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和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开拓我们的写作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遇到写作困惑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范文范本来寻找解决方法和启示。每一篇范文范本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一
一、读单音节字 (10分,限时3分钟)
凝 截 遍 钓 胞 痱 砌 浸 匹 裆
扭 拓 涌 氢 叵 瓶 挠 鹤 滑租
纯 捡 秋 蒜 翁 坏 槛 吓 搓伸
虐 贼 捉 项 掘 罚 絮 膻 磅窗
帅 陡 最 旅 褶 梗 纫 耳 碎旋
沤 藐 膜 舔 秤 仰 蹑 挖 讯犁
榨 蝈 漏 筛 碗 匮 熔 割 窘葱
稳 俏 孔 熬 卷 秦 渠 贰 织蟹
尝 寺 椽 份 财 睁 紫 晕 漱苔(青苔)
咱 刺 镁 润 院 苏 矮 湿 撞撒(撒手)
二、读多音节词语 (20分,限时2.5分钟)
抓紧 笑话 咨询 持久 作坊
宗祠 表演 跑步 愚昧 亚军
骤然 学龄 满足 衰退 干活儿
儿女 薄命 荞麦 答应 农村
拳头 拥挤 破损 嫩黄 了解
快乐 新娘 指甲 劣等 串门儿
宽畅 口号 过年 分配 采取
而已 歌颂 高强 枉法 人缘儿
处理 抽象 整天 随时 纹路儿
所谓 电车 有用 融洽 确凿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二
《木兰诗》选自宋朝 编的《 》。《木兰诗》和《 》被誉为我国古代叙事诗双璧。
(1)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
(3)惟闻女叹息。 (4)问女何所忆
(5)昨夜见军帖 (6)军书十二卷
(7)愿为市鞍马 (8)旦辞爷娘去
(9)万里赴戎机 (10)关山度若飞
(11)朔气传金柝 (12)策勋十二转
(13)赏赐百千强 (14)可汗问所欲
(15)愿驰千里足 (16)出郭相扶将
(17)著我旧时裳 (18)雄兔脚扑朔
(19)雌兔眼迷离 (20)双兔傍地走
(21)安能辨我是雄雌
(1) 愿为市鞍马 (2) 万里赴戎机
东市买骏马 不闻机杼声
(3) 欲买舟而下 (4) 昨夜见军帖
东市买骏马 对镜帖花黄
(5) 将军百战死
出郭相扶将
(1)木兰代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 , 。
(2)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 , 。
(3)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4)“ , 。”此句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5)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 。
(6)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 , 。
(7)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 。
(8)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 , 。
(9)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 , 。
(10)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 , 。
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
2、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 和 。
3、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4、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你该如何贴切评价?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请把这句话改为陈述语气的句子。
一、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二、(1)对着;门 (2)织布的梭子 (3)只 (4)思念 (5)文告
(6)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7)为此;买 (8)早晨 (9)战争 (10)过
(11)北方(12)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13)有余
(14)想 (15)希望 (16)外城;扶持 (17)穿
(18)动弹(19)眯着眼 (20)并排跑 (21)怎么
三、(1)买; (2)军机军事 (3) 雇,租
集市 织布机 买
(4)文告 (5)带兵的人
通“贴” 搀扶
四、(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9)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0)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五、1、(1)夸张 (2)对偶、互文 (3)排比 (4)对偶、互文(5)顶真
2、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英勇善战,不慕名利的英雄。
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5、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6、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三
〔美〕谢尔·西弗斯汀著/陈丹燕译
(1)从前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个男孩。每天,男孩都会到树下来,把树的落叶拾起来,做成一个树冠,装成森林之王。有时候,他爬上树去,抓住树枝荡秋千,或者吃树上结的果子。有时,他们还在一块玩捉迷藏。要是他累了,就在树荫里休息,所以,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
(2)童年的男孩多快乐呀!
(3)树感到很幸福。
(4)日子一天天过去,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变得孤独,因为男孩不来玩了。
(5)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呀,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来吃果子,到我的树荫下来玩,来快活快活。”
(6)然而,男孩却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7)“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男孩说:“我要娱乐,要钱买东西,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
(8)“很抱歉,”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卖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就会高兴的。”
(9)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来,把果子拿走了。
(10)树感到很幸福。
(11)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又感到悲伤了。
(12)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来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她说:“来啊,男孩,爬到我的树干上来荡秋千,来快活快活。”
(13)“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取暖。你能给我间屋吗?”
(14)“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
(15)于是,男孩砍下了树枝,背去造屋。树心里很高兴。
(16)但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又回到了树下,树是那样的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过了一会,她才轻轻地说:“来啊,男孩,来玩。”
(17)“我又老又伤心,没心思玩。”男孩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你给我条船好吗?”
(18)“把我的树干锯下来做船吧。”树说,“这样你就能离开这里,你就会高兴了。”
(19)男孩就把树干砍下来背走,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里。
(20)树很欣慰,心底里却很难过。
(21)又过了好久,男孩重又回到了树下。树轻轻地说:“我真抱歉,孩子,我什么也没有剩下,什么也不能给你了。”
(22)她说:“我没有果子了。”
(23)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
(24)她说:“我没有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
(25)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
……
(26)树低语说:“我很抱歉。我很想再给你一些东西,但什么也没剩下。我只是个老树墩,我真抱歉。”
(27)男孩说:“现在我不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安静地方坐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太累了。”
(28)树说:“好吧。”说着,她尽力直起她的最后一截身体,“好吧,一个老树墩正好能坐下歇歇脚,来吧,孩子,坐下,坐下休息吧。”于是男孩坐在了树墩上。
21.概括出文中男孩与树的形象(4分)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男孩。(2分)
这是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树。(2分)
22.在以下选项中选出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本文的主人公是一棵树和一个小男孩,这是一篇关于爱的故事。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大树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大树。
b.文中两次写到“树感到很幸福”,这里运用了反复手法,在结构上起呼应的作用。
c.男孩坐船走了以后,划线句树“心底却很难过”表现了树知道自己被男孩利用后的悲愤之情。
d.第一自然段结尾划线处“男孩也很爱这棵大树”,作者在这里运用了讽刺手法。
23.结合加点字,理解(28)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24.树的人称本应用“它”,作者为何要用“她”,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25.请你为文章补上一个富有深意的结尾。(2分)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四
一.给加点字注音。
忧郁___ 瞬息___ 伫立___ 涉足___
诱人___ 延绵___ 旅人___ 幽静___
二.给形似字组词
诱:___ 伫:___ 恋:___ 绵:___
绣:___ 贮:___ 蛮:___ 棉:___
三.根据示例填空
示例:荒草(萋)(萋)
白雪( )( )岁月( )( )人海( )( )神采( )( )
温情( )( )得意( )( )野心( )( )忧心( )( )
四.在横线上填上成语所缺的字
跋山___水 曲径通___ ___息万变 人迹___至
___然无声 ___而不舍 举___不定 一如___往
五.整体感悟两诗后回答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主题是什么?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体验·探究】
六.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回答
1.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
2.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3.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4.学完此诗后,你有什么感悟?
七.阅读《未选择的路》一诗后回答
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
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五
1、情绪的种类p61
(1)最常见的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
哀兵必胜,这里的哀产生了积极效果,因此属于积极情绪。)p63
2、情绪与情境:遭遇不同事,处于不同情境,自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p61
3、为什么说情绪犹如双刃剑?(情绪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p63
情绪消极作用:另一方面,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从对正常水平发挥、身体健康、人的发展等方面对比记忆。】
4、为什么说情绪就像“神奇果”?(情绪的神奇作用)p62
答:(1)有时它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
(2)有时它会使人无精打采、萎靡不振。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5、情绪与个人态度的关系?p65
答:情绪与个人态度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6、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调控不良情绪?p66
亲少年的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7、调节情绪有哪些具体的方法?p66
(1)注意转移法,具体有:改变注意焦点法,改变环境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2)合理发泄法,具体有: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叫喊。
8、怎样正确表达情绪?为什么?p68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淡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4)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
(5)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7)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8)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9)真是空的吗?
(10)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1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
(12)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13)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14)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15)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6)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7)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20)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1)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23)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24)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选自《散文》2009年第12期)
17.第三到六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3分)
18.文中多次写到淡竹是“植物中的另类”,作者在文中写到了淡竹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19.“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0.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2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七
点卯( ) 宫阙( ) 解数( ) 赊欠( )
1.好猴王,( )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 )着诀,扑的( )入波中,( )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
2.悟空( )衣上前,( )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
1.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a( )
2.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 )
3.大王若肯下去,寻着老龙王,问他要件甚么兵器,却不趁心?( )
七年级语文仿写句子题篇八
何谓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这是我在学习语文时候用的方法,相信你经久而成习惯,必将受益非浅。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
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