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言文哪些必背篇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学常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作者是南朝宋(朝代)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词语解释:
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骤:急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何:什么
7、似:像
8、差:大致、差不多
9、拟:相比
10、未若:不如、比不上
11、即:就是
12、因:凭借
13、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
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笑乐。
译: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重要问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答: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答: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因为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比喻)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夸张)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七年级语文言文哪些必背篇二
三、《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凭借某种条件去做;今义:允许。
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重点句子翻译: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七年级语文言文哪些必背篇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文言文)
上学期间,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课内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实词:
按要求写句子:
期行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列实词:
(1)期行()(2)日中()
(3)去()(4)委()
(5)引()(6)顾()
七年级语文言文哪些必背篇四
《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义论著的选集。
第五单元
《绿色蝈蝈》选自《昆虫的故事》,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第六单元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小圣是指二郞神杨戬。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作者:袁珂。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代表作《韩非子》
《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
七年级语文言文哪些必背篇五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做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答: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
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做题。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三、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答:
四、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