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检验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一
口算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我自己的口算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积极的体验和感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口算心得体会。
第二段:重视基本功。
口算最重要的是数学基本功,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学生在接触口算之前,应该提前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建立数学思维能力,这是口算的基础。在日常的口算练习中,我们应该重视基本功并持之以恒地练习,这样才能理解口算的本质。
第三段:精心设计口算练习。
设计精细的口算练习对于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工具,例如口算卡和计算器,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口算技巧。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练习计划。最后,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口算游戏,如口算比赛、口算趣味大挑战等,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第四段:抓住口算技巧。
口算技巧是口算练习的灵魂。我们需要积极寻找方法和技巧,以更好地掌握口算技能。例如,根据数字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积极采用抵消法、减速法等口算技巧,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口算题目。另外,我们应该同常借助结合土巧、口诀等对口算进行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五段:励志培养口算习惯。
培养好的口算习惯和正面情感是成为口算高手的关键。我们需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努力、耐心和持续地练习口算,时时刻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应该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口算反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提高口算水平,从而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和习惯。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口算技能,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第六段:结尾。
总之,口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不断掌握基本知识、精心设计练习、抓住技巧和培养口算习惯,我们可以有效提高口算技能,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二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学习口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之一。通过口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进行了大量的口算练习,并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
一、练好基本功,培养无时无刻的口算能力。
口算,首先要做的就是练好基本功,也就是熟练掌握0-9的乘法口诀表,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这些基础技能的掌握是进行高级数学学科的关键,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在进行口算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坚持每天练习,不时地复习,这样才能养成无时无刻的口算能力,随时做到心算。
二、规范计算,提高计算准确性。
在进行口算练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规范计算,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有时候因为匆忙和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这就会影响我们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所以,我们需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注意细节,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三、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用到计算技能,还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判断力等能力。在练习口算的过程中,我们要逐渐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练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锻炼耐心,提高心理素质。
口算练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能急功近利,一次性想得到很大的进步。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跟自己斗智斗勇,一点一点积累,不断完善自己。这需要我们不仅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五、积极思考,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口算练习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满腔热情的思考,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例如,用数学公式处理口算,或者尝试构思一些有趣的口算游戏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在练习中获得乐趣,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
总结起来,口算练习是一个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好方法。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更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提高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和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三
口算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开发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口算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培养正确的口算习惯。
口算不仅注重速度和准确度,更要注重培养正确的口算习惯。要时刻保持专注、集中注意力,不要走马观花,避免粗心大意导致错误。在进行口算练习时,首先要清晰地读出题目,理清思路,然后再开始计算。这样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的混乱和错误。此外,口算过程中不能用手指点位来计数,应该养成心算的习惯,通过将数字在脑海中构建图像,进行快速计算。
第三段:掌握适当的口算技巧。
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掌握一些口算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比如,对于大的数字相加减,可以利用分解、合并的方法进行简化,使计算过程更加迅速。此外,将口算题转换为心算题也是一种有效的口算技巧。例如,在计算7×9时,可以将其转换为(7×10)-7的方式进行计算。这些技巧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熟悉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口算能力。
第四段:进行变式口算练习。
变式口算练习是提高口算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改变口算题的顺序、数字的取值范围等进行变式练习,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口算情况下灵活运用所掌握的口算技巧。例如,对于加法口算题目,可以将两个加数位置交换,或者改变两个加数的大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不同口算情境的能力。通过不断进行变式口算练习,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五段:坚持口算练习的重要性。
口算练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只有通过日常的反复训练和坚持,才能够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分段分时段进行。除了课堂上的基础练习,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额外的口算练习,例如使用在线口算训练软件,或者通过与同学组队进行口算竞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的动力。
总结:
口算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口算练习可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口算练习中,要培养正确的口算习惯,掌握适当的口算技巧,并进行变式口算练习。坚持口算练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持之以恒的口算练习,我们将会不断提高口算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四
口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学习经历中,通过练习口算,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对自身学习的积极影响。在此,我将从口算的目的、练习口算的方法、口算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提高口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练习口算的目的是提高计算能力。口算是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计算方法,通过口算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运算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比如,在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口算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答案的准确性。这种练习,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也让我在计算过程中更加快速准确。
其次,掌握正确的练习口算方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前提。首先是注重口算的基本功,如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对加减法运算的熟练掌握等。同时要注意提高计算思维的能力,运用不同的运算法则进行口算练习,从而培养出灵活运用运算规则的能力。此外,练习口算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运算规律的记忆,并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遇到的问题,逐渐提高自己的算术水平。
练习口算给我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首先,它培养了我的耐心和毅力。口算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有时候会感到无聊或疲倦,但我时刻保持着耐心,坚持做下去,因为我明白口算对我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其次,口算让我变得更加自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我的计算能力逐渐提高,每次和同学们进行口算比赛时,我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完成题目,这使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最后,练习口算还提高了我的专注力。在口算中,我要全神贯注地进行计算,这要求我排除外部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我思维的敏捷性。
为了提高口算能力,我总结了几个策略。首先,要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口算是需要大量的练习的,我要合理规划时间,每天坚持练习一定的时间,以积累足够的口算经验。其次,要自觉纠正错误。在口算练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我要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避免重复犯错。最后,要与他人合作。通过和同学一起进行口算练习,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从中学习到对方的优点,提高共同进步的速度。
练习口算是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我们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反复、大量的口算练习,我在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口算,每个人都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五
口算练习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可以培养我们计算能力的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对数字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在过去的学习中,我通过不断的口算练习,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对口算练习的理解和感悟。
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很少对口算练习付出真正的努力,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的要求计算,做完题后就算过了。但是随着学科难度的逐渐加大,我发现我常常无法及时做出题目,甚至出现了算错的情况。于是,我决定认真对待口算练习,从基础上开始下手,逐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
第三段:探索更高效的方式。
我发现,为了提高口算的效率,一些技巧是必要的。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数字的结构和规律来深入理解数字,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进行口算时更加顺畅。或者我们可以利用文字、符号练习计算,也可以利用分步计算、精心选择计算路线等方法,来达到更加高效、准确地计算的目的。当然,这些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
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口算的效率和精度可以在不断的练习中得以提高。我会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进行一定的练习,利用记忆体在多维度上进行口算练习。有时,我会通过备忘录做题目,然后反复运算和比对答案,直到我做到不出错为止。这样,我就逐渐熟悉对于一个数字问题的处理方式,也提高了我的计算效率,同时避免了低级错误。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学会如何高效地口算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口算技巧,时刻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最终我们一定能够在数学学科中拥有出色的成绩。在口算练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注重结果,更需要注意整个计算过程以及适当的技巧应用。最终,我们将会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六
口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小时候初学的口算题只是加减乘除,而到了中学时,便需要我们将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例如利用乘法分配律、解方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而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地练习口算题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口算能力的作用。
口算能力不仅仅在学校里学习时有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去超市、商场购物或是回家烹饪,我们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口算能力,否则恐怕会花费更长时间,也会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因此,口算能力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口算练习的重要性。
当我们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时,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计算出各种数学问题。这使我们的学习进程更加高效,也会成为我们未来工作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而要想提高自己的口算能力,唯有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才能够更快地掌握口算技巧,更加灵活地运用口算。
第四段:如何有效地练习口算题。
如何有效地练习口算题呢?首先,我们需要把口算题分为不同的难度级别,例如初级口算、中级口算、高级口算等,根据难度分类进行练习。其次,我们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尝试去寻找一些好的口算题,例如有深度、有趣味、具备练习效果等。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寻找一些在线口算习题库,可以得到更好的练习体验,加深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第五段:结语。
练好口算是一个有益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可以为我们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带来不少的便利。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口算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自如。只要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口算练习,迟早会成为一个能够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问题的行家里手。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七
本课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二、设计思路。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建立在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增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数和整十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为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思维上显得更加活跃,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们的思考往往不够全面,同时也有部分学生懂得偷懒了。对于基础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灵活运用上,而往往当学生碰到几次难题后,缺少成就感,一提笔就觉得难,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会活学活用。三年级的学生在心里和生理发展还不成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后进生来说,前面知识抓得不够,与基础好的学生相比,有不少差距,所以在课堂练习中增加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学会口算。
五、教学准备:图片。
六、教学过程:(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生:认识。)。
师: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学生会从大屏幕上观察)。
师:那同学们应该叫我什么呀?
师:真聪明。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
师:老师今天不是一个人来的,你们知道还有谁吗?猜猜看。
师:他来自一部动画片,他很聪明,也很勇敢,他住在青青大草原,他的敌人叫灰太狼。(喜羊羊)。
生:5元(低了)、10元(低了)、30元(高了)、20元……(正式上课)。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来提出有关乘法运算的问题呢?
生:买3个喜羊羊要多少钱?
师:好问题,谁能帮他解答?
生:20×3=603×20=60。
师:还有吗?现在老师来提一个问题,买9个喜羊羊一共要多少钱?怎么列式?
生:20×99×20(老师根据回答板书)。
师:谁会计算?(学生分别说出答案)。
师:算得这样快,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把20后面的0去掉,2×9等于18,再在18后面添上1个0。
师:是把0去掉不要了吗?能不能换个词语?
生:应该是先把它遮住。
师:也就是说20里面有2个(十),乘9就是18个(十),也就是(18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生:买10个喜羊羊一共要多少钱?
师:提的真好。怎么列式?(20×10=10×20=)(板书出来)。
师:还有吗?买30个喜羊羊要多少钱?(20×30=30×20=)(板书出来)。
师:这几个题,你们会口算吗?
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师:哦!同学们都知道了?那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的方法最多?(交流不同的算法)。
师:我们先来说一说20×10,哪位同学愿意来汇报?
生:先把20后面的0和10后面的0放在一边,把2×1=2,后面再添2个0。
师:为什么添2个0?
生:20后面有1个0,10后面有一个0,一共有2个0,所以就添2个0。
师:20后面有1个0,就是20里面有2个(十),10后面有1个0就是10里面有1个(十),乘起来,一个十乘一个十就是一百了。一百就是2个0。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20×1=20,后面再添上1个0。
师:再添上一个0就是20个十,就是(200)。不错!还有吗?
生:上面20×9=180,再加一个20就是200了。
师:我建议听清楚的同学把掌声送给他!他把前面的知识很好的利用起来,是一个独特的方法。
师:那么20×30呢?你是怎么算的?
生:先把20后面的0和30后面的0放在一边,把2×3=6,后面再添2个0。
师:为什么添2个0?
生:20后面有1个0,30后面有一个0,一共有2个0,所以就添2个0。
师:20后面有1个0,就是20里面有2个(十),30后面有1个0就是30里面有3个(十),乘起来,一个十乘一个十就是一百了。一百就是2个0。
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20×3=60,后面再添上1个0。
师:再添上一个0就是60个十,就是(600)。
生:我喜欢第一种。
生:我也喜欢第一种。(师没有做评价)。
(三、)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生:买300个美羊羊要多少钱?
师:提的真好,跟我想的一样,我正想买300个,那怎么列式?(300×20=20×300=)。
师:对吗,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做一做这道题。
师:咦!你怎么算得这么快?有什么方法啊?
生:先把300后面的0和20后面的0放在一边,把3×2=6,再在6后面再填上3个0。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添上3个0啊?(这里是隐患啊!)。
生:因为300后面有2个0,而20后面有1个0。所以一共有3个0。
师:其实也就是3个(百)乘2个(十),一个百乘一个十,就是一个(千),一个千后面就有三个0啊!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00×2=600,再在600后面添上1个0。
师:也就是600个(十)。
师:看这里,如果老师在300的后面加一个零变成3000×20,怎么算?
生:先把3000后面的0和20后面的0放在一边,把3×2=6,再添上4个零。
师:为什么添上4个零?
生:因为3000后面和20后面一共有4个0,所以要在6的后面添上4个0。
师:哦,那这里的3就表示3个千,2就表示2个十,千乘十就是万,所以有4个零。
师:如果老师再在20的后面添上一个0变成3000×200,你会算吗?
生:先把3000后面的0和200后面的0放在一边,把3×2=6,再添上5个0。
师:如果老师再在前面添上0,你还会算吗?(会)。
把题目扩展到整千、整万数乘整十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揭示课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板书:口算乘法)。
黑板上这么多的口算算式,那么他们有没有共同的计算方法,怎样算比较快又准确呢,同桌相互讨论一下,把你的结论跟同桌说一说。(归纳方法)。
生:先把0遮起来,然后再乘。
生:可以把0前面的数先乘起来,再添上几个0。
出示课件:先把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学会口算了吗?想试试吗?
生:想。(出示做一做)。
说明:重点讲一下50×4012×200。
并判断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他们的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主要是通过创设生活情意,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游戏有机的融入到教学知识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神奇的宝塔。
43×2=43×20=430×20=。
20xx×3=200×30=20×300=。
一个一个来讲,说一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同学观察第一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下面的得数都比上一个得数多一个零。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下面的算式中因数后面的零要比上面那个算式里因数后面的零多一个。
师:再来观察第二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的得数都是6000。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同学们真聪明,喜羊羊离开宝塔后来到了蘑菇园里采蘑菇,你们也能采走这些蘑菇吗?
采蘑菇。
在括号里添上相应的数,就能摘得一朵蘑菇。
6×=360030×()=1200()×50=5500×50=4000。
重点讲一下最后一个。
喜羊羊采完蘑菇后又跑去投篮了。他投中了很多,你们也能投中吗?
快来投投看,提示学生要有规律的投。
投篮比赛:填出的方法越多投中越多。
()×()=16000。
1×1600010×1600100×1601000×16。
2×800020×800200×8020xx×8。
4×400040×400。
师:我们的同学跟喜羊羊一样聪明、勇敢。
这道题主要是本节课的一个拓展,学会灵活运用,突显方法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思考。
如果要买998个喜羊羊,老师大约要带多少钱?
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估算的意识,为下节课所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做一个铺垫。
(六、)课堂小结。
我以“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设问,再次引导学生总结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规律,突出本课重点,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作业优化设计。
40×2030×50900×3012×20。
60×6020×8014×2090×11。
70×7030×70080×9040×800。
405×060×8034×2072×30。
3.小超每分钟大约跑200米,他10分钟跑多少米?3小时能跑多少千米?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八
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9--11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和笔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法,正确地、比较熟练地笔算乘法。
(1)口算下列各题。
7×3=。
3×70=。
3×700=。
6×5=。
60×5=。
600×5=。
2×40=。
2×400=。
2×4000=。
选几题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说出下列各题最后一步的`算法和得数。
32×2=。
2×320=。
13×3=。
3×130=。
2×24=。
240×2=。
选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用卡片出示,先指名学生口算,再集体在书上进行口算,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道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
1、
(2)把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学生分组完成第1、2、3、5题。
要求: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同时指名学生上来板演。
(4)集体逐题检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了几十该怎么办?特别是连续进位的乘法要让学生说一说注意点。
(5):通过刚才的练习,谁来说一说笔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6)根据刚才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比赛,做练习五第10题。
(7)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6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8)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2、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编出一道应用题吗?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根据编的应用题独立解答。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9题。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7070=答案。
6090=答案。
8050=答案。
1140=答案。
3080=答案。
20xx=答案。
4060=答案。
3120=答案。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答案。
0=答案。
3210=答案。
74100=答案。
20xx=答案。
6050=答案。
6100=答案。
10700=答案。
1230=答案。
344=答案。
406+8=答案。
570+57=答案。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教学反思: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口算乘法中的相关练习,并且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例1:15×3=45(盒)。
10×3=30。
5×3=15。
30+15=45。
答:(略)。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5×3=10×5=。
8×4=20×3=。
3×4=40×2=。
仔细观察两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左边使用乘法口诀,右边是整十数乘以一位数,计算时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末位加上一个0.
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生:有)。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评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方法一:因为15×3=45,所以150×3=450,
方法二:,100×3=300,50×3=150,300+150=450。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1×5=14×4=15×6=23×4=。
110×5=140×4=150×6=230×4。
2、解决问题。
(1)3辆车最多可坐多少人?
(2)80人乘坐这4辆车,能坐下吗?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我们学会了怎样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乘法,多加练习,相信我们的口算能力会不断加强。
五、作业练习九第4,5题。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教学,从学生学习情况看。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有很多不足,下面就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课后反思1.教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语速稍快,专业术语有待提高。
2.乘法的意义不够清楚,导致讲解时不够透彻。
3.鼓励学生的词语过少,对学生的赞扬不够。
4.巩固练习较少,不能很好的使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
5.四人小组活动不够积极活跃,有待进一步训练提高。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十一
17页练习四。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
297÷4469÷8194÷6。
8÷280÷2800÷28000÷2。
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
8×97×927÷36×7。
5×840÷5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十二
教学内容:
第1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10×514×2100×7130×2。
20×334×2200×4210×3。
问:“谁能说一说14×2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14×3,问:14×2我们会算,14×3又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回答后,再根据口算过程用方块演示一下。
(3)“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与口算结果一样吗?”
2、比较14×3和14×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这两道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积加起来,只是14×3,个位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3、例1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说第1、2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同位说),其它独立完成。
4、教学例2。
讨论想法,汇报(鼓励多种想法)。
5、例2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想法,再填得数。
1、练习一的第1题。
说图意,填数,讲想法。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4、5题。
板书:
14×3=42140×3=42。
想:10×3=30想:14×3=42。
4×3=12140×3=420。
30+12=42。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计算题。
1、做p6的第1题:限时完成,集体订正。
2、做p6的第3题:先独立做,然后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做p6的第2题,独立解答第一问后,组织学生交流,然后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做p6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然后对前三个问题先反馈;最后组织学生研究第4个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购买方案。
3、做p7的6、7题。
实用口算练习心得体会(模板14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