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篇一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篇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篇三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2012年下半年的考试真题中,要求考生选择出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这一主题的选项,每一个选项包括三部不同的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涉及的作家作品很多,这就需要考生了解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主题。
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篇四
1.阅读《滕王阁序》教学反思,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滕王阁序》这篇著名的骈文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写到:"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一切按我原来的设计进行。然而到赏析名句这一还节,虽然我已经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学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觉无从入手,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另辟蹊径,用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景物描写语句,至此,学生才有所领悟,顺利回答,最后归纳总结。"
对上述教学反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b.教师注重引导,语言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思考
c.教师指导具体,有教学机智,灵活性较强
d.教师指导赏析名句,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1.【答案】a。解析:没有体现合作的学习方式。
2.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后补充了《红楼梦贾府人物关系表》,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
a.课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练习系统
2.【答案】c。解析:属于教材系统中的助读系统,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创作过程,深入理解文章。故本题选择c。
3.学习《老人与海》,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改编自该课文的影片片断。对该教学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与教学的目的相违背,会让学生分心。
b.占用学生上课时间,不利于学生学习文学知识。
c.利用多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d.遵循语文课程的目标要求,强调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3.【答案】c。解析: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且生动的场景与氛围中进行观察、体验、思考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4.阅读《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描写荷花的诗句,你们举例说说,有哪些?
生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生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生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
师:很好,大家想到了这么多……荷花因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几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不朽佳句,可以说荷花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意境可谓独特。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看看它如何描写的?又表达出怎样的情感?(黑板上板书《荷塘月色》)
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b.联想诗句导入,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联想相关诗句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d.引入课堂的方式较为自然,注意学生的文学积累
4.【答案】b。解析: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引入新课教学。上述导入内容和《荷塘月色》内容本质上是不同的,并不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
5.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文字资料印发),并在班级里踊跃发言。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b.语文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去模仿作者的整体风格去写诗。
d.拓展环节综合了学生多种能力,体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5.【答案】c。解析:拓展延伸环节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工具性(听说读写)原则,而且我们要注意拓展延伸环节也要考虑设计的适用性,结合学生自身的水平,要保证学生能完成这项任务,而仿写诗歌对于学生来讲稍有些难。
高中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篇五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这一概念阐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b.高中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d.通过语文课程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1.【答案】b。解析:“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是这样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的语文素养。比初中的更高一层。
2.高考冲刺时期,语文老师为了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写了几句诗句,下列不合语境的诗句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答案】d。解析:d项表达的是消极悲观的思想,与题目不符。
3.教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时,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比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文字资料印发),并在班级里踊跃发言。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设计有利于提高诗词语言鉴赏能力,总结并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在比较中求同求异,开拓学生思维。
b.语文学习要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引导。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c.拓展延伸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去模仿作者的整体风格去写诗。
d.拓展环节综合了学生多种能力,体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3.【答案】c。解析:拓展延伸环节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工具性(听说读写)原则,而且我们要注意拓展延伸环节也要考虑设计的适用性,结合学生自身的水平,要保证学生能完成这项任务,而仿写诗歌对于学生来讲稍有些难。
4.一位教师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需要范读以下的小节: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堰河、新客、摸着、不安,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b.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c.啊、大堰河、哭、新客了,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d.家具、花纹、匾、白米的饭,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4.【答案】b。解析:b项,“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油漆过”“安了火钵”“碾了三番”等修饰语都应适当强调,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这一意图。
《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
庄子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课文介绍
《逍遥游》为人教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
5.根据以上材料,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20分)
5.【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课内思考与讨论,分析“物皆有所待”,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真实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思想的伟大,能从时代背景辩证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单元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
具体如下: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2)《逍遥游》是人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本文虚实相生、纵横跌宕、错落有致、开阖有度、挥洒自如,确如李白所赞:“开浩荡之奇言”。虽然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关于庄子的思想也是众说纷纭、有待鉴别,但从其艺术特色上来说,庄子之文汪洋恣肆、浩淼奇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方法还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