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教案篇一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除法笔算中的重难点,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题:
1、做p10(3)先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观察,并指出错在哪里。
再在书上改正三道题,指名板演。
2、做p8(6)出示题目后,先估计第一题的商是几十多。并指名说说估计的方法。
再在书上写出各题的商是几十多
二、综合练习题:
1、做p8(4)先看图,自己读题。说说你会解答吗?
2、做p8(5)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提问题。其他学生口答算式。
3、做p10(5)
先看图,读题。
解答第一问。说明解答格式。
思考第二问:怎样安排?
在黑板上列表帮助解答:
4、做p10(6)
先看图,读题。
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算。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提问:为什么10顶帐篷还得加上1顶?
三、教学后记: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教案篇二
练习目的:
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496325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2)337=52()
(3)638=77()
(4)56+4=34
6、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略)
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四、下课。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教案篇三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浙江版)第四册第50-5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出示小黑板):
1、口算。
2×64×827÷924÷8
4×23×516÷224÷3
2、口答。()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2く76×()く25()×2く13
()×4く27()×8く423×()く30
3、竖式计算。
??????
4)84)169)45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摆一摆。
请小朋友拿出1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1)10个圆片,每组2个,可放几组?
(2)1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
(3)10个圆片,每组3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4)1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
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
图片个数每组个数组数余下个数
1025
1052
10331
10422
2、导入新课
以上分圆片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教案篇四
二年级下册的课本在计算方面是加、减、乘、除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拓展。第一单元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在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逻辑推理难力差,因此,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就成为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游戏激趣。通过“快速搜索”“快乐拼图”“艺术插花”三项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三项活动在形式上具有游戏的性质,可增强对学生情感上的刺激,对于小学生来说,形式上喜欢才会有行动上的真正参与。同时这三个活动在本质上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快速搜索”是为了在试商方法上作铺垫,通过“快乐拼图”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经历“艺术插花”列出多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2、自主建构。纵观许多本单元的优秀教学设计,都很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所有老师的共同选择,但选用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实践证明用小棒摆图形操作简单方便,学生比较感兴趣;数量太少会局限学生探究的空间,太多了则会花时太多,降低课堂的效率。所以我选择用10根小棒来平均分,如果直接放开让学生自己来分,会导致花样百出但价值不大。让学生根据要求和问题去操作、思考,既有空间又有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建构意义。
3、行为跟进。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变换除数,会引起余数的变化,再引导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余数的出现是有规律的。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在学生初步形成“余数出现是有规律的”这一认识之后,及时跟进,深化认识。当然,有些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时,因为受上学期除法的影响,自然而然地用除法算,而忽视了其他方法。让学生试着用竖式求,学生基本上会写,我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每步的意思。课后学生出现以下问题:1.计算过程中回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或者这一类判断题,他认为是对的。2.应用题算完后不会答。一些同学把整题抄下来,一些同学余数的问题不会答,一些同学干脆不答。3.在做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一些同学商和余数的单位分不清。很显然,他是不理解题目的意义,还有部分学生不写单位。我想这些不足都是我们今后要克服的。
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余数的含义,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3.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重点难点:
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样的题要怎样思考?
生回答。
师:请学生依次任选一样物品平均分给组内4人。
小组活动。
师:平均分给4个人,分完了吗?
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现在有14个草莓,平均分给4人,你会分吗?
生交流。
生回答。
出示表格
师:这里也有一些小朋友分草莓的情况,请你观察一下,能不能列出算式呢?
生回答。
9÷4=2……1
15÷4=3……3
14÷4=3……2
师:我们把不能再进行平均分的部分叫做余数。请你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小结:余数比除数小。
师: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探究二
师:有17个圆片,5个一圈,能圈几次?还剩几个?
学生操作。
生:能圈三次,还剩两个。
师:怎样列式呢?
生:17÷5=3……2
师:怎样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生回答。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35÷4,请你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生:35÷4=8……3
师:算得对不对呢?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27÷7呢?
生:27÷7=3……6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出示大雁图片
师:请你说说你看到的。
生:一圈大雁飞过,每5只一圈,能圈几次?
师:请你说出算式。
生:32÷5
师:谁能算一算?
生:32÷5=6……2
师: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出示企鹅图片
师:这幅图呢?
生回答。
师:谁来列式?
生:52÷6=8……4
师:说说你的想法。
出示小鱼图片
师:可以怎样圈?算式:
生回答。多种算式。
练习二
师:谁知道余数最大能填几?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最大填5,因为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谁来说说除数可能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
多种算式。
练习三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回答。
课后小结
四、本课小结
1.知道分不完,剩下的数就是余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小于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