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一
《全民目击》这部影片有两个局:一个是影片中作为父亲的林泰(孙红雷饰)为了洗脱女儿杀人的罪行而精心设计的局;另一个是作为导演的非行为了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巧妙编排的局。但不管是哪种局,观众都会深深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体会到一种任人摆布的观影快感。
从_年的电影处女作《守望者:罪恶迷途》开始,观众便能够窥视导演非行在讲述故事和悬疑气氛营造上的掌控潜力。而这部《全民目击》的迷人之处,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导演透过对于故事情节的巧妙编排精心为观众布置了一个迷局。在这个迷局中,由于观众对未来事件发展走向的未知与好奇心的驱使,从而使得观众始终被剧情牢牢抓住,让导演牵着鼻子走。
影片以一桩谋杀案开始,围绕着“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这一疑团展开叙事。导演采用多重视角来讲述故事,在旁观者与当局者两种身份之间自由转换,将这一案件讲述得险象环生,使得本来就曲折离奇的案件变得更加得扑朔迷离。在这部影片中,导演精心编织了一个盘错交织的网,影片透过快速的闪回从不同人的视角来对这个网进行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解开隐秘在这个迷雾中的真相,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解开迷局。
在这个精心布置的局中,几乎所有人都深深地陷入了迷雾之中,对于这起案件的真相摇摆不定。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起案件肯定是一场关于金钱、权利与阴谋的游戏。因为,从一开始影片便代替观众对这起案件做出了道德决定。作为身价过亿的富豪林泰,一出场那盛气凌人的气势,便使观众心中的道德天平发生了倾斜。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导致的观众仇富心理无疑使得观众在看待这起案件时带上了有色眼镜,掺杂了太多的情感色彩,无法抽离到事件之外做到客观冷静。
然而,导演在之前虚晃一枪过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一步一步的颠覆着观众的惯性思维,将观众引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之中。导演透过超多的法庭戏来扭转剧情的走向,呈现法律、道德与情感之间的角力关系。被告律师周莉(余男饰)与公诉方检察官童涛(郭富城饰)在法庭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两人你来我往,产生了极强的戏剧效果。影片中童涛饰演的检察官则是与观众站在同一视角的。他调查富豪林泰多年未果,将林泰始终作为犯罪对象看待,所以,当林泰被卷入这场谋杀案中时,林泰便自然的成为嫌疑人,情感因素在他调查这起案件中占据了主导力量。而余男饰演的律师周莉一开始只是把替林泰辩护作为自己的职业,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法律因素在其心理中占据主导。但是随着真相的慢慢逼近,心中的砝码逐渐偏向了道德与情感这一边。
影片中的反转叙事一次次的解开故事的“真相”,却又一次次的将“真相”打碎,重新建立另一个所谓的“真相”,导演透过层层布局,设置悬念,再层层解局,揭开谜底的方式,一次次的颠覆着观众对于影片情节的决定,也同样颠覆着观众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其实,本片和之前杨采妮的处女作《圣诞玫瑰》有些相似,任何人都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主观的对一个人的好坏作出道德决定。有时候,你看到的并非真相。相信很多观众会和影片中郭富城饰演的童涛一样,在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之后大吃一惊,为自己之前带着有色眼镜的主观决定后悔不已。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在细节上也存在不少硬伤。影片开始时主要人物出场时候的定格镜头有拍电视剧时遗留下来的毛病;对于这起案件中的一些细节也存在逻辑上的漏洞。然而,整部影片的故事框架和结构算是相对完整,导演对于整个“局”的编排与讲述潜力掌控得很好,将一个阴暗的谋杀事件转变为一个有关父爱救赎的动人故事,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影片最后关于“龙背墙”的传说确实猛的一下击中了我的要害。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二
《全民目击》是20__年9月13日上映的一部悬疑犯罪类型的影片。该片主题围绕着“父爱”与“救赎”展开,讲述了一个富豪父亲为掩盖女儿犯罪的事实,聘请国内一线最昂贵的律师与一直视他为宿敌的检察官智斗的故事。虽然该片有着“零差评影片”的口碑,但是许多资深影评人认为该剧价值观导向不正确,误导当下无知受众。但我认为一部影片的价值观有很多,应该有所偏颇,不能因为一个观念不正确而否定整部片子的价值。该片受争议的焦点无疑是土豪怎么能够在全天下民众的眼前只手遮天,玩弄法律,瞒天过海呢?电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产物,它的产生势必要与现实生活有所差别。对于这个争议点,我们可以视为这是对中国法制体系的挑战。中国法制向来都是法不容情,但是该片用亲情线与智斗线削弱了富豪林泰玩弄法律,制造伪证犯罪的事实,把受众的焦点成功集中在“父爱”和“救赎”上面,因此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就其现实意义,会有网友把《全民目击》与当时舆论话题李天一案结合在一起,我只能说是《全民目击》上映的时间太巧合了。林泰、梦鸽对子女的爱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为换女儿自由制造伪证陷害自己且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是为解救儿子于囹圄捏造伪证陷害受害者,污蔑他人,这哪里有的可比。
四条人物线路清晰且对立。在我看来,片中四个人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童涛检察官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法,辩护律师周莉代表理性的一面,林泰代表了情,而陈思成饰演的编导、童检查官的妻子、记者等代表了舆论,舆论领导民众。这还是一个基本的情—理—法,法—理—情之间该怎么衡量的问题。该片颠覆了我个人的价值观,令我震撼,甚至认为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
“何为真相?你相信它是真相它就是真相!”大概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有所感触吧。这句话说出了人类心理对事物认知的趋向性。在这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会被外界各种各样的舆论充斥着,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很难坚定自己的信念,都会潜移默化的被舆论同化,也会暗自希望事物向着自己所期盼的方向发展。剧中林泰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奸商,他乱搞男女关系还准备迎娶一个品行败坏的明星,这就是他在民众眼里的形象。而林泰的女儿萌萌品学兼优,自幼丧母,单亲长大,是这个社会所同情的群体,所以当证据偏向是林泰杀人而让女儿顶罪的时候,所有人都期望是这样的结果,自然都会认同,就好像一个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永远都不会有美丽的一面。非行导演就是抓住了这个决定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让林泰这个人物成功瞒天过海的。
有人会把《全民目击》比喻成中国版的《罗生门》,这点我不能认同。非行导演只是为了迎合中国受众的认知水平,才把一段故事分几次讲清楚,只是担心大众不能理解而已,并不能与《罗生门》的插叙蒙太奇手法相比较。电影《罗生门》的插叙蒙太奇手法意在铺陈武士、真莎、多囊丸和樵夫各不相同的证词,是为了隐藏各自的弱点的事实,主旨是“哪里有脆弱,哪里就有谎言”。所以两部影片不可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除了些许情节逻辑和价值观不合理外,《全民目击》融合了犯罪、悬疑、亲情、神话、法庭等诸多元素吸引受众,运用了中国影坛少有的插叙蒙太奇手法,用“父爱”和“救赎”震撼视听 ,可以被称作是一部非常有诚意的作品。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三
《全民目击》直观上看,电影的主题仿佛是歌颂父爱。一个富一代的父亲,为了让自己准后妈的富二代女儿躲避法律惩罚,做了一系列努力:聘请了最贵的律师、让司机顶包、直到最后自己顶包,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女儿的自由。
主演里,沉稳的孙红雷饰演富豪林泰,帅气的郭富城饰演检察官童涛,外表冷酷的余男饰演律师周莉。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有些场景是颇具感染力的,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间脑海中出现“养育”这个词。
从字面上,养和育可以分开来看,养有抚养的意思,多指的是物质方面让孩子成长,给孩子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育,应该是指的教育,孩子吃饱穿暖后,和孩子一起建立一种精神上的认知,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太有钱的父亲,比如电影中林泰,金融界中的权威人物、资产无数、无数美女追逐的目标,他所能给孩子提供的,很多时候是一种物质上的无限给予,要什么给什么,有什么给什么,而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在这种溺爱环境下,孩子很难理解一个词:珍惜。钱是很有魔力的东西,因为太有钱,绝大多数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花钱办到。
电影里林泰的女儿对准后妈和别的男人厮混很生气,在酒吧里就扬言要杀死她。后在停车场发生争执,一气之下驾保时捷撞向即将和父亲结婚的后妈,造成了后妈的死亡。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过激行为的发生,也和父亲长期逍遥而忽视女儿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和看惯了金钱可以摆平一切有一定关系。
中国文化里,不缺乏对父爱母爱奉献精神的渲染,而有些溺爱式的奉献,到底对孩子成长意义何在,值得深思。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他将来的所作所为益于社会,父母自豪;若危及到社会他人,法律判决下,孩子本身和父母都得为此买单,不管是金钱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管多么不情愿。
电影每天上映,视角各有不同,影评好坏并不重要。求同存异,只要汲取自己能感受到的电影作品本身的意义就好。
谨以此文,三省吾身。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四
《全民目击》是孙红雷、郭富城、余男等主演的犯罪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了富豪林泰(孙红雷)在女儿林萌萌成为杀人嫌疑犯后,聘请律师周莉(余男)与以童涛(郭富城)为首的检察官对决的故事。该片于20__年在中国上映,凭借上佳口碑突破亿元票房并获得了一系列国际电影节大奖。
这部电影以前看过,时间长忘了,最近cctv6重播,又看了一遍,感触颇多。电影情节不是很复杂,但是编剧很给力,层层剥茧,镜头聚焦不同人物,采用闪回镜头,以其不同角度一层层回溯真相,揭开案件真相,直到最后真相大白,电影算不上烧脑,但还是引人入胜。
电影中女主角林萌萌是个富二代,和大多数的富家女一样刁蛮、任性,总是给父亲找各种各样的麻烦。终于,她惹上了麻烦事。因为故意开车撞死了女明星杨丹,被警察抓走。父亲林泰甘愿找人拍摄一段假象,伪造自己杀人的场景,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女儿的人身自由,“用生命换回你的自由,不是要你偷生,而是要你重生”,其父爱足见一般。但法庭上林泰大喊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我会死在龙背墙上”,以此又引发了童涛的重新调查。
龙被墙是什么意思呢?相传南龙王老来得子十分溺爱小龙王,小龙王总是给老龙王惹祸,后来小龙王烧坏了天庭的神龛,玉帝下旨要处死小龙王,老龙王认为,子不教,父之过。于是自己变成小龙王一动不动的趴在行刑的地方接受电击,老龙王死了,变成了龙背山。后来人们就把龙被山叫做龙背墙,小龙王也幡然醒悟,与人为善,再也没惹祸。父爱与救赎的故事令人唏嘘。
电影结束,一方面感概林泰的父爱如山,林泰爱自己的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另一方面也感概林泰的教子无方,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以致酿成大祸遗恨终生。林泰作为富豪身家几十亿,物质财富不是问题,其实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不是身家多少,而是让其明白做事的道理,做人的准则。前几年京城小霸王李天一不也坑爹了吗?“我爸是李刚”也成了经典,如此教子无方的例子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五
相信不少网友都看过由孙红雷和余男等主演的悬疑犯罪电影《全民目击》,影片主要讲述了富二代林萌萌被当做是杀人嫌疑犯后,其父亲聘请律师周莉与检察官对决的故事。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刚刚看完《全民目击》,有感而发。
电影中的林萌萌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爱,一旦有人分担她的父爱,她当然会心生怨恨,只要有导火索就会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也警示单亲家庭的育儿方法需要重视。
从爸爸只爱你一个,变成爸爸去寻欢,她就接受不了,变成典型的熊孩子。(在这里多说一句,孩子你接受不了,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一定要聆听孩子的想法,有多少错就是因为却乏沟通铸成的。)
所谓熊孩子,本性善良,但一冲动就会变成恶魔,有的会蔑视规则,有的甚至不珍惜别人的生命。孩子的基本的人道的价值观要早树立起来,千万不能等孩子犯下大错,才想方设法弥补。剧中的父亲有能力“死在龙背墙后”,为他的女儿挡下惩罚,平常人没有这个资本,所以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学着做合格的父母、去教育会尊重生命的能在社会独立的孩子吧。
这部剧有点像《白夜行》,《白夜行》的封面写着“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获赞无数,为什么这个父亲为女儿顶罪就要被人家骂,《白夜行》里桐原为雪穗杀了几个人,让有的读者悲恸,这怕是价值观有问题吧。《白夜行》让你悲恸,为什么你不能容忍一个父亲去顶罪,不能容忍20岁的少女去改正。
再说,本剧真的很恪守依法的价值观,(能不能再自由点,文艺的土壤就是自由)剧的最后有个细节是萌萌给童涛打电话,童涛挂断电话后表情复杂,随后打电话说要立刻重申本案……很有分寸,很克制。导演的水平真高,服气,要不是看了第二次,我都发现不了这个细节。
那句"他用生命换来你的自由,不是让你偷生,而是让你重生",真的很让人感动。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六
电影《全民目击》的结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龙背墙不是一面墙,而是一座山。远古的南龙王老来得子,所以对小龙王宠爱有加,但小龙王淘气任性,到处惹祸,直到有一天,他真的闯出了大祸,失手烧掉了天庭神龛,慌乱中的小龙王回到家里,天庭自然不会放过他,南龙王为了救儿子,他冒充小龙王,趴在盘龙山下,接受雷电的击打,眼看父亲被烧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小龙王悔恨愧疚,他一下冲出来,要承担这个惩罚,南龙王为了让儿子封口,便一头撞向身旁的金刚壁,当场死去;养不教,父之过,南龙王认为自己死的其所,死后,他的尸体便化作龙背山,经过这场灾难之后,小龙王幡然醒悟,终生格守本分,与人为善,后人将龙背山改称为龙背墙,是因为这面墙,挡住了小龙王所有的罪行,故此,后人称为龙背墙。
电影中的主人翁(林泰)为了挽救宠爱的女儿(林萌萌),不惜自导自演一场自己杀人的场面,去承担女儿的罪行。电影经过交错变幻的故事安排,循着电影紧凑迷离的情节,观众从开始排斥林泰,到发自内心的为林泰洒下同情的眼泪,一件触目惊心的杀人案件,亲情、友情得以完美诠释,也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无独有偶,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李案,也让人看到了人性奇特的一面,丑陋自私的一面,案犯李的母亲梦也扮演了南龙王一角,出发点是相同的,心态高度扭曲,她不去考虑如何去救赎、感化儿子,固执地打着宠爱的旗号一步一步引导着儿子往更深的罪恶深渊里陷下去。
同样为人父母,同样有护犊的私心,林泰演绎着的善良伟大的人性,让观影之人看后有高山仰止望之弥高的感慨,梦演绎的丑陋闹剧,让人看到一个特权下的特权人物高高在上的自大、专擅、固执及低贱的从火星坠落到阿鼻地狱去了的人格。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七
社会远不是小孩子眼中的那样有好人坏人之分,一件事情的对峙双方往往都是对的,他们都是别无选择。所谓的好人也会犯错,所谓的坏人也有真情。检察官感情用事错判真相,律师虚假正义执意失职,父亲制造伪证蒙实救子,女孩记恨叛父后母,酒后失控过失杀人,所有这些人我们都无法说出谁是坏人谁是好人,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而犯了错误。
对于检察官,把多次未伏法的狡猾商人捉住,是他要维护的正义,也正是这样,影响了他在调查案件时自己的判断;对于律师,从事这个行业,有着对真相和正义更强烈的追求,即使拿了委托人的钱,仍然暗中调查想要搞清事件真相,她可以不要钱,但一定要维护正义,这种心态从她最后跟已入狱的林泰交谈时说的“我不要钱,我要为你辩护”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所以这就是她要维护的正义,也正是为此她违反了律师的本职,也许就像网民们说的,“给天下的律师丢尽了脸”;对于林泰,保护女儿,让她获得一个悔改的机会,是他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初衷,也是任何一个做父亲者心中永远的正义,这完全可以理解,而也正为此他将既不能如愿以偿地替女入狱,又要为自己的制造伪证罪名承担严重后果;对于林萌萌,看到即将成为父亲再婚配偶的女友杨丹不断传出与其他男人的绯闻,甚至网传清晰车震录像,怒不可遏,她作为单亲女儿要维护世界上仅存的养育恩人的尊严就是她的正义,于是酒后向杨丹发作,引发纠纷而驾车袭击,最终过失致人死亡。所以整个事件的4位主要人物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心中的正义,这使得我们看完之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是可以理解的。导演用了很独特的叙事层次,先后分别阐述了检察官、律师、父亲3个人的回忆,最后又加了很长的女儿的特写视角,这也就是分别从4个人视角看了这件事情,观众在每次看完一个视角之后,容易轻率地得出结论,“原来他是好人”或者“原来他是对的”,当然观众越往后看就越发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觉得自己的结论很可笑,因为总不能这4个人都是对的吧?这也正是导演所精心安排的,必须要通过观众对自己结论的怀疑使之产生自我驳辩,从而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作为观众我可以透露当时的真实感受,片子越接近尾声的时候心里越是打鼓,到底谁是对的?虽然说最终按真相处理是最应该的结局,但是我不断地盘问自己,我希望的到底是哪种结局?尽量想要使自己抛弃任意一方的干扰,无论是法律、真相、父爱、还是女儿的情怀,在看完4种视角之后我很想要把它们全抛弃,真正站在局外人的视角,或者说第5种视角,或者事实上应该是我自己的视角来重新目击整起案件,这也应该就是所谓的“不能听信一家之言”吧。
而最终,我的结论让我心里有种强烈的震颤,很久的思考之后,我给自己的结论是,他们4个都是对的。是的,有很多时候真是这样,不存在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都是正义的,只不过就是在他们心中的价值权衡不同,仅此而已。对于父亲林泰,他心里女儿的青春最重要,决不能让女儿最美好的时光在监狱里度过,而这远远比维护法律的尊严更重要,甚至远远比他自己的后半生更重要,所以他选择伪造证据为女儿创造一切被释放的机会,最后在检察官的紧逼下不得已选自己为女儿替罪,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做出这些事情也是由他内心的价值权衡所决定的,他既无怨又无悔,他错了但又没有错。
对于检察官,公证人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为天职,即使他很喜欢林萌萌,即使他的女朋友也为林萌萌辩护,明确表示希望他败诉,即使他知道自己要毁掉一个可爱女孩的青春,他仍然那么做了,因为他不光要心疼女孩他还要为死者负责,他不光要考虑父亲他还要为别人的父亲负责,在他心里公平正义胜过一切,为找出真凶他要冷血铁心,这不是残忍,而是别无选择,而律师在心中真相的权衡超过了职能,女儿的心中父亲的尊严超过了珍惜生命的权重,仅此而已。他们选择了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无所谓好坏、对错。正像林泰所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比命更重要”。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看你的价值权衡了。
当然,大千世界,人们的价值观必然各不相同,因此我并不是想反对法院按照事实判决的结局,我思考的是我以前的是非观念应该得到颠覆,第一,我们应该永远用辩证的观念去看问题,对的事情必然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对的,错的事情也只是在某种的视角下才是错的,凡事都没有绝对性;第二,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必须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如果你想直面事实,那就千万不要给自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思维框架,当带上有色眼镜去看别人时,你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了;第三,什么是正义?影片中的4个人给出的答案大相径庭,我想每个人应该也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没有真正的普适的正义观;第四,价值观决定了行为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我所信奉的准则是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影片里痛彻心扉的教训告诉我们错误的价值权衡将会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全民目击观后心得篇八
人们常说母爱伟大,无私。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但我想说的是:父爱如山一般,也是值得我们去尊敬和感激的。
今天有幸看了一部名叫《全民目击》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女儿的青春,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使我很受感动。
电影的女主角萌萌是个富二代,和大多数的富家女一样刁蛮,任性,总是给父亲找各种各样的麻烦。终于,她惹上了麻烦事。因为故意开车撞死了女明星杨丹,被警察抓走。她终于醒悟了,后悔了,大哭大喊,希望父亲救她,她的哭声也使她的父亲十分心痛,于是一位充满父爱的父亲开始了拯救女儿的故事。
父亲林泰的公司里有一个干了十几年的司机孙伟和他家的关系非常好,孙伟夫妻俩一直以来也很关心萌萌,出了这件事两人也很难过,加上孙伟因不知是萌萌撞了杨丹而报警心里更加内疚。后来孙伟想到自己反正已经得了癌症,也活不了几天了,于是和妻子决定替萌萌顶罪。孙伟和林泰商议这件事,林泰并不同意,不忍心看着一个将死之人再受到世人的侮辱,可孙伟一再坚持,于是林泰只好答应了。
接下来几人开始建造同样的停车场背景,拍摄孙伟杀人的假象,临结束时,林泰提了一个众人都不理解的要求,让再拍一次,自己来当杀人凶手。
原来在林泰的家乡有一个关于父爱与救赎的传说。相传南龙王老来得子十分溺爱小龙王,小龙王总是给老龙王惹祸,后来小龙王烧坏了天庭的龙榻,玉帝下旨要处死小龙王,老龙王认为,子不教,父之过。于是自己变成小龙王一动不动的趴在行刑的地方接受电击,老龙王死了,变成了龙被山。后来人们就把龙被山叫做龙被墙,每年过节时带着家人到山上过节。
林泰被关进了监狱,女儿萌萌获救了。林泰并不觉得后悔,相反他表现的很坦然,因为他相信经过这件事女儿长大了,以后再也不会任性了,女儿的将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就是父爱,一位父亲甘愿用自己的一生换来女儿的青春,自由,幸福。这份爱并非只有林泰才有,天下所有的父亲都一样,都有着对子女浓浓的爱,只是很多时候没有被我们注意到。父爱就是这样,他浓烈而淡薄,对待子女的爱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一丝一毫的减少;但当自己的爱不被子女理解时,他却从不向子女们解释,依旧默默的爱着自己的孩子。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首歌。
愿天下所有的儿女们能学着理解你们的父亲,不要让他们炽热的心再孤独的守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