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篇一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已有一定的基础。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从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景,同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有,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紧密联系起来。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有余数的除法
(主题图p49)
1.让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有余数的除法
例1-例2
1.结合情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正确口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例3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41.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1课时
合计5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篇二
教学目标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铺垫
1.卡片出示,口答:()里最大能填几:
3×()244×()377×()59
()×211()×640()×538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
二、教学例3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探究“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1、出示例3
2、列式计算,完成在答题卡上
21÷5=4(组)……1(人)
22÷5=4(组)……2(人)
23÷5=4(组)……3(人)
24÷5=4(组)……4(人)
25÷5=5(组)
26÷5=5(组)……1(人)
27÷5=5(组)……2(人)
28÷5=5(组)……3(人)
29÷5=5(组)……4(人)
30÷5=6(组)
31÷5=6(组)……1(人)
32÷5=6(组)……2(人)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看看能发现什么?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5、组织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
6、验证规律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都是余数比除数小呢?请你们任意写出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验证一下。
小组内交流验证结果。
三、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1)课件出示第1题。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1)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3)选择一种装法,计算出结果。
(4)引导学生思考:你还想一袋里装几个?按你的想法,列式计算出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1)卡片出示第3题。
(2)引导学生说出卡片上最大能填几,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
业
布
置
教学整体反思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例3。
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52×7=364
296÷4=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350÷7=
16÷4=14÷7=
296÷4=36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39
6238
18
58
54
4
238÷6=39……4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
156÷3434÷8605÷5863÷7
2.计算。
176÷2456÷4
381÷3495÷5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篇四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二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即“解决问题”。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系。“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还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材中的“主题图”是每个单元数学知识信息呈现的“窗口”,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和丰富和背景资源。本单元的“主题图”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呈现了“用盆花布置校园”、“篮球比赛”、“跳绳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这部分知识的亲切感。同时,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购书、郊游、买花等等,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2.创设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教材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图片、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内容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且形式多样。
教材应当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内容的设计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弹性。本单元教材选取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素材来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的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同时又照顾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需要,使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突破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2xxxx年10月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篇五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
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