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建立人际关系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热情和创造力。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二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三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9、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1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2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2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8、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2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3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3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0、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4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4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4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宋·陆游
4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5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5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4、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5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56、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元·杨显之
5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5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5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6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6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64、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6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四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文章来源:个人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五
1.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
2.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3.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4.见贤思齐,从善如流。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诚无垢,思无辱。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2.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6.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1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六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死猪不怕开水烫。
2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2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6、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绍斯
2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9、亲者痛,仇者快。(朱浮)
3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4、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35、一朝权在手,便来把令行。(朱湾)
3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7、人之所能,不能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3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9、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0、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4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4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陆游)
4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4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4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黄庭坚)
4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七
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3、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稳的不滚,滚的不稳。——《增广贤文》
6、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增广贤文》
7、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黄宗羲》
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
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1、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增广贤文》
12、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岳飞》
13、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醒世恒言》
14、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15、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1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17、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18、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
19、好臣一国之宝,好妇一家之珍。——《增广贤文》
20、唇齿相依关共运,戚欣与共胜天伦。——《于谦》
2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2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23、异乡易得离愁病,妙药难医肠断人。——《王实甫》
24、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罗贯中》
25、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26、总教掬尽三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施耐庵》
2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增广贤文》
30、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增广贤文》
31、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32、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33、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洪应明》
34、喜不应喜无喜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35、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二三分。——《孔尚任》
36、终身所约,永结为好。琴瑟再御,岁月静好。——《诗经》
37、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经》
38、败家子弟挥金如土,贫家子弟积土成金。——《增广贤文》
3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40、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41、君有诤臣,不亡妻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冯梦龙》
42、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43、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谭嗣同》
44、技之不精,由于多心;心之不一,由于多视。——《冯梦龙》
45、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46、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洪应明》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
49、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5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51、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洪应明》
52、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53、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54、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曾国藩》
55、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曾国藩》
5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曾国藩》
5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58、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
59、明主立政,有功者赏,有能者官,劳大者禄厚,才高者爵尊。——《冯梦龙》
60、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堪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洪应明》
61、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苏轼》
古代励志名言摘抄篇八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dd王昌龄《出塞》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14、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2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ddd王之涣《登鹳雀楼》
2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26、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7、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31、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刘安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3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dd王安石
3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3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6、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37、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3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39、天波易谢,寸暑难留。――王勃
4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梁萧绎
4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2、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4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dd郑板桥
44、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杜牧
4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9、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5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
5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52、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5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54、莫轻易,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5、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
5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7、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5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59、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60、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