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茶文化散文篇一
闲暇的时光,泡上一杯好茶,在袅袅茶香中,你会品尝到中国5000年的文化精髓,更会品尝到生活的味道。
走进茶艺室,整个教室农历的文化艺术气息,深深的吸引着我。古香古色的茶具,上面还残留着淡淡茶香。跟我视频的介绍,我了解到茶的来源和种类,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茶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在我的印象里,茶如以为儒儒大方,温文尔雅的君子。给人带来儒雅的感觉,一种艺术的享受。
热水倒茶壶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飘出。涩涩的味道立即从鼻中进入到达每一个细胞,不由得使我心醉。
在饮之前,要闻闻香杯。当温热的杯子从鼻尖掠过,温热的茶香使人静下心来。凉凉的茶香将我带入茶园仿佛看到了一片青绿漫山遍林的茶林,茶香散发在每一个角落。
第一杯茶怀着激动与喜悦,期待着这杯茶的清香,淳朴,迟迟的张开嘴,苦涩的茶水进入口中,整颗心就被苦涩占满了,没有预想的成功。第二杯茶,有了第一杯茶的失败,我迟迟不敢喝,最终鼓起勇气,喝下时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包裹了我的心,醇香的茶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茶水在口中慢慢翻滚,让茶香在唇齿间任意飘荡,一杯终了,留恋不舍。第三杯茶,经过前两次的冲泡,已变得平淡无味。茶水不像第一次的苦涩,亦不像第二次的醇香,可这平淡的茶水,却也有一种平平淡淡的真。
细细回味品茶的过程,会惊喜的发现,这不正是一个农缩的人生吗?。刚开始喝的第一杯苦涩的茶就如同我们在满怀期待时遇上重大打击;在第二杯中,得到幸福和满足;到了第三杯茶,我们犹如那些茶叶在困难中成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抬头望着天空,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茶林,一位少女循着茶香在寻找着什么,嘴角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甘甜的笑......
茶文化散文篇二
人生如茶,不经过沸水的浸泡,就无法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人生如茶,虽然刚开始是苦的,但最后却有无尽的回味;人生如茶,虽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历史上的伟人哪个没有经过一番磨练?就比如说苏轼。他在蛮荒之地达十二年之久;三任妻子也都先他而死,幼子也在他赴任的路上死了,最亲爱的弟弟与他同时遭到政治迫害。苏轼也都是乐观的挺过来了。仍然按着他自己的习惯生活、做事、作诗、写文,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迎接人生的风和雨。只有我们经过非常人所能忍受的磨练之后,方能铸就非凡的品格,方能成为“人上人”。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不会有轻易取得的成功。即使会有,那也只是如流星般作了短暂的停留,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逝去。我们不应该抱有拥有过就足够了的思想,应该放声说“我不求曾经拥有,但求是否努力奋斗过。”有奋斗,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即便没有成功,但也能坦然面对,不会有太大的遗憾。
林肯出生贫穷,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而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8岁时做了船员,25岁成为州议员,41,岁当上了总统。在这期间,他经历了多少坎坷,多少挫折,做过多少份工作,都没人知道。人们只知道和看见了他当上总统后那光辉的外表,却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他到底付出了多少。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再怎样苦也不会苦一辈子,苦完后仍然清香飘逸。
茶文化散文篇三
一杯红茶,一杯绿茶。
红茶醇厚,绿茶清酽。红茶茶色明丽澄澈,绿茶碧透轻灵。
一杯如你,温柔馥郁;一杯如我,淡雅静丽;我爱饮红茶,在那份浓郁的芬芳中迷失;你爱饮绿茶,在这透心的芳泽里清醒。
寻获华祥苑的茶,名曰“悟桐”。内心窃喜。在梧桐树下悟道,岂不快哉!家中广种梧桐,饮此梧桐,甚是应景。
红茶色浓、味甘,茶香直冲口鼻。给人在视觉上是温润的质感;在味觉上是甜香的混合,恍若焦糖的味道,显然跟咖啡是近亲,为重口腹之欲的人所喜。喝上一杯,口舌生津之余,胃肠似乎都得了安慰,有一种充实和暖润。
绿茶则不一样,绿得深邃、绿得静谧,那沉在底部的一层绿叶,会让人想起清幽的山林;螺旋状旋转的的一两片活泼的绿叶,恍然如树上扑哧的鸟儿,或者一两只绿色的蝴蝶;总之,是静谧重的灵动,是那种极致的静之后的沉思;是要搅动风云之前的安宁,是内心无比澄澈之后的空灵。喝上一口,舌上的苦、齿间的清、肺腑的润,似乎把蒙尘的窗子突然擦亮一般,有一种明悟。绿茶适合智者,适合思考着的人。
而我正是要混沌的时候,所以一杯红茶更适合,安慰我空空如也的肚腹。
红茶是暖胃的,绿茶却更刺激胃的扩张。饥饿的我,如何可以再饮这绿茶。
之前在老家,多喝绿茶,那时饫甘餍肥,无一日需为饮食操心,只担心吃得太多。如今无一日不为饮食操心,无可食之物,无想食之心。或许以红茶来果腹,既清淡又简单。
红茶常配各色茶点,江浙一带的小糕点,既好吃又好看。
绿茶亦搭水果,果实多颜色艳丽,五颜六色配着清茶,让清幽出尘的气息,不离凡尘太远。个大金红的越橘、橙色的柑、胖乎乎的淡黄透绿的柚、小巧金黄的金桔、赭红的苹果、淡金色的梨,冲淡了绿茶的苦味,正好中和了腹中之饥。
但不论红茶、绿茶都适合热饮,茶水若凉了,喝起来味道就寡淡了一倍。
所以人走茶凉,不仅是热度削减、印象浅淡,更是数分无奈、几多彷徨。
茶文化散文篇四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类别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
《红楼梦》中出现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福建的“凤随”, 湖南的君山银针,还有暹罗(泰国的旧称)进贡来的暹罗茶等等。这些反映出清代贡茶在上层社会的使用的广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富贵荣华和贫困潦倒,因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茶的习俗也非常了解,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
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黛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直说好,凤姐就乘机打趣: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这里就用了“吃茶”的民俗,“吃茶”表现女子受聘于男家,又称为“茶定”。
第七十八回,宝玉读完《芙蓉女儿诔》后,便焚香酌茗,以茶供来祝祭亡灵,寄托自己的情思。 此外,《红楼梦》中还表现了寺庙中的奠晚茶、吃年茶、迎客茶等的风俗。
曹雪芹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妙句, 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 金笼鹦鹉唤茶汤 ”。写秋夜的“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茶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表现,处处显得浓重的人情味,那怕在人生诀别的时刻,茶的形象还是那么的鲜明。晴雯即将在去世之日,她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将茶递给晴雯, 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
当八十三岁的贾母即将寿终正寝时,睁着眼要茶喝,而坚决不喝人参汤,当喝了茶后,竟坐了起来。茶,在此时此刻,对临终之人是个最大的安慰。由此也可见曹雪芹对茶的一往情深。
茶文化散文篇五
最近可真是忙,连和心爱的人见一面都成了问题。除了上课就是上课,偶尔的间歇里,坐在办公室里喘一口气,喝一杯茶。慢慢的饮着,希望它能消解自己的疲惫。品,是绝对谈不上的,因为我根本就不懂茶,只知道喝,慢慢的竟也习惯了那种淡淡的苦味。
喜欢看着茶叶在杯子里滚动翻飞、舒展自如,犹如美人轻盈的舞姿,都说“从来佳茗似佳人”,看来确实有道理。因为水炽热的温度,因为茶激情的翻滚,渐渐的,一杯白亮亮的水先是淡青,既而微黄,越发有了一种成熟动人的姿容。
此刻的你,手边是否也有一杯茶?是否也会在忙碌的间隙,小啜几杯,解渴消愁……
不知为什么,总是想起你穿着背心的样子。其实刚刚是初夏而已,我奇怪着你的热,担心着你的寒。还有你脖子上晃晃悠悠、时静时动的挂件,让我想象你宽厚深沉背后的一缕温情,那缕我只能想象却无法触摸的温情。就像我手边的这杯茶,对我来说,它确是极大的享受。可是无论怎么喝,也都是带着一股淡淡的苦涩……人说茶有“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你,是我人生的第几道茶呢。
苦,确实有;甜,只有一点;淡,却绝不是无味……想到这里,我竟然微微地笑了。也许连你自己都不曾想到,你竟给了我如此复杂的感受。让我一个根本就不懂茶的人,在瞬间便品尽人生的三味。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可究竟何时,我们才能对饮一杯,眼睛读着眼睛……
想到这里,心,有一丝微弱的痛。
我于是啜一口茶,让那微微的苦涩沁入了心脾,冲淡了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