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

时间:2024-03-31 作者:灵魂曲

一份好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们在使用高二教案范文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一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2.掌握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新授课。

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2、确定点的位置就是求出这个点在设定的坐标系中的坐标。

四、数学运用。

例1选择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的顶点。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2、在面积为1的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n为焦点并过点p的椭圆方程。

例3已知q(a,b),分别按下列条件求出p的坐标。

(1)p是点q关于点m(m,n)的对称点。

(2)p是点q关于直线l:x-y+4=0的对称点(q不在直线1上)。

变式训练。

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思考。

通过平面变换可以把曲线变为中心在原点的单位圆,请求出该复合变换?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意义。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二

1.掌握二项式定理和性质以及推导过程。

2.利用二项式定理求二项展开式中的项的系数及相关问题。

3.使学生能把握数学问题中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掌握分析与综合,特殊和一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二项展开式中项的系数的计算。

1、复习引入:

1.的展开式,项数,通项;

2.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

2、例题。

1.二项式定理及二项式系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例1(1)除以9的余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a.b.c.d.

(3)已知。

则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展开式中奇数项的系数和为512,则这个展开式的第8项是()。

a.b.c.d.

(5)若则等于()。

a.b.c.d.

小结1.(1)注意二项式定理的正逆运用;

(2)注意二项式系数的四个性质的运用。

2.二项展开式中项的系数计算:

例2(1)展开式中常数项等于_____________.

(2)在的展开式中x的系数为()。

a.160b.240c.360d.800。

(3)已知求:

小结2.(1)局部问题抓通项;

(2)整体系数赋值法。

三、课堂练习。

(1)展开式中,各系数之和是()。

a.0b.1c.d.。

(2)已知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常数的值是_________。

(3)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4)若,则。

a.1b.0c.2d.。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四

1、地位、作用和特点:

《xx》是高中数学课本第xx册(x修)的第xx章“xx”的第xx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xx》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xx;特点之二是:xx。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b、c。

(2)能力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xx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反馈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xx,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以上是我对《xx》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五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主要知识: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六

1、地位、作用和特点:

《xxx》是高中数学课本第xx册(x修)的第xx章“xxx”的第xx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xx》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xx;特点之二是:xxx。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b、c。

(2)能力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xx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反馈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xx,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以上是我对《xxx》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七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容积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分数的乘除法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后总结概括:

(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完成例题。

p11的例1,在例题分析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应多次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使学生耳熟能详。p11例2是分子、分母为多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则的运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的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培养能力。

p13练习第2题的(1)、(3)、(4)与第3题的(2)。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让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和结果。

(五)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第1、2(必做)练习册p(选做),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八

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3章第3节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及几何意义。本节课是在系统的学习了不等关系和掌握了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作为重要的基本不等式之一,为后续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运用,研究最值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基本不等式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所以基本不等式应重点研究。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不等式》学段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确定如下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重点: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能借助几何图形说明基本不等式的意义。

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推导不等式.

关键是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掌握.

本节课采用观察——感知——抽象——归纳——探究;启发诱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基本不等式为主线,从实际问题出发,放手让学生探究思索。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用一用,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展开。这种安排强调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过程安排如下:

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

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题1]请观察会标图形,图中有哪些特殊的几何图形?它们在面积上有哪些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让学生分组讨论)。

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

形的角度----(利用多媒体展示会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正方形的面积.)。

数的角度。

[问题2]若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应怎样表示这种不等关系?

学生讨论结果:。

[问题3]大家看,这个图形里还真有点奥妙。我们从图中找到了一个不等式。这里a、b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不等式中的等号什么时候成立呢?(师生共同探索)。

咱们再看一看图形的变化,(教师演示)。

(学生发现)当a=b四个直角三角形都变成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他们的面积和恰好等于正方形的面积,即.探索结论:我们得到不等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设计意图: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2.抽象归纳: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a,b,有,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问题4]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问题5]特别地,当时,在不等式中,以、分别代替a、b,得到什么?

学生归纳得出。

设计意图:类比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此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基本不等式的来源,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而且感受了其中的函数思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归纳总结】。

如果a,b都是非负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我们称此不等式为基本不等式。其中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角和负角;

(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

(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

(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

(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

(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a.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a的顶点。

[展示课件]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negativeangle)。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zeroangle)。

3.学习小结: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

(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线上的角的集合。

课后习题。

作业:

1、习题1.1a组第1,2,3题.

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

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板书。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2、在对一个数列的探究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问题探究意识、知识应用意识和同伴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

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研究方向提示:

1、数列{an}是一个等比数列,可以从等比数列角度来进行研究;

2、研究所给数列的项之间的关系;

3、研究所给数列的子数列;

4、研究所给数列能构造的新数列;

5、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可以从函数性质角度来进行研究;

6、研究所给数列与其它知识的联系(组合数、复数、图形、实际意义等)。

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类,选择部分类型问题共同进行研究、分析与解决。

课堂小结:

1、研究一个数列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

2、你最喜欢哪位同学的研究?为什么?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3)班数学,所选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的《数学(基础版)》。该教材是在原有职业高中数学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重新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

“大纲”对传统的初等数学教育内容进行了精选,把理论上、方法上以及代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知识作为各专业必学的基本内容。根据“大纲”要求,把函数与几何,以及研究函数与几何的方法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

2、降低知识起点。

多数中职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需要复习与提高,才能顺利进入中职阶段的数学学习。这套数学教材编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中职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多数学生能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要求,以保证中职学生能达到高中阶段的基本数学水准。

3、增加较大的使用弹性。

考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各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学要求给出了较大的选择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弹性。教材中给出了三个层次:一是必学的内容分两种教学要求(在教参中指出);二是教材中配备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做,培养这些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编写了选学内容,选学内容主要是深化基本内容所学知识和应用基本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每章专设应用一节,列举数学在生活实际、现代科学和生产中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

在“大纲”中,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恩能够里。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使用计数器的技能,所以在新教材中增加了用计数器做的练习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

教材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第二册的教材,内容包括: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初步。

每章编写结构:引言,正文(大节、小节、联系、习题),复习问题和复习参考题,阅读材料(数学文化)等。除个别标注星号的'选学内容外,都是必学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对策:

课所涉及到的旧知识点;对学生的要求以能处理简单的操作题为主。另外,舒适的环境对学生的情绪也有挺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渗入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进度表。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本章的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思想方法。

2、能叙述随机变量的定义。

3、能说出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4、能够把一个随机试验结果用随机变量表示。

重点:能够把一个随机试验结果用随机变量表示。

难点:随机事件概念的透彻理解及对随机变量引入目的的认识:

环节一:随机变量的定义。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随机现象,能够概括出随机变量的定义。

2能叙述随机变量的定义。

3能说出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一、阅读课本33页问题提出和分析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了解一个随机现象的规律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析理解中的两个随机现象的随机试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建立了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总结:

3、随机变量。

(1)定义:

这种对应称为一个随机变量。即随机变量是从随机试验每一个可能的结果所组成的。

到的映射。

(2)表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等表示.

(3)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函数随机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因变量的范围。

相同点都是映射都是映射。

环节二随机变量的应用。

1、能正确写出随机现象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能用随机变量的描述随机事件。

例1:已知在10件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品。现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其中含有的次品数为随机变量的学案.这是一个随机现象。(1)写成该随机现象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2)试用随机变量来描述上述结果。

例2连续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用x表示这两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则x是一个随机变。

量,分别说明下列集合所代表的随机事件:

(1){x=0}(2){x=1}。

(3){x2}(4){x0}。

变式:连续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三次,用x表示这三次正面朝上的次数,则x是一个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是?并说明这些值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练习:写出下列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取的值表示的随机变量的结果。

(1)从学校回家要经过5个红绿灯路口,可能遇到红灯的次数;。

小结(对标)。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基本不等式,并能用之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

2.掌握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本章知识点。

二、讲解范例:几类常见的问题。

(一)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

例1解关于x的不等式.

例2解关于x的不等式.

例3解关于x的不等式.

例4解关于x的不等式。

例5满足的x的集合为a;满足的x。

的集合为b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求a的取值范围3若ab为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求a的值.

(二)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例6求函数的最大值,下列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一:,

解二:当即时,

例7若,求的最值。

例8已知x,y为正实数,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例9设且,求的最大值。

例10函数的最大值为9,最小值为1,求a,b的值。

三、作业:

1.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3.

4.

5.当a在什么范围内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负根。

6.若方程的两根都对于2,求实数m的范围。

7.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

2

8.1时求的最小值,的最小值。

2设,求的最大值。

3若,求的最大值。

4若且,求的最小值。

9.若,求证:的最小值为3。

10.制作一个容积为的圆柱形容器(有底有盖),问圆柱底半径和。

高各取多少时,用料最省?(不计加工时的损耗及接缝用料)。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四

考试必考题。诱导公式和基本三角函数图像的一些性质只要记住会画图就行,难度在于三角函数形函数的振幅、频率、周期、相位、初相,及根据最值计算a、b的值和周期,及等变化时图像及性质的变化,这一知识点内容较多,需要多花时间,首先要记忆,其次要多做题强化练习,只要能踏踏实实去做,也不难掌握,毕竟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个人觉得这一章难度较大,这也是我掌握最差的一章。向量的运算性质及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难度都不大,只要在计算的时候记住要同起点的向量。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这是计算当中经常要用的公式。向量的共线定理、基本定理、数量积公式。难点在于分点坐标公式,首先要准确记忆。向量在考试过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常常是作为解题要用的工具出现,用向量时要首先找出合适的向量,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难,常常找不对。有同样情况的同学建议多看有关题的图形。

这一章公式特别多。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会用到的公式,所以必须要记牢。由于量比较大,记忆难度大,所以建议用纸写之后贴在桌子上,天天都要看。而且的三角函数变换都有一定的规律,记忆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去记。除此之外,就是多练习。要从多练习中找到变换的规律,比如一般都要化等等。这一章也是考试必考,所以一定要重点掌握。

高二数学教案分享(优质15篇)篇十五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引入。

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较长的时间单位,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来。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师:认识时分秒要看钟表,认识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历)。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书上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打开数学书p17,圈一圈。

谁能从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说一说,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再找一找。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观察书上的年历卡,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填写表格。

一起来把整理的结果说一下。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课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课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课件:小月)。还有一个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谁再来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书同课件)。

请大家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是这样涂的吗?数一数大月、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1个二月。总共是12个月。

相关范文推荐

    销售内勤职责管理(精选18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体或题材的典型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信息素材。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1、根据客户授信金额及授信期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9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可以对学生会的组织与管理进行评估,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学生会是展示学生风采、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如

    幼儿园督导工作总结(热门20篇)

    在幼儿园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教育工作,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幼儿园工作总结的写作水平。青空万里,秋高气爽。时值

    安全教学编写的反思教育(专业19篇)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教学反思的启示和思考。

    教育专家的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借鉴。培训是专家提高自身能

    公务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范文(19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考的范例,以便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参考和借鉴。范文范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文的结构和内容要点,提升他们的

    村卫生室年终工作总结(优质20篇)

    卫生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卫生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卫生工作总结的参考文献,供大家深入研究和学习。

    下年工作计划指南(精选18篇)

    范文是一种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的重要资源。接下来将向大家介绍一些精选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

    秘书的教育行政工作总结(热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表现。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数学教师下学期学习计划大全(15篇)

    在学期计划中,我们可以设定每个学科的学习目标,明确时间节点和完成标准,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学生在学期末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