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

时间:2024-05-02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参照标准,通过比较自己的作品和范文,我们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处,进而改进自己的写作。如果你需要一些范文范本作为参考,可以在下面找到一些你需要的资料。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一

掌握于思,思起于疑,创设情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创设长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索、兴趣。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运理”时,一开始,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开始画图、观察、度量很快得出结论: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我开始启发:“把任意四边形的各边中点连结以后就得到一个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那么‘中点’与‘平行’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几个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数学教学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想知道的——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个重要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在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对问题的见解,而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最初接触到一个问题后是如何绞尽脑汁地分析,中间又经过了哪些主观认识与客观条件的冲突,最后又是如何捕捉到信息,联想到相关的定理、公式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只有把教师思维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他才会进一步举一反三。

三、要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语言教育专家吕淑娟说得好:“数学、教学,就是“教”学生是“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决不能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学中,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例题解答等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经,不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那种老教法,要先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解答、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进行启发、引导、解决。这样的教法即给了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也是教师的“导”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做习题是巩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教师最好不要对习题进行提示,要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创新或一题多解,待学生完成后,再认真批改、评讲。

四、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人感到中学教学用处不大,因此应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注意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有关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可联系存款利率的问题,二次函数可联系投球问题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调动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实践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举办数学讲座、办黑板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等。

有人说:“当一个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如果把学到的知识都忘完,那么,这时他所剩下的,才是学校教师在他身上进行教学的真正成果。”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是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真正成果。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

教学中要运用学具、教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应用要注意多角度、不同方位和多样性。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形象思维水平就越高。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长短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如要使学生获得长度单位1厘米长短的表象,学生要先用直尺量图钉、手指,1厘米大约是1只图钉长,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要使学生获得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大小的表象,就让学生先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大拇指的指面,大拇指的指面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这样在实际中量一量,比一比,1厘米的长短,1平方厘米的大小就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了表象,形成了空间观念。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如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先要数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数课文实物图:1只熊猫、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气球,通过数具体事物,在获得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建立1、2、3……10的概念。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也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明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找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三

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因此,数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考虑训练学生的运算速度,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原理的本质,提高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抽象程度。因为所掌握的知识越本质、抽象程度越高,其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检索的速度也就越快。另外,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学实践表明,变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大作用。如在概念教学中,使学生用等值语言叙述概念;数学公式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各种变形等,都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四

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小学教师能否胜任小学教学的重要指标,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的特殊性,与中学教师、幼儿教师相比,小学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力更趋于感性化,通识化,实践操作化。

我校从开始培养大专学历小学教师,与以前的中师生相比,学科知识学习的更广泛,教学理论上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初等教育专业在小学教师的培养方面忽略了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重点教学和训练,使得部分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尽快的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1教育实践能力的理解。

不同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教育实践能力有着不同的理解,曲阜师范大学冯晓丽对教学实践能力的定义:“教学实践能力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以基础能力为基础,以操作能力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一种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育实践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学科专业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五

小学生在教育中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6――12岁的儿童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着他们独有的认知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些就决定了从事小学的教育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多年的小学师资培养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综合+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在进校后第一年不分方向,进行全科培养。“综合”即以人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适应小学对全科型教师的要求。“特长”是在综合培养的基础上,在第二年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就业面向分方向培养,学有所长,教有所长,能突出胜任小学某类学科教学。该模式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从教能力,明确了就业面向。

2.借鉴中师特色,注重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中等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办学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对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视上,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随着小学教师培养层次的提升,在专科、本科阶段的小学师资培养上培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突出了教育理论、学科知识的教学,但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往往重视不够。这也导致了现在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小学教学时,尽管理论水平上去了,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学基本功差、课堂组织不好等情况,因此向中师学习,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出合格的、更受小学欢迎的小学教师。

2.2调整课程结构,简化教育理论课程。

高中起点的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化知识学习的能力,而现在的初等教育专业为了突出其专业特色,太过于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小学教育具备自身的特点,小学教师应该多些感性化、通识化、实践操作化,少一些理性化、专业化、理论化。太多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更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浪费了学习精力。要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仅仅只有理论学习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学生教学经验的积累。但由于高校近年的扩招,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量增加,但是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很多高校更愿意开设一些对硬件要求比较低的理论课。而实践课的开设,如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因为对硬件要求较高,很多高校满足不了大量学生的.需要,而对实践课程进行了压缩。要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简化教育理论课程,增加教育实践课程。

2.3强化课程实施能力。

1、加强“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训练。

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必备职业技能,三笔字包括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虽然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地方对写字的要求降低了,但由于小学教育的特殊性,面对的是初学写字的的小学生,对三笔字的要求更高,不但要书写漂亮,更重要的是书写规范。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更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而简笔画在教学中比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比实物,模型,多媒体简便、灵活,在小学教学中适当使用,能为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的教学效果,清晰、标准的的口语表达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更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口语能力。因此,应把“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纳入课程体系范畴,作为必修课,加强训练,进行过关考核,每个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基本功。

2、加强艺术、体育技能的训练。

小学生的教学是全面发展的教学,我们培养的小学生是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教师,要求能胜任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教学并具备组织开展小学生艺术、体育活动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相应的艺体知识和技能,在小学的教学中才能适应小学生艺体方面的活动需求。因此,在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中,也要强化学生的艺体技能的训练,开设相关的课程,制定考核标准。

3、加强学生讲课训练。

加强学生讲课方面的训练,应当突出训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加强试讲训练,鼓励学生多登讲台,在开设的教法课中,少理论,多实践,争取人人上台,在老师指导下,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二是加强说课方面的训练,说课是与试讲相比不仅要熟悉讲课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强化说课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在学生练习说课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更能很好的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相结合,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说课标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考核。第三要加强微格教学训练。这种教学训练模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是训练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

4、积极开展学生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应当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开展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书写比赛、小学课文诵读比赛等活动,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平台,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助精神。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是初等教育专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因为学生学生人数增多,而见习周期短,工作量大。加上部分小学由于升学压力大,接待见习的学生数量过多,不太欢迎学生来见习。很多学校对见习工作能少安排就少安排,能不安排就不安排。而教育见习是学生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学校应当积极与小学沟通联系,加强合作,合理的安排见习。按照传统教学计划,教育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并且只有两个月时间。在教育实习中,学生需要实习的内容很多,包括教育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教学科研的实习,太短的实习时间,不利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应当延长,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学习。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六

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激发想象的内驱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们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活动,看谁拼得图案快而多。活动过程中,学生精神抖擞,思维活跃,表现意识特别强。拼得快的学生到台前展示时,稍有落后的学生急得直搔小脑袋,不甘落后地苦思冥想。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可见,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

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考试积极的、正面的导向作用,在考题的形式和内容上寻找突破口。考题中适量增加一些应用性、操作性、创造性的题目。另外,根据所学的内容,把一些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社会调查解决的问题,作为开卷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并纳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七

教学中要运用学具、教具,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和操作机会,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应用要注意多角度、不同方位和多样性。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形象思维水平就越高。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长短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如要使学生获得长度单位1厘米长短的表象,学生要先用直尺量图钉、手指,1厘米大约是1只图钉长,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要使学生获得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大小的表象,就让学生先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大拇指的指面,大拇指的指面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通过这样在实际中量一量,比一比,1厘米的长短,1平方厘米的大小就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了表象,形成了空间观念。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抽象,才能获得数的知识。如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先要数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数课文实物图:1只熊猫、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气球,通过数具体事物,在获得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建立1、2、3……10的概念。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也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明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八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

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

如在讲究“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帮投沙包的游戏。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投沙包的目标站成一个圆,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下边的人再依次投,这样距离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相同才保证了竞赛的公平性。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通过实践,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九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学生的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把生。

[1][2]。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

is(1891—1976)在《人的研究》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他在书里是这样写的:“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不能通过言语、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上的说明或证明,二是不能以正常的形式传递。[2]那么到底什么是缄默知识?简单一点来说,缄默知识就是指那些我们平时所意识不到的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行动的那一类知识,缄默知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它存在于我们的经验和行动之中。譬如说:在体操课中的骑撑前回环动作中,老师强调当自己在杆上把自己撑起最高点时抓准时机顺势完成动作,但当我们问那个时机到底是什么时机的时候却无从回答。它很难通过言语具体描述,但是又确实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之中,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引导我们行动,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如何利用缄默知识的作用使缄默知识显性化、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们拥有更多的缄默知识促进实践能力仍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问题。

2.1缄默知识对学生个体体育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的差异性影响。

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是人“内在于行动的知识”,“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者直接传递的知识”。[3]缄默知识具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个体所掌握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技术的多少是不一样的,对各个体育项目内容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体必须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项目的理解程度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例如,某个学生大学前打过排球,在大学期间再进行排球项目的学习,只要老师对技术动作进行讲解他便能较快的理解并且经过练习后明显比其他同学掌握的更快。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有选择的进行学习。这就是他们各自所掌握的缄默知识在起作用。

2.2缄默知识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

我们从缄默知识的定义中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它是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定程度的缄默知识。因而,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就运用到缄默知识。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缄默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进步的相对较快一些。他们可以通过“内在于行动的知识”提高对体育运动项目规律的理解,增强对运动技能的认知。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3缄默知识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发展和巩固。

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和现行知识之间不是完全割裂的”。两种知识存在着一种谱系现象,在谱系的一端是完全缄默知识,而在另一端则是完全显性的,但是大多数的知识是存在于这两端之间。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会建立一个对某个运动项目的知识体系。[4]比如羽毛球中的正手高远球技术动作中,教师会交给学生基本的动作技术要领,侧身引拍、倒拍、转腰伸臂全身协调用力击球,随挥等技术环节,这样学生对正手高远球动作技术的显性知识就已有所掌握,但是往往击球不准确,老师经常会说动作不到位,对于击球的高度角度以及球飞行的路线与弧度等等,都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增加“球感”和“手感”来慢慢地调整高远球动作技术的各个环节,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正手高远球动作技术的知识体系,使高远球技术动作做得更加规范协调。而“球感”和“手感”正式属于缄默知识。

3.1提高对掌握理论知识的认识、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念。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体育师资力量最重要的后备基地。学生的缄默知识常常内化为行为与行动,实践是促进缄默知识积累的保证,又是使缄默知识显性化的手段。[5]因此,不仅要学好专业技能,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还要有熟练的教学实践能力。而在这个知识体系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缄默知识,并且缄默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缄默知识的在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什么是缄默知识。这就要求在学生入学初始老师就要教育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教学实践能力,首先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条件之一,其次,在老师给他们上课期间不仅要学会技能还要有意识地学习、观看、模仿老师是如何教学的,例如在细微的肢体动作或者特殊的教学词汇上等等,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在学生的观念中把技能学好就结束了课程,其实不然,教师的教学虽然对学生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但是上完课后如果叫学生去当“老师”给别的同学上课却无法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别人,这就是缺乏课中观察、课后总结所导致的后果。第二,转变学生观念,由于外显性特征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十分强烈,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时候会过于强调动作技能、技巧等外显性技术知识体系,忽略学生本身拥有的缄默知识。必须帮助学生树立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根基的思想观念,理论知识到了一定时期它将会内化为我们的缄默知识,比如说:在多年前我们曾经学过篮球,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再接触它。上课前强调不仅要学技能,还要注意观察教师的上课方式与方法。

3.2组织各类型听课,撰写听课记录。

3.3创设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会。

理论与实践交流会是指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举办书写教案和组织教学实践技能比赛等形式以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的一种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离不开理论知识支撑与实践的累积,然而要使缄默知识显性化必须通过对日常化生活的不断重复。[8]根据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开始较专业地进行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一般在大四教育实习前一个学期,时间上略显仓促。为了更好得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组织有关专业知识竞赛、定期组织交流会。学院组织以班级为单位派代表队参与、班级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方式可多变,使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各自的缄默知识的显性化,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3.4教育实习。

通过教育实习,学生不仅能够印证、检验、巩固和提高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促进缄默知识的积累,而且有助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检查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反馈教育培养过程差距与不足,等等。教育实习是大学期间学生个体对缄默知识运用最为系统、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实习阶段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教育实习过程中有固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充分了利用了缄默知识传递的最佳方式“学徒制”的形式。“学徒制”是一种从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的转换形式,即师傅与徒弟共享缄默知识。[9]作为“徒弟”的实习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以及潜移默化的实践可以学会指导老师“师傅”的技巧,这种技巧依然是缄默知识。包括一些方法和经验,甚至包括连指导老师自己也未意识到的技巧。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模仿,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连自己也不太清楚的实践知识和个体之后是。这样,指导老师的基本教学风格就传递给了学生。[10]学生从中学习到的相关的缄默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进行的实践,从而增加并强化个体缄默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在较系统地接受教学实践训练,可适当的延长教育实习的期限。

4结语。

缄默知识的的确确存在于个体知识库中,一方面通反复过实践促进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另一方面,利用缄默知识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其控制难度较大,不易于掌控。因此,在运用过程中,我们非常有必要增加对缄默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充分挖掘其作用,探寻多方途径更加有效地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2]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101—105.

[3]吴耘.缄默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现象.四川体育科学,(9):126—128.

[8]罗勇.论缄默知识与大学生实践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z1:156,160.

[9]唐京,冯明.知识类型与知识管理[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2).

[10]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一

以往的教学环境下,课堂上大多注重于教师的教授,着重点也在教师直接对于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主动去学习,更不用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数学是理科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初中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中心对称图形,哪些物体组合之后的平面也会是中心对称?不拘泥于形式,要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操作原理,并且对得到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组总结,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动手实践是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方式,也是最易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能力的活动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应用这种创造能力,引导这种能力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知识去设计富有情趣和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很多研究数据表明,由于缺乏自信而导致厌学的学生数量,占整个厌学学生总体的很大一部分。对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自信心培养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性的活动,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亲手动一动、算一算、画一画,让他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多布置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引进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能力等.数学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一种必要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鼓励学生参與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精力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切实加强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二

“结构―定向”教学原理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先生为提高教学效力而提出的一个现代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结构化教学与定向化教学两个基本观点。其中“结构化教学”观点是指教学应首先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也就是所教学工作或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变化。而“定向化教学”观点是指我们若要提高教学成效,则必须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该教学思想汲取中外多种教学思想的精华,进行大胆地融合,弥补了时下教学活动过于放任或精确的缺陷。其原理非常有利于我们从系统上改进目前的小学教学。

三角形个数。

余下根数。

算式。

6

3

2

6÷3=2。

7

2

1

7÷3=2…1。

8

2

2

8÷3=2…2。

9

2

9÷3=2。

10。

2

1

10÷3=3…1。

引导学生前后比较,操作结果自然凸现出剩下的根数就是余。

分类标准。

学生a。

1008、5800。

数中“0”的个数。

3805、5083、3510。

学生b。

3805、3510。

千位是“3”和不。

是“3”

1008、5800、5803。

学生c。

1008、3805、5083。

“0”在数中的位。

两数相加。

35+25d42。

两数相乘。

30×2-42。

改小数。

两数相加。

60d(20+22)。

两数相乘。

60d6×7。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三

人生就像一个等式。它的左边是不思进取,它的右边就是一事无成。

它的左边是锐意进取,它的右边就是学有所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认真学习数学,并努力学好数学的人,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更敏锐,更科学,更完美,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品质更优秀。

今天是我们第一节课,我们聚集一堂,大家心里也一定怀着美好的愿望。这节课我们不急于上新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数学,一起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及如何学好数学这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大家知道北大最著名的院系是什么系吗?早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列数学系为北大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为什么数学系在高校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课本主编寄语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有助于提高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重要贡献。

(二)如何学好数学。

第一:对数学学科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数学老师毕业寄语。

主编寄语里是这样描述数学的特征的:数学是自然的。数学的概念、方法、思想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自然发展形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应用,让数学显得合情合理,浑然天成。数学中没有含糊不清的词,对错分明,凡事都要讲个为什么,只要按照数学规则去学去想就能融通。

第二:要改变一个观念。

有人会说自己的基础不好。那我问一下什么是基础?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所以要学好每一天的内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了。所以现在你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无所谓基础好不好。

第三: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数学的途径有千万条,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习题、用数学解决各种问题是必需的,理解、学会证明、领会思想、掌握方法也是必需的。此外,还要发挥问题的作用,学会提问,热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用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带动自己的学习。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类比地学、联系地学,既要从概念中看到它的具体背景,又要在具体的例子中想到它蕴含的一般概念。

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怎样预习呢?就是自己在上课之前把内容先看一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打个问号,以至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样才能够很快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预习不是很随便的把课本看一边,预习有个目标,那就是通过预习可以把书本后面的练习题可以自己独立的完成。

2、上课认真听讲。上课的时候准备课本,一只笔,一本草稿。做不做笔记你们自己决定,不过我不大提倡数学课做笔记的。不过有一点,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课本上又没有的,我要求你们把它写在课本上的相应的空白地方。还有如果你觉得某个例题比较新或者比较重要,也可以把它记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上,这样以后复习起来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草稿要来干什么的呢?课堂上你可以自己演算还有做课堂练习。

3、关于作业。绝对不允许有抄作业的情况发生。如果我发现有谁抄作业,那么既然他这样喜欢抄,我就要你把当天的作业多抄几遍给我。那有人会问,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两个办法:

一、向同学请教,请教做题目的思路,而不是整个过程和答案。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如果你让他抄袭你的作业这样不是帮助他而是害他,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吧。我非常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问题的,这样才能够相互促进提高。

二、向老师请教,要养成多想多问的习惯。我的办公室在,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4、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问题集。把平时自己不懂的和不大理解的还有易错的记录下来,并且要及时的消化,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到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自己复习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学期开始了,请大家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找到学习的原动力。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每位同学都有个好的开始。

最后,老师真心地想勉励大家:

也许我跑的并不是最快的,但我却是最坚持的一个;也许我跳得并不是最远的,但我是最用力起跳的那一个;也许我思维并不是最敏捷的,但我是最认真思考的一个;也许我的成绩没有排在前列,但我是最努力的一个;也许我不太会表达,但我是最真诚的;也许我才能不多,但我是最用心的;也许我不太惹人注意,但请相信我有我的精彩。

我相信,同学们只要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努力做到以上三点。一定会将数学学得多姿多彩。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很差,他们在课堂上经常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做作业粗心大意,有的作业经常不能自觉完成,要靠老师再三督促才能勉强完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的学生条件较好,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里他们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里什么事也不要他们做,有些学生连穿衣、系鞋带等都有不会,家长教育无方,使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学习效果当然就更谈不上了,这对学校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进行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我采用树立榜样的方法,向学生讲述伟人少年立志、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讲敬的周中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请身边的英雄、模范现身说法,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我经常对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讲华罗庚是一个初中生,后来自学成才成为一个著名的数学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讲陈景润立志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而废寝忘食的故事,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同时我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有各自的潜能。

二、培养广泛、浓厚的数学兴趣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创造学习。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氛围的直接创造者。我根据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学习的起点。尽可能做到对教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以数学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魁力去感染学生,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创设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我还注意到应充分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交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想象、去思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来探讨,使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探究与争论中学会了认识事物、探究知识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有意思,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以“严”治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培养学习品质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数学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听、看、疑、想、讲、做、查的`习惯,做到具体要求具体抓,扎实有效促提高。比如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老师,眼看黑板,有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我就有意识地叫他们回答问题,如果学生问题回答不出,或是答非所问,这时候他们就会自觉在下次加强注意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我则不讲或适当点拨,同时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做到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一个孩子的成功不在于他的脑子有多聪明,更多的是习惯的好与坏,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知识教育与行为习惯的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策略一: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自我检查意识、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五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实质和核心是创新,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谁就拿到了21世纪的通行证,谁就成为21世纪的主人。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课程标准》中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指出问题,进行探究。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是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上要勇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的弊端逐渐彰显,过分强调共性,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强调按计划执行,盲目服从偏重概念与结论的学习模式,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等方面受教育者没有实质性的选择权利。因此,这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无法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的长河里,他们能够继承,但难以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应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的环境,给他们尝试创造的机会,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无穷力量,也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不断地去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树立“师生共同探索”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但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淡化“问题意识”,教师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弃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弃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讲课时应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种创新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四.鼓励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的简图,图画好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个函数图象及所列的`表格:什么发生了变化?它又是怎么变的?与系数a有什么关系?什么没有变?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上了一更高的层次,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例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对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尤其要注意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以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题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要墨守陈规,应该敢想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乐于新的探索,善于独辟蹊径,注意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解题达到简化、优化。

因此课堂中例题教学应让学生多想想,多从不同角度应用新旧知识去联想、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各个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知迁移,灵活运用、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对例题条件,结论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新、鼓励学生创新,对求新、求异的解题方法甚至是不成功的想法都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六

1.你是一个平凡而又朴实的女孩,我经常看见你和许多同学有说有笑,说明你人很投缘,你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待班级总是很投入,力争为班级争荣誉。你也是个认真自觉的女孩,对待学习毫不怠慢,只是你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平时的基础太差,所以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愿你注意改掉这些问题,奋发上进。

2.你是个认真,活泼,机灵的男孩。在这个学期中语文的写作有一定的提高。能细心身边的小事。而且数学,物理还有成为班中尖手的潜力,只是英语“拖了后腿”。所以在新的学期离,希望你能提优补差,平衡发展,这样才能与自己的奋斗目标更近些,好好努力!

3.你那双珍珠般的眼睛里,盛满热情聪慧,上课时,你思维敏捷,发言积极,那独到的见解令人钦佩;做作业时,那别具一格的答案,常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工作上,你认真负责,是个尽责的学习委员。如果在好的基础上,再加快点速度,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

4.你在这个学期中沉稳了不少,但参与不够,无论是小队活动中,作为小队长协调能力有待提升,要调动队员的积极性;还是在学习方面的讨论都是极为被动的。因此学习提升不快。希望在新的学习中能认清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积极对待学习,要快乐地,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这样学习才能是有效果的!

5.“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最合适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瞧你,作业本上大红的优,每次测验取得的优秀成绩!要是你还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发言,那我们就更喜欢你了。加油吧,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

6.你真是老师的小助手,班级的好干部。课前五分钟领操,在你的示范下,全班同学都养成认真做操的好习惯,保护了视力;环境识字本做得又快又美观,课堂作业本总是第一个完成,而且准确率很高。愿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戒骄戒躁,继续努力,让自己的目标更高些,更远些!

8.你是个喜欢唱歌,并且有极佳歌喉的女生。生活中还是需要美妙的音乐,你在台上表演时,是那样的自信与用心!你是在尽全力来演绎着歌曲。老师也希望在学习中在课堂里。你依然能保持着这份勇气与自信,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希望你快乐地歌唱,快乐的学习着!

9.你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好学生,团结同学,成绩优秀,更让老师开心的是,这学期你发言积极多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可这次由于没完成好环境识字本,失去了获奖的机会,多可惜啊!其实勤奋才出天才,别以为光学课本知识就够了,你那么聪明,相信你会明白的。

10.xx,老师真的很喜爱你!你真是太棒了!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在课堂上精彩的回答,流利的谈吐,优美的文笔;一手漂亮的好字,你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令老师赞叹,同学们羡慕。希望今后你在学习中大胆施展自己的才干,使你更加出色。

11.你是一个可爱活泼的男孩。你也是一个关心班级体,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各项集体活动中都能认真参与,但是还需要更加自信些。在学习方面,有进步的方面,但是语文的写作,英语的阅读等还要多花些功夫。希望在新的学期中你能有新的改变,更大的进步!

12.你是一个聪明活泼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课堂上有你响亮清脆的回答,课后有你关心集体的身影。作为一个中队委,你真是非常尽责。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你知道吗?不过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你,那是因为你上课经常会讲“悄悄话”开小差。老师希望你会做得更出色!继续努力!

13.你是一个正直,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能力也很强的女孩。学习一贯认真不马虎,在本学期又荣获区时政竞赛一等奖。希望在种种荣誉面前,能戒骄戒躁,以你的踏实稳健的步伐,一步步的迈向新的目标,新的高度,去争议新的成果,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和父母失望的!加油!

14.你是个聪明活泼而且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平时能歌善舞兴趣广泛知识全面思维敏捷,特别使老师高兴的是,你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么与众不同,简直棒极了。老师相信,只要你上课不说“悄悄话”,那就更棒了。

15.你的勤奋和努力是班里出了名的。上课总能看到你坐的端正的身影,听到你清脆的嗓音。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瞧你,字迹端正了,成绩稳定了,大家也更喜欢你了。继续加油吧!你将成为一个更出色的班干部。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七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简单地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挖掘他们创新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考虑教学环节,运用教学手段,从而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还要解放教育思想,开放教学空间,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放课堂的教学空间,因为“创造力是无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作为教师,还应以创新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态度、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等,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更新的观念和知识技术武装自己,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接收新理念,学习新经验,以新的思想和学识启迪学生。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借助教材这个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构思教学流程,循循善诱,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氛围,给以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是完全自由的,真真正正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操作观察、勤做练习等。而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他们创新方法了,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常用想象、联想、求同、发散、逆反、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教学生创新。

3坚守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

3.1巧设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主动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恰当、生动、直观、有趣地设置导言,把学生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3.2循循善诱,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

3.3注重操作,主动实践,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的知识从实践中来,能力也是通过实践逐步磨炼出来的,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次序的观察,唯一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观察实验。

3.4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的关键所在,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八

问题是学习动力的起点,而头脑中不断生成问题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互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曾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问,学问,就要学会问”,这些名言也都深刻地阐明了“问”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的心中充满了千奇百怪的问题。天空、泥土、飞鸟,直到家里的一切日常用品,都会成为他们追问的对象。然而,就目前科学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对象并不多见,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就会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如在《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当我和同学们刚刚得出“物体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时,一位叫高博洋的小朋友没有举手就突然站起来反驳说:“老师,有的物体受冷体积会膨胀”。我并没有制止而是鼓励他继续往下说,“有一次,我把一瓶雪碧放到冰箱里忘记喝了,第二天去拿时,雪碧已经把瓶盖都顶出来了。”有力的证据和事实使同学们感到十分惊讶。我很快地从突如其来的提问中冷静下来,立即诚恳地表扬这位学生,肯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我们怎么去区分水和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交流中分辨出了水变成冰,其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体变成了固体体积膨胀了。最后我做了补充:“我们讲的物体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同一形态下的比较。所以高博洋同学的发言也是正确的,爱动脑筋而且富有创造性,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但了解了知识,还深深地体验到敢于提问题的乐趣,相信有了这一经历,这个学生今后肯定会更乐问、善问。

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提问。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好问是探究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更要引导学生会提问,善于提问,将问题提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价值。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

课堂中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思考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幼芽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例如教学《热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我说:“你们见过烧不死的金鱼吗?今天老师让你们看看。”然后把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放入一个大试管中,开始烧金鱼。经过几分钟后,试管上部的水烧开了,而金鱼仍然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当学生都静静地关注着金鱼时,我说:“看来这条金鱼果然是烧不死,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对这个现象感到惊奇,纷纷提出了想探索的.问题。“这条金鱼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为什么金鱼会烧不死?”“酒精灯在试管底部烧,金鱼也烧不死吗?”学生由此产生的探究愿望非常强烈。

2、开展探究实验,提高提问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结果,这些能力将有利于学生将来独立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所以在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来,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例如教学《水到哪里去了》一课时,课前可以让学生与自己一起搞卫生,用湿抹布擦玻璃窗,一会儿玻璃窗上的水迹就干了;将水洒在水泥地上,一会儿就干了。上课后,老师问学生,看了这些现象,你想研究些什么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玻璃窗上的水为什么没有了,只留下一些白色的斑迹?玻璃窗上的白色斑迹是怎样产生的?水泥地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又如在上《磁铁》一课中,我先播放课件:在一个大山洞中,一队人马的武器全被吸走了,再让学生自己摆弄磁铁,去发现有什么现象。不多时,教室里的声音就此起彼伏,有问两块磁铁为什么不愿在一起的,有问两块磁铁的力气是哪儿来的。这一个个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试验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怎样提问,提高了提问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重在激励。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评价的推动。积极的评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内驱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基于其成长的客观现实,不要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理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用鼓励语言进行评价。比如:“你的问题是通过你平时仔细观察后提出的,细心耐心使你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不轻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很有勇气。”“你的问题很有创意,但你更应尝试去解决,这才是科学探究的态度。”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重视对学生在应用、体验和参与方面的评价。应该在评价时,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方面。可以考虑小组成员间互相的评价和班级之内的评价。评价的表达方式可以有语言描述、等级评定、程度评定等,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做,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提问空间”,设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提问,会提问,善提问。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十九

(一)有明确的目标。

(二)勤也就是不怕苦。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关于小学生数学教师寄语: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很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论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的收获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什么是知识的系统化,就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它的好处是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因为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进行分类整理。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十

关健词:。

新课程问题意识笑略。

摘要:。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学生主动进行对事物、现象的质疑,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起始。本文就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方面作了阐述。

一、问顾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冲击,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多少有了改变,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课题是‘分析交通线的区位因素”。过程:教师先罗列了交通的四大区位因素,并做了很详细的讲解:接着提供了一幅等高线图(如右图),作为巩固练习,图中没有比例尺也没有经纬线,提出5个问题,请学生回答:a,b两个聚落的基本概况,ab间交通线建设的作用,ab线建设的不利自然因素,决定兴建交通线的原因,该地发展最好的交通运输方式,学生思考后作出相应的回答。

教学过程顺利,学生也积极回答问题,教学气氛活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得以落实。而且可以看出最后的问题情境创设花费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和脑力,教学的思路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并尽量往深往宽拓展,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来落实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但不难发现,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一个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也就是说学生做的最多的还是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他们始终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没有真正的体现。因为缺少主动积极的去寻求问题的意识,宝贵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并且与同行老师作交流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地理问题探究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还诸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话道破了问题探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只有在地理课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使学生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二、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那么,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改变这种‘不问无答,一问一答”的状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包括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或新课程理念实质理解领悟不深,有的教师教学中没有把新理念始终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内涵。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地理问题探究来展开,让学生主动质疑、讨论,进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以“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为例,通过展示上图,引导学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进行思考、合作讨论,根据已有知识积累结合新知识,自然质疑:1.什么是交通线?图中是什么线?2.为什么在这里修建?本地区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线?哪些方面因素会影响到线路方式的选择?3.碰到新的情况,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探讨,掌握交通区位分析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只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能掌握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做好一般地理思维的训练、教育和引导。如在哪里寻找疑点,让学生明白第一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性质和规律等理解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等多问为什么;第二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等去寻找。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教材中出现红树林湿地,有学生问“现阶段红树林被破坏非常严重,红树林是不是做红木家具用的,才会被大量的砍伐?”这时教师必需知道什么是红树林,什么是红木家具。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而且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拥有的是一大桶水才行。上“工业专业镇”的作用时,一个同学提出:“东北老工业区存在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难道经济专业镇只有优势而没有缺点吗?”类似这样的大大出乎老师意料的问题,也不经意间表现出学生思维的亮点,如何及时捕捉、肯定和解答,其实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提高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因为教学规划和教学的实际总是会有出入,学生的层次不同、思维方法和角度不同、生活背景和认知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同,面对同一信息或材料,会有不同的问题提出和解答方式。上“南方与北方区域发展差异”一课,在完成第21页的活动题时,一学生回督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比北方地区要温暖湿润”,这时,一个来自新疆的学生并不小声的自言自语:“南方暖和什么呀,害我手上生满冻疮”,一片哄堂大笑中,有人问“为什么他的手到了南方反而开始长冻疮了呢?”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学习中国气候差异的绝佳机会,于是及时调整教案,原本想粗略带过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请这位新疆学生谈谈他对南北方气候差异的亲身体验。看着学生认真的态度和有所领悟的神情,我想这是一节成功的课,虽然并没有完全完成教学计划。

(二)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课堂气氛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慢慢形成的,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沉闷的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除了老师的声音没有别的任何杂声的课堂,学生会变的大气也不敢出,何况是“质疑”呢?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更愿意去思考,也敢于提问。为此教师要做到:i.要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博学”的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抑扬顿挫的言语、幽默风趣的点评,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也燕得学生的尊重.同时还要注意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平常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课堂讲些轻松的新闻,甚至也可应用学生普遍关心的流行文化。在一次公开课中,嘉兴有位老师在讲授“中国的区域差异”时,引用一段网上歌曲:“北京人说风沙大,内蒙古人就笑了:内蒙古人说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学生开怀大笑,老师与自己的距离一下子就近了,“原来老师也知道这些呀”,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走入学生的心中。

3.要多肯定少责骂学生。现代的学生个性极强,同是又极为脆弱,很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动不动指责学生,整天的板着脸,“规规矩矩”的课堂在学生的感受中会变的无比漫长,而且让人心生反感。只有生动有趣的内容,轻松自如的心态,和善可亲的老师,学生才敢于把心中疑问表达出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于质疑。

要探究问题,先得呈现问题。因为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地理问题显得纷繁复杂,学生不可能对问题本身及其背景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此,为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究,就要对教育内容进行筛选,创设好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

2.创设有适当思考难度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有适度的难度、坡度的教学内容,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困难的认识矛盾,才对学生更具吸引性,学生才能在解难和爬坡中去享受成功的欢乐。上“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向学生呈现出诸暨改革开放前后30年土地利用图、30年前后的景观照片图、城市人口变化数据,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假如自己是市长,做一个城市化发展报告。面对这个挑战,学生有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失去土地的农民作为‘新城市人”的发展;外来人口在城市生存状态;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减少负面影响的措施等。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始终能积极参与教学,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学生易于突破难点,也可检查学生自己对己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

(四)运用多种激励方式,使学生乐于质疑。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失机的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在驱动力。激励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适时的表扬、肯定的话语、鼓励的眼神、竞争胜利的激动、无声的教师体态,甚至偶尔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激励学生,使他们乐于提问。

比如学生都喜欢课堂比赛的气氛,那么就可以运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提高兴趣,适当地运用奖品,就算是很小的奖品学生积极性也会很高。上《工业区位因素》时,我先展示材料:资料一:在诸暨大唐袜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先后完成了轻纺袜业城、工业配套工程、建设大唐袜业特色园区,搭建了大唐袜业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中国袜业网等.资料二:诸暨大唐袜业几乎全部属于个体、私营经济,企业的产权明晰,充满活力。资料三:从袜业机械制造到各种原料生产,再到袜子的生产、销售、物流形成一条龙。资料四: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流域中段,浙赣铁路、杭金衡高速公路、金杭公路贯穿全境。之后把学生进行分组,优差生搭配,以好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当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打诸暨大唐产袜子时,学生的眼睛都睁大了,“哪个小组能尽量多的提出与袜子工业区位有关的好问题,哪个小组可得这些奖品!”话音刚落,讨论的声音就沸沸扬扬响起。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总之,当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愤后,自主的学习成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他们会随时留心观察生活、学习中的一切,学会学习,进而学会生存,形成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教师也就真正完全了育人的职责。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十一

伴随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开展。教学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问题意识在学生积极探究中则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但是因为当前高考压力的影响,导致大部分学生均是按部就班依照课程学习,没有自我问题探究意识。另外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中的政治普遍采用的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的自我意识无法培养。当下如何正确实施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避免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进行,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

2.1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密切的关注,以此充分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问提供良好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一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进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知识学习中,如果教师还是采用的单纯让学生记忆的方式教学,那么学生很难对公民参与民主方式及意义有深入理解,更无法对这一知识点灵活应用。所以教师则需要结合相应教学辅助工具,将一些相关活动展示出来,比如:“社情民意反应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等,以此将相关知识采用视频方式呈现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看到参与途径及效果的相关问题,并展开思考。

2.2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始终处于比较权威的一个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听课,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就好。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从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敢随意提问,要改善这一教学模式,必须建立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进行“多元化的消费类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将彼此的消费观念进行分享以及互动,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心理放松,从而主动提问“消费中怎样保持理智”等等一些实际问题。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实现师生时间良好的交流极互动,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放松,从而积极思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3合理设置问题导向,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必须以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为前提,并且能引导学生针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要特别注意所设置的问题的合理性,避免问题设置难度过大,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如果难度过大,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费劲就能知道正确答案,这样就起不到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的作用了。例如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中,可以设置问题:“从物质对意识决定角度来看,一定要遵守客观反对主观吗?”这样,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会展开关于事实和主观关系的思考。在自我探索过程中自己总结出答案,并且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提高对学生问题重视度,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并且要耐心解答,并且在讲解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就算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也必须要充分鼓励及肯定,禁止在言语上对学生造成损害。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良好提问习惯。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构建问题探究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问题提问方式,养成良好的问题思考习惯,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对如何有效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提出习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十二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将“全纳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对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于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了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普遍共识。但是从实践层面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由思考的主体作用缺失。

《教育研究》第4期相关资料统计,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在学生的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1.3%,而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异议的行为比重仅占0.9%。这说明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动。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就马上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道”,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的自由思考。

2.教师的问题针对少数学生,缺乏全体性。

全纳教育认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与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难度过大,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的中心思想是: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学生,加强合作,反对排斥人的氛围。并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当新课程理念相吻合。

也就是说,提倡全纳教育与我们现在开展的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并且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也是与现在贯彻执行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问题意识。

对“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从各种角度提出的都有,形式比较多。而本文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来源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营造的一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职责就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时空。

“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对数学教学中相对情境作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营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发现,以展现全纳教育的民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全纳教育的民主化理念,要反对把任何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要努力促进所有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这就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基础。

2.拓展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提出,以展现全纳教育的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能有问题可提,使学生有自我满足的价值感。全纳教育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某个人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对知识的呈现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对于我们的整体学习中感觉有问题的这写同学,是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应该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就是通过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人人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的提出。做到上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营造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提出的空间。

3.创造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解决,以展现全纳教育的课程教育观。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的问题。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这就要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以解决。

(1)创造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有问题解决。

好奇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如果能将要学习的知识创设到新奇的悬念式情景中,诱发学生产生揭开秘密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强烈的好奇中有问题能予解决,那将是事半功倍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初二(下)《4.4反证法》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并且问题的情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学观,真正是“问题体现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问题的需要。”

(2)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解决,这是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育观的。

例如:在初三的《2.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某农场拟建两间矩形的种牛饲养室,饲养室的一面靠现有墙,中间一道墙隔开(如图),已知计划中的建筑材料可建围墙的总长度24米,墙面长10米,问矩形饲养室的宽为多少时其面积最大?有部分学生很快进行了计算:设饲养室宽为x米,则长为(24-3x)米,如果面积为y米2,则y=x(24-3x)=-3x2+24x,当x=4时,y最大=48米2时,也就是说,当矩形饲养室的宽为4米时,其最大面积为48平方米。

此时,正当学生还沉浸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喜悦中时,教师点问一句:“大家再看一看,当x=4时,此矩形的长是多少?”“不对”!此时学生的心就会咯噔一下:“矩形的长是12米,而靠墙一面只有10米,说明x=4是不可能的!那等于多少呢?”

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中。

有冲突才能有更进一步的问题解决。“最大面积等于48平方米,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本题中,矩形的宽,此时矩形的长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在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产生的矛盾中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3)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有问题解决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考虑猜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定理证明上升到理性知识。

四、确保策略有效的实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也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期望激励评价。

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表达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应是每一位教师必做的“功课”。

在课堂中,教师应时常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学生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会……”,“我知道你是可以……”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会信心大增———这也体现了全纳教育的人权观理念。即关注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在期望激励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表扬激励评价。

在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在口头表扬时应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当然,教师的表扬激励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且千万不能滥用。对于平时回答问题准确率不高的或者创造性回答不多的学生可多采用上述表扬激励评价,如果对于成绩优秀的且头脑敏捷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的是“又有了新发现,真行!”“现在的回答更胜一筹”!“这个想法是不错,有更进一步的办法吗?”等评价。

也就是说,表扬激励评价应常用,但不可泛用。应讲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应与全纳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部分人”是相吻合的。

3.成功激励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这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教师努力创造出一种全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老师和班内的同学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班级的一员。

在具体实施中,我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问的次数,哪组提的问题最有价值,进步快。有个人比赛,看谁能解决的问题最多等。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有歧视,排斥、分类的情形出现,至少要有全纳意识,容纳所有的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激发学生积极提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十三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兴趣不高及问题意识缺乏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高中的政治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缺乏表现分析,并针对学生实际表现提供相应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的政治;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也就是在进行教学中,针对一些具有理解困难问题学生出现的质疑及探索心态。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不断在问题中深入研究及学,才能够自主获取相应知识,深化知识理解。对于政治教师来讲,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及问题探究兴趣。

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数学教育寄语(通用24篇)篇二十四

[2]吴析宸.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时间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

[3]徐雪雪.高中的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4]高文坚.高中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

相关范文推荐

    元宵节的传统庆祝活动范文(17篇)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丰收、祥和和团圆的美好寓意。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元宵节总结范文,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写作的帮助。【导语】元宵节是

    测绘技术学生(实用19篇)

    范文是一种规范和规范化的文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参考。尊敬的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

    学生裁判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记录成长轨迹的方式,可以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经验。在范文中,作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自己对经验和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第一段:介绍裁判

    冬至活动方案中班(热门20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缘起:冬至,是我国农历中

    幼儿园教育育儿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利用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法,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在项目中的团队合作经历;通过参与

    校长的教育理念(汇总15篇)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接下来是小编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xx:今天我给大家上节法制课

    学术界的公开课听课心得(实用21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掌握知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中,您可以找到多种写作风格和技巧的展示,相信一定能给您带来一些收获

    失业保险的现状与应对策略(实用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写作中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区域外势力的介入,

    秘书数据分析师(优秀19篇)

    范文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内容。下面是一些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大家了解过证券数

    幼儿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22篇)

    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和健康,确保他们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幼儿教师的总结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经验和教育的智慧。陌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