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一
1、初步学习按简单的命题和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构造,享受集体建构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儿童公园的游戏设施。
物质准备:花片、积木、积塑、竹棒、竹签、稻草、线筒、纸盒、风车、树枝、自制花、幼儿绘画小人作品、装有颜色水的矿泉水瓶、围墙等。
1、以谈话引入:我们上次搭建了什么?
2、提问:你觉得游乐园里什么玩?
3、出示绘画小人图,引导幼儿说说其作用。
4、引导幼儿商讨:今天你要和谁合作,拼搭什么。
5、教师提出游戏规则。
(1)场地分区动作要快。
(2)搭建的物品要牢固。
(3)游戏中要和同伴合作、爱护玩具、不大声喧哗。
6、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开始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分工。
7、教师小结评价。
(1)让幼儿自由说说今天和同伴一起游戏中的`快乐。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的评价。
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二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图形拼贴画的方法,保持画面的整洁。
2、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1、各种图形若干(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椭圆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白纸人手一张,固体胶一支
3、教师操作示范画一张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从图形王国来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想见见它们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依次出示准备好的图形)
2、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它们的形状给认出来了,所以这些图形宝宝们可开心了,他们决定找上一些好朋友和我们一起玩一个变魔术的游戏!
3、师:(出示另一边的图形)可是这么多的图形宝宝们到底会给我们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拼贴画的方法
1、三角形宝宝出发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师:他找来了谁做他的好朋友呀?(三角形)
引导幼儿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将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大小),原来是一样大的,变出了一只美丽的蝴蝶。(用记号笔添触角)
提问:老师用“三角形”宝宝变出了蝴蝶的什么?(翅膀)
2、“圆形”宝宝准备出发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依次找来了两个小椭圆形,一个大椭圆形和一个小圆形。
提问“圆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变出了一只什么?(小兔子)(用记号笔添出眼睛、嘴巴)
请幼儿说出每个圆形宝宝分别变出了小兔子的哪个部位?
3、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椭圆形,请幼儿上来操作。
师:现在正方形宝宝和椭圆形宝宝都准备出发了,老师想给正方形宝宝找一个好朋友,让她们变成一座漂亮的房子,你们想一想可以找哪个图形宝宝呢?(用记号笔添出门和窗)
想给椭圆形宝宝找个好朋友,让它变成一只小鸡,哪一位小朋友愿意帮帮我呀?(用记号笔添出眼睛、翅膀、小爪子)
4、最后教师出示图形宝宝拼好的一棵松树。(长方形和三角形)
提问:这棵树的树杆和树冠分别是用什么图形宝宝变出来的.?
5、完成示范操作,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宝宝们可真奇妙!他们找来了不同的朋友,一起做游戏,变出了这么多的东西,玩得可真开心!你们想玩么?(想)
三、请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要求
师: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图形宝宝等着和你们一起游戏呢!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白色的纸,等一会儿你们就在这张白纸上拼一拼、贴一贴、画一画,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能拼出一些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2、幼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1)先变好的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开火车,去欣赏别的小朋友变魔术。
4.延伸活动
去教室里继续拼贴画,拼一拼,画一画,还能变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1、活动以变魔术的形式开展,幼儿的兴趣还是蛮浓的,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些幼儿拼好了一个图形,还在继续拼着第二个图形,这样在时间上有点缺少,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
2、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帮助正方形和椭圆形找朋友,分别变出漂亮的房子和可爱的小鸡,这一环节,不应该框死幼儿的思维,可以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正方形和椭圆形分别可以变出什么,然后在请幼儿来试着变变看。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三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
2、记录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
――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
2、户外:找蜗牛
3、观察蜗牛
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
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
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四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摸口袋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照镜子
1、介绍规则。
2、游戏: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五
1、初步学习按简单的命题和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构造,享受集体建构的乐趣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儿童公园的游戏设施。
物质准备:花片、积木、积塑、竹棒、竹签、稻草、线筒、纸盒、风车、树枝、自制花、幼儿绘画小人作品、装有颜色水的矿泉水瓶、围墙等。
1、以谈话引入:我们上次搭建了什么?
2、提问:你觉得游乐园里什么玩?
3、出示绘画小人图,引导幼儿说说其作用。
4、引导幼儿商讨:今天你要和谁合作,拼搭什么。
5、教师提出游戏规则。
(1)场地分区动作要快。
(2)搭建的物品要牢固。
(3)游戏中要和同伴合作、爱护玩具、不大声喧哗。
6、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开始游戏,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进行合理的分工。
7、教师小结评价。
(1)让幼儿自由说说今天和同伴一起游戏中的快乐。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整体的评价。
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六
1.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猴子爬树的律动。
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
3.体验与同伴挂香蕉游戏的乐趣。
挂图、五只猴子图卡、手摇铃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
二、歌曲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怎么爬树的吗?
引导幼儿创编多种爬树动作。
三、感知数目递增与递减
1.播放cd大调部分,听音乐配合数量出示猴子图卡。
师: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吗?
引导幼儿说出香蕉,教师出示香蕉提问。
师: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出示香蕉树,把香蕉贴好。
师:哇!好多的香蕉啊!我们一起听听看,有多少只猴子想过来吃香蕉呢?
2.听音乐引导幼儿手指比出数量
3.肢体感应数目
大调部分用手拍,小调部分用脚踏。
四、手摇铃
1.手摇铃感知数目
唱歌部分请幼儿摇奏手摇铃,数字部分请幼儿用手摇铃敲出数目。
2.挂手摇铃香蕉
唱歌部分摇奏手摇铃,听到数字时挂手摇铃。
第一遍清唱,一名老师配合当树,另外一名示范挂手摇铃。
第二遍请五名幼儿上台挂手摇铃,教师当树。
第三遍按照班级孩子的数量分组,分成六人一组,一人当树,五人挂手摇铃。
中班科学活动方案昆虫王国参考文献篇七
1.初步了解常见的豆制品,激发幼儿探索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尝试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准备
ppt、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房子是谁的家?
(2)今天黄豆爷爷家可热闹了,为什么呢?(点击蛋糕,一起唱生日歌。哦,原来呀今天是黄豆爷爷的生日。)
2.观察交流
(1)今天黄豆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给他庆祝生日,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豆爷爷家一共来了几位客人?出示ppt,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我们在数的时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这样数字宝宝就不会错了。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客人。(油豆腐、豆浆、豆油、包子、豆腐、面包、豆腐干)
(3)这么多客人中有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有些不是黄豆爷爷的孩子。
教师出示记录纸:我们来找找哪些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他是黄豆爷爷的孩子,那你就把这位客人和黄豆爷爷连一连。
(4)幼儿尝试第一次记录
(5)交流:你觉得谁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6)小结:我们给黄豆爷爷的孩子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豆制品”。豆制品是用黄豆做成的。
3.观察交流
(1)我们再来把黄豆爷爷的孩子找出来。
(2)幼儿尝试第二次记录
(3)交流:你觉得它是黄豆爷爷的孩子,为什么?
(4)师小结:原来油豆腐、豆浆、豆油、豆腐、豆腐干都是黄豆爷爷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是用黄豆做的。
4.延伸活动
看这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它们说也是豆爷爷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自己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开展此活动之前,可以利用农村资源,参观一下农场,了解各种各样的豆,激发幼儿对豆的认识。在活动之后,让幼儿品尝一下活动中认识的豆制品,使幼儿有直观的了解。
2.参观豆制品的加工过程。
3.在活动之后也可以把此活动的材料投放在区角游戏中,让孩子进一步巩固了解豆制品。
4.教师和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在家中也喜欢吃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