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

时间:2024-04-04 作者:紫衣梦

质量月是公司每年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设立的一个专项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质量月的成果和收获,我们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请大家参阅。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一

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来的。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目前已经成为一门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充分考虑到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将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我国加入wto后,如果我们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跟不上国际的水平,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越,也会被大形势淘汰。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科学决策程序及管理急需改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及使命感。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是因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质量的提高,就必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才可能进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国际化的水平。企业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也能促使质量目标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全成质量管理的运用,加速成了生产流程,使流程加优化简洁。全面质量管理的深入开展,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改进了产品售后服务,使得客供关系更加紧密,使客户对于所供产品更加信赖感。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及认知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和现场维成本,减少经营亏损,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提升。除此之外,运用全面质量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事先控制。

在新时期,以预防为主的事先控制是当前全面质量管理区别于质量管理初级阶段的特点之一。90年代以后,包括适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新的生产模式的产生对事先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户至上。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用户至上”是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顾客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服务于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应该成为企业存在的前提和决策的基础。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经营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必须把顾客要求放在第一位,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3、坚持以人为本,调动起人的积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必须要重视起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为此,企业要坚持做好以下几点:高层领导的全权委托,重视和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公正评价结果;让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过程中去;缩小领导者、技术人员和现场员工之间的差异。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应重点强调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更重要的是全员参与。为了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管理者应该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特别是跨部门的团队合作。

1、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从工业企业来看,影响其质量的主要问题有:进给量和工序分散,这两个因素主要是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因零件的工序能力不足造成的。由此可见,要更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应该从加工过程里面来解决,只有把这两大问题解决了才能使产品的合格率提高。

2、采取的相应方法。

(1)认真学习戴明环――pdca循环。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不断提高质量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影响很大,主要是集中体现在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上:首先,在计划阶段,要找出有哪些问题是需要改进的,并逐个列出来,从中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其次,在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实施阶段,就是将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和执行。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不可全面展开初步的解决方案,只能在局部的生产线上进行试验,由此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三,在检查阶段,要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进而保留有效的部分。第四,在处理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2)全面执行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方式是指以顾客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快速反应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的运作效益并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精简是其核心部分,通过减少和消除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中一切不产生价值的活动(即浪费),增加企业资金回报率和企业利润率。首先,先要搞好5s管理,“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可以教育、启发和养成良好“人性”习惯,目视管理可以在瞬间识别正常和异常状态,又能快速、正确的传递讯息。其次,准时化生产,其根本思想是指“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来生产所需的产品”。该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的生产境界,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这一过程中,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应按照工序来进行,不能将不良品交给后工序。

3、效果评价。

(1)工序质量控制得到了加强。

生产企业建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可以控制重点工序零件的加工重点,从而使企业的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每一项生产工序都要仔细检查,直到检查合格后才进入下一工序,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企业质量。

(2)产品的不合格率逐渐降低。

方案的不断改进,可以利用排列图对影响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解决,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现在不合格品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不仅解决了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更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从而促使顾客对公司产品的质量非常满意,使企业的信誉得到了保证,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二

摘要:现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已经从以前的将事作为中心而变成了现在将人作为中心的转变。

人对于企业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之前是制约人,而现在是推动人。

企业管理的科学程度是取决于管理方法是否丰富,能否带来效率的提升,本文关注领导者在管理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各级人员的交流来达到成功管理的目的。

本文重点说明精神激励带来的效果以及运用方法。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增多,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自动化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谨慎考虑每一个决策。在对b2b、c2c服务模式的特性与共性研究基础上,对物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通过确定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在不同模式下,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满足了物流服务的需求,管理者也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提高了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

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自动化物流系统概述。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对研究对象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实现对研究对象了解的目的。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而言,包含的学科内容比较多,如控制、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等,属于多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现阶段,人们也越来越多的会应用到计算机仿真技术,其发展潜力非常大。尤其是在一些研究对象对人体有危害或自身存在危险性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都能解决。如核电站、宇宙飞船等研究。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应用,能够促使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物流系统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集合了光、机、电等技术,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作业。该系统属于综合性计算机集成化物流管理系统,包含自动化高架立体库、自动引导车及往复式穿梭车、自动化输送、逻辑控制等系统。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四

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一批建筑企业贯彻实行了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了质量体系,实施了体系认证,但由于国外建筑企业范围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体系要素。在此基础上,科研、设计、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可选择iso9001,施工企业选择so9002,试验室、监理公司等单位可选择iso9003,以不同的模式实施对外保证。

建立iso9000系列标准相适用的组织机构是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重要保证。组织机构应包括机构设置、机构隶属,职责及相应关系,组织机构应包括产品质量实现的全过程,具体到不同的部门,设计者应有设计管理等部门,施工者应有投标经营、材料设备供应等部门,项目的实施需要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的密切合作才能有效完成,项目的组织机构应是上下贯通,形成一体的。为保证项目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应设置一个综合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往往按自身的特点根据iso9000系列标准选择建立了自己的质量体系,这样三方的质量体系中就必然存在着重复设置、结合不紧的情况。这时业主就应在三方之间起协调作用。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对项目本身的质量体系进行优化和协调,使建设项目有一个良好的运作体系。

在建立和运转质量管理组织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识别和确定项目中每一个关键人和小组的具体质量工作,其中包括对产品质量所承担的职责、职务及相互关系。其次是识别和确定这些人和小组相应的质量职能,以利于实现项目的质量管理目标。最后是在建立、健全质量组织的同时,抓好项目管理本身的领导项目体系,为抓好质量管理工作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提供基本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如果没有牢靠的质量体系,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组织。

质量组织的任务就是把质量体系运作起来,并把技术系统中工作的个人和小组的活动,纳入质量体系的框架中从而激发质量组织的士气,刺激雇员具有进取心的质量意识,这种精神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管理部门对待质量的态度等。

在公司建立一个适当的质量组织是一项涉及人际关系的工作,许多企业试图设置一个职能机构来集中公司的质量职责,并希望这一机构的工作: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在因素负责,实际上这很难做到。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原理第一条就是“质量管理、人人有责”,全体人员都必须承担质量责任和义务。在实际中,项目的各参与单位,都会有自己的质量组织,质量体系核心,必须将三方的组织机构结合起来,以保证质量体系的运转。

为了使三方的质量组织配合默契,在项目内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并推行质量小组活动是有效的方法。进行质量教育,虽然会花掉一些钱和时间,但从整体上看值得。我们知道,施工方面人员流动性较大、素质也不同,通过质量教育,可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强化控制。在教育形式上应以实例说明会、质量成果发布会、全面质量管理检查等活动为主,各级领导应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开展质量小组活动,加强没有直接雇佣关系且工作关系相对不稳定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质量小组的建立需要有关人员努力和领导支持,质量小组一旦能有效运作,对了解大量的施工现场的锁碎问题非常有效,并且能暴露少数关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有关参与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减少浪费。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在竞争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但是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现状,大多数是注重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两个层面,对于人员的管理甚是缺乏,他们往往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前提,直接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因而,企业只有在兼顾生产和营销管理上,同时提升对人员的重视力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一、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

管理心理学主要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关键在于对共同经营者管理目标的人系统研究,极大提升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通过不断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在保障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之下,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极大满足人员工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挖掘其潜在的价值,促使其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取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员工缺乏发展通道。

现代企业往往会出现一个通病,那就是必须严格执行上层领导者的工作安排,忽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动双赢关系。众多企业往往会为了节约成本,迫使企业员工着力于眼前的工作,很少为员工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社会是在发展的,行业的专业知识在不断丰富,若员工依然停留在之前的知识水平,将很难适应当今时代工作的需要,进而制约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财富。此外,企业缺乏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地培训,极大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这样就很难保证企业生产效率,故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员工的工作氛围不够和谐。

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多员工工作的大集体,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对于整个大集体的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关乎着企业能否留住人才,保持长远的发展。众多企业的现状是,企业员工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往往侵害其他员工的合法利益,进而造成恶性的竞争,使得整个企业的工作氛围十分紧张,员工很难保持高度的集中投入于工作,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沟通合作,致使企业整个生产效率降低,制约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内部员工分配缺乏合理性。

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员工的分配缺乏合理性。员工分配合理一方面由于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之前,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企业在员工分配上必然会造成人员的不足或者是过剩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善,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致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挫,能动性降低,使得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易使得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

1、为企业员工建立绿色晋升通道。

一条绿色晋升通道对于企业员工对于员工具有十分强的吸引力,为企业员工继续留下提供十分充分的理由。绿色晋升通道的建立对于员工的积极性地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员工的潜能发挥出来,认清自我的价值,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应该有一双伯乐的眼睛,将发展潜力巨大的人员从普通员工中挑选出来,发挥出他们真正的价值。依据管理学的角度,企业只有将员工的优势对应到不同的岗位,这样才能使其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2、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是确保企业员工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的重要前提。保障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满足他们基本的需求,创造出一个让他们感觉稳定的环境,这样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才会渐渐提升。保障企业员工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积极深入员工中去,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从而做到真正的满足,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投入工作,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的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文化不是强制性的灌入,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多元的企业文化将对于员工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港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才能真正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3、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工作氛围地建立,员工在工作时间内可以进行有效地合作和沟通对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起到巨大地作用。如何创造企业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信任是前提,员工与员工之间具有信任、员工和管理者具有信任,领导者相信员工的工作能力,给予其更多的发展空间,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尊重也是极其必要的,在工作之中,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尊重,员工与员工之间互帮互助,团结起来提升工作效率,建设良性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员工不断追求上进。

4、设立心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面临着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因而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此时企业应当秉持着人本主义的思想,设立专门的心理部门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员工的压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专门的心理部门都是由专业的心理医生组成,专业水平较高。心理工作人员定期和员工进行协调沟通,面对压力不同的员工给予不同程度的疏导。这样不仅为员工工作清除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了与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企业凝聚力的增强以及员工归属性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六

并且对于收益来说,一般与风险是正比的,但是风险不只与收益相关,企业的损失也要评估相应的风险,此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很难获得收益,只能评估和尽量的减少损失。

随着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大,财务报告的制定牵动着企业的总体发展形势,之所以会发生重大的风险,审计工作主要关注的就是财务报告中存在的大量不实和舞弊的现象,涉及到了严重的舞弊风险。

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建立正确的领导层管理理念以及加强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管控力度,最大限度的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一些审计人员在明知财务报告出现了重大错误会导致舞弊风险的情况下,受到利益驱动而提供了虚假的评估报告以及不合理的意见,加剧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致于企业内部审计控制机制受到巨大损害而无法运转。

一、风险导向审计相关的概念。

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一直是企业主要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及时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系统性的评估和指导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过程,通过风险导向的评估和检查,以此来降低企业由于错报风险导致的经营和舞弊等风险。

而内部审计控制机制难以对这些风险开展防治和纠错,存在巨大的审计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就是针对这种审计工作本身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和评估,合理的配置审计资源,建立审计风险的模型,确立并完善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以及流程,在理论上解决了在审计工作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审计工作保驾护航。

二、如何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使用风险导向审计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风险评估,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可能存在的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其次是风险应对,这个阶段是获取审计证据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最后是报告阶段,这个阶段是评价获得的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

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师应保持职业怀疑,认识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

审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充分、适当,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直至能够接受,从而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主要包含以下步骤,风险评估是指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可能风险。

风险应对是针对识别发生的事项,是最终的财务报表错项能够被识别。

报告:根据获得的审计证据,哪种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是恰当的?

风险评估阶段审计组应根据经验对被审单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对管理层的诚实和诚信做出推断并保持职业怀疑,用以制定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已确保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收集最关键潜在的错报领域的审计证据。

风险识别是制定审计计划的关键步骤,而导致风险的形成是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识别出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导致对其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估记录,也就设计恰不出恰当的审计对策。

风险应对,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重大错报,通过恰当的设计和措施获取充分的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风险范围内。

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可以融入不可预计性,例如,不宣布存货盘点时间等,用特别的审计程序处理管理层凌驾的可能性。

报告阶段,形成准确的审计报告是审计的最终结果。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或管理层进行沟通,评价获取的设计报告,形成已执行审计程序的结论,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形成审计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看待问题更加全面细致,有利于风险的评估。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随着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创新,已经改进了以往在评估财务报告时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创新了工作模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能够以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视角开展风险的评估,从而就更加高效的实现审计的目标,而这种创新和改进式的方法是一种补充,是对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扩展,并不是取而代之,使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

2.审计人员可以灵活调配工作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对象不存在财务报告中的具体交易内容以及资金额度,那么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时期内,审计部门就可以科学合理的分配风险导向的相关工作,审计人员可以从容的布置工作任务,以更加合理的分配方式和通力合作高效完成审计工作,这不仅节省了审计工作职员的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强化防范风险能力。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注重检查关于内部审计管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能够清晰的掌握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听取和征询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準确的信息资料,并且起到督促和监督的作用,提高相关部门的执行效率和水平,及时的防范风险,并制约和限制容易出现的舞弊行为。

有助于揭穿试图掩盖舞弊和造假的行为,能够净化企业的管理层团队,将害群之马清除出队伍,风险导向审计的出现,跳出了固有内部控制工作方法和理念的束缚,而以审计的风险评估为工作的基础,综合的分析影响企业开展正常经营和交易活动的多种因素,确定风险范围和审查要点。

四、风险导向审计发展的现状。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但提出了针对审计风险的防控方案,而且建立了风险防治的模型完善了方法的运用过程和程序,但是风险导向审计只能够对财务报告中的个别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不能全面的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不能以总体局势的角度做到面面俱到,而且也损害到了风险导向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五、执行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工作针对新信息系统和复杂变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合理的标准化工作制度,风险导向审计的适用范围模糊不定,我国的很多工作标准还在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以外来的标准为导向,大大制约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的创新发展,多数情况下也不适用于我们的本土企业和基本国情,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关于标准和规则的探索和制定。

六、结语。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的影响下的产物,充分的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组织形式的多变与复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报告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利益驱动力,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本文以多个角度来阐释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包括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前景,充分表明舞弊的发生就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控制不健全,是由于内控机制的缺陷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而且愈演愈烈。

因此,随着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业务种类的变化或者增多,内部审计控制的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及时的做出反应,运用和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全力防范舞弊风险等经济和运营风险,以加强企业内控的目标,不断强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注重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和实施过程。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是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途径。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收支活动日益量大频繁,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持续改进,成为当今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课题。

一、科学管理方法与pdca循环。

所谓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科学管理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以代替经验管理。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科学管理方法最常用的管理工具之一,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作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具,贯穿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二、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审计准备、初步调查、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与审计决定、整理审计档案等流程。

这些流程可以运用pdca循环的四阶段原理,并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还可以运用pdca小环来完善相关工作,形成大环套小环,不断改进的过程。

三、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

1.审计准备阶段(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plan)。

计划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解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而成立质量改进小组、确定工作计划。

对应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行业状况、单位具体情况,成立审计小组,拟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召开审计前培训会议等。

在审计准备阶段运用pdca循环中计划阶段的管理思路,确保准备工作充分、完备。

在现状分析中需要注意分析的范围和内容,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使用的财务和会计制度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会计制度,所以工作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非常关键。

不但要全面了解的治理结构、组织构架、盈利性质、医疗、教学、科研等主要业务活动、投资和筹资等基本情况,还需要了解医疗行业的特殊法律、法规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特殊政策背景。

对整个医疗市场和在市场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主要制度、经济运行情况、财务政策、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资源可得性等。

在此基础之上,成立审计小组,组里既要有经验丰富的审计专家,还要有熟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员,涉及基建审计的时候还需要有熟悉基建业务的相关人员。

然后审计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分析讨论确定此次审计工作的范围、重点、时间和人员分工,进而拟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计划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关键的阶段,其成败与整个循环能否顺利实施密切相关。

同样的,审计准备阶段也是整个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方向正确、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

2.审计实施阶段(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do)。

执行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审计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初步调查、完善审计思路,完成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初步调查中审计人员通常要访谈相关管理人员、拷贝财务等相关数据、对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运行情况进行了解,进行符合性测试,掌握线索,发现问题,并据此到相关的部门进行实质性测试,通过现场实地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

执行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最核心的实质性阶段。

同样的,审计实施阶段也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阶段,在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通常会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pdca小循环,在某一具体对策实施的时候通过更有针对性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来确保对策顺利实施。

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理念,通过小的pdca循环,从而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审计结束阶段(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是pdca循环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任务是把完成情况同计划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检查方案有效性和完成情况。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七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颁发的'国际标准,旨在向全世界推荐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推动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进顾客满意,促进单位效益不断增长.该标准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但在测绘行业,国家测绘局在明确规定,通过iso9000族标准认证.是取得甲特级、甲级测绘单位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之一.

作者:杨玉光翁惠芳杨玉平作者单位:杨玉光(上饶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公司)。

翁惠芳(上饶市一建)。

杨玉平(江西光兴测绘公司,江西上饶,334000)。

刊名:江西测绘英文刊名:jiangxicehui年,卷(期):“”(1)分类号:p2关键词: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八

物业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路途并不完全畅通。究其原因,在于一些不良因素影响着物业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一)公司领导观念守旧,无法与现实发展相联系。

很多物业公司的负责人或领导认为,业主众多,不可能满足每个业主的主观愿望,否则,管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管理效率必然呈现下降趋势。缺少物业管理,小区便无人管理,因此,业主不会掀起过大的情绪波动。

全面质量管理是物业公司应当履行的职责,但是,物业公司在现实中并未针对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到位系统的宣传,使物业管理往往处于杂乱无序的局面。比如,很多业主不愿将车辆停放在车库,而是停放在小区内,物业管理人员见惯不怪,面对业主的不配合,反而回避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淡薄。

目前,物业公司全面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如人意。很多工作人员并未将规章制度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因此,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高涨,从整体上影响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较差,人力资源出现漏洞。

物业公司的内部管理必然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否则,公司只能闷头前进。很多物业公司管理不好工作人员,致使他们的思维必然得不到激发。因此,工作人员管理行为缺乏技术含量,不能以服务业主为工作目标,最终,物业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全面质量管理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

物业公司重视并强调全面质量管理是其寻求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理性选择。因此,在认可这种选择的同时,针对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之前,也要着重考虑全面质量管理的合理原则理念,确保物业全面质量管理具备一个正确的方向。

(一)服务业主原则。

物业公司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要以管理作为客观的途径手段,以服务业主作为内在的工作原则理念,给予业主应有的`人文服务。否则,物业管理则完全体现出其自身的功利性特征。毕竟,全面质量管理是构建物业公司良好发展前景的可行途径,但是,物业管理一味强调业主是被管理对象,而意识不到业主是接受物业服务的群体,也不会被广大业主所接受所认可。

(二)柔性管理原则。

规章制度毕竟具有十分明显的刚性特征,这种刚性特征往往体现出规章制度冰冷的一面,因此,企业在通过规章制度实现对业主乃至居民小区的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柔性管理的融合运用。这就要求企业要合理运用一些方法,赋予管理人员话语权,注重对管理人员精神层面的褒扬,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劳动积极性,依靠管理人员的心理变化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与时俱进原则。

物业公司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能采取僵硬的外观形式,而是要在管理过程中赋予管理机制崭新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的丰富及原有陈旧内容的摒弃都会与物业公司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因此,学会用变化的眼光去对待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使这种机制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物业管理对于业主来说是个大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因此,我们在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还要着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物业公司全面质量管理得到及时改善与推广。

(一)领导及时转变观念,准确把握现实发展脉搏。

社会的发展形势为物业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合理迫切的要求,物业公司的领导必须要审时度势,根据发展形势及时调整管理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在崭新的发展形势下保证物业管理走上持续长远的轨道。此外,领导要借助媒体网络、书籍、定期参加培训等不断充实自己的管理才能。最终,才能在观念转变的前提下,在领导管理才能提升的节奏下,更加切实抓好物业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为业主提供有偿服务的同时,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物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与业主形成良性的互动。因此,链接物业管理与业主的有效平台就是到位的宣传。物业公司可以通过发放全面质量管理手册、在居民小区绘制宣传画、问卷调查等形式加以宣传,从而形成有效的宣传氛围,实现与业主的良性互动。这样,一旦出现一些问题,业主也会积极配合物业管理工作,并有效协助物业对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

(三)强化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淡薄。

物业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规章制度的积极保障。因此,物业公司要学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借鉴同行业的经验,使各种规章制度实现更加到位的落实,并定期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规章制度继续加以完善。同时,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工作人员的鼓励,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一旦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会更加认真积极地面对工作,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完成应当及时履行的职能。

(四)强化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弥补人力资源的漏洞。

物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是履行职责的先决条件,但是,公司还要将服务理念灌输给工作人员,让他们懂得管理的真正含义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毕竟,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小区业主不是行政管理对象,他们应当是物业服务的对象。享受到优质的物业服务,他们对物业全面质量管理才能给予高度的认同。可见,物业公司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让业主由被管理对象,转变成接受物业服务的群体。

四、结语。

物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对物业公司的文明发展及居民小区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物业公司必须针对现有问题,并深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切实保障物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九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预算是实施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过程中,给实施这项预算目标的人员作出硬性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来进行实际操作。

如:提前计算并确定涉及到新建、改建、扩建或重建工程所需要的投资数额就是工程预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施工企业会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结合经验战略和内外条件变化,通过对生产建设配置要素的优化和动态管理的执行,遵照施工项目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项目合同目标的达成,让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因此项目工程建设中,通过货币形式体现出建筑商品价值的工程预算,对于项目施工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建筑工程预算制约的要点。

众所周知,有些预算目标不够先进合理,制定预算要有合理性,而对于预算的实施,建筑工程是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预算价格计算的成本,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预算造价。

对于建筑工程预算来说,它以预算定额为依据来制约施工费用去出,是成本支出的最高额度。

工程预算成本编制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成本制约的效果。

如果预算成本编制的过高,出现了高估冒算,那么成本制约也就推动闻作用。

甚至会造成建筑资金的浪费;反之,基预算成本脱离实际,编制的偏低,会使员工丧失信心。

因此,在事前制约阶段,从编制预算起,就要强调注重编制依据和采用正确的编制策略。

2.成本预算工作的开展和责任成本承包制度的执行。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预算是人们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项目施工的最终目标,企业要想保证其综合经济效益,所属项目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首要前提。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建筑企业的.建设得到了推动,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地拓展其经营领域和经营范围,发展至今,造成了建筑市场“多”、“乱”、“散”的经营局面,诸多的项目点不仅遍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建筑企业业务甚至拓展到了国际市场当中,针对这种经营状况,单纯的项目点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因此成本责任承包制度的实施显得尤为必要。

近些年来,施工企业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的改革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不断加深,逐层责任承包制度的执行就是典型表现之一。

施工队和项目部门、项目部门和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和建筑集团之间每年都要签订成本责任承包合同,合同内容包含了施工安全、质量、工期、产值、利润等各项承包指标,并在年底考核后兑现奖惩。

该项责任制度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对项目部门成本管理的加强和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根据基本建设工程预算而言,责任成本承包责任制度的执行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要对签订承包合同前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制约;最后承包到期时要对成本进行考核、兑现。

上述三个阶段在成本承包责任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扶持的作用,有着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作用。

成本预算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责任承包责任制度执行的效果,而工程预算则是成本测算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1为劳务合同的签订提供依据。

目前,结合近几年的施工实践统计得知,劳务雇佣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已经是一份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雇佣劳务管理的强化也成为了项目管理的一项关键任务。

合同管理是保证劳务管理雇佣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而分项工程的施工预算是合同签订的首要依据。

3.2为生产要素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提供依据。

工程施工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等,任何一项施工项目的开展,若对生产要素的组织和管理不进行严格要求,那么必定会导致该项工程施工的失败,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该项施工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执行人员必须明确以下工作要点:

1.工程预算中劳、材、机的数量统计是生产要素使用计划制定的基础;。

3.项目施工涉及到的资金管理和规划,也要以工程预算为基本依据。

施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不断实现是建立在滚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建筑行业工程供求已经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施工企业十分看重工程任务的承揽,这也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

招标制度是建设企业发包工程承接所遵循的基本规则,只有投标成功,工程才算承接到位。

投标报价作为投标工作开展的核心,对中标结果和工程承接效益有着直接影响。

过低的报价虽然能提高工程中标率,但是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不仅可能出现无利可图的经营状况,企业还要承担亏本的经营风险;过高的报价虽然能够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但是会对工程中标率造成影响,最终还是无法满足企业持续运营的需求。

所以,施工企业在投标竞争中能否获胜还是建立在应用工程预算准确计算和投标报价合理确定的基础之上的。

由此可见,项目滚动发展中,工程预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4.工程项目施工执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注意的理由。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全体员工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了默认途径,但是对于工程施工项目而言,项目管理者在预算编制工作开展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工作结构的分解、员工职责的分配、工作计划和进度的安排、资源的配置和风险的分析等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因此,预算编制中采用自上而上的策略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

4.2预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项目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就目前状况来看,施工企业中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理由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并满足管理工作执行的需求和标准。

笔者个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提高重视,开展组织交流、管理培训等活动来对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进行提升,让他们在面对各类工程技术理由时能够独立果断地完成处理,提高其投资预控能力,不断提升其组织协调能力,保证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妥善处理等。

4.3重视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制约。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我国对投资项目的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监督力度急待加强。

因此,造价预算制约人员要切实落实合同造价预算的内容,将其作为制约的重要一环,并从经济、技术、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好现场签证工作,对原合同价格中的主要费用进行正常计量,严格结算程序,派专人随时监督,保证各项费用如期、正常地发生,防止超前过量支付。

当出现超支现象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作出反馈,研究策略进行适当处理,力争把工程造价损失降到最低。

应该说,通过实行工程有效签证监督、预结算审核等措施,是能够使建筑工程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项目施工的成本预算、项目管理、变更补差和投标报价等工作而言,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工程预算的应用,在项目施工期间,灵活、准确、科学的工程预算能够起到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提升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企业可持续经营目标的实现。

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建筑行业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席林生.浅谈工程预算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李玉娜.浅谈建筑施工工程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科技信息,2009(32)。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

激励是上层人员利用自己的权利和思维以正面的方法鼓励人,开发人的潜能,使其自觉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敦促其向着某一方向发展的管理活动。

精神激励的概念则是运用非物质的积极心态的调动,达到鼓励员工工作,推动前进步伐的作用。

例如,表扬、授权、晋升、提供机会、给予对外交流的权利等,根据人员的资质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方法,有助于发挥其个性能力,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目的是激励的动机——领导者自身领导艺术的培养。

一个有意义的行动是带着目的性的,领导应当把握人员的目的所在,利用目的'来给予员工前进的动力,并将个人的目的与企业的目的直接结合统一,找到实现目的的最恰当形态。

1.1使员工对于企业内部信息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而不仅仅单纯明晰现在的直线型工作,一些管理者疏忽这一点,仅仅将员工作为完成工作的机器,而不让其了解公司的前途和发展潜力,这将导致员工的工作僵化,死板,缺乏主动性,并且没有判断能力,对工作的正确性和错误性都需要请示,浪费时间,而一些人员不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另谋他就。

或误解老板的意思,闯下大祸而不自知。

所以,应当把全局观念落实到人员的学习培训当中,使其充分了解自己工作所处于的位置,并对现在的工作有所判断和思考,积极性提高,并在遇到细节问题时,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对待处理。

并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发展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成为公司有利的思想和行动上的推动者。

1.2任务的布置注意方式方法。

注意言辞清楚,态度明确。

给下方人员布置工作时应当抓住要点来说,并且说明正确的时间和任务完成程度。

有助于下方人员领会意图,并且在出现责任问题时能够更容易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工作开展的公正有效性的发挥,减少内部矛盾的产生,并给员工绩效的评价带来好的依据点。

2激励的过程——处理与下属关系的技巧。

下属人员在企业发展的地位等级上要低于管理者,但,其创造的效益往往是直接的。

他们是决策者的位置得以保全的必要条件,从其职位目标上来看,与管理者一样,都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得巨大的效益,并从中获利。

因此在对外部的利益追寻上,二者是步伐统一的。

因此领导者应当利用这层关系,发展人员为企业的效率提升做出贡献,激励的方法分为精神和物质两种,下面介绍第一种激励方法在平日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2.1情感对人的影响是直观性的,具有爆发力强的特点,每个人都有情感性的需要,因此领导者应当适当找到感情因素的切入点,对于下属的生活,个人问题给予关心并帮助解决,使员工的精力能够快速转移到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上来。

使整个单位的氛围变成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状态,共同促进发展,实现企业情感因素的统一。

2.1.1想员工之所想,力求与员工之间隔阂变小,认真听取下属关于工作和个人思想的抒发,好的意见应当采取,而对于个人生活上的困难集中想办法解决,对于其诉求进行考虑。

有时间即给予关心并实现其所想,使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

2.1.2与员工的交流以促进和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

恰当的鼓励能够给员工以自信心,使其工作的状态更加稳定。

并更安心工作,而批评如果过多,会使其怀疑自己并做出退出的举动,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消极工作。

2.1.3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开发得当能够获得几倍几十倍的回报。

管理者应当重视潜能的开发,通过肯定工作与技术指导促进等,完善员工进步的客观条件,将其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找到共同关系。

2.2采取正确的领导方法方式。

领导行为激励法: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2.2.1要掌权也要放权。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就像运筹帷幄的将军一样,负责对大局的通盘考虑,而下属则负责具体事务。

双方各有各的分工,只有双方都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才能正常运行。

所以,除非确实需要,管理者是不必事必躬亲的,不要扮演管家婆的角色。

2.2.2信任就是最好的激励。

期待效应告诉我们,让一名下属尽快成长的最好方式就是给予下属稍微超出他们能力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很多管理者认为下属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无法胜任工作,就尽量不给他们重要的任务,以至于人不能尽其用,这样会打击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2.3适时的表扬下属——奖励惩罚激励法。

奖励是对员工某种良好行为的肯定与表扬,以使员工获得新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

惩罚是对员工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和批评,以使员工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克服不良行为。

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有人把批评或惩罚看作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

没有人不喜欢“高帽子”,下属也不例外。

如果你能抓住一些小事适时地给下属戴上一顶,下属们会因此激发出更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就是找出下属值得赞美的地方加以肯定,使对方更积极地投固入到工作中去。

3在物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精神激励占据决定性地位——时刻树立精神激励的观念诚然,最简单的激励方式就是物质刺激,比如高薪、全方位的福利保障、公费旅游、意外奖金、生活必需品的免费发放、高比例的提成等等,甚至直接是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等等。

但绝大部分企业难以承受如此简单粗犷的激励方式,而且效果也未必会是积极的。

激励是需要很高技巧的一门学问,物质激励虽然不可或缺,但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那些财务成本低廉的精神激励。

一些精神激励的方式是不需要花费成本,而又是会产生互动效果的。

就如你首先推倒了第一张骨牌,随后的骨牌倒掉会成为一种惯性,除非力度不够或者中间的两张相隔比较远,否则会一直倒下去。

具体方式,比如赞美。

赞美是对一个人的认同,是对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尊重。

当你的赞美是由衷的时候,你会帮他提升信心;比如友善的态度。

你的友善可以给人一种安全平和的感觉,一种自由随意的感觉,自然会提升工作效率;还比如分享快乐。

感受到你的快乐与感性,会让彼此的胸怀离得更近一些,当他把你当成朋友的时候,就会乐于跟你分享他的成就,更会把你当成他的盟友。

总之,当企业在一定物质水平上而不能有大幅度提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精神激励;另外,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理论的一部分是占有重要位置的,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完善自身的领导素质,让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完美。

结语。

在物质激励不可能完全到位的情况下,有效的精神激励可以缓解某些特定时期员工的内心不平衡。

因此,创造一个激励员工奋发有为的企业环境,其功效是一般物质激励难以替代的。

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充分掌握激发员工潜能的方法,让其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并激励其自我提升。

同时,优秀的领导还应该引导员工更加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管理。

从这一点讲,现代企业的领导,其领导能力比管理能力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一

摘要: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渐渐成为社会话题和关注焦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质量管理逐渐被不少物业管理公司引用。

然而,如何在物业管理企业有效地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

物业管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内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渐渐由最初的模仿式管理发展成为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物业管理行业内部的管理亦由起初的政府行政指导转化为行业自律、协会管理、政府监督。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化。

物业管理服务越来越普及,自起初的高档商品房、写字楼、商场逐渐延伸至经济适用房、房改房以及政府物业、工厂、学校等。

然而,物业管理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质量的参差。

引发了大众对物业管理投诉及不满日益增加的状况。

而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现代管理科学,它阐述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运动规律,是企业为保证最经济的生产出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而形成和运用的一套质量活动体系、制度、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要搞好物业的质量管理,首要的问题就是对质量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由于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因此质量管理主要指服务的质量管理,其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基础设施的维护质量、物业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礼仪、住区的安全、卫生等)、物业管理服务项目、物业小区的环境质量等。

全面的质量管理,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同心协力,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通过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全面地满足业主的需求。

一、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意识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把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作为一个大系统。

首先,企业要有总体规划、质量方针和目标,然后各个部门应针对企业总体的规划和质量目标制定部门的发展规划和质量目标,部门的`工作计划是一个发展规划,要细化并落实。

物业管理企业应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并让各个部门彼此进行沟通。

这样,物业管理企业才能对所有的过程进行协调,最大程度实现预期结果。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在企业中建立物业管理质量责任制,这样可以把同质量职能有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体系,更好地保证住区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物业管理服务需要公司全体员工参与才可以完成,也是以全体员工的参与为特性的,只有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然而,在物业管理行业而言,仅仅靠管理层的倡导和激励员工参与的措施,并不能保证全体员工参与对管理体系的积极作用。

管理公司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强化基层员工对管理方法的全面领会,不断提高其对工作方法的理解程度,使其知识和教育水平透过公司内部的培训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执行管理体系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中层员工,系统性的培训往往能增强其对公司的归属感。

稳定的中层员工对物业管理公司而言,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持续系统的培训能使其不断认清自己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使其自觉地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实施体系的管理要求。

而员工整体知识水平的持续稳定和逐步提升,是发挥全体员工参与优势的一个保障。

只有这样,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以业主为中心,了解并不断满足业主的需求,建立良好业主关系。

在《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大厦、工业区)标准》中将“定期向业主和使用人发放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征求意见单、对合理的建议及时整改、满意率达95%以上”作为达标内容之一,这恰恰与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求,终于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谋而合。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表明企业的生存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失去了顾客的满意,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二是企业要关注顾客的需求。

把他们的需求转化为改进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动力;三是企业通过对顾客满意程度的监测,改进和超越顾客需求。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定期对业主的情况进行调查:对业主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服务补救策略;发现业主对服务的需要和期望:监督和追踪服务表现;与竞争对手的绩效进行全面比较;评估业主期望和感知之间的差距;评估服务传递中变化的有效性;为新服务确认业主期望;预测未来业主期望。

物业管理公司应建立自己相应的业主数据库,了解业主的基本情况(需求、习惯、爱好等),物业管理公司应善于了解业主的真实要求,灵活地满足业主的独特需要,在业主的方便时间和地点提供超前的服务。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首先物业管理公司应该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良好关系:财务方面,给与缴费积极的业主一些物业管理费的折扣,促使业主积极交费;对业主进行教育。

物业管理服务中,仅有业主公约的宣传是不够的,服务过程中要充分告知业主下一步如何做,使之与物业公司建立良好关系;积极听取业主的反馈,并努力帮助业主解决问题。

四、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即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物业管理企业应该在两个方面注重“预防为主”:其一,对物业管理企业内部工作质量的预防。

物业管理企业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果一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服务质量。

例如,如果客服部工作质量不合格,把投诉业主的地址记错。

就会影响之后工程部服务的及时性,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在顾客心目中物业管理企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企业应该加强公司各个部门的联系,对每个部门进行相应的工作培训、注重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其二,对物业管理企业外部的预防。

物业管理公司应该有一套自己完备的紧急预案防备系统,以预防物业内部发生紧急事件的发生,这些都是物业管理公司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预防为主”方面的体现。

五、持续改进。

物业管理服务的顾客们永远追随新的、高效、高质量的服务,而社会也总是有新的技术、新的思潮意识涌现,例如住宅社区互联网、智能化出入门禁技术等的出现;另一方面,管理公司的内部体系在运行上,往往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迁,或者个别执行成员的变化而出现各种问题,如果管理公司实施的管理方法一成不变,旧管理体系继续运行下去,只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还必须强调“持续改善”这个核心内容。

而持续改善恰恰是许多已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物业管理公司所忽视的,此种忽视带来的是服务水平的停滞不前甚至是下降。

管理公司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必须拟定定期改善的工作方法和制度,例如,可以拟定年度管理评审会议,由管理层统一对过往一年的业绩、工作表现及其他以各式管理工具编制的数据和图表。

集体审核和评价过往的表现,寻找不足,发现新机遇,拟定来年目标,并制定改善方法。

另外,还需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管理层自发地检查每一工作环节的程序是否得以切实执行。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物业管理公司应向员工提供先进的工具、继续深造的机会、学习新工作方法的培训。

鼓励员工不断创新改进服务质量。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它不仅仅适用于有形的产品,也适用于无形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能透过一系列统计方法和手段,以真实的数据,向物业管理公司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根据,管理公司的“领导”,若能冷静理智地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将无形的产品有形化、鲜明化,使自己的产品――“服务”质量得以不断提高。

树立自己的品牌,赢得业主的青睐与支持。

使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效益。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二

摘要:病案反映了医疗行为的最原始状态,对医疗教育、医疗科研、医院管理决策、医院经营、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保险卫生防疫等各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病案质量管理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医护人员素质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探讨了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全环节、全过程管理为手段的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质量管理全程化、质量培训全员化、质量控制全面化的病案质量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最终实现医疗服务质量的循环上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三

一、“120”中的“1”――即为“一票否决”。

质量管理中现场事物检测的根本就是进行产品质量的把关,

而在把关中,对有严重缺陷的产品必须实施“一票否决”。这是质量人的权利,也是质量人的责任。

二、“120”中的“2”――即为“两种手段”。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既要对涉及产品质量的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管理,又要对质量的主体产品本身实施检测控制。两种手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120”中的“0”――即为“零缺陷”。

“零缺陷”――是质量管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产品制造不可能不存在缺陷,但如何降低、减少这种缺陷出现的机率,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是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四

南通烟草物流中心原隶属于市营销中心,成为独立的一个部门,南通烟草物流中心下设储配部和送货部两个职能部门,储配部具体负责卷烟的储存、配货和加工业务,送货部具体负责卷烟的配送服务工作。截至年底物流中心占地面积39.78亩,总建筑面积1㎡,库容量约8万件(一件=50条)。

全区实行实物一库制后,县局(营销部)为零库存,所有卷烟均由物流中心承担收货、仓储、保管、发货、分拣、配送工作,截至20年底物流中心的服务对象包括南通市区、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通州市、海门市和启东市七个区域的46000户零售客户,年的入库量1235000件,出库量1217848件。物流中心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要求我们南通烟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方法。

二、南通烟草物流中心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设备陈旧,流转效率不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原有的卷烟物流仓库采用的出入库设备主要是手持式的条码扫描设备,分拣线所采用的也主要是二代分拣线,人力参与程度较高;出库的设备仅限于采用手动托盘搬运车,电动叉车等一些比较初级的出库设备,不能真正实现出入库流程的优化。

(二)流通成本过高。

南通烟草配送物流中心虽然在年、月、周都有相应的调拨计划,可在实际的执行中,受卷烟厂到货具体时间以及市场供需变化左右,卷烟运输以计划输送为主,临时配送占有一定的比例。物流中心自有大型货车较少,市区外运输大部分委托第三方物流、邮政物流实现,造成了卷烟运输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可变成本开支较大,仓储转运费用增加。

(三)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多数烟草公司缺乏物流方面的专家人才,物流专业毕业的员工也十分稀少,物流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单位自行培养、岗位锻炼选拔,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往往难以解决。

(四)日常业务存在的问题。

作为烟草仓库,主要的工作分为三部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和笼车卷烟的处理。

1.入库管理。

在入仓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卷烟的破损和遗失、卷烟扫码操作不规范,漏扫和多扫,但我个人觉得仓库的分布也很重要,布局不规范也容易出现问题。

2.出库管理。

在出库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有漏出库,错出库,这类问题容易导致给客户配错卷烟和库存错误问题。在出库前还有一步就是卸车,那么由于都是人工操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卸车,有时候还会有县公司中转场有卸车记录,我办没有卸车和出库记录,这一类的.问题会导致卷烟的遗失,要在时效内及时做好比对,否则要承担遗失的责任。

3.笼车卷烟处理。

因为当天分拣出的卷烟要隔天装车,已经分拣好的卷烟须存放在笼车内一段时间。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和库房保管,会出现笼车内的卷烟遗失和破损问题。

(五)业务流程欠顺畅。

卷烟从扫码、入库、分拣、出库、配送环节流程有重复操作,造成多次运输、开箱、盘点,势必增加物流成本。

(六)仓库中员工团队意识不强,各部门交流不紧密。

员工多为派遣用工性质,没有足够归属感,工作积极性不高,互相推托责任,而导致工作的团队意识不强。不同的岗位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虽有信息系统的配置,但先进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利用,造成各部门之间不能充分实时共享信息资源等问题,信息交流并不及时紧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三、abc分类法概述。

(一)abc库存分类管理概念。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它源于80/20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首创的。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它是用于确定库存管理的重点,从而节约资金和费用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二)abc分类法步骤。

对于不能量化的,我们通常只有凭经验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分类就要容易得多,而且更为科学。现在我们以烟草库存管理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分类。

第一步,计算每一种烟草的销售金额。

第二步,按照销售金额由大到小排序并列成表格。

第三步,计算每一种材料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比率。

第四步,计算累计比率。

第五步,分类。a库存:虽然只占所有库存品种的15%左右,却占出库金额的65%~80%;b库存:约占所有库存品种的20%,也占出库金额的20%左右;c库存:虽然占所有库存品种的65%~70%.却只占出库金额的15%以下。

四、基于abc分类法的烟草库存管理。

(一)烟草的abc分类。

不同的卷烟品种对资金占用和资金周转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采取“平等对待”的方法进货,则占用资金多,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对卷烟品种进行分类,实施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以南通烟草营销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例,按卷烟品牌整理统计作为样本分析,详见表1.

a类卷烟:南京、苏烟、中华、玉溪;

b类卷烟:一品梅、黄鹤楼、云烟、沪双喜、白沙、红塔山;

c类卷烟:黄山、黄果树、利群、贵烟、娇子、等十余个品牌。

(二)abc三类卷烟的库存管理策略。

a类卷烟品种虽然少,但对企业却最为重要,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库存,管理策略建议如下。

1.严格执行定时盘点并详细记录,以提高库存的精确度。

2.尽可能慎重、正确的预测需求量,在不影响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库存量。

3.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与供应商协调尽可能缩短前置时间,同时降低需求的变动,减少安全库存。

4.采用定期订货的方式,加强对交货期限的限制。

5.放置在易于出入库的位置,以方便存取作业,减少劳动消耗,提高效率。

b类卷烟在存货品种和销售金额上所占的比例适中,属于一般重要的库存,进行正常的例行管理和控制。如:每月盘点一次;中量采购;采用定量订货的方式,但是对于需求量有季节性变动趋势的卷烟宜采用定期订货方式。

c类卷烟可以进行简单的管理和控制,用总量控制的方式简化库存管理手续,减少管理人员和设施;库存盘点间隔时间长;安全库存量可以大些,以免发生存货短缺。

五、结语。

abc分类管理法简单易行,在烟草公司的原材料库存控制方面收效将会明显。通过实施物料库存abc分类管理,抓住重点,能大大提高了公司烟草库存的综合管理水平,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使库存结构趋于合理化,加快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晓波,黄四民。库存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五

提出一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进行实时定量评价的方法.在每一次的定量评价中,根据评价规则从过程的'基本活动的质量记录中抽取得分,然后利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各个指标层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直到得出评价总目标的得分,最后分析了如何实现组织质量管理的实时评价及其意义.

作者:丰世林黄忠全张根保代红梅王恕德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400044刊名:机械制造istic英文刊名:machinery年,卷(期):41(9)分类号:f253.3关键词:质量管理定量分析实时评价线性加权法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六

bim中文名为:建筑信息模型。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引入这一技术模型,将其应用于工程建设事业,经过十几年的运用,实践证明bim在工程建设施工与质量管理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bim具有以下方面特征:。

第一,属于一个信息模型,具有多维度功能。能够有效地采集、辨认、转换、储存、传输、检索、核查、分析信息,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具有可视化功能,能够自主产生工程构件结构与数据信息。同时,bim能够被用在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从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再到实际运行、竣工等都可以依赖bim来完成,在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bim的运行体现出协同、协作的性质,其中包含了一系列软件系统,能够发挥多方面的功能,支持整个工程系统的高效运行。

bim应用于工程质量管控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功能与作用,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工程建设质量,又能深入局部、分支项目,形成对构件质量的监督。在bim模型的支持下,工程的整体质量、局部构件质量等都能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确保工程施工的一切质量信息都被有效收录在bim模型内部,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对于工程质量控制来说,bim的优势体现在:各个建设主体聚焦不同的质量点,依托于bim,为各方提供了监管便利,具体如下:。

(1)施工单位:主要关注材料、设备质量与施工记录,bim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

(2)监理单位:主要关注验收信息、质量分析等,bim能够提供精准的质量分析报告,监督验收质量问题等。

(3)建设单位:从整体上关注工程质量,bim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清晰工程建设概况模型,为业主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直观的工程模型,为质量监管创造条件。

3.1质量信息的采集与收录。

bim技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关键是要加强信息管理,依托于bim进行工程信息的传递,从而形成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概况等的监督。而且bim模型能够确保工程质量信息更为全面、彻底、精准地传递。

3.1.1信息采集。

工程施工现场的信息采集,需要参照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采取各类采集方法,例如:基础录入采集,具体途径为:相机照片、数码拍照等。然而,如果工程现场条件复杂、设施繁琐或者混乱无序时,则应该借助全景扫描技术,对应附加视频影像技术,在二者的相互协作下,来从整体与局部实现对工程施工情况信息的采集。

3.1.2质量信息的收录。

工程现场各种信息数据采集完毕后,应该把这些信息收录到bim数据库内,在已有的模型基础上设置质量信息维度,这其中涵盖了工程施工状况、时间、施工进度、问题处理状况等,同时将现场所采集到的实时信息列进其中,从而打造出健全、完善的质量信息系统,同bim模型内部的某一构件创建联系。

3.2设计图的质量影响。

工程设计图纸是指导工程施工的蓝本,设计图的设计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现阶段,施工设计图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不是不符合相关制度条文规定,就是存在设计通病。例如:平面、立面、剖面失调,平面图同局部图之间存在差异,材料统计数据与设计图纸中出现差异等,以及设备、管线等之间冲突等,这些都是设计图设计中常见的质量弊病。引入bim模型,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由于bim是多维度信息模型,利用此模型,设计者能够更加清晰、全面、细致地呈现工程结构、构件的一切信息、数据,同时也能有效地生成平面、立面、剖面的结构模型,图表信息等。因为单一的构建有着属于自身的数据信息,能够确保形成一个前后一致、整体与局部一致的设计图。同时,将bim模型中的信息,利用碰撞检查软件,将其中存在碰撞问题的部件及时检查出来,从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有效防范这些碰撞。这样就确保得出了一个标准的施工设计图纸,为未来的顺利施工提供指导和借鉴。

3.3材料机械的质量监督。

工程建设少不了材料与机械设备,材料与设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参照相关的制度应该由施工企业负责材料质量检验与设备检查,监理单位则负责相关审核工作。将bim技术引入其中,能够实现材料、设备等的整个信息化采集、收录与整理,例如:材料的质保证、质检报告、合格证等,同时将这些信息同构件部位联系起来,监理企业则能够凭借bim系统来进行材料、设备等的检测与审核,在bim模型中把抽样检测的材料信息做下标识,确保材料信息的精准、客观,为后期检查提供依据。3.4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管工程现场施工信息同bim模型加以比较,把各类需要检查的信息关联到构件,这样才能为信息的清晰收录、未来统计与复核做好准备。确保分项工程、隐蔽工程等的质检、审核、签证等的各类信息数据等都成为结构化的bim数据,而且各项数据输入后,bim系统能够及时形成一个报告单,为相关的质量审核提供依据,提高审核认证工作效率。基于bim的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管,由于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有效提高了质量监管工作效率。

3.5对竣工质量的控制。

bim同样能在工程竣工阶段发挥质量监管功能。立足于已经提交的bim施工模型,施工企业中的相关技术负责人能够参照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等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工程实地施工情况,来对bim施工模型实施动态调整与维护,最终形成一个bim竣工模型。事实证明,此模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例如:交付运营管理的价值,这其中展示出了bim整个施工周期的价值和作用;同旧式的竣工图纸对比起来,能够更为精准地呈现出所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为质量文档控制、行政监管等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方便工程施工中的保养与维护。

bim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质量控制效率,满足工程参建方的利益,应该加大对该技术的应用力度,发挥该技术的先进作用,为工程建设中质量的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七

质量管理的对象就是质量,要深入研究质量管理就必须准确而全面地了解质量的涵义,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质量的概念也不断深化,通常来讲,质量不仅包含着结果也包含着质量的形成与实现过程,具有静态质量和动态质量两种特性。而质量管理则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是在20世纪初创设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综合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质量检测阶段,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质量控制阶段,主要强调预防性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是“三全”管理,涉及到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体工作人员参与的质量管理;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质量管理,主要强调了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质量管理的影响,也是质量管理更为先进的阶段。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八

病案是以文字形式记录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医师诊断、治疗、护理的医护文书,它不仅在医疗、科研、教学、医院管理和医疗统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医疗过失责任的追究等民、刑事诉讼中也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全面提高病案质量是规避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更好的体现医疗质量,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举措。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组织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组织重视并落实的管理活动。(1)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组织内各方面、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质量,质量人人有责。(2)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所组成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都对最终质量的形成有或轻或重的影响,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必须树立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3)全组织重视的质量管理。组织各管理层次都应该承担并明确各自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形成“以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层管理者侧重质量决策,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政策和质量计划,协助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者侧重贯彻落实上层管理者的质量决策,并对基层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管理,基层管理者则要求每个职工要严格地按标准进行,并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们可以把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的'医院看作是为社会输出健康人的企业,则它也有一个质量链,医院的主要客户是病号,产品是出院的健康人。而作为疾病诊断、治疗过程的载体、病人病情演变和转归过程的真实记录的病案,则是质量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病案从开始形成到入库、归档、调阅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参与的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影响病案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以达到病案质量管理的经常化、标准化、科学化。

1.病案质量的“全员管理”。病案是病人在医院诊断、治疗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含有首页病程记录、检查与检验结果、医嘱、手术、护理记录等,主要从参与病案信息形成的医疗、医技、护理人员和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加强病案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病案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履行职责。一方面,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树立全员病案标准意识,使病案书写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法律角度认识病案,在病案的书写过程中注入法律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病案信息科员工素质的强化定位和培训,实行责任管理,促使各级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确保病案质量。最终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病案质量保证体系。

2.病案质量的“全过程管理”。从病人初诊开始,至病人入院、诊疗、出院以及各种原始病案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形成了病案管理的全过程。只有作为上一个环节供应者,为下一个环节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保证病案信息科室用高质量的产品来为病案使用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树立并不断强化病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对病案的内容、填写标准、排列顺序及贮存、保管、使用等病案形成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及环节之间的“接口”的质量进行全程的管理,将质量控制方式从传统的终末质控转移到环节质控上来,变“事后把关”为“事中把关”,力争把病案中的差错及缺陷消灭在萌芽中。

3.病案质量的“全医院管理”。成立以业务院长领导的病案管理委员会,围绕质量管理目标,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控制措施,推行病案的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病案信息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制定病案质量管理制度如电子病历质量管理与奖惩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定期组织病案质量控制专家对病案的检查评比,划分病案质量等级,组织病案质量展览,开展病案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病案管理的群体质量意识;成立以相关科室主任为组长的科室质控小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病案质量的自查、分析、评价、改进。最终形成以医务科为中心,病案信息科为纽带,各相关临床科室为基点的病案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持续改进.循环反复,为病案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洪生伟.质量管理(第六版)[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5).

[3]哈丽阳,马风军.全面质量管理在病案信息科的运用[j].中国病案.2009(10).

数据分析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专业19篇)篇十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企业的管理,拥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规避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需要做的。管理会计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一种使命而诞生的新兴会计分支,即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延伸和拓展,能够将过去、现在、未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善的规划和控制体系。文章主要是从管理会计的内涵以及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入手,浅谈如何提高我们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使企业更加蓬勃地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理会计;风险应用。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商”正在迅速地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已经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这也使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亏损甚至是停业一直伴随着它们。如何降低成本、加强制度管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管理会计需要做的。

1管理会计的内涵。

1.1管理会计是预测的基础。

对于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按照企业的总目标及发展方针,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及经济规律的约束,选择合理模型,对企业的资金、销售、利润、成本等指标进行全面综合的预测,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管理者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管理会计的预测结果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及总体目标,给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1.2管理会计是公司决策的关键。

企业决策的目标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提升经营管理效益及效率建立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向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项会计信息数据。因此,管理会计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最重要的目标是向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协助管理者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1.3管理会计是控制的保障。

管理者制定经营目标及经营决策之后,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用来监督目标及决策的执行。管理会计在控制方面的作用,则通过对各项指标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监督及分析,以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效地进行。管理会计的控制主要是对成本的控制,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控制经验和方法、建立企业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组织及体系的建立等成本控制方法,是运用管理会计建立适合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有力保障。

2管理会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需要对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从这些信息的分析中,可以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些信息不仅含有财务信息,还有非财务信息,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合理地控制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会计同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是运用多种技术分析方法,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未来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利润以及资金的变动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预测指标变动所面临的风险,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全面把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这是我们企业应该做的,而对风险进行把控,首先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资产的构成情况,并建立资产清查机制,当资产发生变动时,需要及时登记,始终保持对风险的详细把控。同时,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督,规范相关操作,明确划分责任。要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公司的账目和实际一致,防范操作风险。在企业的费用申报时,相关人员必须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查,满足企业的会计要求。在财务报销方面,需要建立完整的报销体系,保证企业的每一分资金支出都经过严格的审核。

2.3管理会计在风险预警和改进机制中的应用。

在进行企业的风险防范时,企业员工对于风险防范制度必须特别了解,才能对风险防范有一定的敏感度,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到风险的存在,企业的管理者也可以及时对发生的风险做出反应,使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后期还需要对企业进行追踪反馈,实时监控反馈回来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把这些分析结果和企业的指标相结合,分析差异,改进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对企业风险的预知,提前解决危机。

2.4管理会计在考核体系建立中的应用。

在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职位的.员工所责任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成各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将责任分配到各部门,根据内部管理制度,监督各责任部门的经营活动,评价其经营成果,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3企业严格落实管理会计。

3.1制定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地发展,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以及监督、考评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我们的工作能够有效正常地进行,还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在制定相关制度之前,一定要确保这些制度的可行性。对于管理会计来说,主要倡导的是简政放权,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拥有其相应的权利,使其获得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但同时也需要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能够认真履行,共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2构建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完整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企业每一位员工之间的沟通可以顺畅进行,企业中的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和单位内外之间都需要很好的沟通。在一个企业里面,一项业务不会由独自一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更不会由某一个人来完成,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企业的业务可以顺畅地完成,也可以保证企业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3.3执行奖评惩罚制度。

企业需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这样员工才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公平、公正、完善的奖惩制度。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严格重视奖罚制度的完善,并且保证这项制度能够客观、公正地落实执行,使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做到让员工心服口服,保证企业目标更好地实现。

4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管理会计体系,可以很好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考验,我们的企业如果想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生存,必须加强自身的各项制度的管理,拥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且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风险预测、防范及预警体系,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的管理,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3]龚凯颂.管理会计与企业风险计量[j].新会计,2015(9):34-35.。

[4]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8-13.。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消防安全演讲的成功案例(模板24篇)

    每个人在写作之前都需要参考一些范文范本,以便更好地展开思路和完成作品。通过阅读以下总结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成功总结的特点和要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

    七年级学期教学计划体育课程大全(18篇)

    学期计划是我们在学习路上的航标和指南,为我们的学习之旅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期计划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参考。体育可分为大众体育、专业

    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教师加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教师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学生参与演讲比赛(通用16篇)

    比赛不仅考验我们的实力,还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和策略思维。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比赛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分享。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美丽校园像一棵葱

    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热门15篇)

    通过培训计划,员工可以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以下是一些培训计划成功的关键要素,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

    学生熬夜调查(实用19篇)

    范文范本中的例子和论证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大学,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熬夜早已成为

    学生的教学秘书工作总结-提高学习效率(专业19篇)

    教学工作总结还可以为我们未来的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工作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效率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主动学习

    教师心得体会报告的重要性(优质15篇)

    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培养教师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下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典型实例,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第一段:引言(1

    教育研究员的心得体会(实用21篇)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写写心得体会,这让我感觉非常充实和满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以研促教”。在

    航空员的航空体验心得分享(优质19篇)

    范文范本是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考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在下方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优秀作品的特点和品质,希望对大家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