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区域活动教师教育随笔篇一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丛林”主题活动。选择“丛林”这个主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丛林里有许多动物,很多幼儿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动物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动物”是幼儿喜爱的话题之一,通过“丛林”活动,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的动物,如它们的特征、喜好,以及生活习性等。第二,幼儿觉得“丛林”很神秘,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乐于去探索,去学习。第三,通过“丛林”活动,能让幼儿理解环境对动物、植物、人都很重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丛林”探险
确定了“丛林”主题后,我们通过故事、图画、小视频,让孩子们先对丛林和丛林里的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利用幼儿园的一座人工假山,塑造了一个微型丛林,并在丛林的树枝上、树干上、灌木丛中、地上藏了各种用卡片制成的动物。为了让孩子们更有探险的感觉,我们还让孩子们自制了望远镜与“小小探险者”徽章。
孩子们边走边看,把看到的、自己能叫出名字的动物都抱到了自己的怀里。走了一段路后,大家都有了收获,唯独胆小的appie两手空空。这时,她发现下坡处的一个灌木丛里有一条蛇,也顾不上害怕和危险,就冲下去紧紧地抓住了蛇,然后朝我灿烂地一笑,仿佛告诉我“老师,我不害怕”。
tina也一直没什么收获,虽然一路上她也看到了很多动物,可总是因为动作慢半拍而被其他孩子捷足先登。ivan倒是动作很快,一会就找到了四个动物,我请他去帮助tina。在ivan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只待在大树上的鸟,可是因为鸟太高他们够不到,怎么办?两个人商量准备用石头扔,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扔下来,但是他们又爬不上去,两个人在大树底下转悠了好久,就是没有对策,他们傻愣愣地盯着鸟使劲地看……不一会儿,ivan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将tina抱起来,tina伸长手臂去够那只鸟,还差一点点,最后关头ivan使出全身的力气踮起脚尖,tina再次伸长手臂,他们终于拿到了小鸟。
丛林中的动物差不多都被孩子们找出来了,于是,我请大家围坐在草地中央说说自己找到了什么动物,在哪里找到的,找到的动物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还在丛林中拍照留念,大家带着骄傲和不舍,离开了丛林。
小班幼儿容易进入到虚拟的情境之中。这个亦真亦假的“丛林”充分调动了幼儿对“丛林”的兴趣,使课堂上、书本上所呈现的丛林画面在他们的脑海中立体、鲜活起来。设计时,教师亦考虑到挑战性,所以在放置动物时,有意识地设计了斜坡、高大的树以及隐蔽的角落等隐藏地点。这样的设计让活动具有了一定的挑战性,提高了幼儿探险的乐趣,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完成了探险的任务,在此期间有自我挑战,有接受帮助,也有帮助别人,这些都是“丛林”探险带给幼儿的体验。
建造我们自己的“丛林”
“丛林”探险之后,孩子们对丛林的兴趣越来越浓。每天大家都议论着丛林里的动物、植物,更有许多孩子拿着动物的模型扮演不同的动物玩角色游戏。于是,我们又有了一个计划一一建造我们自己的“丛林”。
建造“丛林”需要什么呢?孩子们展开了讨论。首先,有孩子提议需要大树,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怎样才能把大树搬进教室呢?harry说可以用树枝搭一棵大树,hayley说可以画出来,aiex又说可以把教室里的玩具大树直接搬进去。讨论很激烈,最后大家决定把大家说的都放进去,因为丛林里有许多大树。
hayiey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墙面上画了一棵大树,大家都忙着为大树涂色或者粘贴树叶,还在树下画上了绿绿的草。alex也把教室里的玩具大树搬到了丛林中,这样丛林里就有两棵大树。
丛林里的光线是斑驳的,当我们用两个矮橱构成直角,一面依墙形成丛林的空间时,大家对“项”的构建提出了疑义。该怎么办呢?用纸的话偏暗、易破,对孩子的活动会有很大的妨碍;用布的话光线不易透进来,丛林的斑驳特点不能够展现。几经考虑,我们决定选择用渔网做“顶”。将渔网绑在两侧的矮橱上,铺上一层绿色的玻璃纸,这样既增添了丛林的绿意,又可以让阳光透入,使丛林产生树影斑驳的感觉。接着,孩子们又亲手将捡到的树叶、树枝,轻轻地铺在渔网上面,再在外侧挂几根枝条、藤蔓,丛林初具规模。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又找来了一条绿色的毯子,将它扭曲成一条弯弯的小河,再在河旁放上一些动物,丛林顿时有了立体感。
小小的丛林每天吸引着一批批的孩子们进进出出,繁忙时还得排队等待进入。孩子们喜欢在里面摆弄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
看到孩子们如此喜欢丛林,我们又将丛林延伸到整个教室,将平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动物,如狮子、大象、豹子、大鸟等粘贴或悬挂在教室里,并和孩子们一起用绿色皱纸做了许多藤蔓环绕在橱柜上,整个教室以绿色和咖啡色为基调。教室的图书角里又增加了各种和丛林有关的书籍,我还在娃娃家放置了一些捕捉蝴蝶的网、望远镜、水壶、探险帽等,教室立刻充满了丛林的神秘色彩。
一次探险产生的乐趣,对于推动主题发展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要支持幼儿持续性的探索,就可以在幼儿每日生活的教室里创造新环境让幼儿继续体验。为此,教师利用教室的一个区角,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丛林”。这一项目的创建与推进,充分利用了幼儿对丛林的认知,在产生问题的时候,利用已有经验和调动各种资源去解决问题。
当“丛林”延伸到整个教室时,幼儿对丛林的兴趣与探索也达到了极点。
在“丛林”里游戏
“丛林”活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孩子们开始关注丛林里的动物。我选择了一些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动物,如大象、狮子、蜥蜴、蜘蛛、鹦鹉、巨嘴鸟、甲壳虫、蝴蝶、蜜蜂、猴子、蛇、豹子等。除了让孩子根据动物身上不同的毛体、斑纹、颜色来识别不同的动物,我还播放音频让孩子们倾听、分辨动物,并鼓励孩子们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声音。
在主题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又在校园沙坑上方的柱子上悬挂了一些绳子,系上几个大小适中的轮胎,扮演动物的孩子们则在轮胎上荡秋千、拉着绳子走,沿着轮胎钻爬。“动物们”还在沙坑周围堆沙、挖坑,充满了欢笑。在荡、拉、爬、跳、钻等各种活动中,“动物们”感受着丛林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猴子喜欢在树上荡来荡去,蛇能在树丛中钻来钻去等。这些运动游戏尽情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自己的丛林动物形象。
在“丛林”的活动中,不同个性与偏好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有所不同,而教师设计各种活动,通过视、听、触觉、运动等方式让幼儿感知并辨别丛林里的动物,体验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丛林动物的兴趣和想象。这些动静皆宜的活动,尽可能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使“丛林”的探索学习变得鲜活而有趣。
在“丛林”主题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用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又引导幼儿充满兴趣地参与到情境的创设之中,再借助形式各异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当幼儿充满乐趣地投入一项活动时,他们有着难以预料的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活动虽然在小班开展,但它的深入发展超乎我们的预料和想象。
区域活动教师教育随笔篇二
今天的天气很暖和,孩子们吃完副餐后都跑到室外进行自由活动,每个孩子都很开心,玩儿着玩儿着,突然,黄晨涛大声喊叫:“快看,这里有一只漂亮的小白兔。”原来是中2班的小朋友们,在自然角的饲养区,养了一只小白兔,听到黄晨涛的叫声,马上有许多孩子围了过去。只听有孩子说:“小白兔为什么不停的吃青菜,是不是饿坏了?”另外一个幼儿说:“不对,不对,因为冬天它要冬眠没有吃东西,现在春天到了,所以它才会不停的吃东西。”可爱的孩子们一边看着小白兔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这时,我问孩子们:“小白兔要不要冬眠呢?”洋洋抢着说:“小白兔不要冬眠。”辰辰说:“不对,不对,小白兔太小,如果它不躲在洞里冬眠,它会冻死的。那么小白兔究竟要不要冬眠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孩子们很快兴致勃勃的讨论起来,没过一会儿,就看见他们纷纷地回来了。李思宇先说:“小白兔不要冬眠.因为它身上有许多毛。”董艺辰抢着说:“对,小白兔不要冬眠,因为过年时我在奶奶家还喂小白兔吃青菜呢?”洋洋在一旁急忙问:“那小白兔是怎样过冬的'呢?”李思宇又说:“小兔全身都是毛,就像我们穿的棉袄一样,很保暖。”陈萌萌在一旁不忙不慌的说:“我奶奶家的小狗小猫小鸡身上都有毛,它们也不要冬眠。”孩子们在一旁都点点头,嘴里说到:“原来小兔不怕冷。”这时,班上最爱讲话的张玉婷冒出一句:“大狗熊身上也有毛,为什么要冬眠呢?”听到婷婷的话,孩子们又开始讨论起来,这时的他们每个思维都被激活似的,又开始不停的述说着自己不同的见解。
在这样的活动中,抓住了随机教育的机会,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口,通过适时的设疑,让孩子们在相互讨论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它确实是我们身边最宝贵的教育资源。
区域活动教师教育随笔篇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将教育目标渗透于教育内容之中,将教育内容分成几个区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材料,自主操作、实践,从而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区域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我班这一学期的区域活动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也让我抓住时机适时的介入,对孩子们进行指导。
一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张新月在哪儿趴着,我问她:“新月,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你为什么不愿意玩呢?”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规则,我该怎么办呢?新月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新月以大家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活动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的保护幼儿的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于是我问其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和新月一块玩呀?”“新月来我们这儿玩吧”“来我们这儿玩吧”,别的小朋友争先恐后的邀请她。最后她加入到语言区去玩了。
我觉得老师要做有心人,在幼儿不会选区、不愿意选区、不知如何去选区的时候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帮助,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区域活动教师教育随笔篇四
元元是我们班年龄较小的一名男孩子。开学到我们班时,我就发现他有些任性,常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并又哭又闹,还常常到老师面前"告状",老师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针对他的问题,我曾尝试着采用鼓励、表扬的办法来激励他、促进他改正自身不足,但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鼓励、表扬对他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起作用,而对于另外一些问题作用就较差,几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在每天加强对他观察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最近,在区角活动时我发现元元爱去美工区玩,喜欢玩美工区里小贴贴,有时把小贴贴粘在他自己画的小房子里,有时还照着小贴贴画图片。他在美工区的举动让我发现了他感兴趣的东西,也使我的脑子里闪过一种个别教育的构想。对!就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结合一个图表来帮助他改正他身上的.不足。
下午区角活动时,我找到元元并问他:"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说:"飞机"!"好,miss katy给你画一个飞机,咱们给他起个名字吧。""叫元元号"元元兴奋地跳起来。"那好吧,这就是你的小飞机了。"然后,我在小飞机上画上两排小格子,并给他讲明画的意图:上面的格子代表'星期',下面的代表'坏习惯'。我告诉元元,这架飞机是专门来运送坏习惯的,第一次咱们运送'扔鞋子'的坏习惯,如果你每天能按老师的要求睡觉前把鞋子摆好,而不到处乱藏鞋子,那么就在下面的格子里给你贴上一个小贴贴或你自己画一个画,当所有格子都画满了,你的小飞机就能把坏习惯运走了。"怎么运呢?"元元好奇地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我给他留了一个悬念,以激起他的好奇心,这样能使他改掉坏习惯的决心更大一些。不过第一周里他没有能每天都做到不到处乱藏鞋子,不过他却总问我飞机要怎么运坏习惯,我还是没告诉他,而是暗示他小贴贴都贴上了才能告诉他。第二周,好奇心促使他记住了我的话,每天他都做到不到处乱藏鞋子了,并兴奋得赶紧来告诉我他的这一进步。我马上给他折了一架漂亮的飞机,上面写上'乱扔鞋子'的坏习惯,我让他自己把飞机投向天空,飞机借着风飞向远处,我带着他喊"元元的坏习惯运走喽!回不来啦!"小朋友们看着我们喊,他们也一起喊了起来。此时元元既兴奋又激动,我借此机会在大家面前问他:"元元,你的坏习惯真的运走了吗?"他十分认真地说:"运走了。""我们大家都听到了,对不对呀?"我问其他的孩子们,"对"大家齐声喊着。"那我们就看元元的行动了"。"好"!他很肯定地答应我。这个坏习惯改了,我在飞机上又换了另外的一个内容,并告诉他完成后又会有另外的惊喜。
最近我发现元元的一些坏习惯确实改掉了不少,这让我兴奋不已。从对他的个别教育中我深深感受到:鼓励、表扬只是教育手段的一部分,要想在个别教育中有更大的收获,应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每个问题选择适当的教育办法才会更有效。
区域活动教师教育随笔篇五
早上,轩轩来幼儿园时遇上了齐齐爸爸,齐齐爸爸乐呵呵地问:“轩轩,最近乖不乖啊?”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轩轩是我班最淘气的孩子。轩轩看了齐齐爸爸一眼,低下头小声地说“不乖”。我对轩轩的回答很惊讶,忙追问他为什么觉得自己不乖。他想了很久,最后迷茫地说:“不知道。”
由于轩轩的淘气,在幼儿园里,我们每天都要不停地提醒轩轩。“轩轩,好好走,不要跑。”“轩轩,请你坐好。”“轩轩,不要撞小朋友。”……希望通过提醒让轩轩明白哪些事不能做,从而帮助他改变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然而我们这样做不但没能让轩轩如我们期待的那样改变,反而让他认定自己是一个不乖的孩子。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问题。我们的提醒无疑给了轩轩负面的暗示——你有这样的缺点!你有那样的不足!慢慢地,轩轩便“自觉”地认为自己就是个“不乖”的孩子,索性不乖到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领域目标明确提出,幼儿应该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知道自己的一些优点和长处,并对此感到满意。成人在教育中应该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我恍然大悟。其实轩轩和别的孩子一样,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往往只关注轩轩的不足,而忽略了去发现轩轩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由此造成轩轩没能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慢慢地失去了自信心。
只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优点,才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希望。我决定改变做法,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挖掘轩轩的.优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自信心。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发现轩轩自己叠好了被子,于是我真诚地拥抱他并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了他。他先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然后低下头微微地笑了。正在这时,小雅请我帮忙叠被子,我便对轩轩说:“轩轩,你可以教教她吗?”轩轩很开心地接受了请求。这以后,我发现轩轩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缺点却在一点点减少。
事实证明,挖掘、肯定优点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那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基础,是孩子自我健康成长的源泉。让孩子的自信之花在教师的赞赏声中自由地绽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