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文周教学反思篇一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语文周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2、分析主人公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请一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层次,把握内容。(目标1)(16分钟)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周处( )三横 或说( )蛟( )蹉跎( )彰( )
(2)根据文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蚊
(备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教师要给予这方面的指导。
2、请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周处为害乡里,与蚊、虎并为三害。
第二层:周处斩虎击蚊三日未归,见百姓更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第三层:周处勇于改过,走访名人,遂改励。
(备学生)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划分准确,大意概括了要点即可,无须统一答案。
四、思考讨论,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标2)(22分钟)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
3、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备学生)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做题能力。
语文周教学反思篇三
1.为乡里所患。
关键字:为……所……:表示被动。患:认为是祸害。
句译:周处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2.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关键字:谓:称。为:是。尤:特别,尤其。剧:厉害。
句译:义兴人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其中周处特别厉害。
3.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关键字:或:有人。说:劝说。实:实际。冀:希望。余:剩下。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老虎和蛟龙,实际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
4.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关键字:行:走,这里指漂游。俱:一起。
句译:周处与蛟龙纠缠在一起,漂游了几十里。
5.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关键字:谓:认为。更:交替,轮换(课后注释中“更相庆”为“互相庆祝”。)
句译:乡里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番互相庆祝。
6.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关键字:闻:听说。为……所……:表示被动。患:认为是祸害。
句译: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被人们认为是祸害,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7.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关键字:具:全部,详尽。云:说。修:提高修养。改:改正错误。
句译:周处把自己的情况详尽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提高修养,改正错误,却怕自己年纪已经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8.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关键字:且:况且。患:担忧。之:取独。令:美好的。名:名声。彰:显露,显扬。
句译:况且人就担忧立不下志向,又为什么要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呢?
9.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关键字:为:成为。
句译:周处于是改过自勉,终于成为一位忠臣。
二、内容理解
1.选自南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
2.段落大意:
第一层:周处年少时的“凶强侠气”,为“三横”之首。
第二层:周处听人劝说,杀虎斩蛟。
第三层:周处产生悔改之意,寻访二陆,受教于陆云。
第四层:周处改过自新,成为忠臣。
作者精选“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鲜明展现了周处凶强侠气和勇于改过的个性特点。
中心归纳:本文写了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表现周处勇于改过的品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犯了错误的人,只要痛下决心,勇于改过自新,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语文周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感受、把握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 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 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
3、片断描写中想象力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它出自哪里?
(《世说新语》。)
2、谁来介绍一下《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南北朝人,文学家。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朗读课文,了解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读准字音。(处、说、横、蹉跎、朝、彰)
2、 读好停顿。(又义兴水中有蛟;或说处杀虎斩蛟;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3、积累文中的重点词句。(并、横、尤、没、俱、更、竟、始、蹉跎、彰;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 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 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 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 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
3、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到任何时候,想要改过都是可以做到的。)
四、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可以从哪些方面描写(环境、动作描写)
五、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
[布置作业]
1、翻译文中有句式特点的语句。
2、完成片段描写。
语文周教学反思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及被动句的用法。
2、学习本文用简练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习由叙而议,叙议结合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周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教学说明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2)班学生是我校本年级的平行班,基础薄弱,静心阅读能力较差。因而,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然后尽情的朗读出自身的特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
2、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以片段描写进行想象力的锻炼。
教学难点
1、 特殊的文言句式翻译的要点积累。
2、 从周处的故事中感受勇于改过自新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