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生清单读后感篇一
一翻开书,掉下一个硬硬的圆形纸垫子,像平常在咖啡馆里常见到的杯垫。浆黄色的外圈上面印着一行话:“人生有一种艰难,是舍弃无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开始”,而橙黄色的内圈,什么也没写。为什么书里放着的不是传统的书签,而是一个小杯垫呢?我举起垫子,手指轻轻划过弯弯地排成一条弧线的这一行话,“舍弃-开始”,慢慢地绕一圈,又是“舍弃-开始”,犹如人生的轮回,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也是另外一个起点。
我的阅读,从这个咖啡杯垫开始。“我得把咱们今天会面的要点全部都记下来,列个清单。”
书里的布里特—玛丽,把每天每次要做的事情都会列一个清单,然后一件件做完。看到玛丽的固执与较真,我常常会找到自己内心深处向往的那个自己,真诚、善良、做事完美无缺。
因为自己一个随性的人,从小就很不喜欢列清单,想到那儿做到那儿,一阵风一阵雨的,也因此常常丢三拉四,忘东忘西,妈妈最是讨厌我的散漫,一天到晚地数落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天要做的事列个清单,多清楚省力啊!”暑假军训前,她追在我后面,逼着我用纸列了要带的东西清单,然后强迫我按照清单一条条地准备。别说,这招还真是特别管用,当用笔一条条地把完成的事情打上勾时,很有成就感。
可能正因为自己总做不到这样清晰地列清单,所以清单于我来说,是一种有逻辑的象征,每天清晰地知道要做什么,可以不让时间白白流失,每天不会浑浑噩噩地过。清单式的人生,或许就是为了不错过生命的每一天而做的坚持吧。
叉子、刀子、勺子,就得按照这个顺序来。
63岁的玛丽,她总是做着我想做却一直无法做到的事,或许在大多数人眼里,固执刻板的玛丽,可笑而又不讨人喜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如劳动就业办公室的那个女孩一样,不明白杯垫、合适的杯子以及镜子有着怎样的价值。井然有序的生活,慎重体贴地待人,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善良。
杯垫是一个圆,没有上下左右之分,有时,生活亦是。玛丽的固执而有秩序的生活,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也是一剂生活的毒药,她天真地相信,只要什么都不变,生活就能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她没变,周遭的一切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她明知肯特外面有了女人,却选择自我欺骗,直到接到那个女人的电话,打破了她的幻想,她执拗而又懦弱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婚姻的不幸。
玛丽来到了来到小镇博格,看管废弃娱乐中心,可迎接她的却是一只砸向脑门的足球……从此,一群野孩子、小混混、酒鬼和一只老鼠将她的生活搅得鸡犬不宁,她的执拗同时也改变了小镇里的人,她勇敢的面对劫匪,她清洗整理每一个有污渍的地方,诚实、善良的她找回了博格人的希望,人们接纳了她。在这里,她找到了被人需要的感觉,她眼里不仅仅只有肯特,有了别人,同时也让别人,看见了自己。
或许,很多人在书里读到的是勇敢、梦想、追求自我等等,但是,我却常常感动于玛丽的固执、真诚、善良。她会告诉老鼠,希望它能找到可以共进晚餐的同类;她会在破旧的娱乐中心门口,放上系了蝴蝶结的啤酒瓶,体贴地写上:吃完以后无需把碟子放回去,这不会给我添麻烦;她会为找到一个安置阳台植物的地方而热情洋溢,勇不可当;她会固执地走进坐轮椅女人的厨房,拉开餐具,按照正确的顺序整理里面的餐具。我想,博格的改变,正是因为她的这份坚持,最终,玛丽的真诚善良接纳了生活的改变,她改变了博格,改变了博格的人们,更改变了自己。
玛丽学会了从容地细数自己的心跳,开上了足球队孩子们帮她加满汽油的车子,开向了那个她一直想去,却从未去过的地方——巴黎。
合上书,固执的玛丽一直在脑海里转着,她再也不用担心没人知道她在这里了,在博格,在我们心里:“不管发生什么,无论她在哪里,每个人都知道布里特-玛丽来过这里。”
拿起夹在书里的杯垫,在什么字也没有的橙黄色的内圈,我提笔写下:“人生最艰难的不是重新开始,而是自始至终都坚持着真诚善良。如果,不坚持,那么,你连重新开始的机会都没有。”
玛丽的杯垫,垫的不仅仅是一只咖啡杯,而是此时此刻正在喝咖啡的我们。作者:作作
人生清单读后感篇二
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写书评,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摘抄。
看这本书的缘由,可能是在公众号或者知乎里,看到有人推荐,推荐理由,很可能写的是一个63岁的老太太如何一步步人格独立,找到自己。
“人格独立”,这个词,没有认真出现在自己过往20多年的人生里。
小时候的自己,走着既定的道路,上学、考大学、读研、工作,都随社会的大体价值观,自己只是做个乖乖女,很听话,很懂事,没有其他想法。
作者的语言可爱怪诞,像是自言自语,很多细节描绘的生动有趣,画面感十足。这个63岁的老太太,围着一个男人、一个家庭半生,最后不得不面对丈夫出轨,在我看来十分残忍。但她没有沉寂在这样的背叛愤怒情绪里,她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远离这些伤痛,去做丈夫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去尝试曾经跃跃欲试的人生。她固执、说话直白,很多时候一根筋不懂变通,仿佛生活就应该按照清单办事,不能有偏差,讨厌足球却去了以足球为信仰的博格,一个衰败的小镇,这个尖酸刻薄的小老太,其实也善良真诚,她带给了博格希望,博格也让她做了改变。故事的最后,是她开车去了巴黎,那个她年少时,就想去的地方。
看到书里的玛丽,离开肯特的日子里,一遍遍的想念,看到的每一个物件,都会想到肯特的喜恶,每一件事,都会想到肯特的评判,在那些围着肯特转的自以为的安全稳定的生活里,渐渐变成了肯特的附庸,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而她自己,也活在肯特的定义里,要不要出去工作、能不能安装家具、经济危机有没有过去,等等很多事,不是玛丽自己想不想、能不能,而是肯特愿不愿意。
曾经自以为独立的自己,却也不知不觉的,活成他的附庸,像在牢笼里,痛苦不堪,却也挣脱不掉。为什么挣脱不掉呢,也是把自己活在了他的定义里吧,他说自己可爱就觉得自己可爱,他说自己情绪化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烦人,他说自己这个做不好那个做不好,就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可是,为什么你能不能做,是别人说了算呢?他们可以发表评论,但是你对自己的认知呢,20多年来形成的自我认知怎可就随着相处几个月的人轻易改变,你自己傻不傻?所以,逐渐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并且有去追寻的勇气。另外一个学习到的地方,是对于偏见的理解。可爱的玛丽,经常一边带着偏见看人看物,一边提醒自己万万不得有偏见。人的偏见,往往来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喜欢以己度人,可是人会变,认知也会变,收起成见,以宽容之心,好好做自己。
最后,希望自己,63岁时,仍有一跃而下的勇气。
人生清单读后感篇三
合上整本书,留在我脑海中的是足球和小苏打。
利物浦队会在输掉这个赛季的下一个赛季有机会赢回一切,曼联开除了他们的俱乐部经理,重新开始,热刺承诺下个赛季会表现得更好,这个世界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找到支持阿斯丹顿维拉的人。博格和整个社区的居民仍在这里生活,玛丽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被人放弃的社区,博格也让玛丽从五十多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不论是跳下去的玛丽,还是徘徊未跳的玛丽,像是性格迥异的双胞胎站在我合上的书本上。
60岁,仍有谈恋爱的可能,仍会学习接受新的事物,仍可以被人喜爱和需要,仍能为自己做出选择。读的过程我几次都在头脑里浮现年轻人的样子,到作者文字的描述又把60岁的玛丽拽了过来,是我自己的观念把老人禁锢住了。遵照人生的清单行事是一种生活,打破规律跟着自己的心往下走也是一种生活。
人生清单读后感篇四
童年时代比自己更优秀也更受父母疼爱的姐姐在全家出游的途中车祸去世后父母突变的情绪让布里特-玛丽变得只为讨好他人而活,包括选择的婚姻。在60多岁,继子女长大离家,丈夫出轨后出于对独死无人知的`恐惧她选择了重新工作,因为这样,“当你没去上班的时候别人会知道你出了意外”,来到刚开始厌恶的博格后在慢慢的相处中她认识到了很多“不曾放弃”的人。
她是一个偏执的人,只认准清单上的事,必须强迫一切干净整洁,始终秉承“文明人”的做法,十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她只想过一尘不变的正常生活,但“她想知道,一个人在老去之后,灵魂中还剩下多少自我改变的空间,还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他们会怎么看待她,会如何让她认清自己。”直到在博格的所见所遇,在“真正朋友”和孩子们的鼓励下,她在回头的丈夫和正义警察斯文的追求中没有“敲开谁的门”,带着孩子们赠送的汽油,开着自己的车,往前开,去她一直向往却不敢前往的巴黎。
想要改变,想要做自己,想要为自己而努力,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
人生清单读后感篇五
书的一开始,作者刻画了一个让人讨厌的布莱特.玛丽形象,但是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却看到了这个老太太越来越多的可爱之处。
小时候因为一次车祸,玛丽失去了自己的姐姐英格丽德,从小她就感觉到父母对英格丽德更偏爱,在车祸后甚至觉得父母希望失去的那个人是自己。
也许是天性使然,不管是在姐姐活着前还是死去后,规规矩矩的玛丽始终努力地去讨好父母,希望他们看见自己,但是却始终没有成功。
母亲去世后,玛丽遇到了离异后的肯特,投入了肯特的怀抱,只因为她需要一个需要她的地方。而在往后的几十年生活里,玛丽一如既往地为肯特和肯特的孩子付出,她努力实现别人的梦,忘了自己的梦。
故事的背景是国外,可是却让我想到国内在我身边许许多多的妈妈们,甚至是自己的妈妈还有未来的自己。作为女性更容易去迁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排在了别人的需求后。
这样付出的生活,直到63岁,玛丽面对肯特出轨,不再需要她,一切仿佛陷入了绝境。但是好在她没有放弃,反反复复到劳动就业服务处去寻找工作机会,去了博格,在那里有遇见了薇卡、奥马尔以及其他小镇居民,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一点点吸引到了不同以往的好朋友。
一路前往自己从小就梦想的巴黎,我相信这是玛丽自己的梦,她终于意识到要去实现自己的梦了。这个结局提醒我,需要更注重个人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如玛丽在故事结尾同肯特所说的那样,她有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感谢阅读让我可以不用经历,却提前感受到自己未来可能会面对的情境,及时地提醒着我,不要为了他人的需求而放弃你自己的梦,自己的自我实现。
此外,实现自我第一步是找到自我。是我现在在做,但还不明确的事情,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