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与相应的说课搞篇一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的学习活动,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算理算法,正确计算并能优化算法。
2.在口算方法类比中强化数位观念,体验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并渗透估算思想,在简单的估算等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数感。
3.经历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运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与相应的说课搞篇二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2.列出算式:猜得对不对呢?怎么验证呢?(板书各个算式)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探究:34+25你们能直接口算出得数吗?先自己想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看看小组内能想到几种不同的算法。
2.组织交流:汇报交流不同算法,理解算理。
3.再次探究:38+25会口算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5.初步巩固:口算38+34,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6.提问小结: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些什么?
三、专项训练,提升数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数可能是多少?
2.编一编:自主编题计算,同桌交换校对。
3.说一说:编对了吗?编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对××编的题目有什么想说的?
四、分层练习,提升能力。
1.估估算算:先估计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出结果。
口算比赛:即时反馈。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路线情境图:
1.解决问题1:贝贝到晶晶那儿,走哪条路最近?你是怎么想的?
3.反思梳理,总结全课。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与相应的说课搞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1页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继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萎、抽象,教材选择了服装店购物的事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整节课赋以活力生机。这部分内容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口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类推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的思考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具体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连加、连减.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教师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0页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这是平时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问题(1)。先出示问题(1):买一件半袖衫和一个书包要花多少元?
师生共同列出算式54+28。教师提问:不用竖式计算谁能很快算出结果?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教师板书不同的口算方法:
方法一.
50+20=70(元)4+8=12(元)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84-2=82(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最后,做了相应的练习题: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3、学习问题(2)。此环节的设计和“学习问题(1)”环节的设计一样,这样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具体如下:
(1).出示问题(2):一件半袖衫比一个书包贵多少元?
教师:你能不能自己列式并试着口算出来呢?
(2)、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
54-20=34(元)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24+2=26(元)
……
学生还可能有其它算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于鼓励。
(3).练一练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巩固应用。此环节主要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主,教材练习题的设计难易结合,既有计算题也有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不会感觉枯燥。
(四)归纳总结.
(五)说板书。我的设计既简单明了,又体现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如下: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54+28=82(元)
方法一.
50+20=70(元)4+8=12(元)70+12=82(元)
方法二.
54+20=74(元)74+8=82(元)
方法三.
54+30=84(元)84-2=82(元)
54-28=26(元)
方法一:
54-20=34(元)34-8=26(元)
方法二:
54-8=46(元)46-20=26(元)
方法三:
54-30=24(元)24+2=26(元)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与相应的说课搞篇四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教学设计与相应的说课搞篇五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