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教案篇一
《夸夸我的同学》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安排此次口语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在交际过程中增进同学情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能更好地使用本课程资源,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本话题是夸奖自己身边的同学,是以真人真事为情境展开的交际,教师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班的学生,也可能对学生平时的一些细节表现不是特别了解。如果在课前能布置学生收集同学值得夸奖的具体事例(可制作一张相应的表格让学生预习时填写),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夸得好就会得心应手,学生也能侃侃而谈,交际的效果会更好。对于借班上课的老师,课前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摸底,尤其是对班上特别优秀的学生要了解得详细一些,以便在引导学生用具体事例来夸奖同学时,能灵活巧妙地点拨。
因为我在研磨这节课的过程中都是借班上课的,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以导入此课的ppt采用的是一些卡通小朋友乐于助人、有特长、关心集体等方面的图片,如果是在自己执教的班上这节课,ppt的第一张、第二张都可以是班上学生爱学习、爱劳动、有特长等的相片,这样更有真实感,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交际的欲望。
在学生进行言语交际时,教师要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出现重复单调的语言,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例如可用“先总后分”式的:“××真……有一次……(具体例子)。” “××是一个……的同学。有一次,……(具体例子)。”还可以引导“先分后总”式的: “有一次,……(具体例子)。××真是一个爱劳动的同学。”等等。至于什么时候学生用什么句式,教师要相机点拨。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话题如果不注意引导,很容易上成“你夸我,我夸你”的独白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多种互动的交际形式。如学生甲夸完学生乙后,老师可及时引导学生乙反过来夸学生甲。另外,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互动机会。如某学生说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也是提供给学生交际的机会。有些交际的情境要根据班级实际来创设。例如我在与香港荃湾公立何传耀纪念小学的教学交流活动中执教此课时,考虑到“招聘《校园报》小记者”这一环节不适合香港的小学生,所以我将此环节改为香港翡翠台的一个儿童节目——“放学icu”,请学生来当“放学icu”的小嘉宾,节目的主题就是“夸夸我的同学”,要求“小嘉宾”们上台来结合具体的事例夸夸自己的同学,让下面的同学评一评哪位“小嘉宾”的口才最佳。这样,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因为此次交际的内容是“夸奖”,而夸奖能给人带来愉悦,所以教师要注意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动作都带有夸奖的意识,使整节课沉浸在浓浓的夸奖味儿中。如课伊始,就可夸奖学生坐得端正,夸奖学生的小眼睛亮晶晶的;在课中,始终不忘记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关注及欣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及同学的真诚赞美,使课堂的氛围与交际话题始终吻合。
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教案篇二
作为一名刚踏入工作岗位第二年的新教师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代表联丰小学参加小榄镇语文口语交际(作文)大赛这么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给予了我。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身边有领导的关心和朋友的支持。有体验才会有感悟,有感悟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成长,有成长才会有进步。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薄弱。
何谓“口语交际”?这是我第一次上完课后刘校长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今人教版语文书中,从一年级开始就设有口语交际这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培养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得通顺流畅,让对方听得懂,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
1、创设“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夸夸我的同学》中。“请同学们接下来瞪大眼睛,竖起耳朵,认真听自己看,待会我可是有小问题的。”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趣味性,但是又给他们安排了任务。随后播放录像,学生都目不转睛的死盯这大屏幕,此时此刻学生已经明白了夸什么,怎么夸。就不要过多的讲解夸奖的要求,而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归纳、板书出来了。
2、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语技”。
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其对话过程构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际关系,形成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随之,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促使交流逐步深入。在《夸夸我的同学》一课的训练当中,首先是学生向老师汇报,列举我们班级同学的优点。此环节是让学生更清楚的明白有哪些优点可以夸奖。其次到小组讨论,让学生夸奖同桌,老师当。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让面对面的相互夸奖。与此同时让学生来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运用夸奖的要求。再次让学生下座位去主动的夸奖别人,在进行“相互促进”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交际对象、交流方法,获取、整理自己所需要的交流信息。在这种接近生活自然状态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
3、拓展延伸,引向生活实践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能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中止步。在本次口语交际课的结课时,我针对现在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通过“罗丽斯先生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夸奖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伟大的、是神奇的。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通过这样一节课,让我对口语交际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好课是靠周而复始的“磨”出来的!《夸夸我的同学》这个课题我试教上了6次,正式上了2次,其中有泪水也有欢笑。这样的磨课是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因为这也是促使我成长的加速器。
反思之一:
飞快地从教室走出来,片刻都不想停留。课堂感想就两个字“失败”,此时的心情百感交集。
本次口语交际课,我的设计是针对现在的孩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的这一弱点,号召同学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一种快乐,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最后我适时送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只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更加激励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真诚的去赞美别人。知道不代表真正能做到,做到不代表真正明白!此时此刻想法已成泡影。失败总有原因,只有客观的分析,勇敢的面对才有可能使得自己获得下一次的成功!对于本节课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
从课的结构上来说,整堂课我完全没有把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备学生,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口语交际课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然而,口语交际课学生的回答是没有办法预设的。由于事先自己没有收集大量的资料,当好几个学生不知如何夸奖时,心中便已没了方向,不知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课堂机制极度欠缺。学生不懂,老师不引。慢慢的整堂课变得死气沉沉,看不见高高举起的小手,以至于原本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被自己改得面目全非,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自己都没有学会夸奖学生。
反思: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
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教案篇三
《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提到: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遍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在美术活动组织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也一直在转变着自己的观念,以最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那些在我们大人眼里“四不像”的作品,却是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在我们班级的美术作品栏中,千篇一律的作品渐渐少了,孩子们的自由创作和自由发挥展露出来了。
在今天的美术活动《我的`好朋友》中,我们收集了一些蛋糕盘子作为创作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想象和打扮。我将活动分为4个主要环节,引入、观察自己的好朋友、绘画、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活动中不为幼儿提供范画,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好朋友,自由大胆的创造绘画。活动的气氛是热闹的,小朋友们的绘画作品是充满童趣的。他们可以清楚的介绍自己的作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画的是谁?他们对于这种没有限制的绘画活动充满了兴趣。这让教师再一次的深刻体会到指南的教育建议内涵,不要为了追求“完美”的效果,而去约束孩子们的天马行空的创作,让孩子们进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受到束缚。在这方面也是今后要继续注意的方向。
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教案篇四
小学思品课教学,其实是一种道德、品行的塑造过程教学,学生应在思品课中得到明理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但事实上,教材的`内涵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擦肩而过,就是说,教材中要求的教学目标总是不能很好地落实,但本堂课的教学给我了一个反思的机会,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去想,不愿意去感悟,而是我们教师没抓住好的时机来引导我们的孩子,没有激发他们足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当然不会有所收获。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一开始的设计也是在走原来的老路,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模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但当遇到:我该不该对班级里不该出现的情况,我们该不该上前去劝阻的时候,我们班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这就让一些同学犯难了,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这让我也有些犯难,我也不能来个硬性规定,说哪一方的观点对,另外一方的观点就是错的,这是因为许多事情他本身是没错的,只是用的地方不对。
再说了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能让他们信服。既然这样,我就索性在班级里来了个小小的辩论会,让支持劝阻的为一方,反对劝阻的为一方,无明确观点的在一旁观战,但有要求,就是观战的同学要在辩论结束后发表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一下子让学生来了兴趣,他不但有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明理的全过程,更有助于实现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化与情感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在辩论中学会与学生的正确相处的方式。
从这堂课的教学经历中我体会到了辩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其实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和同学们友好相处教案篇五
我们班有一个特殊的学生,小s同学。小s同学在三年级一整年的英语学习中都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课堂表现良好,成绩优异。但是,四年级上,这个孩子出现了好大的变化,或者说开始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开始发现他上课根本坐不住,他凳子的四条腿就没有同时落地的时候。他上课左右晃,前后晃,碰下左边同学的书,推下后面同学的桌子。你批评他,他总有道理,小a同学挤着我了,我的钢笔掉了,他的书碰到我了。。。说不尽的理由!!!由于上课进度多次被打断,我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结果他越来越严重了。于是我把他的妈妈找来,详细的'交谈了一下他的情况。他的妈妈告诉我,这个孩子从刚开始上学就是这个问题,他就是比较多动,坐不住。而且听不得一点批评,越说他越不配合。反而表扬他一下。夸他一下,效果比较好。于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他都是进行鼓励式教学。有时效果很好,有时则不尽人意。课堂进度多有耽误。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其他孩子看到我对他的态度,也有点开始学习他,觉得即使在课堂上范了一些小问题,老师也是可以容忍的,老师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这种情况让我很是苦恼。后来我把他的情况和教育经验丰富的沈老师讨论了一下。她告诉我,如果一个问题很难解决,不妨避而求其次,可以表现他其他做的好的地方,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优秀,增其自信,培其兴趣。也许他就会比较配合我了。这个星期。试了一下沈老师的办法,果然效果比批评或是单纯的哄着他表现好要好一些。真心感谢沈老师的指导。而今天在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再次看到了斯金纳的以消退取代惩罚的理论,说要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消退可以在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不予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结果孩子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了,这不是沈老师的话里隐含的心理学理论吗?这样理论我也是知道的,怎么真的遇到了问题就没有想到呢,可见1.理论知识是要时时巩固的,温故而知新!!!2.教学时不能因为孩子影响了教学计划就气急败坏,有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正是反映了不同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模式。我们上课是为了教育学生,而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进度,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