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的总结和概括。这是一篇通过总结经验和反思思考写成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一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由社区组织举办的贫困大家访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贫困户,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贫困带来的困境和挑战。在这次访问中,我不仅对贫困户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体会到了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源所在。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段落一:了解背后的故事。
在一次家访中,我遇到了一位家庭困难的中年妇女。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因为意外事故导致身体瘫痪,无法工作。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被迫中断,生活条件变得十分困难。通过这次交谈,我明白了贫困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缺乏资金,还涉及到健康、教育、机会和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贫困并不只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是人们无法摆脱困境的综合影响因素。而且,我也意识到很多困境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碎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更加关注贫困现象背后的人性与温暖。
段落二:贫困问题的复杂性。
在贫困家庭的访问中,我意识到贫困问题的复杂性。有些家庭由于长期的无业,使得他们无法融入社会,缺乏职业技能,从而很难找到工作。另外,一些家庭的子女由于贫困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他们的未来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一些缺乏医疗保障的家庭在面临疾病时更加辛苦。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贫困问题不仅涉及到经济层面,还与教育、就业、健康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想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着手,综合施策。
段落三:重视社区的关怀和支持。
这次贫困大家访活动不仅是对困境家庭的帮助,也是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通过社区组织的调查和访问,让我们认识到社区的力量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医疗保障、家庭辅导等服务,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与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社区的工作,共同为贫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段落四: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
这次贫困大家访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贫困问题不只是个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如何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如何为他们提供改善生活的机会。政府应加大力度解决贫困问题,提供更多社会福利和教育机会。还有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自己则应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弱势群体尽一份力量。
段落五:关注贫困与改善自身。
通过贫困大家访,我体会到了贫困背后的人性与温暖,认识到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社会责任。这次活动给予了我一个动力,希望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关注更多的贫困问题,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帮助更多的人。同时,我也认识到自我提高与改善,不仅能让自己更好地为他人服务,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二
第一段:引言(总结性陈述)。
家访贫困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活动,通过亲身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和需求,对我们理解贫困的本质和如何改善贫困状况有着重要的启示。在家访贫困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贫困的残酷现实,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贫困的根源。
通过家访贫困,我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多方面的。缺乏教育和技能是许多贫困家庭无法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在我所访问的家庭当中,大多数成员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无法掌握社会所需的技能,因此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此外,孤儿、残疾人和老年人也是贫困的重要人群,缺乏照顾和关怀使得他们更加陷入困境。通过了解贫困的根源,我深刻认识到改善教育和技能培训,关注弱势群体,是减少贫困的关键。
第三段:贫困家庭的努力。
然而,我也看到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努力和顽强的精神。在我所访问的家庭当中,有一位为了孩子的教育努力工作的母亲。虽然她只是做着简单的工作,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孩子,一直在鼓励和支持他们。还有一家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来供兄弟姐妹念书,他们明白只有教育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些家庭的努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和启示,也让我明白贫困并不意味着放弃,只要有努力,改变命运并非遥不可及。
第四段: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
与贫困家庭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刻认识到关爱和支持对于贫困家庭的重要性。在一次访问中,我遇到了一位生活十分困苦的老人,她年近百岁,没有子女照顾,生活艰难。我们为她提供了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并抽空陪她聊天。不出所料,她对我们的关心和陪伴表示十分感激,她说这是她许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了温暖。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支持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因为他们同样需要爱和关怀。
第五段:对贫困的思考和行动。
家访贫困让我深入体会到贫困的残酷和社会不公。贫困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而是历史和社会的累积效应。面对贫困,我们不能只是同情和关注,更要有行动和改变。为了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我们可以通过捐赠物资、提供教育机会、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生活水平。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总结:家访贫困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贫困的机会,也是触动内心,积极行动的契机。通过了解贫困的根源、认识贫困家庭的努力、重视关爱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思考和行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贫困现象以及如何帮助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和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包容,让贫困不再成为阻碍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枷锁。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三
家访贫困是一种重要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入寒门贫困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困境和需求,体验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社会的差距和不公,增强自身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我曾参与过一次家访贫困活动,深有感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此次家访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贫困问题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首先,在家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困境和艰辛。那些家庭生活条件简陋,住房狭小,用水电等基本设施不完善。许多孩子根本没有自己的房间,他们只能和父母挤在一起,没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而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生活困难重重,孩子的教育经费仅能勉强维持。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曾见到一位年过六旬的父亲,他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每天通过卖菜维持全家生计。家长的辛苦劳作,孩子的学习困境让我内心痛感不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改善生活的决心。
其次,在家访中,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贫困是一个复杂而繁多的问题,有着多种原因。无论是因为个人能力的不足,或者是社会制度的不公,都使得贫困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家访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家庭,他们原本具有努力改变命运的愿望,却因疾病或残疾束缚了他们的前进脚步。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贫困。我意识到,想要根治贫困问题,单纯的施舍和资助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贫困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自立更生。
此外,在家访中,我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个体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家访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帮助和扶贫措施,这些措施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的负担,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政府提供的低保、教育资助等政策让贫困家庭得到了一定的帮助,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爱活动也让贫困家庭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支持。这让我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扶贫事业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最后,在家访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改变的力量。一个人的命运绝非注定,而是由自己的努力和环境的改变所决定。在家访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家庭的孩子,他们即便在困境中,也仍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们努力学习,向上进取,为自己和家庭争取更好的生活。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贫困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没有希望,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困难,勇于拼搏,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和付出关心,我们可以为贫困家庭带来改变,为社会带来革新。
在这次家访贫困的活动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感悟。家访贫困让我更加加深了对贫困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改善贫困家庭生活的决心。我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为推动社会公平,减少贫困问题做出一份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贫困家庭带来希望和改变。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四
近两年来,胜采小学以“鼓励教师进行家访,指导教师做好家访”为己任,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假期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在我校,家访已不是老式的简单谈心和随机行动,而是一项经过认真动员和部署,有鲜明目标和具体内容的常规性工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进行简要汇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家访前,胜采小学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全校1400余名学生及家长,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和家长是否欢迎教师到家里进行家访,什么样的家访方式最容易接受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5%的家长对于老师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与自己交谈感到惧怕。有28%的学生怕老师到家长面前“告状”,因而不愿意老师到自己家中去家访。
我们还对在校学生的家庭及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许多家庭教育还停留在自然萌动的基础上,很少有理性的支撑。甚至有些家长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出了问题”再教育也不迟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胜采小学的老师制定了家访计划,对家访的时间、对象、内容、形式等作了详尽安排,并把对个体家庭、单亲家庭、聋哑儿童家庭等相对弱势的家庭,作为家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通过建立家访档案,了解家长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性格脾气等,将学生家长分成好多不同的类型。然后,引导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样,在进行家访时就能有的放矢,达到最佳效果,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满嘴客套、不够真诚或不着边际的尴尬。我们学校的刘老师在对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家访前,先从侧面了解了她的父母、家庭,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认识到这种家庭成员一般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遇事敏感。在家访中,老师避免开门见山,谈及孩子最敏感的话题,而是用做游戏和拉家常的方式帮助她敞开心扉,向家长、老师道出内心的困苦,感受周围每一个人对于她的关爱,她的脸上很快又展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家访中,我们不只是走进孩子的家门,而是力求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要用真心换取真心。
为此,学校要求老师珍惜每一次家访,不仅要充满热情地与家长交换意见,还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观察家庭中孩子学习的环境如何,感受家庭里的精神和文化气氛,从而有针对地指出学生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理论传授给学生家长,通过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巩固和强化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校有个叫小伟的学生,在老师眼里,这是个喜欢捣乱、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当老师来到他家,看到他的父母憔悴的面容,开裂的双手,肮脏的衣衫,和那被岁月压弯了的后背,突然觉得平时捣蛋的孩子原来是那么弱小和可怜,也许他正是因为生活在缺乏阳光的环境里,才以调皮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老师首先给小伟一个温暖的拥抱,表扬小伟在班里劳动积极,为班级争得了流动红旗。随后向家长委婉地提出:是不是给孩子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用于安静地学习;是不是放学回家先让孩子完成作业,然后再帮父母干活;是不是能督促孩子注意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离开家时,老师发现小伟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从来没有老师夸过我。那天您来家访后,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让我又找回了自信—原来,我也是个好孩子。”
家访是一项辛苦而繁杂的工作,需要奉献精神,更需要多动脑筋。我总在想,一万次的动员不如自己的一次亲身参与。因为校长参与了,不仅能给老师起到带头作用,还能更深入了解到家访中的种种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措施。
于是,我特意选择了几个家访的重点和难点对象,和班主任老师一起走进学生的家庭,获得第一手资料。回到学校,我认真梳理,把自己的收获和体验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一起讨论。我还对老师们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把胜采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作为宣传重点,把向家长征求意见作为家访的重要内容,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尊重,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从而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
两年来,我亲自走访学生家庭近30个,每个家庭都认真做好家访记录,同时撰写家访手记20余篇。在我的带动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家访活动,广大家长和孩子也都越来越欢迎甚至盼望着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胜采小学将继续把这项工作不断地完善和推进,让家访扎根学校,让更多关爱走进学生家庭,永驻学生心田,让它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五
第一段:引言(100字)。
家访贫困是一项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工作,通过深入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家访贫困的过程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一些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并且从这些家庭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段: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300字)。
通过家访,我发现贫困并非仅仅是收入不足的问题,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许多贫困家庭不仅收入微薄,还面临着缺乏教育资源、医疗保健条件差、住房不稳定等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家庭中,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突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孩子们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从而更加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家访贫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首先,我意识到贫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用经济收入来衡量。只有全面了解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帮助和支持措施。其次,我认识到贫困与社会机会不平等紧密相连。贫困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他们无法获取更好的机会,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到限制。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破除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壁垒,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第四段:解决贫困的措施(300字)。
通过家访,我认识到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贫困家庭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等。此外,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贫困的解决中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同时,公众也应当加大对贫困问题的关注度,扩大公众对贫困问题的了解,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让贫困家庭能够真正从贫困陷入脱困。
第五段:总结(200字)。
通过家访贫困,我深切感受到了贫困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贫困,而是应该充分了解贫困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家访贫困是一项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工作,通过深入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在家访贫困的过程中,我有幸深入了解了一些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并且从这些家庭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六
又是一个九月,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又一批小苗苗。既是学校的要求,也是为了配合教育局千校万师家访日的活动,更是了解新班级的需要,我在8月27日至8月30日这段时间里走访了我班几乎所有孩子的家。虽然每年都有家访活动,但是今年的感觉似乎更不一样。这不仅是因为接手一个全新班级的新鲜感,更多的是我在家访活动中有了一种对建设和谐家校关系的领悟。
家访的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临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了每一位学生,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当然也了解到我们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为我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良好的班级集体,乃至于促成一种家校通力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提供了原始积累。现在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现在学生的家庭状况差异非常大,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影响非常深。
虽然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一般都可以,家庭组织和关系也比较健全,但还是有很多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我班的沈萍同学,父母双方都是不识字的。他父母原本有一个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可是不幸出车祸死亡,于是他们就又领养了沈萍。家里面还有一个奶奶,父母年纪又都比较大了(四十多岁),所以都比较宠爱她。这样的环境对她的成长显然是有影响的。还有姚书蕾同学和王孝文、王孝伍两兄弟,家里都分别还有姐姐,年龄相差也不大,父母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造成整个家庭的贫困。同样的,还有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比如顾家豪同学的妈妈在杭州开衣服店,而父亲又常年出差,他长期和爷爷生活造成了性格上的偏差,比较野。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二、老师和家长的坦诚沟通,互相信任和协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平时我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极少照看、督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而且做起教育工作来也相当的简单、随便甚至粗暴。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聊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一些异常表现,(与学校表现截然相反的)得到了这些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能对症下药。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好好地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因为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完整?是不可以的。
三、我们要更多地关心那些特殊的孩子。
班级里的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总存在一些弱势群体,对他们,我们要及时、深入地从家长那获取信息,给予更多的温暖和帮助。我班的楚强同学,先天性患有严重的散光、弱视,长期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家中母亲又是没有工作,小孩子性格非常内向。了解了情况后,我及时调整了楚强同学的座位,在平时也更多地关注他,希望让他能感受到更多的关爱。
良好的家校关系是教育很重要的一环,而家庭和学校的这种联系主要的就是通过家访、家长会这样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重视家访工作,通过这个平台着力去构建真正和谐的教育蓝图。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七
第一段:引言(100字)。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情感的安身之所。家庭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舞台,而家庭教育则是塑造个体品格和形成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家庭家访活动,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访对于学校与家庭合作共同办学的必要性。
第二段:家访活动的目的与重要性(200字)。
家庭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纽带,旨在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成长情况,广泛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为学校和家庭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家庭家访活动,学校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为学校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和关怀。同时,家庭家访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第三段:家访的亮点与感受(300字)。
通过家庭家访,我亲眼见证了家长们对教育的关注与付出。在一次家访中,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努力的父亲。他在工作之余,亲自辅导孩子的功课,陪孩子一起玩耍,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与礼仪。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时间管理不好、学习方法不当等。通过家庭家访,我能够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共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家长也能够通过家访了解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第四段:家庭家访对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的促进(300字)。
家庭家访不仅促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通过家庭家访,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从而调整和改进学校的教育方案。同时,学校也可以将家庭的意见和建议传达给全体教师,促使教师更好地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家庭家访使学校和家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循环,家长在学校的事务中扮演了更加积极的角色,与学校共同肩负起学生的教育责任。
第五段:总结(300字)。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庭家访将家庭与学校联系在了一起,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办学提供了最佳途径。通过家庭家访,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育。同时,家长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未来,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庭家访等方式,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八
贫困是当前全球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要解决贫困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贫困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现实困境。为此,我参加了一次名为“贫困大家访”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有幸走进了贫困家庭,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深切感受到了贫困带来的种种挑战和压力。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二、第一家庭访谈的感受。
在第一次家庭访谈中,我被访问的小组选择了一户贫困家庭。这个家庭父母双亡,仅仅由奶奶一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住在一个简陋破旧的房子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贫困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们对教育的渴望十分强烈,但缺乏经济支持,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困扰。通过这次访问,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大事,也牵动着贫困家庭的命运,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帮助。
三、第二家庭访谈的感受。
在第二次家庭访谈中,我了解了另一户贫困家庭的生活情况。这个家庭由一位单亲妈妈和一个年幼的儿子组成,他们生活在城市的一个狭小公寓里。妈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勉强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用。与这个家庭的交流中,我看到了母子俩的坚韧和奋斗精神。他们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努力,妈妈努力工作只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这次访问使我意识到,贫困并不能阻挡人们的斗志和追求幸福的心,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四、第三家庭访谈的感受。
在第三次家庭访谈中,我选择了一户农村贫困家庭。这个家庭生活在偏远的山区,他们依靠农业种植为生。然而,由于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他们没有自来水,每天需要去远处的河边取水,甚至在下雨天仍屋漏还是入夜的情况下将水捧回家。这次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方便和便利,也更加理解农民们艰苦的辛劳和无私的奉献。
五、总结段。
通过参加贫困大家访活动,我对贫困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首先,贫困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贫困家庭的处境,并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其次,教育是摆脱贫困的关键。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后,我们应该更加感恩和珍惜自己的生活,并为改变贫困家庭的命运作出积极贡献。
贫困大家访的经历让我深感社会的不公,同时也为我敞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通过亲身经历和疏通贫困家庭的心灵,我更加坚信,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而努力。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九
贫困家庭访问是一项对社会工作和救济工作进行有效的调研,了解贫困家庭真实生活现状以及提供帮助的机会。在参与贫困家庭访问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贫困家庭所面临的困境和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尽渴望。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贫困家庭面临着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如基本生活条件的困难、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就业机会的缺乏。在我访问的过程中,我目睹了许多贫困家庭过着极度拮据的日子。他们的住房狭小而简陋,缺乏基本的设施,生活十分拮据。此外,许多家庭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孩子们缺乏学习资源和机会。贫困家庭大多没有稳定的就业,收入不稳定,生活质量低下。这些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安。
其次,贫困家庭面临的挑战也影响着家庭内部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家庭成员缺乏经济来源,很难提供给家人良好的生活条件,这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争吵。经济拮据也会使得家长对孩子们的期望过高,过度的期望与孩子们的实际能力不符,进一步导致了家庭不和谐。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贫困的家庭条件无形中限制了孩子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
其次,我也意识到贫困家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需要的是关怀和关爱。贫困家庭在物质上可能得到了社会的援助,但心理上的困惑和压力却是不可忽视的。我的访问中,有一位贫困家庭的妇女曾表示,她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有人能倾听她的心声。这使我深感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怀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积极生活态度。
最后,贫困家庭所面临的困境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在我参与的访问中,我了解到有许多组织和志愿者致力于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他们通过提供教育资源、职业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摆脱困境,重建自立的信心和能力。这让我深感到,改善贫困家庭的现状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的合作。
在贫困家庭访问中,我看到了他们生活的不容易,也看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无尽渴望。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贫困家庭救助中,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关心他们的心灵需求,并通过整个社会的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机会。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力度,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家庭的真实情况,提供有效的帮助,我参与了一次贫困家访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家访交流,我深切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困境和他们对于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体会。
首先,贫困家访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贫困家庭在生活条件和经济方面的困难。有些贫困家庭的住房简陋、卫生条件差,水电设施不完备,给家庭成员带来了很多困扰。他们的收入少,经济来源有限,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在家访中,我看到了许多父母都在辛勤劳动,但由于技能和机会的限制,很难摆脱贫困。他们有时不得不舍弃自己的梦想,全身心地为子女的教育和未来努力。
其次,贫困家庭中的孩子教育问题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在访问过程中,我了解到一些贫困家庭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将孩子早早劳动或放弃学业。这无疑给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他们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很难有更好的出路。而且,贫困家庭环境的压力,也容易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增加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家访的过程中,我也目睹了一些贫困家庭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尽管生活艰辛,他们却并没有失去希望和勇气。许多家庭通过自主努力,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有些家庭通过接受培训,学习技术,提高了职业技能,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他们对于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和努力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减贫工作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贫困家访也启发了我对于扶贫工作的思考。通过和贫困家庭成员的交流,我发现了一些贫困的根源所在。家庭教育观念的滞后、就业机会的匮乏、缺乏相关技能的培训机会等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贫困问题需要综合施策。除了提供经济资助和物质支持,还需要注重将教育等综合因素纳入到扶贫计划中,实现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和脱贫致富。
通过这次贫困家访,我不仅仅了解到了贫穷带来的困境和挑战,也见证了他们为改变命运所做出的努力和奋斗。贫困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个贫困家庭都能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幸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一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从贫穷的山村来这里的,诚如我们铁道1101班的同学,大多数人都是农村的孩子。很多人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相比很多的城市小孩,我们农村的孩子显得的稳重,早熟多了,不为别的,只因我们自身的家庭情况,不允许我们像别人一样任性。而通过此次去南宁市解元坡小学贫困小学生家里去家访,我再次与一个农村的的小孩接触,再次把心底的感触挑起。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了解到xxx小朋友的家庭情况,我们从中了解到她母亲一个人做钟点工,收入不多,而她的父亲一天收入才二十多元,实在是难以想象,一个家庭的顶梁柱竟是这么的不易,我们不知是什么原因使这位爸爸没有了斗志,而甘于如此清苦,也许是因为曾经经历了什么吧,又或许是因为没有文化的原因,这些原因我们都只是猜想罢了。
不过还好,家庭的因素并没有影响到小朋友,没有使她因此而变得孤僻、自卑。反之,她是那么的活泼开朗,又是那么的懂礼貌,学习认真,一个三年级的小孩,写出来的作业是那么的清雅、整洁,这些让我们倍感欣慰。
家访回来后,我想了很多,想自己的,想别人的,想小朋友的。我想虽然我们也很贫穷,但只要我们能从平时的生活中省出那么一点,加起来我们就能帮助到xxx小朋友了,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所以,献出我们的爱,点缀那一点空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也让xxx小朋友在温暖中快乐长大。
家访中,马主任还劝说了谭爸爸,劝他去学点技术活,学会了技术,生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毕竟人还年轻,就这么枉费人生未免太可惜了。而我们的那份爱心也并不能成为她家的主枝,所以我真心希望他们家的家境得到好转,希望下次去家访,他们家已经换了个新面貌。
这次家访让我学会了很多,我们虽然有那么点穷,但穷并不能成为我们不学习的'理由,正所谓人穷志不穷......也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但愿人间处处充满爱,生活更美好,明天会更好。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二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然而,有些家庭可能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因此,作为一名中班教师,我参与了一次贫困家庭访问活动,希望通过与贫困家庭的亲密接触,了解他们的现状并提供帮助。通过这次家访,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在家访中发现了贫困家庭面临的巨大困境。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面临食物不足、缺乏书籍和玩具等基本的生活资源。我记得去一个孩子家里,他们生活在一个简陋破旧的屋子里,房间里只有一个破旧的床和几件破烂的衣服。这让我深深地触动,意识到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其次,我在家访中注意到贫困家庭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与普通家庭相比,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这可能对他们的学习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在访问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连一本绘本都没有,也没有机会参加幼儿园之外的课外活动。这使我想到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鼓励这些家庭给孩子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此外,家访还增进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家访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父母交流了孩子的表现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我更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从而更好地制定了教育计划和个别辅导措施。我还向家长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支持孩子在家中学习的建议,比如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经常与孩子交流等。这次家访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最后,在家访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作为一名中班教师,我应该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教育者,更是他们的引路人和帮助者。通过参与贫困家庭的家访,我明白了贫困家庭孩子们的需要,并且认识到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以行动帮助他们。因此,我会更加关注和支持这些孩子,并与他们的家庭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教育资源。
总之,通过这次中班贫困家庭访问活动,我深刻体会到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特别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家访也增进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最重要的是,这次家访使我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我将继续努力,为贫困家庭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迎接未来的挑战。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三
在现代社会中,二胎政策的开放让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为了进一步了解这样的家庭,我参与了一次二胎家庭的家访。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体会到了二胎家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下是我的具体体会。
首先,在二胎家庭的家访中,我注意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样的家庭通常有两个孩子,他们的年龄相差较大。较大的孩子在照顾和帮助较小的孩子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种互助关系加深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让他们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此外,父母也更关注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尽量减少争吵和冲突。这让整个家庭更加和谐。
其次,尽管二胎家庭面临着挑战,但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在家访中,我遇到了一对夫妻,他们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决定再生一个。尽管这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压力和育儿责任,但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家庭的完整和更多的亲子关系。这样的家庭在经济上可能会受到一些困扰,但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他们在教育上也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家庭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此外,在二胎家庭的家访中,我也了解到了许多父母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经验。生两个孩子使得父母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既要处理职业方面的问题,又要照顾好孩子们的成长。为了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父母们通常会制定一些计划和安排,尽量分配时间给家庭和工作。他们也会寻求外部的帮助,如请阿姨或保姆照顾孩子,或者充分利用家中的其他成员来协助照料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能够保证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事业。
最后,二胎家庭的家访还给我留下了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品行培养和人格建设。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的人。例如,在家庭访问中,我参观了一个二胎家庭,他们注重教育孩子们感恩和尊重他人。这些家庭通过亲身示范和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善良。这样的教育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
总而言之,在二胎家庭的家访中,我深刻意识到了亲密关系、机遇和挑战、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这次家庭访问让我更加了解了二胎家庭的特点和需求,也使我更加意识到二胎政策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次访问,我相信我将更好地为二胎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四
经过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水观。和我想象中的家访地点不同,这次的家访地点真的是只能用“穷山恶水”四个字来形容。除了第一个苏姓孩子是住在街上以外,其他的孩子都是住在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之中的。通往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家的路途更为艰辛,处处均是狭窄小道,让人走得触目惊心,与此同时,也让人心中无比的难过:那么小的孩子竟然要走这么远这么险的路去上学!
几乎每个被家访的孩子的性格都挺内向,都很怕陌生人,当我们向他们询问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时,他们都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在。或许环境真的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封闭的大山让孩子们的内心也封闭了起来。每当问起孩子们是否喜欢念书时,他们纯净的眼神和不好意思的肯定的回答,让我的心里很难受。或许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那些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并且满不在乎的东西,一些人强烈渴求得到却无法好好的拥有。这里的孩子对教育的渴求亦是如此。
在家访过程中,时不时听到某某孩子辍学了,念完小学便不再继续念下去了,或是去学习技术,或是就这样留在家中务农。这让人痛心疾首!人们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习真的是一条改变自己人生的很好的道路。
我真心希望那些孩子的家长能够重视教育,能够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让自己的孩子、支持自己的孩子继续学习。同时也希望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多多帮助这一类的孩子,或许在你眼中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能燃起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之火!
家访,是家庭访问的简称,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困学生家访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11月26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赵美月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赵美月的家长说:“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李浩宇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五
近年来,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贫困儿童问题依然存在。为了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我参与了一次贫困儿童家访活动。通过这次家访,我对贫困儿童的生活状态有了更真实的了解,并且瞥见了他们内心的渴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下是我在家访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访使我深刻认识到贫困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我家访的是一个贫困农村家庭,家里有两个孩子,他们的父亲是务工外出,母亲是农村的临时工,收入稳定性差。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孩子们的生活质量较差,他们生活在简陋的农舍中,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他们往往只吃简单的米饭和蔬菜,缺乏均衡的营养。而且,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这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获取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家访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贫困对孩子综合发展的阻碍。
其次,家访让我看到贫困儿童坚韧不拔的精神。虽然生活条件十分困苦,但那对孩子从小懂事、有责任感、勤奋好学,给予了我极大的触动。他们并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倍加努力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谈话中,他们用稚嫩的语言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即使家人的期望和支持十分有限,他们依然自强不息地向前迈进,不轻易放弃,这样的坚韧意志使我为之感动。
第三,家访让我更加明白,对贫困儿童的关爱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帮助。在和贫困家庭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更迫切地渴望的是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那对孩子常常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希望我能够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关爱。我看到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和内心的矛盾,我主动与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我发现,当他们听到鼓励的话语时,脸上绽开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他们眼神中的希望也变得更加明亮。通过家访,我明白到对于贫困儿童来说,关怀和支持对于他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在家访中,我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和社会的责任。面对那对孩子辗转来到大城市的现状,我能够感觉到他们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更深刻地理解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而社会的责任也凸显了出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纷纷参与其中,希望能够帮助贫困儿童承担起家庭无法完成的责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家访中,我有幸见证了社会成员们的关爱和帮助,这让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贫困问题终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最后,通过这次家访,我深刻认识到继续关注贫困儿童问题的重要性。贫困儿童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需求和困扰,这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同时,我也明白了,通过家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我将继续努力,为贫困儿童的成长和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贫困儿童家访让我深刻认识到贫困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坚韧不拔的精神、关爱的重要性、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以及持续关注贫困儿童问题的必要性。通过家访,我不仅对贫困儿童的生活有了更真实的了解,也增加了我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将来贫困儿童的生活会有所改善。
最新家访贫困家庭心得(汇总16篇)篇十六
“__计划”是由__大学举办的扶贫助学项目,而作为“__计划”的志愿者,作为资助人与被资助人沟通的纽带,我的工作就是利用假期做好贫困学生的回访推荐工作,及时准确的将社会之爱传递到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将来成为一名社会有用之人。
我今年寒假的任务就是对我的家乡__县各乡村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放资助款并推荐新的需要资助的学生。而负责这个工作的志愿者包括我在内共有三人,回访学生有8人,推荐学生20人。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可要真正实行起来,就会发现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和一名志愿者用“__计划”的资助款总共1400元去给被资助的学生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每个学生资助钱数,年级,家庭状况不同,所需的学习用具也不同,又规定不能全部给钱,所以我们只能一大早约好一起在泾源县城买东西,即便是买东西,感觉都很麻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来买。我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了要买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行动了,整整转了一天的时间,才把东西买齐。我们给每个同学都买了一个新书包,买了笔记本;还有一些初中生,帮他们买了复读机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我们直接给了他们现金让他们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这次的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我却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这些学生,家长身上学到了很多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这些只有你亲身感受了,你才能体会到。同时要善于和别人沟通,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这样才能提高你的团队意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而且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