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懂得的感悟篇一
在书店里闲逛的时候,偶尔看到这个书名,不知为何,我停了下来。
小时候,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上一所好的中学,中学时努力学习,是为了上一所好的大学。到了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不管你是否愿意,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条漫长的路,在路途中,我们路过欣喜,也路过失望,路过一切繁华消殆的时光。不同的是有些路是我们自己去选择的,而有些路则是被选择的。
父母作为我们的先行者,已经走过很多在他们看来是错误的道路,故而为我们选择了既定道路。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道路。但总还是有不少人勇敢的选择了自己的方向,虽然少不了要被当成“落队者”评头论足,但终究是能保留选择的权利。我在大学毕业后也跟随着自己的心,选择了自己的路。
路途中彷徨时我时常思索,在别人给的地图里前行似乎也挺好的,不用太累,不用太顾虑。因为有时候会发现,没了地图,自由之外更多的是迷茫吧。哪怕自己已经找了工作,已经向前走了很长的一段距离,但回头看的同时也会有恍然若失的感觉。因为我不确定过往的某些决定是对是错,可无论怎样岁月确实是回不了头的,这大家都知道。
就像这本书里讲的,“当初,谁没在青春的路口彷徨过?后来,谁没在未来的道途中走岔过?再后来,谁没在人生的弯道上彻悟过?因为走过,我们愈发懂得。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我们脚下的路,是一连串生命的体验,更是一次灵魂的远行。”每个人都会彷徨,都会有岔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感知当下,享受微小却时刻环绕自己的幸福。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追求各种“幸福”,却忽略了幸福本身。就像毕老师曾说的,“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其实,我们无需常常回头看,不需对过往做出太多的评价和感叹。既然走过,只需知道,不要重蹈覆辙便可,无需计较。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学着放平的心态,抛却浮躁,沉淀自己,静静地看周遭的人、事、物、景。相信即使现在的生活不是最理想的,但当初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那些我们走过的弯路也好,受过的疼痛也罢,都是来渡我们的。最终,那些应该属于我们的,终究会在走过的路上。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懂得的感悟篇二
寻寻觅觅,在人物传记的后花园中,弥漫着的总是名人的影子,而我却懂,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明白,再伟大的人也是有同样平凡的生活。
要不然,所谓的名人传,大多是写名人成就及经历,而非名人本身。
这是美娜·昆德兰的沉淀生命之作,也是她个人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曾被亚马逊的读者评:“有时我甚至会怀疑,美娜·昆德兰一定是藏在我们家客厅的角落,窥视着我的生活,才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字,如此贴近我的生活。
真实而又平凡的文字透析着她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生老病死是众生必经之路。
这些事,不经历,我们永远都不懂。
这篇文章,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优雅而又平凡的女人的朝花夕拾。
关于青春、成长、婚姻、物质与精神的追求,闺蜜、梦想、美貌以及死亡的真实,在这么漫长的路途中历练出的一种别样的美。
明白而真实的人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
身为同性的我,深深地被作者所呈现的观点折服。
关于成长,“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展望未来,才能向前迈进;只有回首过去,才能理解人生。
当人们青春时不懂青春,当人们懂得青春时已不再青春。
关于我的成长与青春,感觉总是那么匆忙,青春也总是在我的期盼中渐行渐远,初中盼高中,高中盼大学,大学盼未来,我的青春也总是在我的错误与懊悔中度过。
当我在成长中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后,才明白当初那些在自己看来无法完成的目标,实则是可以调整,而这些,只有在我们成长之后才明白。
在青春的成长中,我们离不开闺蜜,闺蜜是另一个自己,不同的时期,我们都拥有不同的闺蜜,我们可以一起谈论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感觉。
她们理解我们,了解我们所有的缺点,之后依然爱我们。
一个懂你泪水的朋友胜过懂你欢笑的过客。
我们往往能甄别出属于我们同样磁场的朋友,然而也只有彼此的忙碌才能扼杀友情。
文中的她是一位很珍惜友情的人,她经常与闺蜜保持联系。
我曾经爱幻想:未来的某一天,小河流水,天朗气清,在一个四野遍绿的地方,看一户纯木制外加落地窗的建筑,门前遍野向日葵,房后种植着各种蔬菜,房屋女主人是我,有着一位儒雅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丈夫,还有一位可爱的宝贝……我知道,幻想永远是幻想,正如她讲的“真实的人生在意料之外”。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经历过后,我们会发现追寻的只是平淡的人生。
也因为生活,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结婚、生子、职业与男女地位的抗争,生子之后对子女教育的紧张。
到最后的某一天,我们会不顾众人前的形象,在岁月的冲刷后,洗去了我们性格中浮华的表象和修饰,只留下本真的自我,这需要我们看破衰老的来临,也许我们只会顺其自然。
她在爱情转换成亲情时,明白:你只要去坚信两个人可以天长地久,便可以天长地久,什么事情不是只有离婚可以解决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她说:“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走。
我想,她在这些方面,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
梦想是恐惧开出的花。
在人生漫长旅程中,我们习惯了用恐惧包裹梦想,以为梦想是难以企及的梦。
作者凭借恒心克服了平衡感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产生了一种不甘被“不能”或“无法”这种想法击败的决心,告诫读者,从现在开始,每天做一些自己害怕做的事,然后一层层剥开恐惧,梦想就会开出花来。
生死之间,本就应追求顺其自然。
死者,应学会放下,很多古人如我国古代的皇帝,渴望追求长生不老,做到永远的权利。
可是真正的长生不老,像《来自星星的你》的男主人公一样,见证了身边的人的生生死死,他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却如此之难。
活着和死亡,我们只是路过。
没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我们的人生。
走过了,我们才懂得生命。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是美舍学校师徒结对推荐的一本好书,大概内容是:在弯路与捷径的人生道路上,阐释了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我们脚下的路,弯路是为了发现直路;捷径而可能会丢掉了人生;所以属于你的都将出现在你要走过的路上。
之前,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顺着捷径平安地走下去。
尽量绕过一些坎坷的道路,但是这样真的对你有益吗?读了这本书,答案是否定的。
我又想了那句话——道路是坎坷的,前途是光明的。
同样的,弯路只是一个过程,有过才能拥有,捷径少了弯路的历练,但是欠缺了锤炼;如果不曾走过,你又怎会懂得。
我们从人生的起点走到终点,一路上有很多的感悟。
回首往事,许多画面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感慨万千。
例如,当我的小孩逐步成长时,我才对小孩有抚养的.经验与感触;当我的工作走了一段漫长的道路过后,我才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出调整的;但是这些均是事后诸葛亮的想法,当时的智慧与修炼,不曾可以预言,只有真正的走过了,回过头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才能有更加体会与认识。
所以,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走,是为了超越自己;走,是为了体验生命;走,是为了懂得人生。
安娜·昆德兰写的这本书很不错,书中告诉我们:有些路你不去走,就永远不知道它有多美。
我们的生命篇章是一个漫长的故事。
关于朋友、家人、工作、生活、曾经的过错。
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情节枯燥无味,有写情节跌岩起伏,有些情节让人泪流满面,有些情节却让人欣喜若狂,有些情节我们思索一生也无法理解……可无论如何,人生就是一连串的体验,经历过的,才是属于你的故事,走过的,才是属于你的人生。
走过才发现,谁没在青春的路口彷徨过后来,谁没有在未来的路途中走过岔道谁没有在人生的弯路上彻悟过,因为走过,我们愈懂得。
人生就是我们脚下的路,漫漫长途中,我们路过迷茫,路过失望,路过欣喜,路过淡然,路过一位繁华的时光。
时间剥去了我们青春的衣裳,也脱下了我们年少无知与轻狂。
那些我们走过的弯路,疼痛也罢,都是生命的考验。
最终,那些属于我们的,都会出现在我们走过的路上。
所以,朋友们,有些路你不去走,就不知道它有多美。
有些路你不去走,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多美。
走过了,你会慢慢地发现,那些来过我们身边,终究会成为过去,终究会离我们远去。
唯有自己的心灵,会在经历之后慢慢沉淀,彻悟,改变,成熟,珍惜。
就像我们小时候的许多好朋友,渐渐地,你会发现联系越来越少,交往越来越少。
所以,不曾走过,怎会懂得!请珍惜一路上遇见的人吧。
懂得的感悟篇三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终于读完了,读完的瞬间,我有许多的感触,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没走过的,是路;走过的,才是人生。平时在生活中总是认为某某的人生路是怎样的?而不知人生与路是不同的两种概念。读完后,我对人生路有了新的看法。
当初,谁没有在青春的'路口彷徨过?我也有过迷惘,路过成功,路过失败,路过欣喜,路过愤怒。但是只有在漫漫的人生途中曾经走过,才有得失,有收获。
后来,谁没有在未来的道途中走岔过?是的,弯路是捷径的积累,没有弯路,哪来的捷径。再说了,弯路走多的积累的阅历自然丰富,走捷径过多的对人生没有太多的感悟,缺少历练。
再后来,谁没有在人生的弯道上彻悟过?所以对人生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体悟,通过在一路或者是人的一生成长中遇到的曲折和欣喜,是一种生命体验,快乐也好,悲伤也罢,最重要的是自己去走、去体验,最终会彻悟。
年过三十有余,走过的路坎坷与平坦,是人生的一种积累,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收获。走过无悔。
懂得的感悟篇四
“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看得真实明白。”
从来没有读完哪本书就开始渴望生命,并且重新回头好好审视自己经曾经的漫长岁月。身处在这个惴惴不安而又蠢蠢欲动的年纪,即使迷茫也一心向前,幼稚的幻想未来有多么成功或幸福美满,憎恨现在的平庸,恨不得拥有一台时光机直奔心中那个未来。
但安娜说,即使你有一台时光机,你也要回头看看,而不是急走远方,生命的轨迹会让你勇敢和骄傲。
从小,家长或者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有的人顺从,他们就变成了那样的人,他们成功并且才华横溢,他们倍受宠爱,他们是一样的人生,这不可耻,但也不被我羡慕。回想过去的人生,我顺从过,也抗拒过,所幸的是,我明白了我最想要的生活。
人生,不过是积沙成塔。在没有完成之前,没有人知道它的模样,只好堆砌,在最终成形时,它或许美丽,或许会残缺不齐,但它会是你心中的美丽,不会倒塌。
小时候,大人们会告诉你很多道理,你都听不进去,你好奇的去问爷爷奶奶,他们会笑着说:“他们小时候也不懂,长大了,就懂事了。”长大了,走过了那么远那么漫长的路,起起伏伏使他们褪去幼稚的糖衣,独自面对社会的残酷,之后,他们就懂了,他们也后悔了,所以他们让你明白,他们爱你,所以指出了一条又一条捷径。
但是,家人啊,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么的美。我们的固执,是这样坚定。请你在我误入歧途时拉我一把,但不要为我铺好一切红毯。
终究有一天,我会自己一人独自走过,只求年迈再度回首,心中已不留遗憾,足矣。
“路过活着,路过死亡”我们会路过一切,生命会依着时间的慢谣流动,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和消逝都安静的可怕,生命的开始和结局都不具备影响世界的力量。但生命的过程却十分强大,哪怕一路走到黑,你的坚持,也有理由。
只有结局时才会珍惜吗?那好,你就用尽全力浪费你的生命,浪费到疯狂,浪费出火花。
朋友们,祝你和我,一路平安。
懂得的感悟篇五
今天,我想分享一篇读后感——《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很想和大家分享。
这里面,我非常喜欢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那句话“既然太阳都有黑点,人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这不仅可以启迪我,也启迪了成千上万的人,可不就是嘛,任何人都有缺陷,不仅你有,全世界的人都有,即使西施也有,但她会使用聪明办法,懂得用另一种方法替代缺陷,例如别人讨厌她的脚步声,她便在脚上绑着铃铛,便用这铃铛掩盖脚步声。
里面还有句话,“每人苛求完美,但反而不美”还需舍得,不然,岂不辜负了《左传》的一句话:“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舍得”这两字,每个人,每件事说明都是有双重性的,要选择某一点,就得承担选择带来的连锁反应。
“舍得”是大智慧,有所舍才有所得中,我才知道,舍得也许就概括了整个人生所有的真知。
书中也说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不是吗,好比有个故事,有哥俩在外面发了财,带了数不尽的金银珠宝返乡。途中有群盗寇抢劫。哥俩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不得已他俩只好涉水渡河了。
后来,老大就对老二说:“水流得太急了,游去水中,若是待力不从心的话,就丢去几颗金银珠宝,然后继续游,若还是体力不支,就继续丢,保护性命重要的。”
这不,让人觉得只好不做无谓的挣扎,斩钉截铁的选择,才可能会有点救,你若不舍,那可能会有灾,只有舍,那才有得!
选择是方向性问题,它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徒劳。除了学会选择,我们还要懂得放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熊掌就要放弃鲜鱼。同样,选择繁华就要放弃幽静,选择充实就要放弃悠闲。
选择对了,证明你的放弃对了。放弃对了,证明你的选择对了。选择对了,放弃对了,你的人生就对了。
我的分享就此结束!
懂得的感悟篇六
若不是读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还不了解张爱玲,还不知晓张爱玲,更不知张爱玲的神秘,虽然读了,也只是张爱玲清晰的三个字背后如一层厚厚的纱一样。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女子,有着风华绝代的才华,在属于她的小说中,找到属于她的身影。生活如她,命运如她。本为富家小姐,却受世间万千磨难。不问前因,不问后果。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世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也许正如白落梅所说,我们都该持有一颗良善的心,把今生当做最后一世,守候在缘分必经的路口,尊重每一段来之不易的感情。确实于千万人之中能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要修多少年的缘分。我们没有预见未来,逆转过去的能力,我们只能好好珍惜和勇敢地活下去,做好每一件想做的事。
也许世人会为张爱玲所不值,结识胡兰成以后,张爱玲曾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为她调制一杯毒酒,她含笑举杯,一饮而尽。胡兰成辜负了张爱玲,也辜负了天下人。也许我们应该站在胡兰成的角度里,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谁还在乎什么呢?能够存活也许才是真的。胡兰成若没有过人之处,怎能让汪精卫重用,怎能让日本人也为他指路,怎能让风靡上海的绝代女子倾倒。只是让一个无辜的女子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她受了太多的委屈。后来她做到仁至义尽,却还是让她彻底不屑。但是她没有后悔过,因为懂她的,只有胡兰成,理解她的,亦唯独胡兰成。
桑弧如张爱玲的一匆匆过客,过眼云烟。张爱玲爱桑弧,桑弧亦是爱张爱玲,也许是时机不对,注定要擦肩而过。也许张爱玲愿意为胡兰成就此萎谢。也许桑弧给不了张爱玲想要的那份依靠。就如张爱玲当时的《小团圆》一样,九莉是张爱玲的化身,一切的一切在不言中又言语了一切。因为懂得,所以沉默。
也许我们感受张爱玲未曾爱过赖雅,但是我们要尊重这位已逝的穿越民国的女作家,尊重她的选择。亦正如她说,如果你认识以前的我,你会理解现在的我。又或许是在余生需要有爱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亦或许,若是有缘,千山暮雪,万里层云,终会相逢。若是无缘,自此一去,天涯海角,再难相会。有时候一转生就是一辈子。
在张爱玲的写作生涯中,也算是无人能及的。在她的小说里,到处都能找到张爱玲的影子。小说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小说的源泉。多年以前,我印象深刻的张爱玲之作《十八春》,后来改名叫《半身缘》,是倾城后的华丽转身。这部作品的结局让人痛心。就如张爱玲,如她走过的岁月,只是前尘往事,谁又能回头呢。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懂得的感悟篇七
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德雷沙,一个印度默默无闻的'修女,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把自己平凡的一生都献出来做了慈善工作,努力的去关心世界上那些黑暗角落里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有人称德雷沙是“贫者之母”、“慈悲天使”或“当代活圣女”,在我看来,她没有钱,也没有势,更没有权,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只是她心怀慈悲,,心中有爱,以一颗的慈悲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去关爱那些需要关心的人,拖着残弱的身体跋涉千山万水,走遍天涯海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自己一点微薄之力。
她怜悯了穷人,给了他们黑暗中的一丝光明,孤独中的一点慰藉,在这个有穷人也有富人的两极世界里——不是一天,不是一年,而是一生。
德雷沙修女是慈悲的,一个慈悲的平凡的人。但德雷沙修女却是伟大的,因为没有人像她那样为穷人四处奔波,也没有人像她那样能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的弱者。
因为慈悲吧,所以懂得,懂得爱和怜悯那些贫穷的人——德雷沙修女。世人褒奖了这种慈悲。一种超乎常人的大慈悲。
只是世人是很少有德雷沙修女那样的情怀的,也很少能达到修女那样的高度,但我想我们也应该是慈悲的。
因为慈悲,所以懂得,懂得爱和怜悯。爱自己的生活,爱家人朋友,也爱自己。还爱那些花花草草,猫儿狗儿。不必惊天动地,也不必轰轰烈烈,更不必像德雷沙修女那样为穷人四处奔波。只是于平淡中,于细微处,给妈妈的一句问候,给朋友的一次握手,给陌生人的一个微笑,给失意者的一声轻轻的叹息或一个温暖的拥抱。乃至是给乞者的一元硬币,叫卖者的一斤红薯,花儿的一壶清泉,猫儿的一碗剩饭。一切足以。
我想上帝也应该是慈悲的,她造了万物,给了生命,面带微笑,怜悯的看着世人。
而我们,心怀慈悲,便懂得生活。
懂得的感悟篇八
读了《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本书后,感触很多,学到了很多,心态、情绪、目标、坚持、宽恕等等,在这本书里都做了一个诠释。
有人说,一朝选择千斤重,而一夕的放弃同样千斤重。
选择,是一没门心灵的学问;放弃,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生活,有因选择而多姿,因放弃而明朗。
人生,因选择而精彩,因放弃而辉煌。
只有放的下,才能拿得起;只有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能够潇洒地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人,才是一个正在有智慧的人。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很多琐事,常常都会面临选择,怎么样的选择是最明智的,读完书后,才认识到,面对选择时不能犹豫不决,如果犹豫也许会让自己错过一个成功的机会,面对选择,您的心态、情绪是很重要的,您的情绪、心态不同就会让你做成两个不同的决定,选择要一个人集中精力朝一个方向努力,人生有很多方向,如果确定不了选择的方向,结果肯定是不好的。就像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选择,对工作、生活、自己的方向,适合自己的怎样选择,一个连选择都做不好的人,那就在浪费时间。
坚持自己的方向,并朝着给自己拟定的目标一直坚持走下去,学会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会在批评中成长,学会在自己身上找出优、缺点,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心态的能力,学会自我沟通,与自己进行沟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从容容的去选择。但是生活中学会了选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的放弃,这样才能理解选择的重要性,适当的放弃,你才能得到更多的,就如手握一把沙子,握的起紧你失去的也就起多,试着张开握紧的手,得到的会更多一些。
有两句话书上说的很好,说:“选择是人生成功路上的指南针,学会如何运用它,你才不会迷失方向;放弃是智者对生活正确的选择,懂的怎样运用它,你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总之,选择与放弃对于人生来说是必然也是一定会面对到的,两者少了彼此都不那么完美,如同黑夜对于月亮一样重要,黑夜若失去星光的点缀,将缺乏迷人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