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一
我最近有幸参加了中国数学研讨会,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研究的魅力和重要性。
第二段:会议内容
在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学教师和专家们分享了许多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他们的报告富有启发性,深刻剖析了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第三段:交流互动
除了听报告,会议还安排了许多互动环节,让我们与各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我特别记得一位叫做张老师的数学教育专家,他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启发性的问题,让我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一些数学概念,还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数学理论。
第四段:思考感悟
回想这次研讨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个数字时代,数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科,而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的领域如此广阔,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我们才能够推动数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从多个方面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拓了我的思路。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数学的发展,并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献身于中国数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二
研讨会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的学术讨论活动,旨在促进学术界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推动学术进步和创新。本文旨在分享我参加的一次研讨会,以及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开篇引入
在日期上,我参加了一场有关科技创新的研讨会。这场研讨会集结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包括大学教授、企业家和研究人员。会议上,大家结合自身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现。在会议期间,我收获颇多,并且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新的认知。
第二段:分享研讨会内容
研讨会的第一天,专家们分享了一些科技创新的案例研究。其中,有一位来自大学的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他们在一种新型金属材料的研发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材料具备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应用于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另外,一位企业家分享了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讲述了他们公司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改进产品和服务。这些案例启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思考,让我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学术界的事情,它对企业和社会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段:交流与讨论
除了专家分享的案例研究,研讨会还设置了交流和讨论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与会者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成果,并与其他与会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也积极参与了这一环节,分享了我在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与其他与会者的交流,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将对我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在听取他人的分享时,我也加深了对其他领域知识的理解,并从中汲取了灵感。
第四段:思考与反思
研讨会期间,我也有时间独自思考和反思。我开始思考科技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自己作为一名研究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我认识到科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界,更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社会带来实际的改变和提高。同时,我反思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计划。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这次研讨会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通过参与研讨会,我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明确了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的方向和目标。我相信,这次研讨会的收获将对我的学术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为科技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加更多的交流研讨会,与更多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分享,我将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三
中国数学研讨会是中国数学科学界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一名数学爱好者,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研讨会的背景和目的
中国数学研讨会是一次全国性的数学学术研讨会,旨在推进中国数学科学的发展和研究工作。这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众多数学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共同探讨数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相互交流学术成果,为我国数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段:开幕式的精彩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研讨会的开幕式非常精彩,开幕式上邀请了国际数学界著名人士发表了演讲,聚焦于数学的发展与未来。他们的精彩演讲向我们呈现了数学的辉煌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鼓舞人心。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力量,促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心,为我国数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段:分组讨论的收获
研讨会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分组讨论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分组讨论中,我们不仅可以与其他数学爱好者进行交流,还可以聆听各位专家的详尽讲解,加深对数学研究领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分组讨论中,我们还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与其他与会者共同交流、学习,加强了我们的学术交流。
第四段:专家讲座的启示
除了分组讨论,研讨会还安排了专家讲座。在讲座中,专家们针对不同的数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详细讲解,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非常有启示。他们生动的讲解方式、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及丰富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对数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段:总结感悟
通过本次研讨会,我深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学术交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学术交流,我们可以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深入学习和研究。希望未来的数学学术研讨会可以更好地推动数学科学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四
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在建国xx华诞之际,充分发挥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促进公共行政创新方面的进取作用,推进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创新与发展;经过分析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突显的实际问题,探讨职责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实现途径。同时,也为学会会员以及本市各委、办、局、区县主管编制工作的同志供给学习交流的机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行政管理xx年:变迁与发展”。会议一方面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共谋发展,一方面立足现实,关注焦点,探根究源,迎刃求解。具体议题包括:
1、中国的公共行政改革:过去、此刻与未来
2、中国行政发展的、动力机制
3、政府职能转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问题研究
4、政府机构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5、人事制度改革与公共人力资源开发
6、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研究
7、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8、政府职能与职责边界研究
9、降低行政成本研究
10、“第三域”发展与公共行政改革
11、基层公共治理研究
研讨者可围绕上述主题,结合自身研究实际自拟题目。
……
1、本市各委、办、局、区县从事编制管理工作的人员。
2、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国家行政学院以及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
3、学会会员、学术顾问。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五
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策 划 书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一、学术研讨会宗旨
为积极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研究生撰写学术报告的能力,更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研究生对前沿问题的了解,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领导及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面向沉积地质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推出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为本院研究生创造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学习的空间,以利于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
二、学术研讨会的内容及形式
在平时的学习、项目以及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自己或者导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和发现参与到我们的研讨会当中来,与同学和学院的导师一起讨论。同时,学生和老师在平时研究当中会发现一些新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也可以拿到我们的学术研讨会当中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这样对于老师和学生的研究会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将我们平时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让他们给我们的研究提出建议或见解。因此本次研讨会采取研讨与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形式可以是在研讨会上作报告,也可以提出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以及老师一起探讨。
三、学术研讨会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12月26日(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00)地点:成都理工大学主校区综合楼(地点待定)
四、邀请参会的主要人员和单位
1、邀请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领导参会。
2、邀请学院研究生导师参会。
3、欢迎沉积地质研究院广大研究生同学参与整个活动。
4、邀请学术专家3人(暂定)
5、邀请相关学院有兴趣的研究生参加
五、学术研讨会组织及人员分工
会务组
组长:田景春、傅红
副组长:吴成喜、方朝刚、田原、王文楷
成员:刘迎松、王玉萍、万慈昡、张超、齐世超等 各组职能分工如下: 策划组(主席团、学术部):
主席团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监督协调各组成员的工作。学术部:
1、撰写策划书,并报告主席团通过后交至院领导审查,根据领导意见修改并定稿。
2、召开筹备会议,根据工作内容及实际需要,大致安排各部门人员分工,并安排时间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分工情况,及时做出修订。
3、各部门根据分工安排将自己部门的任务分配到人后,将人员分工具体名单交至策划组。
4、中期召开学术部第二次工作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展,具体时间待定。
5、召开会议。
6、总结学术研讨会成果。
7、负责学术报告盖章。
8、对本次学术研讨会做总结。征文组(学术部):
1、负责收集和确定参加研讨会的人员(导师和学生),及时对报告人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便宣传组织工作。
2、制作报告人的相关文件。(学术研讨会的概况,主讲内容的简介等)。
3、督促主讲人做好ppt演示文稿,并检查是否能正常演示。
4、确定报告人场次及上场顺序。
5、做好当天的研讨的记录工作。
6、对报告人的情况和报告内容编辑成册,以便存档。
7、安排专家给大家介绍整个沉积地质研究院各专业各方向的主要负责人及相 关
老师(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要求内容包括:老师的个人简介,主要研究方向、近年的研究成果。
8、邀请我院博士生导师2-4位在研讨会上作报告。宣传组(文艺宣传部、体育部):
1、准备横幅宣传本次学术研讨会。
2、准备宣传海报。
3、会场的横幅、校园海报。
4、负责会场拍照事宜。
5、学校校园网发布学术报告信息(时间,地点,具体讲座信息)。
6、学术研讨会后对论坛进行回顾总结,撰写报告发到网上。接待组(体育部):
1、引导领导入场就坐。
2、负责迎接和其他接待事宜。会场组(体育部、组织部):
1、联系现场投影仪的使用及调配等。
2、购置物品(和接待组商议,购买请柬,矿泉水)。
2、负责联系会场。
3、布置会场(包括讲台摆放、台上大屏幕、台下嘉宾座位、文件和水的摆放、现场投影仪的调配等)。
4、学术讲座报告人的茶水供应。
5、会议结束后清理会场。现场秩序组(组织部):
负责现场秩序和安全,确保与会者安全,引导同学入场,防止大声喧哗等,并应对临时调动。
六、学术研讨会纪律
本次学术研讨会一切都受组委会领导监督,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借本次活动进行非法活动,对抵触和破坏论坛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坚决给予相应处分。
七、其它需要学院领导协调的地方
1、使用学院会议室。
2、邀请领导、导师参加。
3、临时需要购买的物品等。
八、注意事项
1、技术支持:论坛的录音,照片拍摄,前中后期的宣传。
2、安全问题:要确保与会者安全,防止出现纰漏。
3、人员安排问题:人员配置要精干,务实到位。组织任务小组,分配人员职责。权责相应,每个人都要非常明白自己的责任。分配任务要以人为单位,有几个方向:策划组,征文组,宣传组,接待组,会场组打印出权责清单,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并且及时汇报进展,以便处理各种信息。
4、工作礼仪:所有工作人员要热情诚恳,礼貌待人,认真把参与活动的领导、特邀老师迎接及送走,展示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的良好形象。
5、最终时间以本次活动的宣传海报公布为准。
九、专家建议
1、请大家听报告前多了解相关知识,做好相关知识的了解。
2、希望大家积极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达到开阔我院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水平的目的。
3、预祝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十、预算经费
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生会
2012年11月27日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开展研讨会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研讨会的目标、设计和执行流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这次研讨会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开展研讨会方面的体会。
第二段:目标的设定(250字)
在研讨会筹划阶段,设定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确保研讨会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在设定研讨会目标时,我们必须清楚明确参与者的层次和需求,以确保内容的针对性。其次,我们要合理设定研讨会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尽可能提高参与者的便利度。同时,为了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和激发参与热情,我们还可以在目标设定中注重研讨会的创新性,通过新颖的形式和互动性设计,来吸引和留住参与者。
第三段:设计的重要性(250字)
在研讨会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几个关键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建构。内容的设计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连贯性,确保研讨会的逻辑性。其次,我们应该注重研讨会的互动性。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增加参与者的互动性,提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为了确保学习的可持续性,我们还可以考虑设计反馈机制,让参与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提高方向。
第四段:执行的要点(250字)
在研讨会的执行中,关键要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首先,我们要掌握好会务管理技巧,确保研讨会的顺利进行。比如,保证会议室的设备和环境完善,确保参与者的舒适和专注。其次,我们还要注意研讨会的时间控制。过长的会议时间会造成参与者疲劳和失去兴趣,过短的时间又无法充分利用。因此,合理安排时间以确保学习效果非常重要。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会议记录的整理和传达。确保会议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让参与者能够在会后再次回顾和学习。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50字)
这次研讨会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培训,我对于研讨会的目标设定、设计和执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研讨会需要持续改进和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研讨会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研讨会的质量和效果优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研讨会将会达到更高的层次,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字数:1150字)
标准研讨会发言篇七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这个会议,经过两天的学术研讨、文化考察以及大会总结,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画句号这个工作本来很简单,不过既然要讲几句话,我还是想对会议本身的历史,取得的成就以及学科将来的发展,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赵敏俐教授和吴相州教授在这次会议的讲话中都提到,我们这个研讨会已经开了五届了。第一届的名字叫“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现在叫“乐府歌诗学术研讨会”。在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中,我都提到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这个系列会议名称的改变,蕴含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理解深入了。我们不再仅仅是研究文学、研究诗歌的内部规律,也不仅仅是研究歌诗和它的伴生艺术——音乐之间的关系,而是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礼乐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浸润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把乐府歌诗作为研究对象,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不仅仅是研究诗歌,不仅仅是出于职业习惯,对于研究对象进行某种程度的深入或向毗邻艺术拓展这么一个一般性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寻求的是中国人的历史的一部分。下面我讲两点。
第一,我很感谢李健正先生,李玫教授,项阳先生这样音乐学的专家。我从他们的论文或发言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二,从文化背景来说,乐府制度及其所包含的综合艺术是乐府文学丰厚的、广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读张衡的《西京赋》和《汉书·礼乐志》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这次会议上刘航博士的论文所探讨的《文康乐》和汉魏六朝戏剧,就很典型的说明了戏剧艺术与乐府歌诗的关系。李健正先生的文章也提出了舞蹈、音乐以及当时人们生活方式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乐府歌诗传统上是在文学研究范围内的进行讨论,现在大家已经注意到,对它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文学和音乐之关系,还应该包括文学和更广泛的艺术形式的联系,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与此相关。
我这里讲一点似乎是题外的东西。过去,西方人以为我们中国人不善于哲学思考,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就持这种观点。他说,看到孔子的《论语》,非常失望,还不如不读,不读的话还有些神秘感。读了之后觉得只不过是一个缺乏哲学深度的事故的老人讲述的人生经验。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古代文献,尤其是《上海楚简》和《郭店楚简》所提供的材料提示我们,古代的中国人善于哲学思考,有自己的哲学思考的体系。而且也并不局限于像《老子》一书中的表述。
从乐府与哲学的关系上来说,我曾多次指出:传统上将汉代的“乐府”定义为“音乐机关”是错误的。汉代的乐府是一个“礼乐机构”。将乐府歌诗与音乐艺术联系起来,有它的学术意义,但这还只局限在艺术层面、技术层面。将“乐府”正确地定义为“礼乐机构”,才能正确地认识它存在的哲学意义。
作为礼乐制度中的乐府,它设立的出发点,它的运行机制,都是从谐调天人之间的关系(司马迁称之为“天人之际”)与人类社会内部的各种关系出发。从与艺术的关联来说,乐府文化与乐府艺术几乎涉及古代所有的艺术门类,涉及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从这一观念出发,才能在乐府研究中产生真正的学术突破。
在小组会的讨论中,我特别把曾智安博士的文章拿出进行表扬。他的文章在传统的诗歌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同时,又有相当程度的、又是完全适宜的哲学上的提高与总结。他的文章把诗歌的礼乐文化背景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联系在了一起,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从第一届会议开始,我就积极参与其事。第一届会议的时候,我还曾协助赵敏俐教授做过一些联系刊物的工作。现在我们成立了乐府学会,我成为它的一名成员。正像赵敏俐教授所说的,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就我们的事业来说,如同吴相洲教授所讲,是一个朝阳的事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很高兴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与大家一起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诸位!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2尊敬的各位同仁:
本次年会即将闭幕。本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大家就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分享,成果是显著的!相信大家的收获都是很大的。
在此,我代表疗法分会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同仁以后能取得更多、更大的关于研究与应用的成果!也祝各位同仁能过好圣诞节和元旦节!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再相聚!
会议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学术研讨会闭幕词3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这次由研究会和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陇南师专协办的“纪念流寓陇右1250周年”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会,开得十分圆满和成功。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研究会向这次盛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同时,请允许我代表与会的全体代表,向支持这次大会召开的xx市各级领导、成县各级领导以及师院和陇南师专的各级领导和参加这次会议服务工作的各位老师和同志们所提供的周到的完满的服务表示最衷心感谢!
在会议中,与会的学者对陇右诗作了深刻和全面的评价。对在公元759年弃官西走,来到秦州、同谷等地所作的117首诗歌所体现的丰富文化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做了细致的分析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从此脱下了官服、走进了逃难的难民队伍中,真正开始了他接近下层黎民百姓、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漂泊流离的生活,并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后人民在战乱之中的悲苦生活,在身份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一个朝廷命官变成了一个逃难的难民。在思想上更加直面现实,更加关心普通百姓的生活命运,从一个普通难民的角度来观察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将忧国忧民的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思想层次,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飞跃。在诗歌艺术探索方面,他做了更深更广的艺术探索,由以前以做古体诗五古和七古体裁为主,转向了对近体诗五律、七律及排律为主的诗歌创作,对唐代诗歌艺术水平做了极大的提高。他的五律和七律等近体诗是最能代表唐诗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此,中国诗歌史进入了以近体诗创作为主的.诗歌时代,而诗歌为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样板。他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唐诗达到了音乐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是唐诗由少年时代走向成年时代的成熟标志,最能显示出唐诗的艺术特色。而陇右诗(大多是律诗)正是体现了诗歌开始全面提高唐诗艺术的一个关键时期,最值得关注和研究。
此次会议外地学者与当地学者广泛交流,相互学习受益匪浅。使我感受最深的是陇右的学者们,对陇右诗的深刻研究及他们对衷心热爱。他们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填补了杜诗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充分地展示他们雄厚的学术实力,对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致意和祝贺!
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中国伟大的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文化精神和伟大的人格为我们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上的食粮。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中国人民度过了历史上一道道激流险滩,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历史上哺育了一代代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仁人志士,为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文化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起着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他追求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的资源,他对诗歌艺术创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及其优秀的诗篇,为我们建设当代先进文化和文学艺术提高文化水平,起着巨大的作用,总之诗歌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认真的研究和挖掘。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和各位女士先生老师同学们!我们这次研讨会和纪念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把研究作为一次文化事业来做,并将研究和普及结合起来,将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坚定地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发扬光大文化精神贡献我们的力量。在此献上小诗一首(先朗诵一遍,再吟诵一遍):
应邀乘机赴陇参加纪念流寓陇右1250周年研讨会
纵飞直上白云天,下视秦州重叠山。
鸟鼠山间馀鸟道,鱼龙川畔少渔烟。
少陵圣迹千年在,大雅歌诗万古传。
今日我来赴佳会,共研杜老陇秦篇。
最后,我宣布,大会胜利闭幕!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