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标语可以加强国民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爱国标语的创作要简洁明了,简单易懂,便于传播和传承。接下来是一些具有时代感和文化底蕴的爱国标语,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描述弹琴拨弦的美文篇一
展想象之翼,奏响童诗创作之琴弦浙江省临海市杜桥第二小学章晓丹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她以其独特的意蕴,孕育了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和文化。而童诗则是儿童开启言语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儿童文学评论家谭旭东指出:“在儿童成长阶段,让孩子们享受童诗的营养,是非常必要的。儿童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通过读童诗、背童谣,儿童自己可以编写童诗,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王国。”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首诗。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诗的世界。在他们心中,太阳是年长的老公公,大地是慈祥的妈妈,他们会同情整天待在天上的太阳,会担心小鱼夜里睡在哪里。他们充满童真童趣的无限想象力无一不表现着诗的品质;他们充满童真童趣的无限想象力更是诗歌创造的源泉。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之翼,奏响童诗创作之琴弦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在实践中的所思所得一一罗列,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
一、注重积累,丰富童诗创作想象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童诗创作和其他创作一样,不仅需要掌握大量语言词汇,更需要积累丰富的表象储备。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孩子们想象的依据,创作的根本;而语言词汇的大量掌握则能使孩子们更自如地表情达意。因此,只有做到语言和表象的同步积累,才能使孩子们的童诗创作“厚积而薄发”.
(一)在生活中积累。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宽广,生活是海洋。”如今,孩子们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都是他们活动的天地,到处都含有童诗的基因。可现实中,孩子们往往缺少发现的眼睛,他们不知道自己竟然身处于一个诗意的矿藏之中,所以教师应给以点拨和鼓励,教会他们学会观察、积极体验,在观察、体验中采集表象。
例如:有一次欣赏童诗《家》。
有孩子就提出:“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的玩具的家在那里呢?”于是大家一起为玩具找家。
有的说:“小床底下是宽敞的停车场,各种汽车在此养精蓄锐。”
有的说:“洋娃娃在我的小枕边休憩,每晚伴我进入梦乡。”
(二)在阅读中积累。除了让学生用目光捕捉生活外,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中开辟新天地。书籍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儿童汲取精神养料的重要来源;而阅读则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相当重要的。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有足够的时间问,能经常议,能自由讲,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能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又能在无意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二、运用修辞,激活童诗创作想象素材
丰富而独特的表象的获得为童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童诗世界中包含着无数可能性,指导儿童进行童诗创作时,要引导儿童学会打破常规性思维方式。只有打破常规性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激活孩子们已有的想象素材,而修辞手法的运用正是开启孩子们想象之门的金钥匙。
(一)用比喻激活想象素材。比喻是童诗创作中基本的一种方法,把此物比作彼物。比喻是诗的眼睛,是迈向诗歌创作的重要一步。一个富有创意的比喻就是一首儿童诗成功的第一步。例如: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把云比作画家和小捣蛋,就是很好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推进和发展,就成了一首很不错的童诗。
(二)用比拟激活想象素材。比拟就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童诗中的拟人法就是赋予自然界的万物人一般的生命,()可以有感情、会思考、能说话、能行动。而在童诗创作中,拟人法的使用并不只是让事物变得像人类,而是借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增加诗歌的趣味性,使诗歌更加有内涵,读起来也更具亲切感。
例如诗句:
天黑了,星星就睁开了眼睛。
天空灰着脸,不断地掉眼泪。
春天来了,小草伸着懒腰从土里钻出来。
早晨,露珠高兴地投入太阳的怀抱。
拟物则把人或物比拟成一种形状或质地等相类似的物体,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例如诗歌《妈妈》:
妈妈是个小闹钟,
每天准时喊我起床。
比拟这种手法极符合儿童的思维,能让孩子快乐而兴奋地在想象的天地中驰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
(三)用摹声法激活想象素材。摹声就是模拟动植物、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寻找事物与事物的联系,再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对于儿童来说,任何过于抽象的理论他们都不感兴趣,吸引他们的是色彩和声音。生活和大自然中本来就有丰富多彩的声音,如同天籁一般,激动着儿童的耳膜。在童诗创作中运用摹声法,不仅可以增加诗的韵律,还可以使童诗更有趣味。
例如:
陈文神《小雨点》
小雨点,下呀下,
打着小伞
啪!啪!啪!
拍着树叶
嚓!嚓!嚓!
敲着屋顶
嗒!嗒!嗒!
跳进水里
哗!哗!哗!
小小雨点呀,
你可真是――了不起的音乐家!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方式,人类的想象空间无限宽广,越是多运用和启发,收获才会越丰富。只有让你的想象力自由奔驰,才能使你的童诗作品尽情发挥创意。
有人说:“诗歌是想象力和自由精神的种子,从小播下去,长大了就生出智慧的绿叶。”就让我们展开孩子们想象之翼,奏响童诗创作之琴弦,使其在童诗的不拘形式中自由地表达,在辽阔的童诗之原上自由驰骋,畅快地抒写自己灿烂的童心。
描述弹琴拨弦的美文篇二
。有人告诉我,自由和安逸不可能同时得到,我选择了安逸,也选择了重复的每天。我总是喜欢看那些用铅笔勾勒出来的细腻画面,因为它可以让我的内心得到莫名的安定。我喜欢把手浸在冰冷的水里,这样能很好的呈现出我的双手,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双手在水里慢慢地握成拳,这就是我心脏的大小?那么小的心脏,却要承受那么多的压力,我真担心我的心脏有一天会因为承受不住而破裂。有时候我希望我可以像我的名字一样,发出那么美妙的声音,尽管只能这样,那也会成为我在这个世上的价值。可是,我的声音却引起了全体女生的公愤。原因很简单,她们听不惯。就因为这个就要这样地伤害一个女孩子的心吗?我在心里默默地难过,为什么她们不可以接受我。我就像是一个小丑,那些装出来的表情就像是穿在小丑身上滑稽的衣服,本想让大家接受,却被肆意地嘲笑。
描述弹琴拨弦的美文篇三
。一弦用尖尖的嗓音说:“我的嗓音最高亢,能发出那高难度的海豚音。”二弦撇撇嘴,不屑一顾地说:“你们听我的声音多温柔,你的声音太刺耳了。”三弦再也忍不住了,清了清嗓子说:“我的声音低沉、悠扬,无比美妙,小学生作文大全
”四弦也不甘示弱,骄傲地说:“要说浑厚、低沉我才是第一。”他们谁也不服谁,越吵声音越大,琵琶已失去了控制,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声音,我不得不捂上耳朵。“啪”,一弦突然断了,因为她的声音太尖了。刺耳的声音终于停止了,其他三根弦陷入了沉默之中,他们恍然大悟,四根弦少了谁也不行。我把一弦重新装上,他们继续和睦相处,我又弹奏出悠扬的乐曲。描述弹琴拨弦的美文篇四
每个人就像一条琴弦,弹着一首错落有致的歌。在世间就这样唱着,响着。期待着与另一首歌的不期而遇。所谓知音,就好似人生的一场豪赌,像早已被命运女神织好的布,我们无从抵抗。
余杰在书中感慨:“不遇知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悲剧之一。”每个人都是想逃开这一悲剧的,于是有人随便找了伴,贴上“知音”的标签,坠入龙应台笔下“一个人固然寂寞,但两个人相当无言却更寂寞”的深渊;有人却寻着时光的漏,在历史漫漫中找到了生命的共振。
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眼里,知音是懂得你一撇一捺的深意。他去长安拜谒千年前王珣的《伯远帖》,惺惺大发,忍不住添墨其后“即幸余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话虽自负,却尽显亲昵,留下一段隔代神交的佳话。即便无法交流,此刻两人生命的乐章却跨越千年的时空,蓦然相通。称这两人为知音,也许有人觉着如《聊斋志异》般玄乎,但董王二人间的乐趣,确实不足为外人道也。而文人一直追求的立书,也恰因如此吧。
尽管董其昌对王珣如此亲昵,但他仍是他,不必去追摹王珣,只要了解他,欣赏他便够了。倘若一味去靠近,那他董其昌也不配为王珣的知音,也不过是王珣门下的一条走狗罢了。
知音脾性可以相近,也可以互补,但切勿变得雷同。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欣赏,共同前进,弹起一首应和愉快的.歌,走过一生。
遇到知音,真的需要等待,正如林清玄在《入魂、入梦、入心》里写道“人生有许多事是值得等待,有时是一首歌,有时是一场电影,有时是一树的樱花,有时是用一生等待一个人。等待我们的,有时是刻骨铭心的相逢,有时是心花破碎的别离。”
命若琴弦,我却愿奏响一首不一样的歌,在时间里游憩,唱着,等待着。
描述弹琴拨弦的美文篇五
《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明白这个命其实是一种期望。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我只要弹断千根弦,就能够把自我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我就能够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最后到达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但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必须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我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期望了,但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必须是认认真真弹的,就能够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能够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小时候,我们的那个药方就是好成绩,只要考试考好了,什么都有了。拼命努力学习,就是要跳出农门,不再和那黄土地打交道了,不用早晨五点起床,仅仅是拣一些别人割剩的麦子,不用这儿放假,那儿就到田里点化肥,冬天被刺骨的寒风吹,夏天被玉米叶子割伤稚嫩的小脸蛋,那个小小的我,长得和玉米差不多高,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将头伸出玉米杆外,汗水流过的地方,更是又疼又痒。那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不停的做题目,不停的背书。
晚上11点,全家人都在睡梦中,我依然是站在门前,看看远处的庄稼,回过头又继续学习。最后拿到那个药方了,才发现,那个药方上方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不是一味就能治好病的。于是,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前行,等我们最后老去的那一刻,才突然发现,那但是是一张白纸,而我们也走过了整个人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