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

时间:2024-04-19 作者:琉璃

总结不仅仅是为了纪录过去的点点滴滴,更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如果你需要一些写总结的灵感,不妨看看以下的总结参考文献。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一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自己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赖于积极的指导和鼓励,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和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欲望。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欲望,才能主动思考,追求创新,因此,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向同学们讲清培养创新意识的意义;利用古今中外创新人才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要受到个性的极大制约,受到已有定势思维的限制,因此需要对已有的观念、方法、理论的突破。故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具有谨慎、进取、创新、顽强、坚韧、自信、自制等个性心理品质,摒弃粗暴、畏缩、拘谨、动摇、怯懦、自负、自卑等个性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特点。

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生的表现。在学习内容上,创造型的学生不满足于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喜欢自己对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学习态度上,创造型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思考问题的范围与领域不为教师所左右;在时间安排上,创造型学生不按规定时间去学,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更多的时间花在阅读课外书或从事其他活动上;在学习目标上,创造型学生不仅能获得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地吸收;创造型学生对语词或符号特别敏感,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发现问题;在学习动机上,创造型学生渴望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喜欢寻找缺点和进行批判,并对自己的直觉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觉。我们把握了创造型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思维自然而然的得到创新锻炼。学校中多一份创造性学习,学生进入社会就多一份创新能力;学校中多一名创造型学生,进入社会则多一位勇于创新的人才。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中应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小组讨论、作文互改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

三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教学生做“人”,教师自己先要努力做个好“人”。做人中很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勤于思索,修养品德,充实精神。要保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要读一些思想文化书籍,以提高自己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更新知识、更新自我,关注时代前沿的发展动向,以达到教育本身的超前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做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要做到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保护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并把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适度的幽默带进课堂,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信任中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吸取知识的营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要民主评价学生。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环境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以班级形式存在的集体环境氛围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否形成。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教师要因材施教,首先要能识别人才,这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唯有炼就“火眼金睛”,才能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等个性心理结构。如此教师才可能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的发挥。

“寓教于乐”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著名教育理念,历经千年的沧桑,愈益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可从中汲取营养。语文课应使学生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充满激动,下课——充满愉悦、收获。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语不惊人死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语文课要求教师要有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具有艺术地教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

4.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又叫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闪现或表达较多的概念,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二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工电子知识越发重要,在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培养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工电子学课程,提出从系统理念、理论实际、软硬结合等4个方面出发,全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理念领先;系统思考;分层教学;理实一体;虚实结合。

一、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明确提出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电工电子学》课程是我院针对部分非电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从工程角度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的岗位工作、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由于电工电子学课程涉及数学、物理等多门学科,具有教学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再加上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课堂讲授、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主动参与机会不多,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理念领先与系统思考。

一方面,当下的学科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应该从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意志品质、情感态度、生理基础、习惯方法及学科素养等。根据这样的理念,提出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采用boppps模型来优化教学。boppps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先进教学模型,在北美诸多名校进行应用[1]。boppps模型根据教学育人的认知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b—bridge-in(导言),o—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participatory-learning(参与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2]。它以参与式学习为核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5]。boppps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强化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将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型应用到我院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大模块,知识点众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杂乱无章,从而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必须系统考虑如何将这三大模块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系统项目,使整门课程内容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有独立功能的整体。这样学生才可以对整门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才会对相关知识内容积极思考、拓展应用、深入学习,为学生打下工程设计的基础。

(二)生活出发与分层教学。

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应用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中,找出课程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提炼出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做到教学不只局限课堂,还能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程初期就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比如让学生制作一个爱的小夜灯送给家人和朋友,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思考,能很好地设计实现。教学中结合元器件的选择,注意参数匹配,如电路的分析、计算,点亮led灯(单色或彩色)所需的电压,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等。再比如家里的家用电器(洗衣机)罢工,故障代码e32,请学生帮助查明原因,并指导维修。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而有用,从而愿意多角度思考问题。我院开设《电工电子学》课程的学生层次有本科、士官大专学生,他们有的是通过高考入学,基础较好;有的则是从部队考取入学,学习能力良莠不齐,这样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区别。我们将一些基本知识放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集中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而且应该提供几个进阶性的学习内容,对于理论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同时,再额外完成一些有挑战性的项目,刺激学习;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在习题、实验和实践方面提供适合能力的项目,尽可能让他们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建立良好氛围[3]。

(三)理实一体与虚实结合。

《电工电子学》课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众多的实验项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理论与实验、实践分开进行。即在教室上完理论课后,再去实验室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记录数据、填写表格、提交实验报告。整个活动流于表面,因为理论课非常枯燥,学生在学习具体电路时没有实物可查看、现象可观察,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更别说培养其他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我们将理论与实践在同一教学场所(教室或实验室)一体完成,通过实验总结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很好地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室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开发套件,学生一边进行具体操作,教师一边进行理论讲解,做到即时反馈,有效学习;或者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现象,由学生归纳总结,发散思维,找出问题、提出更好方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数电模块的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部分的实验课是直接使用元器件进行的,这就使得需要准备的元器件的种类、型号较多;再加上实验室设备的老化和元器件本身的不稳定性,很多实验根本做不起来,更不要说很好地完成。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入仿真软件的使用,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地得到实验结果,而且还便于随时调整元器件参数,改变设计电路,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使得学生愿意动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岗位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照实基础。

(四)减少验证性实验与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

虽然基础验证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应该减少,而且还要提前给学生挖好坑,故意设定故障,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验证,还要动手测试故障电路,找出故障原因,这样才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另外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电路带到实验课上一起做[4]。综合性实验项目是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能力和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和可行性之后,提供一批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或组团成组(不超过3人/组)完成(注:小组合作完成的要分工到人,以免个别学生浑水摸鱼),通过查阅资料、拟定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做ppt文稿汇报答辩。综合性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总结,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设计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三、结论。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因此,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全面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宇,付绍静,李暾.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5,(6):16~18.

[3]任立红,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学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4]陈彬.问题驱动式教学在“人工智能”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a2):280~280.

[5]陈卫卫,鲍爱华,李清等.基于boppps模型和问题驱动教学法培养计算思维的教学设计[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6):8~11,1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三

关键能力是与具体职业和专业课程无关,而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的顺利运行起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加强关键能力培养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培养关键能力已成为当代国际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然而,我国对关键能力开发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充分,还没有专门针对关键能力开发的法律法规出台,也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培训机制;行业和个人对关键能力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我国关键能力标准体系还很不完善,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为各行业自己的行业证书和上岗证书,证出多门,各种证书间缺乏通用性,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对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高要求以及关键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就目前情况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建立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开发体系。

这关系到职业教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开发体系,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政府应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开发工作中的职责应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出台一些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对青少年实行关键能力培训计划、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实现关键能力课程学分的通用化,成立关键能力培训考核机构等。这些措施都能很好地促进关键能力的培训,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离不开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协调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很好地协调到关键能力开发工作中来;政府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个体主动参与到关键能力培训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教育机构对关键能力开发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任务中,应把关键能力培训课程渗透到教学和培训中,把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纳入日常教学目标考核中来;教师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关键能力培训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其关键能力。

行业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关键能力培训工作中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行业企业的效益,行业企业应根据其不同需要加大对劳动者关键能力的培训。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和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对那些积极主动为员工进行关键能力培训创造条件的行业企业,可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而对那些不参与关键能力培训的行业企业,应有相应的引导和一定的惩罚。

个人提高认识,自觉地参与关键能力培训,提升素质在这个变迁的社会,市场需求变化多样,职业流动性增大,这些都对个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掌握终身受用的关键能力是应对这些变化的有效途径。每个人都应主动地参加关键能力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个人应给予各方面的方便和政策支持。

在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体系,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独立开发的关键能力培训体系要与现有培训体系相配套从他国现有的关键能力开发经验可知,关键能力的养成可从个别的职业技能培训中独立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关键能力培训与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人为地划开一道鸿沟。相反,建立关键能力培训体系还应发挥如下方面的特殊作用:首先,要满足全社会对提高关键能力的`需要,为设立专门的关键能力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要满足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关键能力培训的模块及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满足各类在职人员终身教育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关键能力提供自学的内容和方法。

独立开发的关键能力考核体系要与现有的考核体系相配套我们知道,如果脱离职业的要求和劳动者的本职工作独立地考核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等核心技能,这种考核就会脱离为企业发展和劳动者终身教育服务的目标。因此,推行专门的关键能力考核和认证体系,不能游离于现有体系之外;相反,关键能力考核体系应对现有资格考核体系的深化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认证的需要,为建立专门的核心技能考核认证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其次,要适应各种职业特定技能的考核向其他技能层次发展的需要,为之提供配套的核心技能模块及相应的考核方式;此外,还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键能力水平的提高提供自我考核的方式和渠道。

关键能力开发的成败决定于关键能力标准。我国的关键能力标准体系极不完善,在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测评依据等方面的规定都较粗糙,有待细化。对此,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思考:

标准关注技能还是技术人的技能主要是运用方法和技术的能力,在制定标准时,经常采用“能够使用某种技术进行某种活动”的描述。但是,标准制定的逻辑出发点到底是技能还是技术,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往往把标准理解为掌握各种技术的要求,而不是对掌握这种技术去完成某种活动的要求。由于这个原因,在一些技能标准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纯粹的技术和方法,是一个技法的武器库,而没有看到人的主体性和工作活动的目的性。因而,这种标准必然会误导培训和考核只注意对技术本身的掌握,而忽视对运用技术的人本身及其客观外部条件的关注。因此,在制定标准时应体现这样一个理念:技术只是工具,关键是人能够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等级的设置和划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根据什么来划分关键能力的等级是个技术难题。经验证明,通过对其外围因素的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的分析,可比较明显地区分出能力要素的等级。为此,需要将分析重点从能力要素本身转向能力活动的对象、范围、工作条件和可利用的资源等方面。因此,为了更明确地区分标准等级,一方面要求对关键能力标准结构中的“能力要求”部分,通过对工作活动范围等因素的限定来说明差别,另一方面,也要求在“相关知识”、“工作活动”和“考核指导”等部分里尽可能地体现标准等级的差距,以提高关键能力标准的可操作性。

考评证据的确定考分决定考生的一切,这是传统考试体制的弊端。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采用所有可证明考生能力的证据,包括考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哪些证据可以采用,如何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在技术上和操作上都有一定的难度。参照英国的成功做法,可把考评员的观察作为考核依据的第一选择,同时也建议采用其他证据,如第三方的证明,以及考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所做出的成果和表现等。但实施这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现场考评和督考制度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从我国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在这方面还非常薄弱,如在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策略、课程建设和培养效果评价等方面都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内容的研究虽然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关键能力已经在世界各个国家展开,但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不同,各国对关键能力有不同的认识。我国应根据本国的教育现状、劳动者现状及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及适时调整我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的具体内容。在研究中应突出以下内容:一是关键能力内容的超前性。由于产品更新周期缩短,市场需求变化多样,劳动力市场越来越不稳定,所以,核心能力应该强调当前劳动者的职业变化或年龄增长所需的新内容。二是关键能力的内容表述应具有精确性。根据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关键能力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每一项能力应该分解成若干能力要素,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每一项能力和能力要素进行描述,力求精准。三是关键能力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对关键能力的内容要求和标准应采用功能分析法,即关键能力内容应根据模拟情境或实际工作确定,必须使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或表现展现出来,才具有实际的意义。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应根据我国实际教育状况和经济发展形势及劳动者的需要来确定科学而有效的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恰当的关键能力培养目标描述是进行能力培养和评价的关键,它能保证不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这个能力目标和标准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使参加评估的人员有“法”可依。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在关键能力培养上主要采取三种策略,即整体策略、基础策略和渗透策略。由于我国对关键能力的研究还不成熟、现存多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形式,所以,我们在研究培养策略时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和各类学校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现全面培养关键能力的战略目标。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课程建设的研究目前,整个世界的关键能力课程建设都还有待提高,我国在这方面更显不足。目前,我国在培训试点中用到的关键能力课程培训教材大多是参照国外一些经验而编写的,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考评。目前,对关键能力课程理论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如何把它应用到职业教育实践中去还面临许多问题。如关键能力课程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评价和管理关键能力课程、根据什么来评价关键能力课程、关键能力课程应占整个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等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培养效果评价的研究现在,我国试用的职业关键能力标准体系虽然经过专家和学者的精心研究和设计,但其评价科学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从关键能力标准的制定到评价应建立一个开放的评价系统。这就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键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应以职业领域需求为导向,积极吸收企业和行业参与制定,而不应仅仅只由教育部门独自开发。二是关键能力评价体系应该是立体的。这个评价体系横向应由学校、家庭和企业组成,纵向应由学生、教师和上级督导部门组成。其次,注重“证据”考核。由于职业能力包含多种维度,关键能力隐藏在多种外部表现的背后,所以,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多项观察、评估和测试分析,才是科学的评价方法。因此,“证据”考核在关键能力考核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通过模拟工作情景所取得的成绩即“证据”来进行的评价,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有效考察。

总之,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对现代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是当代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在大力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采取多方面措施,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愈显重要。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四

(4)语言的自信心。

讲解要有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常用“我认为……”、“我发现……”、“我不同意……”、“我赞成……”等等语气来讲解,要学生讲得理直气壮。还要培养学生对说错了的,要勇于承认,敢于纠正;对未被说服的,要坚持到弄懂为止。

讲解有信心的学生,才是对算理坚信不疑的,对概念达到守恒程度的、对解法充满信心的、有健康学习心理的人。

讲解上的三“性”一“心”,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采劝逐步要求,循序渐进”的做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讲解能力能够科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

3.笔记。

写课堂笔记不是课本内容的搬家,写笔记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提纲挛领、归纳整理的过程,是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善于写课堂笔记的学生,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会自己整理知识、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他们得到的是清清楚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

我们从三年级起采用了一“看”、二“抄”、三“记”、四“理”的训练方法。

一“看”:教师认真设计板书,把一堂课的精华都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看后记住要点。

二“抄”:在看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写课堂笔记的要求,并在课上把该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框出来,留有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录下来,供复习用。

三“记”:先指导学生在抄下的笔记中添上自己的内容,再指导学生自己写听课笔记。

四“理”:升入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前两年的培养和训练,已学会听课要抓重点、学习要解决关键、知识要系统化。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本领。先从一节、一章教材起,指导学生“竖成线”、“横成片”,再提出全册教材梳理的要求,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由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笔记,把学过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络。

4.练习。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的过程是对习得知识巩固的过程。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必须对“练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验中,我们注重以课内练习为主线,辅以课外练习,使练习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效果显著。

课内练习搞各年级各种不同课型抓好口头、笔头、操作三种类型的练习。

[1][2]。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五

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例行巡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运着。

然后再用舰炮引炸水雷。

一、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性格、意志、动机等。

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就有可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2、协调师生感情。

因素,因此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各课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和图像描绘,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好奇性,激发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利用科学史。

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候氏制碱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的例子。

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优化创造品质。

以及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思维的积极性。

性人格以及和谐、协调、配合、默契的群体,对于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六

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它不像英语有四、六级证书可拿,也不像奥林匹克数学可以参加竞赛,可是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会有长足而深远的影响。以往一提到阅读我就会想到语文,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但是自从我加入了自育自学课题小组,在不断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我却越来越认识到阅读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十四载有余,可是自从改教苏教版新教材后,学生的状况却一直让我觉得困惑不解。新教材是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按照新的教学理念重新编排整合的,教材图文并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计算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也降低了,整体的难度有所下降,按理说学生应该学得比以前更轻松,成绩也应该更好。可是,我从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成绩从低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中年级后更加明显,很多孩子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喜爱数学,他们觉得学习数学很困难,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学习成绩也总是不太理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不考虑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行为习惯和周围环境影响,我认为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孩子的理解力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家长都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从上小学才开始的,学前很少会去教孩子识字,去教孩子如何读书,加上受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影响,许多孩子对读书并不感兴趣,少读书就对很少会接触书面语言,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相对也就较弱。可是,再来看看现在采用的苏教版教材,它的内容比以往更丰富,练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比如说,旧的人教版教材,在第一册数学书中,多半都在教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以及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图文应用题,整册书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题型也就相对简单,很多题目都是反复出现,学生不需认识很多字也基本可以完成练习,因此,多数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成绩都比较接近。而现今使用的新教材,第一册就包含了这些“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共计十二个单元,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面要比以前广得多,而且有些单元只有一两课时一带而过,练习题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其文字表述自然也多了许多。

那么,当孩子来到学校,从他们面对的第一次数学作业开始,就有大量的题目需要阅读和理解,很多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写作业时需要家长读题,完成作业非常得慢,这也就造成有些学生在考试时因为不识字或不理解题目含意而无法正确完成试卷。也有很多家长虽然知道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常常认为给孩子买了书或订了报纸,孩子学会了拼音就可以独立阅读了,很少会去指导孩子读书。

其实,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词汇积累,对学生来说用文字表述的东西,远比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得难理解的多,因此,很多学生觉得书面语言很难理解,会对阅读没有兴趣,阅读理解能力也就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也就对他在各科的学习上制造了障碍。总而言之,现在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必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

那么,面对学生现在的这种情况,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就必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不断的实验摸索中,我尝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课堂上,我经常带领学生精读比较易错的题目,同时让他们圈出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重点解释数学专有名词,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正确理解题义。学生对数学练习中出现的“大约”经常分辨不清,容易出错,我就经常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课本中有这么两道题,“空调器每台3976元,vcd机每台1008元,爸爸想买1台空调器和1台vcd机,大约需要带几千元?”“如果每根小棒长5厘米,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一看到“大约”首先就会想到估算,但是“大约”还包含着不确定、不是准确得数种种情况,求周长这题便是如此,一口就能报出答案,为什么要求“大约”是多少呢?学生经过对比思考就会发现,奥秘就在给出的图中。经过这种对比强调练习,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就更清晰了。

二、在课堂中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

三、向学生推荐数学课外读物,例如《数学课外补充读本》,让数学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读书活动中的一部分。通过有趣的故事,可以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挤出课堂时间,带领学生读书。以往,在课堂的空余时间里,我总是要求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多做点数学题,在数学课上只能做和数学有关系的事,现在,我却经常让他们多读书,只要是有益的课外书籍也可以,配合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

五、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外阅读无处不在,且更广阔的空间是在家庭中。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每次和家长的谈话中,我总是积极向家长提出加强孩子阅读习惯培养这一建议,和他们分析孩子落后的原因,畅谈阅读带来的好处,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尽早养成阅读习惯打下了基础。

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促而就的,它的效果展现也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会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七

摘要: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运用灵活,而对于基础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偏差。深究其原因,我们调查发现这与学生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不够合理、教学综合性低、教学实践活动不足等有关。因此,在这次研究后发现将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展教育实践,开设综合实践教学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实践、实习教学三个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能力培养。

关键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社会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一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培养高素质、高综合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意义在于:体育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第一,在实习学校中,随机抽选20名高级体育教师。第二,访谈专家的对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授及老师。在各实习学校中随机抽取指导实习生的中学体育老师20名,通过他们调查180名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中教学能力的表现。

1.2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为一级检索词,寻找了与本研究思路相近文献作为本研究参考文献进行阅读。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当代体育科技》等大量学术刊物,为本研究奠定相关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设计与评定。结合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目的,根据导师及相关老师的意见设计了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对问卷初稿征询了专家的意见。最后在修改之后进行问卷信效度的检验。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内容的有效性,笔者的导师特意将笔者的调查问卷发给相关专家对调查问卷的设计初稿进行了内容效度评价,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为证实问卷可信度,综合新课程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能力的要求,编制了两套调查问卷。一套发放给中学体育教师,另一套发放给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间隔两周后重测,对于检测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调查问卷相关系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问卷r=0.87,实习中学教师问卷r=0.84,表明两种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调查结果中每项能力的5个选项分别所占的百分比。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中学老师发放20份问卷,回收20份,有效问卷为19份,有效回收率95%。教师问卷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问卷回收及有效情况如表1所示。

1.2.3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统计。

1.2.4访谈法。

本人走访了部分对于体育教育颇有造诣的专家,以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相关体育教学的老师,从中获得了许多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评价。

(1)实习生课前准备能力:在本研究调查后发现,实习生安排教学场地及器材的运用能力较强占69%(以较强和很强学生所占的比例之和表示,下同),其他能力处于一般水平。但使用体育教材能力强的`学生为32%,教学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为33%。

(2)实习生教学实施能力:在学生教学实施能力中尤为重要的动作示范及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66%,组织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为54%。在教学实施能力的16个子因素中,学生的教学能力总体较强特别是运用口令74%能力强者所占比例较高。然而学生在设立问题的能力偏弱为26%。

(3)实习生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中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加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体现就是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其中,实习裁判能力强的学生为64%、组织比赛能力强的学生为48%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强的学生为47%;而指导训练队训练能力不强28%。

(4)其他教学能力:中小学忽略了实习学生在教学中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这两个教学能力强弱影响因素分别是24%和38%。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能力的评价如表2所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课前准备能力是体育教师上好课的基本保证。第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点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第三,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是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多元化的体现。

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

(1)课前准备能力:我们在由专家所认定的课前准备能力的7个因素中,在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注重培养的能力有:体育教材的使用能力为69%(以很重视和较重视的教师所占比例之和表示,下同)、教学场地及器材的布置能力为69%。而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偏低,仅占27%。

(2)教学实践能力:老师所注重的有课堂教学能力有:使用口令93%、组织活动82%、动作示范79%、指导动作技巧69%。

(3)课外体育组织及指导能力:大部分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指导课外体育活动能力的老师有80%,注重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老师有79.%,注重培养对组织竞赛能力的老师有44%。

(4)其他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反思能力和体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注重程度不够。

2.2.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综合性课程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

(2)严格的实践教学缺乏。

(3)缺少综合考评学生教学能力的机制。

2.3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对策。

2.3.1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各门课程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实际去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使用“行为导向”教学为理论原理,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化,变“中心型体育教育学科”为“综合型体育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模式。

2.3.2开辟全程培养,分段、多次教学实践的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用全程式,多次、分段教学实践的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现。

2.3.3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部分学生在运用基础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

(2)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

(3)由于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一些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多为训练型,只会带训练。较难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4)现代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调没有趣味。

3.2建议。

(1)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

(2)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

(3)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2]梁晓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31(12):201.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八

1.增强学生的体质。

[1]张彦忠.浅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培养[j].新课程,(04).

[2]刘军.刍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10).

[3]汪晓赞.学生——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j].体育教学,.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九

摘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朗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能力学生教师方法。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通过引导阅读来培养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人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十种能激发学生读书(主要指朗读)兴趣的方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出来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群体朗读法。

即全体同学齐读,类似于音乐中的大合唱,显得气势宏大,令人振奋。全体学生宏大声音的烘托,容易感染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减少顾忌,朗读的潜能容易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比较朗读法。

就是在朗读教学中引入比较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朗读方式的比较,寻求适合特定内容的最佳朗读方式,从而揭示朗读的一般规律,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是老师和学生的比较。通过对比,能悟出文章的朗读要点。让学生通过对比去发现问题,而不是老师自己来指出问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使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提高得也特别快。比较方式在教学中运用的要义在于: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导地位,但也不能忽略老师指导的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难以把握感情的课文,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加以指导。

三、表演朗读法。

就是分角色朗读。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揣摩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表演,就会对课文加深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就能更好地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而学生在表演中,通过人物角色的表演对情感的.再现,就会形成一些表演的技能技巧,这样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四、交替朗读法。

即一个一个的交替来读,第一位同学读书时由全班同学监督,一旦有读错的地方立即停下来纠正,然后由下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读,依然是读错就停,有错必纠,依次类推。读错可以理解为:添字、掉字、错字等。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易于培养学生读书专注的心态。

六、自选朗读法。

即由学生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抽取朗读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多挑选自己能熟读的部分,因此能增强他们正确朗读的信心,使其逐渐的对读书发生兴趣。

即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让他推荐另一名学生朗读。这种方法易于使被推荐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荣誉感,读书的时候会更加认真。这种方法可以和“接力朗读法”配合使用。

八、模仿朗读法。

先由老师自我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抽取若干名学生作模仿训练,可模仿速度的快慢、重音的把握、抑扬顿挫的运用等。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重视范读的效果从而有意识地规范自己平时的朗读习惯。

九、设疑朗读法。

就是教师在让学生读书前设计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朗读寻求答案。这种读书法目的针对性较强,容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限时朗读法。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长短读前限定好时间,看哪些同学在限定的时间内最先读完。这种方法易于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增强学生读书的效率意识。

以上十种朗读方法适用于中小学生,除此之外,配乐朗读、补充资料朗读、换词比较朗读、教师示范引领朗读等策略也能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灵活应用,它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

摘要: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课外途径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弥补功效,并探索课外培养的途径,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课外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定位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因此,为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课程设置体系内。因此,着眼于课外活动、充分挖掘课外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它是课程体系培养的有益的补充。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一

高中语文学科在多个选课学科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而且其所处的地位十分的尴尬。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我们提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关注点在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欣赏与创造等方面。因此,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并阐述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提出了有关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二

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其实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教育者以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的濡染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初级目的就是要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优秀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话语言谈和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求真、求美、求善的人文理念;终极目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建立健全完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其成为视野开阔,富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培养人文素养上可以采取几下措施:

1、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比多掌握一些具体的历史知识更为重要。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只要没有阅读障碍,如果他有学习历史的心理需求,一生中随时可学,而青少年时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施教者必须把握良机。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学目标设计首先确定的不是知识目标,而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以上多角度的渲染,使整堂课浸润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达到情感、知识、思想、能力教育合一的效果。

2、教学过程运作注意呵护和发展学生多元智慧

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的,教师的任务不是“主导”、“主宰”,而是指导与纠错,旨在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在不断纠错中日益成熟起来。青少年的天性大都喜欢探险和创造,如同三岁幼童走路,平坦大路他不走,偏要踩马路崖子,偏要踏排水井盖。学生不喜欢现成的东西,而喜欢自己去体验、去获取,因为现成的东西只有一种,而体验却千种万样。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扬和保护学生的这种探索与创造的天性和智慧,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甚至提出一些怪问题。不同的意见是学生亲身体验所得,所谓“怪问题”则是学生思维活跃、童心袒露的表现;是学生对生活的已有认识和经验在学习上的智慧闪光。面对这些“怪问题”教师有时很难正面回答,但不去拒而斥之本身就是一种回答,因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思考探索的途径,而斥责学生不同意见则是忽视学生真实体验、抹杀学生智慧的蠢举,其结果是不能激发学生对探求知识的责任感,不能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主动的力量,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与合乎人性的'要求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相悖而驰。

3、建构兼顾认知、技能、情感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也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创造条件。历史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点,更体现在他们是否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是否在历史的塑像前悟到了历史认识,获得了主体化的历史;体现在学生面对感性的历史能否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缘此,历史教学的评价,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而且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的评价。

撰写历史考察报告或小论文等。摆脱过去单一以考试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为衡量标准的模式,实现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的教育过程中,为了促使个体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基于语文学科的基本、全面、独特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多元性。一方面,启蒙思想、认识社会、接受思想教育的目的可以通过人类文化来实现。另一方面,精神满足可以通过优雅的文化来实现愉悦身心和陶冶情操。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语文的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语文知识的吸收来自教师的传授。因此,教师在这个程中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继续学习和探索所教授的知识,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在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将语文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注重语言建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对语言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语言知识渗透,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在课堂形式的选择上,应注重学生语言的建构。例如,写作训练需要注意学生在作文中的语言表达,是否真实地诠释了客观世界,不同的写作风格选择不同的语言来支撑。另外语言能力是语言思维的表达,语言思维同时也承载着语言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三)发展思维。

所谓思维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性和合理性的反映。这个过程中自身更依赖于概念和现象来做出自我判断和推理。语言和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掌握和运用语言要依靠大脑的思维,而且语言的使用还能够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高中语文教学应在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思维训练中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思维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教育核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科自身的独特性,使其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语言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情感,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语言美。其次,需要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形象美的能力。另外,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创造情感美。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有意义美的能力。

(五)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培养。

语文教育可以看成是一种文化活动,这是一个文化理解和传承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高度整合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高中语文教学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联系,使上世纪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相融合,避免因民族情结的改变而导致的非理性极端主义;将民族情感与国际视野相结合,站在一个高度上,重视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化差异,把握鲜明的文化个性,整合文化的共性。

(六)组织课外活动和丰富文化生活。

组织课外活动和丰富文化生活同样也是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语言素养。例如,古诗的提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传承。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结语。

创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途径上,应相互呼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四

阅读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本身的听说读写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且对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可是,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情况却引人注目。这里姑且抛开学生方面的原因不论,就教师方面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以下从学法指导的角度谈几个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是:读物的整体内容和读物的整体形式。读物的整体内容又可分解成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和读物思想的整体内容。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是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问题、什么主张、什么见解等。读物的整体思想内容是指通过材料整体内容的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生活情趣、哲学道理、道德品质等。读物的整体形式也有两个方面:文体方面和语言方面。

整体阅读的三个层次是:篇的阅读、段的阅读、句群的阅读。篇的阅读范围还可扩伸到单元的阅读、系列丛书和宏篇巨著的阅读。在这三个层次的阅读中,就整体把握的意义上看,最关键的是篇的阅读。篇的阅读是读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必须全面、准确、深刻。

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解决好了,句群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段”是指意义段,不是行文的自然段。段和句群是相对于篇来说的,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都有一个整体概念,都是以“篇”的整体为存在前提(基础)的。段和句群的整体阅读方法与篇的整体阅读大致相同,仍然着重于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仍然要注意村料内容的观察了解。

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首先具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中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比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立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

二、分析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阅读能力的第二个大的层次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归纳问题能力和排难解疑能力。

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有时为了求得对读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体性思想内容(即本质)的认识,又得用归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归纳也是分析。

在分析、归纳问题时、阅读的难点在于读物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内容)与形式是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比如,茅盾的《风景谈》;通篇以谈风景的材料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呢?第一,读物中选取的六个风景片断有五个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个风景是真正的风景——人类,有崇高精神的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第二自然;第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写真正的风景中的那些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时代氛围的风土人情。这样就把内容和形式结合、统一起来了。

阅读分析的方法很多,但从使用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文字分析的层次和哲理审视的层次。前者是较低级的层次,但却是最基本的`层次;后者是较高级的层次,但却较难掌握这个层次的分析方法。而如果阅读只停止在文字分析的层次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认准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高屋建瓴,打开阅读新局面就阅读能力而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归纳起来要注意两个基点,抓好五项措施。两个基点是: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和阅读过程的着重点。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如前所说,一定不要把教材内容的理解作为阅读的目的,只把教材当作阅读的例子、教学的工具、达到目的的手段、到达彼岸的船或桥梁。要注意对阅读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阅读过程的着重点是指阅读能力的第二大层次上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哲理审视能力。此外,培养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还须注意采用五项措施:

第一、从纵向上,时刻注意将课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从横向上,处处留心将正学课文与前后已学或将学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第三、从读写上,时时处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用读与写的有关知识的角度变化和结合来培养阅读的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提高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亲历语文境内,手、眼、耳、心教调动起来,和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同时代沟通。

总的说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要力求“活”起来,力戒“死”下去。只有“活”起来,才给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产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如鱼得水,游向海洋。

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精选15篇)篇十五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三大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获得思想的提升。但是,就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问题。学生对作品的感情体会以及理解程度均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据此,本文在简要叙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笔者实践,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1引言。

语文阅读能力作为学生必备能力之一,指的是人们在阅读时,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体现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尤其是新课改实行以来,教育界认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认为,阅读教学应当正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他们理解作品情感的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故而,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2.1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理解知识是建立在认知文字的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课上所有基础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的不足,必须经过教师对课文中内容进行讲解、概括、分析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进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

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常也较好。这是因为阅读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有想法的学生更愿意跟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也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虽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思想,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通常会组织学生进行文章大意概括或者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动寻找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渐渐地学生就会发现每篇文章的闪光点,找到作者和自己的共通点,进而通过语言表达,展示出自己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够增加自己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帮助他们形成主动阅读意识的关键。笔者通常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讲故事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小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讲故事可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设置特定情境。情景引起的感性思维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共鸣,教师如果能在授课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用感性情绪来感染学生,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容易。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常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或者课件的方式设置特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更愿意参加。课外活动的添加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笔者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会在课后让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将讨论结果写成读书笔记,然后进行组内评比。

3.2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尤其是良好的读书氛围,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有非常大的激发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调动起学生的感觉享受,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教师可以展开朗诵比赛,通过学生饱含感情的朗诵将人们对总理离去的不舍之情表现出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周总理的课外故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之中,课外的好书也是非常值得学生去阅读的。对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区分好书和坏书。教师可以指定一些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的健康书籍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录下一些优美的词句和格言,这些都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教师必须要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主动要学习知识,也就是说,现代化的课堂更注重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喜欢阅读的书籍进行阅读。学生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才能真正享受阅读,爱上阅读,最终从根本上提升其阅读能力。

4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出适宜学生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3]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经理岗位职责及权限(汇总18篇)

    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在于人的开发和激励,通过不断提升员工的能力和动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是一些行业内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值得学习借鉴。

    银行开业庆典讲话稿(通用21篇)

    讲话稿的写作需要反复修改和演练,争取做到确切、有力,流畅自然。这是一篇演讲比赛中获奖选手的讲话稿,他通过自身经历和感悟来鼓舞大家追求梦想。银行行长为开业庆典作一

    劳动作文的重要性(优质20篇)

    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的法律、小到一个组织团队的规章制度,没有法律的约束,国将不国,天下大乱。没有纪律的约束,一个团队的成员,各行其是,没有

    教育工作者倡导幼儿园保护环境(优质23篇)

    多读范文范本有助于扩大我们的写作范围和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的华丽表达和精妙技巧,感受写作的魅力与力量。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学生的现场管理(通用23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重要参考,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该类文章的写作结构、语言风格以及表达技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

    高中生军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进步进行总结和展望的方式,能够激励我们在今后的训练中更加努力奋进。小编搜集了一些思想独到且触动心灵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

    幼儿园教师的反思教育实践指南(精选17篇)

    范文范本是对一段时间内优秀作品的精选和归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展示相关知识和能力。来看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它们总结得很到位,言之有物,对于写作指导很有帮助。

    导购员的职场经历(汇总19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群在不同领域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要领,让我们的文章更具魅力。张晟(化名):“这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教育演讲(专业13篇)

    初学者在写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惑和迷茫,而范文范本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范文范本来自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优秀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写作水

    学生发展规划建议(专业24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晰明了、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得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古人云:“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