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一
1、查漏补缺,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习、练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能力。
3、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习内容领域
略
三、复习策略
1、回忆、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2、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3、应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4、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四、复习建议
1、使用新教材,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正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在期末复习中尽最大努力弥补。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审题习惯),学习方法的指导。
3、老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复习有针对性、实效性。
4、课上注重知识的整理,基本概念理解到位,比较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5、注重对知识的整合,一题多用。
6、关注后进生,加强对他们的辅导。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二
共分六大块内容进行复习,具体如下:
一、 四则运算与运算定律
突破建议:
1.关注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起知识系统。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其关系”后继学习小数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对这一知识进行整体梳理,突出运算间的关系和运算的意义:加法是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除法又是乘法的逆运算等关系。
2.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对小学生而言,知识的复习更多不是纯数学形式的梳理,还需要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明晰。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知识的应用,在“用”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内化知识。
3.突出自主整理,培养学生知识梳理的能力。
在回顾整理知识点的过程中,尽量先让学生尝试计算或完成任务,然后再通过交流比较,逐步完善,从而加强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二、小数的意义、性质与小数加减法
突破建议:
1.注意迁移类推的方法的应用。
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次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教学时,要突出数系的扩展与整数学习方法的迁移。此外,小数又有自己不同于整数的特点,教学时也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基本训练,关注错误资源,强化基本技能。
这一部分小数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的计算和性质运用,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强化基本技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发现错误,则引导学生寻找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及时改正。
3.重视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同时,教师要多加关注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过程的正确性。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三
一、填空。
2.在计算38÷3×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结果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5.计算32×6+24÷3时,可以同时先算()法合()法,再算()法,结果是()。
6.670-(12+28)×14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8.计算240+(104×2-77)时,要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10.65+360÷(20-5),先算(),再算(),最后算(),得数是()。
11.按要求改变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结果。
(2)25×6-125÷5,最后一步算除法的算式是:,得()。
12、一个数加上(),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得();
13、0除以一个()的数,还得0;()不能作除数。
二、列式子计算。
1.304除以19的商.加上16的5倍,和是多少?
2.870与840的差去除1530与840的和,商是多少?
3.12除24的商乘24与12的差,积是多少?
4.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5.23个915除以5的商,比4500少多少?
6.26除214与124的和,再加上42,和是多少?
7.36乘15的积加上80除5760的商,和是多少?
8.96减去35的差,乘63与25的和,积是多少?
9.72与14的和乘以54与24的差,积是多少?
10.78减去17除102的商,再乘以64,积是多少?
11.一个数比11的2倍少2.5,这个数是多少?
12.2727除以9的商与36和43的积相差多少?
13.3与9的差除336与474的和,商是多少?
14.一个数比96与308的积多36,求这个数.
15.72与4的差乘以56与26的和,积是多少?
16.11.5比一个数的2倍少2.5,这个数是多少?
三、把下面各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
()()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15×()()÷()
()()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四、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5×(20×__)=(45×20)×39这是应用了()律。
49×25×4=49×(___×4)这是根据()。
32+29+68+41=32+68+(___+41)这是根据()。
3×8×4×5=(3×4)×(___×5)运用了()。
79×99+79=79×(___+1)=79×100=7900,这是根据乘法()进行简便运算的。
83+41+59=83+(41+___)这是运用了()。
36×29+71×36=36×(___+71)这是运用了()。
24×25=20×___+4×25这是运用了()。
5×4×25×2=(2×5)×(4×___)这是运用了()。
45×32=32×()(),
69+53+47=69+(+47)(),
43+55+57+45=(43+)+(55+)(),
103×42=()×42+()×42,
61×43+57×61=61×(+)()
五.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3平方米18平方分米=()平方米
2.72元=()元()角()分
2.04吨=()吨()千克
20米7厘米=()米
1小时20分钟=()分钟
20.5千米=()米
0.3吨=()千克
3.5分米=()厘米
0.275吨=()克
7800分钟=()小时
0.15千克=()克
4千米80米=()千米
10.08吨=()吨()千克
65厘米=()米
8.64千克=()克
3吨420千克=()千克
5030千克=()吨=()吨()千克
15千米=()米
63平方米=()平方分米
90公顷=()平方米.
800000克=()千克
7200秒=()时
540000平方米=()公顷
20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3500克=()千克
480厘米=()米
360平方分米=()平方米
10元3角5分=()元
9分米=()米
9千克200克=()千克
3米6分米=()米
20平方分米=()平方米
3.06千米=()米
0.5吨=()千克
240厘米=()米
404000人=()万人
10元1角=()元
170000元=()亿元
12.05吨=()吨()千克
32.76千米=()千米()米
1.15千米=()米
63平方米=()平方分米
90公顷=()平方米.
800000克=()千克
7200秒=()时
540000平方米=()公顷
4吨=()千克=()克
206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平方千米20公顷=()公顷
3米60厘米=()厘米
5分45秒=()秒
30600千克=()吨()千克
604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80克=()千克()克
4千米80米=()千米
10.08吨=()吨()千克
65厘米=()米
8.64千克=()克
3吨420千克=()千克
5030千克=()吨=()吨()千克
2.5千克=()克
3570米=()千米
3.08吨=()千克
0.75平方米=()平方分米
86克=()千克
109分米=()米
5350米=()千米
1.09米=()毫米
2.56吨=()千克
4.6米=()分米
2.95元=()元()角()分
()分米=1.5米
()千克=4.08吨
()米=0.51千米
()米=516厘米
()克=4.7千克
六、比较大小
七、在圆圈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四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第17周――第19周
分类复习、综合复习
本册教材八个单元,共分为三大版块来复习:其中第1、认识更大的数3、乘法5除法、7、正负数这四个单元为“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2、线与角4图形的旋转6、方向与位置这三个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第8单元为统计。
5、理解条形统计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周 次
内 容
备 注
17
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
18
综合复习及检测
19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五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再过三个星期,一个学期就即将结束了,回顾本学期教与学的历程,总体还算满意。现在已经完成了本学期新课教学任务,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还是令人满意的,这从八次的质量检测中便可略知一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近段时间因为学生排练六一节目,学习状态不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模拟考试中,表现乏力。为了使本学期的复习更加有效,对本学期学生总体掌握知识情况简单分析如下:学生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中除乘法分配律外、统计、三角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都掌握得不错,但运算定律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很容易混淆,这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这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予以重点对待;数学广角和位置与方向中的内容掌握也不够扎实,特别是对植树问题中的逆运算和位置与方向中的运动路线描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要作为复习过程中的难点来突破。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册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小数,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加减法、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加强小数运算和整数运算之间的联系。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小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认识和整数的认识一样,重点仍然是让学生从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去掌握,包括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大小等。此外,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等也是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从整数到小数,是数系的一种扩展,整数和小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实和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相通的,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和求整数的近似数方法类似,复习时要注意让学生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但小数又有着和整数不同的特点,如在小数、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复习时注意让学生通过对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复习。
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复习题,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教材还注意复习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习惯。接下来,着重复习四则运算,因为四则运算的法则对于整数和小数同样适用,因此教材上把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加以整合,集中复习,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联系。最后,着重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位置与方向,三角形。其中,本学期的位置与方向是方位知识的第二学段内容(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基本的方位)。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也可以看作是中学数学中“极坐标”的雏形,要在一个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种方法是利用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坐标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方向(角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来确定,这就是极坐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与本册中“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是有共通之处的。对于三角形,重点是复习所学的几种不同三角形的特征,巩固不同三角形的联系和区别。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慨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位置与方向、三角形、统计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能正确计算三步以内的混合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三条边之间,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体会方向、距离两个条件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进一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必要的信息;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的预测。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复习整理所学知识的过程,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及交流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知整理复习的必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的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本册教材的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存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1)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2)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与减法。
2、难点:(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的方法与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复习.要根据相关内容的提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相关知识,达到加深体验与理解,形成结构,锻炼基本技能、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2、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3、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重视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验数学的内在联系。
6、重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复习计划表篇六
一、计算题(共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0分)
627÷33=224÷28=720÷68=966÷42=
3、脱式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3)130+70×16(4)(240+760)÷40
二、填空题(共18分)
1、754÷63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商是()位数。
2、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3、一个数除以16,商是20,余数是10,这个数是()。
4、40×□161,□最大填()。
5、15商是(),商是最大的()位数。
6、一个数除以5,商是12,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7、()÷40=14……39483÷()=9……6