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思考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家,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有不少收获。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一
第一段:引言(介绍包粽子的背景和意义)。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意义,并且在其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好。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学包粽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细节描述(分享学包粽子的过程)。
从选材到蒸煮,包粽子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细心和耐心。首先是选购材料,粽叶的品质对于包粽子的味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选择新鲜且质地柔软的粽叶。然后是将粽叶洗净,准备出需要的粽叶叶子。接下来是准备馅料,尽管肉粽是最传统的口味,但现在人们更加追求多样化的选择,可以选择糯米和红豆馅等等。最后就是包粽子的过程了,将糯米和馅料放在粽叶上,绑紧后放入锅中蒸煮。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每一步都是包粽子的重要环节。
第三段:合作意义(体会包粽子过程中的团结合作)。
包粽子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选购材料,有的洗粽叶,有的准备馅料,有的包粽子,还有的负责蒸煮。每个环节都需要配合默契才能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段:文化传承(包粽子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
包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粽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团圆和祈福的期盼。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是在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传承下去。这是一种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也是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责任。
第五段:心得体会(包粽子给我带来的收获与感悟)。
学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学到了包粽子的技能,更是学会了关心支持他人、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粽子让我更加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我更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欲望。
总结:
通过包粽子的过程,我不仅仅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能,更是理解了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只有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才能真正接触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因此,学包粽子不仅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团结合作、培养品格的方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包粽子的活动,亲手包了一种传统的端午节美食——粽子。尝过了经过自己包制的包粽子,我不禁有些感慨,对于这道古老的美食,产生了更深的体会。接下来,我将从包粽子的过程、包粽子的乐趣以及包粽子的味道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品尝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说包粽子的过程,这是一场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首先是选择粽子叶,粽子叶要又韧性,又有香气,这需要仔细挑选。接着,粽子糯米的处理也很关键,要将糯米浸泡后蒸熟,确保粽子口感鲜美。再者是包粽子的方法,将糯米放在粽子叶上,再加上肉类、豆沙、蛋黄等馅料,一边包一边整顿松紧,确保粽子的外形和口感。整个包粽子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和动手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细致思考和操作技巧,这使得我更加敬佩包粽子的艺术。
接下来是包粽子的乐趣。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与家人朋友相互合作,共同劳动,这增加了亲情和友情的交流。大家相互询问包粽子的技巧,分享包粽子的心得,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增添了乐趣。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搭配和包法,这使得包粽子的乐趣更加多样化。一个人包粽子独乐乐,大家一起包粽子欢乐乐,这是我在品尝包粽子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
最后是包粽子的味道。尝过自己包制的粽子后,我深深体会到包粽子之于我,已不仅仅是品尝一种食物的味道,更是品尝到了一种传承和情感。那种由粽叶散发出来的清香,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氛围;糯米的柔软和滋润,让人垂涎欲滴;粽子的馅料花样繁多,丰富了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的美味,体会到了包粽子的迷人之处。
综上所述,品尝包粽子是一种乐趣和体验。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包粽子的乐趣,还给我提供了锻炼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机会。美食是文化的一部分,包粽子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美食的传承。在整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包粽子的艺术之美,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期待着下一次能够再次品尝到包粽子的味道,继续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三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活动之一,也是一项技能活动。通过包粽子,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参与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包粽子需要细致耐心。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首先,准备粽子的材料,清洗糯米,将糯米加水浸泡,再用芦苇叶包裹,全部都需要耐心。其次,把糯米放进粽叶里,再加入馅料,折叠成三角形,接着用线缝合,最后再放入锅中蒸熟。整个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满足感,因为我知道我正在创造一份美味的作品。
其次,包粽子需要团队合作。包粽子是一项需要多人协作的任务。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分工合作,有的洗糯米,有的包馅料,有的缝合粽子。每个人都发挥着各自的特长和能力,共同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务。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以最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并获得最好的成果。
第三,包粽子需要细心观察和学习。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着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试图模仿她的动作和技巧。我学会了掌握粽叶的大小和形状,掌握糯米和馅料的比例。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学习,我的包粽子的技巧也逐渐提高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只有对事物有细致的观察和学习,我们的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第四,包粽子需要创造力。虽然包粽子有一套传统的制作方法,但是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馅料组合和包装风格。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自己独特的馅料配方,结合多种食材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粽子。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敢于尝试和创新,我们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最后,包粽子展示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包粽子,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我了解了粽子的起源和由来,了解了粽子在端午节中的重要意义。粽子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吉祥,更代表着传统美德和对祖先的纪念。这段经历让我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同感,并且让我更加崇尚和珍惜传统文化。
总之,通过包粽子的过程,我体会到了细致耐心、团队合作、细心观察和学习以及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包粽子,我不仅得到了一份美味的作品,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我相信,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经历和体会将会对我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在我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四
在这个平凡的节日里,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答案:学会包粽子。包粽子需要糯米,蜜枣,粽叶,白糖。
当我第一次准接触糯米时,那黏性,始终让小巧玲珑的糯米依偎在我这双小手旁。当我还在为我这双小手上的糯米担忧时,婆婆已经包起了粽子。只见婆婆先把几片粽叶有规律的摆好,然后拿一坨糯米“啪”,砸在了所有粽叶交错的地方,接着把所有粽叶缠绕着糯米包成了三角形,最后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防止粽叶松散。我也学着婆婆的样子做了起来,我把糯米放好后,左一缠,右一缠,哎,终于把一个粽子包好了。我擦了擦头上的汗,觉得很有成就感。突然,我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婆婆见了我的粽子笑,妈妈见了我的粽子也笑,我也看了看这粽子,的确不对劲,我的粽子流“血”啦!我的心悬了起来,我怕这个粽子永远都包不好了。婆婆连忙帮这粽子止血,经过一段时间的“抢救”后,粽子馅儿才没再挤出来了。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因为这可是我从小到大,包的第一个粽子呀!
在端午节不仅能体验到包粽子过程的乐趣,还能品尝到这家乡的美味。端午节,我爱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五
包粽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制作技艺之一,也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在过去的端午节里,我曾有幸学习包粽子的技巧,从中受益良多。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分享我对包粽子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初试包粽子。
注册登录第二段:耐心勤奋是包粽子的要诀。
为了提高包粽子的技巧,我多次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包粽子需要具备耐心和勤奋。首先,我发现在包粽子的过程中,粽叶的调节需要耐心细致,每一叶都需要仔细处理,确保没有叶脉,才能包出一个美观的粽子。其次,米饭的处理也需要耐心,需要悉心搅拌,以保证米饭的黏稠度和味道。最后,包粽子需要勤奋,只有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包粽子的技巧,才能包出完美的粽子。
第三段:包粽子的乐趣。
虽然包粽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勤奋,但我发现包粽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制作食物的乐趣。从挑选材料、处理粽叶、调制馅料,到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独特的制作过程带来的满足感。此外,包粽子还能将家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
第四段:包粽子的文化意义。
包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的制作,还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粽子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食品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粽子是传统的民俗之一,传递着家庭的温暖和团圆的愿望。在包粽子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更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的深意。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学习,我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现在,我能够轻松地处理粽叶,掌握松紧度,搅拌出口感鲜美的米饭。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包粽子,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粽子。包粽子不仅是一项技巧,更是一种独特的情感的表达和传承。
总结:
通过学习包粽子的技巧,我不仅仅掌握了一项手艺,更是体验到了包粽子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意义。包粽子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通过包粽子,我感受到了耐心和勤奋的重要性。包粽子不仅仅是制作食物的过程,更是一种传承与感恩的方式。每一口粽子都承载着亲情和团圆的情感,让我更加珍惜和家人的团聚时光。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六
盐。泡了四天以后,就可以拿起来了。我们又拿来了粽叶,放在水里洗干净。接着就要开始准备配料了。我们首先把三层肉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样子,再把它洗干净。放在锅里,加上一小勺盐、一小勺酱油、两小勺白砂糖、半包五香粉、一勺味精、和一些水。然后焖上十五分钟,把肉捞起来,放在盘子里,闷红烧肉这个项目就大功告成了。
接着,就开始要来炒香菇、鹌鹑蛋、虾米、干贝、和鲍鱼了。我们先把每朵洗好的香菇都切成四小块,再把虾米、干贝、鹌鹑蛋洗干净,然后把鲍鱼都切对半。然后,把这些东西都放在锅里,加上一些油、两勺盐、三大勺卤肉汁。下去炒就可以了。
最后,就要来炒米了。我们把米放在锅里,加上四勺卤肉汁、半包五香粉、四勺盐、和两勺味精。精心地炒。把米炒熟以后,就可以了。
看,桌上摆着q黏清香的糯米、弹牙汁甜的红烧肉、卤香浓郁的香菇、又q又香的鹌鹑蛋、香香脆脆的虾米、新鲜的鲍鱼、和营养的干贝。
最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先拿两个粽叶,把两个粽叶重叠在一起,做成一个像酒杯一样的形状。在里面放一点点米,一块肉、一个鹌鹑蛋、一只虾米、一个香菇、一块鲍鱼、一颗干贝、再加上满满的糯米。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就这样我们连续做了三十几个粽子。做好了以后,就用绳子绑起来,绑成一串一串的,放在压力锅里,水煮五十分钟,就可以吃了。
吃的时候,觉得那粽子无比的好吃。因为里面包含着我的汗水。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七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而如今,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们也开始学着包粽子了。本文将分享我在包粽子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包粽子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糯米、肉类、豆类、蛋类等,更重要的是粽叶。起初,我压根就不知道去哪里买粽叶。后来,我才知道可以在附近的菜市场或超市买到。当我买回去时,叶子有些干,所以我就用水泡软,直到水变呈浅绿色,润润的手感。包之前要把粽子所需的食材都准备好,糯米要提前泡上一晚上。
第三段:包粽子的过程。
包粽子是一种需要耐心的过程,需要将泡好的糯米沥干水份,并将肉类、豆类、蛋类等加上去,最后用勺子将糯米塞紧,捆好粽壳。在准备好材料之后,就开始要将粽叶铺开,摆放糯米和佐料,捆扎紧实,以保证粽子的正常煮熟。包粽子的过程中,有些粽叶会有些脆弱,需要细心操作,以免破开。
第四段:包粽子中趣闻。
包粽子不仅是为了品尝美味,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在我们包粽子的时候,我们曾经讨论历史上中国人为什么要哭祭屈原,以及据传说“五毒”(蛇、蜈蚣、蝎子、蟾蜍、壁虎)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这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文化背景。
第五段:结束语。
经过这次包粽子的过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也加深了我对端午节的了解。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为粽子的程序需要配合组员们的动作,才能包的顺利美观。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并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八
星期四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也跟着妈妈学会了包粽子。
我和妈妈来到家和超市买了包粽子的原料,糯米、红枣、白糖、竹叶。回到家里,妈妈把糯米、大枣都分别放到锅里煮了一会儿,然后就用竹叶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竹叶卷起来,形成筒状,再把糯米和红枣装进去,然后包裹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粽子,最后用线捆绑起来,粽子就这样做好了。妈妈把粽子放到锅里蒸了半个钟头。看!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剥开一个粽子,啊!清爽可口,好吃极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满脸上都是糯米,简直成了一只花脸猫。
吃完粽子,妈妈还为我编了五丝,听妈妈说,戴了五丝绳就会长命百岁的。
这个端午节,收获真不少。我喜欢端午节,盼望着下一个端午节快快到来!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九
我喜欢吃可口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动手包过。连包粽子的过程也全然不知,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开眼界了!
一有粽子,我就吃个精光。姑妈看了,总是说就知道吃,不知道自己做。今天我要拜师学艺——包粽子。我头一回这么专心致志!我乖乖地在姑妈身旁耳染目睹,看了看这包粽子根本难不住我吧。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能包得漂亮而结实真的`非常不容易。
姑妈瞧我这么认真。让我动手包粽子,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姑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鲜嫩的猪肉,再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不让儒米宝宝溜走。我得意极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十分生气哦!姑妈看了,说遇到事情要有恒心,要有耐心,方法。姑妈来替你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我接过长长的棕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只要不随便碰到绳子,也是十分结实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样的粽子在姑妈的手中诞生,可我连一只都包不好,骨子里的吃奶劲儿顿时上来了。有了失败,我小心了许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几只。
吃着自己做的可爱的粽子,味道就是不一样,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十分高兴。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十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粽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粽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粽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粽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粽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粽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粽子,我觉得我这个心形的`粽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美味的粽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十一
我的家乡是一座位于长江口的小岛,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物阜民丰。几年前,我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上海求学,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中,我对家乡的思念与日俱增,而除了难以割舍的一份亲情外,令我难忘的还有那清香醉人的粽子。
在家乡,端午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芦叶。差不多全村人都出动了,成群结队的,不久,所有的河滩上都洋溢着此起彼伏的笑声了。
采完芦叶,便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简直可以说是门艺术:先把采来的芦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柄切平,便可以包了。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可以加入花生、赤豆、红枣、蜜饯等,比较讲究的人家还包掺入咸精肉的“肉粽”,味道自然与众不同。母亲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不舍得花钱买红枣或是蜜饯,更别提包“肉粽”了,只是用过年时余下来的儿两赤豆包粽子给我吃,但味道也一样香甜。
粽子的形状更是层出不穷。最常见的要属“宝塔粽”,差不多就是一个立体的方锥形,是所有粽子中个头儿最大的。还有一些也比较常见,像方粽、菱粽、子母粽等,个个美观大方,清香可口。而最为匠心独具的要算“鸳鸯粽”了——把两个同等大小的粽子用红线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互依靠、恩恩爱爱。
家乡有送粽子的习俗。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提着自家包的粽子走亲访友,相互馈赠。开始或许只是一种礼尚往来,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包好的粽子不仅自己吃、送人吃,还要精心包儿个,用线绑在一起投到河里,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小时候,天真的我也曾问过母亲:“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好吃的粽子白白投进河里?”母亲笑笑:“因为他在善良人的心中永远值得纪念。”当时我对母亲的话并不了解,如今想来,却是富有哲理的。这正是劳动人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的体现。因为他们的心是雪亮的,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嫉恶如仇,或是从善如流,且永远是那么地无私,就如同粽子馅中的糯米那样纯正,又不乏芦叶那般的清香。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十二
我到外公家玩。当我做完作业后,只看到妈妈正在包粽子。我对妈妈请求:“我可以一起包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就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十三
我刚放学回到家,就发现外婆正在餐厅包粽子!哇,我也好想学包粽子。
我赶快把书包放下,洗了个手就和外婆一起包粽子。我拿起粽叶,学者外婆的`样子,把两片粽叶卷起来,成一个漏斗状,也像一个锥子形。接着就是放米啦,我开始往“漏斗”里面放乳白色的糯米。糯米有趣极了,都可以当沙子玩了。
咦?糯米被我的粽叶包住了吗?呀!糯米全部都“跳”了出来,有的在地下,有的又在桌子上,还有的“赖”在粽叶上不想下来……我把地上、桌子上和粽叶上的糯米全都收拾了。接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包粽子,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最后,我放弃了。外婆对我说:“你还没有到包好粽子的年龄,不要灰心,你年龄还小。”我不甘心,就帮着外婆包粽子,给她打下手,递粽叶、拿绳子。
粽子终于包完了。外婆包了各种材料的粽子。我问外婆什么时候能煮好,外婆说:“至少要煮3个小时。”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吃那美味的腊肉粽、白米粽了!
等待的时间太慢了!于是我打算研究一下粽叶。我拿起一片粽叶,闻了又闻,看了又看。粽叶的颜色是青色的,闻出来的味道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好不容易,我闻到厨房传来了阵阵粽子特有的香味,这时,外婆说:“粽子煮好了!”我急忙去拿了一个,煮好的粽子绿中带黄,颜色好看极了!我快速把棉线解开,一股粽米和腊肉混合的香味扑鼻而来。轻轻咬一口,又软又糯又香!我问外婆:“为什么糯米会变软呢?”外婆笑着对我说:“那是因为呀,糯米在粽叶里挨得太紧了,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最后大家都没力气了,就变软了呀!”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在欢笑中,我和外婆慢慢的品尝着粽子。
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以后我一定要学会包粽子,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优质包粽子体会感想(通用14篇)篇十四
临近过年,家里已经忙着准备年货,其中,自然少不了粽子的身影。这不,刚到老家的第二天,我就凑到来我家帮忙包粽子的婆婆们身边,诚恳的讨教,想要学会这门手艺。
我先看太婆演示一遍:太婆拿来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手不停地动着,三下五除二便把一个小巧可爱的粽子给做出来了。而我却在一边看得眼花缭乱,看完了还是不知如何包好。唉,又不能说自己看不懂吧,只好硬着头皮上场了。
我搬来一个小椅子,拿起两片粽叶,想太婆一样把它们叠起来一卷,卷成一个“漩涡”。谁知粽叶跟本不听我的话,卷出来的“漩涡”不是孔太大就是形状太扁。在一边看着的太婆笑着对我说:“这粽叶是两面正,手要倒转呈圆形才可以。”我听了太婆的话,一边看她的动作,一边自己也有模有样的卷着。不一会儿,棕的外表就包得可以见人了。接下来就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过的糯米,竟然格外的黏手,一手抓下去,有几十粒都黏在手上。我小心地握住粽叶,另一只手把糯米放入粽叶“筒”中。可是,塞进去的糯米好像并不喜欢这个“新家”,争先恐后地顺着叶缝逃出来。我连忙把粽叶包紧,有放入大蜜枣来“镇压逃兵”,又继续深一把浅一把地放入糯米。等到粽子填满了,便盖上“盖子”,可是盖上的粽子里的糯米又开始顽皮地往外钻。我连忙抓掉一把糯米,又赶紧把它绑好,丢下它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吃到自己包的,产检不合格的露馅粽子后,我不禁叹了一口气: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