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美丽中国体会与收获篇一
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通过参观江苏的一些典型城市和乡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江苏建设美丽中国的成绩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观察和感受,从而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绿色发展。
第一段: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绿色产业发展
在江苏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我看到了许多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企业和工厂。这些企业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和先进设备,实现了产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例如,在苏州的一个化工园区,我参观了一个以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化工企业,该企业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生产,实现了零排放的目标。同时,企业还注重污水处理和废料回收利用,确保了生产过程的环保。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江苏的经济增长,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二段: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
江苏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够感受到大量的绿化带和公园。例如,在南京市区的许多街道、公园和社区都有各式各样的树木和花卉,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而在乡村地区,江苏一些地方政府也重视农村生态建设,在农田、水塘和河流旁种植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保护水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些生态工程的实施不仅美化了江苏的城乡环境,也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段:建设美丽中国的举措——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
绿色发展离不开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江苏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例如,苏州的一些湖泊和河流在几年前还面临着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但经过苏州政府的努力,通过水域整治、工业排污治理和污水治理等措施,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我有幸参观了一个废水处理厂,了解到江苏在废水处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投资。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江苏的环境质量,也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行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支持。
第四段:建设美丽中国的挑战——人口压力和产业转型
然而,江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人口压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江苏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次,产业转型是另一个挑战。江苏过去主要依靠传统制造业发展,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江苏需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加大绿色产业的投资和创新,推动整个省的绿色发展。
第五段:建设美丽中国的体会与展望——强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参观江苏的一些地方,我深刻体会到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通过绿色发展,才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江苏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希望江苏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绿色产业和环保工作的投入,推动全省的绿色转型,为全国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期待江苏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能够在全国范围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以促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体会与收获篇二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建设生态文明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是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新的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是源于我们党对工业文明和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的反思。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历史上,一些古代文明因生态良好而兴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态恶化而衰败。比如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破坏而衰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人类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灾难。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于英国的伦敦雾,1.2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80年代发生于印度的农药厂爆炸,2.5万人直接丧生、55万人间接致死,20多万人永久残废。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人因环境污染而丧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江河污染、大气灰霾、物种减少,环境污染事件也时有发生。重经济轻环境、重增长轻保护的发展模式,让一些地方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理,结果是增长所得远远不够治理所出,当然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否定。在吸收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通过对过去发展的认真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着眼于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二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积极回应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完善。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更多的期盼和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品、住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开着宝马车喝污水,这不是全面小康。所以,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就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三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正确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创新。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国民健康的名义,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的环境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构筑新的绿色贸易壁垒。我们只有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新趋向,参与和赢得国际竞争。同时,资源环境也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能源年消耗量占到世界的20%,煤炭消费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石油消费量一半以上要靠进口,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四五倍。按照党的提出的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目标,如果继续采取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现有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无法支持,未来的发展也将难以为继。所以,大量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破解资源环境的制约,全面增强环境竞争力,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党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举措,并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基本要求。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在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与自然对等思想,对自然保持必要的尊重。我们的发展,既不能走向与自然对立,更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始终以敬重的姿态,考量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使我们的发展能与自然和谐互惠,相得益彰。
二是在指导方针上,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优先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山清水秀但贫困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发展是第一要务,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保护是发展的基础,脱离环境保护抓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所以,必须通过保护环境优化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在实现路径上,要坚持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把经济增长从依靠资源环境消耗,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的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四是在工作落实上,要坚持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因而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国家一二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开始集中显现。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通过系统的变革,坚持不懈地推进,推动我们的发展进入生态文明的美好时代,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
建设美丽中国体会与收获篇三
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迅速,人口众多,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近年来,江苏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下面我将从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参与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江苏建设美丽中国的心得体会。
首先,江苏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江苏省政府加大了对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治理力度,推行了“煤改气”工程,大大减少了煤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此外,江苏还大力推进湖泊和河流的水环境治理,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江苏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江苏在生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江苏被赋予了“水乡梦”的美称,因此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的建设。他们加大了对湖泊和河流的保护力度,修建了许多湿地公园和生态城市,保护和恢复了许多湿地资源。此外,江苏还建设了大量的风景名胜区,增加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通过这些努力,江苏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再次,江苏在绿色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他们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同时,江苏还鼓励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推行了公共自行车和地铁建设,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通过这些努力,江苏的绿色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江苏还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江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保护和传承了许多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以及民间艺术等。同时,他们还组织了大量的文化活动,传播了江苏的优秀文化,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最后,江苏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社会参与的力量。江苏省政府鼓励市民参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行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化素养。他们还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文化宣传活动。这些举措激发了人们主动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热情,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江苏省政府在建设美丽中国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参与五个方面的举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江苏建设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力度,推动江苏建设更加美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为全国的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江苏的力量。
建设美丽中国体会与收获篇四
今年,_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__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__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
建设美丽中国体会与收获篇五
作为中组部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教材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党的xx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国内第一本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正式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长期关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促进工作。认真阅读《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之后,深受启发,收获良多。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xx大以来的重大方针政策,认真总结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系统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尤其是选取大量生动翔实的国内外和正反面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总结,来解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节能减排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一系列主要做法、经验和启示,贴近实际,通俗易懂,构思新颖,适合各级领导干部学习阅读,是一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历史地看,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由资源环境问题而引起的。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进一步强化,客观上要求党和国家在执政方略上有新发展,在解决发展难题上有新思路,在实现协调发展上有新举措,于是一种人类文明转型和升华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开始正式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历史舞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对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愿望明显增强。xx届五中全会做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对人类文明结构、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于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以科学发展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百年大计;不是一般工作任务,而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当代历史使命。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中来。20xx年底,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也是希望能够组织、协调、动员有关方面的人员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要有成效。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度、深度和历史进程。我们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教材的普及和宣传,必将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