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改报告中,我们需要详细列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开题报告范文涉及了不同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一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二
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实验现象。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三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一、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1)利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
(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
另外,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间接税就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用人均gdp来代表人均收入。
基于上述这些经济理论,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人均gdp)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模型,一是假定利率是保持不变的,这样可支配收入可视为不受储蓄的影响,二是假定人口结构及生活环境不发生变化,另外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避免价格因素的影响。
2、指标选择。
本实验中,经济水平的指标我们选择人均gdp。
3、数据来源。
数据取于《中国统计年鉴》,指标数据为国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四
实验目的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五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
实验人。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六
五年级教室。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人。
试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七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1.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1.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s。
7.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sl。
8.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l。
9.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八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实验器材温度计、黑色纸袋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的黑色纸袋分别按和地面水平、垂直、和太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
2、看哪个升温快。
实验现象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实验结论和阳光接触面集越大升温越快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九
实验地点:室外
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好!
实验人:xxx
实验人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
仪器管理员签字:xxx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
实验室。
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蚯蚓、泥土、水、盒子。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一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二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2、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实验现象。
1、蚯蚓向黑暗的一方爬行。
2、蚯蚓向湿润的一方爬行。
实验结论。
1、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三
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四
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染色工艺就是在布上染色,在布上不好染,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下。
老师拿来三个盒子,她给我们介绍里面的东西,里面有三个空塑料小瓶子,还有捣蒜时用的捣棒、扣子、茶杯、夹子、冰糕棍等等。
老师还告诉我们染色工艺有许多种手法,我们今天要学习扎染和夹染。老师拿出三袋颜料,分别是红、黄、蓝,她拿出小勺子挖了两勺放在小瓶子里,又倒了两厘米的水,再一晃就行了。
我们先试了试扎染,扎染就是把一张纸或是一块布折三折,像一个扇子样,然后再用皮筋扎起来,在两边扎一下,中间扎一下,然后再染色。出来的形状是条条形的,非常美丽。
我们又试了夹染,这时冰糕棍或者扣子就派上用场了,夹染就是用夹子把扣子或者冰糕棍夹起来。染色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滴太多了颜料,只能滴那么三四滴,滴多了就不好了。滴完后,让颜料在纸上或布上蔓延出来,再把用夹子夹着的冰糕棍、扣子去掉,打开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做出来的手绢上面印有扣子的形状,非常漂亮。
然后,我还染了一个商标牌,因为商标牌没法折,所以我是用夹染制作的。
最后,老师送给我了一个小手绢,我非常喜欢这个小手绢,因为这个小手绢里的颜色非常丰富饱满。
这次的活动真有意义!
2023年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篇十五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7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8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
材料:锥形瓶、
气球、烧杯。
10。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步骤: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