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指个人对未来的希望、愿望和追求。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里程碑,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走进以下这些有关梦想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梦想的力量和奇妙。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一
我在读完了这本小说,却也一直没有勇气看影片,我想我终究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就在昨日凌晨在和姐姐说完晚安之后,烦躁却也宁静地看完了。很多人觉得看电影是为了娱乐放松,而我似乎是为了寻找,寻找生活中那些没有的场景,不会发生的故事,不会上演的感情。生命里总有一些事想做却也不会做,庆幸还可以做一个观者,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也许你会觉得矫情,我想说生活又何尝不是因为矫情才可爱。
这倒底是一部什么片子,推理还是爱情或者是人性。影片里似乎没有一个懂得爱情的人,从头至尾石神也没有讲出一个爱字,也许在被理性包围的天才的世界没有爱的存在,对除过数学之外的所有事情都不兴趣,孤独的日子像机械表的时针一样转着,就在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邂逅了靖子,生活仿佛注入了一股清风,导演的处理手法实在是微妙,不需要任何语言一个打开窗的动作便解释了一切。我想每天最快的时刻是便当店里靖子递给他面包的那一瞬间,是那个在靖子看来只是邻居间礼节性的微笑温暖了石神,让他没选择了活下去。影片没有交代墙里挖出来的麦克风到底什么时候装进去的,我想大概很久以前吧。橱窗前看着身彩洋溢潇洒的汤川,从未注意过外表的石神第一次认真的观望了自己。石神给了靖子一份浪漫的爱,可惜这份爱太过沉重,在爱情还未开始的时候,便被愧疚和感谢腐蚀了。
很认同影片里石神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是组成大钟摇摆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自己爱的人石神杀了一个最不起眼的流浪汉。在这里导演只给了一个镜头,孤独安静的行李躺在那条一成不变的上班的路上,就像石神为自己选的那条路。
影片里石神和汤川分别的场景中总会有汽车阻挡在两人之间,大概一开始导演就想告诉我们他们的世界因为爱而产生了不同,一个为了爱而选择牺牲一个却在惋惜朋友的才华。影片最后隔在石神与汤川之间的那道门将两人分隔在了两个世界。看完电影总会想如果自己是导演会怎么安排故事的发展,我想最美好的结局便是靖子没有理会前夫的敲门,石神依旧重复安静规律的日子,每天去便当店偷偷的看靖子的笑,打开窗户永远有笑声传进来,这样简单的温暖照亮他漆黑狭窄的房间和孤独的世界。
我不是一个勤奋文艺喜欢执笔写故事的人,在忙乱的设计周五张a1和两张a2的图都还没有着落的时候却很想写下此时的心情,或许是为了整理思绪,年少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惋惜,石神那么高智商的人却为了一份没有回报甚至对方不能理解的爱情埋葬在没有自由和尊严的监狱里,我不能理解,在我认为爱情终究是生活的调剂品,但我想爱不是,曾经我觉得懦弱的人才会孤独,因为孤独才会需要温暖,因为温暖会有清风吹进我们的心间。庆幸石神遇见了靖子,即使她让石神成为一个杀人犯,即使她最后选择了自首让石神的一切牺牲都化为泡沫,但至少他让石神的心里曾吹进一丝风。这样的故事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在我身边上演但却温暖了我整个青春。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二
1.不悦的面孔比比皆是,有些人的表情已超过不悦,算是痛苦,至于比痛苦更严重的,则是一脸自暴自弃的模样。
3.对于为何要学习某种东西抱有疑问,是理所当然的。唯有当这个疑问解除了,才会产生求学的目的,也才能通往理解数学本质之路。
4.凡人想以复杂的手法掩饰某件事时,往往因复杂而自掘坟墓,可是天才不会这样做。他们会选用极为单纯,但常人想象不到也绝不会选择的方法,将问题一口气复杂化。
5.究竟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6.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7.拟一个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和解开那个问题,何者更困难?
8.你我都不可能摆脱时钟的束缚,彼此都已沦为社会这个时钟的齿轮,一旦少了齿轮,时钟就会出乱子。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容许,我们虽然得到了安定,但失去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
9.让别人知道是谁第一个爬上山顶固然重要但只要当事人自己明白其中的真味也就足够了。
10.如果你过的不幸福,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
11.他抱着什么心情说出那样的话?他分明背负着更大的痛苦,却对她只字未提,反而祝贺她重新出发。
12.他压根没有想和她们发生关联的欲望,他认为她们是自己不该碰触的对象。同时他也发觉数学也是如此,对于崇高的东西,光是能占到边就够幸福了。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
13.为了让自己在紧要关头义无反顾,他事先断了自己的退路。那正是最惊人的障眼法。
14.掩护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死心---这是正常人的反应,要坚持到底,继续袒护是至高难题。
15.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个人。
16.有些真相注定是要小心翼翼深埋心底的,因为答案揭晓的那一刻,也是灰飞烟灭的开始。
17.这个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才能决定自己的用途,这就是我想说的。
18.之前我应该也说过,他重视的是逻辑性,感情次之。只要他判断哪个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有效,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自以为是永远都是大敌,因为本可看到的东西也会视而不见。
20.纵使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也没人能把手伸到他脑子里。哪里对他来说就是无垠乐园,沉睡着数学这个矿脉。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三
我听歌不多。奇怪的是,每当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耳边不期然就会响起某首歌曲的旋律;每当听到一首喜欢的歌,脑海里也总是会幻出一些似曾相识的情节。读完《嫌疑犯x的献身》,我耳边响起的,就是这首《为爱痴狂》。
靖子是一个前陪酒女郎,现便当店售货员。没有惊人的美貌,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丰裕的收入,甚至也没有聪明的头脑——男主角石神作为一个长居象牙塔的天才型人物,有时候不禁惊讶于世间竟有如此愚笨的女子。然而就是为了这样一个平凡甚至有些低下的女人和她的女儿,他付出的代价之大,令小说中所有的角色为之震悚,令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动容:他杀人,欺骗,认下所有罪行,甚至让人以为自己是变态跟踪狂!
某人说,不明白一个人何以会做到如此地步。
我倒觉得我能理解这种心态。或者是因为我曾经经历过跟主角有某些相似之处的心路。
石神固守着一些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早己抛弃的原则。相信自己的才能——这点也为周围的人们所承认,却又困于茫然蹉跎,虚掷岁月,一事无成。周围无人可以交流,无人可以理解自己。倒是有公开的白眼和言语行为之后隐隐的蔑视——这种蔑视在他人或者看不出来,在这一方的智力而言却是显然而确实的。这样的生存究竟有何意义?是否索性消失在这世间,以逃避这日日追逐不舍的空虚、孤独和寂寞?就像置身于鲁迅笔下的黑暗铁屋,比鲁迅描摹的情况更可怕的一点在于,屋子里面没有第二个同伴。
在这种窒息,这种灰暗当中,忽然吹进一股清风,照进来一道光芒。铁屋被打开了。在石神准备自杀的一刻,极为偶然地他看到了搬来隔壁的母女。这一刻他的感受不止是被冲击,被鼓舞,而是更强烈的一种宗教式的情感——被救赎。从此他把自己的整个灵魂寄托于对方身上。这已经不只是男女之爱,而是信仰之爱。在这种爱面前,其他所有的原则、名誉、财富乃至生命都已经不再重要。
于是时机到来之时,他对神献上自己。对他来说这不是牺牲,而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完成。所以他不曾犹豫,不曾回顾,也不求回报——事实上也不可能有所回报。靖子对他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爱的感情。她倒是喜欢上了那位富裕、优雅、有品位的工藤先生,从她还是陪酒女郎,工藤先生是一位光顾酒吧的有妇之夫的时候开始。对于在此过程中无辜者的受害,他也正如所有狂信者一样加以漠视甚至视为救赎了。
然而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的女神的心灵仍然只是一个人类。她的心灵“还没坚强到足以承受这个事实”。于是在这个沉重的献祭面前,她被压垮了。一起被压垮的,还有她的女儿。
人类就是人类。将人当作神来膜拜,造成的只会是悲剧。哪怕是令人感动的悲剧。哪怕是为了爱。
但也许整个事件中处境真正悲惨的,只有那一对母女和被杀的流浪者而已。就像刘若英为“师父”痴爱多年,她也是情愿的。人类的事情,在本人来说不可以用利害来计算。能这样爱人的石神,我想,至少曾经,是幸福的。
补记:科学家新近的研究发现,信仰的大脑活动是在情感区域的。信仰不但是非理性的,而且就是感性的。无怪乎强烈的情感会变成信仰式的存在。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四
我是来凑热闹的~~~~~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 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石神哲哉
用了一天时间没有间断的完成了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的阅读,这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的成功,并不是继续了对于汤川学这样一位天才物理学家的刻画,同样也并不是因为小说情节的离奇与吸引,而是因为塑造了石神这样的一个形象。
他不修边幅,因为在他的理念中,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从来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外表;他有着周围人无法理解的一些想法,但那绝对不是因为怪诞,而是因为那些想法是出自一个天才的大脑,即使被称之为天才的汤川学也不得不承认,石神的确是当得起天才这个称号。
正如他对好友草稚说的那样:“虽然我不想随便用天才这个字眼,但这个字眼应该最适合他。听说还有教授指示,他是五十年甚至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虽然选的学系不同,但他的优秀程度连我们物理系都有耳闻。他向来对利用电脑的解法没兴趣,总是半夜还窝在研究室,单凭纸笔挑战难题。那个背影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不知不觉间甚至赢得‘达摩’这个称号,不过这当然是表达敬意的称号。”
由这句话,我们就应该明白,石神在汤川学心目中所占有的地位。同样都是天才,同汤川学不同的是,石神对于外表不是特别在意,尤其也极少做必要的修饰,而汤川学给人的感觉就是帅气英俊,穿着也是整整齐齐的,尤其是经过福山雅治演绎了以后,在大家的心里,如此的感觉相信会更加浓烈。 但如果仅仅限于此,石神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称道的,尤其是同汤川学一比,绝对是相形见绌,然而,花冈靖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她的出现,使得石神一瞬间超越了汤川学,起码是在情感的理解上,因为,当你同汤川学提及情感的时候,他总是在思考,如何拿公式来证明,因此,他的形象在周遭人的心目中,就仅仅定性于好老师、好同事、甚至是好朋友,但绝对不会是一个优秀的对象。因为他不理解爱,但他并不否认,更多的是,在我看来他仅仅是希望爱这种东西能够用公式公理这类东西来量化以便于他理解,这恐怕是这个天才的缺陷吧!
石神是在何时对于“爱”有了理解呢?在他初次见到花冈靖子的时候,他想:在那之前,他从未被什么东西的美丽吸引、感动过,也从不了解艺术的意义。然而这一瞬间,他全都懂了。他发觉那和解开数学题的美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石神终于明白了,但这对于他来说,或许就是另一种的可能性吧!
我一直认为,人生之所以值得留念,是因为人生本质上来说,拥有者无数的可能性,无论好坏,我们都能够在选择中,度过我们短暂的一生,而也是因为选择使得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假使人生没有了选择,我们只能一条路走下去,那种感觉,或许就是孤寂的绝望。 石神改变了,起码对于自己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而也是这一丝微妙的变化,使得汤川学发现了他在案件中唯一的一个漏洞,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但毕竟是天才石神想出来的整个计划,他没有给警方留下任何一点余地,即使汤川学最后是发现了真相,然而真相的背面竟是如此的悲伤,石神为爱情所作出的牺牲,令的原本对于案情从来不感兴趣的汤川学都十分难受、难以面对,这也是我在接触神探伽利略系列以来,第一次看到汤川学竟然也会为案情、案件的事实而感伤。 这个计划的整个关键事实上已经完美到了,只要犯人本身不承认,警方就毫无办法的地步,完美的犯罪,出自于石神那颗天才的头脑,对于警方来说,这是一种侮辱,借石神一人,竟然将警方耍的团团转;对于汤川学本人来说,则是一种痛心疾首的哀痛,为何如此完美的大脑,要用到这种地方?汤川学不明白,或许他明白,只是他依旧觉得可惜。 我也明白,因为答案并不困难,那个答案就是“爱”! 有人问什么是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石神所表现的,却是更大的超越,对于石神来说,他爱靖子,所以他要让靖子更好的生活下去,即使为此,牺牲掉自己。石神对于女性而言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长得不帅,也没有钱,同样缺乏一个好的家事背景,可是,他对于靖子的心却是任何人都难以企及的。 在这个故事中,靖子不止一次的怀疑石神,贬低石神的爱,但她是错的如此的离谱,如此的令人无法原谅,她根本无法理解在执行整个计划的过程中,是以什么条件做为计划的开端的,而石神在这个计划中的牺牲就更加无法令靖子能够想象了。一如书中最后当靖子知道了真相后,是如此描述的: “她不愿去想石神牺牲到如此地步,她不愿去想石神为了自己这么一个毫无长处、平凡无奇、又没什么魅力的中年女人,竟然毁了自己的一生。靖子觉得自己的心还没坚强到足以承受这个事实。” “她以前从没遇到过这么深的爱情,不,她连世上有这种深情都不知道。石神面无表情的背后,其实藏着常人难以理解底蕴的爱情。”
是啊,如此的爱情,即使是放到我的面前,我都不可能去想象,更不要说去相信什么了。合上书本后,始终萦绕在我脑中的一句话就是“爱一个人竟然能够爱到如此地步!”我反复的念叨,直到那晚,我闭上了双眼,进入了梦乡。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五
我觉得,这部电影,无关爱情。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讲的是境遇对于人的作用。汤川学和石神同样是天才,但是,几个人生的巧合,使得他们的境遇完全不同。
“数学在哪里都可以研究”,石神这么说。多么漂亮的话,想当初当他一个如此有天分的数学家却当了高中教师的时候,周围的人以及他自己,都用这句话劝慰自己吧。但是,生活远远不像这么简单。
当自己的授课完全得不到别人的回应的时候,当精心出的题却被认为是“坏心的老师”的时候,以及可以想象的',周围人视他为怪人,没有朋友,没有理解,只有寂寞,寂寞。
这样残酷的现实,却要用单薄的数学来对抗,这个任务,实在是无法承受的吧。毕竟,逻辑无法解决寂寞。
所以石神才会对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的汤川说:“我没有朋友”。
这一切,汤川是不会理解的,是么?
但是汤川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在再次见面的时候带去数学题,而后在石神顺利解出之后松了口气,说“天才健在”。所以汤川才会去跟石神爬山,去拜托自己的警察朋友让自己在最后跟石神对话,才会在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头抵着门板,痛彻心扉。
但是,他毕竟还是没有办法真正的理解经历的生活残酷之后的石神。他斥责石神说:你让那个流浪汉成了齿轮的一部分。但是,生活早让石神自己成了齿轮的一部分。到最后杀人,不过是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齿轮的转动所导致的后果罢了。生活没有给与石神哪怕一个笑脸,直到他彻底绝望准备自杀。这时候那对母女的出现,好像是黑暗中唯一的一线光芒,石神唯有牢牢抓住。他只有不计回报的为这对母女付出,因为他早就没有资格可以计较回报,因为他已经别无其他对象可以付出。所谓无私的爱,不过是他的自我救赎。
当唯一可以拯救他的希望也要消失的时候,他也就只有牺牲自己,保住希望。毕竟,对于那个认为“解决的不漂亮”就要自己加以漂亮的证明的傲气的石神来说,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重要,而那对母女,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很卑微不是么?将自己生命的意义寄托在只是给了他几个笑脸几许关怀的母女身上。
这也许就是有万年助教帮助、有学生尊敬、有警察需要的汤川,所无法真正理解的绝望。
不过,他也不需要理解,不应该去理解不是吗?与许许多多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最终失去了天才光芒的人相比,汤川实在是一个幸运的存在,这样幸运的他,更应该充分运用他的才气,去解决一个个难题,这样失败者们失败的才有价值。
如果他真的彻底的理解了失败者的痛苦,他也就成为了失败者了,毕竟那样的压力没有人能真正的承受,只有人幸运的不需要承受。
不过汤川还是在尽力的去体会石神的痛苦,去尽力的帮助他,他有一个科学家真正的良心,他能够幸运的得到好的境遇,当之无愧。
对于石神,我们能够庆幸的是,无论他遭遇了什么,到最后,他依然是个天才。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六
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像夏洛克一样完全把自己的情感抛至脑外。人总归是感情动物,当达摩石神开始动情的时候就是其最后悲哀结局的开始,当绍夫开始念及亲情而对后悔对母亲所作的一切的时,就是他一家三口监狱生活的起点。
《红手指》与《嫌疑犯x的献身》在叙事上相似,都是从没有计划的杀人的开始,在毁尸灭迹中发展,到警察盘问中达到高潮,到最后罪犯心理奔溃而结束。所不同的是,《红手指》更加重要的是刻画了亲情的存在,无论是母子的情感还是父亲对儿子不争气的感情,而《嫌疑犯x的献身》更现实东野奎吾对犯案手法的炫耀,极具感官的刺激,警察无论怎么判论都是对案件外围的敲打,根本没有看到真正的本质。
自私,人之常情。无论是孝还是爱,只要自己关心的事情或人没有安危,就可以牺牲别人的一切。绍夫宁可牺牲年迈的母亲而不愿让年轻的孩子进监狱,石神宁可杀死路边的流浪汉而不愿心中的女神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性的丑恶展现的淋漓精致。
如果不是主流的社会价值观约束的话,石神到最后的结局应该不是这样。我觉得,石神的牺牲是为了心中的女神可以和女儿更好的生活的下去,对于石神,进监狱并不是最差的打算吧,他可以在监狱中专心的完成为完成的数学研究。在《嫌疑犯x献身》中不单单描述了一个案件,还对当前的体制问题做了批判,这些不单单是在日本存在,在我国也是存在的。作为了一普通的数学学者,希望得到的是专心研究的时间,而不是大量的虚伪的行政工作。女人的脆弱的情感,反而破坏了石神的所有的安排,让他所作的一切付之一炬。
看了两本东野圭吾的书,从嫌疑犯的角度去看案情的发展,从杀了人开始去叙事,着实让我眼前一亮。相比于神探夏洛克或者是名侦探柯南之类的,从正义的眼光去寻找真相,东野的小说让人对杀人凶手也有了一丝同情。不是出于万不得已,没有人会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人性本善,任何精密的案情都会有一个最简单的动机。
最后不得不说福尔摩斯和这个剧情比起来还是稍显逊色,可能是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吧,东方的人作案,更加喜欢的是设局,而西方的科学更加喜欢是从细节出发去拼凑出案件的真相。虽然两个作品的角度不同,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要做到完美的作案,还是需要很高的智商。。。精密的观察,严谨的推演,大胆的假设,都是学习乃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七
是因为x代表未知,所以用来代表嫌疑犯来表示迷雾吗?然后看到一半,我又猜测:x难道是用来指代身为数学老师的大叔吗?用x来指代数学应该没有异议的吧?直到故事最后,看到大叔的献身,我才明白,所谓的x,是指所有愿意为爱付出一切的人。
什么是x?
x是未知数,它可以是0,1,可以是任何数。看似神通广大,其实却是无依无靠,孤单飘零。直到遇到一个赋予它意义的方程式。
如果它碰到了x-1=0,x就成了1,
如果它碰到了x+2=2,x就成了0。
愿意为了赋予自己意义的方程式成为任何数字,这就是x的献身,毫无保留的献身。如果把x换做人呢?每个人一开始都是孤独地生活着,直到生命中出现另一个人,然后觉得生命因为他而有了光彩。不论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注定没有结果的“无解方程”,用尽全力地去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那个人的需要。这也是毫无保留的献身。这都是我的臆想,我不知道东野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也不知道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小说中这样的献身。但是吧,我想说,我始终对爱情抱有一份美好。
嫌疑人x的献身东野圭吾篇八
终于看完了,一开始很是诧异,为什么作者在开篇就详细叙述了杀人的过程,而把找出凶手的活动放在这之后,也很是奇怪为什么靖子的不在场证明如此暧昧,杀人的那天她明明没有去做那些事情,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些证据,而且那些证据既能够证明她当时不在案发现场却又显得不够充分,为什么凶手把尸体毁了容甚至烧毁了指纹却又留下很明显的可以证明死者身份的证据,随着案件的进展,这些疑问也随着汤川学的思考越来越明晰,这些都是为什么,为什么最后石神去自首的时候他的自白显得如此无懈可击,好像整件事情就是他做得一样,但是杀人的明明就是靖子不是他啊,直到最后汤川学揭露真相的时候,我震惊了,强烈的压抑感向我袭来,他居然为了袒护她而去杀了另外一个人,伪造了死者的身份,让所有人都以为死掉的是靖子的前夫富坚,但其实不是,这只是一个游民,他在靖子杀死富坚第二天杀死了这个可怜的人,从而延后了死亡时间,为靖子制造了不在场证明,当警察围绕着靖子展开调查的时候其实已经掉入了他的陷阱,因为发现的尸体根本就不是富坚,死者根本就是石神杀的,和靖子没有任何关系,而被靖子杀掉的富坚早已被肢解后扔到了其他地方,警方对靖子的调查越深入越能发现靖子与命案无关。多么高明的手法,不愧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数学天才,设计得如此巧妙,就连最后自首的自白都如此完美,完全撇清了靖子与此案的关系。
他做这么多,只是因为他爱她,她在他生无所恋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从此成为他的劫。他愿意用生命去守护她,发现她杀了人,他立刻出现,并想出了一套掩盖靖子罪行的方案,甚至当时就做好了必要时替靖子领罪的打算,为了实现这个方案,为了防止自己临阵脱逃,他把自己拉下水了,他杀了另外一个人,从而形成了一套完美的方案,而这个方案的前提就是必要时他去领罪。他做了这么多,所要的却是如此简单,一句简短的问候都让他心花怒放,他在最后指示靖子回答警察提问的信件最后留下这样一段话:“工藤邦明先生似乎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应该比较大。请把我完全忘记。请不要有罪恶感。因为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的行为将完全成为徒劳。”他用生命去坦护她,却不要求她记得他,只是希望她能够过得幸福。这爱如此深刻,她又怎么承受得起?石神的作为让我想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那个“陌生女人”,同样都是为自己的爱人付出了一切,爱人却对他们毫不在意,甚至根本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相比之下,石神的爱更让人痛心,女人好歹在生命的最后给自己的爱人写了一封信,袒露了自己的爱意,让爱人知道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深深地爱过他,而石神到最后都没想过要像靖子坦白自己做过什么,他把对靖子的爱压在心里,从没表露过,要不是汤川学告诉靖子真相,他对她深沉的爱只会永远湮没在他的心里。
看到最后真相被揭露的一刻,以前看柯南时走过的疑问再次浮现:真相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费尽千辛万苦挖掘出了真相就真的会让人满意吗?石神就算是死,也不愿这个事实被揭晓的吧。他以为没人会发现真相,可是同样作为天才的汤川学发现了石神的计划,作为天才,他们心心相惜,可是作为男人,汤川学不懂石神,他不懂石神对靖子的爱,这种爱,可以让石神心甘情愿走向毁灭。汤川学不懂,他只是在寻找真相,尽管这个真相也让他痛苦不堪,他还是选择了这个真相,他知道石神是宁死也不会让靖子知道事实的,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向靖子说出真相,让靖子做出最终的选择。当石神碰到前去自首的靖子时,当他发现自己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自己深爱的人最终也免不了牢狱之灾时,他悲痛欲绝,“他正在呕出自己的灵魂”,我宁愿靖子不知道真相,宁愿靖子只是认为石神在替自己顶罪而不知道石神为了她如此付出,这样,她也许可以投入工藤的怀抱,获得工藤给予的幸福,这样,石神的心血至少没有白费,至少他深爱的人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获得了幸福,那么,身在牢房之中的他应该也会很幸福的吧。可是,这一切被汤川学打破了,知道真相的靖子怎么可能心安理得得接受石神的付出,她的女儿美里也试图自杀来摆脱心中的煎熬。最终,靖子自首了,石神精心策划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他正在呕出自己的灵魂”。
东野圭吾,《白夜行》把我带入他的王国,从此恋恋不能忘。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推理,更能挖掘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某个前提下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但是这个前提却让人很痛心,看完他的作品,内心总是百感交集,会想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会更好,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出现这样的前提又显得很必然,一切悲剧都是命中注定,逃不开,躲不过,该有此一劫。《白夜行》是恋童癖引发的悲剧,《嫌疑犯x的献身》则源于石神对靖子那毁灭性的爱。看似很残忍,很不可思议,但是细细一想,如果自己处在那样的境地,也会有同样的举动,深入骨髓的爱与恨都足以让人走向毁灭。
单从推理小说来看,东野圭吾的作品也是很出彩的,他的作品很精细,书中的任何一个情节,在当时看来貌似和其他小说一样只是为了凑字数而产生的,但是看到后面的某个情节时会猛然想到前面曾出现过的某个情节,二者联系起来,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他书中的话语,多了显得罗嗦,少了又不够,就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每一刀都恰到好处。读者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作用自己的智慧联系前后出现的各种情节自己去推理出一个正确答案,而且作者也不会把所有的真相合盘托出,很多事实需要读者自己去挖掘,因此看他的小说有很强的带入感,能真正体会到推理小说的奇妙之处。而同样出名的推理小说家阿加沙-克里斯蒂就显得逊色许多,阿的作品,多以对话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看他的作品唯一的乐趣就在于知道真相的那一刻,看前面的那么多内容仅仅是因为它们在那里,可以让我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案子,这件案子中出现了些什么人,仅此而已,他的作品,在真相出来之前虽然也提供了很多信息,但那些信息杂乱无章,与真相没有任何关系,感觉他提供那么多信息完全是为了凑字数,因为他不可能一发生命案马上就告诉读者凶手是谁。看他的小说,总是游离在情节之外,只是希望快点结束,我要知道真相。阿的作品,真相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凶手的发现,在于他与命案有些某种特殊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之前的叙述中完全没有提及,就连暗示都没有,就是一个侦探问完所有涉案人员后就自己推导出真相,然后才发现,啊,原来他们之间还有这样一层关系。因为有这层关系的存在,命案的发生显得理所应当,但是所有案件的动机只有两个:图财,害命。看完阿的作品,除了在知道真相的时候感到很惊喜外,别无他想。
曾经觉得阿相当出色,因为他设计的结局完全出乎意料,让人惊喜不断,但是看了东野圭吾我才觉得真正的推理小说就应该像这样,作者提供线索,让读者自己去推理。而且东野圭吾作品中关于人类情感的表达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