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供广大教师参考学习。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一
【课型】新授课(本班教室)。
【教学内容】。
1.分析本册教材,明确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本学科的学期计划及学习内容。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4.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分类。
※技能目标:
1.根据学期内容,确定自己操作提高的方向。
2.根据网络概念及组成要素,知道组建网络要做哪些事。如果身边碰巧有这种需要,自己可以参与其中。
3.能恰当地将身边的一些网络进行归类。
※情感目标:
1.激发兴趣,让自己的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2.通过网络的功能及发展,明白分享与合作对学习工作的影响。
3.科技领先是一个国家、民族决定其国际地位的重要砝码,激励学生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期计划及内容介绍,让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应该怎么来学。
2.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
3.能列举出身边的网络环境并恰当归类。
【学生分析】。
对“网络”这个词,更多的同学会把它的概念缩小理解为“互联网”,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概念,知道其功能和分类。相对于其它知识、技能,本课内容应该有90%以上的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
【教学过程】。
一、学期内容及计划。
(通过引导,浏览目录,明确学习内容)。
计算机是我们信息技术课上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它的使用和操作我们也相当的熟悉了。可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分散在各处的孤立的计算机就好像一个“光杆司令”,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想请问一下,你们有听说过“地球村”这个名词吗?“地球村”就是比喻人和人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间、空间距离,就好像同处于一个小小的村落一样。
二、计算机网络。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信息的来源也很多,我想请同学们就自己听说的,看到的,想象的相关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
(学生畅谈时间)。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教师补充,板书“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必备基本要素”)。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分散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彼此间通信及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这样一个实现了资源共享的体系叫做计算机网络。
(指导学生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出)。
2.必备的基本要素。
(根据概念叙述,提取这3个基本要素)。
·至少有两台具有独立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通信介质分有线、无线。
·网络协议。
我们一直在说计算机网络怎样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方便、快速,那么,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是谁以了要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快速阅读教材p1-2页后,四人小组归纳出各阶段计算机网络的显著特点。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50年代――60年代)面向终端,网络结构简单,功能有限。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60年代末――70年代)共享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70年代末――8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90年代至今)互连、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下面呢,由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下网络的分类,就我所掌握的“信息”,有些同学可就是把“计算机网络”认为是“互联网”哟!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相连接,根据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以及网络所覆盖的面积不同,可以将网络分为三类:
1.局域网(lan)。
局域网通常是为了一个单位、企业或一个相对独立的范围内大量存在的微机能够相互通信,共享某些外部设备(过去高容量硬盘、激光打印机、绘图机都是昂贵的设备)、共享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而建立的。
典型的局域网络由一台或多台服务器和若干个工作站组成。
比如:计算机教室,整个校园内„„都是一个局域网。
2.广域网(wan)。
广域网在地理上可以跨越很大的距离,连网的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几万米以上,跨省、跨国甚至跨洲。
目前,大多数局域网在应用中不是孤立的,除了与本部门的大型机系统互相通信,还可以与广域网连接,网络互连形成了更大规模的互连网。
大家通常使用的因特网(internet)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
关于因特网,想多和大家说说。80年代末期,internet才进入我国,是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接入。所以,最初,因特网在我国是高精尖的技术及高精尖的应用,非一般人所能用。直到1994年,邮电部建立了chinanet网,使因特网真正面向全国大众。chinanet网目前由中国电信负责经营管理,并且绝大数用户接入因特网都选择中国电信作为isp(因特网服务供应商)。
虽然我们使用因特网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我们的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首先是网民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目前网民数量已达1.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近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次,要互联网技术领域,我们由原来的“学徒”跻身为“师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材料”,抖擞抖擞精神,扬眉吐气一下!
3.城域网(man)。
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局域网(lan),它可以覆盖一组邻近的公司或一个城市,可以支持数据和声音,并有可能涉及到当地的有线电视网。
时下,许多城市教育部门组建了教育城域网,进行远程教学等。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帮助,说明所事例分别体现或发挥了网络哪方面的功能)。
五、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资源共享。
2.网络通讯。
3.分担负荷及协同处理。
在现在的社会,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有了网络,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的沟通,学会了共享,增强了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必须要提醒我们的同学们,网络是为了帮助我们,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如果有一天,网络挟持了你,让你不能正常生活,那你就应该及早就医,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调整,斩断网瘾,重回正轨。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下计算机网络,了解了其发展历史,知道了网络的功能以及分类。
【课后练习】。
书上p7“探索活动”,直接填写在书上。
要求:1.是自己亲历的最深切的感受,字数不一定多,但要真!
2.第二天由科代表收交作业!
【教学后记】。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二
1、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
2、了解常见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
2、情感目标:
1、增强自信心,能够利用信息发布的方式展示自我。
2、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完成了信息作品的制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把信息集成的作品发布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方法(e-mail、bbs、qq等)。
(2)提高自我保护意思、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3)如何才能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书本上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到信息交流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通过交流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思想与感受,可以加强彼此的沟通与理解,寻求必要的帮助与支持。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利用因特网交流信息的机会日益增加,因特网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然后让学生们了解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信息交流的多种类型,理解信息交流是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并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
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现在社会进行信息交流常用的工具,网络可以提供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包括电子邮件、bbs、qq以及博客(weblog),这些方式可单独应用,也可同时使用。如通过bbs论坛不便公开交流时,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qq等工具进行单独交流。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使得参与交流的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快乐对对碰”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各种软件的作用。
然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信息交流的方式:
1.文件交换。
2.网上聊天。
然后现场给学生演示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并让学生掌握这几种方式的不同之处。最后引出同学们上网的时候需要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并提示同学因特网上的信息交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我们可以自由自主地与他人交流,但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同时也要尊重他人、文明用网。
最后,再和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难重点。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三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wordzo03窗口、菜单抓图。
一、导人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引导学生欣赏。
2、提出问题:这份电子小报是用哪款软件制作的?你还知道哪些软件有类似的功能?其中,国产软件有哪些?还知道这些国产字处理软件的哪些信息?学生活动欣赏作品。明确任务并思考。
3、引导学生回答并补充。
4、简单介绍wps字处理软件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5、课件显示课题:第4课从这里开始使用字处理软件。
二.认识字处理软件-word。
(一)启动word软件。
1、想一想之前启动记事本、画图等软件的方法。
2、简要介绍启动word软件的方法并示范操作。
3、引导学生尝试启动word软件。
5、引导学生发表圆弧齿轮泵自己的看法并总结、启动word软件有三种途径:分别为从开始菜单启动、从桌面快捷方式启动和从打开word文档启动。
(二)认识word软件窗口。
1、课件展示窗口界面。
2、引导学生将其与教材p22图4一5联系起来观察。
3、同桌同学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窗口的各部分名称。
4、教师总结窗口的组成: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伏等组成。
(三)认识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开阔视野部分p20——p21。
2、课件显示word软件的主要功能并讲解:
(l)编辑文档:输人、改写、插人、删除、选中、复制、剪切和粘贴。
(2)设置文字格式: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
(3)修饰文档:设置文档的对齐方式、字间距、行间距、插入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实现图文混排。
(4)制作表格:直观表示数字、文字等。
(5)设置文档页面:页边距、纸张大小,方向等。
(6)打印文档。
三.认识word软件菜单(15分钟)。
1、引言:word软件中,将所有的功能归类后,用人们熟沥青拌合站增压泵悉的菜单形式归集在一起,便于人们使用。现在就来认识这些菜单,看一看这些菜单有哪些功能。2、单击编辑菜单,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功能;认一认按钮图标。鸽知色”,说一说这三种按钮图标表示什么操作。3、单击格式菜单,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功能。
4、单击插人菜单,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功能。5、单击表格菜单,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功能。
6、教师讲解并课件。
显示:
(1)编辑菜单主要功能有:复制、剪切、粘贴、撤消。(2)图标品劫洛分别表示:剪切、复制和粘贴。
(3)格式菜单的主要功能有:字体、段落、文字方向以及边框和底纹等、
(4)插人菜单的主要功能有:符号、图片(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组织结构图)、文本框(竖排、横排)、页码和分隔符。
2、引导学生尝试word软件中的各项菜单并仔细观察菜单。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说明,交流、讨论菜单中各种符号的含义。五.尝试编辑文件并保存文件zyb-b可调压渣油泵1、提出任务:建立word文件。2、任务说明及要求:
(1)启动word软件,在新建文件中输人文字:老师,教师节快乐!
(2)以自己的姓名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3、引导学生活动,予以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4、引导学生阐述建立和保存文件的操作过程。
5、补充并归纳学生的活动过程,对活动过程予以适当评价。
六.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了解信息交流的意义。
2、了解常见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3、掌握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常见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能够熟练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交流(如:邮件发送、文件交换、网上聊天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经历不同,上网时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网络的认识也各有不同,有不少同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网络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不同时代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难点: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你关注过这些吗?你了解古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吗?从古自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开始我们就将开展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信息世界,去了解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是怎样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师活动:观看3段视频,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视频中都有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2.日常生活中你用到过哪些信息交流方式?
3.你都是用它们来干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教师引入新课。
探究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看看这组材料向我们介绍了古人几种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1:《烽火戏诸侯》中介绍了可以用“烽火”来传递信息。
生2:《“我们胜利了”》介绍了可以用“长跑”来传递信息。
生3:《装在瓶子里的信》介绍了可以用“漂流瓶”来传递信息。
师:你还知道哪些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
生1:“信使”。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信使”,也就是《“我们胜利了”》所说的用“长跑”来传递信息。
生2:用“响箭”传递,我从网上查到的。
生3:用“信鸽”,我听爸爸说过“飞鸽传书”的故事。
生4:孔明灯,我从书上看到的。
走进现代信息时代。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搜集到了这么多关于古人传递信息的资料,我相信还会有一些方式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希望以后大家留心这方面的信息。接着让我们走进现代信息时代,说说从阅读材料《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中你了解到现代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生:信件、报刊。
师:这些都是依靠于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
生:电报、电话。
生:网络。
师:除了阅读材料中讲到的这些,你还知道现代那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生:有短信。
生:广播、电视。
生:有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教师:网络提供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些呢?学生:qq,聊天室,博客,校内网,微博,论坛等等。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教师总结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学生思考问题,如何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如何做一个文明网民。
知识扩展:
教师推荐教育在线网站。简单介绍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七、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由于教材编排未考虑到零起点的情况,而在教学过程,班级中存在大量零起点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了不少的讲授内容,解决掉学生零起点的问题。
由于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学生实践的时候采用分组活动,将基础好的学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去,实现互帮互学,基本解决了学生差异的问题。关于引导学生做一个文明的网民,是一个重点,同时更是一个难点。如果采用简单的教条式教学,生搬硬套地灌输,效果不会很好。在课堂教学中考虑以具体现象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使学生实践了网络交流的基本操作,又引导学生形成了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做到了两全其美。
由于本课添加了部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在最后部分又采用了学生讨论的形式,因此教学的时间和节奏上就比较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适当的取舍,否则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五
学会作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能够移动和重设标注字母。
教学重点。
学会作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正三角形。
课时:1。
教学过程。
任务一:作一个与已知直线相切的圆。
作法:略。
操作步骤:先选圆心,然后再选某条线段为半径作圆。
1.画直线。
2.圆外一点。
3.选定直线和点。
4.作垂线。
5.作垂足。
6.作圆。
7.隐藏垂线。
任务二:在圆上截一段弧。
1.选定圆作点。
2.再作一个点。
3.截弧。
4.改弧色。
5.隐藏圆。
二、作特殊三角形。
任务一:作任意等腰三角形。
1.作底边ab和腰长cd。
2.分别以a、b为圆心作圆。
3.找两圆点交点。
4.作两条线段。
5.隐藏圆。
6.保存:(文件类型)。
任务二:利用中垂线作任意等腰三角形。
1.画线段ab。
2.作线段中点。
3.作垂线。
4.作垂线作一点d,作线段ab和cd。
5.隐藏垂线和中点。
三、作任意三角形。
任务一:利用半圆作任意三角形。
1.作底边ab找中点o。
2.分别以o、a、b为圆心作半圆。
3.作两条线段。
4.隐藏半圆、园心。
5.保存(文件类型)。
任务二:利用垂线作任意直角三角形。
1、画线段ab。
2、作垂线。
3、找点c。
4、连接ac、bc线段。
任务三:作任意正三角形。
1、画点并作圆。
2、找交点。
3、作线段。
4、隐藏圆。
5、保存。
学生练习:第36页第五题和第六题。
小结:让两个学生操作方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这节课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其发散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探究状态下。学生打破了老师的传统授课“禁锢”。如“在这节课上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位学生提出作任意直角三角形只要抓住有一内角是90度,利用作垂就可以作任意直角三角形的观点。这一提法引起了全班同学们的热烈兴趣,其结果不得而知了。”(学生不用本课知识也解决了此问题,可以说学生的发散思维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同时,本节课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式学习。如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和相互评价过程中。
2、本节课的内容整合了相关几何知识,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即让学生重温了几何知识。又看到了几何画板给他们带来一种新的视角,以动态来研究几何,如作出的等腰三角形,拖动任一角的顶点,三角形大小、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不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命令串的概念;。
2、掌握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练习用logo命令画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logo命令画出较复杂一些的图画。
三.教学准备:
在教师机上准备好教学中将会用到的logo图形,如图2-2、图2-8、图2-9、图2-10。
四、教学过程。
教学复习引入。
复习上课学习的logo基本命令1、t:在上一课我们学会了一些logo的基本命令,大家还记得吗?2、t:我们还用这些基本命令画出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命令是怎样的?3、t:今天,我们要学习怎样指挥小海龟在画图窗口里“写”出汉字来。学生回答、讨论。
学生回答、讨论。
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验证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输入教材p11第二行的命令串,验证与教材图2-1中的正方形是否一致。
“写”连笔汉字。
1、与学生讨论图2-2中左上角的“日”字应该怎样画,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
(1)可以不按笔顺来画;。
(2)在一条线上再重复画线,不会影响已经画好的线;。
(3)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完成。
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2中的“日”字及另外三个任选一个汉字。
学生操作:体会抬笔命令的作用;学生操作:体会抬笔命令的作用;。
学生操作:在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的帮助下,完成“做一做”1,画出图2-9中的后两个汉字(“回”字和“同”字)。
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8中的图画。
拓展训练1、要求已经完成图2-8中图画的学生,用logo命令画出图2-10中的图画。学生操作:用logo命令画出图2-10中的图画。
小结1、小结本课内容:(1)什么叫命令串;(2)抬笔命令和落笔命令;2、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用logo命令画出的图画。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史实,以及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并在万隆会议上进行外交斗争的情况。
2、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和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重大事件,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作用。
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重大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外交政策中的“发展变化”与“坚持不变”的外交原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使学生认识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关心时政、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
教学方法:引导、讲述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设计:电脑、图片。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八
(1)学会“纵”、“刹”、“痛”、“辨”、“镶“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理解“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识记,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2)通过小组交流,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课文,也体会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3)在情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情参与,阳光展示,领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品读精彩词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视频与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学习环境则选择了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学生自主性、实效性。
五、教学方法。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视听冲击,融入情境。
(播放晴天时海上日出的视频,配音乐及朗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看完海上的日出,你有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是呀,海上日出实在是太美了!文中的哪一句话恰好能概括我们此时共同的感受?(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奇观”是什么意思?(少有罕见的景观)为什么作者要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呢?”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吧!
(二)合作探究,初读课文。
1、自学(出示自主学习要求)。
学习建议: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找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字典或网络解决。
2、对学、群学(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学习建议:由各组组长带领小组讨论学习,老师出示容易读错、写错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新词。
(三)交流体验,品读课文。
1、重点理解:(出示)。
(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这一段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的美。对于太阳的颜色美还有补充的吗?(出示颜色美的语句)追问:从以上语句中你还读出了太阳上升时哪一方面的变化美?(形状美)那就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小组展示读)。
(2)“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出示问题:a、谈感受(你可不可以做一做动作)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太阳上升的很艰辛)。
b、读出自己的理解。(个人展示读)(点评)。
c、从“冲破”和“跳出”你又读出了什么?
d、谁来读出太阳的可爱?(指名读)。
(3)“然而……染成紫色或者红色。”抓住“镶”“透”、“冲”、“染”体会。
a、你觉得“染”换个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因为云片有薄有厚,云片的颜色有深有浅,所以被阳光染成的颜色有紫有红。)。
b、谁能读出太阳上升时的美?(挑战读)。
(4)师生点评。
2、师小结过渡:作者之所以能将海上日出写这么壮美,还源于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浓浓的情谊。请大家回顾全文,抓住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具体描写作者表现的语句再来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请每组一名同学汇报交流,同学们点评。(出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我知道……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出示问题“不转眼”是什意思?与“不转眼”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此刻作者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每组选一名同学读)。
(2)“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出示问题:a、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因为太阳走进云堆看不见,只能看见阳光,又因为是海上的日出,不只是阳光,还有水光,所以灿烂到水天相接,分辨不出水和天。)b、(出示画面)想象作者看到这水天一色的画面时,心情怎样?他会不由得发出怎样的赞叹?“这不是……”c、你想跟谁比赛读这一句话。(比赛读)。
(3)“这时侯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a、(出示画面)此时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b、出示写作背景(喜欢看日出,向往光明)。
c、……不仅……也……句式练习。
(4)当作者完全融入这壮观的美景时,再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这是一个反问句,但它表示的意思却是肯定的。(为什么不直接写成陈述句呢?)用反问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感情会更强烈。我们再带着更强烈的喜爱之情来读一下这一句话。(小结师生接读)。
(四)鉴赏课文,品味语言的美。
今天我们跟随巴金先生不但欣赏到了海上日出的壮美与绮丽,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次来感受一下“海上日出”这一伟大的奇观吧!(学生合作读)。
(五)当堂检测。
《海上的日出》这篇课文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值得大家去积累,现在就让我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比一比,看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自由背并展示)。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描绘你曾经看见过的日出。
(七)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伟大的奇观)。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
日出前——颜色变化:蓝、红、亮。
日出时——跳出海面:慢慢上升、光彩夺目。
日出后——云中情景:射进云里、透出重围。
结尾——赞叹美景。
七、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并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本来准备了一段自己在海边看日出的视频,很遗憾,由于对学生基础的估计不足,这段视频没能完整播放。不过,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起点,起码从现在开始,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和准备。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更多的生活与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安全、合理地利用网络,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是网络安全防范。
初中生对于网络已经非常了解,但对于网络安全却并不清楚。必须引导他们认识网络安全的危害,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难点是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教学重点:
1、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使用网络的遵守意识。
2、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网络使用安全的意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网络安全的意义;
2)认识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网络安全实例的,掌握网络安全防范的方法;
2)提高防范意识;
3)树立健康上网理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2)自觉的养成信息安全习惯;
3)不做有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
1.多媒体课件;
2.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菊花台》,同时对应根据《菊花台》改编的熊猫病毒歌词(引导学生跟唱),引出上课内容――网络安全。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满屏的熊猫香,删除过往,熊猫猖狂,点上三根香,是谁在电脑前冰冷的绝望;猫慢慢拜,暗黄色的香,我瘫坐椅子上,精神错乱,路在何方,谁为我思量,冷风吹乱憔悴模样。熊猫拜,三根香,你的笑容已泛黄,重装又重装,我心里在发慌。瑞星除,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在机旁神伤。(简要介绍熊猫烧香病毒)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网络安全的意义;
2)认识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3)掌握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问题与活动
问题1:什么是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
如果信息安全出了问题,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信息等在网络上传输时就会被他人利用、篡改,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所以我们希望网络信息能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非法存取、非法占用、非法控制以及病毒等威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
问题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木马
(特洛伊木马故事引入病毒、木马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木马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可以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的是,病毒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而木马就像故事中所说的那样,它伪装之后,你把它请到了电脑中,它会在你的系统打开一个“后门”,黑客通过“后门”进入电脑,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黑客指的是人,什么样的人呢
黑客――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个人目的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病毒、木马,知道它们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可激发性、破坏性等。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3:计算机病毒如何进行传播
网络是计算机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还可以通u盘、光盘等介质传播。
【设计意图】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病毒传播介质。
问题4: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安装杀毒软件可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例题:下列软件中,不是常用的杀毒软件的是()。
a.360杀毒b.瑞星杀毒
c.金山毒霸d.超级解霸
安装个人防火墙软件可以防范黑客的入侵,如天网防火墙、瑞星防火墙等。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杀毒软件,养成信息安全习惯,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
(四)当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计算机查杀毒软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查杀毒软件进行一次杀毒之后就不可以使用了
b、查杀毒软件需要经常升级才能更有效地防范病毒
c、查杀毒软件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
d、查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要开启
2.王楠同学开始学习使用查杀毒软件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侵害,你给他的合理建议是。
a、尽量多安装几种查杀毒软件以便更好的保护计算机
b、需要杀毒的时候才启动杀毒软件
c、只需要开启查杀毒软件对可执行文件的实时监控即可
d、查杀毒软件需要经常联网升级才能更有效地防范病毒
3.以下软件中,不能加强计算机软件系统安全的是。
a、360安全卫士
b、天网
c、瑞星防火墙
d、千千静听
4.小明是qq的老用户,以下的做法不健康的是。
a、经常在qq群里获取有用的消息
b、qq只用来聊天,消磨无聊时间
c、小明不仅需要结交qq网友,更需要结交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d、小明每次在互外地旅行之前,都可以使用qq结交目的地的网友,获取详细的旅游信息
5.小周在使用学校网络教室的计算机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
a、建立专供自己使用的用户账户,保存自己的用户信息及学习文档
b、在画图中绘制一幅签名图画,将其设置为计算机公用桌面背景
c、随意将该计算机中其他用户的文件删除
d、上课时为计算机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
6.下列关于因特网上的文明和道德规范,不恰当的是。
a、因为因特网是虚拟的,所以现实的法律法规不适用因特网。
b、因特网上的人际交往是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c、在网络游戏中盗窃其他玩家的账号、装备等,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d、在因特网中获取信息时要注意版权问题
二、判断题(在括号里填写“对”或“错”)
1.网络游戏中,玩家账户的虚拟装备、资产等不是实物,可以使用病毒、木马等将其盗取。()
2.一般来说,为了防范病毒通过u盘传播,在每次使用u盘之前尽量对其进行查杀病毒的操作。()
(五)课堂小结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十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网页、学会设置默认主页、学会使用ie中的收藏夹、学会使用历史记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重点:在ie中如何应用浏览技巧。是本节课重点,这是因为能否遨游信息的海洋与浏览的技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学难点:使用浏览技巧的目的和意义。之所以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因为浏览技巧灵活多样,在地址栏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这些都是浏览网页的常用技巧,最容易迷惑学生,另外再结合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把这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另外我还将会采用情境启发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学法、发展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等等。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成果展示法。
本节课一共包括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用歌唱的方法复习旧课,用引导的方法提出新课,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新知,成果展示,课后延伸。
首先进入我们第一个环节复习旧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将会把前一课中大部分学生容易迷惑容易遗忘的知识点,编成歌曲录制下来,放给学生听,并且用大屏幕展示出歌词,让学生一边拍手边跟着唱。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的整合,具体的演示课程请看大屏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因特网是的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信息查询、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上聊天。
在这样一个非常热烈的环境当中不仅仅复习了旧课,而且烘托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用什么工具登陆网站?打开ie浏览器以后怎么登陆到一个自己要想去的网站呢?(输入网址)如果不输入网址你还能登陆上节课登陆过的网站吗?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启发学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网络的知识,板书课题《遨游信息海洋》。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了四个大的任务,学生可以继续前一节浏览网页,尝试不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的字母也登陆到去过的那个网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采用自主探索,出现问题适时指导的方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四个任务分别是快速输入网址、设置默认主页、使用收藏夹、使用历史记录。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我将会适时的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由于这几个任务比较简单,所以,我将会采用学生动手制作在前,出现问题,老师再个别指导的方针。使用收藏夹这一任务,我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会这样来突破,首先鼓励学生按照大屏幕显示的步骤,自己来进行制作,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当大部分学生出现难题时,我就会给学生演示我事先录制好的制作过程,采用这种方法好处有两个。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能够节约重复操作的时间,为教师节约出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效果,这种方法也体现了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具体的演示过程请看大屏幕。任务完成后,我将会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任务,使用历史记录,同样,我会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前三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这个任务就变得非常简单,我也将会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练,然后找同学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的方法。这样就能够给更多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关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网页设置为主页,在把主页重新设置成5566的网站,我会采用分层教学教学法,让操作准确熟练地同学指导其他的同学,这样就能够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后一个小练习输入下面的网址,在其中查找自己喜欢的文章,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并且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评出优胜组,分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接着进入第四个环节,成果展示,我会采用组间评价和组内评价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的参与讨论,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要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
最后一个环节,课后延伸,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做到学以致用,我让学生在回去后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搜索自己喜爱的学习网站,把它们添加到自己的收藏夹中。以下是我给学生提供的资料网站。
本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教学中我在前提测评的基础上,及时演示快速输入网址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学浏览课本,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在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读一读""你知道吗?""试一试""练一练"中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问题为引导,抓住课本中重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向课本"请教"的良好自学习惯,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以自学、实践操作为主要手段,并处处提醒学生,"每当有困难时,别忘了左邻右舍",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合作互助意识。
4、引导学生质疑,灵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一
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设计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软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office,kv300)的软件。
小结:计算机系统组成图(略)。
1.4.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总线(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间的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包含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内存的寻址范围。
2,数据的存储。
美籍科学家冯.诺依曼最早在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提出“存储程序”并使程序能连续自动执行的设计思想。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仍采用这一原理。
3,指令及其执行。
[完成补充习题](第二部分)。
[重点小结]。
[课后复习和预习]复习计算机系统。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二、三自然段。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二、三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二、讲读四、五自然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指导观察课文彩图:注意观察天上的云,太阳在什么地方,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观察后说说。
3、云薄时的日出是怎样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4、云厚时的日出又是怎样的?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5、理解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的景象,还有太阳从云里出来后,太阳、云和海水呈现的景象。学生看看、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三、出示练习:
1、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填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2、换词比较“镶”“透”“染”,说说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朗读四、五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四、讲读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理解“奇观”的意思。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使这种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5、练习朗读全文,试着背诵课文。
6、指导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五、总结: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生字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最优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三
学习目标:
1、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2、设置边框和底纹。
3.将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教学重点:设置边框和底纹。
教学难点: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教学过程:
导入:
过渡:
1.出示美丽的仙女湖图片。问:仙女湖美吗?
2.出示55页例文。(没有排版的)。
师:这么美丽的文字,却没有排版,总有一点不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ord的几种常用的排版技术。
探究新知。
一、设置“纸张”大小和页边距。
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排版,首先要考虑“纸张”大小和文字距“纸张”边缘的距离。word默认的“纸张”规格为“a4”,即高度为297mm、宽度为210mm。要改变“纸张”的大小,可以通过选择菜单中的“文件”—“页面设置”命令来实现。
设置“纸张”的大小。
1.在我的文档中打开《美丽的仙女湖》。
2.打开“文件”——“打印预览”,预览一下文章的打印效果。
3.单击(关闭)按钮,返回编辑页面。
4.打开“文件”——“页面设置”,从而打开了“页面设置”对话框。如图11—1所示,在“页面设置”对话框里,第一个选项卡便是“页边距”。页边距即文字到“纸张”边缘的距离。页边距的值可以点击和按钮进行调整,也可以直接在方框内输入数据。
5.先随意地调整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注意观察预览区显示的效果,再点击“确定”按钮,观察你设置的效果。
6.再次进入“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一具合适的页边距。
7.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栏中观察一下现在是什么纸型,再单击“纸型”栏右边的按钮,看看有哪几种纸型(图11—2)。
设置纸型后,有可能会再次影响到页边距的比例,此时可以重新设置页边距,直到满意为止。
在word窗口的上边和左边分别有一个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页边距和页边距边界。
设置页边距还可以通过拖动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上的“页边距边界”滑块来实现(图11—3)。
请为你的文档设置适当的上、下、左、右页边距。
二、设置边框和底纹。
为了进一步美化文章版面,有时我们还需要为文档设置漂亮的边框和底纹。
为文档设置艺术型边框和底纹。
1.单击菜单栏中的“格式”,选择“边框和底纹”。
2.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设置框里,选择“页面边框”选项卡(图11—4)。
请仔细观察“页面边框”选项卡,看看有哪几种边框样式。怎样选择边框的线型、宽度和颜色?按你的想为文档设置一个边框,并观察效果。
3.请单击“艺术型”栏中右边的按钮(图11—4),你将会发现有许多漂亮的边框,选择一个试试效果吧!
4.选中标题文字“美丽的仙女湖”,再选择“底纹”选项卡。
5.从这个选项卡中,我们可以设置文字底纹的填充颜色、图案式样和图案的颜色。现在确定填充颜色为淡蓝色,图案式样为浅色上斜线,图案颜色较深一点的颜色(图11—5)。
6.单击“确定”,观察效果。
最后,请为你的文档设置一个适合而漂亮的边框和标题文字的底纹。
三、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把经过排版后的《美丽的仙女湖》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
2.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位置”处,选择自己的文件夹所在盘符。
3.再打开自己的文件夹,输入文件名后,单击“保存”按钮(图11—6)。
完成操作62页的练一练的1、2、3。
教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