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奉献读后感篇一
这个星期天,我借了一本书《爱的奉献》。当天我就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给我敲了一个警钟,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最感人的是一直坚守在教育第一线,从教60个春秋的小学老师――霍懋征老师的事迹,她对爱的教育的理念――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我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我会把此话铭记在心里,以促进我以后工作的方向。
通过学习,我还是结合自己的幼教工作,淡淡体会:幼儿园的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她们应给幼儿以母亲般的爱抚,使孩子感受到老师是那么的亲切可近,从而把老师当成最可敬的人,还要做到与幼儿“知心”。教师要与每个幼儿交朋友,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让你与他同享自己的快乐。
爱孩子,应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爱那些聪明伶俐、一笑两酒窝的孩子容易,爱那些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孩子那就要一颗真正的爱心。神圣的师爱是广博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博爱”。教师对某些幼儿的偏爱,会使其他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感到沮丧、无助,从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在集体生活中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偏爱和教师狭隘的审美需要与价值取向以及私心、偏见、错误认识等直接联系在一起。它是一种低级、非道德的不健康情感。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需要的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多的过错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孩子对自己的爱。对于孩子来说,教师的微笑就是爱的表示,而这微笑来自于教师心灵对孩子爱的呼唤,来自于对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孩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孩子以生机勃勃的好印象,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
在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时,教师幽默的话语往往能缓解孩子不愉快的情绪,这时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些。
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的忠实的听众,这是教师的智慧和能力的表现。
奉献读后感篇二
薛津中心学校602班:程亦瑶
今年暑假我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名著――《爱的教育》。这本书通过对生活朴素的描写,使我感受到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认为这种关心、理解和帮助都离不开一个最根本的东西――爱,这也是这本名著的主题。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亲的信――《要学会爱人》,内容主要是讲:安利柯的父亲看见安利柯走路时不小心撞了一个妇人,连“对不起”也没说一声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气,并教育他以后应该怎样尊重别人,培养良好的品德。说实话,其实我有时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当有家长陪同时我都很有礼貌,一旦家长不在时,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特懒,看到谁都像没看到,甚至连看到老师时把头一低就过去了,懒得叫上一声,更别说说话聊天了。
记得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碰到我家对门的阿姨,我连理也没理,装作没看见低着头就往前走,也不管她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从此就把我看成一个坏孩子呢?总之,我这样是非常不礼貌的。
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上学的路上,当我走到马路口时刚刚变红灯了,我便停了下来,这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因没看见红灯继续往前走,眼看两侧的车就要撞过来了。本来这时候我应该赶紧把老奶奶拉回来,可我还在犹豫――到底去还是不去呢?正当我犹豫不决时,我身旁的一位阿姨连忙把老奶奶拉了回来,并对她说:“红灯已经亮了,等一下再过去。”绿灯亮的时候,又把老奶奶搀了过去。看到这一切,我非常后悔,后悔我当时犹豫什么。我发现我的爱心突然间全都飞走了。我对自己说,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一个人要培养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三国时期刘备曾经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掩卷深思:现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情关系也在一点点淡漠。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快乐的种子撒向每一个角落,让奉献精神发扬光大!
【评语】
本文是小作者在认真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后写的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小作者紧扣书本的中心并联系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例来谈自己的感受,文章的题目就是中心所在。全文语言简洁而精炼,语意表达清晰而完整,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奉献读后感篇三
父亲曾经万般骄傲地对我说,他看到过江豚,上扬的眉角中是满当当的自豪带着些小炫耀的神色——那还是十多年前了,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需要乘船到长青沙去,船离岸边的码头愈来愈远。忽地,父亲听到了同船行人的`叫喊声,“看,快看‘江猪’(“江猪”是本地对“长江江豚”的方言称呼)。”于是父亲也探头向远远指去的方向望去。大概是在水面中心的位置吧,几个若隐若现的小黑点戏耍般地在水中游动,那小黑点正是江豚露出的“光洁额头”。只是一会儿功夫,几个“小黑点”便隐没于茫茫的水域中了……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向我们叙述那奇妙经历时的语气,那是从未有过的凛然,似是得到了珍宝般;永远也不会忘记妹妹听后向往的神色,伴随着略带遗憾的失落与浅浅低语。
“江豚”、“江豚”……反复念着这个神奇的名词,舌尖轻触上腭,忽又触电般地缩回。也许无数的“江豚”便组成了一个美好的憧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希冀,憧憬着满满的期待!
有一种美丽叫“自然”,即使经济飞速发展,即使生活愈发富裕,即使人均gdp不断提高,但我们却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生我们养我们的黄土地,尊重自然,敬畏生态,我们理应还那些美丽生灵一个洁净、温暖的家!
一个个物种在人类的“征伐战争”中丧失领土,甚至丧失生命。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远,几十年前,那个依旧美好如初的自然也已悄然不见。
我们不能再失去,也失去不起了……警醒吧!我们该警醒了!为了这样的一个美好可能,同时,也为了我们自己,莫让江豚之殇,成为历史之痛!
快走!快走!加快脚步去追寻自然吧!伸出手,紧紧握住那些流失的美好吧!
抛开虚伪的华丽长衫,去找寻存于罅隙间的美好吧!
《有一种青春叫奉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奉献读后感篇四
《斑羚飞渡》描述了一群被逼到伤心崖的斑羚,为了能使斑羚们活下来,头斑羚想出了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一群狩猎队把一群斑羚逼到了伤心崖,斑羚们走投无路,进退两难。后面是气势汹汹的狩猎队和猎狗,前面是悬崖绝壁。就在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山峰,头斑羚想出了主意,它吼叫了一声,斑羚们立刻分成两队,一对未成年斑羚,一对为老年斑羚,两队里各走出一匹斑羚。成年斑羚跳向山峰,老年斑羚差不多同时也跳向山峰,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当成年斑羚往下降落时,老年斑羚刚好在它身下,让成年斑羚踩在自己背上,成年斑羚猛地一蹬,跳到了山峰上,而老年斑羚则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最后,因为斑羚群是单数的,所以,最后一头斑羚没有过去,而是走上了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奉献读后感篇五
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就用《爱的教育》中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如:《狂欢节的最后一天》。它写了一件令人深思、泪流满面的故事:“在热闹的大街上,一对母女在走散了,一位位好心人帮助小女孩找妈妈。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她们母女终于相聚了。”想想平时,我不禁低下了头:“每次我走在大街上,总是看见一些流浪的乞丐。可是,我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他们,也从来没有给过他们一分钱。还有,当我看见与亲人走散的小孩时,我甚至没有产生一丝的同情心,便与他擦肩而过。”瞧瞧自己的行为,再看看书中那些人的举动,我能不感到惭愧吗?唉!
在不知不觉中,我品尝完了《爱的教育》这个“五味瓶”。()
当我品尝到“酸”的时候,鼻子一酸,“金豆豆”、“银豆豆”哗啦哗啦地掉;当我嘴巴里嚼着“甜”时,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简直可以说是一晚上睡不着……生活中的“五味瓶”也一个样,不可能只让你尝到“甜”,而让其他人专门去尝“酸”、“苦”、“辣”、“麻”。但是,命运有一大半是在自已手上的。你如果去帮助困难的人,你和他(她)都会尝到一块香甜的“巧克力”,而上天不却能命令你去做。
《爱的教育》,作者在书中却创造了一个梦想中的爱心世界。而全世界人要共同创造的,将会是一个充满团结、友好、和平的世界,一个在现实中的爱心世界!让我们在爱的关怀中成长,并且把一些并怀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话,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