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荷花教学实录于永正篇一
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冒","破裂" "饱胀,"等词语.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迫不及待)
为什么呢
(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2,想看看荷花吗
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听!多美的一个词语.也只有这样的词语,才配得上这么美的荷花呀!
亭亭玉立的荷花! 千姿百态的荷花! 洁白无暇的荷花!
冰清玉洁的荷花! 含苞欲放的荷花! 翩翩起舞的荷花!
争奇斗妍的荷花!
3,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打开书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荷花.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觉得写这篇文章的叶老,他是怎样看荷花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前后巡视.)
哪些地方,哪些段落让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看荷花的,找出来可以再读一,两遍.
(1)有滋有味地看荷花.
(作者是有滋有味地看荷花,你呢,是有滋有味地读荷花.)
(2)仔仔细细地看荷花.
(因为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连花瓣儿中的小莲蓬都发现了.他不但注意了荷花,还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
(3)津津有味地在看荷花.
4,读了书,我们体会到文章里的那个我,是在仔仔细细地看荷花,身临其境地看荷花,如痴如醉地看荷花,有滋有味地看荷花.是吧 这样看荷花那才叫美啊!我想,看荷花是这样,读荷花更需要这样.就这么仔细地,有滋有味地,津津有味地来读,先读一读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跳"! "探"! "蹦"! "伸"! "钻"!
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 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 为什么 同学们,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 非常高兴 欢天喜地 非常激动)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qing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7,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背第二小节)
8,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 (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10,面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深深陶醉美景之中.我们和作者一样被荷花池的美景陶醉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 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小节.
11,多么美妙的境界呀!在这样境界里,如果你是画家,会怎样呢
如果你是歌唱家,你怎样
如果你是舞蹈家呢
如果你是诗人呢
12,有许多诗人就曾经留下了不少赞美荷花的诗句,课件欣赏:
(《江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荷花教学实录于永正篇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叶老先生以精美的文笔,精确的语句,栩栩如生的再现了公园一角婀娜多姿的水中白玉仙子——《荷花》,使人深受美的陶冶并生发对大自然美妙神奇的由衷赞叹。该文以其描写的形象性和艺术的精湛性,多年来,一直是广大师生读写的典范。前日,在县教研室组织的全县优质课竞赛上,再次感悟了《荷花》给我带来的无尽享受,也再次引发了我对其重点的思考。
该文对一朵朵白荷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后,笔锋一转,“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荷花》的精彩之笔,也是《荷花》的重点所在。把真的、活的荷花比作一大幅画(也就是如画);而这一幅画又是活的、真的(也就是画的真实、逼真)。
如画,风景如画,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有什么好呢?画是艺术品,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又和生活不一样,常为体现某一主题,而把同一主题的材料提炼到一起,抛弃非主题(或不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如一幅为体现美丽景色的风景画,把美丽的景物提炼到一块,抛弃不美丽(或不能表现美丽)的景物。它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更集中、更理想,因此更带有典型性。那么,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一池荷花多姿多彩,像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比其它地方普通的更能体现水中仙子的美丽,并能反映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以如画好。
如画,就是图画、雕刻等艺术品描写的好,同真的、活的一模一样,那又有什么好呢?朱自清在《论逼真与如画》中说:“这就牵连到这个‘真’字的意义了。这个‘真’固然指实物,可是一方面也是《老子》、《庄子》中的那个‘真’,即自然;另一方面又包含谢赫六法的第一项‘气韵生动’的意思,唯其‘气韵生动’才能自然,才是活的。逼真就等于俗语中的‘活脱’、‘活像’,不但像真的,而且活像真的。”(《朱自清文集》三)一大幅画是活的,才有生意,有生机,所以好。所以只求外形相似是不够的。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只求外形相像,那只是儿童般的见识,好的画要把东西写活、传神。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不但外形相像,而且有生意,有生机,传神,这才是逼真的要求。
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就文学作品来说,写的如画、形象、有画意,并且这形象要有典型性;或写的逼真,同真的一模一样,把人或物写活了,写得有生意,有生机,这些都不容易。《荷花》一文的重点,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画,是说眼前这一池荷花比其它地方普通荷花更美丽,更集中;把荷花比作真的、活的画,那眼前这一池荷花不但美丽、婀娜多姿,而且有生意,能传神,意气盎然。不仅如此,这一重点还对前面一朵朵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白荷花那竞相开放景象作了照应,又对后文“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一难点作了铺垫。仅此一点,足见叶老功底之深厚,技艺之精湛。真是“书写如画,望之逼真”!
索联波,男,现年27岁,十堰市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课题组组长、十堰市语文学会会员,自18岁参加工作以来,在《中国教育信息网》、《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十堰日报》、《十堰晚报》、《十堰教育信息网》、《十堰青年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通讯等近百篇。
电话:684
email:
荷花教学实录于永正篇三
今天学生似乎很兴奋,课堂效率也较高,因此记录下其中的过程。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 “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荷花教学实录于永正篇四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理解学生在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同学们针对课文提出了问题。(课件出示问题并齐读。)
2.这节课我们在理解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细细体会荷花的美。
3.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2.谁来用一个词形容这一池的荷花?
3.我们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池的荷花的?(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集体朗读这句话。
d.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结合图片观察)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d.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a.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b.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d.齐读这句话。
4.配乐表演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的?
2.这一池的荷花有哪些姿势?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
3.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高声赞美这美丽的荷花,读出对荷花的热爱。)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2.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段)
3.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4.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5.引读,指导背诵。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六、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七、延伸拓展
1.读读描写荷花的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月和花红满湖,团团荷叶绿云扶。
红莲沉醉白莲酣。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练笔:
(1)出示红荷花的课件,动手写一段话。
(2)提示:
红荷花分粉红与绛红,粉红的荷花可比作天边的霞光,绛红的可比作葡萄酒。
八、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荷花花千姿百态热爱大自然
想象变成荷花
荷花教学实录于永正篇五
《荷花》教学实录
今天学生似乎很兴奋,课堂效率也较高,因此记录下其中的过程。
师:把描写荷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出示)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觉得这荷叶怎么样呀?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荷叶怎么样啊?
生:荷叶很多。
师:从哪里感受到荷叶很多?
生:挨挨挤挤。
师: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一个挨着一个。很多。
师:大家想像一下这个画面,“挨挨挤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到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一点缝隙也没有。
生:我感到荷叶长得很茂盛。
师:还从哪里也感受到荷叶的茂盛?
生:一个个,说明很多很多。
师:好像是我们学过的哪个诗句?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荷花多得怎么样?
生:好像接到天边了一样。
师:你们体会的真好呀。再看看这句话,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它很大。
生:我感到它很圆。
师:是呀,形状很美丽。
生:我还感受到它很绿,颜色很好看。
(师板书:叶:多、绿、圆)
师:这么美的荷叶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作者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先写了荷叶呢?
生:如果没有这些荷叶,怎么会有美丽的荷花呢?
师:对呀,荷叶是衬托荷花的。正因为有了这么茂盛的荷叶,才会生长出美丽的荷花来。
那荷花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自读描写荷花的句子,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划句,交流)
生:我喜欢花骨朵儿的句子。(读句)(出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这个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那是怎样的花骨朵儿?我们来用手做一做。
怎样做才叫“饱胀”?
生:就是马上要开放了。
生:就是含苞待放。
师:是呀,它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它好像吃饱了肚子,肚子要破裂了一样。
生:好像里面有个娃娃正想探出头来看看呢。
生:好像手脚都要伸出来了。
师:是呀,这多荷花好像一个初生的娃娃一样,蕴藏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恨不得马上要看看这美丽的世界一样!
生:“马上”还说明它心情很急切!
师:对呀,那谁来读读看,能把这急切与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生读句)
师:还喜欢哪朵荷花?
生:我喜欢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
师:(出示)为什么呀?
生:它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很娇嫩。
师:哪个字让你感受到了娇嫩?
生:才
师:什么是“才”?
生:就是刚刚。
师:用手做一做这朵荷花,你感受到它怎么样?
生:非常美丽。
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全展开来。
生:非常的美好。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轻轻的。)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它太娇嫩了,不忍心打扰它。
(生齐读)
师:还有喜欢的荷花吗?
生: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出示)你喜欢它什么呀?
生:喜欢它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具体说说。
生:它那嫩黄色的小莲蓬很可爱,嫩黄色又显得很娇嫩。
生:嫩黄色看起来很新鲜,一个“小”又显得很可爱。
生:老师,我感觉到“露出”好像是一个刚刚生出来的小孩子露出了手和脚来一样。
(生读)
师:再看看前半句,你还有什么感受吗?
生:这些花瓣全都展开了。
师:你们比较一下这个“全”和上一句的“才”。有什么区别。
生:“才”是刚刚,“全”是很充分的展开了。
师:你们伸出手臂来做一做,你们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好舒服啊。
生:我感觉自由自在。
生:我感觉无拘无束。
师:是呀,多么自由,多么舒展,你们能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句。)
师:在来看看,还有一句描写的很好。(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冒”。
师:“冒”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冒就是探出头来的意思。(板书:探)
生:是长出来的意思。(板书:长)
(分别板书:钻、伸、露)
师: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
生:“探”字好像偷偷摸摸的样子,可是白荷花不需要偷偷摸摸,她是光明磊落地长出来的。
生: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
生:“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
生:“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冒”字就说明白荷花主动从荷叶里长出来,也可以说明荷叶很多。
生: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的真好,一个“冒”字让我们感受到白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纯洁美丽,站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你们能用这样的练习来说话吗?(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仿佛___________。)
生:……她仿佛在看看这大自然的美景。
生:……她仿佛在和荷叶亲切地交流。
生:……她仿佛在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师: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她美丽多姿的身影。
师:交流了这么多的荷花,书上用了哪个关联词连接了起来?(有的……有的……有的……)
刚才出示的这些句子,谁能按课文中的顺序重新排列一下?
(指名一生上来重新排列)
师:你真爱思考,是个肯动脑筋的小朋友。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都摇摇头)
师:你们想想,当时作者看到的荷花多吗?放眼望去怎么样?
生:哦,因为荷花太多了,他来不及观察。
生:用这样的方式想说明荷花很多。
师:是呀,荷花很多,不用一定的顺序来写也可以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美妙的感觉。
师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你们瞧,作者对这一池的荷花是多么——喜爱呀!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学生情不自禁问):老师,哪个画家能把这幅画画下来呀?
(很多学生说):我觉得没有一个画家可以画下来。
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师:是哪个画家能有这个本事画下这一大幅活的画呀?
生:是大自然,是大自然,只有大自然有这个本事。
师:对呀,这都是大自然的魅力,赋予了我们这么生机勃勃的画面,是大自然的神力,创造出如此曼妙无比的世界,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亲信可爱,充满活力的一切。就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再来美美地读课文吧!
(点评:本来以为,对“画家”的理解可能会有些难度,但现在知道了,只要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理解、解决,什么叫“呼之欲出”就是这样来的吧。)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