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一
——题记
江南如诗如画,一山一水,旖旎人家,浅墨清韵,何处飞花,碧水飘萍,沉落烟霞,水墨江南。
在泼墨山水画里,动人的不止是那诗人留下千古名篇里熙熙攘攘的秦淮河畔浆声灯影,而是那份淡雅深巷小径的宁静。
我穿行于水乡的灰墙白瓦间,不由的想起“江南水乡展旖旎,屋衍风铃声悦耳”这句诗,仿佛在一呼一吸的间隙间都充满了江南独有的气息。
置身于江南的亭台水榭,倘徉在小桥流水,垂条烟柳曳痕,走过一树一树的花开,桂花香了鼻尖,仿若薄雾轻拢纱,氤氲成一幅素雅的丹青水墨画,似风若沙,飘入空灵澄澈的梦境。睡莲呢喃,微雨湿了窗棂。曾几何时,文人墨客一袭长袖青衫,在幽径徘徊,提笔描写着风雅,着墨记载着年华。就如戴望舒《雨巷》所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的下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是谁,在绿荷苑中题词诉怀,又是谁在亭内研磨斟茶?临水画溪,一梦千寻。庭院深深深几许,花颜凋零,然,暗香盈袖。相遇江南,一曲琴音一阕词,山水一程,风雪又一更,几笔浮云梦,余霞沾染几抹乌墨。
雪月风花,轻抚琵琶,弹不断千丝岁月。月下独酌,波澜不惊,玉洁渊清。曲终,霓裳迎风舞,散尽一世风华。江南静谧,悠闲,是城市喧嚣纷扰中的一带洞天幽境,吴侬软语,江南丝竹,绘出一幅水墨江南。
寥寥几笔勾勒,便把江南的花语鸟啼、绿风清歌,遣倦过几度晚钟晨吟,在一卷漾漫江南气息的宋词里浅浅绽放,在一张萦绕江南旖旎的宣纸上缓缓流淌,水墨江南,倾尽天下。
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二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小铃子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索性不转睛地望着窗外。但是它们跑了两三转,又从藤萝架回到屋瓦上,一瞬间就消失了,依旧把这个静寂的园子留给我。
我刚刚埋下头,又听见小鸟的叫声。我再看,桂树枝上立着一只青灰色的白头小鸟,昂起头得意地歌唱。屋顶的电灯线上,还有一对麻雀在吱吱喳喳地讲话。
我不了解这样的语言。但是我在鸟声里听出了一种安闲的快乐。它们要告诉我的一定是它们的喜悦的感情。可惜我不能回答它们。我把手一挥,它们就飞走了。我的话不能使它们留住,它们留给我一个园子的静寂。不过我知道它们过一阵又会回来的。
现在我觉得我是这个园子里唯一的生物了。我坐在书桌前俯下头写字,没有一点声音来打扰我。我正可以把整个心放在纸上。但是我渐渐地烦躁起来。这静寂像一只手慢慢地挨近我的咽喉。我感到呼吸不畅快了。这是不自然的静寂。这是一种灾祸的预兆,就像暴雨到来前那种沉闷静止的空气一样。
我似乎在等待什么东西。我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我不能够静下心来。我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东西。我在等待空袭警报;或者我在等待房东家的狗吠声,这就是说,预行警报已经解除,不会有空袭警报响起来,我用不着准备听见凄厉的汽笛声(空袭警报)就锁门出去。近半月来晴天有警报差不多成了常例。
可是我的等待并没有结果。小鸟回来后又走了;松鼠们也来过一次,但又追逐地跑上屋顶,我不知道它们消失在什么地方。从我看不见的正面楼房屋顶上送过来一阵的乌鸦叫。这些小生物不知道人间的事情,它们不会带给我什么信息。
我写到上面的一段,空袭警报就响了。我的等待果然没有落空。这时我觉得空气在动了。我听见巷外大街上汽车的叫声。我又听见飞机的发动机声,这大概是民航机飞出去躲警报。有时我们的驱逐机也会在这种时候排队飞出,等着攻击敌机。我不能再写了,便拿了一本书锁上园门,匆匆地走到外面去。
在城门口经过一阵可怕的拥挤后,我终于到了郊外。在那里耽搁了两个多钟头,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还在草地上吃了他们带出去的午餐。警报解除后,我回来,打开锁,推开园门,迎面扑来的仍然是一个园子的静寂。
我回到房间,回到书桌前面,打开玻璃窗,在继续执笔前还看看窗外。树上,地上,满个园子都是阳光。墙角一丛观音竹微微地在飘动它们的尖叶。一只大苍蝇带着嗡嗡声从开着的窗飞进房来,在我的头上盘旋。一两只乌鸦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叫。一只黄|色小蝴蝶在白色小花间飞舞。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在对面屋瓦上响起来,又是那两只松鼠从高墙沿着洋铁滴水管溜下来。它们跑到那个支持松树的木架上,又跑到架子脚边有假山的水池的石栏杆下,在那里追逐了一回,又沿着木架跑上松枝,隐在松叶后面了。松叶动起来,桂树的小枝也动了,一只绿色小鸟刚刚歇在那上面。
狗的声音还是听不见。我向右侧着身子去看那条没有阳光的窄小过道。房东家的小门紧紧地闭着。这些时候那里就没有一点声音。大概这家人大清早就到城外躲警报去了,现在还不曾回来。他们回来恐怕在太阳落坡的时候。那条肥壮的黄狗一定也跟着他们“疏散”了,否则会有狗抓门的声音送进我的耳里来。
我又坐在窗前写了这许多字。还是只有乌鸦和小鸟的叫声陪伴我。苍蝇的嗡嗡声早已寂灭了。现在在屋角又响起了老鼠啃东西的声音。都是响一回又静一回的,在这个受着轰炸威胁的城市里我感到了寂寞。
然而像一把刀要划破万里晴空似的,嘹亮的机声突然响起来。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声音多么雄壮,它扫除了这个园子的静寂。我要放下笔到庭院中去看天空,看那些背负着金色阳光在蓝空里闪耀的灰色大蜻蜒。那是多么美丽的景象。
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三
下雪了。我站在阳台上,仰望着纷纷的飘雪。伸出掌心,看着转瞬即逝融成晶莹的水滴,莫名奇妙的悲伤逆袭而来。
空空荡荡的小巷里,唯有坚硬的石子,躲不进温暖的屋里。原先车水马龙的街上,早已不见一丝人影,唯有漫天的飘雪在肆无忌惮地喧嚣着,仿佛看透了世间繁华。
我厌倦了,人的本性便是如此,说什么也没用了。陶渊明的理想是隐居山林,过与世无争的生活;周敦颐的理想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污浊的世界里做翩翩君子;可是多数人都喜欢富贵,一切的坏人坏事,便由此产生了。
雪下大了,我从沉思中醒了过来,那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冰冷的雪花打在脸上,生疼。
这一刻,我忘记寒冷,站在漫天的飘雪中,和它们融为一体,用心去感受,雪教会我的一切!
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四
“这么多天没联系了,你还好吗?没什么事吧?”
葱郁三月,氤氲气暖。
不觉间,飘飘的云朵从远方驮来了轻轻的问候。
寥寥心语,走入心门。
喜眼望外,绿韵缠绕着暖暖心怀,涂抹在田头山坡,河岸池畔,郊野旷地。
默默处,柳堤步慢,轻思里,心头的欣喜,荡漾着谢意与感激。
眺远方,感相遇,万千世界,情意诚笃。
遥遥山水,漫漫长路,你的牵挂,我已嘱咐了风,托它代我万语千言。
三月的南国,没了寒事。
绿野外,只有花开的馨响和涌动的春潮。
细听凡尘深处,响动的,是幸福如歌的暖流。
春风轻抚着田园村寨,暖意绻恋着万户千家。
藤萝攀附的篱笆院子内,一缕阳光和着安逸与闲静。
咀嚼着温馨的春梦,拥着你深深的牵挂和轻轻的问候,我的心儿已长出了翅膀。
真挚友谊,踏过了三年,情悠悠来意悠悠,感知,在三个春夏与秋冬。
相信你还记得吧,相识的诗句仍然在耳:
。.。.。.
秋雨像长长的思念匆匆而至,
朦胧的空间顿成一片茫然,
那秋夜的暗影像锋利的爪,
恨恨地抓碎着我的心。
当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斜飞的秋雨,
冰凉的雨水湿透了我的全身时,
我那颗执着的痴心,
也随着冷雨的泼洒而慢慢地凉透。
。.。.。.
那时,就在这回旋的句子里,我们,友谊之火已点燃,相识的脚步已开迈。
虽然,三年不算长,但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眼见很多友谊都维持不久。
但我们却把对方融入了自己的灵魂,深切地关注着对方,呵护着彼此的心意,珍惜着宝贵的情谊,在人生的长路上相互勉励,使之熠熠生光。
或许,五百年前,我们是一对恋人吧,要不,我们为何总是那样的相洽和相知,相敬与相爱。
但是最使我难忘的,是你的纯真和热情,你的善解人意和一腔情痴。
每当我一触到你的这些个性,我的灵魂深处就总是那样的难以忘怀。
二年前的深秋时节,我的母亲因病去世,因经不起沉重的打击,我整个人都垮掉了,好像对生活都失掉了兴趣。
在这阴霾遮蔽的时刻,你获知这信息后,感同身受,不知流了多少同情的泪,说了多少开导的话,熬了多少个难熬的夜。
然而,人生总有生离死别,岁月也总有坑坑洼洼。
春夏秋冬在不停地交替,我们的情谊也在不断地叠加。
逝去的,就像一场梦,一首歌,或一个故事。
但就在如梦,如歌,如故事的时间里,那一句句温润肺腑的话,一字字思念牵挂的情,一声声问候感泣的心语,它是不会消失的,它会藏匿在生活的某个角落,在遇到合适的时间段,它就会再次地跳了出来,在你的耳边轻轻地回响,或在你的眼前再次出现。
我更记得,三年前,就像现在这样的春天时,我们在电波里,在空间处兴致勃勃地对诗,你一句我一句地合写着融进句子中的心事,用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交换着彼此的意愿。
那种畅快,那种兴奋竟然使自己都忘记了所处的春日与春时。
而在赤日炎炎的夏日,我们在蝉声的吟唱里互致问候,在空间里举起了溢杯的啤酒,让烛光在思念的遥远里摇晃。
当秋叶在窗外楞楞地跌落,林子里只有光秃秃的枝桠,秋鸟在焦急地寻找着去处时,我们把温暖和着心,包裹好一并寄予远方。
冬日里,当暖阳瞬间,缓照在心头时,我们在空间里画上祝福,祝愿远方的心永远快乐幸福,万事美好梦圆。
呈现的是歌泣悲喜情愁爱恨,而肩上扛着的是红尘世间不折不扣的裸裸现实,心里却更甩不掉的是久久的思念、牵挂与祝愿。
读凡间,红尘滚滚,你的牵挂,我已嘱咐了风。
写景抒情散文名家名篇篇五
赤水,我做梦都神往的地方!最近终于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圆了多年的夙愿,“百闻终不如一见”。
久闻贵州省西北部赤水市,拥有1300平方千米丹霞奇观,是全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壮观的青年早期丹霞地貌,这片由红色丹霞构造的地理奇观,最高1730米、最低221米,如此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这一带峡谷密布,沟壑纵横,拥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峡谷奇观,3000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美不胜收,闻名遐迩。
听当地人介绍,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要数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第一。驱车前往,很远就能听到大瀑布先声夺人的雄浑轰鸣声。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象冲天爆竹,类拍岸浪涛。
沿石径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荫道,心襟震颤摇荡,胸怀宽广豪放,在峡谷深处,一年四季,不分寒暑,一天到晚,不论白昼,每分每秒都飘洒着漫天的雨雾,如此神奇的峡谷,在赤水数千大小的峡谷中绝无仅有,让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深谷,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而峡谷中无时无刻都好像在降雨的现象,更是引起众多专家的好奇,成了无数人难以解开的“谜团”。
在峡谷中行进不久,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就会变得云雾缭绕,水汽弥漫,也许是空气比较潮湿,峡谷好似下雨,其实不然,这源于水汽饱和,然后凝结成了水滴降落。
这样的雨,像牛毛,像花针,让人肉眼难以观测,却切身体感。穿行峡谷,总会被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但前后左右,始终见不到明显雨水,也许人们行走的声响,谈话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能够引发空气中水分子的震动。
临近峡谷底部,气流突然变得更加强烈,冰冷的水雾,被大风裹挟着,拂过树林、冲过乱石,向人迎面扑来,瞬间就会让人衣服湿透。
欣赏着沿途壮景,迎着风雨前行,终于走到峡谷尽头,一道白色的水墙,赫然横旦在人们眼前,仰望从天倾泻的大瀑布,水柱腾空从高近百米的岩石陡坎上倾泻而下,拍击在悬崖的石头上,破碎成水珠,震耳欲聋,气浪翻腾,似银河携风挟雪飞流九天;俯视碧潭银浪滚滚,似蛟龙倒海翻江喷洒百米水雾。轰鸣的水声,四散的水雾,一瞬间让人无不惊叹大自然拥有这样磅礴的气概,多么神奇的力量。
瀑布流经的岩石十分坚硬,水流不断拍击坚硬的凸出的叠岩,让水珠不断地向瀑布外飞溅,晶莹剔透的水珠,吸收大量的热量,让瀑布周围水温迅速下降,哪怕是夏日炎炎,艳阳高照,人到此一会就感到寒气逼人,观瀑台、浪琴湾、龙女潭、飞虹桥、三圣殿、暗瀑、灵龟石、人妖岩、擦耳隙等景观映衬壮景,杜鹃林、茶花林、桫椤、鹅掌楸、桢楠树等植物景观呼应绚染,更显大瀑布的磅礴风姿。环顾四周冉冉升腾的水雾,在阳光下变幻出五彩斑斓的“佛光环”,飞架起通天彩虹桥,环护着八方来客,一人一环,人动环随,美妙绝伦,如置身仙境,令人叹为观止。
山谷独特的形貌,为瀑布带来极其罕见的稳定性上升气流。气流从山谷外进入,流经峡谷速度就马上变快,进入瀑布突然被陡崖阻隔,让气流平行难有出路,唯一只能往上行进,加上瀑布裹挟的气流,共同形成了高压快速上升,从岩石长久相互挤压的痕迹,可以想象得到千万年前经过岩体构造的抬升,使高山隆起,加之这个地区常年雨量充沛,大自然神奇造就了丹霞第一大瀑布。
赤水大瀑布,记录着云贵高原隆升的过程,佐证着地球演变的历史与沧桑!
“疑似银河天上落,蓬莱仙景降尘寰”;“生不逢地无限恨,能有几人识壮观?不少文人墨客为这一瀑布奇观写秃了笔头、唱哑了嗓子!
优秀写景散文:遗梦小城之剑川
做梦的时候梦见最多的地方就是家乡!待的时候不怎么觉得,而离开的时候又是不得不回头看看,然后是在日记本里写满了关于它的文字,密密麻麻的。当你翻开日记本的时候,那折皱了的纸张发了霉似的,霉味里透着的却是时间记忆下湿湿的想念。
剑川,是我的家乡,遥远、偏僻、小巧玲珑,梦里无数次闯入,弄湿了我的记忆。小城确实很小,或者叫小镇更为贴切。要是你要逛逛,只是买个小物件,也似行者一样的匆匆一瞥,或许不需要多少功夫,一顿饭的来回就可以走完;要是你和我一样喜欢细细触摸这个小城破败了的古老房子、墙壁、土墙,还有那铺着像及了电脑键盘一样的古老街巷,那花的时间会慢慢变成纯酿的酒一样,迷醉的痴迷劲儿那自然是不要我多赘了。离开这个小城尽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儿,不是故乡却甚是乡愁!
对于小城,我谈不上特别的熟悉,也就是每次回家路过时偶尔的停留或是下榻留宿,或是偶尔几次的认真的闲逛,我没有在这个小城住过多长时间,也不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待久了总是抱怨。小城于我,不及我的村庄熟悉,却是我魂牵梦萦地方,关心她的人、关心她的田园、关心她的街巷,在下雨的时候关心她、在难得下一次雪的时候关心她的美貌、在秋叶红遍山岚的日子里关心她的天蓝,关心她的前世今生,牵挂成了我们在异乡又是揪心又是想念的病症。
家住在乡下,小时候能有一次来县城的机会,那都是年少的我们一个伟大的梦想,懵懂的岁月里关于她的事儿、话语常常筑成一个个发着光环的梦,就像透过叶子折射到在林间徘徊的我们身上的光一样醉人。为此,每次到县城,每次踏上那铺满鹅卵石的巷弄,我都是很认真的样子,看看房子古旧的样子,低俯着端详石子铺成的样子,或是留意溪水流动的方向。次数多了,慢慢的就习惯这样欣赏这座小城的方法了,直到现在每匆匆一次的路过、停留都戒不掉,改不掉的是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戒不掉的是像根植在森林里的树一样的乡愁!
小城并没有被禁锢一样的城墙围绕着,来来往往的街巷还有缘着街巷流淌着的溪水和吸附着时光味道的老房子、土墙、木门扉就构成了小城的全部玲珑梦。她只是住落在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在很久很久以前,繁华的时候至多也就是马帮落脚的夜晚的吵扰,喧嚣或许也只是栖息的时候马的嘶叫,她只是宁静极了的迎来送往。她就那样静美如湖般的被上帝安置在大理和丽江之间,没有大理那样大家闺秀的幽雅,也没有丽江那样繁华高贵的妩媚,她只是停留在她们之间玲珑娇小的小家碧玉,书生文雅着的藐小不会让细心的你察觉到她的存在。偶然间的误入,涉足,日子呆久一点,你会察觉到她的清馨与那小城空气里沁逸着沉香屑的淡淡香气,刚好刺激着嗅觉的发现。
小城的小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小得让你难以发现她古朴与宁静。虽然处在大理和丽江之间,却显得有些木讷,她的美只有你抽出好些天慢慢阅读着才会惊讶、才会叹服,小城透着的丰富的内涵,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家门对联、牌坊,处处洋溢着这个小城对古老文化的推崇,行走在街巷的石板路上,内心思绪满怀,留下的徘徊与怅惘的心思总不免让你寻个停留的借口。在古城里随处走走、闲谈之余,爱好书法和绘画的人会很轻易的觅着喜爱的字与画,或许字迹寥寥却能苍劲有力不乏有些功夫,或许卷画数笔却能栩栩如生,你会钦佩写字之人笔锋的流利,你也会赞叹作画之人灵动。字、画、门联、牌坊、楼牌,无门不对联、无壁不书画、无楼不成歌,涉足在街巷的幽深里,除了叹惘恐怕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言辞来修饰心中的思绪了吧!
小城里的老房子都是用土墙围成的,数不清的木头和木板,房顶在盖上一层砖窑烧制成的青瓦片,修修补补、堆堆砌砌就成了一户人家,房子不是很大,但足以容得下几口之家,房子与房子紧挨着连成一片,便成了一条街巷,夜晚不知名的人儿嘴唇里吐出沙哑几声白曲调子,便打发了一个个安静的夜晚。时间深处哒哒的马蹄声,慢慢的逝去在三月的春帷里,跫音渐次低沉,小城已老!
随意叩开一家的房门,待上喝杯水的功夫,屋檐、墙壁上爬满的文案,栩栩如生又带着生动意愿的样子,动心的你,无不被这雕刻者的手艺所倾倒。木头加上随意的雕琢,木屑飞溅处,各色各样的文案就像幽灵一样的附在了墙上、门框上、柱子上,此时木讷的就不止是这个小城喽。
在外久了的人,很轻易叩开故乡的味道就数小城街巷深处,老房子里飘出一缕缕饵丝的香味,一碗鲜汤、一把饵丝、一勺肉酱就成了小城的人不变的乡愁、家乡的回忆。不是有人说过:佳肴山珍不及一碗饵丝的诱惑。
小城的东边有一片水,在时间的羁旅里倒映过无数云彩的影子,载下了无数只飞鸟掠过和嬉戏的音容,水草丰满、小船偶尔的划过,久而久之这变成了湖,她接纳着坝子所有的美,虽处在现代却仍然保留着她的宁静之美,这湖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湖水清的可以看见划着船经过的你那天真的脸,湖中游鱼细石像是摊在岁月里的容颜,时间不老、湖光清涟!任性的人儿骑个脚踏车,三两好友围着湖肆意的飞驰,然后觅一个湖边水草鲜美的地方放歌、畅饮,也许那是最惬意的事儿了!
小城不是很大,刚好能盛得下一座城的故事
街巷墙壁很老,刚好赶得上茶马道上马帮的跫音,马蹄声渐次远逝,小城归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