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结是学习的一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强化优点,提升学习质量。以下是一些写作饱满、观点独特的考试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一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二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三
相关的角: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四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五
2、面积与平方
(1)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
(2)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
3、平方根
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4、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5、平方根的运算
6、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
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
7、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
1)算术平方根的乘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2算)术平方根的除法
sqrt(a)/sqrt(b)=sqrt(a/b)(a=0,b0)
8‘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
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2、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
4、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1)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
(3)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六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矩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对称性:矩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菱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2.s菱=争6(n、6分别为对角线长).
3.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四)正方形定义、性质及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性质:(1)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4)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是45。;
(5)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定:
(1)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2)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出有一个角是直角.
4.对称性: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五)梯形的定义、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
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4.对称性: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六)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梯形的两底并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七)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八)依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七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
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八
1.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叫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即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 整式的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 幂的运算:
5.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因式。
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 整式的除法
1)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上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九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整式》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单项式:
1)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可以是两个数字或字母相乘)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十
首先你要有一个好的态度,有些人学习数学,可能有的阶段会喜欢学习,但是某一阶段,对数学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如果发现自己不喜欢学习数学了,一定要克制自己,在学习数学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是你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充分的利用好上课的时间,上课时间你所掌握的知识,会比你在课下学很长时间都有用,所以珍惜课堂老师所讲的内容,老师的某些话对我们以后做数学题都很有帮助,如果你上课走神,这些话没有听到,你在做题的时候,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做题的效率也会降低,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你就会不喜欢数学了。
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会思考数学才能学好,数学中的题都是需要我们去举一反三的,没做一道题,都要思考一下,围绕着这道题的知识点,还会有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哪怕是遇到不会的题,也要勤加的思考,如果你把知识点自认为学习透彻,那么就用做题检验吧,数学中多做题是必须的,成绩都是用题堆积出来的,很少会有人不做题数学成绩很高的。
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