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走红军桥心得体会篇一
在井冈山黄洋界哨所旁,有一条崎岖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在80年前极端困苦的战争岁月,毛泽东和朱德同志都曾带领战士们从这条羊肠小道挑粮上山。回首当年红军在井冈山的艰难岁月,挑粮小道无疑是一个极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
7月22日,来自北外、清华等5所高校国际新闻传播班的研究生们穿着红军服,带着斗笠,一步一步的向挑粮小路进发。
山路崎岖,蚊虫叮咬,刚刚走过第一个休息站,有些同学出现了不适症状。北外的朱唯希同学刚在车上就有轻微的晕车反应。旁边的同学关切的问要不要下山去。她摇了摇头,说:“没事,休息一会就好。”她抹了点事先准备的风油精,就又上山去了。山路走了快一半,大家的交谈和嬉闹变少了。
看着同学们汗湿的衣服,井冈山干部培训学院的熊炳敏教员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同学们作为国际新闻的传播人才,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重走挑粮小路不仅是体会红军精神,也是对大家身体的一个考验。”
不到40分钟,人大的印振浩同学首先走完了小路。他扛着队旗兴奋地说:“我们今天没有担粮食,当年红军挑粮的时候走的路更多呢。爬完这条小道,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前辈的艰辛。”当被问及此次活动的体会时,他说:“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担,但是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就新闻传播方面来讲,我们面对着同欧美国家话语权的争夺和国际传播新秩序的建立。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是非常重大。”
北外的吴颖同学是第一个登上山的女生。她刚上来时上衣都湿透了。她说:“终于体会到了红军前辈的辛苦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好好把井冈山精神传承下去。”
同学们爬了近两个小时,走在后面的朱唯希同学也上来了。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当被问及为什么不中途下山的时候,她说:“从一开始上山就没想着要下去,感觉这不仅是一次体验,也是一次自我突破吧。沿着革命前辈走过的路,自己似乎能从那脚步中得到力量,那是一种信念和坚持。”
重走挑粮小路不是一种形式,同学们身体力行,体会了革命前辈们的艰苦,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担,感受了自我突破和坚持不懈的惊喜,这无疑是井冈山精神的新发展!
重走红军桥心得体会篇二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红军桥是一个重要的地点。它见证了中国革命先驱们的血与汗,是中国革命的珍贵遗产。重走红军桥,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矢志不渝的决心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在这次经历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实现中国梦的切实行动。
第二段:历史记忆
红军桥建于1934年,是当时中央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前往陕北的重要通道。红军桥沿途是一片险要的峭壁,翻越这些险峻的山峰,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生死搏斗,才最终走出了一条胜利的道路。在那段历史的长河中,中央红军为了保卫苏区的革命根据地,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实现了长征的胜利。重走红军桥,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在这个神圣的场所中流淌的红色基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段:壮观的自然风光
沿途风景壮观,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峰峦叠嶂,山势巍峨,山川之间绿树成荫,河流穿梭其中。在这片自然风光中,隐约可以看到红军从这里飞跃而过的身影。他们将这里的山水历历在目,引为珍宝,巍峨的山峰是他们攀登的伙伴,飘逸的云朵是他们的陪伴。重走红军桥,是一次放下心灵,走进大自然的旅程,是与红军一起看到斗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第四段:认识历史,了解当下
历史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引领人们认识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现存现状,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下的生活和处境。在走过红军桥的这一段行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历史,感受到了那段红色探索的艰辛与勇敢,更加切实地认识到了当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对全球化时代中,需要的人心向善、文化互尊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第五段:感悟与总结
重走红军桥,不仅意味着对红色历史的缅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重新认识这段历史对我们当下的启发和指引。红军桥,见证了无数中国革命先驱的坚韧和不屈,也成为了新时代追求成功、实现梦想的重要象征。红军桥的历史,已经成为了宝贵的社会财产,要传承好这段历史,必须以创新的方式去诠释。重走红军桥的体验,让我看到了未来的盼望,明确了我的生活方向,向着更加坚定的方向前行。
重走红军桥心得体会篇三
重走红军桥,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和缅怀,也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再次唤醒。红军桥,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市区北部,是长沙至宁乡的交通要道,与湘江小龙坑铁路大桥相对,是红军越江北上长征的必经之路。红军桥是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宁乡市的地标之一。如今的红军桥已经重新铺设,以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
第二段:重走红军桥的体验
我和我的同学踏上了重走红军桥之旅,穿着红军服,手握红旗,这是我们对红军英雄的致敬。在穿过繁华的商业大街后,我们到达了停车场,准备迈出前进的第一步。从这里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条桥的厚重和庄严。一步步的向前走,所有人的心情都特别激动,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第三段:红军桥传奇
据史料记载,1934年1月7日黎明时分,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带领的红军攻破岳阳城,向湖南岳麓山开进。当晚,红军决定渡江北上,越过湘江后进入长沙。然而,湘江水高如山,红军部队无法直接渡过江去。于是,毛泽东决定在宁乡设法克敌制胜。1月19日黄昏,红六军团渡江宁乡,并在红军桥附近设下阵地,发起了“宁乡战斗”。在激战中,红军以1:10的劣势击败国民党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移。
第四段:重走红军桥的震撼与感受
当我们踏上这座桥,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风貌,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或许是因为站在这座桥上,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革命的起点,看到了红军将士一次又一次地跨越险阻,披荆斩棘,稳扎稳打,最终打赢了这场红军桥战役的壮举。又或许是因为站在这座桥上,我们感受到了红军英雄的坚韧不拔,救国救民的豪情壮语,感受到了红军不顾一切的信仰和追求。
第五段:结尾与感言
走过这座桥,我们不仅仅是回忆过去,更是追寻真理、勇往直前的向导。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旅游,而是一次历史与人性的精神启蒙之旅。我们的祖国从这里走过,我们的革命先驱从这里开启了新的篇章。它代表着勇敢、前进、永不放弃的那种精神和决心,它是我们一路向前走的动力!愿我们都能把这份红军桥精神铭记在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重走红军桥心得体会篇四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下面是有20xx重走红军路心得体会,欢迎参阅。
本次实践我们重温了革命奋斗史,参观了炮台、红军亭,瞻仰了革命先烈的遗物,重温了革命奋斗史,重走红军路,缅怀革命先烈。聆听斗争故事,再现革命前辈英雄形象。激发了我们爱国爱党热情,进一步体会到“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
虽然时间短促,但是我学到的东西很多,通过“重走红军路,红色八闽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的强大,再难办的事情靠集体的力量也能使其简化。一个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个人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最终使我们团队受益,使我们个人利益受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东西只有听和看是不能让我们真正理解,只有真正到实践中去才可以让我们有更加深刻和真实的理解。
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这次经历带给我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是终生难忘的。我将以当代大学生的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中学习,从中锻炼,用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态度赢得大家的微笑。同时在活动中我收获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学生工作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红色教育是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的综合教育活动。感性认识增强了我们大学生对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客观认识,加深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促进了我们在校内学到的知识的内化和知与行的统一,这次活动带给我的理性认识让我增强了对理想信念的认同。课堂教育和红色教育的交融促进了我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不断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自己切身的受益体会,我希望学校能多开展此类活动,也希望自己以后还能有幸再次参加。
这次红色之旅将会是我新的起点,我将用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新一轮的工作学习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积极创新,努力工作,踏实学习,不断进步。预祝本次武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23日上午7点,在组织的安排下,红色励志班全体成员穿着红军服,带着班徽和识别带,从井冈山大学新校门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第一站—永新三湾。新鲜的空气、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疲惫的心情顿时幸福起来,我们听了讲解员的讲解和校友的讲话,了解了更多关于三湾改编的历史,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知道一个好的集体要有纪律、团结互助、一切行动听指挥。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离开美丽的三湾,进行下一站的探索。
接着我们到达了龙江书院,“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召开的。1920xx年4月底,朱毛两军胜利会师后,为了加强对两支革命武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召开了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连以上干部一百多人。毛泽东、朱德、 王尔琢等同志讲了话。 会议决定:一、依照湘南特委关于“朱毛两部合编”的指示,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并任命了连以上的干部。二、在四军中设立各级党代表和士兵委员会。三、选举产生了四军军委,毛泽东为书记。四、5月4日召开庆祝两军会师大会,并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作为教育机构,龙江书院为客家人培养了大批人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所书院的用途也在不断变化,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午我们的队伍翻山越岭,终于到了家喻户晓的黄洋界。在黄洋界风景区,我们登山参观了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修建的纪念碑,在纪念碑前,我们整理队伍,认真听讲解员耐心的讲解,然后我们一起齐声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之后我们体验了挑粮小道,我们团结一致,完成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次日,我们早晨我们去了北山烈士陵园,在北山烈士陵园,我们为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来寄托我们的哀思。在主席像前,全体成员为烈士默哀一分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幅英雄的遗像和他们质朴却感人的生平,同时了解到,在短短两年的革命斗争中,在井冈山山牺牲的烈士约八万,有些烈士无法找到完整的尸首,甚至考证不到他们的姓名,看着那一行行的姓名和那块无名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年轻的生命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站在他们的面前,我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他们相比,自己的意志是多么的薄弱、信仰是多么的苍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的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的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紧密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而不懈地奋斗!
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重温了革命历史。我深切地感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巨大贡献,必须永远铭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党的建设十分紧要,必须始终加强;人民是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必须紧紧依靠。我深切的感受到党艰苦卓绝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官和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勤于工作,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长足的进步。我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振奋革命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学院软硬件基础建设,与时俱进,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论形势怎么变、地位怎么变,我们都要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真正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我们自身建设得更好。
我因为生活在这伟大的国旗下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希望我们国家继续蒸蒸日上,越马扬鞭!我会努力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热血和甘泉!
重走红军桥心得体会篇五
“重走红军桥”是一种旅游活动,以纪念中国革命时期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我最近也有幸参加了一次“重走红军桥”的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向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
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时,在会宁县境内跨越瀚霄河的“红军桥”,被敌人派出的特务叛徒秦德纯炸毁。这时,红军将士展开了一场泥泞、困苦的渡河斗争,最终成功渡过了瀚霄河。这场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战争中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也成为了“重走红军桥”这个旅游项目的重要背景之一。
第三段:体验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需要在湿滑的山路上徒步前行,身上负重挑战肌肉的极限,躬身跨过小溪,咬着牙爬上陡峭的山崖,才能够到达“红军桥”的所在地。但当我们来到那个瀚霄河旁边的温暖之处,听着讲解员贴心而详细的介绍,看着那座极具历史意义的红军桥,立刻就感到一股深深的敬意。这些感触让我们意识到了红军和在他们身后站队的人们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第四段:思考
参加“重走红军桥”有着多种层面上的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次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同时,它也向我们表明了那个时代中人们坚韧不拔、顽强的斗争精神,尤其是红军将士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勇敢和坚毅,这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第五段:启示
“重走红军桥”不仅仅是一项旅游活动,更是一次精神之旅。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贡献和努力贡献给社会,让自己的人生能够真正地有意义。
总的来说,参加“重走红军桥”的活动不仅代表着对历史的缅怀,也是一个对人性的考验。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深入了解我们的祖先,通过历史的感悟来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