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大班教案是指针对大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记录的一种文件。通过大班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在大班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紧密结合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大班教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案中融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
3、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体会他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写作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出示课件、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述红军长征中英勇战斗的课文。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一座铁索桥或泸定桥)对,这就是位于我国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当时泸定桥下水流湍急,桥上只剩铁索,对岸又有反动派重兵防守,可以说红军想要过桥难于上青天。然而,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因此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师:你们想知道红军战士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9、飞夺泸定桥)请齐读课题!(生飞夺泸定桥。)我们来看课题中的“夺”是什么意思?(夺取、夺下)“飞夺”是什么意思呢?(生可能说出:飞夺就是用极快的速度夺取。)那飞夺泸定桥就是(生:用极快的速度夺取泸定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3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想请几名同学合作来读一读课文,注意:我们要认真听他们读得怎么样,仔细看课文内容,动脑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生读,余生听。)谁想来?(指3人)请你读第一自然段,你来读第2-8自然段,请你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指2人说)
生可能会说:xx同学声音很洪亮,读得很流利;xx同学读的时候丢了一个字。
师:总的来说这几名同学读得很不错,读音准确,语句通顺,声音洪亮,很值得大家学习。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2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
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师: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生浏览课文,教师目光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生: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师:说得很正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那就请大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相关段落。
生找读师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事情的结果呢?(第九自然段)剩下的2-8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相机板书:(1)(2-8)(9))
1、理解天险,探究起因2分
师:我们共同来看看故事的起因。(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1935年5月,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1)自由读,想,这一段是怎样介绍大渡河的。
师:请自己读一读!(生读)这一段是怎样介绍大渡河的,谁找到了,来读读!(指一生读,教师随即演示课件,把相关的字变红色。)
(2)理解“天险”的意思。
师:就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
以通过,所以称大渡河为“天险”,红军要北上,就必须夺桥(板书:北上必须夺桥)。
2、齐读探讨、追寻结果1分
师:泸定桥如此的艰险,红军过去了吗?请齐读第九自然段。(生齐读)谁能说说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指一生说)是的,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继续前进。(生答师板书:过河继续前进)
3、读画想议、研读经过6分
(1)过渡:红四团胜利地夺下了泸定桥,夺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他们又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呢?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飞夺泸定桥的经过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2-8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谁能来读读学习提示。(指生读提示)
(2)课件出示学习提示:(读3分,)1、读2至5自然段:
(1)思考:红四团为什么要“飞”奔到泸定桥?
2、读6至8自然段:
(1)画出红四团在“夺”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在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中,22位英雄有什么表现,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
师:好,请坐!那就请大家按照学习提示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吧!
(3)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再小组合作学习。(板书:飞夺)
(4)汇报学习成果:a、研读一题。5分
生1: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上夺下泸定桥!”生2: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生3: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指一生汇报完,可以找人补充)困难:1、饥饿和疲劳;2、对岸出现敌人火把;3、下雨火把被浇灭。
师:战士们面对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面对饥饿和疲劳,战士们是怎样克服的?(生答: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饥饿与疲劳的同时,天又下起了雨,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此时对岸又出现了敌人的火把,我军战士又是怎么样做的?(我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和敌人赛跑)雨越下越猛,把火把都浇灭了,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师:红四团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课件出示)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这个“抛”字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扔、落下)这个“抛”字充分说明了红军和敌人抢时间取得初步的胜利。
b、研读二题:6分
师:那么在夺桥的过程中红军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谁能来说一说?(指2-3人说,教师顺势引导看图)请接着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泸定桥图片)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只有几根铁索、没有桥面;这座桥很危险)要是让你走在上面你会有什么感觉?(生说:很吓人、不敢走)
师:滔滔河水汹涌澎湃,条条铁索心惊胆颤。敌人又有什么表现呢?生1:敌人疯狂的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课件出示: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师:同学们,看这里敌人用了一个飞字?这个“飞”字和课题中的“飞”字意思相同吗?(不相同)课题中的“飞”是(飞快的速度),这里的“飞”字是什么意思?(指生说:是飞过来的意思)
师:是的,这个飞字是敌人认为红军不可能过桥而嘲笑红军长上翅膀飞过去,这个“飞”字更能表现出泸定桥的险和敌人的狂妄。我们再一起看看这座要红军飞过去的泸定桥。(课件图片:全屏动态的)就因为桥险,水急,敌狂,所以就有“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看,这就是让人心惊胆寒的泸定桥,这就是气势磅礴的泸定桥,这就是见证历史的泸定桥。
师:在敌人眼里不可能做到的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做的呢?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描写22位英雄动作的词语?(指一生说,说不全教师补充)
师:大家看,这就是描写22位英雄动作的词语,(课件上动词加圈:拿、背、带、冒、攀、冲)通过这些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红军战士非常勇敢,不怕牺牲。那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这种精神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视频朗读)
师:请大家模仿录音,自己练习读一读第七自然段。生:练习读。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生:读。
师:你读得很有气势。我们来齐读。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生:齐读。
师:通过大家的朗读,把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激烈的场面就是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也就是在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师:过桥以后,英雄们又遇到什么困难?(生:桥头被大火包围)情况怎么样?(非常紧急)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千钧一发)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我们看“钧”字什么旁?(金字旁)钧指古时候的质量单位,一钧等于现在的15千克,一千钧的质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非常紧急。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听到团长和政委坚定的喊声,英雄们穿过熊熊大火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取得了胜利。
师:在飞和夺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英雄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板书: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四、回顾全文、拓展延伸:2分1、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师: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指生答)
是的,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交代事情的起因,接着叙述了事情发展的经过,最后讲了事情的结果,以后我们记叙一件事情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写。
2、播放歌曲、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渡过大渡河后,红军主力在长征途中,翻雪山,过草地,高唱凯歌,浩浩荡荡地奔赴战争的最前线。播放歌曲《长征》屏幕上出现毛泽东的书法作品《长征》,教师边朗诵《长征》,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9、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二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运用以下词语: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飞夺泸定桥》。找同学读一下前五个自然段。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这一段
简单的说这段在写什么?(泸定桥)
读完这段话你有何感受?并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读课文。集体交流。
重点问题点拨
桥:抓住重点词:“算”品味它的妙处,抓住一个比喻句: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水:找学生读,师生共同探讨写了水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水声:震耳欲聋(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水色:红褐色
水势:抓住重点词体会(学生勾画,师生共同探讨)
溅起、直泻、心惊胆寒、撞击
比喻句:象瀑布一样
句子比较练习:下面句子好还是文中的句子好?“红褐色的河水从上游山峡流下来流到岩石上,溅起了浪花”
教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词准确,一字字琢磨。
岸:两岸高山峻岭,城堵桥头
2、详写泸定桥有什么用处?(衬托)
3、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什么意思?
1、敌人猖狂2、渡桥困难
四、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这样的天险,我们的红军飞过去了没有?(飞过去了)下面的文章是不是就开始写怎么飞?下面请同学们画出“飞夺”过程中表现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指导:
1、句子“22位英雄拿着端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敌人冲去。”中重点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引导同学如果换成其他词,行不行?从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指导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要大声,速度快,读得有劲,读出紧张的气氛。
2、句子“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的穿过大火,冲进城去……”中重点词:奋不顾身。比喻句。
3、词语:“千钧一发”、“狼狈”结合课文理解。“千钧一发”要会运用,狼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形象地看到敌军的溃败,我军的胜利。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课文,读出我红军战士的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英雄气概,展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读出对红军战士的崇敬、赞扬、热爱。
五、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把胜利的消息传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六、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机会,请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始吧。
七、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从课外选一篇长征故事,读一读。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四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精神的滋养;
2、通过充分读书,通过影视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感性的方式发展语文素养;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
1、让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运用影视资料激发学生情感,辅助学生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运用影视资料激发学生情感,辅助学生理解。
综合几部相关电影电视,编辑成一段小影片,用以介绍红军与敌人“抢时间”的`经过,导入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红军要夺取泸定桥,他们面临着哪些困难?
(桥上……桥下……对岸……)
2、精读课文,交流见解
(1)、提出要求:认真阅读第六自然段,然后和大家交流你的见解。
(2)、学生自渎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教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到胸有全局,相机点评学生发言,并适时辅以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夺桥之难”的理解。)
3、感情朗读,再现艰难
(这一环节也应结合前面的教学,相机进行。)
1、运用影视,真切感受
播放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加以背景音乐:雄壮的《红旗颂》和激烈的枪炮声。)
2、辨析词句,深入理解
(1)、通过分析“二连担任突击队……向对岸冲去”一段话用词的精当,理解红军战士的英勇。
(2)、结合电影,结合生活实际,相机理解“千钧一发”、“奋不顾身”、“狼狈”等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勇豪迈。
3、激情朗读,永记豪情
(朗读时辅以电影片段,激发情感。)
关于飞夺泸定桥,关于红军长征,你还知道有哪些电影电视?
(展示相关电影、电视的剧照,并对连续剧《长征》作简要推介,建议学生课后收看相关影片,写下观片感受。)
较好地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尊重他们在读书过程中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语文素养和精神滋养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电影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情感起了很好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意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注意提炼教学语言,要更加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情感染学生。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20xx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六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渡过大渡河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时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紧紧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结构条理非常清楚。全文分四个部分:1、为什么夺泸定桥。2、是怎样与敌人抢时间。3、红军怎样夺天险。4、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其中飞和夺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内容,飞强调神速,夺强调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能力目标: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1)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说它是重点是因为红军夺下泸定桥的关键是要抢在敌人前头,攻天险又最表现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本组训练重点是“按一定顺序写”,故在教学中应重点突出这个训练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
从中心思想入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相,使学生进入情景,体会夺桥的难,红军的勇;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富有启发生,针对性,层次性的问题;训练以读为本,以学为主,精心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演示,讲解、提问、议论等方法,使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学写。
五、说学习方法
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为本,注重读的效果;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夺桥的险,红军的勇;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同学投入到交流中,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六、说教学过程(略)
因为在以下的板书设计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所以在此从略。
七、说板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在说课活动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对教材的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与语言。板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把握课文的脉络、线索,并有助于记忆。
课堂上,先板书什么,再板书什么,要周密考虑。按什么顺序板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定。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我采用了板书设计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板书教学。如:在导入新课时,我介绍当时的时代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东布,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审题:《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板书“飞”“夺”)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飞”和“夺”在课文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目了然,简洁明了。接着讲读第一自然段,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为什么要夺呢?(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必须夺桥,起因)。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画面切入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想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命令只要求“夺下泸定桥”,那课题为何要说“飞夺泸定桥”?(紧扣题眼飞和夺,显示:抢时间,攻天险)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夺桥的原因,理解重点词语"天险",学生读书,屏幕出示大渡河地形图,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夺桥的必要性。接着学习抢时间部分和学习攻天险部分。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生成对敌人的仇恨之情。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的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夺桥时激烈的战争场面,感受到红军英勇的气概。理解体会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板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经过)。课文最后的部分讲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结尾与开头部分相呼应(第一自然段讲决定夺取泸定桥,结果渡过天险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这样文章结构十分严谨。)(板书:渡过天险,奔赴前线,结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边说课边板书的方式,这种出示方式与说课过程同步,与课堂教学同步,能使听者一步一步清楚地了解说课者说课的思路与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本课在设计板书时,紧紧抓住“飞夺”二字展开。这则板书设计形象美与图示美,文字美为一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既展示了教师的教路,又体现了学生的学路,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都有所提示,使学生对文章理解有很好的帮助。
附:板书设计
24飞夺泸定桥
北上抗日奔赴前线
飞:抢时间
必须夺桥 渡过天险
夺:攻天险
(起因)(经过)(结果)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七
一、“飞”中见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夺”中见勇
“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飞夺泸定桥教案幼儿园篇八
抢时间,攻夺天险,是《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的关键环节交待清楚,不仅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认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和突出重点的写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这个重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抢时间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原因是“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是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即从“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
其次,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使学生懂得红四团赶路途中所战胜的种种困难,并从中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战胜的困难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自然环境的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2.敌人造成的困难(沿路阻击);3.红军本身的困难(饥饿与疲劳)。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军战士战胜上述困难的句子。
另外,红四团与对岸援敌赛跑一段,除了迷惑敌人一节要让学生读懂以外,还应将大雨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后“敌人不能再走”和“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进行对比,更可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攻天险
这一部分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天险与守敌。教学这一层可在“天险”二字上多做文章。先让学生从字典上找到“天险”的词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桥上、桥下两个方面讲出泸定桥的无比险要。再加上敌人两个团凭险固守,突出攻夺泸定桥的巨大困难。
2.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教学这一层可先提出问题:课文写攻夺泸定桥的经过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夺桥经过可分下面五个环节: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奋勇夺桥;二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桥头的熊熊大火;消灭守城的敌人。二十二位英雄夺桥是这一层的重点。整个过程,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抢时间、攻天险是《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教学中抓住了这个重点,并采取恰当的教法,就能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大部。但是,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学的整体,要完成整个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除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部分外,还需考虑其它内容的教学,进行通盘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