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篇一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事后进行反思,以下是“小数的意义之教学反思”,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按说学生学习有关概念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那个整堂课需要老师很多的讲解,一开始我备课前就在苦思冥想,到底该怎么引导。我想还是常规保险一点,教师多讲点,这样学生少走点歪路,课堂进度就能快些。后来在我自己上课前听了隔壁班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发现老师讲得不多,学生也可以做对题目啊。于是,我决定自己的课堂也来尝试一下。
首先出示:1分米=—米=()米,3分米=—米=()米。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以往的知识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解答并且能很好地回答出理由。但是考虑到学困生,我在学生回答完的基础上增加出示了一把一米的米尺,平均分成10分,通过图帮助这部分孩子理解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即一分米就是十分之三米。
接下来我出示一张把米尺平均分成100分的图片,因为100分过多,学生一格一格数肯定看不清也来不及,我就直接告诉他们这里1米平均分了100分,数与形的结合易于孩子的理解。接下来全班一起解决1厘米=—米=()米的问题,指名学生说说,学生同样说得很明白,后面4厘米和12厘米的同类型题目完全可以放手,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这点时间里,我就去到学困生那边多点拨了一下,全体完成后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整体的学习效率就提上来了。
最后解决三位小数的问题我也差不多采用了上面的方法,效果也不错。老师提供一幅图,指点一二,学生想得多,讲得多,思维就活络起来了,越学越来劲,到最后的总结就自然而然出来了。这样的课堂成不成功无法断言,但我觉得收效不错。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小学教学方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集体反思的提出及意义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以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为此,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它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和碰撞中可以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只有把个人反思融入到“集体反思”中,个体反思才有更广泛的价值,个体从“集体反思”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集体反思”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培训和自我完善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集体培训与个人成长有效整合,共同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篇二
小数的意义这节内容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把教学过程讲的琐碎,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三个环节运用点到即可的方法快速讲解,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究小数的意义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上。
在探究小数的意义时,虽然三年级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但本节课教学我仍然把探究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作为重点,充分运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在学生列举的小数中,先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让学生运用老师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或自己用线段图试着画一位小数,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用自己准备的平均分成10份的纸条米尺,引导学生学生明确0。1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到许多一位小数,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而明确一位小数的意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的意义课本采用将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只是理解这个平均分成1000份的正方体模型就需要很长时间,没有立体感的学生更是不好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自身不会制作课件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学习,然后我运用平均分成1000份的纸米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操作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明确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这样轻松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并运用知识迁移,明确了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多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效果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老师引导太多,没有充分放手给学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今后要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的组成、小数的意义、小数数位顺序表等,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点分明,但时间仍然很紧,致使各重点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探究,我想小数的意义和小数数位顺序表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会更好。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篇三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是一节概念课,看似平淡,实则想上得出彩并非易事。在一遍又一遍的磨课过程中,我对这节课也有了些许感悟,同时也有了不少收获。现将这些感悟、收获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本节课一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回顾一位小数、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以及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显然,这三个部分不是并列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二个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因为一开始没有把握住重点,第一次试上时,我在三个部分上花的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导致时间来不及。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初步感知两位小数上,在这一部分让学生多说说,多感受。而第一部分的回顾一位小数,因为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因此花了较少的时间。而正因为第二部分重点突出了,因此在第三部分初步感知三位小数时,学生已经很容易能够进行联系并且理解,所以速度也相对较快。这样一来,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整个课堂也有张有弛。
本节课的三个部分,内容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在教学时,却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否则课堂就会显得比较单一、死板,没有层次。如在回顾一位小数的含义时,在提问时就可以稍微细化问题,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的小数部分都有几位?表示的分数分母上都是几?由此,你能发现什么?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问题就可以稍微放宽些,如: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示的分数又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由于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在教学第三部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猜三位小数表示什么?然后直接让学生通过观察三位小数表示的分数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来,第一部分是带着学生学,第二部分是扶着学生学,第三部分是让学生自己学,方法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得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说到这一点,我想是我现在最欠缺的地方。本节课上下来,虽然比较扎实,学生掌握得也较好,但是却略显朴实,缺乏亮点。作为一节概念课,相对于一些活动性质较强的课来说,内容本身就比较平淡,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枯燥,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制造亮点,把这样的课上得生动起来,上出新意来。因此在这方面,我想我还需要花更多的功夫,在平时的备课中就学会经常多想想,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希望在不断反思中,能够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进步。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篇四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小数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小数的意义,真正理解小数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小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才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注重抓住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如:通过学生对十进分数的认识来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小数的意义。以此作为学生认知的桥梁,我认为更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定位在四点上:
1、在生活情景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会和他人合作,能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小数的运用,激发学生对小数的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这是我在课前预想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讲完这节课后,我认为自己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测量橡皮的实际长度,然后去发现误差。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这节课上,91%的学生都在课上积极发言了,只有3人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过。
(2)教学中,我能抓住分数和小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了小数的本质特征。这样,不但注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能启发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去学习。能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思考和适当的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很有用”,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我在讲授这节课的同时,还对班中的学生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后的结果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如:在测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会读下列小数吗?0.2、0.78、0.514”。前测中,有14人会读,有14人会读1、2个,还有8人根本不会读。而讲课之后,在后测中37人都已会读。“你知道小数的组成吗?”这个问题在前测中只有2人知道,17人不全知道,还有17人不知道。而学习完本课之后,全班有33人都知道了,只剩4人不全知道。
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篇五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对于小数的意义,实质上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
1.简化了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在教学中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表示的道理,而是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在突破这一难点时主要借助了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学中对于0.1 0.07 0.009这些数中的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及每一个0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在教学例1中,适当渗透了小数的计数单位,让学生通过展示课件直观的米尺上表示的份数感知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 0.01 0.001,为后面教学分散了难点,对于后面的练习在数轴上表示数,还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1.由于在例1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用语言叙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进行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精心设计的练习未能全部完成,时间上比较匆促。
2.对于小数的产生,学生印象不深。
今后,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充分进行备课,分配好各个环节的时间,有效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