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纸韵

阅读范文范本是培养写作思路和触发灵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一

在--生命摇篮中,珍藏着--最美丽的阳光,最珍贵的友谊,最灿烂的笑容,最幸福的日子。它---赋予了我们每个人--生的权利和义务。如果说--生命是花,那么安全就是衬托它的绿叶,没有了绿叶的陪衬,生命之花就会过早地枯萎;如果说--生命是条河床,那么安全就是它的堤坝,没有它的拦截,河水就会肆意流淌,过-早-干-涸。

小时候,一听到“交通”两字,我脑海中即刻出现了红黄绿三种指示灯。曾经,我问过爸爸,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颜色,为什么要偏偏选择红黄绿这三种呢。爸爸说,红色代表着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的色彩中最强的威力。是啊,红色!红色那么强势震撼,却又无法逃避。它在阻挡了急匆匆的脚步的同时,更阻挡住了风险。但是,当我们无视它的警告,继续跨出危险的一步时,它却又露出了血淋淋的一面。去年的夏天,妈妈的表弟,一个25岁的青年,出了车祸。原因是夜间酒后驾驶摩托车闯红灯,结果与一辆从侧面驶来的大卡车相撞,当-场-死-亡。对于当时从未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我来说,听到消息的一刹那,大脑是空白的。但是,当我看到一夜间白了头发的舅公时,看到他脸上不住流淌的泪水时,我才知道,知道什么是钻心的疼痛……文明交通意识的淡薄让我听到了血的教训,让我看到了一幕人间惨剧。其实,许多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当我们过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我们会收获更多美好。我坚信,文明交通重于一切。而我们,是文明交通的第一责任人。

爸爸说,黄色,是丰收的颜色,是需要注意的警示,是淡定从容的等一等。绿色,它把大自然的能量转化成营养供给给我们的时候,昔日的小树苗,也会长成碧树参天。所以,绿色给人们舒适、恬静和安全的感觉。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也就是在这红绿灯下,在我们不曾发现的时候,马路已经变成了无情的杀手。汽车、摩托车像那锐利的尖刀,肆意宰割着幸福和安宁。你可曾想过,当我们在上学路上你推我挤的时候,当我们在放学路上抢着穿过马路的时候,当我们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匆匆忙忙跑来跑去的时候,当我们攀爬机动车辆的时候,当我们忽视马路上的斑马线的时候,当我们忽视校门外的警示牌的时候,也许,有人欢快的生命乐章因此戛然而止!

有人说过,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车祸无情的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我们无法忘记那一幕幕车祸带给我们的苦难和伤痛,它让多少完美的家庭支离破碎,它让多少刚刚富裕的家庭又归于贫穷,它让多少孩子失去了笑声,它让多少人终身与疾病相伴。我们必须明白,无视文明交通就意味着无视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同学。在此,我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大人们郑重承诺:一定学好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用我们的小手去拉爸爸、妈妈的大手,文明交通一起走。决不随意穿马路、闯红灯,决不在马路上追逐玩耍并排走,决不逞能骑“英雄车”,时时处处做一个遵守交通法规,关心他人的文明好少年。

因为有爱,世上才有了阳光和雨露。因为懂得珍惜,人间才有了花草和树木。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文明交通,共建幸福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二

1.希望你能自觉学习、看书,不要再让大人催促才肯完成作业。

2.希望你在修好学业的同时能够多承担集体责任,多关心别人,做一个有责任感,品学体兼优的好学生!

3.你确实长大了,四年级第一学期是家长第一次防守让你学着“扶墙走路”,第二学期你走得很稳了,家长对你就有了信心。但作为一名学生始终要记住:学无止境。要掌控好属于你自己的分分秒秒,只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你才会有用不完的时空。老师已把坚固的“船”和灵活的“浆”交给你了,好比属“虎”的你添上了双翼,家长希望你在新学年能把“船”划得更稳更远。

4.你尽管成绩有所提高了,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真希望你能彻底改掉这些不足,那你的成绩会更好!

5.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你的优点是爱看书,爱问问题,对知识有一种求知的渴望。缺点是任性,爱发脾气,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希望你能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老师和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也期待你有更大的进步。

6.有些任性,做事拖拉,学习拈轻怕重,要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7.谢老师给予湘湘这么高的评价,这学期湘湘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绘画和手工有了很大的突破.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各项活动中,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也提高了,表达能力也进步了不少,衷心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鼓励,只有咋你们的努力下孩子才有这么大的进步.

8.孝敬父母,对人有礼貌,有进取心,是大家族中公认的好孩子。但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有待加强,四年级的成绩不太理想。希望庄梓灵在新的学期里在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下秉承严谨、了学的作风,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及时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新学期里总结经验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努力认真的学习,认真及时完成作业,一定能把成绩提高。相信庄梓灵会努力的!

9.作为父母深深地懂得,再好的幼苗,如果没有园丁的培植,也是枉然。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为孩子成长点燃指明灯。

10.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进步,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能积极发言。

11.希望新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你在各方面都能更出色!更优秀!

12.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种养分,而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工程师,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有老师的付出,感谢老师。

13.陈畅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有些进步,不会做的练习题能够在老师、家长的讲解下虚心改正。希望从五年级开始,课堂上听讲能够更认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较大提高。

14.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希望新的学期里有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15.希望你在新的学期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做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朋友!

16.宝贝希望你能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老师和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也期待你有更大的进步。

17.孩子在这一学期,总体来说比以前有长足进步,明确了奋斗目标,看到了发展希望,有了健康向上的心态,感谢学校!感谢老师们!!

18.你学习有些进步,不会做的练习题能够在老师、家长的讲解下虚心改正。希望你课堂上听讲能够更认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较大提高。

19.这学期课外书读的还是比较多的,这在阅读方面进步大。学习上也能自觉点了。知道自己每天该做什么,较以前比之,也有进步。希望下学期,新的学年有一个新的开始。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表。特别是语文会有错别字方面,能够有个长足的进步。课外阅读能广泛点,别老捧着历史看。最后一点,希望孩子别任性、性子别急躁,听妈妈把话说完先。

20.你确实长大了,作为父母对你就有了信心。但作为一名学生始终要记住:学无止境。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三

1.作为家长我很高兴看到孩子的进步,希望这个进步只是一个开始,在新学期能够继续延续,这样才能不负老师的期望。感谢老师的鼓励!

2.希望今后能够更大胆些,多与同学交往沟通。

3.孩子,记住“一步一个脚印”,希望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4.你长大了很多,懂得了自觉学习,能合理安排时间,各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希望你制定计划后能坚持并严格执行,那样你的学习会更精彩!

5.你能在集体里和同学们和谐相处,交了好多好朋友。经过老师的帮助,还克服了懦弱的缺点,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步,做为父母感到很高兴。

6.你在这个暑假进步了很多,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尤其要提到的是在这个暑假更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每天下班回家,你总是为我们准备好拖鞋,晾好开水,真的谢谢你!虽然你说这些都是小事,但在爸爸妈妈眼里,这是大事,说明你长大了,懂得爱了,一个懂得爱他人的人,更加会得到别人的爱!开学了,祝愿你可以获得更多!天天快乐!

7.在新的一年里,望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作为家长也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

8.你在上学期各门学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教育,希望第二学期学习更认真努力,争取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9.希望下一次能考出更优异的成绩,做为家长,我们会加强督促,配合老师工作,及时和老师关注孩子的动向!

10.你将在浩瀚的学海里,漫漫地遨游,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四

1、希望该孩子在校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能尊师爱友,虚心求进,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报父母。

2、老师告诉你一句悄悄话:多吃饭,不挑食,会让你的个子长得高高的哦!

3、今天,你三岁六个月零八天;今天,是爸爸第二次送你到幼儿园;今天,你不再像上一次那样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哭着要回家;今天,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宝宝班。爸爸想,你在幼儿园一定很开心幸福。爸爸很高兴,也很感动。家长寄语学生心语,记住喔,你叫张家长寄语学生心语,张开翅膀的形,心有灵犀的音,面对阳光的意。爸爸不想在你身上施展抱负,爸爸只希望你身体健康,心有阳光。

4、希望家长寄语学生心语x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学好专业课,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公益活动。同时也希望校方多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如改善热水的使用和宿舍生活用品等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学习。

5、可爱的晓晓,大家都很喜欢你。喜欢看你入园时笑眯眯的样子;喜欢看你游戏时大笑的表情;喜欢你唱歌时认真的样子;更喜欢看你自己穿衣穿裤时灵巧的样子。

6、新学期的脚步近了,爸爸妈妈看着你一天天的长大,非常欣慰。希望你在新学期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幼儿园里好好学习知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你快上小学了,希望你在这学期更加努力学习,越来越讨人喜欢。

9、在幼儿园,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在那里,老师会真诚地帮助你们,让你们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做人。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会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你们要学会勇敢地去面对,老师和你的爸爸妈妈都会在你的身边支持你们,鼓励你们,让你们能够快快长大。

10、一个勤劳、善良,爱帮助人的孩子。你兴趣广泛,特别喜欢手工活动,每次的手工作品都很漂亮,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你喜欢音乐活动,会合拍地跟着音乐做模仿动作,音乐游戏等。你有较好的劳动习惯,能关心班级并愿意帮助别人。有时你也较贪玩,上课不够专心。老师发现你对计算方面的内容掌握不是很好,希望萍萍到小学后能努力学好每样本领,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五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城市工作需求量增加,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越来越高,以致留守儿童的数量剧增,初步统计我校68名学生,居然有51名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其留下的这些孩子多数与其祖父祖母或亲属一起生活。由于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乏,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致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都存在一些问题。性格孤寂,难以沟通,攻性击强,学习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走出心里阴影,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呢?本人认为:

一、首先必须先撑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如学生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留守的原因,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而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则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教育经验,熟悉的教育技能。这些看似简单然而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但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开端。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内心世界,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比如,面对纯洁可爱的孩子们,班主任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察、了解、信任、尊重每一个孩子,直至成为他们无话不谈的真心朋友。

二、对留守儿童要确保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监管。

解决针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班主任既要做教书育人的教师又要扮演“严父慈母”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解决好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的.问题。

三、多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要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一是班主任要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几”管护对子,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辅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二是班主任要多与村支两委的领导联系,要求社区积极营造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三是班主任要在班上成立由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父母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

四、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师的作用,教育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一是利用健康教育课,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个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僻,空虚寂寞需要关爱,教师应关爱他们的情感,关爱孩子的需要,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551200贵州省龙里县龙山镇大竹小学)。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六

回顾我们当前的教育,是不是还残留着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子?是不是受到了太多的社会影响而让教育的效率低下?是不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不是教师难于接受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由此,我们应该总结一下自己的教育,也应该比较一下自己周围的教育,进而更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我觉得,我们需要走近学生,接受学生,让师生心灵走的更近。

1走近学生,接受学生,选择尊重。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过一位老师写的开学第一课的'开场白:“也许我不太了解你,也不熟悉你;或者是了解、熟悉你以后,对你的所作所为不会欣赏,但今天,我仍愿意试着去接受你,无论是你的长处,还是缺点。希望大家也能试着接受我。”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我们以前每学期的开场白,却总是充满了威严,充满了压力。有这样的要求那样的要求,定下这种规矩那种规矩,其实我们正在试图用强力拉住那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将远离轨道的学生。我们不妨试着多给予一点尊重,让师生间的心彼此走近些,互相接受对方,这样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你尊重了别人,别人会更加地尊重你。学生也是如此。他们从老师的身上,懂得了什么是尊重,该怎样去尊重,为什么要去尊重。

2走近学生,接受学生,选择责任。

我们选择了教育教学工作,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选择了这个班的学生,那么,教好这个班,带好这个班,爱护这个班,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有责任走近学生的身旁,让爱心温暖着他们;我们有责任接受学生的爱戴,让爱心温暖着班级;我们有责任无私地奉献,让爱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每次开家长会,总有几个家长对我说:“老师啊,请你多教育教育我这个调皮的孩子!”也有家长说:“请您多指点我的孩子学习方法吧!”我说:“在学校,教育是我的责任,教学也是我的责任,这不需要任何人提出请求的。”我认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的人。

3走近学生,接受学生,选择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走近了学生,接受了学生,也就是选择了对学生的宽容。正如一位老师说过:如果我们骄傲,是为你本身而骄傲的,不是为你的健康、美丽或者聪明。你是人,不是我们培养的灌木,我们绝对不会把你修剪成某种形态来使别人称赞我们的园艺天才。你可以照你的倾向生长,你选择什么样式,我们都会喜欢――或者学习着去喜欢。宽容就意味意接受学生的一切,包括他们的聪明、机灵、调皮、迟钝等。学生正在成长着,还在不断地学习着,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犯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错误,面对缺点,我们必须选择宽容。如果现在还有用责骂或者巴掌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现象,那我要告诉他:你需要宽容!宽容,就是造就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这样一些人的必要的营养,“一巴掌打掉一个牛顿”的说法大家都是知道的。

4走近学生,接受学生,关注成长。

我们走近学生,接受学生,正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接受学生比赞美学生更重要,但赞美学生也是不可少的。不过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的赞美,而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常常挂在嘴上的“你真棒”式的赞美。那便宜而泛滥的表扬其实什么效果也没有了。我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给予及时的鼓励;我们让学生在挫折中思索,给予一定的帮助;我们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不断地加以引导……这些,都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边上都应该有我们老师双手的影子。只要你用心地走近了学生,用心地接受了学生,你会发现,原来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么的美妙!就算是那个智力最差的同学,她考了10分,你也会为她喝彩,为她骄傲的!

教育,需要我们去走近学生,去接受学生;尊重、责任、宽容、关爱,是我现在需要的,也是老师们需要的,更是我们的教育所需要的。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七

要想管理好80-90后员工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成因,只有在了解了他们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的形成成因之后,我们才能够真正认识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了80-90后的优缺点和行为特征之后,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如何改变他们的缺点和行为特征,而是改变我们对他们的认知。进而正确的引导他们。80-90后现象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管理问题。

他们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晶”。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不仅受到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接受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变革教育模式”的熏陶。他们在小学学习社会主义优越性时,老师讲授“计划成为资源的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一上中学就已经变成“市场调节应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笔者认为70后敢想,80后敢说,90后敢做;70后不敢相信,80后最真实,90后不敢想象……农耕时代,隔代人之间的差别可能不会太大,但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即使10个年轮的差距,也会赋予人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不是90后生而就个性,而是互联网在将地球碾平的同时,也碾出了90后人群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公司刚接收一批大学毕业生(90后),公司正常对其进行出勤考勤。公司的正常上下班时间是早8点,下午6:30.在办公室人员的一次考勤中,有位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迟到了,按公司规定现场接受处罚5元/次。当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出罚单后,这位员工竟然当场问:“有没有包月的?”这个故事听完后,大家轰然一笑了之。但是作为企业领导者,是怎么也笑不出来的。坦率地说,这个问题在我们进行企业管理之时,也同样面对。

像这样的鲁迅笔下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喟叹,被无数次地运用到“90后”这个群体身上。迷失的一代、自我为中心、无社会责任、垮掉的一代,提及“90后”人们无需经大脑思考便能像念顺口溜般说出这样一大串形容他们的词。自私也好,冷漠亦罢,这些牛皮癣式的标签不该贴在所有的“90后”员工群体上面。

忧天的杞人曾预言“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在大是大非面前“80”后经受住了考验最终没有垮掉,还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有人说,“90后”比“80后”更甚,是“崩溃的一代”,但从去年奥运火炬海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90后”孩子表现出来的坚忍、自强、互助的精神,并不比以往任何一代逊色。

我们是70年代的人,现在大部分在单位里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是,很多的中层主管和业务代表已经是1980年甚至有的就1990年以后出生的了。几乎所有长辈都在用一种不放心的眼光来看待年轻的一代,当这种关心发展成为一种担忧而不能赋予新一代人重任时,这种关心就是内心一种责任感的畸形表现。

笔者认为,不同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的群体,但相同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虽然“90后”的大群体中出了“90后贱女孩”,出了各种“90后门事件”,但也出了像龙清泉一样为国争光的“90后”冠军,也出了一群结梯救人、英勇献身的“90后”大学生。在紧要关头,他们和以往几代人一样没有忘记承担起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分析“90后”问题时,人们常引用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中的一句话,“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的确如此,渐趋成熟的“90后”频繁登上社会舞台的中心,并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他们开始有所担当、有所坚守,也在诸多方面赢得越来越多人的肯定和敬重。

其实不管是90后,还是80后,甚至是70后的员工,其实都需要得到尊重与认可,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90后店员,由于刚刚踏入工作职场,工作经验不够丰富,能力不够强,导致很多时候她们的想法和建议经常会被轻易否定和拒绝。可是尚且年少她们不知道怎么处理,一般就会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当多次遭受这样的经历之后,便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进而会做出一系列让80、70后的这些领导者看不懂事的事情来。

一个真实的案例――曾经有一个员工临走之前和我沟通,说她离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的意见没人愿意采纳,所以觉得做下去没有意思。如此轻易辞职,就因为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其实她们所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领导者和其他同事更多的尊重与认可。

中国餐饮服务第一品牌海底捞火锅,其员工有一半以上是90后或者80末的年轻人,而正是这些年轻人自动自发的创造力,成就了海底捞体贴入微的服务水准。但是,并不是只要进入海底捞的员工本身都具有这种高境界的工作意识,而是海底捞的企业文化、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塑造了这些年轻人。海底捞董事长张勇长期倡导的“人生而不平等,用双手改变命运”的用人观和“只有用心对待员工,员工才能用心对待工作”的用人理念,是形成良好团队执行力和凝聚力的原动力。海底捞从事的是完全开放的传统产业,火锅业竞争的激励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快消行业,因此,海底捞的用人方式值得所有企业、尤其快消品行业的经销商企业借鉴。

90后人群不喜欢单调和呆板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针对年轻人的工作安排,既要目标清晰、条理清楚,又不能统得太死,度的把握很关键;90后人群喜欢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因此尽量减少一些中国传统式的矜持和迂回,采用更加简单、明确、甚至直爽的领导方式,效率反而会更高,也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90后人群更加追求年轻化和个性,因此针对他们的组织安排和控制方式就不能一概而论,尽量营造轻松一点的氛围并留下适当的张弛空间就更不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笔者在90后员工管理方面提出了54字方针:

重领导少管理――不是你有权力,而是你有魅力;

多聆听少――你不一定是对的,我有我思维;

讲结果少说教――你要的是结果,操作是我的事;

常激励少批评――批评令我反感,激励让我上心;

用问句少作答――请用我的大脑,拒绝只用手脚;

善用人少打磨――把我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最重要;

多工程少模式――多建管理工程,少套管理模式;

推创新少照做――挑战权威、质疑传承、彰显个性;

多间接少直接――多用“间接管理”,少用“直接管理”。

总之,笔者认为,90后员工管理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管理不但“有形”,更靠“传神”,“形”是方法论,“神”研究的则是因势利导和人性的本质,只有“形神兼备”,才谈得上科学管理,针对90后群体的管理也无不如此。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八

随着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不断推进,政治课教学也在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一大批政治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政治课教学呈现出新气象。然而,在一些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高、大、空”现象,用来说明道理的材料陈旧、枯燥;有的用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技术手段包装起来的课也是“换汤不换药”,表面上轰轰烈烈,却与学生的思想感受相隔万里。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体上育人与做人脱节,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式上内容与形式脱节,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容上理想与现实脱节,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的上知识与觉悟脱节,这必然导致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结果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脱节。在一些调查中,思想政治课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一门学科。

我校美班学生的特点是见识广、思维敏捷,由于受多种传媒的影响,接触的新事物比有的老师还多;能冲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敢想敢干,创新意识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自控能力不强,加之独生子女,在众多家长的保护下,暴露出不少弱点和缺点。面对这样的学生光靠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思想问题的。

在我校如何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如何切实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实效性,如何努力提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能力,如何让思想政治课走进学生,是我校政治课教师当前应该探索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寻幽激情――求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求知的意识和欲望。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究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意向,并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反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教师一个别开生面的导入、一句幽默和谐的言语、一幅惟妙惟肖图画、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一道耐人寻味的答题……都会诱发学生细致的观察、独立的思维、深入的`分析、广阔的想象,使学生兴趣浓郁,思维活跃,在此基础上质疑启发,便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举了一个“罗丹砍手”的事例,引导学生从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作品后,又把十分完美的巴尔扎克雕像作品的双手用斧头砍去的生动事例,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从他们专业课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事物不仅普遍联系的、部分也会影响整体的道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形象的理解了比较抽象的哲学道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提高也会有所帮助。

二、质疑问难――求异。

[1][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九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激情满怀,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获,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精彩片断,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捕捉各种生活画面,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而且目睹、心思,受到了教育,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让学生“吾手写吾心”,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只有如此,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

教育是什么?太多的理论,太多的规则,百家争鸣之中,许多为人父母者终其一生在思考、探讨……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不管是物质上的丰盛还是精神上的强大;我们都希望自己曾经有过的曲折坎坷能够远离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渴望把自己最实用最行之有效的经验教训毫无保留的给我们的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我们会逐渐发现,很多时候他们会偏离我们的预期,远离我们曾经设想的航道!其实,这就是成长!成长是幸福的,因为它是一株种子孕育着希望正在破土而出;成长是强大的,因为它需要有化茧成蝶的勇气与力量;成长也是带着伤痛的,因为它即将要独立承受风雨洗礼……正因为如此,成长才是迷人的,于无形间让我们的孩子不知不觉中拥有傲立天地间的信心与能量!

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做什么?如果在孩子三岁时我们给他讲过的话,到了孩子六岁时依旧在重复,那么无疑我们是没有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与时俱进,与孩子共同成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值得我们每位家长用心去思考!

我没有大道理讲给孩子听,也很少告诉他事情应该怎样做,只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抓取点点滴滴,将我认为正确的导入给他,让他自己去思考,去领会。同时也在不断的修正自己,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需要调整和改变的地方。与他共同成长,对我也是一种永不间断的修行!

【家长带孩子时的言传身教】。

我经常对我们家姑娘说,作为女孩子,你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接人待物端庄大方才更像一个淑女。而她年龄使然、性格使然,总是会我行我素,依旧和儿子一起上蹿下跳,快乐时没有形象的大笑,生气时和儿子打上一架也毫不手软,绝不吃亏。我处在一种矛盾中,这么大的女孩子是无忧无虑的快乐重要,还是让她学会有所收敛的优雅重要?虽然不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但是在她成长最为重要的这些年里跟着我,我也时刻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从此我更加明白了言传身教的真谛,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无意中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讲却比很多语重心长的大道理更有效过。我也不再唠唠叨叨的让姑娘行走坐卧像淑女一样,其实年少时的快乐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而对于将来,她还会面临无数的可能,人生也有无数的变数,我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去纠结她像不像淑女呢?再者,不做淑女,做一个快乐的女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

而我,在家中也更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们就是我的镜子,当他们的行为出现某些偏离轨道的时候,我想我是需要先认真的检查自己,再去深究他们吧!

【家长要不断学习紧跟孩子成长步伐】。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管他们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也好,还是平淡无奇默默无闻也罢,作为家长都无从重新来过。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只有一次,看着长大成人的孩子,家长为之骄傲也好,悔不当初也罢,同样孩子无法回到襁褓时代重新成长。所以,家长要不断的学习,紧跟着孩子成长的脚步。了解他们、理解他们、融入他们,才能够引导他们。

所以,每次放学回到家,两个孩子争先恐后的给我讲他们在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或者他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我都会兴致盎然的听着,遇到不是特别理解的地方就仔细的问他们,听到他们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就鼓励他们教我玩或者表现给我看。同样,当他们讲述他们的小成就和小烦恼的'时候,我也会积极的给他们出主意或者穿针引线的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

前一段时间我孕期反应比较大,夜里睡不好,白天没精神,脾气傻大,对孩子们的耐心也受到了影响。那些日子我总是会不自觉的纠正他们的各种行为,比如在家中大呼小叫,比如做作业敷衍,动辄就和他们发脾气。直到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我依旧很生气的指责他们学习态度的敷衍,作业总是往后无限拖延时间,吧啦吧啦……等用餐结束的时候,儿子忽然扑到我怀里,用他的小手用力的抚摸着我的额头,说:“妈咪,你看你最近总是皱眉头,额头都有皱纹了。这样就不好看了,笑一个好不好?你说过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学会笑着面对。我以后会好好听话的。”其实当时正在气头上的我看到扑过来的儿子,差点是要把他推开的,听了他的话,我忽然觉得自己好惭愧,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推开他。不知不觉中,孩子就长大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问题,往往是此起彼伏,这个问题刚刚解决那个问题就迎面扑来。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情况,身心俱疲的家长会产生很强烈的挫败感;而孩子则会因为家长的挫败感更加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是不能够气馁的,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在他未成年的时候要自己全权负责,如果自己都放弃了,孩子又怎会有未来?也许所有对孩子成长的怀疑,不过是家长自己内心蒙上了现实的尘,中了急于求成的毒而已。所以彼时彼刻更需要家长鼓起信心,多加学习,从各方面入手,用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用强大的父母之心来引领孩子走出阴霾。

【不要拒绝新奇事物,不要泯灭自己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打断儿子的奇思妙想,他想要做的事情我也尽可能的不去打扰或者否定。

比如他和姑娘在过年放假的时候,用包装酒瓶的啪啪棉做了一条长长的龙,为了要好看,又给龙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几乎忙碌到凌晨。我只是笑着看着他们,等他们的杰作出现。到了第二天,他们发现涂色的地方干了之后开始掉粉,又忙碌着准备用透明胶带把龙全部包裹一遍,好吧,这么好的主意,那我就负责去买透明胶带好了。

他们通过看书,得知可以把纸巾浸湿到颜料水里,这样就做出了抽抽画。然后他们开心的准备完成这样的作品,告诉我需要水杯、颜料、纸巾等等。我同样积极的给他们出主意,比如用一次性塑料杯装颜料水等,同时看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身上和脸上都粘上了颜料,但是当一副漂亮的抽抽画做出来之后,他们内心的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

儿子喜欢魔术,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名叫火山爆发的魔术后,他忙不迭的让我帮他买vc泡腾片告诉我他要做实验练习魔术。结果他用了我差不多半壶食用油才完成了这个魔术,我当时真是一边心疼我的油,一边看他乐不迭的表演魔术啊!

……。

如今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孩子的特性就是充满好奇感、新鲜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特性,才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发展的更快、更好。所以保持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乐于尝试新奇事物,对于孩子来讲不是坏事。对于家长来讲,孩子所做的,只要不是充满了对人身的危险,其余无外乎就是把家弄乱一些、东西被破坏一些而已,不如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吧!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一

初中化学中微观知识是许多同学难以跨越的鸿沟,是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也是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思考与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在活动中亲近微观知识,在活动中喜爱微观知识,从而产生探究微观世界奥秘的动力。

微观知识是抽象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要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很好的理解它。模型可使抽象变形象,让书上精辟的阐述变得活灵活现,它的直观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微观变化过程。

做模型的材料可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也可用橡皮泥。橡皮泥颜色丰富,可塑性强,保持时间长久,可反复利用。

例1:分子构成的有关知识表面看似易懂,但很难理解透彻。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分子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以体验原子构成分子,这样就容易理解分子的`构成了,为学习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埋下伏笔。此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不再是被动接受。

例2:在学习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时,应用模型可打破课堂的严肃和沉闷气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分析水蒸气和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有何不同时,让学生分组先讨论,在用水分子模型表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学生亲身经历了在水蒸发时,水分子间隔变大的过程;在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的过程,从而较透彻地理解了两种变化中分子的不同变化过程。

例3:在探究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时,模型是很好的助手。用天平称量化学变化前后不同物质的分子模型,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质量、数目和种类没有改变。

关于元素符号的记忆,理解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无论教师设计多么有趣味的教学活动,但由于学生对这些概念没有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教学中,利用卡片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自己找出方法和规律,在游戏中很轻松就掌握了这些概念。

例4:把元素符号写在卡片上,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以下活动:

(1)找出书写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将其分为一类。

(2)根据元素符号的谐音编写谜语,再互相猜谜,如“品德高尚”

心灵美(锌、磷、镁)。

(3)找出元素符号中有趣的谐音,如“美女心铁”――镁、铝、锌、铁。

这样,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游戏中轻松地记住了元素符号。

例5: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最容易混淆。利用卡片以小组为单位把数字和元素符号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卡片上,让学生一起讨论、分类,相互表述,说出含义,相互评价,总结规律,较好地理解了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这比教师在黑板上强调无数遍要有效数倍。

三、编写童话,感受微观世界的丰富多彩。

初中生脑海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想象的潜能是无穷的。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微观世界中遨游?编写童话,可充分挖掘他们想象的潜能,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

例7:在学完离子形成后,有同学写到:她住在钠村中,他们都嫌电子太多,有一天,她走出村庄,想把电子送给别人,她先后到了钾村、钙村……都没有把电子送出去,后来在氯村中终于把电子送出去了。

小结可对微观知识进行整合,找出它们的内部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和不足,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之处,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明确继续努力地方向。在学完元素、原子、分子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结。以小组为单位先描述所学知识,然后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图。他们画的图,形象且美观,与书中的图神似形不似,让我欣喜如狂。在他们互相交流时,看着他们兴奋地眼神,激动的表情,听着他们激烈的讨论,在他们享受成功时,我也享受着快乐。

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一样真实而广阔,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就可携手学生快乐地走进微观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亚琴:《物质构成的奥秘》其实不难[j],《新课程学习上》,

(作者单位:443705湖北省兴山县黄粮中学)。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二

“课外访万家”活动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荆楚大地,我们中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一次次冒着深秋的寒气踏上家访的征程,亲临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互通有无,共商教育孩子的大计。回忆家访的整个过程,留给我许多难忘的记忆。忘不了那些坚强的孩子、那些心怀殷切希望的家长、那些特殊的家境、那些艰辛的家庭、那些家庭教育的缺失……所有这一切都在我心头萦绕,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忘不了那位不卑不亢、不怨天尤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学生邝颖。记忆中她家是我们拉开家访序幕的第一站。全班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她无论是学习还是表现在学校都堪称楷模,平时小姑娘文静内敛得如一泓清泉,原以为小姑娘有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直到推开她家门后,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小姑娘坚毅与顽强!邝颖的父母没有固定工作,以收破烂为生,尽管家住凤凰苑小区,属于还建房,但家里除了卫生间和厨房做了简单装修,其他地方均素面朝天。由于她父母收破烂,家里只要是空地全堆满了杂物,客厅中间唯一的一点空地放了一张餐桌,她父亲说孩子很听话有时放学回家父母有事要忙时就自己做饭,家长还说孩子很自觉学习几乎不要家长操心生活上又体谅父母……听完家长的话,我心潮澎湃:为自己平时与这些“放心牌”的孩子交流得太少过问得太少而自责;为孩子在相对困顿的家境中仍保持积极乐观昂扬的面貌而欣慰;为对她了解得太少,对孩子身上的亮点发掘得太晚而愧疚,孩子的表现远比我的想象还优秀!孩子给我上了生动一课!

忘不了黑夜里那相依为命的祖孙俩。记忆中是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我们来到了位于江边的龚世琪同学的家中,摸着漆黑的楼道,我们敲开了龚世琪的家门。忘不了门开后,屋里漆黑一片的场景,外面已是万家灯火,而他家却是漆黑一片。开门的是他的七十多岁的奶奶,知道是老师家访,他的奶奶才打开灯。他奶奶说孩子的父母均抛下孩子一走了之至今音讯全无,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那套空荡荡的房子,奶奶为节约电费每晚等孩子上完自习回家后才开灯,目前的生活全靠亲友的接济艰难度日。他奶奶还说孩子不止一次在家里说这样活着不如死了的好,奶奶边说边泪如雨下!……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在学校里他为什么性格越来越内向,不爱说话、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为什么不爱在教室呆着,宁可出去和同学、朋友玩;为什么会迷恋上了游戏、网络,留恋其间;为什么与他聊天每次提及他的妈妈时他有时会泪如泉涌有时甚至会突然痛不欲生的大哭:“我妈妈再也不会回来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半天觉得胸口堵得慌:为如此没有责任感的父母而悲哀,为老人与孩子的困境而担忧,更为如何帮助孩子补足心理、人格的缺憾,让他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活得更阳光,更加充实美好而纠结。

忘不了家长那殷切的眼神与沉甸甸的希望。在家访中,很高兴更多的时候遇到的是对孩子抱有殷切的期望的家长。以袁菲同学为例,在家访前,我就知道袁菲同学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关注,平时家长经常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而且家长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法。尽管孩子成绩还可以(年级50名左右),但总感觉孩子的整体状况与家长以及老师们的期待之间有一段距离。作为语文老师,对她的语文总有一份深深地担忧:在学校她很难真正沉下心来读一篇文章,只是走马观花地读文本,浮光掠影地了解内容,不愿意深入地研读文本,不肯下工夫探究文章的精髓,更不用提静下心来去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及推敲一篇文章的主旨与内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一直没能找到对她产生根本性逆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通过这次家访,我终于知道问题的根源了!

到了她家后,我更进一步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与重视。整整一面墙的书,(这种对书的大手笔的投资在我们这个城乡接合部中学极为罕见),但疑问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孩子在语文上既无悟性也无文气?经过一番交谈,我终于发现家长虽然有一套完整的育儿理念,也知晓阅读的重要性,但家长只完成了“买进来”这一环节,“装进去”这一环节落实得很不够,很多书看得出孩子几乎完全没动过。而且有些名著买的全是浓缩版,只有情节与梗概,类似于快餐文化。家长对孩子阅读上缺乏引领的过程,孩子没能从阅读中寻找到快乐,因此以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阅读,走马观花就成了必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此外,孩子家庭环境的相对的优越也让孩子产生一种优越感,同时生出几分娇气,因此遇到困难就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缺乏一份专注与坚持。找到症结,以后只等对症下药了!

家访中,还忘不了家长们那焦灼的眼神、那热情的接待、那小心翼翼的回答、那对老师赞美的语言……看着那一张张焦灼的脸,我能掂量出家长沉甸甸的`期盼的心的重量,同时,我暗暗告诫自己就冲着家长的这一份谨慎与小心、坚持与执着,我都不能松懈自己!想到此,我想大声的对我们的家长说:您的赞美,是我们的荣耀;您的要求,是我们的行动;您的托付,是我们的责任;您的期盼,是我们的方向;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成功;您的心愿,就是我们的心愿;您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孩子。

通过这样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较深层次的“访万家活动”,留给了太多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知道了家长最需求的是什么?孩子最渴望的是什么?它让我从另一个方面更加完整的认识了我们的孩子,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也认识了我们自己,这也必将更加有益于我今后的教育。能得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尊重是我们的荣耀,是我们的幸福。明确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最后我还想对家长们说,让我们手牵着手,让我们心连着心,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爱,在教育孩子这个大课题中,同心协力,共商教育之策,共探育人之道,为孩子的明天播撒希望。

艾大艳。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三

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自然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期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知识的联系。而自然知识在各册中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活用教材相当重要。

二、设法把大自然“搬上”课堂。

有些自然教师,往往要到上自然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了“自然角”把大自然“搬上”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

“自然角”可以分为“室内自然角”和“室外自然角”两类。在室内“自然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小鱼、小蝌蚪、蚂蚁等,也可以种植一些小型的花草,让学生能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态等生活习性;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至于室外“自然角”,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花圃,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植常见的、自然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也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可食用的常见作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常见的植物》、《我们的生物角》、《茎的共同特征》、《植物的一生》等内容时,就可以在自然角里实验观察。平时,我们让学生利用自然角进行饲养、种植、管理等,如给“室内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喂食、换水、清洁,为室外“种植园”里的植物除草、浇水、捉虫、松土、施肥等,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爱心和美感,还使他们学到了自然知识。

三、突破教学常规,科学选择教法。

在自然教学中,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妨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一课中,常规方法是按照书上的模拟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找”蚯蚓,最后让学生比较;谁捉的蚯蚓多?在什么样的地方蚯蚓多?最后引导出--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后一种方法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这种“比赛”,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的知识也更加牢固。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四

最近一段时间,就中学生古典文学的阅读状况,本人对我校高中一、二年级24个班级共1293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书面问卷、座谈、采访、个案分析。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中学生对古典文学极其陌生!由此,让古典文学走进学生刻不容缓。

一、四大名著阅读状况分析。

(一)名著“寂寞”

在四大名著中,对其一无所知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是:《三国演义》7.4%;《水浒传》7.4%;《西游记》7.6%;《红楼梦》竟达16.7%。

虽然大部分同学知道四大名著,但“知梗概”的远多于“知全文”:《三国演义》“知梗概”占72.9%,“知全文”19.4%;《水浒传》“知梗概”占73.1%,“知全文”19.5%;《西游记》“知梗概”占30.6%,“知全文”61.8%;《红楼梦》“知梗概”60.7%,“知全文”22.6%。

“知道四部小说”的信息来源,“听来的”和“来自影视媒介”的占了绝大部分:《三国演义》86.8%,《水浒传》84.1%,《西游记》86.7%,《红楼梦》74.8%。

不少同学阅读名著方式是“看连环画”:《三国演义》7.1%,《水浒传》7.2%,《西游记》13.3%,《红楼梦》3.4%。阅读原著的同学却少得可怜:《三国演义》13.29%,《水浒传》7.4%,《西游记》5.8%,《红楼梦》4.5%。

不知名著,已经令人遗憾;知名著却知“梗概”,就难免有些尴尬了;而“知梗概”,却是绝大部分来自“快餐”式的图文加工品,这就让语文教师感到无奈了。“知识爆炸”时代,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过阅读名著夯实文化“底子”的意义,却被人们忽略了。于是,名著寂寞了!

(二)看热闹。

知道四大名著的学生中,喜欢故事情节的占绝大部分:《三国演义》50.9%,《水浒传》49.7%,《西游记》67.9%,《红楼梦》38.8%。喜欢艺术技巧的很少:《三国演义》6.4%,《水浒传》5.9%,《西游记》6.3%,《红楼梦》13.9%。

(三)雾里看花。

同学们对名著的“主要体会”是怎样的呢?体会深刻:《三国演义》18.4%,《水浒传》16.6%,《西游记》43.0%,《红楼梦》19.6%。体会一般:《三国演义》57.2%,《水浒传》61.6%,《西游记》42.4%,《红楼梦》41.4%。没有体会:《三国演义》17.5%,《水浒传》14.4%,《西游记》7.0%,《红楼梦》23.4%。

不难看出,名著在学生面前实际上是“无名”的。四大名著是古典文学的四朵奇葩,但在中学生审美世界里,只是四朵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的“无名花”!尽管有些同学也读了原著,却体会一般,甚至没有体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交流心得体会时吱吱唔唔,哼哼哈哈,说不出所以然来。尽管大部分中学生能列举小说中5位人物姓名,但分析人物形象,绝大多数学生不能胜任,分析的结果有的只是“贴标签”,甚至有些人物形象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

(四)“动力”不足。

阅读名著是否能提高语文成绩?对这个问题,44.1%的同学说不清(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24.5%,“与成绩无关”的占21.9%)。阅读名著与成绩关系真的微妙难说吗?这表明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不足。实际上,那些语文成绩能保持稳定良好的同学大多读过原著,且都有较广泛的阅读面。应当想办法使学生阅读名著变得“有效”,增加学生阅读名著的动力。在中、高考的试卷中设置适量的名著类试题,也不失为一个较现实的办法。当然,可喜是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中已经很好的关注这个问题,话题作文中两组人物中“曹操”“宋江”“薛宝钗”等均是四大名著中人物。这个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学无疑起推动作用。

二、古典诗歌阅读状况分析。

(一)读过篇数和背诵篇数。

读过篇目不少于16篇的学生为38.6%,不少于80篇的为39.9%,不少于160篇的有21.4%。能背诵篇目不少于24篇的为69.6%,不少于120篇的有25.1%,不少于240篇的仅5.3%。

【简评】仅5.3%的人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见学生阅读量和记忆量之低。

(二)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兴趣状况:

(1)喜欢39.3%;

(2)不喜欢6.5%;

(3)谈不上喜欢与否54.2%;对古典诗歌的体会:

(1)体会深刻22.7%;

(2)体会一般68.8%;

(3)没有体会8.4%。

对唐诗宋词元曲的了解:

(1)很熟悉8.9%;

(2)了解一些79.6%;

(3)不熟悉11.5%。

对李白、杜甫的了解:

(1)很熟悉26.2%;

(2)了解一些66.9%;

(3)不熟悉6.54%。

【简评】许多同学在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茫然不知所云,或胡乱曲解诗意……甚至有6.54%的学生连李白、杜甫都不知道。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了。

(三)与语文成绩关系。

(1)认为与成绩有关的,占67.1%;

(2)认为与成绩无关的,为9.4%;

(3)请不清楚的,占23.5%。

简评:中学语文教师几乎没有不重视古典诗歌教学的,原因是中、高考那分值不低的试题。于是普遍存在只“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治标者的拿手戏就是模仿中、高考题型,编选大量标准化试题将学生捺入题海泡浸。这对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审美素质毫无裨益,反而降低了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新编高中语文课本有多个诗歌单元,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本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品味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素质,才能真正应对考试。

三、问题与建议。

结合座谈和访问的印象,本人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一)狭隘的学习功利主义。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习辅导书”就成了学生课外书的代名词,家长、学生、学校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一本又一本的辅导资料书。不少家长推崇“非辅导不看,非习题不做,非英语不听”的三不规则。毕业班学生为攀登升学的金字塔,一头扎进题山题海,更与经典无缘。尽管高二学生大多数都知道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什么,但真正读过的没有几个。为什么不读?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还在分数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哪里还有时间去看这些与考试无多大关系的书呢?”

(二)图视“驱逐”文字。

图视类传媒高速发展:各类影碟铺天盖地,互联网与数码影像接踵而至,再接着是摄影图片类书籍及卡通画异军突起……校园周围小书店及市区几家书店这两年最热销的是文娱和足球类画报、绘画本中外名著、卡通等等,而文学名著销量一直不太好。图视传媒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要警惕“读图时代的阅读危机”。今天的学生大多通过影视录像了解古典名著的原因很简单:读文学作品吃力。然而学生一旦养成阅读图视作品的习惯,今后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改变。

(三)敬畏“经典”与否认“经典”

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下,长篇的语言和结构因素成了学生“亲近名著”的又一个障碍。许多学生表示,有时也翻翻名著,只觉眼花缭乱,没看出什么又放下了。一些学生说,现在大部分名著已拍成电视剧或电影,看过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耐心再去看原著。有的学生说自己也知道母语作品重要,但不如影视、数码影像的虚拟世界吸引人。言语之间,他们对名著不敢亵慢,只是“敬而远之”。

另一方面,对名著“不喜欢”的同学也大有人在(《三国演义》6.4%,《水浒传》5.3%,《西游记》5.6%,《红楼梦》14.6%)。这些学生否认“经典”,认为名著部头巨大,情节冗长,描写拖沓,节奏缓慢,书中所写时代距今遥远,时代背景、人物关系难理解,不如读现代武侠、言情、侦探推理小说以及卡通连环画来得轻松。他们对名著了解的微乎其微,却对一个个大碗明星的生肖、爱好甚至婚变的次数能娓娓而谈,如数家珍。

(四)家庭普遍缺少浓厚的文化气氛。

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是农村家庭文化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学生档案资料统计,父母务农的占45%,职工13.3%,半农半商的11.67%,个体经营的占12.52%,其余有少量的干部、教师。父母是文盲初小、高小文化的占多数,少数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因此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多数父母虽然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有的父母则忙于生计而放任不管。

多数学生家庭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调查中,回答“经常看影视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近半数的学生是在没有任何一本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们从小学到高中唯一的“文学读物”就是一本语文书。

语文素质是要从小培养熏陶的,在这样缺乏文化氛围中读到高中的学生,要在高三一年中突然提高语文素质是不太可能的,即使在高中三年中要大踏步提高也是要付出相当艰辛劳动的。

课外阅读历来被不少人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君不见父母谈“课外书”色变,不少班主任(非语文老师)明确规定“不准把课外书带回课室,一经发现,全部没收,还要在班上检讨……”

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没有阅读十本八本中外名著,背诵200首以上的古典诗词,那实在是整个人生的一大憾事!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远离”,必然导致精神“钙质”的缺少和欣赏层次的低下,导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浅薄。这种“后天不足”对一生的成长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这是有识之士的共同的看法,也是实际生活业已证明了的事实。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中学生课外阅读近乎空白的情况呢?本人认为:

第一,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素质。要培养良好的素质,不读书怎么行?我国当代语文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书是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奋斗的向导,成功的阶梯,学文,学做人,求大发展,大成就,离开读书,不过是缘木求鱼。”而读古典文学应是读之基本!

第二,指导学生读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都要抓紧时间多读几本好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刊物和其它读物不少于300万字”,还列出了20部文学名著的推荐书。当然,教师应鼓励学生既要读文学名著,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各种各类有益的书,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作读书笔记来加深理解、消化以至吸收每一本书的精华。此外,还可以通过举行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第三,国家有关教育部门要不断完善考试的制度和方法。没有与之相应的考试制度,素质教育是不可能顺利推行的,阅读古典文学也是纸上谈兵的。当然,我们也不要把学生推向“读书死”的境地。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五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于秋季进入实验阶段,秋季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我区也进入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范围,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全面进入实验阶段,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20春季,也是我区课改首届初中毕业。课程改革从启动,实验到全面进入,教师将全部进入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原来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学活动变为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利用教材,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如何呢?笔者就自己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的点滴体会在此谈谈。

一、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应该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不应该用旧的观念看待新问题,也不能用新理念的一个观点衡量所有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胜任新课程所提出要求的教师角色。教师角色逐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去教师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达成和教学的结果,现在教师课前关注的是学生的可能反映与相应的对策,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多了反思与调整总结的环节。变为促进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组织者角色。世界上,不管什么活动,都必需有组织者,才能使活动有序进行。教学活动更是如此,特别是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教学活动要教师进行精心地组织,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有趣味,学得好,健康的成长。

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用激励性、创造性、自主性、应变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服务者、合作者(此文不谈)、引导者的角色出现,是否体现了“平等中的首席”,“情感上的药剂师”,“学习中的助手与合作伙伴”等先进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并深入其中加以引导,一位好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幽默、机智的语言来点拨学生,注意他们的情绪导向,作到引而不发,或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地点拨,春风化雨,使学生豁然开朗,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诱人境地,发挥好引导者的功能。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播者角色变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有时适时真诚的赏识,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送去乐趣。赏识能让学生拥有成就感,使学生产生从困难坚定走向成功的信念。这样,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这个转变可以带来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师生关系起了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为主,学生服从,师生不能平等地交流,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对交流失去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用真情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有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和学生平等的研讨问题,自由的双向交流,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和性格特征。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尊,师生互爱。互尊把教师从“神圣不可侵犯”上请下来,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互爱也把学生从“从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还其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再把学生看做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或攫取自然资源,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具。而是把今天的学生当作国家和人类未来的主人。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三、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教与学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理解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对学生文化的全面提高起着综合的影响。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要用新课标理念,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才能用好新教材。教师通过理解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传统教学认为教师只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把教师传播的知识接受下来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在教材这一桥梁上不处在同一个层面。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材作为沟通师生教学的桥梁,学生利用教材学习,教师正确理解使用教材,师生同处一个层面。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是教与学双边互动,共同合作。教师借助教材这一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两主”关系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位置有了明显的变化。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该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服务。因此,教师在理解使用教材时,就必须首先考虑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怎么教的问题。

四、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为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笔者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一书,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要很好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正确理解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这是搞好教学活动的前提。而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活动的主平台。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组织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可从图解所列的六个环节入手。

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下功夫对学习情景的精心创设。所谓情景交融,情由景生,情景的创设须要教师讲究灵活多变的艺术,情景创设得好,才能使学生置身于,甚至沉醉于其中。

兴趣:只有当学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同样须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也就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意识:欲望亦强烈,才会有参与学习的意识,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此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这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当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才真正的进入了学习状态。

方式:当学生有意识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是一个个的“个体”,每个“个体”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学习方法方式就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不同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学生。

训练:在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各种训练。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牢固掌握知识。

习惯:通过严格的训练,让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是长期不懈地加强,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身心疲惫,这又是大多数教师普遍都有同感。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践:学生积累掌握知识如何,能否运用各种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践,通过合作探研实践,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从而在实践中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随着课改的全面进入,教师将全面进入新课程,教师和学生也必然会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个人的创造性。在此笔者就不作深入阐述。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给教师带来了机遇。我们广大教师要以更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深化改革,为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尽一份力量。

注:本文一些理论依据参阅《走进新课程》一书和《现代教育报》部分文章。

作者姓名:李宗木。

工作单位:三明市三元区莘口中学。

通讯地址: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中学。

电子信箱:leecongmu@。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六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教学论文精品,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的炎热夏季,吹来了新课程改革的凉爽晨风,这晨风吹进每一位教师心头,使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都由内而外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为此,我的语文教学也在积极地进行尝试,将新课改下的语文学习变成我和孩子们情感交流的桥梁,在情与情的交流中,在心与心的沟通中,我和学生们成了伙伴,新课程走进了我和孩子中间。

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自己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我觉得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的感悟是激发学生浓烈情感的诱因。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自身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然而,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将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本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时候,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恩师,想起了老师所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于是在备课时,我就饱含深情地吟咏着,在课堂上,我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

二、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化生硬的技巧指导为情感熏陶。

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文的朗读,应是读人家的书,把人家的情感变为自己的。也就是说,朗读重在读出感情,读出味道。

如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怀着对恩师的无比尊敬和爱戴之情朗读的诗歌,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所以,不需要对他们进行停顿、重音、快慢、升降以及声音的虚实等的技巧指导,孩子们便把那种发自内心地对老师浓浓的爱,通过朗读表现了出来。又如,在教学《假如》一课时,课文中四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一句,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启发学生想象小树和小鸟以及西西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使学生感受神笔的重要,这样,学生在朗读时,语速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声音时高时低,时重时轻,读出了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根据不同的理解,也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与学生同朗读,共感悟,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身为老师的我,也曾经是一个让老师操心的学生,心中也燃烧着对恩师浓浓的情。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我没有抑制这份情感,而是尽情宣泄,并让他们受到感染同时,也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树立着老师曾经和我一样是学生,现在也跟我们一样爱老师,所以,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我饱含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于老师的情感进一步浓厚,朗读的积极性也就更高,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了起来,朗读趋近完美。

其次,通过扩展式谈话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也是在教学《一株紫丁香》一课时,当学生说到喜欢第二小节时,我问他们你们觉得老师疲倦吗?一个简单的的扩展式谈话,让学生把他们眼中老师的辛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他们有的说:老师每天早晨都要提前来打扫教室,很辛苦。有的说:老师每天中午都要为我们盛饭,自己都不能坐下来好好吃饭。有的说:老师每天还要为我们批改作业,很晚才能回家。还有的说:老师每天都为我们操心,我们犯错误惹老师生气,可是您还得忍着气,给我们讲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是心与心的沟通,是情与情的交融,一句句,一声声,都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从而使大家尊敬老师的情感达成共鸣,便有了那发自肺腑的老师爱你们!我们爱老师!的深情!

第三,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强烈的感染。在教学《假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残疾儿童的不幸,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关于残疾儿童的感人故事,在听了我的讲述后,很多孩子掉下了眼泪。这时,他们再读第三小节时,就能把那种对于不幸的人的关爱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而且,在让学生续编课文时,他们考虑得也都是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送去温暖,来表达他们的爱。

第四,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在教学《我们成功了》时,我首先为学生范读,我真的被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所打动,那一刻仿佛就在眼前,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与兴奋,眼里竟流出了热泪,挥动着手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孩子们看到了我的表情和动作,也被我所感染,都站了起来,同我一起欢呼,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再次达成了共鸣。

总之,这一次次心灵的碰撞,这一次次情感的交融,都让我深深地感动,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感动于新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情感光环。我和我的学生们将在这种积极的情感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论文(精选17篇)篇十七

与往常一样,我坐在静静的教室里,等待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笑脸的出现,渐渐地教室里响起朗朗的读书声,这时,邢鹏同学悄悄走进教室,我忽然发现他脸上清晰地印着红红的手指印。我问他:“有人欺负你吗?”他摇摇头。我指着他的脸说:“这是怎么回事?”他伤心地流下眼泪说:“考试成绩不好,爸爸打的。”听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我无权指责,也无权对他们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我们所能做的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各种不同的家长,以对学生的全面关心和帮助去感化家长。协调一致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工作的保证。宽容和真诚是处理好这组关系的基础,协调和理解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我们的家长呢?他们理解孩子吗?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吗?为此我做了一次新尝试。

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家长会,会前做了精心布置,学生亲自办板报,醒目的“为了孩子的明天更灿烂”几个字编织成七彩桥,分别写着“学校”、“家庭”的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并开设“爸爸、妈妈我想说”栏目,吐露出孩子们的心声,墙上贴满了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会议开始前,家长认真地浏览学生的作品,目光停留在板报上。我想此时家长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也初步明白了老师与同学的美好愿望。

[1][2]。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次考试(优质23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确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今天是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一次期中考

    最特别的她大全(22篇)

    在写优秀作文时,我们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式,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文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自我认识想一矢中

    超级臭袜子小学(热门21篇)

    优秀作文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相结合,引导读者思考和感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和评论。星期天,妈妈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洗自

    企业积极分子写思想汇报(优秀19篇)

    思想汇报是对自己思想和心态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写作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激励自己做得更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起来提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小班下学期范文(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意十足的幼儿园工作计划,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带来新思路。伴着春天的脚步

    中班教案及教学反思跳跳糖(通用20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对教师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是对我们的智力和感性的一种培养,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世界读书日选登(精选18篇)

    1、文能治国,勤奋读书,学识渊博,为国敬献。增长见识,修养素质,端正品德,爱老敬孝。世界读书日,多读书、读好书,成为更好的人。2、启迪智慧指引坦途,实现梦想发财

    英语年级教学计划(热门15篇)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和概括的一份规划。在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学计划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全面提高自己

    高考冲刺毕业演讲稿(专业14篇)

    在演讲稿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调和节奏的掌控,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接下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讲稿范文,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观点给听众带来了深思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