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记录和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下面的心得体会分享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对你有启发和帮助的结论和观点。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一
家乡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方法表达对他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时间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我也特别喜欢家乡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兴奋我就是睡不,偷偷起来把花绳与荷包比划了好几次,因为姥姥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爸爸插杨柳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方式洗刷完毕,在妈妈帮助下认真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手腕、脚腕花花绿绿花绳,是弄胸前各式各样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小公主。带无比幸福心情,开始帮妈妈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架势喊来爸爸,指挥他与妈妈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白糖、蜂蜜与均匀,接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馅子后封起来,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老爸,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自己花绳与荷包指挥爸爸矫正了爸爸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二
我的家乡在鹤山,赛龙舟是家乡的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带我去看龙舟赛。
今年也不例外,适逢端午节放假,妈妈又带我来到沙坪河三峡桥去看龙舟赛,我兴奋极了。只见三峡桥两岸插满鲜艳的彩旗,人们如潮水般地涌向三峡桥两岸,到处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来到赛龙舟现场,一条条龙舟已经停泊在起点,准备随时出赛。只见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好像一条条真龙在戏水。它们都张着犄角,睁着眼睛,显得神采奕奕。龙舟上的水手们个个整装待发,精神抖擞,好像就要上场的战士。
最激烈的时刻到了,“七星队”对“白颈队”即将比赛了。我想:这两队实力相当,到底谁赢呢?”“预备,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鼓声响起,两条龙舟就像两支离弦的箭在水面上飞行,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随着节奏鲜明的锣鼓声,水手们使尽全力,木浆上下飞舞,动作是那样整齐划一。两条龙船像两条发怒的蛟龙在水面上飞腾,它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催人振奋。敲锣打鼓的,一边打鼓,一边呐喊助威。顿时,鼓声咚咚,锣声当当,龙船上的健儿们如同出征奋战的勇士一样,他们狠劲地猛划,奋力冲刺,水面上不时飞跃起一些灿烂的水花,晶莹的水珠和汗珠浸透了他们的衣裳、脸颊,但他们并没有停下,反而更有力划桨,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差不多到终点了,我还看见“白颈队”,我不禁大喊:“七星队,加油!七星队,加油啊!”这时,“七星队”好像听到我的喊声,速度加快了,他们拼命地划着,木浆大起大落,口号更是声如洪钟。不一会儿,就超过了“白颈队”,我继续喊道“七星队,继续加油啊!”就快到终点的一刹那,“七星队”的出头冲过了终点,成了冠军。瞬间,欢呼声、喝彩声、爆竹声像遍了三峡桥两岸。
赛龙舟多么激烈、精彩啊!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常在我眼前闪现。朋友,有空请到我的家乡来,看看这富有民族特色的赛龙舟吧!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三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随着小朋友的歌谣,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从前,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当时楚国危机重重,因为屈原一向受楚国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为楚王出谋策划。有一天,一群小人在楚国面前告了一状,楚王信以真,把屈原赶出了楚国,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跳汨罗江自尽了。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前来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奶奶每到端午节都会包很多粽子。包粽子真是太有意思了!她先拿起两张大大的粽叶,卷起来变成了一个漏斗的样子,接着把米放进去,然后加入馅料,有香菇,肉,红枣等等,再用叶子把它们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紧紧地绑起来,一个圆圆鼓鼓的粽子就包好啦!我最爱的是是红枣粽,每当奶奶把煮好的粽子端出来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冲上去,拿起热乎乎的粽子,吃起来。啊!可真香呀!
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能看到龙舟比赛呢!每次我都跟家人来到江边,只见两岸人山人海,彩旗飘扬。随着“砰!”的一声响,比赛就正式开始了,一条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龙舟上的运动员用力的划动着双桨!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紧跟其后,“加油!加油!人们的呐喊助威声,“咚咚”的击鼓声,好一副气派的景象啊!
飘香的粽子,精彩的龙舟比赛,这就是我们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我爱端午节,更爱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四
当每家每户的屋子里传来一阵阵粽香时,端午节便来临了。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吃粽子,忙得不亦乐乎。
吃着味道鲜美的粽子,读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我不禁想起了屈原——这位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人。他早年受楚王信任,任三闾大夫。后来因才高气盛,性格耿直,遭佞臣陷害,在楚王面前进谗,使屈原二次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屈原写下了《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其文笔委婉含蓄,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后继者又有宋玉、贾谊、东方朔等人。汉人刘向将这些“骚体”作品整理成书,这就是影响后世几千年中国人的《楚辞》。在文学方面,屈原产生的影响确实是无可比拟的。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在两千多年前,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在月夜下孤单徘徊,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夫在草屋中饮酒消愁,一位志向高远的诗人在江边独步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品粽子,品到的不只是粽子本身味道之鲜美,更品到了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读《离骚》,读到的不只是其中语句之优美,更读到了屈原等一批批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一颗忧国忧民的火热的心!屈原的名字将和他的作品一起,千古传颂,成为鼓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执著追求于理想的精神食粮!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五
前两天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提前过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端午节。大家每一个同学都带了粽子,大伙一块推荐,非常高兴。粽子各不相同,什么味道的都有,有蜜枣味的、山药味的、板栗味的、肉粽子、紫薯味,还有水果味的等等,香味扑鼻而来,非常是诱惑!
今天,我还在家过了端午节。大家一家相聚在奶奶家,一块包粽子、做糖包、包菜角、做油条……我参与了包菜角,做糖包的工作。刚开始,我包的菜角非常歪,装的馅儿还少,还有裂开的,母亲还做了特制的补丁给补上了。大家有说有笑,可有意思了!
下午,我还去了科技馆参加了端午节活动,由于我抢答问题正确,获得了手工制作香囊diy的活动名额。现场给大家发了一个三角形的硬纸片,让大家自己往上面画自己喜欢的作品,我画了爱心、茶杯、鲜花等,然后主持人发给大家胶条,把硬纸片的几条边相互都粘在一块,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三角形。最后由下而上串过一根五彩丝线,最下面有个线坠子,好看的五彩香包就做好了。大家还一块合了影留念,非常高兴!
今年我的端午节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六
5月22日13:30,“缅怀屈原精神,弘扬民族气节”——学院20__年学生端午节活动于成功举办。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活动伊始,教授为本次活动致辞,他提到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继承中华精神和中华气节。当代大学生要做有气节、有精神、有文化的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接下来,焦艳副校长宣布活动开始,焦艳副校长在开场中说道:“这栋大楼是我们学院入驻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所修建的楼,能在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拥有一栋研究楼的__高校是很少的,这栋研究楼以后会承接我们学校各文科类学院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各类活动。”据悉学院是学院首个获得来这里举办学生活动资格的学院。接着,是节目表演时间。第一个朗诵节目《屈原祭》由学院老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同表演,最后一句“呜呼哀哉,尚飨。”后全场寂静,为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默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舞蹈《礼仪之邦》,一袭红色汉服学院的女生们用舞蹈的方式为大家展示了中华的礼仪文化。
最后引起全场注目的节目是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一曲毕后,应全场观众要求又加弹了一曲,表演者方得下舞台。最后,赵教授为本次活动作总结。到此,本次活动顺利结束。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七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奶奶就叫我吃早餐了,早餐有粽子、大蒜、鸡蛋······听奶奶说中午还有一顿丰盛的酒宴。哦,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的节日,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他为了纪念我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那是正是七雄争霸的时候,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用粽子和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我要向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八
每当到了农历五月五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中国人民节日中的一个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可今年的端午节可不一样,以前我们到了端午时都是买棕子吃,但今天可是我们亲自包的!
妈妈对我说:“包棕子要拿两片棕叶叠在一起,翅棕子叶的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的样子,接着就是把糯米放入,用筷子捣实,然后用‘漏斗’上面的棕叶把‘漏斗’封好,最后用绳子绑住打个一个结,一个香甜的棕子就好了。”我按照老妈说的做,可是我在包棕子的时候,不是漏糯米就是把刚折好的漏斗搞散了。可我不会被一点儿困难给退缩,我又一次重来,包了老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包好了一个棕子。
奶奶把我们包的棕子放在锅里蒸,过了7——8个小时,奶奶把棕子拿了出来,对大家说:“吃棕子啦!”我与老爸,老妈一起出来,准备吃一口美味棕子。我尝了一口棕子,哇!棕子真好吃!我立刻对奶奶说:“奶奶做的棕子超好吃哇”!爸爸妈妈尝了也夸奶奶她的厨艺好,奶奶被夸得直说:“哪里哪里”!
这时,我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吃棕子呢?”爸爸说:“这是纪念战国时候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奶奶接着说:“屈原有着爱国激情,却又报国无门,后因楚国国都失险,在公元278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泊罗江而死。为了对屈原的哀思,人们就把包好的棕子投入河内,让鱼儿们吃饱后免吃屈原的遗体。”奶奶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
我说:“哇!奶奶你懂得真多。”
今天,我真开心,如你问我为什么,我会说:“今天我学到了知识与包棕子,当然开心!”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九
style="color:#125b86">端午,一个古老的节日。自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传至今。它有着它独特的味道。
了解了端午的来历,很是痛心,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屈原,一位爱国志士,忠心侍奉楚王。但却造小人排挤。结果被流放,他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楚国将亡,他为表达他的爱国之心,以身殉国,投河自尽。原来,端午的背后有着如此令人心酸的故事。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爱国的味道。
端午,我的叔叔等人都会来爷爷家过,一起吃着饭,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
解开缠着粽子的线,打开粽叶,把里面的饭团沾沾白糖,吃一口甜甜的;家人们团聚,大家一起有说有笑,暖暖的。看着久违的家人们的变化,喜喜的;味道很多,用两个字概括:幸福。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街上,孩子们带着他们的五彩线,惬意地走着,十分神气。这五彩线,让我回忆起了从前,我每年都会戴。这五彩线是节日的特色,包含着我们中国华民族的独特,流传了几千年。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吃茶蛋,挂艾叶菖蒲……都有着我们中国的独特文化。端午节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如今,端午节已经成功选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深厚的祖国文化的味道。
生活在21世纪今天的我们,生活十分多姿多彩,端午的活动很多,十分丰富多彩。
有些城市举行赛龙舟竞赛,大家争先恐后,一起比赛,尽情享受划船的快乐。早上也有很多人去踏青,感受自然的气息,在草地上,嗅着泥土的芬芳,和家人一起去野餐!有很多人登山去采艾蒿,品味粽子的味道。孩子们都放假,在一起尽情玩耍,身上挂着香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感受到了端午的味道——快乐的味道。
感受端午的味道,是多姿多彩的味道。它是我们民族的节日。我们应该珍惜,重视这个有着自己独特味道的特殊节日。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
又是五月,紫丁香蓬蓬勃勃地盛开着,若有若无的清香缭绕着,这让我想起端午节浓浓的粽香。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期待过端午节。每当端午节的前一天清晨,妈妈总会用清水泡上一大盆糯米。傍晚,香喷喷的粽子,妈妈拿出泡好的粽叶,用她那双巧手一挽,粽叶就像一个尖角小碗握在她的手中。妈妈把米舀进“碗”里,再左一折,右一叠,用线一缠,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眼前。粽子包成小山一样高时,我的耐心早已耗尽了,缠着妈妈一会儿一问:“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吃到粽子啊?”妈妈总是边忙,边耐心地安慰我:“快了,快了。小馋猫馋了吧?”
被我催促着,妈妈总是连夜就煮上粽子。平时早早就睡觉的我,一会儿去厨房一圈,怎么也不肯早早入睡。直到九、十点钟,粽子熟了,妈妈赶紧夹出一只肉粽,给我先凉着,里面包的可是我最爱的牛肉呢!我一大口咬下去,嘴里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就是美味可口的牛肉了,米中融入了牛肉的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端午节。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为国跳河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也怕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往河里丢粽子,后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文化。
端午节的电视节目,常有划龙舟比赛。那天,我坐在电视机前,为一条青色的龙舟加油,突然,枪声一响,红色的龙舟就如一条水蛇一般,灵活地冲了出来,而青色的龙舟却因为一时反应不过来,让红龙舟领先了一步。红龙舟的人不灰心,努力向前追去,红龙舟在前面,青龙舟在后面紧追不舍,他们一起努力,终于追上了红龙舟,红龙舟的人也不甘落后,他们时而超出,时而落后,时而又平行,岸上的呐喊声也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加油!”青龙似乎得到了人们的力量,木头的船身,顿时灵活了起来,终于,青龙舟冲过了终点,我同岸上的人们一起欢呼起来。
端午节就在眼前,那浓浓的粽香又引得我茶不思,饭不想了。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一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在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们除了包粽子外,还有精彩的龙舟赛事可以观看,这给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增加了节日气氛。
提到吃粽子那是没得说,我们这的粽子可是超好吃的哟!吃一口让你终身难忘。这粽子通常扎成五角塔状、四角扁状,这四个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来做,多用猪肉、绿豆、墨鱼、虾米等做馅。包粽子还有特有的包粽叶,那叶子好像只有我的家乡才有哦!
粽子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秘密。我来说说粽子是怎么样好吃的,怎么的让你回味无穷。
叶子的清香渗进粽子里,打开粽子,香味顿时弥漫到了整个屋子,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里,就有一种鲜嫩滑腻中香气扑鼻的感觉。那真是无法形容,让你不禁的说道:“好吃,好吃,这粽子真好吃!之类的话。
如果你吃了粽子还不过瘾,那就让我带你去看赛龙舟吧!那是每年端午节都举办的。地点是“江奔公园“。去到了那里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因为有很多人也喜欢看赛龙舟。有很多小贩在那里摆摊卖冰淇淋、珍珠奶茶之类的冷饮,也有卖包装食品的。为的是能够让人在等候的时候去买东西吃,也方便,最重要的是还能赚钱。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划来了,划来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边远处的白点,那白点慢慢的向我们这里“移”来。不久,3我们看得清——那是十几条龙船。上面的人齐心协力的划着。每条龙船都有一个打鼓的,听人们说是指挥划船的人的,让他们跟着拍划,因为这样才能划得整齐。在人们的加油声中,分出了胜负,先到达终点的是那条“白龙”。紧跟上“白龙”的是一条“红龙”,再来的是:“黄龙,这”三条龙“就是赛龙舟的三强了。就这样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既有趣又多彩,让我们品味粽子的清香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到精彩的龙舟赛事。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二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关于端午节,你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感想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历史反思。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历史反思。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三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是相传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为了纪念他,每年一到这个日子就要赛龙舟、吃粽子。据说,人们赛龙舟是为了找到屈原的遗体,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遗体。
在奶奶家,依然保持着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首先,要采摘一些新鲜的芦苇叶并清洗干净,再放进水里煮,煮的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还有准备好喜欢吃的`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开始包粽子啦。只见奶奶取出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出叶子的另一头往里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放进一些糯米,再放入馅,紧接着再往馅上面盖一层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粽子,一个粽子“宝宝”就这样诞生了,她穿着深绿的衣裳,里面是白白胖胖的大肚床。别说,要是再圆点,就成一个大圆球了。我和妈妈喜欢吃豆沙的,爸爸最喜欢吃肉馅的,因此,奶奶都会准备好多种馅料,用爸爸的话来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端午节,我吃着这香喷喷的粽子,感受到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啊!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四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蓝蓝的天上只飘着几片薄薄的云,太阳照得到处都是暖洋洋的',不时刮过一股小风,给人们又添加了几分清凉。在这么好的天气当然也会有好的心情,但是我那愉悦的心情并不只是因为天气好,还因为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一大早就准备好端午节必备的东西——粽子。在外面,人们一般都是在外面买,但是这次我回了老家,老家就不一样了,家里的老人早早的就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绳子,糯米。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就开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一片粽叶,把其中一头卷成一个漏斗状,往里面放一些糯米,然后在想一个方向包粽叶,把最后一点小尖包进粽叶里,最后用绳子包一下,一个胖鼓鼓但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做好了。看到这里,我手也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的拿起一片粽叶就开始包起来。我一步步仔细地做着,学的有模有样的。只差最后一步了,我拿起一根绳子把粽子绑了起来。终于大功告成了,看着我的作品,心里美滋滋的,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就差把粽子煮熟了。
大家都陆续醒了过来,粽子也下锅了,一股浓浓的粽香味飘在空气中,吸入的空气满满的都是粽香。我们几个小孩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不等粽子煮熟出锅,我们就围住那个锅,围成了一个圈。过了一会儿,粽子要出锅了,大人们要我们往后退了几步就开始拿粽子。一揭开锅盖,锅里热气直冒。一股股白气升到空中,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股粽香,浓浓粽香直往我鼻子里钻,让我更加的迫不及待。等着等着,终于等到了。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五
为推动和促进“创城”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市五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了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班会。各班通过讲端午的来历故事,讲端午习俗,介绍香袋,朗诵端午诗歌,开展端午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队员们了解端午,了解端午习俗,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是利用校园广播开展了“端午知多少”传统节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互联网等,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别称、风俗等,了解这一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是开展了“感受传统文化、体验端午风俗、弘扬传统美德”活动,在端午节时关心老人,和爷爷奶奶吃粽子,共度端午佳节。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六
本学期来,我能够根据教研中心和学校的课题组计划,确定好课题(风筝飞吧)、(关注湖南奥运)、(趣话端午节)进行研究,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湖南省体工大队参观,向运动员了解相关的信息,并做到有研究,有交流,有记录;在活动子课题提出后,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教师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它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而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始终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们强调了它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在活动中,我在班级中建立了一个“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这个制度就是要求教师要指导一个或多个小组活动。比如:在(关注湖南奥运)这个大主题下,当学生还不知道确定什么子课题时,教师的“导”就显得很重要。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共同兴趣,根据他们的兴趣点,帮助其确立研究的对象,然后指导并帮助他们确立研究点,让自己成为学生活动中的“帮助者”。
综合实践活动与我们的学科教学相比,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合作。班级里的50多个学生并不是人人都乐意合作,人人都乐意接受其他同学,而且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大有校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意识到乐意合作、善于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这学期我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作用,如何与组内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
如:进行“关注湖南奥运”这一活动时,学生自由分组,合作研究子课题。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自己查找资料、采访、写感想、排节目、设计制作展牌、动手绘制手抄报。学生在合作中各尽所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朝气。 如:进行“风筝飞吧”系列活动时,既有各自完成的项目“我制作的风筝”,又有合作完成的项目。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己的风筝经过试飞,若失败的再看看别人的风筝,或寻求别人的帮助,到最后,获得成功的都是凝聚小组成员心血的风筝。活动结束时,设置了“合作奖”,鼓励学生的进步与成功。 再如:研究“趣话端午”主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调查问卷,有专门调查同学的,了解小学生对端午节的熟悉情况;有向父母或长辈调查的……然后把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得出结论。学生在调查了解中明白端午节的来历、风俗、意义等,也懂得了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对这门课程兴趣比较浓厚,教师也是以十分的热情影响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与研究。 总之,综合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所以说,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活动。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七
我最喜欢的还是赛龙舟了,今天是端午节,老天爷仿佛故意要给我们一个好心情,不出太阳也不下雨,我们一家兴高采烈来到闻名中外的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亲眼目睹了赛龙舟的精彩赛况。瞧!公园的桥上、船上、河岸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彩旗迎风“呼啦啦”的舞动,整条河的岸上人山人海,桥上挤满了人,“嘟”随着一声刺耳又响亮的哨声,几十条船头装有大红色龙头的龙舟争先恐后向前划去,水手们奋力划桨,船随着划桨一会下沉一点,一会又浮上一点,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龙舟上的水手一个个衣服湿透,不停地为自己队伍加油鼓劲:“加油啊!快划!我们一定最快!”擂鼓的人士气高昂,只见他两手拿着鼓槌,飞快地轮换击打鼓面,还常常举起手,做胜利的手势,那极有规律的鼓点,水手按鼓手的指挥,他们劲往一处使。飞快向前进。“加油!黄队加油!蓝队加油!黑队加油!”观众们连连为他们加油,通过激烈的拼搏,黄队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赢得冠军,他们互相拥抱,击掌,庆贺胜利,开心极了!观众也爆发出热烈的欢呼,为他们庆祝!我也和妈妈开心击掌拥抱。
我真想年年过端午节,看赛龙舟比赛,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最新端午节为心得体会和感想(案例18篇)篇十八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
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粽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温火煮30分钟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
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长,屈原是我国一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听了妈妈的述说,我不禁敬佩起屈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