需求,还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目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1.高校体育俱乐部。

1.1概念。

以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空闲时间,自主进行老师、课程、教学时间的选择,将各种具有相同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通过各种训练活动以及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康教育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称为“体育教学俱乐部”。

1.2教学目标。

在运动技能方面,教会学生科学熟练的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一两种基本的运动方法技巧;第二,在运动参与方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建立起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锻炼,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为自己制定简单的锻炼计划;第三,在身心健康方面,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身体情况,借助相关的锻炼技巧以及锻炼方法,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第四,在心理健康方面,借助体育锻炼,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2.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

2.1类型现状。

我国大学体育俱乐部大体分为三类,分别为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内体育俱乐部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课外体育俱乐部这种形式出现的最早,主要是为了对学校的体育功能进行拓展,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习惯,主要对现有的体育课进行外延和补充,现阶段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所有高效的29%左右,课外体育俱乐部有着自主性、自我性以及自愿性的特点,较容易被各个高校接纳;课内体育俱乐部属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依托现代化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从各个角度出发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之前的班级授课形式,将体育教学向着自主性、自由性以及开放性的方向去发展,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体现出来,老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及课堂内容的设计,现阶段开展课内体育俱乐部的高校占调查高校的23%;还有一种属于内外结合的俱乐部,这个比较具有代表性,占调查高校的34%,这种教学方式大多集中在沿海等较发达地区,教学氛围比较开放,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同时学校有着完善的而基础设施以及充足的教学资金支持,师资力量强大,这种俱乐部已经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还有剩下的14%高校并没有开展俱乐部教学。

2.2场馆以及器材现状。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内各类体育器材、场馆的支撑,我国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场馆以及器材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比较高,曾多次颁布相关的建设、购买标准。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只有少部分条件较好地学校在场馆以及器材方面满足相关标准,大多数学校离相关的标准还有着一些差距,本文做了一项调查,关于开展了俱乐部体育教学形式高校学生对学校场馆器材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如下表1:

2.3俱乐部师资队伍现状。

2.3.1在老师年龄方面,35岁以下的老师占俱乐部老师65%,35-50岁老师占28%,剩下7%为50岁以上老师。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高校俱乐部老师以年轻老师为主,满足俱乐部开展需求。

2.3.2在学历水平方面,硕士以上仅仅占到4%,本科老师有91%,剩下5%为专科老师。从调查结果显示,在学历水平方面,十分不理想,高端人才缺失,不利于俱乐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引进,限制了俱乐部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

2.3.3在专项结构方面,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擅长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但是在网球、健美操、交际舞、轮滑等方面,专业老师所占比重过少,配置缺乏合理性,限制了俱乐部的全面推广和发展。

3.实验对象以及实验方法。

3.1实验对象。

本文选择采用俱乐部形式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某一高校大一、大二学生为实验对象,从中选出6种体育教学内容班级,调查的学生总数为340人,有效调查人数为330人,其中男生占249人,女生81人。具体情况如下表2:

3.2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调查1年时间内学生的变化情况,具体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文献资料法,借助互联网搜集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数据80余篇,进行研究分析,学习先进经验;第二种是体制测定法,与相关老师联系取得这330名学生体检时的身体素质调查表;第三种方法,询问法,了解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项目;第四,数理统计法,对检测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4.测试结果与分析。

下表3、4为男女体质指标测试前后情况从表3、表4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实验学生在经过1年的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之后,身体各项基本素质指标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在体制改善方面,女生的改善程度没有男生那么明显,其原因很可能与运动量有关,男生在课后进行了更多的体育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来进行改善,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借助俱乐部形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5.以俱乐部形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策略。

5.1俱乐部师资队伍方面。

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为俱乐部配备雄厚的师资队伍力量,从老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经验等多方面出发,增强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生初期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及体育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体育老师的指导,只有专业的`体育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以俱乐部形式提高自身的体育素养,进而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外,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都离不开老师的维护和制定,增强师资队伍力量,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俱乐部运行策略,提高俱乐部的运行效果。同时,年轻的俱乐部老师有着非常广阔的视野,同时具备创新以及积极探索精神,能够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案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善,变成适合本学校的俱乐部教学策略,进而保证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学的高效运行。

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场馆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硬件支撑,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各个高校想要保证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基础设施的采购配置力度。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设施不足往往都是在室外进行的,但是室外体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阻碍了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说下雨天,各项室外活动都无法进行,刮风的时候,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学校的相关体育场馆建设一定要跟上体育锻炼的步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5.3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想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一定要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首先在体育锻炼原则方面,体育锻炼的内容要丰富多样,不要集中在一两种上,这样不仅不利于全身各项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同时锻炼的强度要适宜,每次锻炼控制在合适的时间,过度锻炼并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改善,但是也不能锻炼时间过短,这样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在锻炼时,要按照科学合理的锻炼频率来进行,每周坚持锻炼三四次,同时每天进行简单的锻炼。其次在锻炼步骤方面,进行锻炼时,要先做好热身运动,能够提高肌肉温度以及血流量,降低剧烈运动对心脏造成的压力和负担,在进行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对身体柔韧性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做完热身运动以及伸展运动之后,再正式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完成之后还要做适当的放松运动,争取从锻炼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6.结束语。

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想要提高俱乐部形式体育锻炼的普及范围以及锻炼效果,首先要加大俱乐部师资队伍建设,为俱乐部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前提,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证体育锻炼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教学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六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不仅要促进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而且还要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必须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既要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的体育理论与技能,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未来,通过参与体育实践活动来锻炼体魄,推动学生的心理素质始终朝着健康而又良好的方向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人格。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讲授专业且科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1.体育课时不足。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高中学校才开始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其重视程度要远远落后于语数外三门主科。很多学校将每周的体育课时缩至为两个课日寸,但还是存在三门主科占用为数不多的体育课的现象,进而导致体育课时不足。

2.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根据大量的文献调查与实践调查,笔者发现: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体育课程内容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仍然以足球、田径、乒乓球、篮球以及铅球等诸多常见运动项目为主,尚未开发和研制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冰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体育教学资源不足,场地紧缺。

(1)教师资源因为大多数高中教师人员都超出了编制,而学校又侧重于文化教育,所以忽视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也在无形之中导致了体育教师资源匾乏,教师资源规划不合理,无法为高中生提供充足的体育教学师资力量。新课改强调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并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而且也给大多数教师带来心理压力,从而造成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激情,不能有序地开展教学计划。(2)场地资源和体育器材资源场地资源和体育器材资源是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然而大部分高中学校只重文化课,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等诸多资源投人较小,这也使得体育户外活动充满了巨大的挑战性。体育器材不能及时地分配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活动场地也无法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空间。尤其是那些需要单独活动场所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网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及游泳池等大型体育场所,这些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体育课程教学范围明显缩小,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创新体育教学方案是开展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创新体育教学方案应建立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高中体育新课标明确要求体育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因此,只有真正理解高中新课标的内涵,才能制定出符合新课标发展的教学方案。

2.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人到实际体育教学中去。

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发挥着巨大的优势,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仅仅依赖于教师的动作讲解和行为示范,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洗礼”,因此这样的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倘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人到实际体育教学中去,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反复观察视频中的动作要领,建立相对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创新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高中体育教学要重视对教学手段进行革新,不断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模仿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化被动为主动,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激情。

4.增强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

此外,高中体育教学要增强高中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情感,掌握必要的体育常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遵循终身体育锻炼的原则,不断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要了解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兴趣,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培养他们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运动技能,培养积极的体育习惯。

三、结束语。

在高中体育教学新型模式之下,教师不仅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划分与科学地配置,而且也充分展示出高中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体育创新思维,提升体育学习能力。此外,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主体的身心素质,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现代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养的体育优秀人才。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七

摘要:随着高中体育模块教学的实施,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相差甚远的现象。体育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在课堂上体验健康、自由和快乐的情感。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人在后期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能力,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有区别地教学内容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指导、检测、评价,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善与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愉快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实施分层目标教学。

体育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明确教学方向,达成一定的预期效果。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目标要明确,实施途径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合理安排与设定。新体育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围绕体育技术与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划分。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分为阶段目标和课时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目标。如何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技术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每个层次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当学生完成一个目标之后,要给设置不同的目标达成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加强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因此,分层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下一阶段的目标。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身体状况、运能能力等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田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球类项目中可以通过以赛代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技术的掌握。在舞蹈类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自由创编练习,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在体育课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于运动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重在强调要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动作,最终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阶段;对于基础性很差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动作,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明确动作完成的路线,让他们能基本完成运动动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但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育骨干的培养,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榜样。

三、采用分层的教学检查与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提高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他们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中等生一般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他们的成功,为他们提供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学习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进行肯定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体育学习主动性,体验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由于分层次后各层次学生差异较悬殊,同一标准和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将考核内容和标准进行调整。内容上,高层次学生适当增加难度,而低层次的适当降低难度;标准上,第一组为80分及格,第二组为70分及格,第三组为60分及格。实施模块教学后,再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战术,逐渐形成兴趣—爱好—专长—习惯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分层教学满足了学生主体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在运动中尝试到了乐趣,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于形成持续稳定的体育兴趣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从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吴健: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探究[j],体育教学,(9):53.

[2]陈树烁:高中篮球模块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界,(22).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八

社会发展与教育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我国地域面积非常的辽阔,因此,造成了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布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各大高校实际的办学规模、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设施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色。高校需要注重体育教育模式的适应性,尽可能解决体育教育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巨大落差,实现体育教学的规范以及指导,开辟新型发展思路,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率。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来看,高校体育教学大多根据体育工作条例以及高校体育指导纲要作为基础,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坚持大一、大二开设基础性体育课程,大学三年级以上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的选修课程,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选择体育课程选修加必修的形式,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统一性要求。在此基础上,高校按照自身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系统特点来实现课程的有效组合。从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来看,大学体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与学校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但是却呈现出非常多的问题,诸如,教学模式缺乏研究、实际的课程分类较为模糊、分析总结不够详细,等等。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体现出来高校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程序,对实现课程目标、执行教学计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总体目标存在着明确性,但是实际的结构关系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

作为传统性的教学模式,三基型教学模式在我国体育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以及体育技能,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实际的教学采取行政班教学模式。三基型体育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实现了规范化的体育教学,但是实际的教学内容却与中学、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着巨大的重复性,实际的教学过程并没有践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在上个世界末期较为流行,但是目前缺乏适用性,学校采用性非常低。

所谓的阶段性,也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来设置课程,并且根据所设计的阶段来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大部分高校的阶段式体育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两段式教学方式,大学一年级主要开设普通的体育教学课程,大学二年级则是开设选项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大学生实际体制,充分的提升大学生体制,为之后的体育教学打下基础,大学二年级则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为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学一年级普遍采用统一性的课程要求,因此并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课程内容重复非常严重,大学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与大学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有效的衔接。因此,阶段性体育教学方式更多的是针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满足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选择阶段性体育教学方式的高校数量较多。

所谓的选项型,主要就是指在固定上课时间之内,将其中的两个学期进行固定,其他学期进行换选,通过学期的不断换选来提升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实际上,选项型体育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针对教学内容非常多、课程容量非常大的教学,这就使得一个项目能够进行集中性的开设,通过多个学期的紧凑学习来提升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以及紧密性,保证整个结构的完整性,提升教学的连续性。在进行连续性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爱好来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使得该项目知识技能的深入掌握,提升运动技能,这样能够更好发挥教师特长,课程管理较为简单,因此高校实际采纳率非常高。选项型的教学方式对提升专业体育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经常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久而久之,失去体育学习的信心;或者是教师变化、学生退出等问题而造成调整性差,教学非常不稳定。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以及所能够承受的容量来设置教学版,并且根据形式上的差别在一个学期并行开设。同时,在进行教学班的设置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体育水平划分为特长班和普通班,特长班教学更加注重专业技术动作的解析,社会普及面较大,教师需要根据标准来进行学生考核;基础班的教学动作较为简单,更加针对社会发展潮流,学生数量较少,教学周期较短。并行型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保证不同的项目能够同时开设,同时还能够保证同一个项目的不同内容能够在同一时间开设,实际的教学内容独立性、连续性并存,实际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续期以及师资特点,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例如,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实现不同学生的良好发展。此外,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启发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接受度更高。由于实际的选课存在着非常大的自由度,因此,实际的教学监督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考核标准的均衡性来构建管理体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学习时间非常长,这样能够提供更好的平台,但是如果网络选课系统不发达,则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

所谓的体育俱乐部,也就是将体育项目作为重要的载体,通过建立体育教学团体或者是体育活动团体的方式来完成。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年级方面的巨大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自由选择。学校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身体素质等方面开设体育课程,设计较为固定的活动时间,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性的辅导,每一个俱乐部都存在着固定的表现形式,实际的教学具有层次性多样化,有效发挥学生潜力,体现学生的内在价值。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满足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多样性需求,鼓励发挥学生潜能,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整体性。从目前高校体育项目建设来看,由于师资支持、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高校非常多的体育项目无法开设,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首先,影响到实际的教学实施。此外,学生体育选择自由度的日渐加大使得教学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由于学生体育意识并不成熟,因此实际的选课以及学习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俱乐部性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

4、结语。

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提升身体素质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指导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思想,坚持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的观念,充分的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实际内容。由于体育教学体系的复杂性,高校需要更加注重体现教学的多目标性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形成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高校需要根据本校发展实际,结合本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自身资源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培养学生运动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深化教学冬季,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优化,进行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实现体育教学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东锋.新课程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09(09).

[2]陈庆平,李华,陈华东.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体育科技,(01).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九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高中体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发现,其中分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应该如何对高中体育进行分类教学呢?本文将具体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些有效的作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试教育,许多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并且整个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随着高中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高中的体育教学。在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分类教学模式。所谓的分类教学模式就是在充分尊重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体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划分,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分类教学呢?下面,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简单来谈一谈。

一、立足学生现状,灵活分组。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总结学生的学习现状,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师生关系融洽之后,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学习体育。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做到灵活分组。因为体育教学大多都是在课外进行的,很多都需要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完成。因此,教师应该将体质和综合素质相近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并鼓励小组之间积极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如果出现教师有事不在的情况,就可以想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地让学生们掌握体育基本动作,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双杠、排球》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挂壁前摆上成分腿坐技术。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学习正面双手垫球。从而发展学生的力量、柔韧等素质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这节课对于高中体育的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讲,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们肯定都不愿意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在进行双杠练习的时候,将班里的学生分为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进行练习。在排球的学习过程中,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人结为一组。两人一球,分别进行:徒手模仿练习,两、三步移动垫球模仿练习、垫固定球练习和一抛一垫练习。通过这样分组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适当增加体育项目。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是为了考试,为了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甚至由于高中阶段,各种文化课繁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不想再体育课中浪费时间,所以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也学习文化课。其实,这种做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应该意识到体育运动恰好能够起到协调的作用,帮助学生做到劳逸结合,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不在因为应试教育而去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其分类教学而言,首先教师应该针对男女生的差别实施教学,对于高中男生来说,他们更多的会喜欢篮球、足球等;而对于女生更喜欢健美操、羽毛球等。这时就要求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跳高》这一节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进行半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学习丈量步点的方法。但是,跳高对于男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对于女生相对来说差一点。不过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也需要女生对跳高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让女生好好进行跳高的训练,如果优秀的话,跳高训练结束后就进行瑜伽学习,也可以自由进行羽毛球练习。当学生听到这些之后,就会激励他们认真学好跳高课程。因此,采用这种适当增加体育项目的方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考核内容,实施因材施教。

传统的高中体育考核内容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教师规定考试题目,然后学生进行考试。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使学生只是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最终对体育课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分类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考试。不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个目标,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可以。比如,在跳高测试中,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测试标准。对于一米五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90厘米左右就够了;对于一米六左右的学生,只要达到一米二左右的高度就可以了;而对于一米七左右的学生,需要达到一米四左右;以此类推,让学生不再惧怕考试,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正常发挥。总而言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是,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目前仍然在不断的摸索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情况,总结经验,以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浅谈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中,.

[2]黄小根.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

[3]毕海.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正逐步迈进素质化,为了响应政策号召,我国高中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转变。文章主要探讨的是高中体育教学,在阐述分类教学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进一步探索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分类教学模式,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发展。

个体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锻炼离不开,通常情况下,锻炼与体育紧密相连,为了帮助我国中学生群体塑造良好、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健康成长,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将学生体能、身体素质等都列入考核体系,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上升。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增强体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大一统趋势,学生个体分类管理、分类教育意识比较缺乏,在某些思维狭隘者的眼里,甚至认为分类教学就是对部分学生群体的歧视,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现。虽然分类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从“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这一教学模式无疑是与其高度吻合的,与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要求也是相符的。分类教学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类教学方式、方法是极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欢足球、有些人喜欢篮球、有些人喜欢乒乓球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如果对其进行强制性统一活动,难免影响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其次,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学们都进行某一项体育运动,这两大现实因素表明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分类教学模式,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缓解学习压力。

目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老师演练相关动作,学生反复模仿、重复练习这些动作的教学模式,这种机械的、古板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教学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国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根据兴趣划分类别,实行分开教学。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中,可以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同学们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并根据统计的数据整理分析,按照不同类别兴趣排好体育教学课程,将同一爱好、同一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分开教学,实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例如:教师在教授篮球课程这一内容时,在做好相关准备活动和动作演练示范之后,可以根据之前统计的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将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分类分组,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授课教师对每类兴趣下学生的运动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即可。既能确保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满意度,又能很好地实现体育锻炼的效能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强化对某一类体育运动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长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培养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能力,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

(二)划分运动小组,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随机、灵活地划分运动、锻炼小组,但要注意的是运动小组划分的标准。在初次体育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意愿划分小组,也就是学生自由组合,因为体育教学课程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让学生进行放松锻炼,缓解学习的紧张感,放飞自由。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性别、爱好及体育活动项目的需要进行小组划分,并在分组之后增添一些大规模人员参与的运动项目,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育活动,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在学习乒乓球这一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是否有已经会的且认为自己技术还行的,将已经会此运动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锻炼,而针对剩下的那一部分不会的同学进行单独动作演示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开导。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学习锻炼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规模的乒乓球友谊比赛,对一个教学班的同学两两划分,让他们在运动切磋中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并加深情感交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高中体育在分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在了解、满足学生个体需求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团体荣誉感、全局观。体育教学中的分类教学并不是分裂,并不是为学生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小团体提供平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其次,高中体育教学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课程稀少,因此分类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关安全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中体育课程并不都是实战演练课程,也包括理论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急救实战演练,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高中体育分类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迅速、快捷地做出应急、自救、他救反应和进行简单的处理,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一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对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别对分层、契约式、自助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国外主流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介绍。提出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建议: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

模式通常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逐步深入,但学者对其理解与解释存在一定差异。简单而言,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依据教学任务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相互转化、相互提升的通道与桥梁,是教学经验转化为理论的中介环节。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必然需求。就其功能而言,它能为教学实践提供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序和活动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便于把控;它具有经验加工、理论建构的功能,使零乱的经验、抽象的理论,便于被掌握和运用;它所提出的框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的思想和技术,使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和发展。具体到体育教学领域,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拟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国内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在21世纪初相关研究成果数量达到顶峰。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体育科学词典》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设计,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体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活动模型。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如:个性发展体育教学模式(程博玉,),复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孙遥先,),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田爱华,2001),流动性选项课体育教学模式(王伯超,),分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程义志,2002),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毛辉,),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赵永健2003),三选体育教学模式(石刚强,),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杭兰平,),生态体育教学模(邓罗平,)等等,为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毛振明对相对成熟的10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整理。邵伟德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章,对处于自由化研究阶段的体育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对诸多模式进行划分、筛选和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建议。曲宗湖提出了构建体育大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多种课程模式并存的改革思路。窦秀敏在《体育课程主体构建》一文中,论述了体育课程改革主体构建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础,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改革理念。至此,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逐渐成熟,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层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依据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体育基础和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和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以促使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能力的提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上,分层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因人而异,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分层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并进行分层前的认真测试:按高、中、低分层,高层为基础好的学生,中层为基础一般的学生,低层为基础较差的学生,三层次学生比例约为1∶3∶1。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动作的形态,然后经过一段时间模仿练习、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对每个动作环节较为清晰的印象,再经过综合强化后定型动作技术。

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协商能力为着重点,在充分相信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上,学生与教师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在确定体育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对照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在综合终身学习、个性化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美国教育家m.knowles提出了契约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契约为学习者提供了协商外部需求、期待,同时,学习契约与学习者内部需求、兴趣相结合,并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清楚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主要思想是:由学生与教师商量拟订的协议即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方法、策略、活动的时间、完成活动情况等。这是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基础理论来源。同时,支撑学习者完成契约目标动力来源是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建立尊重差异、注重发展的契约式成绩考核模式理论来源是哲学大师约翰罗尔斯公平理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样,它更适合身体素质或技术相对简单的体育教学内容,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教学。国内学者秦海权对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提升中学生的体能水平,并对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度、体育技能掌握度、体育认知能力、身体形态、身体发育水平、体重控制、体育学校自导能力、体育锻炼自控能力等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契约式体育教学模式产生正向效果的主要机理为:体育教师与学生通过契约,使得双方角色发生转换,实现双方的互动与交流,提升了师生的互信水平,从而优化了体育锻炼氛围,提升了体育教学效果。

自助式教学模式的核心观点是,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挑选适合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与传统教育相比较中,自助式教学模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效果。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强调以运动为基本手段,通过自助的组织措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通过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实现体育生活化和终身化。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学生主体性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学手段和方式都必须满足学生的需要。传统体育课学习项目固定,时间有限,较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选我所爱,爱我所选”,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快乐体育”的真正实施。同时,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开设出丰富多彩的运动内容,体育项目、锻炼时间及授课教师等均由学生自行选择,以自助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的施行,充分尊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自主选择,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而对于该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实施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安排上体育课的时间,正如有同学所言:“这样效率提高了,学习更有计划性、目的性,也不用再担心课程冲突。”

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以技能形成的生理特征为基础,按3个阶段和教学任务将其划分成若干模块的逐层递进,将体育教学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顺序推进,将技能训练由建立概念的初级、分解和整合的中级,再到立体式的高级顺次提升,不同阶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实现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一种体育教学范式或标准形式。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有3个特征:其一,伴随课程进度,分段、分单元进行技能实训,通过课外活动或比赛点睛。课堂塑造体育技能的基础部分,课外活动或比赛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深化和锻炼。其二,先分解练习片段体育技能,然后组装成套体育技能的教学程序。这种先分解后整合的教学方法符合技能培养的生理形成规律,可有效缩短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时间。其三,一条主线,多课程知识点融入的立体式体育技能演示来模拟实战。它是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明显特征之一。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总体框架为:运动技能形成是有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的,通常由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三个阶段构成。递进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确立了自己的学习阶段以及教学任务、学习模块、教学方法等要素,层次逐步深化,完成体育技能学习。纵观十几年来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至今分项目模式、俱乐部模式在各级学校普遍运用,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也存在着诸如概念不够规范,重复性研究,理性化创新程度不高,系统性、综合性研究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不强,理论现实转化力较低等问题。急需进行科学总结梳理,从体育教学特征出发,借鉴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经验,构建起符合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具有较强实效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美国现代体育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强调体育的学科性,重视健康体能的教育,追求体育深层次的价值体验,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美国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并兼具理论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较具代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西登托普的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即以竞技体育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比赛为主线,在教师指导下,以分组为组织形式,通过游戏和运动比赛,通过合作学习和同伴学习,使学生获得运动体验,提升运动水平、运动能力,获得运动教养、运动热情。第二,海尔森的社会发展模式,即把学生对个人和社会所负责任水平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进行培养,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还有按体育教学过程的负荷规律、认知规律、交往规律来分类的健身体育教育模式和学科联合教育模式,以及通动作概念与动作技能的传授,探索和发展所有学生的一切潜力的动作教育模式。德国的运动体验和参与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社区与学校合作的方式组建体育俱乐部,学生在体育俱乐部中进行体育参与与体验,重视以人为本,体现为运动项目多样化;这种组织模式降低了学生参与竞技体育项目的难度及运动强度,优化体育课程资源,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的运动特征。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交际能力。英国的体育教学则普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被欧美国家所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重视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更强调与健康相关的素质提高,以及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通过最佳体适能教学模式,学生均可以依据自身的体适能,制定出个性化的锻炼目标和计划,培育学生自主的锻炼能力和独立地追求健康标准,从而使得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自己参与的运动项目,激发起内部动力,提升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3结论与建议。

欧美国家吸纳和融合世界人才,是世界最先进学术的代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借鉴的价值。但是,在我们进行借鉴的同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几点优化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第一,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运用有效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的水平与素质。教学本身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和良好品质投入为主,教师面对的是众多的学生,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第二,优化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运动技能不一定会成为终身体育的主要运用技能。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设置针对不同对象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渗透更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适合对象特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第三,不断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体育教师应通过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体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满足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各种需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意识,使体育锻炼成为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杨思耕.契约学习的理念与实施[j].现代教学,2005(3):4-7.。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二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严格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中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整节课程的完成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现实中结果并非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教学课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现法、设疑法、课堂互动学习法等综合教法被广泛引用。但各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依旧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前的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wardbarrows提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表述了一种教育与学习的新观念,它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学习者更加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在那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它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渠道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医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其他的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二、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气候那一章节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就应联系当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让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入手去搜集资料,学习这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年来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北方洁白的大雪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海平面会越来越高?”等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讨论得出本组答案。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转变角色。

pbl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应学会及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地位,转变其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紧要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引导着、组织者、解决者,同时还要加入其中做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讨论队伍之中,也可以更好的驾驭问题的广度、深度,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寻找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都是准备好的已有知识,而pbl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为主导,虽然问题的设定由教师提出,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他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广的知识面去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pbl模式的顺利实施。

3.学生要积极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已备好的教学教案完好无损的向学生灌输,很少有启发学生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没有教师的讲授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而pbl模式则打破了这个怪圈,它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pbl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大多数的知识比较具有空间想像力,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采用pbl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自己很难理解的知识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一步步去探索新知识,在讨论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pbl策略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获取技能为中心,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分析者、评估者、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那些理论性、规律性、能明确开展的综合性地理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直白简单的地理内容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pbl教学模式虽然比较适合于我国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善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pbl教学模式的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l]韩玮娜,常亮,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

[2]张彦晓,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03。

[4]杨伟平,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科技信息,2010。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三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方面分析了就业难存在的原因,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1.1认识有误区。

(1)扩招惹的祸。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xx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20xx年再增68万,达280万人,到20xx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340万,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惹的祸!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1/3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精英教育阶段的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所以观念不能及时革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各方面来看创造出的价值都是有限的,因此应理性地给自己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高等教育是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的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的专业教育。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就业需要的是相关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些显然是相当一部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毕业生所缺乏的。

1.2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差强人意。

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与一个国家就业需求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失调有关。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1.3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大于求。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第三,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不管什么类型、什么层次的高校都一味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靠拢。毕业生多数要走向生产第一线,而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2.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2.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去年年初江苏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学校。武汉大学也宣布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并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四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一方面促进学生强健身体,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体育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需从目标方面不断明确,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应注重加强同课外之间的联系。同时,应注重开展校外活动。通过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体育锻炼的目的充分达成,体育教学也会更加轻松,按照相应计划开展进行,同时实现体育教学组织纪律性,课程结构方面也得到完善。

一体化教学从概念上说,一般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课余体育也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促进课堂体育教学。二者相互之间形成有效配合,从而促进任务达成。该教学模式实际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局限,课外通过不断加强体育锻炼,同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结合,二者之间不再进行区分,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体育课程不再遵循之前概念,而是逐步进行拓展,逐步呈现出一定扩大化趋势。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滞后效益得以有效凸显。课堂教学方面不再受到束缚,一直延伸和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知识以及技能方面传授。

现阶段,体育课程普遍面临改革。体育课程不再受到传统局限,而是从健康功能等方面着手。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从目标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应实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应力求达成终身体育。对于国外来说,部分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必修课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开设课程,但是与此同时,选修课也逐渐受到全校师生重视,比例也得到不断增加。部分国家来说,体育可以说是没有必修课,但是体育具有周密活动计划,能力测试方面具备相应要求。从时间安排方面,普遍较为灵活。

(一)健康第一思想。

人类为实现良好的生存,健康才是第一要素,健康才能保障各项事务的开展,才能利于保持长寿。只有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才能充分适应当前时代。尤其是目前,健康不仅仅局限于纯粹身体,逐步得到领域拓展,心理学层面也要保持健康,社会学角度同样需要健康。尽管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改善,但是发病率却在升高,从发病年龄方面来看,年轻化趋势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秉承健康第一原则,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应充分明确核心思想,力求实现良好的终身教育。学生无论在课内体育还是课外体育,都能积极的终身参与。大学体育教学需要充分加强引导,尤其是广大学生,注重兴趣方面培养,使其形成习惯。体育锻炼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态度。除此之外,通过开展终身体育,学生从理论上更加明确,从方法上更加科学合理。

为充分贯彻一体化教学,应积极构建课外俱乐部。同时,这也属于教学改革一大方向。与过去相比,通过广泛开展课外体育,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尤其是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项目爱好存在不同,个人兴趣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学生选择过程中,完全能够自主性选择。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对于体育将更有积极性,主动进行体育课学习。与此同时,学生能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评价更加到位、更加准确。基于教师角度,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只能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杜绝严格执行等问题,教学同时也更加具备灵活性。广大从事教育一线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方面需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应努力热爱教学。教学实施阶段,一方面从实践入手,实践方法不断予以创新,理论同样不能忽略,知识传授才能充分贯彻落实。

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内课外之间实现了有机结合,彼此之间有机统一。通过课堂相融,优点充分体现。

第一,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于广大高校学生,选择课程方面更加自主,从兴趣爱好出发。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学生更加愿意学习,自觉性增强。体育课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更高,同时能够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

第二,对于广大高校学生,体育课实施阶段,基本知识相对更加明确,同时更加熟悉技能技术,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体育培训过程中,培训效果也得到保障。学生自身角度考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学生也相较以往更加健康成长。

第三,通过广泛开展体育学习,生活习惯同样得到改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健康,定期按照计划进行身体活动,习惯一旦养成,非常有助于学生自身。与此同时,终身体育角度而言,能够有效提供前提与基础。

第四,对于广大体育教师,个性化教育能够落实,学生能够充分凸显自身个性。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广泛进行特色化教学。除此之外,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个人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

第五,体育教学资源方面,合理进行配置。通过组织结构方面建立,体育专业课教学不仅充分贯彻落实,体育选修课同样也能得到如火如荼开展。上课过程中,时间安排更加自由,教师辅导更加方便、更加集中。除此之外,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化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选项教学。

体育教学为贯彻良好改革,选项教学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向。选择教师过程中遵循一定自主性,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同样应自主选择。在上课时间方面,也相对非常自由。通过贯彻落实选项教学,教学内容方面不再受到局限,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学生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教学实施阶段,教学大纲制定更加凸显人性化,教学内容通过加强调整,更加贴近实际。体育教学朝着多方面进行发展,技术方面得到更好掌握。

(二)重视课外体育。

体育教学通过改革,更加重视课外体育,体育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体育课程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目标确定。运动参与过程中,应制定合理有效参与目标。体育运动学习技能过程中,技能目标也应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除此之外,健康目标至关重要。目标为充分达成,体育课堂教学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只有注重加强课外锻炼,才能切实起到效果。教学实施得到有效延续,同时实现良好补充。课余生活方面,实现不断丰富。学生还能充分施展自己青春个性,锻炼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三)注重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开发。

现阶段普遍处于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也普遍得到高速传播。只有从网络课程资源方面着手,才能实现信息良好传递,学习需求方面也得到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沟通交流也能顺利进行。通过注重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方面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促进学生更好信息掌握以及了解,基本任务也能得到贯彻落实。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得到自主科学有效建构。发展目标方面,得到有效确立。课外体育学习过程中,应从健康状况方面考虑,监测反馈工作应充分落实到位。

(四)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特色项目教学。

只有注重校园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实现良好改革。精品课程为实现良好开发,一方面应从实际考虑,另一方面把健康始终摆在最重要位置,并力求实现终身体育。除了实现教学目标外,还应从健身方面充分考虑,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课知识学习外实现休闲娱乐。运动项目也应实现创新,注重加强引进。课程方面应不断改革,注重加强娱乐课程不断开发。只有这样,体育课程体系才能得到不断完善。作为高校,需重点突出体育方面自身特色。学生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扮演主体的角色,作为体育教师,积极注重引导。一体化教学为充分贯彻落实,应切实考虑其价值取向。基于社会需要等角度,使学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结语。

本文从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实现一体化教学。只有注重加强选项教学方面的实施,积极开展课外锻炼,从网络方面多渠道获取资源,注重精品课程方面建设,才能切实促进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充分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但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沿用传统模式。第一,课程性质,当前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属于必修课程。,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知明确提出,从起,建议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并建议就业指导课程学时不少于38个学时。第二,上课方式,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为主,即教师在台上讲,或用讲义,或借助ppt等多媒体,学生在座位上听的模式。教学环节暂时没有设置见习课或实践课,除非授课老师根据学生专业或个人经验自行设计。第三,考核方式,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考核还是以理论考试和日常的考查结果相结合而成的,理论考试采取闭卷式或开卷式,日常考查则结合学生上课的出勤率或学生自行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等作业。百分制的量化考核仍然是该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第四,使用教材比较灵活,可根据各校实际需要选定,有的高校选用自己老师编撰的课本。当前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投入也逐渐加大,更多的学校管理者意识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组织本校有实际社会工作经验的就业指导者,根据本地的政策、法规,本校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编撰《大学生就业指导》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材。

近年来,政府、高校都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该课程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但在具体实践中,该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课时间不统一。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位一体进行,但从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来看,参差不齐。大一大二正是进入职业初选期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应着重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的需求与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发展方向。部分高校学生一入学就被要求认清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在大学一年级还有一次选专业、转专业的机会,选定所学专业后,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三年或四年。但有些高校大学生直到毕业那年,才开始上就业指导课,学生只能粗略学习求职简历的制作,职场的面试技巧,一般的就业政策法规等。

(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在对南方某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组成的调研中发现,当前就业指导课教师主要有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们,就教师队伍组成的专业背景来看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辅导员三到五年更新一批,即使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培训,由于这支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能保证,部分授课教师自己都无法切实理解就业指导课的意义与精髓。缺乏专业队伍建设,也是如今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三)课堂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当前的就业指导课大部分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学生为完成学分而勉强接受,而且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易使学生陷入就业择业误区。有些学生宁可自己掏钱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书,或上网搜索案例,也不愿多听老师的课。

贫困生大学期间,老师们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物质和心理上的需要,对其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的帮助相对匮乏。在对某高校大三年级家庭经济特困和贫困学生的访谈中发现,被访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优异,但80%的学生内向腼腆,不善言辞,比较自卑。当问其就业意向时,40%的学生说要就业,但就业方向不明确;20%的学生说可能考研,但也不明确继续学习的费用来源。还有40%的学生则认为还有一年左右,到时再看。

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环,关乎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择业意向和成功就业,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解决。

(一)开课时间规范化,授课教师专业化。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应本着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原则,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以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成员复杂、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首先是对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选择,要有计划地选拔一些专业的指导人员,在工作中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定期选派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内部的培训或者外出学习,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次,也要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实施一定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提升自己能力素养的动力,不断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

(二)授课形式多元化。

就业指导课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课程氛围沉闷,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鉴于就业指导课实际性、实用性的特点,可以将授课形式多元化。

(三)考试形式多样化。

考试是检验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考试基本都是采取闭卷的方式进行理论性的考核,而在新的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这种考核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而不只是在书本教材中死记硬背地学习。改变传统闭卷考试的模式,可以在每学期或者学年结束的时候,通过一些社会实践项目的锻炼,让学生分析项目中的问题、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等,也可以实行导师提问的形式进行开放性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型的学习。同时新型的教学模式较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主动性,从实际能力出发也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实用技能与知识。

由于贫困生大多较为内向、敏感,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援助,更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尊重和扶持。大学期间,以勤工助学为平台,推动贫困生尽快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他们课余的实践中开展就业指导,引导贫困生明确与个人特质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铺路。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来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提高对就业各种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有很大帮助,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形式呆板、教师质量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不断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效率和质量。根据社会的具体需要,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通过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从基层做起,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六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很长时间一直以体育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形成固有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是教学考评方式的选择,都是围绕体育技能展开的,出现体育教学竞技化的体现,加上学习难度较大,挫伤了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大学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竞技的训练课是不同的。

4.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大学生在经过中小学的体育基础课程系统培养之后,踏入大学校门继续深入学习,他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所变化进步,日趋走向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已经学习接受了部分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对体育效果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认识。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4.3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多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轮换,毫无疑问,这有助于教学的管理,有助于教学过程良好有序的开展,但是这种形式化、统一化的体育课,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体育项目,促进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4.4提升教师运动技能。

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包括各种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体育老师只有自己掌握了这些技能就,才能够胜任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这些技能。运动技能的教学时体育教学的基础内容,是衡量体育教师是否专业的标准之一。如果体育教师自己都不会这些技能,那他的教学就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源,那么他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怎么能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威信呢?不言而喻,在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育运动技能水平尤其重要。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毕永锋.大众体育锻炼干预的理论模式[j].体育与科学(南京),2002,(5).

[2]苏毅.高等院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2).

[3]张江南.面向21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4).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七

随着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课,并且各个高校都纷纷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普遍缺少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很难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并没有必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就业指导课不能称之为一门大学课程。诸多的问题,都大大说明了高校并不是十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的开设。

(二)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针对性。

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在课程讲述环节仍然侧重于讲解就业政策规定、分析当前就业形式以及就业择业的相关技巧等方面。内容较为陈旧,而且缺少必要的针对性,过于笼统,形成了“理论强、实效弱”的流行趋势。因此,还尚未形成崭新、全面的教学模式,严重缺少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等级能力测试以及就业择业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大大导致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缺少创新性。

目前,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都是由就业指导教师现场进行自由发挥。有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材一般都是采用部编教材和省编教材,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导致教学体系的缺失。

(四)缺乏较高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项综合应用型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众多,大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公共礼仪以及人际关系学等学科。基于此,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此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但是,对于我国而言,职业咨询师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属于新兴的职业模式。而且每年考取职业咨询师的数量非常有限,进而使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由高校就业部门工作人员和兼职人员兼任[1],缺少较强的专业性,而且也尚未经过系统完善的培训,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显著。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演现实生活的场景、片段,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进行案例场景中,进而借助于一定的讨论或者研究来进行教学方法。高校就业指导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如果采用以往传统的理论式讲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效果明显缺失。案例教学法,可以与就业形式紧密结合,侧重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注重多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精心设计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编写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案例。也可以对学生具体指出创业成功和择业的相关典型事例,组织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展开必要的讨论和角色转换。

(二)加强收集权威性的就业信息,展开实时分析。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经常涉及到就业市场的相关信息,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之前,要做好必要的了解,为学生进行实时分析与引导。例如:在就业指导课讲述签订劳动合同时,在试用期期间,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和了解。总之,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科学准确地就业信息,行之有效的就业形势分析,不断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课堂。

(三)加强媒体元素的整合与优化应用。

在讲解求职技巧时,针对于个人求职简历的撰写问题来分析,要将多种不同形式的简历封面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呈现给大家。要求学生充分掌握电子简历和纸质简历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要求,向学生实时分享出当前热门的视频简历资料。例如:在发布大学生考研信息时,要将近几年来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比较立体直观化;在讲授面试技巧时,把参过面试且对比性较强的视频资料分享给大家。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直观地分析出何种面试技巧的准确性更强一些,扬长避短,并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发挥出面试过程中的最高度化水准。

三、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要紧跟当前就业的新形势,把握好就业节奏,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争取培养出适合于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因此,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改革,并且加快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参考文献。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八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是指把各种媒体和技术整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信息进行储藏、加工、传播.优化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信息和教学环境.这种改变师生角色、注重“学”而不是“教”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我国学生迫切需要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都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李向民李锦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7刊名:河南教育(高校版)英文刊名:henaneducation年,卷(期):2008“”(2)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多媒体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论述论文(优质19篇)篇十九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程已经逐步在各高校开设了。大部分高校在大学整个阶段里面都贯穿了这一课程,可是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都不够理想[1]。因为缺乏经验,大部分高校对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教学安排不够全面,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学比较枯燥无味,且不切实际,所以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目前各高校中的就业部比较关注的话题,会直接对毕业生就业率产生影响。

1.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指导。

就业指导课对我国大学生来说,是比较系统化的一门大学公共必修课。其中主要构成内容为:职业意识、具体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权益保障、具体就业形势与相应的政策、具体创业就业技巧以及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和提高相应的能力与素质等[2]。可是,现阶段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具体体系不是很完善,且教学内容不够科学规范,大学里面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部分是辅导员或者是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他们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虽然有很丰富的就业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科学理论体系,大部分大学生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就被教师灌输很多当前社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等信息,削减了学生的就业信心。特别是对于大四学生,一般就开设几场相关讲座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必须是一套比较完善的系统化教学工程。第一步就应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让学生知道未来具体职业方向,然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素质,最后对学生解读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具体求职技巧。对大四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就业权益保障教育以及就业心理辅导。任何一步都是必需的。

1.2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所采用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学校依据实际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形势变化以及学生需求和社会政策导向,利用规范的课程开发来设置合理的教学具体内容,同时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及途径来让学生获取到相关就业知识以及经验和就业技能,这种课程就是就业指导课[3]。

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内容都只是对学生宣讲书本上面的理论知识,而脱离了社会实际状况,所以不可以依据社会对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就业市场发生的变化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以及调整。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形式都是传统授课方式,过于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而忽视了社会实践性的重要性,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太单一,使得学生不能身临其境,了解到未来职业对自己的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商会代表大会主持词(优质17篇)

    主持词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活动的效果,因此在准备过程中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环节并合理安排时间。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些主持人的实际表现,希望能够激发我们的灵感和创作力

    医生个人工作总结汇选范文(18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一个开始,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和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回想201x年医疗工作中,我在医院

    学校宿管员的工作计划大全(19篇)

    学校是一个注重纪律和规范的地方,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下是一份学校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的思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和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提高

    度公司项目工作总结(模板15篇)

    在工作中,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系列精选月工作总结范文,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吧。

    土方承包合同简单版(热门16篇)

    承包合同其中的责任和风险分配条款是合同的重点内容,需要双方慎重考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承包合同范例,供大家参考。首先是建筑承包合同,其次是IT项目承包合同,还有土

    自我安慰的校园(热门21篇)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和思路,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写总结之前,建议您先阅读一些范文,了解一下总结的写作特点和

    公司揭牌仪式上主持词(模板14篇)

    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我们将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时刻。以下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特别福利,希望大家能够充分享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

    维修主管终工作总结大全(15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检视和反思,通过对自身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

    顾问劳动合同字(优质16篇)

    在劳动合同中,应当清楚约定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重要事项。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格式,下面是一些典型范文。甲方(聘用方):______

    大学生个人的毕业总结(专业14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肯定,也是对自己不足的认知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经的一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