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一
五二的下午,就是一直看这本书。看得时候,感觉心里有千言万语,看完了,心里仍有万分感慨,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这本书讲了一个本该有美好前程的少女,却被补课老师诱奸,乃至最后疯掉的故事。
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本书是基于作者真实故事改编,而作者在两年前在家中自杀身亡了。所以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愈发感到惋惜。
“她知道一定哪里出错了,从那一刻开始失以毫厘,以至于如今差以千里。他们平行、肩并肩的人生,思琪在哪里歪斜了。”
从十三岁开始,当她第一次被补课老师侵犯的时候,她就开始失去了她的未来。会有人说,如果她反抗,也许她可以重新把握未来。她何曾没有尝试过呢,但是各种原因都导致了她的悲剧发生。
·她的自尊心
“最终让李国华决心走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这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
她受到的教育告诉她,这件事是肮脏的,就算是别人的过错,她却要为此说对不起。
甚至她还“爱上”了强奸犯,这有点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当她发现自己无法从困境中解脱时,她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代课老师紧密联系起来。
“这几天,我唯一想出的解决之道,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不只是他戳破我的童年,我也可以自己戳破自己的童年。不只他要,我也可以要。如果我先把自己丢弃了,那他就不能再丢弃一次。反正我们本来就说爱老师,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自尊心破碎,她骗自己说,这是爱。所以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故事中这五年来发生的事情。一直不过是房思琪在与她的内心,她的自尊心作斗争,或者说是自欺欺人。可是架设在这“虚假”、“脆弱”、“丑陋”、“肮脏”上的爱怎会牢固,终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
在与自尊心斗争的日子里,她早已经伤痕累累。书的后记中,作者在描述她吞药自杀未果,在医院病房里的经历中写道:“自尊?自尊是是什么?自尊不过是护理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误地拉在里面。”
·她的家庭
尽管粗心的家长从来没有发现女儿的异样,但是当房思琪想要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时,他们却间接把女儿的路给堵死,给她判了死刑。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种天真的口吻对妈妈说:‘听说学校有个同学跟老师在一起了。’‘谁?’‘不认识。’‘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思琪不说话了。她一瞬间决定从此一辈子不说话了。”
在她第一次被性侵,当她想起父母时,她想到的是:“我抬起头,觉得自己看透天花板,可以看到楼上妈妈正在煲电话粥,粥里满满是我的奖状。”她的父母给了她太多期待,期待她变得更加优秀,可是这期待更多只是满足他们炫耀的虚荣心罢了。当思琪疯了之后,他们想到是把她送的远远的。
“医生的诊断刘怡婷听不清楚,但她知道意思是思琪疯了。房妈妈说当然不可能养在家里,也不可能待在高雄,大楼里医生就有好几个。也不可能待在台北,资优班上好多父母都是医生。折中了,送到台中的疗养院。”
当她陷入绝境,父母本可能是她可以抓住的最后的一根稻草,显然稻草最后放弃了她。
书中还有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怡婷、伊纹、饼干、郭晓奇。不知怎么,阅读过程中总觉得她们都是一个人,可能都是作者想出的思琪的分身。
·怡婷,在书中被称作是思琪的“灵魂双胞胎”,她们各方面都很像,唯一不同是:思琪很漂亮,而怡婷却不那么漂亮。书中反复强调了怡婷很喜欢、崇拜李老师,每次作文课她都很期待、很认真去上。
“怡婷很喜欢每周的作文日。单独跟李老师待在一起,听他讲文学人物掌故,怡婷都有一种面对这满汉全席无下箸处的感觉。因为不想要独享老师的时间被打扰,根据同理心,怡婷也从未在思琪作文日敲老师家的门。”
如果怡婷真的是没有被性侵的思琪,那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位老师。但是我觉得这喜欢,绝对不是爱,只不过是十三岁少女对博学的老师的崇拜罢了。但是因为性侵,这份“喜欢”最终扭曲、演变成了畸形的“爱”。
·伊纹,本是一位文学博士,但是因为“爱情”,放弃了她本来向往的道路。书中多次写到她和思琪很像。“交响乐大奏,掌声如暴雨,闪光灯闪得像住在钻石里。她们后来才明白,她们着迷的其实是新娘子长得像思琪”。但是她的婚姻是不幸的,也许是作者在借她的经历,在描写思琪的另外一种人生,依旧悲惨的人生。
但是书中,伊纹最后好像是和毛毛在一起,看读者的书评,好像毛毛是以作者现实生活中的丈夫为原型。希望她在书中可以一直幸福。
·饼干和郭晓奇是书中另外两个被李老师诱奸的女学生。
我个人对书中描写的社会不是很理解,老师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居然是关于小三、嫖娼、诱奸女学生这种话题,似乎在他们眼里,这才是常态、常事。甚至,书中的女性班主任居然会把女学生送上门给禽兽李老师。。。当然我觉得仅一海峡之隔,对岸的宝岛不至于这么混乱,我就权当是作者作的艺术化处理吧。
饼干是李老师诱奸的第一个学生,饼干在这件事情后就和他男朋友坦白了,结果换来的是男友的唾弃与厌恶。
“饼干的男朋友抽烟,三根烟的时间,他就决定跟饼干分手。饼干哭得比在小旅馆还厉害,问为什么?男朋友把第四根烟丢在地上,才抽了四分之一。烟是饼干男朋友唯一的奢侈品。‘我干嘛跟脏掉的饼干在一起?’饼干求他留下。‘所以你刚刚才给我!脏死了,干’饼干跟地上的烟一起皱起来、矮下去、慢慢熄灭了。”
而郭晓奇就是那个被女班主任亲自开车送到李老师公寓的学生,在这件事发生后,她选择了沉沦,然后她被学校退学,然后她的父母知道了,然后是典型的场面。
“两秒钟后,郭爸爸的声音如泥石流,淹埋了整个家:‘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的出去?’‘什么叫‘这种事?’‘乱伦!’那两个字像石头一样击中了晓奇的眉心,晓奇倒在长藤椅上,藤椅痒痒地嘎吱响。妈妈把喉咙都吼出来:‘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
不同的是在这之后,她选择了反抗,她把她的经历放在了论坛里,希望能有所改变。
“她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样的事情应该停下来了。论坛每天有五十万人上线,很快有了回复。只不过与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所以你是拿了他多少钱?”
“当补习班老师真爽!”
“第三者去死!”
“可怜的师母!”
“对手补习班工读生发的文吧?!”
……
她接受到的是恶俗舆论的暴力,也许这也是作者在世的时候,每天必须面对的吧。
也许她们都是思琪的分身,作者借用她们的经历表达,不管思琪怎么选,结果都是相似的。
在某种程度上,房思琪或者作者的悲剧结局,其实是一种必然。
她们自己或者这个社会,终究是没放过她们。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二
早有耳闻的一本书,曾被新闻推上风口浪尖的作者和书。看新闻的时候就已觉够沉重,躲着没敢看这本书,没想到我还是会看了这本书——在新闻热度退了以后。
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内心一定安静又失望,有道不明的失落,就像是努力了一场期待已久的考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伤心之后,无所适从,不那么难受,也不开心。作者的心情应该比这些更压抑吧,对,压抑。
我们的社会不讲性。房思琪的妈妈说,性教育是需要性的人才会讲。是吗,在思琪的冗长的被剥夺的那几年,她的父母缺位了,以至于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会疯。
诱奸,多么恶劣的手段,是的,李老师才是坚强而勇敢的,多讽刺。沉重的,沉痛的内心诉述。你不忍心读下去,那么漂亮的女孩子,那么美那么纯洁干净的女孩子。
连心疼都觉得是残酷的,更明白,存天理灭人欲,是多么不顾一切的虚伪的口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性教育上,我们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有很多功课需要去做,希望世上只有一个房思琪,希望,所有的为人师表是真的为人师表。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三
当我尝试去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能完整的看下去,结果还是中途有些崩溃。就像当时我看《人间失格》一样,我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人的存在,怎么也像不明白。我不明白,就像房思琪到最后也没能明白过来。
你要问我读这本书有什么感受,我只能说我看着自己一步一步的随着作者走进冰窟、掉入地狱中。这本书捧在手中很是沉重,可是当你去认真的翻阅内容时,忽然就觉得里面的房思琪很轻,很想将她捧在手心细细的呵护,她简直没有任何重量存在。就像当初许伊纹对刘怡婷所说的”……怡婷,你才十八岁;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思琪从来都不存在……”
假装房思琪不存在吗?可是许伊纹又是谁呢,刘怡婷又是谁呢。她们之间的人生到底是那里出了错呢,以至于这个节点会活生生的吞噬掉一条可爱的生命。她是那么聪明啊……就像小酒馆老板娘说的叶藏是个好孩子一样啊。
……
……
许伊纹是她平行世界中的未来,刘怡婷是她平行世界中的现在;本来的生活模样就是房思琪慢慢变成那个她们口中的”美丽、坚强、勇敢的伊纹姐姐。”坐下来静静的回想房思琪的一生,回顾作者接受采访时说的”:我就是要看看房思琪的人生到底是在哪里出现的问题,刘怡婷和的思想一样、行为举止一样甚至连喜怒哀乐都一样,可唯一的差别就在于美丽这个词汇上。刘怡婷脸上有着小小的雀斑,而房思琪却没有,她长得就像她的伊纹姐姐一样,瓷白而可爱,就如同天使……”
记忆慢慢剥离现实而独立存在,林奕含在后记中写下了这些内容。当我读到这些美丽而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文字时,浑身战栗不止,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写下这些文字时的痛苦与挣扎。
先前有个朋友知道我买了这本书,就问我这本书如何”:不怎么样,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喜欢这种有些故作聪明的语言叙述风格,总之我不喜欢。”
直到后来有一整天的时间,我想着既然花钱买过来了”:不看完,怎么对得起自己花的这些钱呢?”我向来是节约主义者,尤不喜浪费精神食粮。
于是,这一整天我什么地方都没有去。
……
……
这本书的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可以用”房思琪被国学补习班的李国华于十三四岁时被强暴了,许伊纹在和钱一维结婚后的很短时间内被家暴了。最后的结果是房思琪疯了,被送进台中精神病院,她什么都不记得了;许伊纹最终和毛毛(毛敬苑)在一起了,虽然许伊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但她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它简单到可以用寥寥数语概括完……
但相信我,这只是它的表面,就像你的衣服;当你慢慢的随着作者的笔端沿着故事中的两条主线走着,你最终能看到的是一种真正的真相;而很可惜的是,现在有太多人去喜欢看事物的表面而不去发现内在的涵义,就如同长相……有趣的灵魂和俊朗的外表到底那个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王小波和李银河的那种不多。
房思琪和刘怡婷用只有她们之间才懂得的语言说着类似的话”:皇帝的新装、大人的皇帝的新装……”她们一直在用她们不懂得词汇来形容那些大人得行为,是的,她们的确不懂,否则当房思琪第一次被强暴的时候,她选择了沉默……她曾经小心翼翼地问过这样地问题”:她们学校和地某个女生和老师好上了……”房妈妈连看都没看思琪就冷漠的说道”:那她可真骚啊。”
我看到这里在想,如果当时房妈妈能够留心女儿说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她一定能发现自己女儿神态地异样,能够早早地将这一切都扼杀在摇篮中,可是没有如果,它就这样冷冰冰地展现在你的面前,直到把你冻的浑身战栗……
”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就跟着做什么,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过得真是无聊……”
不知道在那里看到的这句话,当时看过一遍直到现在还记得,就我的记忆来说,这确实算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奇迹。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用在这本书中,为什么,因为它比较适合,适合这种美到极致便为地狱的美,它就像一种你面对死亡的时候,嘴角依旧是狠狠的翘起来,直到鲜血流满嘴角,口水从嘴角诞出来,也要保持微笑的态度……
房思琪在这件事情上保持了沉默,李国华知道房思琪会保持沉默,房妈妈知道自己的女儿很漂亮很懂事就行了,刘怡婷知道房思琪和李国华好上了,但仅仅局限于知道,许伊纹曾经有机会知道房思琪所经历的故事,但她还有自己的故事没有讲完……
许伊纹的故事源自于张太太的冷漠”:钱一维打跑了几个女朋友我不是不知道,今天就是穷死也不让婉如嫁过去。”婉如就是他们的女儿,后来他们的女儿嫁的很体面,张太太就开始把许伊纹退下去了,我想这就是在道德法律上的谋杀,如果有的话,也就是说为什么造成许伊纹后来的种种遭遇的原因并不是钱一维,那真的太狭隘了,这笔帐应该记在人类的冷漠上面:房思琪的悲剧也在于冷漠,在于这个社会对她们女孩的冷漠,否则房思琪也不会选择默默的将这一切吞下去,所以她需要一个理由”:既然老师他说是爱我的,那么如果我也爱他的话,那么这发生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她如是想。
这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绝对不是。
……
……
整个故事的语言叙述确实有瑕疵,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喜欢上这本书的原因。我不了解时,我对这种风格不甚喜欢;当我了解时,我就陷了进去。打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不知道你是否看过颜真卿的一个祭文帖,我先前在某个视频中见到过,这个帖是颜真卿的初稿,并没有经过任何的修饰,因为这才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不完美成就了他的完美,也就是赋予了故事的涵义,字画的内在精神……这本书也是如此。”
或许这本书的社会意义大于它的文学价值,它最让人心碎的是以一种近乎纯真的口吻来叙述地狱中的事情,它中间的反差真的很难让人去接受和理解。这或许也就是作者想要说的”:如果可以重来一遍,我不会对过去说既往不咎,因为那太装逼了。我会对过去的生活说声”:滚。”作者林奕含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她写下这些东西只是因为她实在是太过于痛苦了,她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所以写作这件事情,不是我找上它的,而是它找上我的,我每天写上八个小时,然后就会陷入到一种无可名状的状态中,痛苦……无尽的痛苦,我想在这里形容我自己一个词:幸存者。”
她不需要别人理解,因为她最终知道人类的幸福是相通的,但痛苦却永远不是相通的。她想说出来,只讲给自己听,讲给那些不再消费房思琪的人听,讲给如今仍在痛苦中的人听,她只是想讲给一部人听这个故事,很难过的一个故事……
她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所以她一点点的将自己肢解开来,让你看……
谢谢。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四
2020年4月27日是作者林奕晗去世三周年的日子,在看这本书之前看过很多相关的报道,关于作者这一生与性侵斗争的故事,站在受害人的角度告诉了大家她当时茫然扭曲的想法,不断催眠自己性侵是老师对她的爱。也正是因为得知真人真事的存在,让我迟迟不敢打开这本书,好像就可以不面对已经发生了的悲剧。
三年过去了,网友们对这本书的文笔还是赞不绝口,看完之后我一边惊讶她的文笔,一边惊叹她的人生。思琪也曾问过她的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而房妈妈认为思琪还小,不需要接受性教育,懂事的林奕晗没有直面揭穿房妈妈的回避,只是在书中轻描淡写的叙述“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我不禁天真的想着,如果当时房妈妈细心点,敏感点,关心思琪,她是不是就会放下强烈的自尊心跟妈妈坦露心声?书中另一个主人公刘怡婷,大概是林奕晗在正常精神状态时的幻想伙伴--以另一个自己的身份切入将故事细细道来。
“生活里有电影,电影里有戏剧。生活里也有戏剧。”思琪并不孤独,她还有伊纹姐姐,这个命运同样坎坷的弱女子,二十多岁嫁给了有钱的钱先生还以为自己嫁给了真爱,钱先生不是不爱她,只是他喜欢喝酒,一喝醉就会打人,从此伊纹姐姐苦不堪言。不论春夏秋冬都是穿着高领长袖,生怕别人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
林奕晗表达方式十分的细腻,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想什么,联想什么,事实上又发生了什么事都写得合情合理,细腻通透。
“老师喜欢她的羞恶之心,喜欢她身上冲不掉的伦理,如果这故事拍成电影,有个旁白,旁白会明白地讲出,她的羞耻心,正是他不知羞耻的快乐的渊薮。”写到性侵,仿佛事情就在发生在眼前,那种禽兽行为即使是文字叙述,都让我有种想吐的感觉。更别提林奕晗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复的回忆,咀嚼,用词,造句……除了心疼,更多的是不忍。
这本书清楚的表达了人性,邻居们明知钱先生有家暴行为还介绍伊纹给钱先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房妈妈认为如果老师和小女生发生关系,那个女生就一定是骚货。“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思琪的嘴。”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五
在写之前我想在此感谢林奕含作者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粗谈“文学”
“文学”这个词太大,不是读几摞小说就能侃侃而谈的话题。如果有人问我,文学是什么?你对文学的理解是什么?我恐怕会不知所措,含糊却略显坚定地说文学是神圣的,犹如与上帝沟通般难以接触地,但我还会说,文学到处都是,你低头看看地上,看看周围,再看看我,到处都是文学,小到浮游大到黑洞。
想想也不免觉得有些幽默之意,“文学”竟会从我这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口中脱口而出。这似乎“文学”是市场中的大白菜。如果现在在朋友圈里有同龄人大肆谈论文学,我心里必会给他评论“少装x了!”
“温良恭俭让。温暖的是体液,良莠的是体力,恭喜的是初血,俭省的是保险套,让步的是人生。”美丽的文字暗含着房思琪心中巨大的深渊,深不见底,往进去,眼睛尽被黑暗填满,一处也不剩。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六
这本书因作者自杀而进入大众的眼球。这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略沉重。
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是把美好毁了给人看。林做到了。小思琪的美,像圣洁的天使。李老师的魔爪像一只黑手,把她拖入无底的深渊,直至毁灭。
阅读的过程,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斥着的痛苦和纠结。在气愤李老师无耻的同时,多希望思琪能勇敢地说不!能对家人和朋友说出李老师的行为。也希望思琪的朋友和家人能够花点时间去关心她的异样,多跟她沟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吧!
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让更多的思琪免离魔爪。这也许是作者忍痛把自己的故事剖露出来的力量之源吧。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七
这本书传达出来的东西是强奸犯多么可恶,小女孩一辈子就完了多么惨,利用煽情代替思考。其实这种思想观念是没有太高价值的,它没告诉你们到底怎么保护自己,没告诉你即使遇到这样的悲剧你也同样干干净净活得精彩。主题依然囿于被侵犯者被毁掉是个十足的可怜虫。
她不是错了才被侵犯,而是被侵犯才犯了错,很多人不愿意提起她的错,不代表这个错误就不存在。当我们的不勇敢以及可怜的自尊心干扰了正常生活甚至发展成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时,那么我们的软弱和自尊就是仅次于侵犯者的一种错误。只有大胆面对这样的错才能减少犯同样错误的几率,而不是一有人接开这个伤疤就用一套“反被害者有罪论”或“男女对立论”互相攻击,比如李星星事件里很多人就容不得半点猜疑即使有着明确的证据。
施暴者固然可耻,固然要被严惩,但即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惩戒,在女孩自己已经认为自己失去所谓的清白变得肮脏不配被爱的前提下,他们的惩戒又有什么意义?全世界都把施暴者当做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严惩,并把被害女性当做无比可怜一辈子都毁掉的可怜虫,这并不是保护,这是让女性无法真正痊愈的原因,让女性忘不掉她们痛苦的经历。
我认为这本书意义所在是教会孩子以及家长要有防范意识,要小心身边每一个潜在危险分子不被外表欺骗,告诉这个世界的确有这种悲剧在某个角落发生,而不是一味强调共情,聚众呼喊侵犯者多么可恶,被侵犯者多么惨。小说的出版并不能减少李国华的诞生,这种煽情drama式的反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周作人散文初恋篇八
最新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中邀请了著名主持人杨澜,黑色的西服与干练的短发,知性又大方。节目中,杨澜问了黄晓明一个问题。
“这个世界上评价男人和女人有时候标准不是那么一致,你觉得女人味是谁来定义的呢?”
做一个假设,100个男人里,当问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女性时,应该会有不少人会回答“女人味”这三个字。那么问题来了,他们所喜欢的女人味是什么味呢?是香香的味道?还是臭臭的?或者是酸酸的?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种“中性”风格的女生是没有女人味的。
很多女生应该都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被男朋友嫌弃“没女人味”,被父母说“没女孩子的样子”,被同学朋友说“女汉子”。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弱小的十三岁女孩被qj,那是这个女孩子的错,德高望重的国文名师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呢?小小年纪就和老师谈恋爱,谁呀?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被男生s扰的金智英在另一个女子的帮助下逃脱后,反被骂“臭b子”,回到家后又被父亲指责“为什么偏要去那么远的补习班补习,为什么要跟陌生人说话,为什么裙子那么短……”
是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时时刻刻做那个有”女人味“的乖乖女,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所以我没有没有达到你们心中所期望的”女人味“,你们就要批评我喽?在《单身时代》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人们用藐视、畏惧和同情的复杂眼光看待中国剩女,不过大家都普遍认为她们是时代的产物。她们生动地见证了过去30年间中国女性获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现象,这使她们并不急于结婚,或者婚姻对于她们来说并不那么重要。这些女性都是独生女,但是大多数都受过良好教育,以事业为重。特有的生活经历和相对的经济独立性,使她们更清楚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伴侣。
为什么“中性风”现在这么流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觉醒了,与其在乎别人的眼光、迎合别人,不如走自己的路,做自己。
你敢说这种我行我素,不是一种女人味吗?蔡依林曾说过“感谢那些曾经不看好我的人。”
舆论始终没有放过她。后来,她变了。她开始唱“管你小众大众我呸”,她开始唱“看不见我的美是你瞎了眼”,她开始用歌声与这个世界喊话”审美的世界谁有胆说那么绝对“。神奇的是,当她不在意舆论评价时,舆论好像也放过她了。蔡依林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表现女性的力量,对于那些还在唱情情爱爱的歌手相比,高下立判。从在意别人评价,躲在角落偷偷哭泣,到现在活出自我,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如今,蔡依林的气场早已修炼到了一米八开外,有点不好惹。包括《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宁静静静子,都是“不好惹”那一卦的。
可是,你能说这么”不好惹“的女性,没有女人味吗?ok,你可以说,这种女生都太强势了,老徐话说:太强势的女生容易吃亏。嗯?你怎么知道强势的女生,没有可爱的一面呢?难道女性只有“柔弱”这一个角色可以扮演吗?房思琪因为软弱最终自杀,金智英因为妥协患上人格分裂。
就像是每个王朝颠覆时,错的不是帝王昏庸无道而是红颜祸水。
房思琪在尝试向母亲求助时,母亲无意识的回复让房思琪决定不再提起这件事;金智英的婆婆口口声声说媳妇就是自己的亲闺女,却从来没把金智英当做闺女过;最终砍下美杜莎头颅的人,是女神雅典娜。
如果一个穿着性感的女性被侮辱了,肯定会有很多人评论是她的衣着打扮太招惹人的原因,而这其中肯定不乏一些女性也会这么去评判。
真的很嘲讽,关于女性身上的”枷锁“,很多是女性自己加上去的。
都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不同观念女性之间的对抗,更让人觉得悲凉。所以,中性、强势没有女人味,柔弱、性感又会有危险,到底怎样才能满足大众的喜好呢?这大约是一道无解的题。
那女性同胞们,既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不如放飞自我,不去讨好他人的喜好,就做那个最特立独行的人,哪怕别人不理解、不看好,做自己,最好。
就像晓明哥哥的回答那般:每个女人,都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自己的女人味。
同理,男人味也不是谁谁就可以随意评判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专属于自己的”味道“。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可甜可盐,又美又飒,可娇柔魅惑,亦可上阵杀敌,做新时代女性,做最有”女人味“的自己,做最”硬核“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