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某些事情,从而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够有所提升。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一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设计要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还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植物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其功能得不到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尽管有许多研究者提出过这一方面的一些原则,但主要局限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寻求一个正确、全面的思想行动准则,以便在各种情况下把握植物景观设计的尺度。以下就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作一探讨。
2.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之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迷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2. 2 科学性原则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2. 2. 1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是在本地长期生存并保留下来的植物,它们在长期的生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对周围环境有了高度的适应性,因此,乡土植物对当地来说是最适宜生长的,也是体现当地特色的主要因素,它理所当然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来源。
2. 2. 2 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生态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使方案能最终得以实施。这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对设计场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和空气) 进行勘测和综合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具体的种植设计。例如:在有严重so2 污染的工业区,应种植白皮松、毛白杨等抗污树种;在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选用合欢、黄栌、白蜡等耐盐碱植物;在建筑的阴面或林阴下,则应种植玉簪、棣棠、珍珠梅等耐阴植物。
2. 3 艺术性原则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免费论文。
2. 3. 1 形式美法则。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景观设计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4 大原则。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反应。它是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植物间色彩明暗的对比、不同色相的搭配及植物间高低大小的组合,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布局,形成富于统一变化的景观构图,以吸引游人,供人们欣赏。
2. 3. 2 时空四维原则。
园林艺术讲究动态序列景观和静态空间景观的.组织。植物的生长变化造就了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景观效果。同时,规划设计中,还要合理配置速生和慢生树种,兼顾规划区域在若干年后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空间的大小,树木的种类、姿态、株数的多少及配置方式,运用植物组合美化、组织空间,与建筑小品、水体、山石等相呼应,协调景观环境,起到屏俗收佳的作用。
2. 3. 3 景意交融。免费论文。
园林中的植物花开草长、流红滴翠,漫步其间,使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芬芳的花草气息和悠然的天籁,而且可以领略到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意境。免费论文。意境是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贯穿于园林艺术表现之中,即借植物特有的形、色、香、声、韵之美,表现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创造出寄情于景和触景生情的意境,赋予植物人格化。如松竹梅被人们喻为三君子,这一从形态美到意境美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2. 4 景观生态性原则
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具有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及防灾等生态效应。如何使这些生态效应得以充分发挥,是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在设计中,应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区域景观规划,对设计地区的景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否则,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2. 5 经济性原则
节约为本,共建和谐社会。植物景观以创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增加投入。任何一个城市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都是有限的,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在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服务。例如,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管理,耐修剪的植物,以减少资金投入和管理费用。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乡土植物的驯化及大量引种使得造园植物不断丰富,植物配置理论的发展使得植物不再只是建筑的附属物、硬质景观的软化剂,而是开始独立成为空间及景观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植物保护及树木养护技术的发展使植物景观效果更加稳定持久,园林绿化也从二维绿量(绿化覆盖) 转向三维绿量(绿色量) 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将发展成为涉及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花卉学、树木学、植物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保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二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四
植物景观设计实习是一个许多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经历的一段旅程。在实践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我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本文主要分享我在植物景观设计实习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实习开始。
在实习开始的时候,我感到有些迷茫和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植物设计。但是,我的导师非常有耐心和专业,他向我解释了许多关于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后来,我逐渐明白了植物设计的核心是把植物和周围环境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美丽、和谐、自然的景色。
第三段:学习过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学会了制定植物设计计划和方案,了解了各种不同植物的特点和功能。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图的绘制和制作设计报告。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经常跟随导师一起去现场考察和实施设计方案。这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了解了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
第四段:实践体验。
通过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我认识到,设计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植物和环境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如何认真地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市场信息,找到最适合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第五段:总结。
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实习,我不仅获得了实践中的经验和技能,更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看到了设计方案的实施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能够在美丽的景色中生活。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运用植物景观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为建设美丽、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五
2刘赟,王娇.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1)。
3何建顺,宋希强.新加坡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19)。
4陈文婧,阿丽娅阿布利孜.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12)。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六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更多地用于建筑之中,如路基、步道、通道等。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七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景观设计,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植物景观设计实习。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植物景观设计并不仅仅是关注植物本身,更是通过对于植物环境的设计,营造出与人们情感、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氛围。在这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与许多优秀的设计师交流和分享经验,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种良好的专业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下面是我在这次实习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设计能力的重要性。植物景观设计需要理论支持,但仅有理论并不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景观。设计师需要通过实弄、实践和学习,逐渐积累并提高自己的设计技能。这是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只有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才能获得实践思维的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是设计师与成功之路。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植物景观设计师需要把握每个设计项目的独特性,确定适合植物的选择,根据空间流线、环境调色、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设计和构思,避免过于迷信成规和机械模式化的设计风格。
第三段:注重设计细节。
植物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非常注重设计的细节。设计师需要对每个细节的完美执行感到满意,这样才能成功实现设计意图。特别是在区域设计的时候,设计师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考虑到不同生物的差异性,季节变化等因素,熟知不同维度上植物的规律应用,并深入地研究不同植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态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植物机理,达到植物景观设计的最高艺术境界。
第四段:设计工作中的挑战和机会。
在实习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而这些挑战并不是让我们望而却步的,相反,我们需要通过一层层融合,不断探索,努力将植物景观设计这个领域更上一层楼。在实习工作中,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植物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是多么丰富和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们需要有着模拟、绘图、调色等方面的能力,并能够富于想象,充满创意,去发掘植物美学的无限价值。
第五段:总结回顾。
此次植物景观设计实习,让我对植物景观设计更加有了深刻了解。我的实习得到了团队成员和主管们的认可,并获得了很多友善的关注。我意识到,一个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师,就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艺素质。这次实习让我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但我知道这仅是一个开始,以后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东西。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目标,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训练自己,成为更加出色的植物景观设计师。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八
在设计园林配置时,设计人员应当确定好绿化的主题内容,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主要的需求交接种植乔木、灌木以及花卉,衬托出主题。
2.2整体优先原则。
在城市园林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及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绿化配置,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呈现出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多样化,符合绿化城市的创建要求。
2.3适宜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大“适宜”原则,即适地适树原则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适地适树是指:在选取树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及气候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植物的形体都需要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2]。
2.4经济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绿化成本的投入,如今我国提倡以经济节约型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因此,有部分人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结合水果树种植相结合,这想法虽是甚好,但是设计公共绿化地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感,还与我国提倡的经济节约型目标不符合。
2.5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以自然环境为中心,符合生态学系统的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为了植物之间及各个群落之间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和平发展,从事园林艺术配置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掌握植物生态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搭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感,从而还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3]。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九
株高(cm)。
花色。
种植株间距(cm)。
美人蕉。
150。
红色、黄色。
80。
蜀葵。
180。
粉色。
30。
拂子茅。
观叶。
一平50株。
玉带草。
120。
不开花。
观叶。
10*15。
波斯菊。
红紫色。
美国薄荷。
7
紫红色。
50。
紫松果菊。
紫色。
40。
紫菀。
紫色。
30。
千叶蓍。
白色。
荷兰菊。
10。
玫红色。
40。
火炬花。
橘红色。
30*40。
蛇鞭菊。
红紫色。
一平6-9株。
丛生福禄考。
紫色。
委陵菜。
黄色。
金鸡菊。
黄色。
矮滨菊。
白色。
鸢尾。
蓝紫色。
重瓣向日葵。
黄色。
60。
落新妇。
红色。
蓝花鼠尾草。
蓝色。
桔梗。
紫色。
天人菊。
橘黄色。
红花天人菊。
红色。
半枝莲。
红色。
27。
佛甲草。
黄色。
5
千屈菜。
100。
红色、粉色。
30。
宿根亚麻。
蓝紫色。
预算。
名称。
颜色。
数量。
单价。
总计。
蜀葵。
粉色。
30。
须芒草。
观叶。
25。
5
125。
玉带草。
观叶。
10。
1.5。
15。
高山紫菀。
淡蓝色。
36。
2
72。
松果菊。
紫色。
25。
1.5。
37.5。
千屈菜。
紫红。
20。
1.5。
30。
荷兰菊。
粉色。
66。
1.5。
99。
美国薄荷。
红色。
10。
2.5。
25。
落新妇。
红色。
25。
2.5。
37.5。
千叶蓍。
黄色。
10。
1.5。
15。
金鸡菊。
黄色。
40。
1.5。
60。
火炬花。
红色。
16。
2.5。
40。
天人菊。
红黄复色。
20。
1.5。
30。
蛇鞭菊。
紫红色。
35。
3
105。
桔梗。
紫色。
10。
2
20。
宿根亚麻。
淡蓝色。
15。
1.5。
22.5。
费菜。
观叶。
12。
1.5。
18。
金叶过路黄。
观叶。
40。
1.5。
60。
德国鸢尾。
紫色。
30。
1.5。
45。
鼠尾草。
紫色。
40。
1.5。
60。
小花葱。
粉色。
15。
2.5。
37.5。
矮滨菊。
白色。
30。
2
60。
五彩石竹。
粉色系。
35。
1.2。
42。
总计。
1056。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
1.1生态性原则。
1.1.1因地制宜。园林设计时,要尽可能地使用乡土原生树种,并选择生长比较茂盛的植物。对于工业厂房等,要尽量避免种植一些贵重、娇气的植物,应当多种植广玉兰、夹竹桃等,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能够起到净化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害气体的作用。1.1.2植物的生态影响。园林植物配置时,不可以因为美观,而随意采用外国种类的植物,这样有可能造成其他生物的入侵,从而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非常广阔,并且南方和北方的土地差异比较大,不适宜所有的植物生长,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植物,例如:茶花、杜鹃等植物比较适合酸性土壤,但是不适合北方的盐碱地地区。
1.2经济性原则。
在对绿地或企业绿地进行管理时,可以在城市绿化中种植果树,但是有一部分公共绿地的可行性比较低,所以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以节水型绿化为主要的建设目标,例如:多使用一些耐旱节水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沙地柏。
1.3艺术性原则。
在园林中,植物的配置不是将各种类型的植物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植物的不同特征和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配置,并且还要从审美的角度上,进行艺术配置。同时,植物配置时,还要严格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将植物自身的特征与审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这样就能体现出植物的艺术色彩、芳香等,从而就能够大大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一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专业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具备了对植物的深入认识,更对未来的园林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第二段:理论学习。
在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植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态环境及风景园林植物设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我更好地理解了植物的性质、特点和用途。例如,学习植物的生命过程,我懂得了营养的来源和变化,知道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些知识不仅扩展了我的学科视野,更增强了我对植物的热爱和情感。
第三段:实践探究。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园林植物学课程还包括实践探究。在实验室和实地实习中,我学会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构造,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了解了植物体系的演变过程。同时,在实地实习中,我也学会了植物栽培管理技术和植物形态刻画技巧。这些实践探究的经验迅速提升了我的操作和技能,也让我对园林植物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第四段:成果展示。
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为我带来了累累硕果。在学习过程中,我完成了多项科研作业并参加了教师组织的科研论文竞赛。其中,我和同伴通过实验研究,探究了生长素对花朵开放的影响机制,最终获得了优秀成果的评价。这次科研经历让我更有信心探索新的学科领域,也将成为我未来继续深耕园林植物学领域的动力。
第五段:总结。
通过园林植物学的学习,我不仅收获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实践经验,更掌握了一门强大的工具去探索和改变环境世界,去创造美好和谐的生活。因此,我认为,园林植物学的学习不仅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一部分,更是日常生活的体验和美好情感的表达。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二
孤植的配置方式主要针对的是一些色彩比较艳丽的彩叶植物,这类植物由于株型紧密、植株高大、色彩艳丽,因此即使将其进行单独种植,也能够成为景观的中心视觉点,而引吸引观赏者的视线。适于进行孤植的彩叶植物较为多样化,例如花叶槭、紫叶梓树、金叶刺槐、红叶石楠等。
2.22丛植。
丛植指的是在园林绿地中将三五彩叶植物成丛的点缀其中,这种配置方式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绿地分车道、或者是立交桥下、或者是居民小区中等等。常用的丛植彩叶植物有榆叶梅、红瑞木、白丁香、云杉、水蜡等等。
2.2.3群植或片植。
群植或片植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将彩叶植物进行成片种植来表达相应的设计意境。彩叶植物的群植或片植能够营造出色彩绚丽、具有气势的园林景观,从而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林。彩叶植物通过群植或片植的方式进行配置,其美化效果远远高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或者是草坪所营造出来的效果。
2.2.4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
彩叶植物的色块种植和基础种植,主要指的是于其他基础植物进行搭配,从而构成各种字符、图案、镶边等,起到衬托与对比的效果。该配置方式尤其在绿色草坪背景下进行应用,往往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3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掌握好彩叶植物的配置原则,充分利用彩叶植物进行景观营造,能够利用色彩艳丽的图案和不同季相景观,来弥补城市淡花季节色彩单调的缺憾,从而最大程度上实现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三
由于地区存在差异,环境、水文等基础特性也不尽相同,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应充分考虑地域差异问题,充分了解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并结合当地文化风俗特点,来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园林。在设计中,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其一,需要最大程度的保留园林中原有植物;其二,选择植物的时候尽可能的多选择一些适应力强成活率较高的当地植物,当然,种类的选择是以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后的结果为标准[3]。如此才能突出地方特色性。
2.2空间的合理搭配。
通常在园林设计中空间的区分多是运用植物来实现。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要充分利用当前有的植物资源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品种进行引进。通过对本地区的植物物种群落特性的学习与规律的了解,进行山林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以客观环境作为凭证,进行合理的改进。
2.3植物的叶子和颜色结合。
大多数情况下有两种植物多运用于园林种植中,一是观叶植物,二是观花植物。观花植物多具备不同的色彩性,在不同的时节给城市展现出不一样的色彩,虽然部分观花植物不具备随着季节变化改变色彩的能力,但是可以通过与多彩的观叶植物的相互结合,进行不通类型的搭配,也可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展现观赏效果,并且观叶植物大多观赏期长,对人们的观赏期还可以有延长的作用[4]。
2.4植物之间的层次结合。
虽然大部分的植物的叶子和花色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在高度上也会有一些差距。很多城市做设计时,会融合多种植物的花色、高度进行搭配,可以给人比较立体的视觉感受。并且还可以凸显色彩层次特性。在进行景观植物搭配时,通过不同植物的自由搭配,就可以通过时节的变换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从而展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2.5植物季相变化。
设计师在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要杜绝单调和雷同,营造一种繁花似锦、花团紧凑视觉效果。不同季节的景观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可以清晰的看到四季的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植物配置,每个季节都要有应季的观叶植物或观花植物可以达到观赏效果,整个园林效果可以包含各个季节,营造一种全方面的景观体验。
2.6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对于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以及心理压力的释放,植物景观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区域设计,会有不同的效果实现。比如在公园中,其设计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场地,舒适、优雅是园内的植物配置原则。结合艺术需求来进行植物配置是建设特色园林景观的基本要求,特色园林可以更好的展示本地文化和城市风貌。
2.7突出植物造景的意境。
动态性、活力性等元素设计师是在进行设计中需要突出植物的部分。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对于设计来说是其基本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将自然与园林完美结合的设计。
3结束语。
时代创新能力是当代园林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艺术创新能力,在以植物配置原则为基础要求下进行植物造景质量的提升,将园林美学最大化充分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的需求。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2]陈其夫,白静.简述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j].工程技术(引文版),(2):227.
[4]《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j].中国园林,(6):81.
作者:杨彩华单位:福建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四
生态型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是以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为基本要素,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和景观设计理念,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理论的绿地系统。分析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讨论。
精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心得体会(汇总15篇)篇十五
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严格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惯、生长特点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栽培和美化。同时在对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这样今后也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和养护,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因为运输、迁移等导致成活率比较低的问题。同时要选择适合的土地进行植物的种植,促使植物能够尽快的适应生长环境,也能够确保植物的成活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起到美化的效果。
2.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在园林景观绿化时,植物的多样化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主要是因为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有自身的形态和习性,这样就造成园林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等特征,从而就创建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间。同时由于园林中的植物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可吸引鸟和昆虫等,使得其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促使生态环境更好合理和有秩序。
2.3要注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乡土植物就是当地产出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由于常年生长在当地,其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等都与当地的自然相适应,就比外地来的植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这样不仅增强了植物的整体能力,还增强了植物的生态稳定性和适应性。
2.4根据季节变化选择合理的植物。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高峰期都是春天和夏天,并且在秋天很多植物都会出现凋谢和枯萎的情况,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又没有季节的划分,所以,要想有效地满足城市秋天和冬天的绿化,作为园林绿化部门,在进行植物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例如: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一定要注意阔叶树与针叶树之间的搭配比例,从而就能够促进植物全年都能够发挥高效的生态效益。
2.5注意层次。
园林景观拼花时,一定要注重花草树木的层次、也要注重色彩之间的搭配,倘若能够搭配好花草树木的层次和色彩,就会让人们出现眼前一亮的景象。同时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不相同植物的叶色和花色也要注重搭配,从而就能够更好地凸显出层次感觉。
3结语。
在园林景观中,绿化的效果对建筑居住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绿化的重点又是植物的配置上,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在适合的地方种树,并且还要注重远近结合和季节变化等,与此同时植物的配置要与自然、社会科学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邹志荣.城市住宅区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13(6)。
2马莉娜,何伟强.点睛之笔———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园艺,2013(20)。
3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