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的撰写应该注重思路的清晰,要有层次感,让游客听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导游要准备充分,对景点的了解要全面,做到随问随答,回答游客的问题。导游词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写一篇生动有趣的导游词是每位导游都所追求的目标。以下是一些精心编写的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在旅行中更好地了解景点。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一
在学习、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人生最大快乐是学会宽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前几天,我班韩博文小朋友在玩“打篮球”的游戏时,被韩圣瑞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脸上擦破了一点皮。我立刻用温开水给他洗去泥土,搽上了碘伏并消了毒。放学时,我本想亲自把他送回家,向其家长说明情况,但考虑下午就要开家长会,于是准备下午再说。
中午,我正要吃饭,韩博文的奶奶拉着韩博文大声嚷嚷着来到我家:“老师,博文的脸是谁打伤的?要是弄伤了眼睛怎么办?你是怎样照看孩子的?”老人怒气冲冲,连珠炮似地问道。我想解释,但她不容我说半句话,吵吵嚷嚷责怪不已。后来,是博文的妈妈来说服老人,他才肯领着孙子回家。临走时还甩出几句冷冰冰的话:“现在的孩子太贵了,告状、打官司的事我全明白。”
韩博文和他奶奶走了,我一下子瘫倒在床上,委屈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二十几年来,我对工作是热情饱满,干劲冲天,做工作认真扎实,对孩子倍加呵护。没想到,今天孩子做游戏偶尔受了点皮毛伤,我却遭到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我的情绪跌入了低谷。
我把委屈告诉了丈夫。他看着我同情地说:“干农村幼教工作是不容易,工资也的确不高。但是,如果你真的离开幼儿园,我想,你会生病的。因为我甚至你是多么爱你的幼儿园和那些孩子们。”丈夫的.话触动了我的心,我茫然了。丈夫接着开导我说:“人家孩子的奶奶说话是有点过激,但你也应替人家想想,如果咱的孩子脸上带着伤,不明不白地从幼儿园回来,你当妈妈的会怎么想?”要是上午放学时你把人家孩子送回家,在想他家长道个歉,这事或许就不会发生。我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没有及时做好家长工作,导致了这场不该发生的误会。
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我调整好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来到韩博文家,以“看孩子”为由,顺便向老人道歉。老人捡我一脸诚意,也不好意思地说:“我是个粗鲁的人,说话没深浅,老师千万别往心里去。”韩博文的妈妈也深表歉意地说:“我说过这点小事很正常,不让俺妈去你家,可她不听,她就是这么护孩子。”我笑了笑说:“我理解老人疼爱孙子的心情,我们年轻人工作不到家,就该让老人上堂思想课。”
走出韩博文家,微风吹来,格外清爽。我紧紧握着韩博文热乎乎地小手向幼儿园走去。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不能正视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学会宽容。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二
吃午饭了,保育员拿来的菜园子,飞扬看见了就说:”老师,我不要吃!“”不行啊!这天就吃这个,你不吃会肚子饿的!“我边说边把一碗圆子放在她面前,她也没有再说什么,很不情愿的用调羹舀着碗里的圆子,慢慢的放到嘴巴里。
大部分孩子都吃完了,培培与飞扬拿着只吃了几口的碗来到我面前说:”我不要了。"看着他们满脸委屈的样貌,我也明白,他们很努力了,也允许他们不吃,然后给他们一人一个蛋球。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三
少少是我们班一个聪明可爱又调皮好动的孩子。平时的他,脸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都是一脸的专注,有时很可爱,但是有时也会很调皮。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声不吭,或者赶忙讨饶道歉。但过不了多久,他多动、惹事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告状。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如果我们的正确引导,加上有效的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要以爱、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四
利用空余的时间我再次阅读了《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第二章中《幼儿更需要教师的宽容》一文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需要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拥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胸怀,用母亲一样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稚嫩的孩子,才能真正做好幼教工作。
在幼儿园,面对小班的孩子,他们大多不懂事,能力又弱,需要我们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来照顾他们,需要更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们。幼儿从父母温暖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来到老师的身边,这在他们的情感上是一个很大的波动,他们会自然地把对父母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老师身上,并渴望老师像妈妈那样给他们以爱抚,有时甚至把老师的爱看得比父母之爱还重。像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总喜欢老师抱抱亲亲,用身体的接触来感受老师的爱。记得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她午睡的时候总是要奶奶睡在旁边拍着她才能睡着。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主动去接近她,摸摸她的头,拉拉她的小手,对于她搭的好的'模型建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还会帮她把衣服整理好,头发散了帮她梳小辫,陪着她睡觉。有一天她对我说:“老师,我以后睡觉你就在我旁边陪着我,我就不怕了。”这一刻我明白,她信任我。有什么比被人信任的感觉还要好呢?我用爱心和宽容赢得了孩子的心。
在我真诚对待孩子的同时,孩子们也用他们的热情和依恋回报我。在放假后的第一天开学的时候,有个孩子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可想你啦!”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感动。我想,这种感动和幸福,只有用真心才能体会的到。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用真心爱每一个孩子。有了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有了爱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有了爱才能把教育工作做的更好!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五
今天早晨入园后,旭旭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今天我妈妈发短信给你了吗?”我摇着头回答:“没有啊!”旭旭松了口气,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那就好!”他仿佛在告诉我他心里藏着什么事,可不管我怎么“引诱”,他就是不肯告诉我。
今天旭旭为什么害怕妈妈发短信给我,显得心事重重呢?利用休息时间,我给他妈妈发了一个短信。他妈妈用短信告诉了我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昨天在区域活动时,旭旭和林东北发生了争执,刚巧被我看到,我及时制止并批评了他,他一个劲地说“你听我说”。我说道:“打人就是不对。”他突然否认:“我没打他!”我非常生气,不再和他辩解,起身去安慰林东北。回家后他委屈地将这事告诉了妈妈,并努力为自己辩解:“我没打着他,没打着就说我打了他,这不公平!”不管妈妈怎么和他解释,他两手捂着耳朵就是不听,妈妈知道他非常不满老师的做法,于是对他说:“那我发个短信给老师,和老师谈谈当时的情况。”他却抢过妈妈的手机,并请求妈妈:“我向你承认错误,还不行吗?你不要发短信给老师了,让老师知道了,老师一定会更生气。”
看了他妈妈发给我的这个短信,我认真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寻找当时教育中的失误,反思后,马上回短信给旭旭的`妈妈,感谢她给了我重新思考问题的机会。她在孩子面前维护了教师的面子,这是一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好家长。同时,我利用起床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拉起旭旭的小手,诚恳地告诉他:“老师也有生气的时候,就像昨天,看到你打人就忍不住生气,不愿意听你解释。老师脾气太急躁,是在应该改一改。”旭旭难为情地说:“老师,你生气也是因为我,我以后不打人了。”我一下子把他搂进怀里。他像个小大人似的悄悄对我说:“以后我不告诉妈妈了,就我们两个人知道。”“知道什么呀?”“我们两个人之间的小秘密呀!”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谢谢你!你的宽容教会了老师以后如何宽容学生。老师以后会努力的做到,理智并且智慧地处理好发生的每一件事。”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六
幼儿园里每一天都有吃点心的时间。今天我照例为孩子们分好水果,请孩子们排队来我那里拿。孩子依次来拿点心,什么也没说。我在等待着孩子们拿到水果后后说声“谢谢”。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就应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饼干发完了,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但孩子毕竟还小嘛。
于是在孩子们吃完点心后我就问孩子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朋友做什么了?你们有谢谢老师吗”有孩子立刻抢着说:“老师帮我们准备了水果。”“是吗,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顺势问道:“那你拿了水果后就应怎样说呢?”这时听到一个细细的声音在说:“谢谢。”我笑着说道:“说对了。小朋友,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发点心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忙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孩子们一齐回答“明白了”。第二天吃点心时,我还是照例为孩子们准备好。刚开始时,几个孩子好像忘了昨日的事,之后刘思彤说了一声”谢谢“后,每个上来拿点心的孩子都会说声”谢谢"。我从心里感到高兴。而当孩子们为我做了什么事时,我也会对他们说“谢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七
我是一名新教师,在工作中我经常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也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希望他们处处都能合乎我的要求。有时想来,不免会对孩子有些严厉。
可是,最近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是孩子们对我的宽容,让我深深地感动,我对自己以前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那天下午,我组织孩子们开展《小兔乖乖》表演游戏。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我随手画了两幅图画:小白兔和大灰狼。由于时间匆忙,比较随意地画好兔子和狼,准备游戏时用。
图片刚贴好,孩子们立刻围了上来:“老师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我的心一沉,原来我匆忙中画的狼似乎不是很形象,心想:这下要造成笑话了!为了避免闹笑话,我决定先做做准备工作。于是,我问道:“你们说这像什么呀?”“老师,是猫吧!”“不对,是狗!”孩子们争论得不亦乐乎。而此时的我只觉得很懊悔,面对孩子,我愧疚地说道;“老师是想画一只狼,没想到画出来不像狼!真要批评顾老师,因为不认真,所以没画好!”我诚恳地希望孩子们能原谅我。这时昊昊说:“老师,你画得真像呀,就是一只狼,我看到狼的眼睛好凶!”天天也从旁边随声附和“顾老师画得真好!是狼,就是一只真的狼!”霎那间,一股难以言状的'感动涌上心头。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孩子们能如此宽容,我真的很感动。
一个孩子对老师尚且能如此宽容,那么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不同个性差异的孩子发展步调不一致的时候,老师是否也应该多给予些宽容和等待呢?霎时间,我豁然开朗了。我想对孩子们说,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宽容!
写宽容的教育随笔篇八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笔者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人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贤贤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轩轩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教师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有时在真正的大型蹦床上跳,有时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能力;“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能力;“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用多种方式学习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美跳绳姿势标准,跳得轻松。在与小美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小美爸爸跳绳跳得好,在家经常指导小美,还通过视频引导小美学习跳绳的要领。得知这个信息后,教师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跳绳的录像。幼儿从录像中感知跳绳的要领,惊叹录像中阿姨精湛的跳绳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学跳绳愿望。
幼儿会连着跳几下后,很有成功感与满足感,急于跟教师分享。常有幼儿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跳,我能跳15下。”“我能跳20下了。”“我比你更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说:“你们跳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去数数别人能跳几下,看看谁跳得比较轻松。”幼儿观察同伴跳绳后,教师与幼儿交流,然后请小美和小奇(小美跳绳的动作规范,小奇运动能力很强)比赛跳绳。小美30秒钟跳了58下,小奇30秒钟跳了45下。小美跳完呼吸自然,而小奇跳完说“累死了”,马上想蹲下。教师问:“谁跳得多?”“为什么小美跳了58下还不觉得很累,而小奇跳了45下却非常累?”孩子们纷纷说,小美用手腕摇绳,脚尖着地跳,而小奇脚抬得很高,落地声音很响。幼儿从同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不仅领悟到跳绳姿势很重要,而且进一步明白了跳绳的要领。
跳绳比赛
经过师徒结对学习,幼儿跳绳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连贯跳绳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天,小兰和小奇说:“老师,我们想比赛跳绳.看谁赢得多。我们要记录下来。”他们拿来笔和纸,画好记录表开始比赛。他们一个人跳.一个人数、记。第一局,小兰跳了10下,小奇跳了19下,小兰输。第二局还是小奇赢。到了第三局.小兰说一定要多跳几下才能赢。虽然小兰跳时身体有些摇晃,但她咬牙坚持,终于赢了。他们的比赛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活动结束,小兰、小奇利用记录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比赛过程与结果,其他幼儿也产生了跟同伴比赛的愿望。于是,教师说:“如果你想跟同伴比赛,你想选什么样的对手?”小蔡说:“要选实力相当的,要不很快就被对手打败了。”其他幼儿也表示同意。
幼儿学习跳绳持续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再到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训练幼儿跳绳,而是追随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时而放手,时而支持,让幼儿自由玩绳,自主跳绳,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跳绳的经验和技能,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也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