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一
今天,我成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这一篇名著。
故事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让我认识了刘备对关羽、张飞深刻友谊,接着的三顾茅庐,不辞辛苦来回奔波三次终于请到了军师——诸葛亮。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但刘备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周瑜——虽有聪明才智,通过“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心胸狭窄,嫉恨贤能。最后被诸葛亮用计三气而死。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二
书籍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我阅读过《红楼梦》的精神片段,观看过《西游记》里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我还听说过《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船借箭”这故事。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绎》长篇小说,是罗贯中写的。讲的是: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就想方设法陷害他。有一天周瑜以公事把诸葛亮请来,说是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十万只箭可不少啊!可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还摆酒席招待他,之后又鲁肃为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还有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前后两边,并嘱咐他千万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回来后就跟周瑜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很疑惑。前两天没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又吩咐把船用绳索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船考进了曹军水寨,曹军一看有动静只好用弓手射箭,十万只箭很快就到了,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果真比不上他。”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有着嫉妒心,要时刻请教比自己强的、聪明的人,要怀有一颗谦虚的心灵,争强好胜,可不能像周瑜那样,周瑜就是没有谦虚请教之心,如果周瑜能学习诸葛亮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改掉,他不会死不瞑目的,也有一点:周瑜没有个博大的.胸怀,不能容忍比他聪明的人。所以我们要像诸葛亮学习,懂得遇到困难从不退缩。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三
说道三国,我们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成都是三国时蜀国的首都,所以我们身边就留下了许许多多三国的踪迹。从去年冬季,随着《赤壁》的热映,在全国掀起了三国的热潮。
我也不例外,看完《赤壁》后,三国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又想了解赤壁前后发生的故事,于是我在寒假里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在《三国演义》小说和《赤壁》电影中描写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忠肝义胆的关羽、骁勇善战的张飞、长胜将军赵云、一代枭雄曹操……在这么多人物中,我最敬佩、最欣赏的人还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
《赤壁》中那个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爱说“略懂”,英俊儒雅的诸葛亮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随着我读《三国演义》的进程,呈现在我眼前的诸葛亮不仅仅是《赤壁》里“略懂”的诸葛亮,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可以用草船借到十几万支箭,还唱着空城计吓跑了司马懿,这足以看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借来东风,火烧赤壁;他还可以称之为发明家,木牛流马,鸡公车,孔明灯......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不仅诸葛亮的才能让我敬佩,当我走进武侯祠,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和刘备君臣同庙,还有他的治家名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他高尚的人品也令我感动,也得到了千百年来老百姓对他的敬佩和爱戴。
诸葛亮的才能和高尚的人品虽然让我们望尘莫及,但是如果我们学到诸葛亮的沉着冷静,勤奋好学等等,说不定三个臭皮匠就能顶个诸葛亮。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四
暑假,我兴致勃勃的打开了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一页又一页经典的故事,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一处又一处精彩的场面在我的脑海中不停浮现。
这本书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苦肉计、空城计等故事……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描述了在东汉末年,社会灰暗,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趁势起义,在镇压起义军的时候,各路势力称霸一处,互相争战。通过赤壁之战等一些史上著名的战争后,曹操、孙权、刘备消灭了其他势力,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我陶醉在书中那些精彩的战争描述和生动的人物故事中,在细细读完后,感悟很多。我读到了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关羽的威猛坚强、义重如山,刘备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张飞的英勇善战、勇往无前……这些人物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栩栩栩如生,他们的饱满形象和独特性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也使我懂得了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从诸葛亮的身上,我学到了他的机智与冷静;从张飞身上,我学到了他毫不畏惧的精神;从关羽的身上,我学到了他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张飞、关羽、刘备三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的真挚友谊,战场上的同生共死,深深地打动了我。
《三国演义》读完了,感想很多,感悟很深,通过阅读这本历史名著,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及发展。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暑假,我又重温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引起了臣子的不满和天下的大乱。诸侯割地分据,百姓流离失所,谋臣武将拥主为王,而皇帝,则成了光杆儿司令。在各路诸侯你厮我砍的战斗中,渐渐形成了魏、蜀、吴的三国鼎立之势。由于他们实力相当,所以僵持不下,谁也攻不破谁。
在魏、蜀、吴的三国的主公中,我最欣赏与钦佩刘备。因为他虽无诸葛亮的济世之才,也没有关羽的高超武艺,却以仁德使赵云、黄忠、马超等当世虎将的投靠,虽身居三国最弱却能保持不灭,这是何等的能力!
但他最让人敬佩的品质还不止于此。当曹操以徐庶之母为威胁让徐庶前来投靠他时,徐庶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此展开。刘备前两次去往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无功而返。第三次,当他准备启程时,关羽、张飞二人极力劝阻,但经过一番劝说,还是去了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刘备的耐心与诚恳打动了诸葛亮,使得他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最终因为五虎将的相继离世和刘禅的懦弱无能,蜀国终于土崩瓦解。
三国演义里,我还有一个钦佩的对象司马懿。他作为一个能与诸葛亮匹敌的人物,懂得在别人面前示弱,善于隐藏自己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这些特点,把他推上了帝王的宝座。
三国演义名著读后感篇六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名著向我们展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狡诈多疑的曹操。
书中三顾茅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为了招贤诸葛亮的故事。第一次下着大雪,刘备去拜访诸葛亮,结果他不在,第二次去也是没有在家,第三次诸葛亮在睡觉,于是刘备冒着大雪在门外等候,诸葛亮醒后见他这么诚心被感动了,于是决定出山辅助刘备,帮助刘备建立了三国中的蜀国。
刘备的诚恳令人感动,张飞的火爆脾气也很可爱。
张飞是一个火爆脾气,在战场勇猛无敌,但是他在刘备面前却是言听计从,他上战场时像杀出的一匹黑马,并且对敌人“啊呀呀”的暴叫,他一心为主,忠心耿耿,嗓门也大,记得那次张飞一声大吼,吓退百万曹军。
《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和经典故事,这需要我们细细地品读,我相信每一次品读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味道,让我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